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怎麼出現的?'

"
"
狗是怎麼出現的?

對歷史事件的研究很難有直接證據,所以旁證和考據就是重要依據。基因技術的出現,讓歷史研究中的旁證更加堅實,很多從前打嘴仗的內容,現在變得無可爭議。這一系列我們介紹衣服、貓、狗、人的起源,就是利用了旁證。

模擬狗的馴化過程

狗為什麼會心繫主人?

這個問題上節課已經有答案了,那是因為它們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群居的、帶有階層的動物,中層跟下層都嚴格遵守紀律,聽頭領的指揮。人類馴化它們的過程,就是讓人代替它們心中頭領位置的過程。

通過對全球範圍內犬科動物進行 DNA 測序,得到的結果很難說狗是怎麼進化來的,因為狗的祖先不是一種,而是散落在各地的灰狼、豺、狐狸的混血後代。比較強的證據可以說是在距今1.6萬年前,狗在中東地區最早被馴化了,1.4萬年前,南亞、東亞出現了馴化的狗。

我們知道,農業出現在1萬年前,所以狗跟人出現緊密的關係並不是緣起於糧食。

剛剛說的這些狗的特點,跟貓的起源就很不一樣了。全世界的貓只有一個祖先,而且之所以出現家貓是因為出現了農業。

可是現在 DNA 的證據發現,在農業社會之前出現的馴化的狗,現在已經都絕滅了,那些狗都是完全的食肉性動物。 在7000年前,亞洲的某一個品種的狗,演化出了一種能消化澱粉的能力,它就逐漸取代了舊石器時期馴化過來的所有的狗。

如果說得更生動一些,這個過程大約是這樣的:

在16000年前的某一天,當時中東地區的人類祖先獵殺了比自己力氣大、跑得快的各種動物,雖然不能說是戰無不勝,但是跟當時和他們競爭的豺狼虎豹對比來說,多少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優勢的,這些優勢就是憑藉著石頭武器跟火建設起來的。

當時部落裡吃剩下的骨頭就扔在一個地方堆起來,就是這個味道,把離人群最近的那批狼吸引過來了。

狼是一種消化能力、咀嚼能力非常強的動物,只有骨頭也能吃得很香,所以膽大的狼往往趁人不備在夜裡翻人類的垃圾堆。人類祖先團隊協作能力很強,守夜的人發現之後就會把它們趕走,但是偶爾有幾隻沒來得及跑的小狼被抓起來了。這東西吃起來也不夠分的,而且看著它毛茸茸的,還有一雙大眼睛,挺萌的,於是就留下來了。

狼是一種社會化的階層動物,小的時候被人類領養之後,在成年之前會自發地表現出對人的服從,年幼無知的小狼就把人當作了頭狼,當作了頭領,養的時間長了,還能幫著守夜。人聽不到的那些異常動靜,它們就會先察覺到,然後“嗷嗷”地報警,有的時候甚至是衝出去把埋伏的其他肉食類動物趕走。

不過最初,通過這種方式領回來的小狼只是在完全成年之前還聽人的話,只要是等它們什麼時候翅膀硬了,就會去試圖挑戰人的權威,這種行為在狼群中也有,但是一般都會被狼群中身強力壯的頭狼狠狠地教訓一頓,再往後就都老實了。

但是生活在人類群落裡的狼長大之後,可能就不太能繼續融入人類社會了,如果做得比較過分咬傷了孩子,後果可能就是被殺掉。

如果不那麼過分,僅僅是不再聽人的話,不再完成人類交給它的任務,那之後的下場也就是再也得不到食物了,它們可能就又回到了人類群落邊緣的森林裡。但是它自小被人養大,對人的環境還是很熟悉的,所以也許今後有了小狼,也會帶著它們繼續到垃圾堆裡找吃的。而這些小狼就屬於是特殊的狼崽了,它們會效仿母親的行為,當它們再被人抓住之後,攻擊性就會更小一些。照此循環,逐漸地,人也發現,來家附近撿垃圾的狼裡確實有一些是攻擊性不那麼強的。

於是狼選擇不攻擊、不離開,人選擇更溫順的個體,雙方互相選擇,這樣用不了多久就能出現狗的雛形了。

幼態延續與共生進化

那用不了多久,到底是用了多久呢?

