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歷史上,由於惠州遠離中原,受儒家正統文化束縛較少,加之中原漢人南遷開疆擴土,使得惠州人基本上是移民後裔,由此便造就了這一方土地的人們不安於現狀,敢於冒險,勇於改變的底性。在千百年的文化衝擊與交融中,在浩瀚歷史的滌盪與傳續中,惠州文化早已孕育出了強烈的抗爭性,也打上了鮮血與汗水的烙印。

惠州人民的反抗鬥爭是一部綿延不絕的歷史,從封建社會的底層起義到近現代的革命抗爭,都可見證惠州人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惠州這方熱土裡,這種反抗精神代代相傳,潛移默化,最終將這片土地裡繁衍出的紅色基因真真切切地融入到這座千年歷史名城的血脈之中。

"

引言:歷史上,由於惠州遠離中原,受儒家正統文化束縛較少,加之中原漢人南遷開疆擴土,使得惠州人基本上是移民後裔,由此便造就了這一方土地的人們不安於現狀,敢於冒險,勇於改變的底性。在千百年的文化衝擊與交融中,在浩瀚歷史的滌盪與傳續中,惠州文化早已孕育出了強烈的抗爭性,也打上了鮮血與汗水的烙印。

惠州人民的反抗鬥爭是一部綿延不絕的歷史,從封建社會的底層起義到近現代的革命抗爭,都可見證惠州人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惠州這方熱土裡,這種反抗精神代代相傳,潛移默化,最終將這片土地裡繁衍出的紅色基因真真切切地融入到這座千年歷史名城的血脈之中。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在惠州這片紅色熱土中,大大小小散佈著500多處革命遺址,涵蓋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時期,它們共同為惠州文化和惠州精神注入了不可磨滅的靈魂。

人物故居和紀念館

回顧崢嶸歲月,百年前的中國正是一個內無民主外無獨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國內大批熱血青年和愛國人士紛紛踏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

引言:歷史上,由於惠州遠離中原,受儒家正統文化束縛較少,加之中原漢人南遷開疆擴土,使得惠州人基本上是移民後裔,由此便造就了這一方土地的人們不安於現狀,敢於冒險,勇於改變的底性。在千百年的文化衝擊與交融中,在浩瀚歷史的滌盪與傳續中,惠州文化早已孕育出了強烈的抗爭性,也打上了鮮血與汗水的烙印。

惠州人民的反抗鬥爭是一部綿延不絕的歷史,從封建社會的底層起義到近現代的革命抗爭,都可見證惠州人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惠州這方熱土裡,這種反抗精神代代相傳,潛移默化,最終將這片土地裡繁衍出的紅色基因真真切切地融入到這座千年歷史名城的血脈之中。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在惠州這片紅色熱土中,大大小小散佈著500多處革命遺址,涵蓋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時期,它們共同為惠州文化和惠州精神注入了不可磨滅的靈魂。

人物故居和紀念館

回顧崢嶸歲月,百年前的中國正是一個內無民主外無獨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國內大批熱血青年和愛國人士紛紛踏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惠州人崇尚氣節,主張“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特別是在民族危難之際,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直本色更是展露無疑,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出身惠州的民主志士和革命家更是用他們的氣節和熱血向我們生動詮釋了這種精神底蘊。走進惠州,廖仲愷紀念碑、鄧演達紀念園、葉挺將軍紀念館等紅色遺址迎面出現在眼前,引領著我們緬懷那些捨生取義的民族英雄。

"

引言:歷史上,由於惠州遠離中原,受儒家正統文化束縛較少,加之中原漢人南遷開疆擴土,使得惠州人基本上是移民後裔,由此便造就了這一方土地的人們不安於現狀,敢於冒險,勇於改變的底性。在千百年的文化衝擊與交融中,在浩瀚歷史的滌盪與傳續中,惠州文化早已孕育出了強烈的抗爭性,也打上了鮮血與汗水的烙印。

惠州人民的反抗鬥爭是一部綿延不絕的歷史,從封建社會的底層起義到近現代的革命抗爭,都可見證惠州人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惠州這方熱土裡,這種反抗精神代代相傳,潛移默化,最終將這片土地裡繁衍出的紅色基因真真切切地融入到這座千年歷史名城的血脈之中。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在惠州這片紅色熱土中,大大小小散佈著500多處革命遺址,涵蓋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時期,它們共同為惠州文化和惠州精神注入了不可磨滅的靈魂。

