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子公司財務造假,會計事務所與評估公司也被“連坐”!

驚爆!子公司財務造假,會計事務所與評估公司也被“連坐”!


受子公司長園和鷹財務造假事件影響,上會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簡稱“上會”)調整了長園集團(600525.SZ)此前三年的年度報告。

上交所於5月12日下發問詢函,一方面對長園集團進行問詢,另一方面對前任會計師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華”),以及收購造假子公司時的審計機構眾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眾華”)、評估師上海立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信評估”)是否合乎規範、勤勉盡責進行問詢。

驚爆!子公司財務造假,會計事務所與評估公司也被“連坐”!

01、A股明星企業

長園集團是A股市場的明星企業,在2002年上市以前,集團的大股東是長和投資,持股62.67%,而長和投資向上穿透會發現,這裡面有李嘉誠的名字,也就是說,長園集團曾經是李嘉誠在內地控股的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此前,同為上市公司的沃爾核材、格力都曾有過收購這家公司的計劃,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這也可以看出,長園集團一直是各路資本爭奪的焦點。

除了屢次被大公司想要收購之外,長園集團在自己的併購之路上也不甘示弱。查閱年報可見,2014年,長園集團納入合併報表範圍的主體有42家,2015年52家,2016年72家,2017年79家。

雖然長園集團的子公司眾多,但實際最核心子公司就那麼幾家,要說長園集團財務造假,那隻能是收購的子公司財務造假。

驚爆!子公司財務造假,會計事務所與評估公司也被“連坐”!

智能電網設備是長園集團的傳統優勢板塊,除了這一板塊就只剩下珠海運泰利、長園和鷹和中鋰新材了,高溢價收購這3家子公司讓長園集團揹負了近44億元的商譽。


02、子公司造假

在2018年下半年,上交所兩發問詢函,長園集團在回覆公告中承認子公司長園和鷹財務造假,後長園和鷹原董事長尹智勇因挪用資金、職務侵佔被刑事立案,由該事件引發的後續影響仍在繼續擴散。

12月24日平安夜,長園集團發佈回覆問詢函公告稱,子公司長園和鷹智能工廠項目存在一些疑點,公司聘請律師對長園和鷹的問題進行全面核查,瞭解到其智能工廠項目和設備業務的真實性存在重大問題,獨立董事認為智能工廠項目結算及回款嚴重滯後,根據公司反饋及提供的資料,已有理由初步判斷長園和鷹原董事長尹智勇存在業績造假的嫌疑。

受此消息影響,長園集團股價在去年12月25日及26日連續兩日跌停。

圈主發現,此次涉嫌業績造假的子公司長園和鷹就是長園集團在2016年收購來的。當年6月,集團以18.8億元高溢價收購長園和鷹80%股權,當時採用收益法評估,增值率652.02%。

剛被收購,長園和鷹就大力開拓智能工廠總包新業務,分別與山東昊寶服飾、上海峰龍科技、安徽紅愛實業3家公司簽訂建造服裝生產智能工廠的銷售合同。當時,長園和鷹承諾在2016年、2017年累積合併報表口徑的扣非淨利潤不低於3.5億元。

但此後兩年,長園和鷹並沒有完成業績承諾。2018年,長園和鷹的業績更是急轉直下,根據集團2018年半年報顯示,長園和鷹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699.99萬元,同比下降79.2%。長園集團在半年報中稱,隨著國內服裝企業資金壓力逐步緩解以及管理調整,長園和鷹後續業績將逐步回升。

後來,長園和鷹的業績回升沒等來,卻等來了業績造假。

長園和鷹主要有三個智能工廠項目,分別為安徽紅愛項目、山東昊寶項目和上海峰龍項目。在業務承諾期的銷售收入基本是靠這三個項目實現的,三個智能工廠項目至2017年底已累計確認收入5.23億元,主體工程完工進度全部達到 98%以上。然而調查發現,安徽紅愛智能工廠項目目前僅有部分設備處於運轉狀態;山東昊寶智能工廠項目目前處於停工狀態;上海峰龍在與長園和鷹簽訂合同時為僅成立不足一個月的公司,其智能工廠項目目前處於停工狀態,且廠房、辦公樓均為租賃。

長園和鷹財務造假的主要方式是:

