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農村辦喜酒的年輕人嫌棄禮金才200元 鄉親們卻是另一種看法

婚禮 婚姻 農民 酒店 萬叔三農觀察 萬叔三農觀察 2017-09-06

文/萬叔

  在農村,結婚辦過喜宴,才算真正“結婚”了。辦喜宴,親朋好友前來道賀,包個“紅包”作禮金,包含了大家對新人的祝福。

回農村辦喜酒的年輕人嫌棄禮金才200元 鄉親們卻是另一種看法

  不過,這幾年,似乎“紅包”話題常常為人津津樂道。有的人在接到某某某的結婚邀請是心裡暗暗罵道“又一個結婚的”... ...似乎誰結婚成了親朋好友的一種負擔了。

回農村辦喜酒的年輕人嫌棄禮金才200元 鄉親們卻是另一種看法

  最近,萬叔鄰居家在外工作的小孩回鄉辦結婚宴。婚禮按老家流程走,熱鬧非凡。喜宴結束的幾天,鄰居與萬叔聊天,稱小孩說他在外面工作,朋友同事結婚,他們包禮金都是500元起,怎麼老家都是200元,有的才100元,夠本嗎。鄰居反問孩子,500元?那你們工資還夠用嗎?

回農村辦喜酒的年輕人嫌棄禮金才200元 鄉親們卻是另一種看法

  其實,萬叔和鄰居都很清楚,村裡的人都在感慨現在禮金越來越高(不知道全國其他農村如何,僅限於談自己家鄉),說以前誰家結婚,有錢的包50元,經濟差一點的包30元加一包米粉,就很體面了。

回農村辦喜酒的年輕人嫌棄禮金才200元 鄉親們卻是另一種看法

  萬叔認為,城市喜宴都是在酒店舉辦,一桌菜3000元很普遍,酒水等費用還不好控制。如果包200元,辦婚禮的人都要虧本,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禮金的金額便“約定俗成地”提高了。

回農村辦喜酒的年輕人嫌棄禮金才200元 鄉親們卻是另一種看法

  而老家辦喜酒,都是鄉里鄉親來幫忙,在戶外架起大鍋,自己開爐,只需購買食材。許多親友還會主動為辦喜事的家庭送上幾隻雞鴨兔子。因此,多年來,禮金都是保持著很低的數額,以“恭喜”為主,“送禮”為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