人物故居和紀念館

回顧崢嶸歲月,百年前的中國正是一個內無民主外無獨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國內大批熱血青年和愛國人士紛紛踏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惠州人崇尚氣節,主張“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特別是在民族危難之際,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直本色更是展露無疑,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出身惠州的民主志士和革命家更是用他們的氣節和熱血向我們生動詮釋了這種精神底蘊。走進惠州,廖仲愷紀念碑、鄧演達紀念園、葉挺將軍紀念館等紅色遺址迎面出現在眼前,引領著我們緬懷那些捨生取義的民族英雄。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氣壯山河的《囚歌》宛如籠罩在這片土地上空,給予萬物養分,培育出個性鮮明的紅色基因。

高潭革命遺址

1922年,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到惠州高潭點燃了農民運動的火焰,並以“燎原之勢”迅速燃便全區,蔓延周邊,從此,坐落於惠州東部山區的高潭便開啟了它“東江紅都”的歷史。

馬克思街、列寧街、中洞村革命舊址……走進高潭,仿若一幅幅激奮人心的歷史畫卷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與此同時也喚醒人們心中的那一個個紅色記憶。

"

引言:歷史上,由於惠州遠離中原,受儒家正統文化束縛較少,加之中原漢人南遷開疆擴土,使得惠州人基本上是移民後裔,由此便造就了這一方土地的人們不安於現狀,敢於冒險,勇於改變的底性。在千百年的文化衝擊與交融中,在浩瀚歷史的滌盪與傳續中,惠州文化早已孕育出了強烈的抗爭性,也打上了鮮血與汗水的烙印。

惠州人民的反抗鬥爭是一部綿延不絕的歷史,從封建社會的底層起義到近現代的革命抗爭,都可見證惠州人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惠州這方熱土裡,這種反抗精神代代相傳,潛移默化,最終將這片土地裡繁衍出的紅色基因真真切切地融入到這座千年歷史名城的血脈之中。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在惠州這片紅色熱土中,大大小小散佈著500多處革命遺址,涵蓋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時期,它們共同為惠州文化和惠州精神注入了不可磨滅的靈魂。

人物故居和紀念館

回顧崢嶸歲月,百年前的中國正是一個內無民主外無獨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國內大批熱血青年和愛國人士紛紛踏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惠州人崇尚氣節,主張“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特別是在民族危難之際,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直本色更是展露無疑,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出身惠州的民主志士和革命家更是用他們的氣節和熱血向我們生動詮釋了這種精神底蘊。走進惠州,廖仲愷紀念碑、鄧演達紀念園、葉挺將軍紀念館等紅色遺址迎面出現在眼前,引領著我們緬懷那些捨生取義的民族英雄。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氣壯山河的《囚歌》宛如籠罩在這片土地上空,給予萬物養分,培育出個性鮮明的紅色基因。

高潭革命遺址

1922年,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到惠州高潭點燃了農民運動的火焰,並以“燎原之勢”迅速燃便全區,蔓延周邊,從此,坐落於惠州東部山區的高潭便開啟了它“東江紅都”的歷史。

馬克思街、列寧街、中洞村革命舊址……走進高潭,仿若一幅幅激奮人心的歷史畫卷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與此同時也喚醒人們心中的那一個個紅色記憶。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1927年11月11日,高潭區蘇維埃政府創立,成為全國最早的紅色政權之一。在慘烈的白色恐怖中,高潭區蘇維埃政府領導當地人民群眾浴血奮戰,不屈不撓進行了長達七年之久的艱苦革命鬥爭,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貢獻。

"

引言:歷史上,由於惠州遠離中原,受儒家正統文化束縛較少,加之中原漢人南遷開疆擴土,使得惠州人基本上是移民後裔,由此便造就了這一方土地的人們不安於現狀,敢於冒險,勇於改變的底性。在千百年的文化衝擊與交融中,在浩瀚歷史的滌盪與傳續中,惠州文化早已孕育出了強烈的抗爭性,也打上了鮮血與汗水的烙印。

惠州人民的反抗鬥爭是一部綿延不絕的歷史,從封建社會的底層起義到近現代的革命抗爭,都可見證惠州人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惠州這方熱土裡,這種反抗精神代代相傳,潛移默化,最終將這片土地裡繁衍出的紅色基因真真切切地融入到這座千年歷史名城的血脈之中。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在惠州這片紅色熱土中,大大小小散佈著500多處革命遺址,涵蓋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時期,它們共同為惠州文化和惠州精神注入了不可磨滅的靈魂。

人物故居和紀念館

回顧崢嶸歲月,百年前的中國正是一個內無民主外無獨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國內大批熱血青年和愛國人士紛紛踏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惠州人崇尚氣節,主張“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特別是在民族危難之際,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直本色更是展露無疑,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出身惠州的民主志士和革命家更是用他們的氣節和熱血向我們生動詮釋了這種精神底蘊。走進惠州,廖仲愷紀念碑、鄧演達紀念園、葉挺將軍紀念館等紅色遺址迎面出現在眼前,引領著我們緬懷那些捨生取義的民族英雄。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氣壯山河的《囚歌》宛如籠罩在這片土地上空,給予萬物養分,培育出個性鮮明的紅色基因。

