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湖州有個家'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我在湖州有個家

▲85級西藏班部分學生當年的合影

從2002年開始,湖州菱湖中學承擔起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務,第一屆學生有6位。

那時候,拉薩還沒開通鐵路,學生們高中三年幾乎不回藏,湖州就是他們的家。

先做父母,再做老師

十五六歲離家,在4000多公里外求學,學生們吃、住、學都在學校裡,老師們成了他們的異鄉“父母”。

回憶起去年的那場意外,藏族男孩扎西多吉至今覺得後怕。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我在湖州有個家

▲85級西藏班部分學生當年的合影

從2002年開始,湖州菱湖中學承擔起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務,第一屆學生有6位。

那時候,拉薩還沒開通鐵路,學生們高中三年幾乎不回藏,湖州就是他們的家。

先做父母,再做老師

十五六歲離家,在4000多公里外求學,學生們吃、住、學都在學校裡,老師們成了他們的異鄉“父母”。

回憶起去年的那場意外,藏族男孩扎西多吉至今覺得後怕。

我在湖州有個家

▲扎西多吉

2018年5月11日凌晨兩點,突然胃疼的扎西多吉蜷縮在被子裡直打哆嗦,住在同一樓層的藏派老師旺久被孩子們的敲門聲叫醒,背起多吉就往外面衝,分管藏族班的副校長王興宇連夜趕來把孩子送往醫院。

“胃穿孔,孩子挺危險的,需要馬上手術,家長簽下字。”孩子父母遠在拉薩,電話那頭是無數次的忙音。等不了了,孩子要緊,王興宇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了手術單上。

第二天,多吉醒來,這個滿眼紅血絲的男人握著多吉的手說道:“我在這呢,沒事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這句話給了多吉莫大的溫暖。

“這些孩子剛來的時候,有叛逆的,也有不愛交流的。但只要我們照看和關心過的,溫順撒嬌那一面,馬上就顯露出來了。” 王興宇說。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我在湖州有個家

▲85級西藏班部分學生當年的合影

從2002年開始,湖州菱湖中學承擔起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務,第一屆學生有6位。

那時候,拉薩還沒開通鐵路,學生們高中三年幾乎不回藏,湖州就是他們的家。

先做父母,再做老師

十五六歲離家,在4000多公里外求學,學生們吃、住、學都在學校裡,老師們成了他們的異鄉“父母”。

回憶起去年的那場意外,藏族男孩扎西多吉至今覺得後怕。

我在湖州有個家

▲扎西多吉

2018年5月11日凌晨兩點,突然胃疼的扎西多吉蜷縮在被子裡直打哆嗦,住在同一樓層的藏派老師旺久被孩子們的敲門聲叫醒,背起多吉就往外面衝,分管藏族班的副校長王興宇連夜趕來把孩子送往醫院。

“胃穿孔,孩子挺危險的,需要馬上手術,家長簽下字。”孩子父母遠在拉薩,電話那頭是無數次的忙音。等不了了,孩子要緊,王興宇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了手術單上。

第二天,多吉醒來,這個滿眼紅血絲的男人握著多吉的手說道:“我在這呢,沒事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這句話給了多吉莫大的溫暖。

“這些孩子剛來的時候,有叛逆的,也有不愛交流的。但只要我們照看和關心過的,溫順撒嬌那一面,馬上就顯露出來了。” 王興宇說。

我在湖州有個家

▲師生合影

除了要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菱湖中學的老師們還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心理狀況。

今年4月,高三學生旦增曲珍,突然接到噩耗,從小對她疼愛有加的爺爺去世了。由於路途遙遠,又正在緊張備考階段,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家,旦增曲珍每天沉浸在悲傷和自責當中,以淚洗面,無心聽課。

分管西藏班的副校長、班主任、藏派老師為她做心理疏導,課間談心,吃飯陪著,晚自習後還不忘進寢室瞅一眼。

“無法陪伴的遺憾就要用更加努力的學習姿態來彌補,爺爺一定希望我們的曲珍能考上自己嚮往的大學。”高考在即,班主任給情緒低落的旦增曲珍放了一個晚自習的小假,並像親人般去溫柔解開孩子的心結。就這樣,旦增曲珍慢慢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全力以赴備戰高考。

“老師老師!我真的考上廈大了!”7月26日,旦增曲珍查完錄取結果,第一時間撥通了班主任的手機,帶著顫音和哭腔對著電話另一頭激動喊道。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我在湖州有個家

▲85級西藏班部分學生當年的合影

從2002年開始,湖州菱湖中學承擔起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務,第一屆學生有6位。

那時候,拉薩還沒開通鐵路,學生們高中三年幾乎不回藏,湖州就是他們的家。

先做父母,再做老師

十五六歲離家,在4000多公里外求學,學生們吃、住、學都在學校裡,老師們成了他們的異鄉“父母”。

回憶起去年的那場意外,藏族男孩扎西多吉至今覺得後怕。

我在湖州有個家

▲扎西多吉

2018年5月11日凌晨兩點,突然胃疼的扎西多吉蜷縮在被子裡直打哆嗦,住在同一樓層的藏派老師旺久被孩子們的敲門聲叫醒,背起多吉就往外面衝,分管藏族班的副校長王興宇連夜趕來把孩子送往醫院。

“胃穿孔,孩子挺危險的,需要馬上手術,家長簽下字。”孩子父母遠在拉薩,電話那頭是無數次的忙音。等不了了,孩子要緊,王興宇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了手術單上。

第二天,多吉醒來,這個滿眼紅血絲的男人握著多吉的手說道:“我在這呢,沒事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這句話給了多吉莫大的溫暖。

“這些孩子剛來的時候,有叛逆的,也有不愛交流的。但只要我們照看和關心過的,溫順撒嬌那一面,馬上就顯露出來了。” 王興宇說。

我在湖州有個家

▲師生合影

除了要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菱湖中學的老師們還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心理狀況。

