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逼張幼儀打胎,哥哥霸氣迴應:“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婚姻 張幼儀 徐志摩 張君勱 朱安 記者李滿 2018-12-02

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人,多少由他的同行者決定。

民國四大棄婦中,相比孤獨抑鬱終老的朱安、張瓊華等,張幼儀顯然是幸運的。她不僅在離婚後找到了新生活,更在中年時找到了醫生蘇紀之並與之白頭。

對於任何被棄的女子而言,這種結局,無疑是最好。

與完全靠自己走出困境的女子不同,張幼儀的自立之路背後,有一個有力的幫手,這個人正是張幼儀的二哥:政治家、思想家張君勱。

張君勱比張幼儀大13歲,他自幼便對妹妹張幼儀分外憐惜。

張幼儀三歲那年,母親與阿嬤就開始逼迫著給她纏腳,他們為張幼儀纏足時的理由非常簡單:不纏足會沒人要,成為張家恥辱。

徐志摩逼張幼儀打胎,哥哥霸氣迴應:“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纏足時,三歲的張幼儀痛得哇哇直叫,接連幾天,張君勱都在妹妹的哭聲中煎熬著。最後,心痛不已的他終於看不下去了,他堅定地對母親說:

“把布條拿掉,她這樣太痛了。”

母親抬頭看向張君勱,質問到:

“要是我現在軟了心腸,幼儀就會自食苦果,誰要娶她這個大腳婆?”

張君勱看著大哭大叫的妹妹張幼儀良久後,繼續勸母親:

“現在再也沒人覺得纏腳好看了。”

母親有些遲疑,但她依舊不想放開張幼儀的纏腳布,她看向張君勱:

“如果我不管幼儀的腳,將來誰要娶她。”

17歲的張君勱聽完,霸氣地回到:

“要是沒人娶她,我會照顧她。”

就這樣,在張君勱的堅持下,張幼儀免去了纏足之痛。

事實證明,這個決策真真英明。倘若張幼儀真是個小腳,她後來的夫君、詩人徐志摩無疑會對她多一分嫌棄。

1915年, 15歲的張幼儀奉父母之命與時年18歲的徐志摩結為夫妻。

為了讓張幼儀在夫家不被看輕,她的六哥特地從歐洲為她採辦嫁妝。據張幼儀後來回憶,自己的嫁妝,一火車皮都裝不下,只好請了一艘船,才把傢俱從上海運到硤石。

這些奢豪的嫁妝確實幫了張幼儀不少忙,在夫家,她雖一直被丈夫徐志摩看做“鄉下土包子”,卻被公婆分外看重。

徐志摩逼張幼儀打胎,哥哥霸氣迴應:“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張幼儀與徐志摩結婚後,因為徐志摩常年在外求學,兩人一直過著聚少離多的生活。

此時的張君勱對妹妹和妹夫的感情也多少有些耳聞,但他並不擔心,因為他已經與徐志摩成為了好友。這層關係,多少可以為妹妹保駕護航。

1918年,徐志摩赴美留學後不久,同在國外留學的張君勱開始頻繁給徐志摩寫信,目的,當然依舊是為妹妹“保駕護航”。

張君勱自己有一段封建包辦婚姻,因為自己留學分居的原因,夫妻兩感情一直不好。於是,他由自己想到了妹妹,深知“兩地分居對夫妻感情傷害”的張君勱反覆在信中和徐志摩強調:留學期間,務必要將妹妹張幼儀接到身邊,以免因長期分居影響夫妻感情。

事後,徐志摩極不情願地答應好友、妻兄張君勱:會將張幼儀接到身邊。之後,在公婆的安排下,張幼儀開始籌備出國。

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張幼儀出國整整推遲了幾個月才得以動身。恰在這期間,徐志摩邂逅了女神林徽因並與她陷入了熱戀。

於是,當1920年,張幼儀不遠萬里趕來馬賽與丈夫團聚時,她感受到了徹骨的心寒。

張幼儀在《小腳與西服》中,描述自己到達馬賽港時的情景時寫到:

“我斜倚著船舷,不耐煩地等著上岸,然後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裡,就在這時候,我的心涼了一大截……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來的表情的人。”

徐志摩的不耐煩無疑深深刺痛了張幼儀,而更讓張幼儀心裡生疼的是徐志摩接下來所做的一切。

張幼儀抵達後,徐志摩的第一件事竟是帶著她去買新衣服和皮鞋,理由很簡單:因為他認為她從國內穿來的中式服裝太土了,會讓他在朋友面前丟臉。

張幼儀心裡說不出地難受,要知道,這些衣服,全是經過自己精挑細選的啊。怎麼到徐志摩眼裡,就變成“土氣”被嫌棄了呢。

隨後,換上徐志摩指定服裝後,兩人拍了唯一的合影,給徐志摩父母寄去。

徐志摩逼張幼儀打胎,哥哥霸氣迴應:“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國外的這段日子裡,張幼儀一直與徐志摩住在英國沙士頓鄉下的一處宅子裡。張幼儀在回憶這段時光時說,每天早晨,徐志摩都會謊稱去理髮店,其實是去收發來自倫敦的林徽因的信件。

