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

關於徐志摩,也許大家的共識是: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生風流。

與他有故事的人,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每一個女人都非同凡響。

而有一個女人,

他無比嫌棄厭惡,

他深深傷害辜負,

他不擇手段拋棄,

但這個女人,

卻是他一生所有遇見中最大福氣,

這個平凡又不凡的女人叫張幼儀。

"

關於徐志摩,也許大家的共識是: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生風流。

與他有故事的人,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每一個女人都非同凡響。

而有一個女人,

他無比嫌棄厭惡,

他深深傷害辜負,

他不擇手段拋棄,

但這個女人,

卻是他一生所有遇見中最大福氣,

這個平凡又不凡的女人叫張幼儀。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1

時間回到1900年12月29日,

張幼儀誕生江蘇寶山的鉅富家庭,

張家祖輩為醫,可謂是醫生世家。

張幼儀在那個年代,算是較為幸運的孩子,

父親不僅是令人欽佩的名醫,

還是位難得的慈父,

會在外出旅行給張幼儀帶禮物,

也會給她講各種有意思的故事,

母親雖然體弱,但溫柔有愛,

她還有個如第二母親的奶媽,

用奶水餵養她至六歲;

哥哥們也是對她寵愛有加,

她受不了裹腳的疼痛時,

二哥就親自向母親求情,要求饒過妹妹,

並向家人保證:

如果因為張幼儀沒有裹腳而嫁不出去,

就會照顧她一輩子!

她是被疼著愛著長大的孩子。

被愛滋養長大的人,從來都是強大無所畏懼的,

所以,後來的張幼儀,

可以抵擋抗衡命運的所有刁難!

"

關於徐志摩,也許大家的共識是: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生風流。

與他有故事的人,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每一個女人都非同凡響。

而有一個女人,

他無比嫌棄厭惡,

他深深傷害辜負,

他不擇手段拋棄,

但這個女人,

卻是他一生所有遇見中最大福氣,

這個平凡又不凡的女人叫張幼儀。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1

時間回到1900年12月29日,

張幼儀誕生江蘇寶山的鉅富家庭,

張家祖輩為醫,可謂是醫生世家。

張幼儀在那個年代,算是較為幸運的孩子,

父親不僅是令人欽佩的名醫,

還是位難得的慈父,

會在外出旅行給張幼儀帶禮物,

也會給她講各種有意思的故事,

母親雖然體弱,但溫柔有愛,

她還有個如第二母親的奶媽,

用奶水餵養她至六歲;

哥哥們也是對她寵愛有加,

她受不了裹腳的疼痛時,

二哥就親自向母親求情,要求饒過妹妹,

並向家人保證:

如果因為張幼儀沒有裹腳而嫁不出去,

就會照顧她一輩子!

她是被疼著愛著長大的孩子。

被愛滋養長大的人,從來都是強大無所畏懼的,

所以,後來的張幼儀,

可以抵擋抗衡命運的所有刁難!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2

時間回到1913年,

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封建年代,

張幼儀始終逃不過媒妁婚姻,

她的四哥看上了一位年輕才俊,

就是徐志摩,

當時徐志摩一篇名為《論小說與社會關係》的文章,

讓四哥堅信這位“才氣縱橫,前途無量”的才子,

定可以給妹妹帶來幸福。

於是張家堅定為張幼儀定下這樁婚約。

那年,她13歲,

正在師範學校讀書,

對生活充滿感恩和知足,

對未來也充滿希望。

她第一次看徐志摩的照片,

不討厭,甚至心生歡喜,

這樣一位白淨斯文,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

定然不是奸詐小人,或粗野莽夫。

跟有才華的讀書人成親,

相夫教子,一世安穩,

也沒什麼不好。

生性溫暖純良的她,

又如何能想象這樣的一個氣質書生會讓她在不久的將來如墮地獄,惡夢連連。

而徐志摩第一次看張幼儀的照片,

是心生蔑潮,脫口說出:

真是個鄉下土包子!

那時正16歲的徐志摩,

滿腦子都是自由民主,自由戀愛,

他無比抗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在兩年後的婚禮上,

徐志摩不情不願地行禮,

玩世不恭地全程冷笑,

毫無期待地揭了喜帕,

鄙夷地說了第一次見面的第一句話:

“鄉下土包子”

然後轉身離去,

他的蔑視及冷漠,赤裸裸,毫無保留。

新婚之夜,張幼儀就獨守空房。

3

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也只有嫌棄和厭惡,

然後沒多久就離開徐家,外出求學,

先是離家不遠的上海,然後是天津,

再然後是北京,最後,英國……

在張幼儀眼裡,徐志摩如一隻風箏,

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而風箏線卻不在她手裡。

張幼儀以為懷孕,有了徐志摩骨肉,

她的婚姻就會有溫度有希望,

但事實,並沒有。

產下婚後第一子徐積鍇後,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距離反而更遠了,

因為徐志摩終於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

他可以國外讀書,尋找他想要的生活。

徒留張幼儀在徐家卑微等待、煎熬迷茫。

時間回到1920年的冬季,

張幼儀與徐志摩結婚五年,

但真正相處沒幾個月。

在二哥的極力遊說下,

再加徐父擔心兒子在國外胡作非為,

張幼儀得以去英國陪讀。

張幼儀也曾夢想著,

去了英國,她盡心陪伴照顧丈夫,

徐志摩總會發現她的好,

她的感情終會有歸宿吧。

"

關於徐志摩,也許大家的共識是: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生風流。

與他有故事的人,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每一個女人都非同凡響。

而有一個女人,

他無比嫌棄厭惡,

他深深傷害辜負,

他不擇手段拋棄,

但這個女人,

卻是他一生所有遇見中最大福氣,

這個平凡又不凡的女人叫張幼儀。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1

時間回到1900年12月29日,

張幼儀誕生江蘇寶山的鉅富家庭,

張家祖輩為醫,可謂是醫生世家。

張幼儀在那個年代,算是較為幸運的孩子,

父親不僅是令人欽佩的名醫,

還是位難得的慈父,

會在外出旅行給張幼儀帶禮物,

也會給她講各種有意思的故事,

母親雖然體弱,但溫柔有愛,

她還有個如第二母親的奶媽,

用奶水餵養她至六歲;

哥哥們也是對她寵愛有加,

她受不了裹腳的疼痛時,

二哥就親自向母親求情,要求饒過妹妹,

並向家人保證:

如果因為張幼儀沒有裹腳而嫁不出去,

就會照顧她一輩子!

她是被疼著愛著長大的孩子。

被愛滋養長大的人,從來都是強大無所畏懼的,

所以,後來的張幼儀,

可以抵擋抗衡命運的所有刁難!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2

時間回到1913年,

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封建年代,

張幼儀始終逃不過媒妁婚姻,

她的四哥看上了一位年輕才俊,

就是徐志摩,

當時徐志摩一篇名為《論小說與社會關係》的文章,

讓四哥堅信這位“才氣縱橫,前途無量”的才子,

定可以給妹妹帶來幸福。

於是張家堅定為張幼儀定下這樁婚約。

那年,她13歲,

正在師範學校讀書,

對生活充滿感恩和知足,

對未來也充滿希望。

她第一次看徐志摩的照片,

不討厭,甚至心生歡喜,

這樣一位白淨斯文,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

定然不是奸詐小人,或粗野莽夫。

跟有才華的讀書人成親,

相夫教子,一世安穩,

也沒什麼不好。

生性溫暖純良的她,

又如何能想象這樣的一個氣質書生會讓她在不久的將來如墮地獄,惡夢連連。

而徐志摩第一次看張幼儀的照片,

是心生蔑潮,脫口說出:

真是個鄉下土包子!