今年4月,高三學生旦增曲珍,突然接到噩耗,從小對她疼愛有加的爺爺去世了。由於路途遙遠,又正在緊張備考階段,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家,旦增曲珍每天沉浸在悲傷和自責當中,以淚洗面,無心聽課。

分管西藏班的副校長、班主任、藏派老師為她做心理疏導,課間談心,吃飯陪著,晚自習後還不忘進寢室瞅一眼。

“無法陪伴的遺憾就要用更加努力的學習姿態來彌補,爺爺一定希望我們的曲珍能考上自己嚮往的大學。”高考在即,班主任給情緒低落的旦增曲珍放了一個晚自習的小假,並像親人般去溫柔解開孩子的心結。就這樣,旦增曲珍慢慢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全力以赴備戰高考。

“老師老師!我真的考上廈大了!”7月26日,旦增曲珍查完錄取結果,第一時間撥通了班主任的手機,帶著顫音和哭腔對著電話另一頭激動喊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3日,旦增曲珍收到來自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當“菱之花”遇上“格桑花”

“湖州有個家,菱湖有個媽。”10位菱湖鎮人大女代表“菱之花”與菱湖中學高二年級10位內地西藏班學生“格桑花”建立結對關係,讓來自雪域高原的學子終於有了陪伴在身旁的媽媽。

“徐媽媽,我回西藏想把公益行一直做下去,讓藏北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有一次,00後藏族男孩金美扎巴和結對媽媽徐傑萍聊起心裡的想法。

一份回報家鄉的感恩之情,在這位藏族男孩身上萌芽,為了鼓勵和支持金美扎巴的公益夢想,徐媽媽立刻捐了2000元。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我在湖州有個家

▲85級西藏班部分學生當年的合影

從2002年開始,湖州菱湖中學承擔起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務,第一屆學生有6位。

那時候,拉薩還沒開通鐵路,學生們高中三年幾乎不回藏,湖州就是他們的家。

先做父母,再做老師

十五六歲離家,在4000多公里外求學,學生們吃、住、學都在學校裡,老師們成了他們的異鄉“父母”。

回憶起去年的那場意外,藏族男孩扎西多吉至今覺得後怕。

我在湖州有個家

▲扎西多吉

2018年5月11日凌晨兩點,突然胃疼的扎西多吉蜷縮在被子裡直打哆嗦,住在同一樓層的藏派老師旺久被孩子們的敲門聲叫醒,背起多吉就往外面衝,分管藏族班的副校長王興宇連夜趕來把孩子送往醫院。

“胃穿孔,孩子挺危險的,需要馬上手術,家長簽下字。”孩子父母遠在拉薩,電話那頭是無數次的忙音。等不了了,孩子要緊,王興宇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了手術單上。

第二天,多吉醒來,這個滿眼紅血絲的男人握著多吉的手說道:“我在這呢,沒事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這句話給了多吉莫大的溫暖。

“這些孩子剛來的時候,有叛逆的,也有不愛交流的。但只要我們照看和關心過的,溫順撒嬌那一面,馬上就顯露出來了。” 王興宇說。

我在湖州有個家

▲師生合影

除了要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菱湖中學的老師們還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心理狀況。

今年4月,高三學生旦增曲珍,突然接到噩耗,從小對她疼愛有加的爺爺去世了。由於路途遙遠,又正在緊張備考階段,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家,旦增曲珍每天沉浸在悲傷和自責當中,以淚洗面,無心聽課。

分管西藏班的副校長、班主任、藏派老師為她做心理疏導,課間談心,吃飯陪著,晚自習後還不忘進寢室瞅一眼。

“無法陪伴的遺憾就要用更加努力的學習姿態來彌補,爺爺一定希望我們的曲珍能考上自己嚮往的大學。”高考在即,班主任給情緒低落的旦增曲珍放了一個晚自習的小假,並像親人般去溫柔解開孩子的心結。就這樣,旦增曲珍慢慢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全力以赴備戰高考。

“老師老師!我真的考上廈大了!”7月26日,旦增曲珍查完錄取結果,第一時間撥通了班主任的手機,帶著顫音和哭腔對著電話另一頭激動喊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3日,旦增曲珍收到來自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當“菱之花”遇上“格桑花”

“湖州有個家,菱湖有個媽。”10位菱湖鎮人大女代表“菱之花”與菱湖中學高二年級10位內地西藏班學生“格桑花”建立結對關係,讓來自雪域高原的學子終於有了陪伴在身旁的媽媽。

“徐媽媽,我回西藏想把公益行一直做下去,讓藏北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有一次,00後藏族男孩金美扎巴和結對媽媽徐傑萍聊起心裡的想法。

一份回報家鄉的感恩之情,在這位藏族男孩身上萌芽,為了鼓勵和支持金美扎巴的公益夢想,徐媽媽立刻捐了2000元。

我在湖州有個家

▲2018年,“菱湖媽媽”徐傑萍為“藏北行”活動捐款

今年高考結束後,金美扎巴就和內地西藏班的同學們,一起回到拉薩,準備“藏北行”大型公益活動的第三季。

8月15日至18日,志願者們深入牧區,給孩子們送去禦寒的物資,也鼓勵牧區的孩子們從小要好好學習,種下“知識改變命運”的種子。“菱湖媽媽”們也全程參與,向雪域高原的小學生們捐贈了獎學金。“今年暑假,這群結對的孩子畢業離開了‘菱湖媽媽’,但是愛的續程將無限地延開。這次‘藏北行’公益活動,就像是一次為愛續航。”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人大主席陳劍青這樣說道。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我在湖州有個家

▲85級西藏班部分學生當年的合影

從2002年開始,湖州菱湖中學承擔起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務,第一屆學生有6位。

那時候,拉薩還沒開通鐵路,學生們高中三年幾乎不回藏,湖州就是他們的家。

先做父母,再做老師

十五六歲離家,在4000多公里外求學,學生們吃、住、學都在學校裡,老師們成了他們的異鄉“父母”。

回憶起去年的那場意外,藏族男孩扎西多吉至今覺得後怕。

我在湖州有個家

▲扎西多吉

2018年5月11日凌晨兩點,突然胃疼的扎西多吉蜷縮在被子裡直打哆嗦,住在同一樓層的藏派老師旺久被孩子們的敲門聲叫醒,背起多吉就往外面衝,分管藏族班的副校長王興宇連夜趕來把孩子送往醫院。