為了避免被張幼儀發現,兩人之間的往來書信全部都用英文書寫。

女人的第六感總是格外強,丈夫徐志摩的異動她怎會不知。但面對這一切,張幼儀悲哀地發現:自己竟無計可施。不久後,徐志摩向張幼儀提出離婚,張幼儀聽到後完全怔住了。

“用身體留住男人”,是全世界最低劣且無效的法子,無計可施的張幼儀卻決定一試。任何時候,讓男人接受女人的身體都如此容易,也正因為容易,所以它才無效。張幼儀在回憶這段時光時說:

“有一次,他和我一起躺下後,他的呼吸聲不但沒有緩和下來,反而因為覺得挫折和失敗而揚起。他在最想擺脫我的時候,敗給了我的肉體,對我們要廝守在一起這件事感到氣餒。”

當一個男人的心已飛走時,任何的法子都將只是徒勞。不久後,徐志摩的心並未改變,他依舊不停地勸說張幼儀與自己離婚。可此時,張幼儀懷孕了。

張幼儀本以為,徐志摩會為了這個孩子負起責任與自己繼續過日子。

她顯然低估了一個陷入熱戀的詩人,聽到自己懷孕的消息後,徐志摩竟跳起來對著她喊到:“打掉打掉!”

張幼儀小聲地說:“我害怕,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了。”

聽到張幼儀的這番話,徐志摩非但沒有心軟,而且竟在情急下蹦出了一句至今仍讓世人鄙夷的字句,他對著張幼儀喊:

“還有人因為火車肇事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張幼儀聽完這句話後,心裡十分難受,讓她更難受的是,她竟想不出反駁徐志摩的理由。

為了與徐志摩結婚而放棄學業的張幼儀自然想不到,徐志摩的這種詭辯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別的不說,光說:當時那個年代流產死亡率和火車肇事死亡率的比例,這話就不成立。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流產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且一屍兩命),而火車肇事死亡率僅為百分之一。

不懂反駁的張幼儀,從這句話裡感受到了徹骨的寒冷。更讓張幼儀想不到的是,之後不久,徐志摩竟消失了。

最初,張幼儀以為徐志摩是去冷靜幾天,在等了無數個日夜、徐志摩的好友替徐志摩傳話說“徐志摩不要你了”時,張幼儀才真正相信:懷孕的她已經被徐志摩徹底拋棄了。

此時的張幼儀身在異國他鄉,語言不通不說,身上的錢也不多了。人生最艱難的時刻,她只得給自己在德國的哥哥張君勱寫信求助。

徐志摩逼張幼儀打胎,哥哥霸氣迴應:“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徐志摩與張君勱

收到妹妹張幼儀的信後,張君勱才知道,即便自己費了如此大的心力,兩人的感情也會走到這一步。但他還是希望妹妹能與徐志摩和好,於是他在信中寫到“張家失徐志摩之心,如喪考妣”。意思很明確,就是要妹妹儘量去挽回徐志摩。

對於妹妹接下來如何生活的問題,張君勱也做了妥善安排,他說:“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收到信後的張幼儀忍不住痛哭起來,哥哥張君勱的話,如同陽光一般,照進了張幼儀此時滿是陰霾的心裡。

有你,三冬暖,大抵如此。

倘若沒有張君勱的及時支持,張幼儀能否撐過那段艱難歲月,真的很難說。

隨後,張幼儀拿著哥哥的信和信裡附註的地址前往德國。

一個女人,也只有在婚姻出現危機時,才真正能懂孃家人的意味吧。也只有他們,才會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棄你於不顧。

抵達德國後,沒有照顧產婦經驗的張君勱,將張幼儀託付給鄉下夫妻照顧。而他自己,則隔斷便抽空來看望妹妹、為她帶補品,陪她聊天解悶。

1922年,張幼儀在醫院生下了二兒子彼得。

徐志摩逼張幼儀打胎,哥哥霸氣迴應:“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彼得

就在張幼儀生下兒子後不久,彼得父親徐志摩終於再次出現了。但他此番千里迢迢趕到德國,並不是來看兒子,他此行的唯一目的就是逼張幼儀簽字離婚。

張幼儀依舊堅持不想離婚,她近乎哀求地說:等徵得爸媽(公婆)同意,我們再簽字好嗎?

見張幼儀似有猶豫,徐志摩急了,他激動地喊:“不行,你必須簽字,林徽因就要回國了”!