那時正16歲的徐志摩,

滿腦子都是自由民主,自由戀愛,

他無比抗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在兩年後的婚禮上,

徐志摩不情不願地行禮,

玩世不恭地全程冷笑,

毫無期待地揭了喜帕,

鄙夷地說了第一次見面的第一句話:

“鄉下土包子”

然後轉身離去,

他的蔑視及冷漠,赤裸裸,毫無保留。

新婚之夜,張幼儀就獨守空房。

3

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也只有嫌棄和厭惡,

然後沒多久就離開徐家,外出求學,

先是離家不遠的上海,然後是天津,

再然後是北京,最後,英國……

在張幼儀眼裡,徐志摩如一隻風箏,

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而風箏線卻不在她手裡。

張幼儀以為懷孕,有了徐志摩骨肉,

她的婚姻就會有溫度有希望,

但事實,並沒有。

產下婚後第一子徐積鍇後,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距離反而更遠了,

因為徐志摩終於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

他可以國外讀書,尋找他想要的生活。

徒留張幼儀在徐家卑微等待、煎熬迷茫。

時間回到1920年的冬季,

張幼儀與徐志摩結婚五年,

但真正相處沒幾個月。

在二哥的極力遊說下,

再加徐父擔心兒子在國外胡作非為,

張幼儀得以去英國陪讀。

張幼儀也曾夢想著,

去了英國,她盡心陪伴照顧丈夫,

徐志摩總會發現她的好,

她的感情終會有歸宿吧。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只是,她始終沒想到,

英國之行,是她人生中最悲慘的劫難。

來了英國後,

張幼儀才知道,徐志摩讓她來,

不過是為了躲避家裡人催促回家,

不過是想利用太太人設作掩護,

得以繼續國外的逍遙與自由。

已深深戀上才女林徽因的徐志摩,

每天的忙碌,

不過是去理髮店收收信件情書,

或是外出談情談詩,風花雪月。

對遠道而來的張幼儀,

嫌惡至極。

張幼儀雖不是什麼新式女子,

但知道愛情,

也明白丈夫心裡裝著別的女人,

但她還是心有希冀,

生活雖然輾轉困頓,

經濟也不寬裕,

起碼丈夫還在自己身邊,

自己還是原配大奶奶。

從倫敦到沙士頓,

她如保姆般精心照料徐志摩的衣食住行,

被嫌棄土氣,沒文化,

那就少說話,多做事,

雖日子雖過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但這樣默默地付出,陪伴,也好,

不被拋棄不被休掉,就好。

4

到沙士頓不久,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又天真地以為,

這個孩子會是他們婚姻的轉機。

她跟徐志摩商量,

但沒想到,

徐志摩毫不猶豫地拒絕這個孩子。

她如墮冰窖,

但還是想為自己的骨肉爭取“生”的權利,

她卑微反抗掙扎,跟徐志摩說:

“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不容商量,冷漠說:

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不僅如此,

徐志摩還要求張幼儀打胎醫院自己找,

打胎自己去,

反正她自行解決這個孩子,

作為孩子父親的他不插手,不過問。

在異國他鄉,且舉目無親,

而丈夫形同虛設,

這個階段,這個境地,

丈夫要求她獨自一人親手剝離自己肚子裡的孩子,

要如何想像,

如此殘酷和涼薄的遭遇?

但事情並沒結束,

傷害和痛苦還在後頭,

徐志摩已不再甘於現狀,

特別是得知張幼儀有孕後,

他想離棄張幼儀的決心日益增強,

終於,因一件小事,他大發脾氣,

他直接表達對張幼儀的厭惡和嫌棄,

他也終於說了張幼儀最害怕的話:

離婚!

並隨即離家出走,一去不回,

再也沒回沙士頓的家,

還託朋友帶話給張幼儀,

問可否只做徐家的媳婦,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張幼儀拖著有孕的身體,彷徨等待了無數個日夜,

只是,徐志摩真的再沒出現,

他徹底消失了,了無音訊。

懷孕的張幼儀真的被徐志摩徹底拋棄了。

"

關於徐志摩,也許大家的共識是: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生風流。

與他有故事的人,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每一個女人都非同凡響。

而有一個女人,

他無比嫌棄厭惡,

他深深傷害辜負,

他不擇手段拋棄,

但這個女人,

卻是他一生所有遇見中最大福氣,

這個平凡又不凡的女人叫張幼儀。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1

時間回到1900年12月29日,

張幼儀誕生江蘇寶山的鉅富家庭,

張家祖輩為醫,可謂是醫生世家。

張幼儀在那個年代,算是較為幸運的孩子,

父親不僅是令人欽佩的名醫,

還是位難得的慈父,

會在外出旅行給張幼儀帶禮物,

也會給她講各種有意思的故事,

母親雖然體弱,但溫柔有愛,

她還有個如第二母親的奶媽,

用奶水餵養她至六歲;

哥哥們也是對她寵愛有加,

她受不了裹腳的疼痛時,

二哥就親自向母親求情,要求饒過妹妹,

並向家人保證:

如果因為張幼儀沒有裹腳而嫁不出去,

就會照顧她一輩子!

她是被疼著愛著長大的孩子。

被愛滋養長大的人,從來都是強大無所畏懼的,

所以,後來的張幼儀,

可以抵擋抗衡命運的所有刁難!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2

時間回到1913年,

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封建年代,

張幼儀始終逃不過媒妁婚姻,

她的四哥看上了一位年輕才俊,

就是徐志摩,

當時徐志摩一篇名為《論小說與社會關係》的文章,

讓四哥堅信這位“才氣縱橫,前途無量”的才子,

定可以給妹妹帶來幸福。

於是張家堅定為張幼儀定下這樁婚約。

那年,她13歲,

正在師範學校讀書,

對生活充滿感恩和知足,

對未來也充滿希望。

她第一次看徐志摩的照片,

不討厭,甚至心生歡喜,

這樣一位白淨斯文,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

定然不是奸詐小人,或粗野莽夫。

跟有才華的讀書人成親,

相夫教子,一世安穩,

也沒什麼不好。

生性溫暖純良的她,

又如何能想象這樣的一個氣質書生會讓她在不久的將來如墮地獄,惡夢連連。

而徐志摩第一次看張幼儀的照片,

是心生蔑潮,脫口說出:

真是個鄉下土包子!

那時正16歲的徐志摩,

滿腦子都是自由民主,自由戀愛,

他無比抗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在兩年後的婚禮上,

徐志摩不情不願地行禮,

玩世不恭地全程冷笑,

毫無期待地揭了喜帕,

鄙夷地說了第一次見面的第一句話:

“鄉下土包子”

然後轉身離去,

他的蔑視及冷漠,赤裸裸,毫無保留。

新婚之夜,張幼儀就獨守空房。

3

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也只有嫌棄和厭惡,

然後沒多久就離開徐家,外出求學,

先是離家不遠的上海,然後是天津,

再然後是北京,最後,英國……

在張幼儀眼裡,徐志摩如一隻風箏,

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而風箏線卻不在她手裡。

張幼儀以為懷孕,有了徐志摩骨肉,

她的婚姻就會有溫度有希望,

但事實,並沒有。

產下婚後第一子徐積鍇後,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距離反而更遠了,

因為徐志摩終於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

他可以國外讀書,尋找他想要的生活。

徒留張幼儀在徐家卑微等待、煎熬迷茫。

時間回到1920年的冬季,

張幼儀與徐志摩結婚五年,

但真正相處沒幾個月。

在二哥的極力遊說下,

再加徐父擔心兒子在國外胡作非為,

張幼儀得以去英國陪讀。

張幼儀也曾夢想著,

去了英國,她盡心陪伴照顧丈夫,

徐志摩總會發現她的好,

她的感情終會有歸宿吧。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只是,她始終沒想到,

英國之行,是她人生中最悲慘的劫難。

來了英國後,

張幼儀才知道,徐志摩讓她來,

不過是為了躲避家裡人催促回家,

不過是想利用太太人設作掩護,

得以繼續國外的逍遙與自由。

已深深戀上才女林徽因的徐志摩,

每天的忙碌,

不過是去理髮店收收信件情書,

或是外出談情談詩,風花雪月。

對遠道而來的張幼儀,

嫌惡至極。

張幼儀雖不是什麼新式女子,

但知道愛情,

也明白丈夫心裡裝著別的女人,

但她還是心有希冀,

生活雖然輾轉困頓,

經濟也不寬裕,

起碼丈夫還在自己身邊,

自己還是原配大奶奶。

從倫敦到沙士頓,

她如保姆般精心照料徐志摩的衣食住行,

被嫌棄土氣,沒文化,

那就少說話,多做事,

雖日子雖過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但這樣默默地付出,陪伴,也好,

不被拋棄不被休掉,就好。

4

到沙士頓不久,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又天真地以為,

這個孩子會是他們婚姻的轉機。

她跟徐志摩商量,

但沒想到,

徐志摩毫不猶豫地拒絕這個孩子。

她如墮冰窖,

但還是想為自己的骨肉爭取“生”的權利,

她卑微反抗掙扎,跟徐志摩說:

“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不容商量,冷漠說:

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不僅如此,

徐志摩還要求張幼儀打胎醫院自己找,

打胎自己去,

反正她自行解決這個孩子,

作為孩子父親的他不插手,不過問。

在異國他鄉,且舉目無親,

而丈夫形同虛設,

這個階段,這個境地,

丈夫要求她獨自一人親手剝離自己肚子裡的孩子,

要如何想像,

如此殘酷和涼薄的遭遇?