“胃穿孔,孩子挺危險的,需要馬上手術,家長簽下字。”孩子父母遠在拉薩,電話那頭是無數次的忙音。等不了了,孩子要緊,王興宇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了手術單上。

第二天,多吉醒來,這個滿眼紅血絲的男人握著多吉的手說道:“我在這呢,沒事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這句話給了多吉莫大的溫暖。

“這些孩子剛來的時候,有叛逆的,也有不愛交流的。但只要我們照看和關心過的,溫順撒嬌那一面,馬上就顯露出來了。” 王興宇說。

我在湖州有個家

▲師生合影

除了要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菱湖中學的老師們還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心理狀況。

今年4月,高三學生旦增曲珍,突然接到噩耗,從小對她疼愛有加的爺爺去世了。由於路途遙遠,又正在緊張備考階段,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家,旦增曲珍每天沉浸在悲傷和自責當中,以淚洗面,無心聽課。

分管西藏班的副校長、班主任、藏派老師為她做心理疏導,課間談心,吃飯陪著,晚自習後還不忘進寢室瞅一眼。

“無法陪伴的遺憾就要用更加努力的學習姿態來彌補,爺爺一定希望我們的曲珍能考上自己嚮往的大學。”高考在即,班主任給情緒低落的旦增曲珍放了一個晚自習的小假,並像親人般去溫柔解開孩子的心結。就這樣,旦增曲珍慢慢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全力以赴備戰高考。

“老師老師!我真的考上廈大了!”7月26日,旦增曲珍查完錄取結果,第一時間撥通了班主任的手機,帶著顫音和哭腔對著電話另一頭激動喊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3日,旦增曲珍收到來自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當“菱之花”遇上“格桑花”

“湖州有個家,菱湖有個媽。”10位菱湖鎮人大女代表“菱之花”與菱湖中學高二年級10位內地西藏班學生“格桑花”建立結對關係,讓來自雪域高原的學子終於有了陪伴在身旁的媽媽。

“徐媽媽,我回西藏想把公益行一直做下去,讓藏北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有一次,00後藏族男孩金美扎巴和結對媽媽徐傑萍聊起心裡的想法。

一份回報家鄉的感恩之情,在這位藏族男孩身上萌芽,為了鼓勵和支持金美扎巴的公益夢想,徐媽媽立刻捐了2000元。

我在湖州有個家

▲2018年,“菱湖媽媽”徐傑萍為“藏北行”活動捐款

今年高考結束後,金美扎巴就和內地西藏班的同學們,一起回到拉薩,準備“藏北行”大型公益活動的第三季。

8月15日至18日,志願者們深入牧區,給孩子們送去禦寒的物資,也鼓勵牧區的孩子們從小要好好學習,種下“知識改變命運”的種子。“菱湖媽媽”們也全程參與,向雪域高原的小學生們捐贈了獎學金。“今年暑假,這群結對的孩子畢業離開了‘菱湖媽媽’,但是愛的續程將無限地延開。這次‘藏北行’公益活動,就像是一次為愛續航。”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人大主席陳劍青這樣說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第三次“藏北行”,金美扎巴和西藏雙湖縣協德鄉完全小學學生合影

菱湖中學的高中生活,不僅只有緊張的學習,精彩的社會活動讓學生們開了眼界,讓“格桑花”在湖州這片土地上紮下了根。

湖州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美麗鄉村的發源地、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在這裡生活了三年的西藏班孩子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課餘時間,菱湖鎮人大代表就帶著孩子們,去參觀湖州的美麗鄉村示範點,在“兩山”理念發源地參觀學習,把所學所見運用到西藏建設中去;還有不少學生對經濟金融有濃厚興趣,人大代表們就在當地企業建立研學基地,激發學生們的創業創新精神。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我在湖州有個家

▲85級西藏班部分學生當年的合影

從2002年開始,湖州菱湖中學承擔起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務,第一屆學生有6位。

那時候,拉薩還沒開通鐵路,學生們高中三年幾乎不回藏,湖州就是他們的家。

先做父母,再做老師

十五六歲離家,在4000多公里外求學,學生們吃、住、學都在學校裡,老師們成了他們的異鄉“父母”。

回憶起去年的那場意外,藏族男孩扎西多吉至今覺得後怕。

我在湖州有個家

▲扎西多吉

2018年5月11日凌晨兩點,突然胃疼的扎西多吉蜷縮在被子裡直打哆嗦,住在同一樓層的藏派老師旺久被孩子們的敲門聲叫醒,背起多吉就往外面衝,分管藏族班的副校長王興宇連夜趕來把孩子送往醫院。

“胃穿孔,孩子挺危險的,需要馬上手術,家長簽下字。”孩子父母遠在拉薩,電話那頭是無數次的忙音。等不了了,孩子要緊,王興宇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了手術單上。

第二天,多吉醒來,這個滿眼紅血絲的男人握著多吉的手說道:“我在這呢,沒事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這句話給了多吉莫大的溫暖。

“這些孩子剛來的時候,有叛逆的,也有不愛交流的。但只要我們照看和關心過的,溫順撒嬌那一面,馬上就顯露出來了。” 王興宇說。

我在湖州有個家

▲師生合影

除了要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菱湖中學的老師們還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心理狀況。

今年4月,高三學生旦增曲珍,突然接到噩耗,從小對她疼愛有加的爺爺去世了。由於路途遙遠,又正在緊張備考階段,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家,旦增曲珍每天沉浸在悲傷和自責當中,以淚洗面,無心聽課。

