幹國祥:“口”字部的陷阱

甲骨文 動物 文化 豫見教育 2017-06-15

幹國祥:“口”字部的陷阱

晨山雙語五年級永無島教室在研究漢字

01

帶大家做漢字研究——漢字研究性學習而已,還談不上真正的有深度的漢字研究。

第一個大單元,以身體器官為基礎的漢字。大家多半是吃貨,居然選擇了“口”部作為開始。

打開漢典網,部首查字,選擇“口”部,跳出2854個漢字,今天比較常用的,也有二三百個。

這是一個歷史的泥潭,漢字的迷宮,在這樣的大迷宮裡遊走,如果沒有線索,必然沉陷其中,難以自拔。

02

首先,今天以“口”字為部首的許多漢字,並不屬於人身體上的“口”,也就是嘴巴,而是另外事物。

品,不是用嘴巴品嚐的意思,它是三個器具按一定的位置擺放,也就表示等級、高下、優劣,有品鑑的意思。

同樣取自器具的口字部件,還有器字、噩字。器字,有人說是犬(也不是狗)守護著擺放整齊的器具,那麼噩是不是器具翻倒了呢?不過和器很像的“囂”字,那四個口倒真的都是四張嘴。頁是腦袋,一個頭怎麼可以有四張嘴?這就是誇張啊,通過一個腦袋上加四張嘴,形象地表現了一個人的囂張、喧囂、叫囂。

口還可能是眼睛的象形:哭,大字是人的象形,上面是兩隻大眼,一滴眼淚。歡(歡)、咢(愕)中,無論是歡樂還是驚訝,都用眼睛來表示,當然,歡或雚中的兩個口字是鳥的眼睛,確切說,是鸛鳥的眼睛。

杏字下面的口,肯定指果子,也就是杏子。

合字下面的口,其實就是盒子的主體部分,上面是蓋子。

呂字,是脊椎上的兩塊骨頭。

吏字裡面有個口,這是寫字用的泥板或者竹簡。

同字裡面的口,就是洞的象形,上面是個帆(凡),表示空穴來風的意思。

喜字中的口,和鼓字中的口,都是鼓的身子的象形。

幹國祥:“口”字部的陷阱

【金文】

,上面的口本就是一個圓,下面加個酒杯,表示杯子口那樣,是圓的。

03

口字部經常在漢字中作為指示符號,表示指這部分。

譬如句字,其實就是勾字,或者鉤字。外面是個一鉤子的象形,口表示鉤子鉤的地方。

各,其實就是格子的格,上面是個反過來的止,止是表示方向的,口就是表示止的方向——把東西放在指定的格子裡。

咎,就是各字,加一個人,大概是每個人承擔自己的責任的意思吧。

幹國祥:“口”字部的陷阱

【金文】

,一個又字,本就是表示右手(注意右和又讀音一樣,都表示手),口就是強調是右手——後來的漢字中,它上面反而變成了左手,看來古代人也已經不清楚漢字最初創造時候的奧祕了。

足,下面是表示腳的止字,上面的口就表示止上面的部位,這就是足,也就是腿部。

04

漢字中有些口字還表示城邦和國家,它其實應該是邑字的簡化。這類字的口,不妨稱它為“邑口旁”。

有些古老的地名屬於這類字,譬如商周唐,其實晉、魯、曹下面的“曰”,也是邑字的簡化。它們都是國家的名稱。

國字,簡體寫作國,外面是表示國界線的大框,裡面是個或。而或,就是原初的域字,也就是原初並沒有確定國界線,但有城牆的國字。用戈保衛的那個地方,這就是國。

後和司,本來是同一個字,司馬,后稷,也可以就成後馬、司稷,後或者司,都是管理的意思,司稷管理的是糧食,司馬管理的是軍事。司和後,外面都是一個右手,下面都是一個地方——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某個事物。

君,就是一隻手拿著一樣東西,也許是權杖,在管理一個城邦。

古、故、吉、鹹這幾個字,應該都是和城邦有關,而不是和嘴巴有關。

05

嘴巴的功能很多,最大的功能是什麼?

吃貨們堅定不移地認為,應該是吃東西。

用口字作部件,用會意的方法創造的吃系漢字並不多,最有名的應該是“善”字,因為羊肉好吃(鮮字就是證據),所以本來是“饍食”也就是吃的意思,慢慢變成好的意思,再慢慢變成善良的意思——也是啊,否則善良的意思怎麼畫得出來?