這個還真有前蘇聯的科學家做過一個長達40年的實驗,他們想用野生的狐狸還原灰狼被馴化成狗的過程。

在1959年,130只銀狐被帶到了實驗,它們每天都跟人頻繁地接觸,而且還會給它們設計出各種的訓練,讓它們跟人建立起信任的關係。

然後,把訓練中表現出更加親人、更加溫順的那些個體挑出來,再讓它們繁育下一代,之後循環這個過程。

狐狸在野生的時候是一種非常謹慎、非常小心的動物,但就算這樣,在35代以後的狐狸已經完全沒有狐狸樣了,身上的臭味兒都沒了,它們遇到實驗室的人員會高興地搖尾巴,還會主動地舔人的臉示好,也會通過可憐的哀嚎來撒嬌,而且樣子都有點像狗了。很可能當年灰狼變成狗的過程也是這麼發展過來的。

在對狗的研究中,有一個最值得說的,這也是狗區別於狼最大的不同,專業名詞叫做幼態延續。

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一個物種它總會有一些特點只在幼年的時候展現出來,一旦成年了,這種特點就會完全消失了。

  • 幼態延續說的是,因為環境的改變,或者是基因發育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個體即便到了成年,幼年的特點還會非常明顯,不會消失。

比如說有些男人都40多歲了,還長著一張娃娃臉,而不是那種稜角分明的滿臉鬍子皺紋的樣子,這個就算是一種幼態延續。

對於最初一批狗來說,它們本質上是灰狼,灰狼在成年之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展現出攻擊性,就會試圖不斷地挑戰頭狼的地位,就會對食物有發狂的追求。

但這些在人類社會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在狗的演化中,凡是展現出幼態延續的個體都會被留下來,因為它們沒有攻擊性,不會對頭狼,也就是它們的主人產生威脅,也不會對食物那麼發狂。它們甚至一輩子都是一顆童心,明明自己有靈敏的鼻子,但是隻要主人不給它指明哪有吃的,它一般都是殷切地望著主人,等著主人把食物在哪給它指出來。

在實驗室中的狼跟狗也有明顯的區別,比如設置一個帶踏板的裝置,踏一下就會掉出一塊肉。人先給狗演示一下,一踩一塊肉掉出來了,這狗高高興興地把肉給吃了。然後人又一踩,又一塊肉掉出來了,狗又高高興興地把肉給吃了。但再之後,人不踩了,可是這個狗很想吃肉啊,但是它只是乖乖地坐著,用熱切的眼神乞求人再給它踩一下。

如果這個實驗把狗換成成年的狼,它只要看過一次裝置是怎麼出肉的,之後就自己踩了起來,直到把肉吃光,根本不在乎人的看法。

在幼年時期的狼跟狗,都會產生對人的親近感,尤其是人離開幾天之後再回來,小狗跟小狼都高興得不得了。但是等它們成年之後,人如果再離開幾天再回來的時候,狗還是跟小時候一樣衝過去撲進人的懷裡,但是狼對這個消失了幾天的人已經不太在意了,它這時候甚至已經在自己的小群落選出一個新的頭領了,而且這個頭領還會對回來的主人懷有敵意,甚至試圖攻擊他。

這個就是狗展現出幼態延續,而狼沒有的最好的例子。

人把灰狼馴化成狗,影響了狗的發育模式,產生出幼態延續的特徵。

而反過來,因為狗的出現,人的生存質量也大幅提升,在原始社會惡劣的條件下,又經歷了像新仙女木事件,同是智人的其他物種都有凍死的了,但是人類這一支還倖存,這裡多少有狗的貢獻,它們能幫助人類提升狩獵的成功率,提高了休息時候的安全性,還能提高放牧的時候的生產率,像北極圈以內的環境,如果沒有愛斯基摩狗存在的話,人類只有死路一條,但是有了狗,人們生活得還挺安逸。

所以實際上,人跟狗在1.6萬年的時間裡,是共生進化的。有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把帶著一隊狗的原始人,看作是一個由兩個物種組成的新物種,他們在互惠互利的關係中一起進化,而不是像分離的物種那樣,總是在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中一起進化的。

今天我們得到的科學思維點就是共生進化。

演化的過程中,個體間的關係不都是你死我活的擠壓,還有大量手牽手共赴美好生活的方式。

在自然界裡,這樣共生進化的物種有很多,比如像吃動物身上寄生蟲的那種鳥,它們自己得到了食物,也給那些大型食草動物提供了危機預警,一有獅子接近,它們就叫喚。還有植物根系上的根瘤菌,它借根系延伸,在土壤中找到食物,同時也把自己的養分一部分勻給植物。更加基礎的就像葉綠體、線粒體,它們曾經都是原核生物,就像一些單細胞生物那樣。但是入侵到其他真核生物體內之後,竟然機緣巧合,沒有被免疫系統幹掉,也沒有幹掉宿主,反而成了宿主的一部分,給宿主提供能量,宿主也給它們提供庇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