分管西藏班的副校長、班主任、藏派老師為她做心理疏導,課間談心,吃飯陪著,晚自習後還不忘進寢室瞅一眼。

“無法陪伴的遺憾就要用更加努力的學習姿態來彌補,爺爺一定希望我們的曲珍能考上自己嚮往的大學。”高考在即,班主任給情緒低落的旦增曲珍放了一個晚自習的小假,並像親人般去溫柔解開孩子的心結。就這樣,旦增曲珍慢慢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全力以赴備戰高考。

“老師老師!我真的考上廈大了!”7月26日,旦增曲珍查完錄取結果,第一時間撥通了班主任的手機,帶著顫音和哭腔對著電話另一頭激動喊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3日,旦增曲珍收到來自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當“菱之花”遇上“格桑花”

“湖州有個家,菱湖有個媽。”10位菱湖鎮人大女代表“菱之花”與菱湖中學高二年級10位內地西藏班學生“格桑花”建立結對關係,讓來自雪域高原的學子終於有了陪伴在身旁的媽媽。

“徐媽媽,我回西藏想把公益行一直做下去,讓藏北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有一次,00後藏族男孩金美扎巴和結對媽媽徐傑萍聊起心裡的想法。

一份回報家鄉的感恩之情,在這位藏族男孩身上萌芽,為了鼓勵和支持金美扎巴的公益夢想,徐媽媽立刻捐了2000元。

我在湖州有個家

▲2018年,“菱湖媽媽”徐傑萍為“藏北行”活動捐款

今年高考結束後,金美扎巴就和內地西藏班的同學們,一起回到拉薩,準備“藏北行”大型公益活動的第三季。

8月15日至18日,志願者們深入牧區,給孩子們送去禦寒的物資,也鼓勵牧區的孩子們從小要好好學習,種下“知識改變命運”的種子。“菱湖媽媽”們也全程參與,向雪域高原的小學生們捐贈了獎學金。“今年暑假,這群結對的孩子畢業離開了‘菱湖媽媽’,但是愛的續程將無限地延開。這次‘藏北行’公益活動,就像是一次為愛續航。”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人大主席陳劍青這樣說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第三次“藏北行”,金美扎巴和西藏雙湖縣協德鄉完全小學學生合影

菱湖中學的高中生活,不僅只有緊張的學習,精彩的社會活動讓學生們開了眼界,讓“格桑花”在湖州這片土地上紮下了根。

湖州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美麗鄉村的發源地、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在這裡生活了三年的西藏班孩子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課餘時間,菱湖鎮人大代表就帶著孩子們,去參觀湖州的美麗鄉村示範點,在“兩山”理念發源地參觀學習,把所學所見運用到西藏建設中去;還有不少學生對經濟金融有濃厚興趣,人大代表們就在當地企業建立研學基地,激發學生們的創業創新精神。

我在湖州有個家

▲“格桑花”白瑪央珍和“菱湖媽媽”馬紅央

“我永遠是你在浙江的媽媽!”在今年的西藏班畢業聯歡晚會上,“菱湖媽媽”對結對孩子說。一屆又一屆的西藏班畢業生在湖州留下自己的成長印記,湖州也為他們搭建起成長的橋樑。

回家後,時常想起“湖州的家”

2006年7月1日,火車的鳴笛聲在“天路”迴響,穿越茫茫雪域,青藏鐵路全線順利通車,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將“日光之城”拉薩與內地各大城市緊緊連接起來。

青藏鐵路的開通運行,也為大批西藏學子來內地求學提供了便利,經歷了幾番擴招,如今,每年都有135名左右的西藏學子考入菱湖中學。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我在湖州有個家

▲85級西藏班部分學生當年的合影

從2002年開始,湖州菱湖中學承擔起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務,第一屆學生有6位。

那時候,拉薩還沒開通鐵路,學生們高中三年幾乎不回藏,湖州就是他們的家。

先做父母,再做老師

十五六歲離家,在4000多公里外求學,學生們吃、住、學都在學校裡,老師們成了他們的異鄉“父母”。

回憶起去年的那場意外,藏族男孩扎西多吉至今覺得後怕。

我在湖州有個家

▲扎西多吉

2018年5月11日凌晨兩點,突然胃疼的扎西多吉蜷縮在被子裡直打哆嗦,住在同一樓層的藏派老師旺久被孩子們的敲門聲叫醒,背起多吉就往外面衝,分管藏族班的副校長王興宇連夜趕來把孩子送往醫院。

“胃穿孔,孩子挺危險的,需要馬上手術,家長簽下字。”孩子父母遠在拉薩,電話那頭是無數次的忙音。等不了了,孩子要緊,王興宇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了手術單上。

第二天,多吉醒來,這個滿眼紅血絲的男人握著多吉的手說道:“我在這呢,沒事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這句話給了多吉莫大的溫暖。

“這些孩子剛來的時候,有叛逆的,也有不愛交流的。但只要我們照看和關心過的,溫順撒嬌那一面,馬上就顯露出來了。” 王興宇說。

我在湖州有個家

▲師生合影

除了要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菱湖中學的老師們還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心理狀況。

今年4月,高三學生旦增曲珍,突然接到噩耗,從小對她疼愛有加的爺爺去世了。由於路途遙遠,又正在緊張備考階段,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家,旦增曲珍每天沉浸在悲傷和自責當中,以淚洗面,無心聽課。

分管西藏班的副校長、班主任、藏派老師為她做心理疏導,課間談心,吃飯陪著,晚自習後還不忘進寢室瞅一眼。

“無法陪伴的遺憾就要用更加努力的學習姿態來彌補,爺爺一定希望我們的曲珍能考上自己嚮往的大學。”高考在即,班主任給情緒低落的旦增曲珍放了一個晚自習的小假,並像親人般去溫柔解開孩子的心結。就這樣,旦增曲珍慢慢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全力以赴備戰高考。

“老師老師!我真的考上廈大了!”7月26日,旦增曲珍查完錄取結果,第一時間撥通了班主任的手機,帶著顫音和哭腔對著電話另一頭激動喊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3日,旦增曲珍收到來自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當“菱之花”遇上“格桑花”

“湖州有個家,菱湖有個媽。”10位菱湖鎮人大女代表“菱之花”與菱湖中學高二年級10位內地西藏班學生“格桑花”建立結對關係,讓來自雪域高原的學子終於有了陪伴在身旁的媽媽。