此時的張幼儀,才真正徹底死了心,在徐志摩請來的留學生金嶽霖等見證下,張幼儀顫抖著在離婚協議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簽字完成後,如同看戲一般地,張幼儀看到徐志摩臉上露出欣喜,周圍的見證人則祝賀一般地握住了徐志摩的手。

當這場婚姻以離婚收場時,徐志摩竟連一絲悲傷的神情都不曾有。

兩人簽字離婚後,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樁文明離婚案主角的徐志摩,竟還在各報刊登了《徐志摩,張幼儀離婚通告》,將離婚消息如播送廣告一般昭告天下。

徐志摩此舉,無疑有另一層含義:讓林徽因看見。

徐志摩離婚後還寫了一首詩送給張幼儀,詩的名字就叫《笑解煩惱結》,詩中,他寫到:

“來,如今放開容顏喜笑,握手相勞;聽晚後一片聲歡,年道解散了結兒,消除了煩惱!”

徐志摩還在詩中說“忠孝節義,不過把人道靈魂磨成粉屑”,如今聽來,真正讓人咋舌。也不知當時的張幼儀看到這樣的論調時,究竟作何感想。

徐志摩逼張幼儀打胎,哥哥霸氣迴應:“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張君勱(左一)與張幼儀等

離婚的張幼儀在哥哥張君勱的幫助下,留在了德國生活。張幼儀心裡有苦痛,這點,從她給兒子小彼得取的大名就可以看出。小彼得的大名叫:徐德生,張幼儀說,這是為了紀念自己在德國的那段屈辱。

苦難,往往最能改變人。經受住苦難後的張幼儀開始在帶孩子的同時,繼續當初放棄的學業。因為她的努力,幾年後,她終於拿到了幼兒教育專業的文憑。

但恰在這期間,小兒子彼得不幸過世了。好在,有哥哥張君勱的寬慰,一次次遭受磨難的張幼儀一次次挺過了難關。

1926年,徐志摩父母將張幼儀召回國內,他們此舉的目的,就是讓讓張幼儀做決斷。徐志摩父母的意思,倘若張幼儀不同意徐志摩再婚,他們也就不同意,兩人之前的離婚便也不作數。

此時,徐志摩二婚的生殺予奪大權,竟握在了張幼儀手裡。

這一次,當張幼儀在公婆撐腰下,有了再一次選擇徐志摩機會時,她沒有任何遲疑地道:“我同意(徐志摩再婚)”。

這也是人生第一次,張幼儀在徐志摩面前抬起了頭,對,她拒絕了徐志摩。

回到國內後,張幼儀將全部心思放在了事業上。

徐志摩逼張幼儀打胎,哥哥霸氣迴應:“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回國後她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又在張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與此同時,八弟張禹九與徐志摩等四人在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張幼儀又出任該公司總經理。1934年,二哥張君勱主持成立了國家社會黨,她又應邀管理該黨財務,一時威風八面。

有意思的是,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後,他兩一直以好朋友的方式往來。沒有婚姻束縛的兩人,在離婚後的關係反而比婚前要好。

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後不久,徐志摩父母便因為婆媳矛盾而終止了對他們的經濟支持。之後,為了供給奢靡的陸小曼,徐志摩即便同時做幾份工作也不能滿足龐大的開支。

某次,張幼儀看到徐志摩衣服有破洞後,一聲不響地給他做了幾套高級西裝,徐志摩拿到後感慨不已。

而在徐志摩飛機失事後,張幼儀還曾資助過徐志摩遺孀陸小曼。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張幼儀對徐志摩都說得上仁至義盡了。她的以德報怨,或許與愛有關,或許也只與她的善良有關。

徐志摩逼張幼儀打胎,哥哥霸氣迴應:“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張幼儀與公公和長子

人說,好人都有好報,此言果然不虛。

1953年,張幼儀在香港遇見了心儀對象:中醫張紀之。張紀之向她求婚後,她寫信給二哥張君勱徵求意見。張君勱在看到妹妹來信後回了六個關鍵字:“妹慧人,希自決。”

之後,她又寫信給兒子徐積鍇,徵得兒子同意後她隨即與張紀之結婚。婚後,兩人感情和睦,一直相伴到張紀之離世。

1988年,88歲的張幼儀病逝於紐約,臨終前,她囑咐兒子,墓碑上要刻“蘇張幼儀”四字。

張幼儀過世後,她的侄孫女張邦梅曾公開說,晚年的張幼儀曾對她說過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她說:

“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一個人。”

徐志摩逼張幼儀打胎,哥哥霸氣迴應:“不要打胎,孩子我收養”!

張幼儀是不幸的,她的不幸來自於她在婚姻裡被遺棄的結局。但她又是幸運的,她的幸運在於她的努力和堅持,她的幸運也來自於她有愛她且一心支持她的二哥和孃家人。

可以說,若非張幼儀強大的孃家做後盾,她的事業、人生或許也能成功,但絕對會更艱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