但事情並沒結束,

傷害和痛苦還在後頭,

徐志摩已不再甘於現狀,

特別是得知張幼儀有孕後,

他想離棄張幼儀的決心日益增強,

終於,因一件小事,他大發脾氣,

他直接表達對張幼儀的厭惡和嫌棄,

他也終於說了張幼儀最害怕的話:

離婚!

並隨即離家出走,一去不回,

再也沒回沙士頓的家,

還託朋友帶話給張幼儀,

問可否只做徐家的媳婦,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張幼儀拖著有孕的身體,彷徨等待了無數個日夜,

只是,徐志摩真的再沒出現,

他徹底消失了,了無音訊。

懷孕的張幼儀真的被徐志摩徹底拋棄了。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5

如何形容這個時候的張幼儀?

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國度,

身懷六甲,沒有親友,言語不通,

如此單薄又柔弱的她,

還被丈夫傷得鮮血淋漓,

一世隨夫的夢也徹底幻滅,

可謂惶恐不安再加徹骨心寒。

只是,張幼儀想活著,

也想肚子裡的孩子好好活著,

她不願再逆來順受,

也不願再苦苦等待,

她決定為自己和肚裡的孩子豁出去。

把所有的委屈與不甘,化作了勇氣和力量。

她寫信給遠在法國的二哥,

收到二哥回信後

她決定離開沙士頓,

離開這個如地獄般的是非之地,

她踏上重生蛻變之路!

她先在二哥安排的巴黎鄉下待產,

後在孕8月時,又輾轉至德國,

只因她得知德國求學更便宜和容易,

她要完成她的求學之夢。

她:

一個人租房,

一個人備生產用品,

一個人去醫院生孩子,

一個人照顧剛出世的孩子,

那麼多雞毛蒜皮的事,

那麼艱難又孤獨的產兒,

所以,她全身水腫,心力交瘁。

好在,那個長得像極徐志摩的小生命終是被她保住。

她給兒子起名叫彼得。

"

關於徐志摩,也許大家的共識是: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生風流。

與他有故事的人,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每一個女人都非同凡響。

而有一個女人,

他無比嫌棄厭惡,

他深深傷害辜負,

他不擇手段拋棄,

但這個女人,

卻是他一生所有遇見中最大福氣,

這個平凡又不凡的女人叫張幼儀。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1

時間回到1900年12月29日,

張幼儀誕生江蘇寶山的鉅富家庭,

張家祖輩為醫,可謂是醫生世家。

張幼儀在那個年代,算是較為幸運的孩子,

父親不僅是令人欽佩的名醫,

還是位難得的慈父,

會在外出旅行給張幼儀帶禮物,

也會給她講各種有意思的故事,

母親雖然體弱,但溫柔有愛,

她還有個如第二母親的奶媽,

用奶水餵養她至六歲;

哥哥們也是對她寵愛有加,

她受不了裹腳的疼痛時,

二哥就親自向母親求情,要求饒過妹妹,

並向家人保證:

如果因為張幼儀沒有裹腳而嫁不出去,

就會照顧她一輩子!

她是被疼著愛著長大的孩子。

被愛滋養長大的人,從來都是強大無所畏懼的,

所以,後來的張幼儀,

可以抵擋抗衡命運的所有刁難!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2

時間回到1913年,

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封建年代,

張幼儀始終逃不過媒妁婚姻,

她的四哥看上了一位年輕才俊,

就是徐志摩,

當時徐志摩一篇名為《論小說與社會關係》的文章,

讓四哥堅信這位“才氣縱橫,前途無量”的才子,

定可以給妹妹帶來幸福。

於是張家堅定為張幼儀定下這樁婚約。

那年,她13歲,

正在師範學校讀書,

對生活充滿感恩和知足,

對未來也充滿希望。

她第一次看徐志摩的照片,

不討厭,甚至心生歡喜,

這樣一位白淨斯文,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

定然不是奸詐小人,或粗野莽夫。

跟有才華的讀書人成親,

相夫教子,一世安穩,

也沒什麼不好。

生性溫暖純良的她,

又如何能想象這樣的一個氣質書生會讓她在不久的將來如墮地獄,惡夢連連。

而徐志摩第一次看張幼儀的照片,

是心生蔑潮,脫口說出:

真是個鄉下土包子!

那時正16歲的徐志摩,

滿腦子都是自由民主,自由戀愛,

他無比抗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在兩年後的婚禮上,

徐志摩不情不願地行禮,

玩世不恭地全程冷笑,

毫無期待地揭了喜帕,

鄙夷地說了第一次見面的第一句話:

“鄉下土包子”

然後轉身離去,

他的蔑視及冷漠,赤裸裸,毫無保留。

新婚之夜,張幼儀就獨守空房。

3

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也只有嫌棄和厭惡,

然後沒多久就離開徐家,外出求學,

先是離家不遠的上海,然後是天津,

再然後是北京,最後,英國……

在張幼儀眼裡,徐志摩如一隻風箏,

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而風箏線卻不在她手裡。

張幼儀以為懷孕,有了徐志摩骨肉,

她的婚姻就會有溫度有希望,

但事實,並沒有。

產下婚後第一子徐積鍇後,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距離反而更遠了,

因為徐志摩終於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

他可以國外讀書,尋找他想要的生活。

徒留張幼儀在徐家卑微等待、煎熬迷茫。

時間回到1920年的冬季,

張幼儀與徐志摩結婚五年,

但真正相處沒幾個月。

在二哥的極力遊說下,

再加徐父擔心兒子在國外胡作非為,

張幼儀得以去英國陪讀。

張幼儀也曾夢想著,

去了英國,她盡心陪伴照顧丈夫,

徐志摩總會發現她的好,

她的感情終會有歸宿吧。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只是,她始終沒想到,

英國之行,是她人生中最悲慘的劫難。

來了英國後,

張幼儀才知道,徐志摩讓她來,

不過是為了躲避家裡人催促回家,

不過是想利用太太人設作掩護,

得以繼續國外的逍遙與自由。

已深深戀上才女林徽因的徐志摩,

每天的忙碌,

不過是去理髮店收收信件情書,

或是外出談情談詩,風花雪月。

對遠道而來的張幼儀,

嫌惡至極。

張幼儀雖不是什麼新式女子,

但知道愛情,

也明白丈夫心裡裝著別的女人,

但她還是心有希冀,

生活雖然輾轉困頓,

經濟也不寬裕,

起碼丈夫還在自己身邊,

自己還是原配大奶奶。

從倫敦到沙士頓,

她如保姆般精心照料徐志摩的衣食住行,

被嫌棄土氣,沒文化,

那就少說話,多做事,

雖日子雖過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但這樣默默地付出,陪伴,也好,

不被拋棄不被休掉,就好。

4

到沙士頓不久,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又天真地以為,

這個孩子會是他們婚姻的轉機。

她跟徐志摩商量,

但沒想到,

徐志摩毫不猶豫地拒絕這個孩子。

她如墮冰窖,

但還是想為自己的骨肉爭取“生”的權利,

她卑微反抗掙扎,跟徐志摩說:

“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不容商量,冷漠說:

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不僅如此,

徐志摩還要求張幼儀打胎醫院自己找,

打胎自己去,

反正她自行解決這個孩子,

作為孩子父親的他不插手,不過問。

在異國他鄉,且舉目無親,

而丈夫形同虛設,

這個階段,這個境地,

丈夫要求她獨自一人親手剝離自己肚子裡的孩子,

要如何想像,

如此殘酷和涼薄的遭遇?