(1)虛假銷售、虛假客戶,長園集團在公告中專門提到:“長園和鷹設備銷售業務存在客戶嚴重超期未回款及累計退貨金額較多的現象”,這基本就是虛假銷售形成的,非真實銷售。像上海峰龍項目客戶簽署業務合同時為僅成立不足一個月的公司,虛假客戶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2)提前激進並虛假確認收入,對三個智能工廠項目,長園和鷹是按照《建造合同》準則並按完工百分比來確認銷售收入的。安徽紅愛單方聲稱其已與長園和鷹簽署《補充協議》約定已簽署的《驗收確認書》無效,換句話說用來確認收入的主要會計憑證《驗收確認書》很可能客戶配合長園和鷹給會計師事務所看的。三個項目都基本處於停工狀態,我們能想象還能相信完工進度達到98%以上嗎?

長園集團在4月26日晚間發佈《長園集團監事會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及追溯調整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該公告中稱,長園和鷹以簽訂虛假合同、提前確認收入、虛增收入、重複確認收入等多種手段,共虛增2016年與2017年淨利潤0.85億元與2.63億元,即早在2016年長園集團收購長園和鷹時,長園和鷹已經造假,而當時的評估機構立信評估認為收購前長園和鷹的賬面股東權益為3.14億元,全部股東權益為23.63億元,增值率為652.02%,後長園集團現金收購長園和鷹80%的股權,增值率達 652.02%,形成商譽16.07億元,至今長園和鷹已資不抵債。

在收購時,審計機構眾華在審計報告中稱,和鷹股份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公允反映了和鷹股份2015年12月31日的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

上交所在公告發布後下發問詢函問稱,前任會計師大華在對長園集團執行2016年、2017年審計工作中,長園和鷹業績審計工作是否遵守審計準則和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是否獲取了合理保證,問詢函要求大華對此發表意見。

另外,對於長園集團在收購時審計機構、評估師執行相應審計、評估工作是否勤勉盡責、遵守審計評估準則和職業道德規範,上交所要求眾華與立信評估發表意見。

03、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兩會計事務所與立信評估公司“連坐”

在發佈《說明》公告時,長園集團還同時發佈了2018年年報,該年報不僅促使交易所在問詢函中發出23問,同時也被新任會計師上會出具審計保留意見。

4月26日晚間,長園集團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1.37億元,同比增長0.09%,淨利潤1.11億元,但銷售淨利率從16.33%降至-0.20%,扣非淨利潤僅有-11.9億元。

即使如此,會計師仍然對長園集團2018年年報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對長園集團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出具了否定意見。會計師認為長園和鷹存在重大虛假銷售、提前確認收入及管理層截留補貼款等情況,且存貨賬實不符、成本核算不準確,以及公司對重要子公司商譽減值準備不恰當,導致公司對2016、2017年度財務報表進行了重大會計差錯更正。

對於存貨賬實不符、成本核算不準確、子公司商譽減值準備不當等會計師提出的問題,以及行業與經營問題、財務數據紕漏等諸多問題,上交所一併下發問詢函,要求長園集團、大華、眾華與立信評估作出回覆。


04、長園集團能否困境反轉?

彼得林奇在他的書中將個股分為好幾種類型,其中一種就是困境反轉型公司。

困境型公司,顧名思義,就是公司陷入困境,遇到困難或是突發事件,致使把公司股價打到很低的位置,然後通過分析公司的困境能否反轉而進行投資。

投資困境型公司,高風險也意味著高收益。舉個簡單的例子,中興通訊,18年4月份遇上突發事件,美國對其進行芯片封鎖,股價從30多元跌到11塊錢,現在又回到了30元附近。

但是,困境型公司,風險大於收益,沒有絕對的把握就是賭博。比如,長生生物,那自是不必多講,另外,做鋰電池的堅瑞沃能,從12元跌到1塊多;曾經的創業板龍頭樂視網現在已經被暫停上市;曾經的10倍大牛股康得新從20多跌到3塊多……

現在長園集團主要面臨的是子公司財務造假的問題,雖然不能對母公司達到毀滅性的程度,但也夠喝一壺的了,所以能否困境反轉還需要看長園集團後續如何挽救局面,但是,是不是值得投資,還需要投資者深入思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