“徐媽媽,我回西藏想把公益行一直做下去,讓藏北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有一次,00後藏族男孩金美扎巴和結對媽媽徐傑萍聊起心裡的想法。

一份回報家鄉的感恩之情,在這位藏族男孩身上萌芽,為了鼓勵和支持金美扎巴的公益夢想,徐媽媽立刻捐了2000元。

我在湖州有個家

▲2018年,“菱湖媽媽”徐傑萍為“藏北行”活動捐款

今年高考結束後,金美扎巴就和內地西藏班的同學們,一起回到拉薩,準備“藏北行”大型公益活動的第三季。

8月15日至18日,志願者們深入牧區,給孩子們送去禦寒的物資,也鼓勵牧區的孩子們從小要好好學習,種下“知識改變命運”的種子。“菱湖媽媽”們也全程參與,向雪域高原的小學生們捐贈了獎學金。“今年暑假,這群結對的孩子畢業離開了‘菱湖媽媽’,但是愛的續程將無限地延開。這次‘藏北行’公益活動,就像是一次為愛續航。”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人大主席陳劍青這樣說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第三次“藏北行”,金美扎巴和西藏雙湖縣協德鄉完全小學學生合影

菱湖中學的高中生活,不僅只有緊張的學習,精彩的社會活動讓學生們開了眼界,讓“格桑花”在湖州這片土地上紮下了根。

湖州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美麗鄉村的發源地、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在這裡生活了三年的西藏班孩子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課餘時間,菱湖鎮人大代表就帶著孩子們,去參觀湖州的美麗鄉村示範點,在“兩山”理念發源地參觀學習,把所學所見運用到西藏建設中去;還有不少學生對經濟金融有濃厚興趣,人大代表們就在當地企業建立研學基地,激發學生們的創業創新精神。

我在湖州有個家

▲“格桑花”白瑪央珍和“菱湖媽媽”馬紅央

“我永遠是你在浙江的媽媽!”在今年的西藏班畢業聯歡晚會上,“菱湖媽媽”對結對孩子說。一屆又一屆的西藏班畢業生在湖州留下自己的成長印記,湖州也為他們搭建起成長的橋樑。

回家後,時常想起“湖州的家”

2006年7月1日,火車的鳴笛聲在“天路”迴響,穿越茫茫雪域,青藏鐵路全線順利通車,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將“日光之城”拉薩與內地各大城市緊緊連接起來。

青藏鐵路的開通運行,也為大批西藏學子來內地求學提供了便利,經歷了幾番擴招,如今,每年都有135名左右的西藏學子考入菱湖中學。

我在湖州有個家

▲開班以來,湖州菱湖中學的內地西藏班畢業生人數

從2002年至今的17年裡,湖州菱湖中學作為浙江省唯一一所面向西藏招收插班生的普通高中,已累計為西藏地區培養964名高中畢業生。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我在湖州有個家

▲85級西藏班部分學生當年的合影

從2002年開始,湖州菱湖中學承擔起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務,第一屆學生有6位。

那時候,拉薩還沒開通鐵路,學生們高中三年幾乎不回藏,湖州就是他們的家。

先做父母,再做老師

十五六歲離家,在4000多公里外求學,學生們吃、住、學都在學校裡,老師們成了他們的異鄉“父母”。

回憶起去年的那場意外,藏族男孩扎西多吉至今覺得後怕。

我在湖州有個家

▲扎西多吉

2018年5月11日凌晨兩點,突然胃疼的扎西多吉蜷縮在被子裡直打哆嗦,住在同一樓層的藏派老師旺久被孩子們的敲門聲叫醒,背起多吉就往外面衝,分管藏族班的副校長王興宇連夜趕來把孩子送往醫院。

“胃穿孔,孩子挺危險的,需要馬上手術,家長簽下字。”孩子父母遠在拉薩,電話那頭是無數次的忙音。等不了了,孩子要緊,王興宇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了手術單上。

第二天,多吉醒來,這個滿眼紅血絲的男人握著多吉的手說道:“我在這呢,沒事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這句話給了多吉莫大的溫暖。

“這些孩子剛來的時候,有叛逆的,也有不愛交流的。但只要我們照看和關心過的,溫順撒嬌那一面,馬上就顯露出來了。” 王興宇說。

我在湖州有個家

▲師生合影

除了要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菱湖中學的老師們還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心理狀況。

今年4月,高三學生旦增曲珍,突然接到噩耗,從小對她疼愛有加的爺爺去世了。由於路途遙遠,又正在緊張備考階段,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家,旦增曲珍每天沉浸在悲傷和自責當中,以淚洗面,無心聽課。

分管西藏班的副校長、班主任、藏派老師為她做心理疏導,課間談心,吃飯陪著,晚自習後還不忘進寢室瞅一眼。

“無法陪伴的遺憾就要用更加努力的學習姿態來彌補,爺爺一定希望我們的曲珍能考上自己嚮往的大學。”高考在即,班主任給情緒低落的旦增曲珍放了一個晚自習的小假,並像親人般去溫柔解開孩子的心結。就這樣,旦增曲珍慢慢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全力以赴備戰高考。

“老師老師!我真的考上廈大了!”7月26日,旦增曲珍查完錄取結果,第一時間撥通了班主任的手機,帶著顫音和哭腔對著電話另一頭激動喊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3日,旦增曲珍收到來自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當“菱之花”遇上“格桑花”

“湖州有個家,菱湖有個媽。”10位菱湖鎮人大女代表“菱之花”與菱湖中學高二年級10位內地西藏班學生“格桑花”建立結對關係,讓來自雪域高原的學子終於有了陪伴在身旁的媽媽。

“徐媽媽,我回西藏想把公益行一直做下去,讓藏北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有一次,00後藏族男孩金美扎巴和結對媽媽徐傑萍聊起心裡的想法。

