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60歲老人堅守20年 為婆家撐起一片天

婚禮 大學 正能量 社會 焦作在線網 2017-05-28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到來之際,焦作市第一中學校長、黨委書記和學校駐村工作隊一行幾人來到學校幫扶村——博愛縣磨頭鎮西西莊村,對該村一個普通的農戶劉秀芝家進行探望。這是一戶典型的農村之家,祖孫三代同世而居。93歲的劉爺爺已近耄耋之年,身體依然硬朗。60歲的大兒媳劉秀芝一家和50多歲身患殘疾的小兒子一家雖然說不上富足,但生活和睦幸福。可是,這在平常人家眼裡簡單幸福的生活卻來之不易,其中的艱辛說起來就得追溯到三十年前…

焦作60歲老人堅守20年 為婆家撐起一片天

探望劉秀芝一家

劉秀芝和丈夫借錢也為小叔子蓋房娶媳婦

三十年前,劉秀芝和同村青年劉允軍,二人在勞動中結識,並於1980年結婚,先後育有一子一女。俗話說:有子有女方為好。劉秀芝婚後的生活可以說是很幸福的。丈夫在農閒時學習駕駛,後來成為了一名大車司機,經常外出拉貨補貼家用。劉秀芝在家操持裡裡外外,除了照顧老人和一雙兒女,還要扛著鋤頭種田。小日子雖然過得辛苦,倒也過得去。劉秀芝丈夫有一個自幼殘疾的弟弟,眼看著到了結婚的年齡,卻找不來對象。熱情、開朗的劉秀芝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和丈夫四處張羅給小叔子娶媳婦,可人家看了他的家庭情況,都嫌他家窮。於是,劉秀芝和丈夫商量後打定主意,就算是借錢,也要蓋一座新房讓小叔子成個家。1988年,經過幾年的努力,蓋起新房的劉秀芝終於為殘疾的小叔子娶了媳婦。“可是,他的情況沒有正常的姑娘願意跟他,這個傻媳婦還是在其他村裡幫他找來的。當時來我們家時滿頭蝨子,什麼都不懂。我幫她收拾好久才勉強能參加婚禮。”劉秀芝告訴記者。1991年,劉秀芝小叔子的孩子出生後,弟媳根本沒有能力帶孩子,劉秀芝就擔負起養育侄子的重任。她白天給侄子洗洗涮涮,晚上摟著孩子睡,餵奶把尿,她把侄子當成兒子養,有好吃的先緊著侄子吃。隨著侄子一天天長大,日子也一天好過一天,劉秀芝的老公公看著能幹的大兒媳把一大家子領的紅紅火火,每天高興得合不攏嘴兒。

焦作60歲老人堅守20年 為婆家撐起一片天

劉秀芝一家人

我一走,這個家就散了

然而,在這個家庭正處於幸福和美的時刻,厄運卻降臨到這個幸福的小家庭,劉秀芝遭遇了人生中巨大的災難——她的天塌了。在1997年的一次特大車禍中,她的丈夫永遠地離開了她。現實留給她的是70多歲的老公公、兩個未成年的兒女和需要人照顧的小叔一家。70多歲的老公公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下一病不起,劉秀芝任勞任怨的照顧老公公,給老公公看病,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得以讓老公公恢復健康。生活上一家7口人要吃要喝,而養家的重擔卻只能落在劉秀芝一個人肩上。有人勸她趁年輕再找個人嫁了吧,但她捨不得一雙兒女,也放不下年邁的老公公和殘疾的小叔子一家,硬是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她說:“我一走,這個家就散了。”村裡人看著她拉著兒女、揹著侄兒下地幹活的身影,都說她的命真苦。有一年發大水,她家的5、6畝玉米被囤在地裡,車進不來,只能人一包一包揹出去,如果不及時揹出去,一年的收成就全泡湯了。她家裡沒有男勞力,她只能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咬著牙,像男人一樣扛起一包包沉重的玉米。當時正下著雨,雨水、汗水和淚水夾雜在一起,劉秀芝的辛酸與辛苦可想而知。

焦作60歲老人堅守20年 為婆家撐起一片天

劉秀芝和93歲的老公公

劉秀芝的丈夫去世時,他們的女兒剛上高一,兒子馬上要升初中。當時家庭鉅變,家境貧寒的她根本沒錢給孩子交學費,可是女兒成績非常優秀,她不能讓孩子們失學,於是四處託人找學校,學校也考慮她家的實際情況為孩子們減免了學費。可是即使這樣,一雙兒女上學的各種雜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為了能多賺錢,除了種地,劉秀芝還到鄰村的私人服裝廠打零工。她總是每天累到不行才休息。別人都是騎車回家,而她捨不得買一輛自行車,每天深夜步行7、8裡回家。“當時做成一件衣服可以掙幾毛錢,一天也就能做四五件,一個月下來也就幾十塊錢的收入。”劉秀芝回憶道。然而,這幾十塊錢對於當時的劉秀芝一家來說就是生活的保障。

