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拆了基洛夫,損失大麼?至少能換來10艘主力護衛艦

文:Kosciuszko

在世界海軍的科技樹中,蘇系艦船以它們龐大的身材,粗獷的線條,霸氣外漏的武器系統贏得了很多工業黨的喜愛,這兩天"光榮"級首艦"莫斯科"號巡洋艦完成整修再次服役,讓小夥伴們重新獲得了"舔屏"的機會。

俄羅斯拆了基洛夫,損失大麼?至少能換來10艘主力護衛艦

不過其他艦艇可是看一眼少一眼了,前不久俄羅斯海軍發佈消息稱要拆除兩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和一艘"喀拉"級巡洋艦。消息一出網上一片哀嚎,什麼"蘇聯的傳承沒了","俄羅斯海軍失去了撒手鐗","制霸美國航母的大殺器徹底消失",然而幾艘老船的退役犯不上這麼傷心,因為他們的作用本來就聊勝於無了。

俄羅斯拆了基洛夫,損失大麼?至少能換來10艘主力護衛艦

被拆除的兩艘基洛夫分別為"烏沙科夫海軍上將"和"拉扎耶夫海軍上將",其中 "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於1980年下水,於2002年從艦隊退役,然後呆在北德文斯克等待自己的命運。2015年4月,該艦在港口內舉行了升旗儀式,紀念該艦在海軍服役的34週年。而"拉扎耶夫海軍上將"號更是自90年代起就一直被封存在遠東地區,另一艘"喀拉"級則是自14年失火以後就從來沒動過,以俄羅斯海軍那少得可憐的經費,基本不能拿出來給他們維修,他們的下半生無一例外都是在港口裡泡著,軍艦表面的鐵鏽都沒清理,就更別提水下的藤壺了。想想中國的軍艦博物館,退役了沒幾年的軍艦因為疏於保養,要麼瀕臨沉沒,要麼被迫往裡灌水泥,這幾艘蘇聯遺老還能漂在水上簡直是個奇蹟。

俄羅斯拆了基洛夫,損失大麼?至少能換來10艘主力護衛艦

當然,既然軍艦還沒沉,那麼理論上就還可以大修,但是大修之前咱要先考慮下成本吧,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基洛夫"級巡洋艦的具體造價蘇聯沒有公開透露,只是說每艘軍艦的價格都是蘇聯一個200萬人城市的GDP,不過這個數字有些太過模糊,因為蘇聯造假和誇大這種事沒少幹,所以一個大型城市的GDP是多少我們沒法算。那就按照世界上普遍公認的方法來計算——軍艦每增加1000噸,生產成本就增加一億美元。

俄羅斯拆了基洛夫,損失大麼?至少能換來10艘主力護衛艦

基洛夫標準排水量是2.5萬噸,建造成本即為25億美元,喀拉的標準排水量為8000噸,成本就按8億美元算。而一次徹底大修的價格是造艦成本的三分之一,這樣被拆的兩艘基洛夫和一艘喀拉要向重新入役,則至少需要20億美元。這些錢可以造5艘22350或9艘20380,到底怎麼幹更划算,俄羅斯人應該很清楚。

俄羅斯拆了基洛夫,損失大麼?至少能換來10艘主力護衛艦

看到這有人可能還會說,可基洛夫還有20枚反艦導彈,10枚反潛導彈和200多枚防空導彈。道理沒錯,基洛夫的火力確認難以望其項背,但其高聳入雲的上層建築讓整艘軍艦的雷達反射面積是20萬平方米,(而美國阿利伯克的雷達反射面積是5000平方米左右),這將導致軍艦在超遠的距離外就被發現,雖然該艦配有射程在550公里的"SS-N-19"反艦導彈,但該艦雜亂堆砌的雷達天線會在同時開機時造成互相干擾。

俄羅斯拆了基洛夫,損失大麼?至少能換來10艘主力護衛艦

舉個例子,它在制導反艦導彈時就需要關閉對空搜索雷達,在執行防空任務時就要關閉和友軍的無線通訊,徹底進入到"通信全靠吼"的時代。在今天隱身艦體,一體化桅杆大行其道的年代,俄羅斯還能用70年代電子設備和造艦思路的老船執行作戰任務?你以為他們忘了謝菲爾德沉沒的教訓麼?

俄羅斯拆了基洛夫,損失大麼?至少能換來10艘主力護衛艦

總之,這幾艘老船目前處在"沒法修,修完還得改,改也改不明白"的境地,把維修它們的錢省出來造新船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新造的11356,22800等新船還參加過實戰,表現可圈可點。不過,這兩艘基洛夫和一艘喀拉就這麼拆了實在有些可惜,完全可以改裝成博物館收點門票錢嘛,就算是為海軍做出最後一點貢獻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