一份回報家鄉的感恩之情,在這位藏族男孩身上萌芽,為了鼓勵和支持金美扎巴的公益夢想,徐媽媽立刻捐了2000元。

我在湖州有個家

▲2018年,“菱湖媽媽”徐傑萍為“藏北行”活動捐款

今年高考結束後,金美扎巴就和內地西藏班的同學們,一起回到拉薩,準備“藏北行”大型公益活動的第三季。

8月15日至18日,志願者們深入牧區,給孩子們送去禦寒的物資,也鼓勵牧區的孩子們從小要好好學習,種下“知識改變命運”的種子。“菱湖媽媽”們也全程參與,向雪域高原的小學生們捐贈了獎學金。“今年暑假,這群結對的孩子畢業離開了‘菱湖媽媽’,但是愛的續程將無限地延開。這次‘藏北行’公益活動,就像是一次為愛續航。”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人大主席陳劍青這樣說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第三次“藏北行”,金美扎巴和西藏雙湖縣協德鄉完全小學學生合影

菱湖中學的高中生活,不僅只有緊張的學習,精彩的社會活動讓學生們開了眼界,讓“格桑花”在湖州這片土地上紮下了根。

湖州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美麗鄉村的發源地、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在這裡生活了三年的西藏班孩子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課餘時間,菱湖鎮人大代表就帶著孩子們,去參觀湖州的美麗鄉村示範點,在“兩山”理念發源地參觀學習,把所學所見運用到西藏建設中去;還有不少學生對經濟金融有濃厚興趣,人大代表們就在當地企業建立研學基地,激發學生們的創業創新精神。

我在湖州有個家

▲“格桑花”白瑪央珍和“菱湖媽媽”馬紅央

“我永遠是你在浙江的媽媽!”在今年的西藏班畢業聯歡晚會上,“菱湖媽媽”對結對孩子說。一屆又一屆的西藏班畢業生在湖州留下自己的成長印記,湖州也為他們搭建起成長的橋樑。

回家後,時常想起“湖州的家”

2006年7月1日,火車的鳴笛聲在“天路”迴響,穿越茫茫雪域,青藏鐵路全線順利通車,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將“日光之城”拉薩與內地各大城市緊緊連接起來。

青藏鐵路的開通運行,也為大批西藏學子來內地求學提供了便利,經歷了幾番擴招,如今,每年都有135名左右的西藏學子考入菱湖中學。

我在湖州有個家

▲開班以來,湖州菱湖中學的內地西藏班畢業生人數

從2002年至今的17年裡,湖州菱湖中學作為浙江省唯一一所面向西藏招收插班生的普通高中,已累計為西藏地區培養964名高中畢業生。

我在湖州有個家

▲2011年8月,菱湖中學西藏新生歡迎會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我在湖州有個家

▲85級西藏班部分學生當年的合影

從2002年開始,湖州菱湖中學承擔起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務,第一屆學生有6位。

那時候,拉薩還沒開通鐵路,學生們高中三年幾乎不回藏,湖州就是他們的家。

先做父母,再做老師

十五六歲離家,在4000多公里外求學,學生們吃、住、學都在學校裡,老師們成了他們的異鄉“父母”。

回憶起去年的那場意外,藏族男孩扎西多吉至今覺得後怕。

我在湖州有個家

▲扎西多吉

2018年5月11日凌晨兩點,突然胃疼的扎西多吉蜷縮在被子裡直打哆嗦,住在同一樓層的藏派老師旺久被孩子們的敲門聲叫醒,背起多吉就往外面衝,分管藏族班的副校長王興宇連夜趕來把孩子送往醫院。

“胃穿孔,孩子挺危險的,需要馬上手術,家長簽下字。”孩子父母遠在拉薩,電話那頭是無數次的忙音。等不了了,孩子要緊,王興宇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了手術單上。

第二天,多吉醒來,這個滿眼紅血絲的男人握著多吉的手說道:“我在這呢,沒事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這句話給了多吉莫大的溫暖。

“這些孩子剛來的時候,有叛逆的,也有不愛交流的。但只要我們照看和關心過的,溫順撒嬌那一面,馬上就顯露出來了。” 王興宇說。

我在湖州有個家

▲師生合影

除了要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菱湖中學的老師們還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心理狀況。

今年4月,高三學生旦增曲珍,突然接到噩耗,從小對她疼愛有加的爺爺去世了。由於路途遙遠,又正在緊張備考階段,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家,旦增曲珍每天沉浸在悲傷和自責當中,以淚洗面,無心聽課。

分管西藏班的副校長、班主任、藏派老師為她做心理疏導,課間談心,吃飯陪著,晚自習後還不忘進寢室瞅一眼。

“無法陪伴的遺憾就要用更加努力的學習姿態來彌補,爺爺一定希望我們的曲珍能考上自己嚮往的大學。”高考在即,班主任給情緒低落的旦增曲珍放了一個晚自習的小假,並像親人般去溫柔解開孩子的心結。就這樣,旦增曲珍慢慢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全力以赴備戰高考。

“老師老師!我真的考上廈大了!”7月26日,旦增曲珍查完錄取結果,第一時間撥通了班主任的手機,帶著顫音和哭腔對著電話另一頭激動喊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3日,旦增曲珍收到來自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當“菱之花”遇上“格桑花”

“湖州有個家,菱湖有個媽。”10位菱湖鎮人大女代表“菱之花”與菱湖中學高二年級10位內地西藏班學生“格桑花”建立結對關係,讓來自雪域高原的學子終於有了陪伴在身旁的媽媽。

“徐媽媽,我回西藏想把公益行一直做下去,讓藏北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有一次,00後藏族男孩金美扎巴和結對媽媽徐傑萍聊起心裡的想法。

