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新都退市,豪賭ST敲響警鐘

會計師 投資 財會 深交所 中國經濟週刊 2017-06-14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宋傑 | 上海報道

責編:趙澤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23期)

*ST新都退市,豪賭ST敲響警鐘

股票代碼為000033的*ST新都,自1994年上市至今已達23年之久。最近兩年雖然一直在復牌的路上苦苦掙扎,但還是沒能等來複牌的好消息,暫停上市兩年後, *ST新都最終走向了退市的結局,淪為2017年“退市第一股”。

*ST新都的退市給一些投機資金、部分投資人盲目豪賭ST股恢復上市,以及A股殼資源敲響了警鐘。有券商表示,*ST新都只是第一個,未來,殼資源股、ST股的投資者一定要非常謹慎,很有可能會出現批量退市的情況。

*ST新都變成“新都退”,股民解套或將無望

因會計調整後業績未達標,深交所5月17日發佈公告,對*ST新都股票做出終止上市的決定。*ST新都在5月23日晚間的公告中表示,在退市整理期交易30個交易日後公司股票將被摘牌,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2017年7月6日,請投資者審慎投資、注意風險。

5月31日,已經進入退市整理期的*ST新都更名為“新都退”,全天只有一手交易,剔除新股和次新股,這創下了近8年來股票單日成交量最少的紀錄。有股民在貼吧裡調侃:“下個交易日我搶一手就能上龍虎榜了。”

調侃歸調侃,但損失仍得面對。2015年4月29日,*ST新都停牌當天深成指收盤報14871.95點,今年5月24日,*ST新都復牌時,深成指開盤為9722.03點,*ST新都的投資者們面對停牌兩年的股票以及縮水三分之一的深成指只能“束手就擒”。

最壞的情況才剛剛開始。5月24日,*ST新都進入退市整理期的第一個交易日,股票迎來第一個一字跌停,截至收盤股價為7.16元,市值規模30.79億元。到6月5日收盤,新都退依然跌停,報收3.81元;若連續跌停至整理期最後一日,市值規模將降至1.45億元。

有分析指出,大批股民的資金在退市整理期的30個交易日內大概率無法退出,中小股民要解套只能寄望大股東回購或公司重新上市。

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是目前退市制度的一個短板。就*ST新都的退市安排來說,退市整理期過後,退出A股市場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掛牌轉讓。至於投資者的損失,也就只能由投資者自己來承擔。

有市場人士指出,這樣的安排,不是對投資者負責的表現。30天的退市整理期,並不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實際措施,只是將退市的損失在投資者間進行轉移。從保護投資者的角度來說,必須有人來對*ST新都的退市負責,並賠償投資者的損失。畢竟*ST新都的退市源自於該公司違規為關聯方提供擔保等事項,*ST新都及其公司高管需要賠償投資者損失。

就原本的“轉型”計劃以及投資者保護等問題,《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曾致電*ST新都方面,其有關負責人稱,“董祕不在公司,如果有問題可以郵件採訪”。但截至記者發稿,*ST新都並未就記者的郵件書面問題給予答覆。

券商和事務所要不要承擔責任

隨著證監會對於財務數據進一步嚴格監管,業績不好企業的退市將常態化。“前幾年ST股退市的很少,使得大家心存僥倖認為殼資源都能炒,現在這個想法要調整了。未來,殼資源股、ST股投資者一定要非常謹慎,很有可能會出現批量退市的情況。”昊嘉投資數據研究總監曲成濤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上市公司退市,中小投資者該怎樣維護自己的權益?是否有法律支撐?上海天銘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鷹認為,在目前法律框架下,還缺乏實質性的依據。當前法律環境下,中小投資者向上市公司索賠,要有監管機構的處罰作為依據。目前,證監會已經對*ST新都立案調查。如果證監會認定其有虛假陳述等違法違規行為,股民即可以起訴上市公司,請求賠償。

但在王鷹律師看來,就目前公開的信息看,深套其中的股民主要是2015年4月29日暫停上市前15個漲停板期間買進的,主要是賭重組成功和重新上市。這與虛假陳述比較難沾邊。因為,重組成功和重新上市本身就是不確定性很大的事情,*ST新都的公告中亦多次提及風險。“看來,這批股民的損失只能夠‘買者自負’了。”王鷹說。

引發此次退市風波的是數家中介機構。因*ST新都2013年、2014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深交所決定該公司股票自2015年5月21日起暫停上市。面對退市的結果,*ST 新都亦損失巨大,且心有不甘。有報道說,公司對天健、大信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和廣發證券提起訴訟和仲裁,要求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等。雖然這對退市難以帶來轉折性的影響,但券商和會計師事務所在此次退市風波中紛紛“反水”,其扮演的角色多少有點耐人尋味。

王鷹律師表示,由於並不掌握*ST新都與這些中介機構簽訂的合約,也不知道幾家機構“出爾反爾”的背後隱情,但無論如何,對同一個事物,前後發表截然相反的觀點,且接連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和一家券商連續這麼做,讓人大跌眼鏡。前後判斷不一,總歸有一個是錯的。那麼,對這個“錯”,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怎樣承擔責任,相信法院和仲裁庭會給出一個公正的裁決。

值得一提的是,7月1日起,《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實施,這會不會適用在*ST新都退市這一事件上很值得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