還有一個可能是會意字的是“吞”,應該天可能就是“大”也就是人的訛變,所以這個字表示一個人在大吃。

啃應該是會意兼形聲字,因為“肯”表示附在骨頭上的肉,那麼“啃”就形象地寫出人們啃肉骨頭的情形了。

較多的是用形聲的方法創造的漢字:吃,繁體寫作喫,古代讀音是乞或者契;咽;喝;吮;吸;啖……

嗅字和吃有關,吃貨們怎麼可以不聞聞食物的香味?臭字是會意字,狗鼻子嘛。嗅字,會意兼形聲,臭既表示讀音xiu,也表示意思,口只是輔助工具而已。

吃飽了,還要“咂咂嘴”,咂是形聲字。

嗝,也就是飽嗝,吃飽後的產物,形聲字。

有一些後來的字,是外來的食物來到中國後,人們專門用形聲的辦法創造的:啤酒的啤,咖啡二字。

06

用口字部件來表示吃的漢字確實不少,不過比起用它說話、唱歌、罵人的漢字,那就太遜色了。

幹國祥:“口”字部的陷阱

【甲骨文】

,表示一個張開大口在祈祝的人。因為只有長子才有這個權力,所以它後來就成了兄弟的兄,其實它本來的意思是“祝”,但同時還表示“咒”——詛咒和祝福,本就是同時進行的事情。罵、咒這些字裡的兩個口,都是嘴巴的意思,不同於哭、歡。

祭祀時往往要有祭品,“告”字,上面是牛,下面是口,先獻上牛,再祈禱或者詛咒。

幹國祥:“口”字部的陷阱

【金文】

,本應該讀作“河”或者“呵”,它是嘴巴發出曲折動聽的聲音,也就是像唱歌那樣的聲音。

河流,或者說黃河,就是彎彎曲曲的河流。

哥,上下兩個可字,表示聲音曲曲折折,其實就是歌字。

吳,就是娛樂的娛字,一個人在大聲歌唱。

號,下面是於,表示長長的曲折,聽聽船伕號子就明白了。會意字。

用口表示聲音的文字太多太多了!

叫喊、咆哮、呼嘯、呻吟、詠、吼、咳嗽、啼、嘀咕、呢喃、哆嗦、嚎……這些字,大多是形聲字,偶爾有會意兼形聲的,譬如:詠,永字是長的意思;吟,今是聲音的餘音。

07

漢字中還有一類很特別字,叫感嘆字,往往用在句後,個別可以單獨使用。因為是用嘴來感嘆,所以往往有口字旁,用形聲的辦法創造。

如:吧、啊、嗎、呢、哇、嘍、呀、哎、咦、唉、哦、喔、嘿、噢、嗬、哼……

漢字中還有一類字叫擬聲字,譬如轟隆隆、淅淅瀝瀝等,這裡有些字就是用口字來組成的。

如:咩、哞(牛叫聲)、嗚、咕嚕、呼嚕、喵、咪、嘰喳、咔嚓、吧嗒、嘎、噢、哈、啪、嘟、嗡、嗚呼、嗡嘛呢叭咪吽……

人們用這些擬聲字,或者來“嚇唬(兩個形聲字)”動物,或者來“呼喚(也是兩個擬聲字”寵物。

08

有些身體的部位與嘴有關,譬如喉嚨、嗓子、嘴巴、咽喉、舌頭,都有口字。

除了吃東西和發出各種聲音,人們還可以用它咬、吻、吐、唾、啐……這些都是形聲字,其中咬和吻也是會意字。

當然嘴巴還可以經過練習,掌握另外的本事,譬如學會“吹”,也就是吹奏各種管樂,像笛、簫、號、哨等。

不過最高的藝術是“名”,也就是用它來稱呼萬物。

名,上面是夕,也就是月亮,表示夜晚。夜晚看不清人,就用自報名字來辯論——暗號也是。

如果一個人自以為是,他就會不說名字,而說“是我”,口說自己,就是“咱”字。

有了名字,就可以交流,互相“叮囑”、“吩咐”。

如果不知道名字,就得去“問”。問是個會意兼形聲字。不知道不敢問,最後只能“啞口無言”——言是會意字,口中吐出的聲音;啞是形聲字。

有口不能言,這是最大的“哀”:一個人用衣服遮住嘴巴,這是哭泣的情形,所以這是一個會意字。

開口,就是啟齒。

幹國祥:“口”字部的陷阱

【甲骨文】

幹國祥:“口”字部的陷阱

【金文】

,是一隻手(又)推開一扇門,再加一個口字,是表示開口說話嗎?

09

還有些含口字部件的漢字,是傳統的部首法查不到的。

有一個特別的漢字“曰”,不是“日”,而是口字中加一短橫,表示說的意思。一部《論語》,經常就是“子曰”開始。曰是會意字。

兩個“曰”字疊起來,就在了“昌”字,顯然它就是“唱”的意思。昌,就是重複著說,說得好聽,後來就成了唱歌的意思。昌是會意字,唱字形聲兼會意字。

倡或者娼,就是唱歌的人。

曷字上面,就是個曰字。曷,就是何,問為什麼,所以是曰字頭。

嘴的第一大功能,就是“曰”,就是“名”,就是“唱歌”。

口字裡面加一點,就是一個“甘”,甘甜的甘。甘是會意字,甜也是會意字。

香字下面,不是日,也不是曰,而是甘——甘甜就是香甜啊。

口的基本功能是吃,但最大的功能卻是說——這也是以上漢字研究所顯示的。但口最美妙的功能,是吟、唱、歌——我以為。

【2017年6月13日於晨山學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