一份回報家鄉的感恩之情,在這位藏族男孩身上萌芽,為了鼓勵和支持金美扎巴的公益夢想,徐媽媽立刻捐了2000元。

我在湖州有個家

▲2018年,“菱湖媽媽”徐傑萍為“藏北行”活動捐款

今年高考結束後,金美扎巴就和內地西藏班的同學們,一起回到拉薩,準備“藏北行”大型公益活動的第三季。

8月15日至18日,志願者們深入牧區,給孩子們送去禦寒的物資,也鼓勵牧區的孩子們從小要好好學習,種下“知識改變命運”的種子。“菱湖媽媽”們也全程參與,向雪域高原的小學生們捐贈了獎學金。“今年暑假,這群結對的孩子畢業離開了‘菱湖媽媽’,但是愛的續程將無限地延開。這次‘藏北行’公益活動,就像是一次為愛續航。”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人大主席陳劍青這樣說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第三次“藏北行”,金美扎巴和西藏雙湖縣協德鄉完全小學學生合影

菱湖中學的高中生活,不僅只有緊張的學習,精彩的社會活動讓學生們開了眼界,讓“格桑花”在湖州這片土地上紮下了根。

湖州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美麗鄉村的發源地、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在這裡生活了三年的西藏班孩子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課餘時間,菱湖鎮人大代表就帶著孩子們,去參觀湖州的美麗鄉村示範點,在“兩山”理念發源地參觀學習,把所學所見運用到西藏建設中去;還有不少學生對經濟金融有濃厚興趣,人大代表們就在當地企業建立研學基地,激發學生們的創業創新精神。

我在湖州有個家

▲“格桑花”白瑪央珍和“菱湖媽媽”馬紅央

“我永遠是你在浙江的媽媽!”在今年的西藏班畢業聯歡晚會上,“菱湖媽媽”對結對孩子說。一屆又一屆的西藏班畢業生在湖州留下自己的成長印記,湖州也為他們搭建起成長的橋樑。

回家後,時常想起“湖州的家”

2006年7月1日,火車的鳴笛聲在“天路”迴響,穿越茫茫雪域,青藏鐵路全線順利通車,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將“日光之城”拉薩與內地各大城市緊緊連接起來。

青藏鐵路的開通運行,也為大批西藏學子來內地求學提供了便利,經歷了幾番擴招,如今,每年都有135名左右的西藏學子考入菱湖中學。

我在湖州有個家

▲開班以來,湖州菱湖中學的內地西藏班畢業生人數

從2002年至今的17年裡,湖州菱湖中學作為浙江省唯一一所面向西藏招收插班生的普通高中,已累計為西藏地區培養964名高中畢業生。

我在湖州有個家

▲2011年8月,菱湖中學西藏新生歡迎會

我在湖州有個家

▲菱湖中學2019屆西藏學生畢業師生合影

“我想利用自己的學識,為祖國西部建設貢獻一點力量。”大學畢業後,他們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回到西藏,成為老師、醫生、鐵路建設者……

電話那頭,菱湖中學2010屆內地西藏班畢業生洛桑達娃和我們講起自己在湖州求學的故事。

"

我們在湖州安家啦

9月1日清晨,湖州菱湖中學宿舍樓裡的起床鈴響起,135名西藏孩子正式迎來高中第一課。經過一週的軍訓,他們已經慢慢適應了湖州的生活,用飽滿的熱情去擁抱新學期。

今年8月18日上午11:30,青藏鐵路拉薩站異常熱鬧,一百多名內地西藏班高一新生,戴著白哈達,提著行李箱,坐上了Z166次列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浙江湖州。

日光傾瀉在孩子們紅彤彤的臉上,他們很興奮。這群孩子只有十五六歲,大多沒有離開過西藏。地處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拉薩當天的溫度是22℃,他們穿著長袖外套,行李箱裡塞著家人準備的短袖。聽說“浙江很熱”,有些孩子甚至還準備了防強紫外線的“裝備”。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2019級內地西藏班新生抵達上海火車站

從拉薩開往上海的列車,滿載著渴求知識的孩子,順著天路由西而下,一張薄薄的火車票,從此連接起相隔千山萬水的湖州與拉薩。菱湖中學內地西藏班,從此讓西藏孩子在祖國東部也有了一個家。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20日,菱湖中學的老師們前往上海火車站將西藏新生接到學校

內地西藏班(校)(簡稱“內地西藏班”)政策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30多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後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

我在湖州有個家

▲《中國教育報》1985年9月3日第二版

我在湖州有個家

▲85級西藏班部分學生當年的合影

從2002年開始,湖州菱湖中學承擔起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務,第一屆學生有6位。

那時候,拉薩還沒開通鐵路,學生們高中三年幾乎不回藏,湖州就是他們的家。

先做父母,再做老師

十五六歲離家,在4000多公里外求學,學生們吃、住、學都在學校裡,老師們成了他們的異鄉“父母”。

回憶起去年的那場意外,藏族男孩扎西多吉至今覺得後怕。

我在湖州有個家

▲扎西多吉

2018年5月11日凌晨兩點,突然胃疼的扎西多吉蜷縮在被子裡直打哆嗦,住在同一樓層的藏派老師旺久被孩子們的敲門聲叫醒,背起多吉就往外面衝,分管藏族班的副校長王興宇連夜趕來把孩子送往醫院。

“胃穿孔,孩子挺危險的,需要馬上手術,家長簽下字。”孩子父母遠在拉薩,電話那頭是無數次的忙音。等不了了,孩子要緊,王興宇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了手術單上。

第二天,多吉醒來,這個滿眼紅血絲的男人握著多吉的手說道:“我在這呢,沒事的。”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這句話給了多吉莫大的溫暖。

“這些孩子剛來的時候,有叛逆的,也有不愛交流的。但只要我們照看和關心過的,溫順撒嬌那一面,馬上就顯露出來了。” 王興宇說。

我在湖州有個家

▲師生合影

除了要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菱湖中學的老師們還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心理狀況。

今年4月,高三學生旦增曲珍,突然接到噩耗,從小對她疼愛有加的爺爺去世了。由於路途遙遠,又正在緊張備考階段,無法第一時間趕回家,旦增曲珍每天沉浸在悲傷和自責當中,以淚洗面,無心聽課。