但事情並沒結束,

傷害和痛苦還在後頭,

徐志摩已不再甘於現狀,

特別是得知張幼儀有孕後,

他想離棄張幼儀的決心日益增強,

終於,因一件小事,他大發脾氣,

他直接表達對張幼儀的厭惡和嫌棄,

他也終於說了張幼儀最害怕的話:

離婚!

並隨即離家出走,一去不回,

再也沒回沙士頓的家,

還託朋友帶話給張幼儀,

問可否只做徐家的媳婦,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張幼儀拖著有孕的身體,彷徨等待了無數個日夜,

只是,徐志摩真的再沒出現,

他徹底消失了,了無音訊。

懷孕的張幼儀真的被徐志摩徹底拋棄了。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5

如何形容這個時候的張幼儀?

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國度,

身懷六甲,沒有親友,言語不通,

如此單薄又柔弱的她,

還被丈夫傷得鮮血淋漓,

一世隨夫的夢也徹底幻滅,

可謂惶恐不安再加徹骨心寒。

只是,張幼儀想活著,

也想肚子裡的孩子好好活著,

她不願再逆來順受,

也不願再苦苦等待,

她決定為自己和肚裡的孩子豁出去。

把所有的委屈與不甘,化作了勇氣和力量。

她寫信給遠在法國的二哥,

收到二哥回信後

她決定離開沙士頓,

離開這個如地獄般的是非之地,

她踏上重生蛻變之路!

她先在二哥安排的巴黎鄉下待產,

後在孕8月時,又輾轉至德國,

只因她得知德國求學更便宜和容易,

她要完成她的求學之夢。

她:

一個人租房,

一個人備生產用品,

一個人去醫院生孩子,

一個人照顧剛出世的孩子,

那麼多雞毛蒜皮的事,

那麼艱難又孤獨的產兒,

所以,她全身水腫,心力交瘁。

好在,那個長得像極徐志摩的小生命終是被她保住。

她給兒子起名叫彼得。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6

生完彼得,月子還沒坐完,

張幼儀的人生轉折再次到來,

徐志摩風風火火追來德國,

他不是為了看新生兒子,

也不是來尋求張幼儀的原諒,

他明目張膽要來離婚,

他要恢復單身好給林徽因幸福。

他要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

此時的張幼儀已開始強大,

從她確定要為自己和孩子謀生路時,

就知道錯過的,錯誤的,都不必挽留,

她很乾脆簽名,沒有糾纏,沒有埋怨,沒有吵鬧,

她就這樣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

而徐志摩拿到張幼儀的簽名後,

立即和朋友喝酒慶祝。

張幼儀就這樣在異國他鄉被離婚了,

還帶著個剛出生的“拖油瓶”。

7

為母則剛,在張幼儀身上詮釋得淋漓盡致,

離婚後,她很快搬了家,學德語,申請學校,撫養孩子,打工掙錢。

她勇敢積極地生活著,樂觀用心地培養著小彼得。

她希望自己可以浴火重生,帶著彼得完美轉身。

只是上天還是要考驗她,

她的兒子彼得因腸病無足夠的錢醫治而離去,

如何形容張幼儀這個階段的痛和傷?

被遺棄的她那麼努力地想要活得好點,太平點,

但命運卻給她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玩笑,

連她在德國最後的寄託和幸福都要失去。

有人遇挫一蹶不振,有人遇挫鳳凰涅槃,

張幼儀屬於後者,

痛徹心腑的她終於覺悟,人的一生,總要活出自己。

8

她忍痛繼續深造。

後回到國內,先是實現了自己做老師的夢想,成為了東吳大學最受歡迎的講師,後又在女子銀行擔任副總裁,工作出色,再然後自己開服裝公司,她的事業做得平步青雲,風生水起。

她用心培養大兒子徐積鍇,縱與徐志摩離婚,卻一直照顧徐志摩父母,還多次補貼徐志摩與陸小曼,甚至徐志摩墜機後的瑣碎後事都是張幼儀親自操勞。

她讓自己活成了強大柔韌又無所畏懼的傳奇人物。

後來的張幼儀是幸福圓滿的,不僅重新遇見了真正的愛情,攜手二十年之久,且年老時兒孫繞膝享盡天倫之樂。

"

關於徐志摩,也許大家的共識是: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生風流。

與他有故事的人,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每一個女人都非同凡響。

而有一個女人,

他無比嫌棄厭惡,

他深深傷害辜負,

他不擇手段拋棄,

但這個女人,

卻是他一生所有遇見中最大福氣,

這個平凡又不凡的女人叫張幼儀。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1

時間回到1900年12月29日,

張幼儀誕生江蘇寶山的鉅富家庭,

張家祖輩為醫,可謂是醫生世家。

張幼儀在那個年代,算是較為幸運的孩子,

父親不僅是令人欽佩的名醫,

還是位難得的慈父,

會在外出旅行給張幼儀帶禮物,

也會給她講各種有意思的故事,

母親雖然體弱,但溫柔有愛,

她還有個如第二母親的奶媽,

用奶水餵養她至六歲;

哥哥們也是對她寵愛有加,

她受不了裹腳的疼痛時,

二哥就親自向母親求情,要求饒過妹妹,

並向家人保證:

如果因為張幼儀沒有裹腳而嫁不出去,

就會照顧她一輩子!

她是被疼著愛著長大的孩子。

被愛滋養長大的人,從來都是強大無所畏懼的,

所以,後來的張幼儀,

可以抵擋抗衡命運的所有刁難!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2

時間回到1913年,

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封建年代,

張幼儀始終逃不過媒妁婚姻,

她的四哥看上了一位年輕才俊,

就是徐志摩,

當時徐志摩一篇名為《論小說與社會關係》的文章,

讓四哥堅信這位“才氣縱橫,前途無量”的才子,

定可以給妹妹帶來幸福。

於是張家堅定為張幼儀定下這樁婚約。

那年,她13歲,

正在師範學校讀書,

對生活充滿感恩和知足,

對未來也充滿希望。

她第一次看徐志摩的照片,

不討厭,甚至心生歡喜,

這樣一位白淨斯文,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

定然不是奸詐小人,或粗野莽夫。

跟有才華的讀書人成親,

相夫教子,一世安穩,

也沒什麼不好。

生性溫暖純良的她,

又如何能想象這樣的一個氣質書生會讓她在不久的將來如墮地獄,惡夢連連。

而徐志摩第一次看張幼儀的照片,

是心生蔑潮,脫口說出:

真是個鄉下土包子!