高潭革命遺址

1922年,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到惠州高潭點燃了農民運動的火焰,並以“燎原之勢”迅速燃便全區,蔓延周邊,從此,坐落於惠州東部山區的高潭便開啟了它“東江紅都”的歷史。

馬克思街、列寧街、中洞村革命舊址……走進高潭,仿若一幅幅激奮人心的歷史畫卷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與此同時也喚醒人們心中的那一個個紅色記憶。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1927年11月11日,高潭區蘇維埃政府創立,成為全國最早的紅色政權之一。在慘烈的白色恐怖中,高潭區蘇維埃政府領導當地人民群眾浴血奮戰,不屈不撓進行了長達七年之久的艱苦革命鬥爭,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貢獻。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如今,曾經的高潭革命文物陳列館已被重新設計和建設成為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館內通過歷史照片、文物資料、雕塑等方式向我們展示著昔日那段激盪人心的革命歷史,儘管時間斂去了歷史的沉重氣息,縱然幾番觀覽遊歷,胸腔燃起的澎湃熱血亦久久不能平息。

東江縱隊紀念館

在中國的抗戰歷史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隊立下了輝煌戰績,那就是孤懸與華南敵後的抗日武裝——東江縱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東江縱隊白手起家,孤勇奮戰,最終發展成為1.1萬多人的抗日武裝力量,成為朱德同志《論解放區戰場》軍事報告中的“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

引言:歷史上,由於惠州遠離中原,受儒家正統文化束縛較少,加之中原漢人南遷開疆擴土,使得惠州人基本上是移民後裔,由此便造就了這一方土地的人們不安於現狀,敢於冒險,勇於改變的底性。在千百年的文化衝擊與交融中,在浩瀚歷史的滌盪與傳續中,惠州文化早已孕育出了強烈的抗爭性,也打上了鮮血與汗水的烙印。

惠州人民的反抗鬥爭是一部綿延不絕的歷史,從封建社會的底層起義到近現代的革命抗爭,都可見證惠州人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惠州這方熱土裡,這種反抗精神代代相傳,潛移默化,最終將這片土地裡繁衍出的紅色基因真真切切地融入到這座千年歷史名城的血脈之中。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在惠州這片紅色熱土中,大大小小散佈著500多處革命遺址,涵蓋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時期,它們共同為惠州文化和惠州精神注入了不可磨滅的靈魂。

人物故居和紀念館

回顧崢嶸歲月,百年前的中國正是一個內無民主外無獨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國內大批熱血青年和愛國人士紛紛踏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惠州人崇尚氣節,主張“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特別是在民族危難之際,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直本色更是展露無疑,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出身惠州的民主志士和革命家更是用他們的氣節和熱血向我們生動詮釋了這種精神底蘊。走進惠州,廖仲愷紀念碑、鄧演達紀念園、葉挺將軍紀念館等紅色遺址迎面出現在眼前,引領著我們緬懷那些捨生取義的民族英雄。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氣壯山河的《囚歌》宛如籠罩在這片土地上空,給予萬物養分,培育出個性鮮明的紅色基因。

高潭革命遺址

1922年,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到惠州高潭點燃了農民運動的火焰,並以“燎原之勢”迅速燃便全區,蔓延周邊,從此,坐落於惠州東部山區的高潭便開啟了它“東江紅都”的歷史。

馬克思街、列寧街、中洞村革命舊址……走進高潭,仿若一幅幅激奮人心的歷史畫卷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與此同時也喚醒人們心中的那一個個紅色記憶。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1927年11月11日,高潭區蘇維埃政府創立,成為全國最早的紅色政權之一。在慘烈的白色恐怖中,高潭區蘇維埃政府領導當地人民群眾浴血奮戰,不屈不撓進行了長達七年之久的艱苦革命鬥爭,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貢獻。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如今,曾經的高潭革命文物陳列館已被重新設計和建設成為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館內通過歷史照片、文物資料、雕塑等方式向我們展示著昔日那段激盪人心的革命歷史,儘管時間斂去了歷史的沉重氣息,縱然幾番觀覽遊歷,胸腔燃起的澎湃熱血亦久久不能平息。