分管西藏班的副校長、班主任、藏派老師為她做心理疏導,課間談心,吃飯陪著,晚自習後還不忘進寢室瞅一眼。

“無法陪伴的遺憾就要用更加努力的學習姿態來彌補,爺爺一定希望我們的曲珍能考上自己嚮往的大學。”高考在即,班主任給情緒低落的旦增曲珍放了一個晚自習的小假,並像親人般去溫柔解開孩子的心結。就這樣,旦增曲珍慢慢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全力以赴備戰高考。

“老師老師!我真的考上廈大了!”7月26日,旦增曲珍查完錄取結果,第一時間撥通了班主任的手機,帶著顫音和哭腔對著電話另一頭激動喊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8月3日,旦增曲珍收到來自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當“菱之花”遇上“格桑花”

“湖州有個家,菱湖有個媽。”10位菱湖鎮人大女代表“菱之花”與菱湖中學高二年級10位內地西藏班學生“格桑花”建立結對關係,讓來自雪域高原的學子終於有了陪伴在身旁的媽媽。

“徐媽媽,我回西藏想把公益行一直做下去,讓藏北的孩子們也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有一次,00後藏族男孩金美扎巴和結對媽媽徐傑萍聊起心裡的想法。

一份回報家鄉的感恩之情,在這位藏族男孩身上萌芽,為了鼓勵和支持金美扎巴的公益夢想,徐媽媽立刻捐了2000元。

我在湖州有個家

▲2018年,“菱湖媽媽”徐傑萍為“藏北行”活動捐款

今年高考結束後,金美扎巴就和內地西藏班的同學們,一起回到拉薩,準備“藏北行”大型公益活動的第三季。

8月15日至18日,志願者們深入牧區,給孩子們送去禦寒的物資,也鼓勵牧區的孩子們從小要好好學習,種下“知識改變命運”的種子。“菱湖媽媽”們也全程參與,向雪域高原的小學生們捐贈了獎學金。“今年暑假,這群結對的孩子畢業離開了‘菱湖媽媽’,但是愛的續程將無限地延開。這次‘藏北行’公益活動,就像是一次為愛續航。”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人大主席陳劍青這樣說道。

我在湖州有個家

▲第三次“藏北行”,金美扎巴和西藏雙湖縣協德鄉完全小學學生合影

菱湖中學的高中生活,不僅只有緊張的學習,精彩的社會活動讓學生們開了眼界,讓“格桑花”在湖州這片土地上紮下了根。

湖州作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美麗鄉村的發源地、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在這裡生活了三年的西藏班孩子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課餘時間,菱湖鎮人大代表就帶著孩子們,去參觀湖州的美麗鄉村示範點,在“兩山”理念發源地參觀學習,把所學所見運用到西藏建設中去;還有不少學生對經濟金融有濃厚興趣,人大代表們就在當地企業建立研學基地,激發學生們的創業創新精神。

我在湖州有個家

▲“格桑花”白瑪央珍和“菱湖媽媽”馬紅央

“我永遠是你在浙江的媽媽!”在今年的西藏班畢業聯歡晚會上,“菱湖媽媽”對結對孩子說。一屆又一屆的西藏班畢業生在湖州留下自己的成長印記,湖州也為他們搭建起成長的橋樑。

回家後,時常想起“湖州的家”

2006年7月1日,火車的鳴笛聲在“天路”迴響,穿越茫茫雪域,青藏鐵路全線順利通車,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將“日光之城”拉薩與內地各大城市緊緊連接起來。

青藏鐵路的開通運行,也為大批西藏學子來內地求學提供了便利,經歷了幾番擴招,如今,每年都有135名左右的西藏學子考入菱湖中學。

我在湖州有個家

▲開班以來,湖州菱湖中學的內地西藏班畢業生人數

從2002年至今的17年裡,湖州菱湖中學作為浙江省唯一一所面向西藏招收插班生的普通高中,已累計為西藏地區培養964名高中畢業生。

我在湖州有個家

▲2011年8月,菱湖中學西藏新生歡迎會

我在湖州有個家

▲菱湖中學2019屆西藏學生畢業師生合影

“我想利用自己的學識,為祖國西部建設貢獻一點力量。”大學畢業後,他們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回到西藏,成為老師、醫生、鐵路建設者……

電話那頭,菱湖中學2010屆內地西藏班畢業生洛桑達娃和我們講起自己在湖州求學的故事。

我在湖州有個家

▲洛桑達娃

洛桑達娃的故事來自愛湖州

00:00

00:53

從小,父母就鼓勵他到內地來長長見識。12歲,他獨自一人到上海念初中,由於那個時候交通不便,整整4年都沒有回家。

2007年,洛桑達娃考入菱湖中學念高中,青藏鐵路的開通讓他每個學期都能回家了,可那時候從拉薩到上海,每天只有一班列車,車票更是一票難求,有好幾次都是乘坐著51個小時的硬座來的。

“那時候就決定讀大學選交通專業,將來一定要改變西藏連接內地的交通狀況。”2014年,從復旦大學鐵路專業畢業後,洛桑達娃回到了闊別11年的家鄉,憑藉努力如願成為青藏鐵路公司拉薩站的一名工程師,這條最美“天路”上又多了一位默默無聞的守護者。

“青藏線還在進行技術改造,未來會很美好的。”這些年,洛桑達娃感受著青藏鐵路的提速,班次也越來越多。2018年,青藏鐵路旅客和貨物發送量分別達1655.6萬人次、3400.3萬噸。同年12月,中國國內第二條進藏鐵路-川藏鐵路成雅段開通運營。

每年的六月和八月是內地西藏孩子放假回來和坐車上學的時間,洛桑達娃都會時不時多瞄幾眼辦公室的窗外,窗口正對著火車的站臺,看到成群結隊的孩子,他就會想起10年前在菱湖中學的點點滴滴。

“有機會,我想再回母校走走。”洛桑達娃告訴記者。

青藏鐵路的開通為來湖州求學的藏族子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也為湖州送來了潔白的藏哈達和香醇的青稞酒,更是為兩地人民架起了心連心的橋樑。

信息來源:愛湖州

信息編輯:Z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