那時正16歲的徐志摩,

滿腦子都是自由民主,自由戀愛,

他無比抗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在兩年後的婚禮上,

徐志摩不情不願地行禮,

玩世不恭地全程冷笑,

毫無期待地揭了喜帕,

鄙夷地說了第一次見面的第一句話:

“鄉下土包子”

然後轉身離去,

他的蔑視及冷漠,赤裸裸,毫無保留。

新婚之夜,張幼儀就獨守空房。

3

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也只有嫌棄和厭惡,

然後沒多久就離開徐家,外出求學,

先是離家不遠的上海,然後是天津,

再然後是北京,最後,英國……

在張幼儀眼裡,徐志摩如一隻風箏,

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而風箏線卻不在她手裡。

張幼儀以為懷孕,有了徐志摩骨肉,

她的婚姻就會有溫度有希望,

但事實,並沒有。

產下婚後第一子徐積鍇後,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距離反而更遠了,

因為徐志摩終於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

他可以國外讀書,尋找他想要的生活。

徒留張幼儀在徐家卑微等待、煎熬迷茫。

時間回到1920年的冬季,

張幼儀與徐志摩結婚五年,

但真正相處沒幾個月。

在二哥的極力遊說下,

再加徐父擔心兒子在國外胡作非為,

張幼儀得以去英國陪讀。

張幼儀也曾夢想著,

去了英國,她盡心陪伴照顧丈夫,

徐志摩總會發現她的好,

她的感情終會有歸宿吧。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只是,她始終沒想到,

英國之行,是她人生中最悲慘的劫難。

來了英國後,

張幼儀才知道,徐志摩讓她來,

不過是為了躲避家裡人催促回家,

不過是想利用太太人設作掩護,

得以繼續國外的逍遙與自由。

已深深戀上才女林徽因的徐志摩,

每天的忙碌,

不過是去理髮店收收信件情書,

或是外出談情談詩,風花雪月。

對遠道而來的張幼儀,

嫌惡至極。

張幼儀雖不是什麼新式女子,

但知道愛情,

也明白丈夫心裡裝著別的女人,

但她還是心有希冀,

生活雖然輾轉困頓,

經濟也不寬裕,

起碼丈夫還在自己身邊,

自己還是原配大奶奶。

從倫敦到沙士頓,

她如保姆般精心照料徐志摩的衣食住行,

被嫌棄土氣,沒文化,

那就少說話,多做事,

雖日子雖過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但這樣默默地付出,陪伴,也好,

不被拋棄不被休掉,就好。

4

到沙士頓不久,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又天真地以為,

這個孩子會是他們婚姻的轉機。

她跟徐志摩商量,

但沒想到,

徐志摩毫不猶豫地拒絕這個孩子。

她如墮冰窖,

但還是想為自己的骨肉爭取“生”的權利,

她卑微反抗掙扎,跟徐志摩說:

“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不容商量,冷漠說:

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不僅如此,

徐志摩還要求張幼儀打胎醫院自己找,

打胎自己去,

反正她自行解決這個孩子,

作為孩子父親的他不插手,不過問。

在異國他鄉,且舉目無親,

而丈夫形同虛設,

這個階段,這個境地,

丈夫要求她獨自一人親手剝離自己肚子裡的孩子,

要如何想像,

如此殘酷和涼薄的遭遇?

但事情並沒結束,

傷害和痛苦還在後頭,

徐志摩已不再甘於現狀,

特別是得知張幼儀有孕後,

他想離棄張幼儀的決心日益增強,

終於,因一件小事,他大發脾氣,

他直接表達對張幼儀的厭惡和嫌棄,

他也終於說了張幼儀最害怕的話:

離婚!

並隨即離家出走,一去不回,

再也沒回沙士頓的家,

還託朋友帶話給張幼儀,

問可否只做徐家的媳婦,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張幼儀拖著有孕的身體,彷徨等待了無數個日夜,

只是,徐志摩真的再沒出現,

他徹底消失了,了無音訊。

懷孕的張幼儀真的被徐志摩徹底拋棄了。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5

如何形容這個時候的張幼儀?

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國度,

身懷六甲,沒有親友,言語不通,

如此單薄又柔弱的她,

還被丈夫傷得鮮血淋漓,

一世隨夫的夢也徹底幻滅,

可謂惶恐不安再加徹骨心寒。

只是,張幼儀想活著,

也想肚子裡的孩子好好活著,

她不願再逆來順受,

也不願再苦苦等待,

她決定為自己和肚裡的孩子豁出去。

把所有的委屈與不甘,化作了勇氣和力量。

她寫信給遠在法國的二哥,

收到二哥回信後

她決定離開沙士頓,

離開這個如地獄般的是非之地,

她踏上重生蛻變之路!

她先在二哥安排的巴黎鄉下待產,

後在孕8月時,又輾轉至德國,

只因她得知德國求學更便宜和容易,

她要完成她的求學之夢。

她:

一個人租房,

一個人備生產用品,

一個人去醫院生孩子,

一個人照顧剛出世的孩子,

那麼多雞毛蒜皮的事,

那麼艱難又孤獨的產兒,

所以,她全身水腫,心力交瘁。

好在,那個長得像極徐志摩的小生命終是被她保住。

她給兒子起名叫彼得。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6

生完彼得,月子還沒坐完,

張幼儀的人生轉折再次到來,

徐志摩風風火火追來德國,

他不是為了看新生兒子,

也不是來尋求張幼儀的原諒,

他明目張膽要來離婚,

他要恢復單身好給林徽因幸福。

他要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

此時的張幼儀已開始強大,

從她確定要為自己和孩子謀生路時,

就知道錯過的,錯誤的,都不必挽留,

她很乾脆簽名,沒有糾纏,沒有埋怨,沒有吵鬧,

她就這樣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

而徐志摩拿到張幼儀的簽名後,

立即和朋友喝酒慶祝。

張幼儀就這樣在異國他鄉被離婚了,

還帶著個剛出生的“拖油瓶”。

7

為母則剛,在張幼儀身上詮釋得淋漓盡致,

離婚後,她很快搬了家,學德語,申請學校,撫養孩子,打工掙錢。

她勇敢積極地生活著,樂觀用心地培養著小彼得。

她希望自己可以浴火重生,帶著彼得完美轉身。

只是上天還是要考驗她,

她的兒子彼得因腸病無足夠的錢醫治而離去,

如何形容張幼儀這個階段的痛和傷?

被遺棄的她那麼努力地想要活得好點,太平點,

但命運卻給她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玩笑,

連她在德國最後的寄託和幸福都要失去。

有人遇挫一蹶不振,有人遇挫鳳凰涅槃,

張幼儀屬於後者,

痛徹心腑的她終於覺悟,人的一生,總要活出自己。

8

她忍痛繼續深造。

後回到國內,先是實現了自己做老師的夢想,成為了東吳大學最受歡迎的講師,後又在女子銀行擔任副總裁,工作出色,再然後自己開服裝公司,她的事業做得平步青雲,風生水起。

她用心培養大兒子徐積鍇,縱與徐志摩離婚,卻一直照顧徐志摩父母,還多次補貼徐志摩與陸小曼,甚至徐志摩墜機後的瑣碎後事都是張幼儀親自操勞。

她讓自己活成了強大柔韌又無所畏懼的傳奇人物。

後來的張幼儀是幸福圓滿的,不僅重新遇見了真正的愛情,攜手二十年之久,且年老時兒孫繞膝享盡天倫之樂。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她在六十七歲的時候,陪第二任丈夫周遊列國,當踏上曾經痛過,傷過,努力過的故地故國時,她無比感觸,她說:“難以想象自己曾經這麼年輕、這樣執著、這樣勇敢過。一個人連自己都被自己感動的時候,生命沉甸甸的,這才是應該了無遺憾的人生吧。

有人說,張幼儀定是最愛徐志摩吧,我不這樣認為,我只認為是徐志摩曾經的殘酷成就了她一生的強大與傳奇。

晚年的張幼儀,跟侄孫女張邦梅說:“我要感謝徐志摩,我要感謝離婚,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在那樣的一個時代,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以解脫,成為另一個女人。”

9

命運讓徐志摩34歲因飛機失事,

有人說是報應,

有人說是活該,

有人說是惋惜,

都是上百年前的塵事了,

定義對錯已無太多意義。

現今的人世間,

也是每天都有人被拋棄,被傷害,被辜負。

有多少人因不甘而開撕,

上演糾纏不休、交惡不斷的戲碼,

最後兩敗俱傷,還傷了最無辜和無助的孩子 ;

有多少人因怨恨而自毀,

破罐子破摔,竭斯底裡,把自己作得人神共憤。

耗盡能量,在泥塘裡打滾不止,狼狽不堪。

最後在悲痛中尋死覓活,一厥不振;

又有多少人能如張幼儀般懂得在命運轉折間,

把所有悲痛,委屈,不甘化作勇氣和力量,

從此以後,讓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張幼儀讓我們明白,給女人安全感的,讓女人真正幸福快樂的,從來不是男人和婚姻,而是強大又安穩的內心。而讓女人體面尊嚴的,也從來不是物質和身份,而是見識和智慧還有善良。

