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啦!海口一市民935元“不翼而飛” 又是被人拍碼盜掃

iPhone 酒店 海口 錦州政法 2019-06-08

大家注意啦!海口一市民935元“不翼而飛”

又是被人拍碼盜掃

記者測試:付款碼照片短時間可刷碼消費

移動支付手段在便利之中也隱藏著風險。近日,海口多位市民反映,自己的微信被盜刷,導致錢財“不翼而飛”。對於付款碼安全問題,您是否留意過?

案例:本想收款 微信被盜刷近千元

6月2日,海口市民馮先生稱,當天凌晨1時左右,他在海口義龍西路一酒店門口附近遇到了一位騎電動車拉客的大叔,這位大叔剛剛被騙了935元。

“坐車的是一個戴鴨舌帽的高個男子,他先假裝要坐車,然後用微信付車費,等到大叔打開微信收付款二維碼界面後,對方馬上盜取二維碼,之後進行盜刷。”馮先生說,他拍下了支付詳情,圖片顯示被盜刷金額為935元,支付時間為2日1時38分,微信零錢消費地點為海口濱涯村的一家超市。

5月28日,《南國都市報》也曾報道過,海口市民林先生的微信近日在便利店被盜刷750元。

測試:拍付款碼照片 短時間可消費

根據林先生被盜刷的便利店工作人員推測,騙子假裝坐車付款,事主打開微信收付款界面時,首先顯示的是付款碼,對方趁機拍下付款碼並馬上傳照片給同夥刷碼消費。

在超市付款時,付款碼也有可能被盜取。據媒體報道,自今年4月21日至5月初,重慶當地警方先後接到4名受害人報警稱,在超市手持微信二維碼排隊等待付款時,被人從背後通過手機掃碼,遭盜刷500至900元不等。

通過盜取微信付款碼的方式,真的可以盜刷嗎?2日,記者就此進行了實驗。

消費結賬時,付款碼是動態更新的,每分鐘都會自動更新,一個付款碼只能使用一次。記者通過蘋果手機對微信錢包中的付款碼截屏後,立刻就跳出“該功能用於向商家付款時出示使用,請不要將付款碼及數字發送給他人”的提示。關閉該條提示後,原來的付款碼立刻被刷新,出現了新的付款碼。

記者用另一部手機拍下了微信付款碼,然後立刻傳給了同伴,同伴用圖片在便利店買了兩瓶飲料,記者微信收到了消費提示。

實驗結果顯示,通過拍攝付款碼的方式確實可以實現盜刷,加之微信付款金額不足1000元(在商戶列表中的商戶消費時,單筆付款金額不足3000元)的交易,無需驗證支付密碼或其他交易指令驗證要素。

提醒:刷碼消費要確認環境安全

對此,警方表示,除了向商家面對面支付之外,切勿將自己的付款碼,包括條形碼、二維碼和18位數字編碼提供給任何人,特別是網友。而在使用二維碼支付時,應提高防範意識,要確認周邊環境安全,以防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據《南國都市報》


大家注意啦!海口一市民935元“不翼而飛” 又是被人拍碼盜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