東江縱隊紀念館

在中國的抗戰歷史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隊立下了輝煌戰績,那就是孤懸與華南敵後的抗日武裝——東江縱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東江縱隊白手起家,孤勇奮戰,最終發展成為1.1萬多人的抗日武裝力量,成為朱德同志《論解放區戰場》軍事報告中的“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東江縱隊主要活動於惠州及東江流域一帶,現今,全國共有三處“東江縱隊紀念館”,分別位於東莞、深圳、惠州,其中惠州的“東江縱隊紀念館”坐落於博羅縣羅浮山風景區,與東縱司令部舊址沖虛古觀相鄰。1600多年來,羅浮山上的沖虛古觀靜默地見證著時代更迭,人事變遷,還有民族自強。74年前,作為東縱司令部所在地,沖虛古觀裡召開了一場長達17天的“羅浮山會議”,使得羅浮山一度成為華南敵後抗日的“紅色心臟”和指揮中心。紀念館內刻寫了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也記載了那個民族危亡時代的崢嶸歲月。

"

引言:歷史上,由於惠州遠離中原,受儒家正統文化束縛較少,加之中原漢人南遷開疆擴土,使得惠州人基本上是移民後裔,由此便造就了這一方土地的人們不安於現狀,敢於冒險,勇於改變的底性。在千百年的文化衝擊與交融中,在浩瀚歷史的滌盪與傳續中,惠州文化早已孕育出了強烈的抗爭性,也打上了鮮血與汗水的烙印。

惠州人民的反抗鬥爭是一部綿延不絕的歷史,從封建社會的底層起義到近現代的革命抗爭,都可見證惠州人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惠州這方熱土裡,這種反抗精神代代相傳,潛移默化,最終將這片土地裡繁衍出的紅色基因真真切切地融入到這座千年歷史名城的血脈之中。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在惠州這片紅色熱土中,大大小小散佈著500多處革命遺址,涵蓋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時期,它們共同為惠州文化和惠州精神注入了不可磨滅的靈魂。

人物故居和紀念館

回顧崢嶸歲月,百年前的中國正是一個內無民主外無獨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國內大批熱血青年和愛國人士紛紛踏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惠州人崇尚氣節,主張“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特別是在民族危難之際,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剛直本色更是展露無疑,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出身惠州的民主志士和革命家更是用他們的氣節和熱血向我們生動詮釋了這種精神底蘊。走進惠州,廖仲愷紀念碑、鄧演達紀念園、葉挺將軍紀念館等紅色遺址迎面出現在眼前,引領著我們緬懷那些捨生取義的民族英雄。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我應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氣壯山河的《囚歌》宛如籠罩在這片土地上空,給予萬物養分,培育出個性鮮明的紅色基因。

高潭革命遺址

1922年,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到惠州高潭點燃了農民運動的火焰,並以“燎原之勢”迅速燃便全區,蔓延周邊,從此,坐落於惠州東部山區的高潭便開啟了它“東江紅都”的歷史。

馬克思街、列寧街、中洞村革命舊址……走進高潭,仿若一幅幅激奮人心的歷史畫卷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與此同時也喚醒人們心中的那一個個紅色記憶。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1927年11月11日,高潭區蘇維埃政府創立,成為全國最早的紅色政權之一。在慘烈的白色恐怖中,高潭區蘇維埃政府領導當地人民群眾浴血奮戰,不屈不撓進行了長達七年之久的艱苦革命鬥爭,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貢獻。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如今,曾經的高潭革命文物陳列館已被重新設計和建設成為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館內通過歷史照片、文物資料、雕塑等方式向我們展示著昔日那段激盪人心的革命歷史,儘管時間斂去了歷史的沉重氣息,縱然幾番觀覽遊歷,胸腔燃起的澎湃熱血亦久久不能平息。

東江縱隊紀念館

在中國的抗戰歷史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隊立下了輝煌戰績,那就是孤懸與華南敵後的抗日武裝——東江縱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東江縱隊白手起家,孤勇奮戰,最終發展成為1.1萬多人的抗日武裝力量,成為朱德同志《論解放區戰場》軍事報告中的“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東江縱隊主要活動於惠州及東江流域一帶,現今,全國共有三處“東江縱隊紀念館”,分別位於東莞、深圳、惠州,其中惠州的“東江縱隊紀念館”坐落於博羅縣羅浮山風景區,與東縱司令部舊址沖虛古觀相鄰。1600多年來,羅浮山上的沖虛古觀靜默地見證著時代更迭,人事變遷,還有民族自強。74年前,作為東縱司令部所在地,沖虛古觀裡召開了一場長達17天的“羅浮山會議”,使得羅浮山一度成為華南敵後抗日的“紅色心臟”和指揮中心。紀念館內刻寫了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也記載了那個民族危亡時代的崢嶸歲月。

穿越惠州,聆聽紅色故事

在惠州這片1.12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處處佈滿了紅色足跡,經過歲月的洗禮,時間的沉澱,當年滾燙的熱血早已化作時代的精、氣、神融入城市的血脈,植根市民的心中,孕育成為獨屬於惠州的性格和底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