所以女人啊,請永遠記得,如果命運的心血來潮,有背叛刻骨銘心,有傷痛撕心裂肺,請一定要爬起來,時光定不會辜負浴火歸來的鳳凰,如張幼儀。

"

關於徐志摩,也許大家的共識是: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生風流。

與他有故事的人,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每一個女人都非同凡響。

而有一個女人,

他無比嫌棄厭惡,

他深深傷害辜負,

他不擇手段拋棄,

但這個女人,

卻是他一生所有遇見中最大福氣,

這個平凡又不凡的女人叫張幼儀。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1

時間回到1900年12月29日,

張幼儀誕生江蘇寶山的鉅富家庭,

張家祖輩為醫,可謂是醫生世家。

張幼儀在那個年代,算是較為幸運的孩子,

父親不僅是令人欽佩的名醫,

還是位難得的慈父,

會在外出旅行給張幼儀帶禮物,

也會給她講各種有意思的故事,

母親雖然體弱,但溫柔有愛,

她還有個如第二母親的奶媽,

用奶水餵養她至六歲;

哥哥們也是對她寵愛有加,

她受不了裹腳的疼痛時,

二哥就親自向母親求情,要求饒過妹妹,

並向家人保證:

如果因為張幼儀沒有裹腳而嫁不出去,

就會照顧她一輩子!

她是被疼著愛著長大的孩子。

被愛滋養長大的人,從來都是強大無所畏懼的,

所以,後來的張幼儀,

可以抵擋抗衡命運的所有刁難!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2

時間回到1913年,

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封建年代,

張幼儀始終逃不過媒妁婚姻,

她的四哥看上了一位年輕才俊,

就是徐志摩,

當時徐志摩一篇名為《論小說與社會關係》的文章,

讓四哥堅信這位“才氣縱橫,前途無量”的才子,

定可以給妹妹帶來幸福。

於是張家堅定為張幼儀定下這樁婚約。

那年,她13歲,

正在師範學校讀書,

對生活充滿感恩和知足,

對未來也充滿希望。

她第一次看徐志摩的照片,

不討厭,甚至心生歡喜,

這樣一位白淨斯文,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

定然不是奸詐小人,或粗野莽夫。

跟有才華的讀書人成親,

相夫教子,一世安穩,

也沒什麼不好。

生性溫暖純良的她,

又如何能想象這樣的一個氣質書生會讓她在不久的將來如墮地獄,惡夢連連。

而徐志摩第一次看張幼儀的照片,

是心生蔑潮,脫口說出:

真是個鄉下土包子!

那時正16歲的徐志摩,

滿腦子都是自由民主,自由戀愛,

他無比抗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在兩年後的婚禮上,

徐志摩不情不願地行禮,

玩世不恭地全程冷笑,

毫無期待地揭了喜帕,

鄙夷地說了第一次見面的第一句話:

“鄉下土包子”

然後轉身離去,

他的蔑視及冷漠,赤裸裸,毫無保留。

新婚之夜,張幼儀就獨守空房。

3

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也只有嫌棄和厭惡,

然後沒多久就離開徐家,外出求學,

先是離家不遠的上海,然後是天津,

再然後是北京,最後,英國……

在張幼儀眼裡,徐志摩如一隻風箏,

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而風箏線卻不在她手裡。

張幼儀以為懷孕,有了徐志摩骨肉,

她的婚姻就會有溫度有希望,

但事實,並沒有。

產下婚後第一子徐積鍇後,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距離反而更遠了,

因為徐志摩終於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

他可以國外讀書,尋找他想要的生活。

徒留張幼儀在徐家卑微等待、煎熬迷茫。

時間回到1920年的冬季,

張幼儀與徐志摩結婚五年,

但真正相處沒幾個月。

在二哥的極力遊說下,

再加徐父擔心兒子在國外胡作非為,

張幼儀得以去英國陪讀。

張幼儀也曾夢想著,

去了英國,她盡心陪伴照顧丈夫,

徐志摩總會發現她的好,

她的感情終會有歸宿吧。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只是,她始終沒想到,

英國之行,是她人生中最悲慘的劫難。

來了英國後,

張幼儀才知道,徐志摩讓她來,

不過是為了躲避家裡人催促回家,

不過是想利用太太人設作掩護,

得以繼續國外的逍遙與自由。

已深深戀上才女林徽因的徐志摩,

每天的忙碌,

不過是去理髮店收收信件情書,

或是外出談情談詩,風花雪月。

對遠道而來的張幼儀,

嫌惡至極。

張幼儀雖不是什麼新式女子,

但知道愛情,

也明白丈夫心裡裝著別的女人,

但她還是心有希冀,

生活雖然輾轉困頓,

經濟也不寬裕,

起碼丈夫還在自己身邊,

自己還是原配大奶奶。

從倫敦到沙士頓,

她如保姆般精心照料徐志摩的衣食住行,

被嫌棄土氣,沒文化,

那就少說話,多做事,

雖日子雖過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但這樣默默地付出,陪伴,也好,

不被拋棄不被休掉,就好。

4

到沙士頓不久,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又天真地以為,

這個孩子會是他們婚姻的轉機。

她跟徐志摩商量,

但沒想到,

徐志摩毫不猶豫地拒絕這個孩子。

她如墮冰窖,

但還是想為自己的骨肉爭取“生”的權利,

她卑微反抗掙扎,跟徐志摩說:

“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不容商量,冷漠說:

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不僅如此,

徐志摩還要求張幼儀打胎醫院自己找,

打胎自己去,

反正她自行解決這個孩子,

作為孩子父親的他不插手,不過問。

在異國他鄉,且舉目無親,

而丈夫形同虛設,

這個階段,這個境地,

丈夫要求她獨自一人親手剝離自己肚子裡的孩子,

要如何想像,

如此殘酷和涼薄的遭遇?

但事情並沒結束,

傷害和痛苦還在後頭,

徐志摩已不再甘於現狀,

特別是得知張幼儀有孕後,

他想離棄張幼儀的決心日益增強,

終於,因一件小事,他大發脾氣,

他直接表達對張幼儀的厭惡和嫌棄,

他也終於說了張幼儀最害怕的話:

離婚!

並隨即離家出走,一去不回,

再也沒回沙士頓的家,

還託朋友帶話給張幼儀,

問可否只做徐家的媳婦,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張幼儀拖著有孕的身體,彷徨等待了無數個日夜,

只是,徐志摩真的再沒出現,

他徹底消失了,了無音訊。

懷孕的張幼儀真的被徐志摩徹底拋棄了。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5

如何形容這個時候的張幼儀?

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國度,

身懷六甲,沒有親友,言語不通,

如此單薄又柔弱的她,

還被丈夫傷得鮮血淋漓,

一世隨夫的夢也徹底幻滅,

可謂惶恐不安再加徹骨心寒。

只是,張幼儀想活著,

也想肚子裡的孩子好好活著,

她不願再逆來順受,

也不願再苦苦等待,

她決定為自己和肚裡的孩子豁出去。

把所有的委屈與不甘,化作了勇氣和力量。

她寫信給遠在法國的二哥,

收到二哥回信後

她決定離開沙士頓,

離開這個如地獄般的是非之地,

她踏上重生蛻變之路!