劉秀芝哽咽著說:“兒子上初中時學生髮校服,學生們都去領校服,他也去了,可是俺孩沒有交錢,老師給他發了一套,一查他沒交錢,最後就沒領給他。俺孩就試了試。”懂事的兒子知道媽媽辛苦,把淚水強忍了回去。為了幫媽媽減輕負擔,剛上初二的兒子劉千千就輟學外出打工,幫媽媽掙錢供姐姐上學,也為了一家人更好的生活。劉秀芝表示一生最對不起的人就是兒子,每到夜裡,幹了一天活兒的劉秀芝想起兒子就止不住的掉淚。為小小年紀就輟學養家的兒子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

焦作60歲老人堅守20年 為婆家撐起一片天

劉秀芝正在幫忙做零工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日復一日為家庭辛苦勞作的劉秀芝的腰板已經不能挺直,每天晚上蹬縫紉機熬夜做衣服左眼也幾乎失明。老公公已經八九十歲了,她把老公公照顧的週週到到,兒女們也一天天長大,但令她發愁的事又來了。殘疾的小叔子兩口的兒子成了她的一塊心病。她又像30年前給小叔子找對象一樣四處託人給侄子說媒。為了侄子結婚,她再一次做出了驚人的舉動。她把兒子叫到身邊,說:“千千,你弟弟現在找不到媳婦,現在好不容易說了一家,人家提出要求要住新房。”就這樣,劉秀芝帶著兒子兒媳搬回了老院,侄子也如願娶了媳婦。劉秀芝的女兒說,“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們,加加就是你的親兄弟,你和千千要照顧好他。我們也從來就跟姐弟三人一樣。”

再堅強的人都有脆弱的時候。這個堅強的女人沒有被多年生活的艱辛打垮,卻被疾病的惡魔給擊倒了。兩年前的一天,又是一個風雨夜,一聲巨雷在村子裡響起,50多歲的劉秀芝倒下了。第二天清晨,村裡人都說劉秀芝說話語無倫次,被送到醫院後被確診為腦出血。為了照顧媽媽,劉秀芝的兒子、兒媳辭掉工作,回家照顧母親。在兒子、兒媳精心的照顧下,劉秀芝身體恢復有了起色。劉秀芝說:“現在身體已經恢復得差不多,自己的兒子、兒媳、女兒都很孝順。兒子現在在外面自己跑活,兒媳在家照顧一家人並做些零活,女兒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博農乳業,侄子也會幫家裡做些簡單的工作,我想我們家裡會越來越好的。”

現場採訪

劉秀芝的兒子劉千千說:“雖然俺爸走了,那時經濟上緊張點,但是老的不虧小的不虧,就虧她自己,俺媽活這麼大真是沒享過一點福氣。就算你是再不孝順的人,到這看看老一輩怎麼做的,小一輩自然而然就會孝順。”

劉秀芝93歲的老公公即使已經不太能說話,依然一直告訴記者:“好啊,真好。不好我早就走了,還能活到九十多?”

劉秀芝的鄰居紛紛對記者說劉秀芝真是不容易,什麼好東西都是先給家裡老的小的吃,家裡洗洗涮涮都是她,地裡的活也不能落下,弘揚了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啊!

“村裡瞭解到她們家的情況後,就在農忙時組織幫忙收糧收麥,給劉秀芝介紹合適的工作。在她們家孩子小時家裡比較貧困,救濟時經常會送些米、油一類的。孩子長大後幫助他們找工作。”焦作市博愛縣磨頭鎮西西莊村書記王有糧告訴記者。

“今天我們過來主要是代表我們焦作一中幾千名師生,去看望劉秀芝老人,去進一步學習她的精神,弘揚她的精神。劉秀芝老人的這個典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越深入的瞭解越是感動。覺得應該是作為我們四幫四扶共建的過程當中,也是應該發掘,應該推廣的這樣的一個典型。它對提升我們全社會的文明程度,對於我們西西莊村的文明建設,我們焦作一中的文明建設,都將起到很好的作用。”焦作市第一中學黨委書記張克合接受採訪時說。

焦作60歲老人堅守20年 為婆家撐起一片天

焦作市博愛縣磨頭鎮書記宋飛鴻與劉秀芝親切的握手

焦作市博愛縣磨頭鎮黨委書記宋飛鴻說到:“劉秀芝的感人事蹟,深深地打動和感染了我,一位淳樸善良的農家婦女,用自己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孝老愛親,什麼是家和萬事興。我們最基層的鄉鎮幹部廣泛地挖掘、宣傳、弘揚農村這種從善、向善、孝老愛親、家庭和睦的道德模範典型,對於廣大農民群眾的期盼社會和諧穩定和公正正義將會起到積極有力地推動作用。”

記者手記

焦作60歲老人堅守20年 為婆家撐起一片天

回憶起往事傷心的劉秀芝母女

在記者採訪劉秀芝老人時,每當回憶起丈夫剛去世的那段日子,劉秀芝老人和其身旁的女兒就滿眼淚光。記者想這既是對丈夫和父親的懷念,也是對過去日子的緬懷。劉秀芝老人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用自己的肩膀,為家人撐起來一片天。希望劉秀芝老人一家在以後的日子裡充滿笑容,充滿陽光。

(蔣三平 陶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