她先在二哥安排的巴黎鄉下待產,

後在孕8月時,又輾轉至德國,

只因她得知德國求學更便宜和容易,

她要完成她的求學之夢。

她:

一個人租房,

一個人備生產用品,

一個人去醫院生孩子,

一個人照顧剛出世的孩子,

那麼多雞毛蒜皮的事,

那麼艱難又孤獨的產兒,

所以,她全身水腫,心力交瘁。

好在,那個長得像極徐志摩的小生命終是被她保住。

她給兒子起名叫彼得。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6

生完彼得,月子還沒坐完,

張幼儀的人生轉折再次到來,

徐志摩風風火火追來德國,

他不是為了看新生兒子,

也不是來尋求張幼儀的原諒,

他明目張膽要來離婚,

他要恢復單身好給林徽因幸福。

他要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

此時的張幼儀已開始強大,

從她確定要為自己和孩子謀生路時,

就知道錯過的,錯誤的,都不必挽留,

她很乾脆簽名,沒有糾纏,沒有埋怨,沒有吵鬧,

她就這樣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

而徐志摩拿到張幼儀的簽名後,

立即和朋友喝酒慶祝。

張幼儀就這樣在異國他鄉被離婚了,

還帶著個剛出生的“拖油瓶”。

7

為母則剛,在張幼儀身上詮釋得淋漓盡致,

離婚後,她很快搬了家,學德語,申請學校,撫養孩子,打工掙錢。

她勇敢積極地生活著,樂觀用心地培養著小彼得。

她希望自己可以浴火重生,帶著彼得完美轉身。

只是上天還是要考驗她,

她的兒子彼得因腸病無足夠的錢醫治而離去,

如何形容張幼儀這個階段的痛和傷?

被遺棄的她那麼努力地想要活得好點,太平點,

但命運卻給她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玩笑,

連她在德國最後的寄託和幸福都要失去。

有人遇挫一蹶不振,有人遇挫鳳凰涅槃,

張幼儀屬於後者,

痛徹心腑的她終於覺悟,人的一生,總要活出自己。

8

她忍痛繼續深造。

後回到國內,先是實現了自己做老師的夢想,成為了東吳大學最受歡迎的講師,後又在女子銀行擔任副總裁,工作出色,再然後自己開服裝公司,她的事業做得平步青雲,風生水起。

她用心培養大兒子徐積鍇,縱與徐志摩離婚,卻一直照顧徐志摩父母,還多次補貼徐志摩與陸小曼,甚至徐志摩墜機後的瑣碎後事都是張幼儀親自操勞。

她讓自己活成了強大柔韌又無所畏懼的傳奇人物。

後來的張幼儀是幸福圓滿的,不僅重新遇見了真正的愛情,攜手二十年之久,且年老時兒孫繞膝享盡天倫之樂。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她在六十七歲的時候,陪第二任丈夫周遊列國,當踏上曾經痛過,傷過,努力過的故地故國時,她無比感觸,她說:“難以想象自己曾經這麼年輕、這樣執著、這樣勇敢過。一個人連自己都被自己感動的時候,生命沉甸甸的,這才是應該了無遺憾的人生吧。

有人說,張幼儀定是最愛徐志摩吧,我不這樣認為,我只認為是徐志摩曾經的殘酷成就了她一生的強大與傳奇。

晚年的張幼儀,跟侄孫女張邦梅說:“我要感謝徐志摩,我要感謝離婚,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在那樣的一個時代,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以解脫,成為另一個女人。”

9

命運讓徐志摩34歲因飛機失事,

有人說是報應,

有人說是活該,

有人說是惋惜,

都是上百年前的塵事了,

定義對錯已無太多意義。

現今的人世間,

也是每天都有人被拋棄,被傷害,被辜負。

有多少人因不甘而開撕,

上演糾纏不休、交惡不斷的戲碼,

最後兩敗俱傷,還傷了最無辜和無助的孩子 ;

有多少人因怨恨而自毀,

破罐子破摔,竭斯底裡,把自己作得人神共憤。

耗盡能量,在泥塘裡打滾不止,狼狽不堪。

最後在悲痛中尋死覓活,一厥不振;

又有多少人能如張幼儀般懂得在命運轉折間,

把所有悲痛,委屈,不甘化作勇氣和力量,

從此以後,讓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張幼儀讓我們明白,給女人安全感的,讓女人真正幸福快樂的,從來不是男人和婚姻,而是強大又安穩的內心。而讓女人體面尊嚴的,也從來不是物質和身份,而是見識和智慧還有善良。

所以女人啊,請永遠記得,如果命運的心血來潮,有背叛刻骨銘心,有傷痛撕心裂肺,請一定要爬起來,時光定不會辜負浴火歸來的鳳凰,如張幼儀。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

關於徐志摩,也許大家的共識是:雖然才華橫溢,但一生風流。

與他有故事的人,林徽因,凌叔華,陸小曼,每一個女人都非同凡響。

而有一個女人,

他無比嫌棄厭惡,

他深深傷害辜負,

他不擇手段拋棄,

但這個女人,

卻是他一生所有遇見中最大福氣,

這個平凡又不凡的女人叫張幼儀。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1

時間回到1900年12月29日,

張幼儀誕生江蘇寶山的鉅富家庭,

張家祖輩為醫,可謂是醫生世家。

張幼儀在那個年代,算是較為幸運的孩子,

父親不僅是令人欽佩的名醫,

還是位難得的慈父,

會在外出旅行給張幼儀帶禮物,

也會給她講各種有意思的故事,

母親雖然體弱,但溫柔有愛,

她還有個如第二母親的奶媽,

用奶水餵養她至六歲;

哥哥們也是對她寵愛有加,

她受不了裹腳的疼痛時,

二哥就親自向母親求情,要求饒過妹妹,

並向家人保證:

如果因為張幼儀沒有裹腳而嫁不出去,

就會照顧她一輩子!

她是被疼著愛著長大的孩子。

被愛滋養長大的人,從來都是強大無所畏懼的,

所以,後來的張幼儀,

可以抵擋抗衡命運的所有刁難!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2

時間回到1913年,

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封建年代,

張幼儀始終逃不過媒妁婚姻,

她的四哥看上了一位年輕才俊,

就是徐志摩,

當時徐志摩一篇名為《論小說與社會關係》的文章,

讓四哥堅信這位“才氣縱橫,前途無量”的才子,

定可以給妹妹帶來幸福。

於是張家堅定為張幼儀定下這樁婚約。

那年,她13歲,

正在師範學校讀書,

對生活充滿感恩和知足,

對未來也充滿希望。

她第一次看徐志摩的照片,

不討厭,甚至心生歡喜,

這樣一位白淨斯文,文質彬彬的書生模樣,

定然不是奸詐小人,或粗野莽夫。

跟有才華的讀書人成親,

相夫教子,一世安穩,

也沒什麼不好。

生性溫暖純良的她,

又如何能想象這樣的一個氣質書生會讓她在不久的將來如墮地獄,惡夢連連。

而徐志摩第一次看張幼儀的照片,

是心生蔑潮,脫口說出:

真是個鄉下土包子!

那時正16歲的徐志摩,

滿腦子都是自由民主,自由戀愛,

他無比抗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所以,在兩年後的婚禮上,

徐志摩不情不願地行禮,

玩世不恭地全程冷笑,

毫無期待地揭了喜帕,

鄙夷地說了第一次見面的第一句話:

“鄉下土包子”

然後轉身離去,

他的蔑視及冷漠,赤裸裸,毫無保留。

新婚之夜,張幼儀就獨守空房。

3

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也只有嫌棄和厭惡,

然後沒多久就離開徐家,外出求學,

先是離家不遠的上海,然後是天津,

再然後是北京,最後,英國……

在張幼儀眼裡,徐志摩如一隻風箏,

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而風箏線卻不在她手裡。

張幼儀以為懷孕,有了徐志摩骨肉,

她的婚姻就會有溫度有希望,

但事實,並沒有。

產下婚後第一子徐積鍇後,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距離反而更遠了,

因為徐志摩終於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

他可以國外讀書,尋找他想要的生活。

徒留張幼儀在徐家卑微等待、煎熬迷茫。

時間回到1920年的冬季,

張幼儀與徐志摩結婚五年,

但真正相處沒幾個月。

在二哥的極力遊說下,

再加徐父擔心兒子在國外胡作非為,

張幼儀得以去英國陪讀。

張幼儀也曾夢想著,

去了英國,她盡心陪伴照顧丈夫,

徐志摩總會發現她的好,

她的感情終會有歸宿吧。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只是,她始終沒想到,

英國之行,是她人生中最悲慘的劫難。

來了英國後,

張幼儀才知道,徐志摩讓她來,

不過是為了躲避家裡人催促回家,

不過是想利用太太人設作掩護,

得以繼續國外的逍遙與自由。

已深深戀上才女林徽因的徐志摩,

每天的忙碌,

不過是去理髮店收收信件情書,

或是外出談情談詩,風花雪月。

對遠道而來的張幼儀,

嫌惡至極。

張幼儀雖不是什麼新式女子,

但知道愛情,

也明白丈夫心裡裝著別的女人,

但她還是心有希冀,

生活雖然輾轉困頓,

經濟也不寬裕,

起碼丈夫還在自己身邊,

自己還是原配大奶奶。

從倫敦到沙士頓,

她如保姆般精心照料徐志摩的衣食住行,

被嫌棄土氣,沒文化,

那就少說話,多做事,

雖日子雖過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但這樣默默地付出,陪伴,也好,

不被拋棄不被休掉,就好。

4

到沙士頓不久,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又天真地以為,

這個孩子會是他們婚姻的轉機。

她跟徐志摩商量,

但沒想到,

徐志摩毫不猶豫地拒絕這個孩子。

她如墮冰窖,

但還是想為自己的骨肉爭取“生”的權利,

她卑微反抗掙扎,跟徐志摩說:

“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

徐志摩不容商量,冷漠說:

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不僅如此,

徐志摩還要求張幼儀打胎醫院自己找,

打胎自己去,

反正她自行解決這個孩子,

作為孩子父親的他不插手,不過問。

在異國他鄉,且舉目無親,

而丈夫形同虛設,

這個階段,這個境地,

丈夫要求她獨自一人親手剝離自己肚子裡的孩子,

要如何想像,

如此殘酷和涼薄的遭遇?

但事情並沒結束,

傷害和痛苦還在後頭,

徐志摩已不再甘於現狀,

特別是得知張幼儀有孕後,

他想離棄張幼儀的決心日益增強,

終於,因一件小事,他大發脾氣,

他直接表達對張幼儀的厭惡和嫌棄,

他也終於說了張幼儀最害怕的話:

離婚!

並隨即離家出走,一去不回,

再也沒回沙士頓的家,

還託朋友帶話給張幼儀,

問可否只做徐家的媳婦,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張幼儀拖著有孕的身體,彷徨等待了無數個日夜,

只是,徐志摩真的再沒出現,

他徹底消失了,了無音訊。

懷孕的張幼儀真的被徐志摩徹底拋棄了。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5

如何形容這個時候的張幼儀?

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國度,

身懷六甲,沒有親友,言語不通,

如此單薄又柔弱的她,

還被丈夫傷得鮮血淋漓,

一世隨夫的夢也徹底幻滅,

可謂惶恐不安再加徹骨心寒。

只是,張幼儀想活著,

也想肚子裡的孩子好好活著,

她不願再逆來順受,

也不願再苦苦等待,

她決定為自己和肚裡的孩子豁出去。

把所有的委屈與不甘,化作了勇氣和力量。

她寫信給遠在法國的二哥,

收到二哥回信後

她決定離開沙士頓,

離開這個如地獄般的是非之地,

她踏上重生蛻變之路!

她先在二哥安排的巴黎鄉下待產,

後在孕8月時,又輾轉至德國,

只因她得知德國求學更便宜和容易,

她要完成她的求學之夢。

她:

一個人租房,

一個人備生產用品,

一個人去醫院生孩子,

一個人照顧剛出世的孩子,

那麼多雞毛蒜皮的事,

那麼艱難又孤獨的產兒,

所以,她全身水腫,心力交瘁。

好在,那個長得像極徐志摩的小生命終是被她保住。

她給兒子起名叫彼得。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6

生完彼得,月子還沒坐完,

張幼儀的人生轉折再次到來,

徐志摩風風火火追來德國,

他不是為了看新生兒子,

也不是來尋求張幼儀的原諒,

他明目張膽要來離婚,

他要恢復單身好給林徽因幸福。

他要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人,

此時的張幼儀已開始強大,

從她確定要為自己和孩子謀生路時,

就知道錯過的,錯誤的,都不必挽留,

她很乾脆簽名,沒有糾纏,沒有埋怨,沒有吵鬧,

她就這樣成為了中國第一個離婚的女人。

而徐志摩拿到張幼儀的簽名後,

立即和朋友喝酒慶祝。

張幼儀就這樣在異國他鄉被離婚了,

還帶著個剛出生的“拖油瓶”。

7

為母則剛,在張幼儀身上詮釋得淋漓盡致,

離婚後,她很快搬了家,學德語,申請學校,撫養孩子,打工掙錢。

她勇敢積極地生活著,樂觀用心地培養著小彼得。

她希望自己可以浴火重生,帶著彼得完美轉身。

只是上天還是要考驗她,

她的兒子彼得因腸病無足夠的錢醫治而離去,

如何形容張幼儀這個階段的痛和傷?

被遺棄的她那麼努力地想要活得好點,太平點,

但命運卻給她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玩笑,

連她在德國最後的寄託和幸福都要失去。

有人遇挫一蹶不振,有人遇挫鳳凰涅槃,

張幼儀屬於後者,

痛徹心腑的她終於覺悟,人的一生,總要活出自己。

8

她忍痛繼續深造。

後回到國內,先是實現了自己做老師的夢想,成為了東吳大學最受歡迎的講師,後又在女子銀行擔任副總裁,工作出色,再然後自己開服裝公司,她的事業做得平步青雲,風生水起。

她用心培養大兒子徐積鍇,縱與徐志摩離婚,卻一直照顧徐志摩父母,還多次補貼徐志摩與陸小曼,甚至徐志摩墜機後的瑣碎後事都是張幼儀親自操勞。

她讓自己活成了強大柔韌又無所畏懼的傳奇人物。

後來的張幼儀是幸福圓滿的,不僅重新遇見了真正的愛情,攜手二十年之久,且年老時兒孫繞膝享盡天倫之樂。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她在六十七歲的時候,陪第二任丈夫周遊列國,當踏上曾經痛過,傷過,努力過的故地故國時,她無比感觸,她說:“難以想象自己曾經這麼年輕、這樣執著、這樣勇敢過。一個人連自己都被自己感動的時候,生命沉甸甸的,這才是應該了無遺憾的人生吧。

有人說,張幼儀定是最愛徐志摩吧,我不這樣認為,我只認為是徐志摩曾經的殘酷成就了她一生的強大與傳奇。

晚年的張幼儀,跟侄孫女張邦梅說:“我要感謝徐志摩,我要感謝離婚,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在那樣的一個時代,也沒有辦法成長,他使我得以解脫,成為另一個女人。”

9

命運讓徐志摩34歲因飛機失事,

有人說是報應,

有人說是活該,

有人說是惋惜,

都是上百年前的塵事了,

定義對錯已無太多意義。

現今的人世間,

也是每天都有人被拋棄,被傷害,被辜負。

有多少人因不甘而開撕,

上演糾纏不休、交惡不斷的戲碼,

最後兩敗俱傷,還傷了最無辜和無助的孩子 ;

有多少人因怨恨而自毀,

破罐子破摔,竭斯底裡,把自己作得人神共憤。

耗盡能量,在泥塘裡打滾不止,狼狽不堪。

最後在悲痛中尋死覓活,一厥不振;

又有多少人能如張幼儀般懂得在命運轉折間,

把所有悲痛,委屈,不甘化作勇氣和力量,

從此以後,讓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張幼儀讓我們明白,給女人安全感的,讓女人真正幸福快樂的,從來不是男人和婚姻,而是強大又安穩的內心。而讓女人體面尊嚴的,也從來不是物質和身份,而是見識和智慧還有善良。

所以女人啊,請永遠記得,如果命運的心血來潮,有背叛刻骨銘心,有傷痛撕心裂肺,請一定要爬起來,時光定不會辜負浴火歸來的鳳凰,如張幼儀。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張幼儀:我被拋棄被傷害,但我感謝徐志摩

本文為“藏花度”原創,抄襲盜用必究。

如果您認為我的文章還可以,不妨點個贊,轉發一下,感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