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電影界的“六一檔”,看似是一個為了敦促家長們在假期帶著孩子去影院看電影而專門設置的檔期。

在這個只屬於孩子們的節日裡,電影院也會花費心思為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們搭配了不同的“電影套餐”,例如在今年的“六一檔”,就有《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巧虎大飛船歷險記》、《潛艇總動員:外星寶貝計劃》和《托馬斯大電影之世界探險記》四部動畫電影,為低幼兒童觀眾提供了專供餐。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此外,還有來自好萊塢的怪獸之王“哥斯拉”以及唱著熟悉旋律A Whole New World 的“阿拉丁”,更是成為了這個“六一檔”的兩道閤家歡大餐。

但令人惋惜的是,今年上半年在《何以為家》、《海蒂和爺爺》及《雲端之上》等海外現實主義兒童片在國內或獲市場肯定或獲行業讚譽的同時,同類型的國產真人兒童片(非動畫片)不論在商業性還是藝術性上都顯得毫無存在感,在這個“六一檔”更是幾乎蹤跡難覓: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在內容上十分契合兒童節的《花兒與歌聲》(“留守兒童”主題)雖選擇在這個相當應景的檔期上映,但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作為檔期新片,目前該片排片佔比為0.2%,累計總票房僅為172萬元,基本難逃淪為檔期炮灰的命運。

但更讓人驚訝的是,在已近荒蕪的國產真人兒童片市場,像《花兒與歌聲》這般同樣遭遇的影片並不在少數,而且“影院一日遊”是它們中大多數影片的最終歸途


18部國產兒童片,總票房僅過1000萬

雖然在普通觀眾心目中,當前國產真人兒童片整體上存在感幾乎為零而且總是被與“動畫片”混為一談,但其實僅從數量上來講,每年在影院上映的國產真人兒童片並非是絕對的“少數族裔”。

據統計,早在2012年時我國生產的真人兒童片就達47部。而據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統計,近些年國產真人兒童電影的平均產量保持在每年50部左右。

但這些產量並不十分貧瘠的兒童片最終的票房成績又如何呢?對此,【話娛】(huayufunds)整理了2018年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上的國產真人兒童片的市場表現和口碑反饋,發現在直觀的數據背後,該類型電影的現狀更令人堪憂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在票房方面,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去年在中國內地共上映了18部以兒童故事為主題材的現實主義國產片,累計總票房勉強超過1000萬,其中單部影片票房超百萬者也僅有4部,剩餘大部分影片的最終票房僅為幾十萬,甚至還有票房未過萬者;

在口碑方面,當前在豆瓣上這些電影多數以“暫無評分”的尷尬狀況存在著,大眾知名度低迷。而諸如《我的影子在奔跑》、《一個人的課堂》、《西小河的夏天》等影片,或因張靜初、孫海英和譚卓等知名演員的加盟而相對具備一定程度上的關注度。

此外,2018年度在行業內口碑相對出色的國產真人兒童片《第一次的別離》和《旺扎的雨靴》,雖然輾轉於國外很多電影節之間,但卻未與國內大多數觀眾見面,存在感十分有限。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倘或時間往前回溯至已頗為遙遠的上世紀,雖然彼時中國電影產業尚不成形,但真人兒童片卻並非是如今這般尷尬的存在,從在父輩們心中建立了鮮明英雄兒童形象的《閃閃的紅星》和《小兵張嘎》到讓很多70、80後甚至90後印象深刻的《霹靂貝貝》和《瘋狂的兔子》,不同的時代,總會有經典的兒童電影在承載著那個時代的永恆記憶。

所以,多年時間已過去,在中國內地年度電影總票房已超600億且各類型片中不斷有佼佼者出現振奮市場的當下,為什麼國產真人兒童片還在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


外:無利可圖、題材受限、拍攝難度大內:內容低幼、粗製濫造、同質化嚴重

與直觀的低票房數據一樣,發展滯後的國產真人兒童片當下存在的問題也很顯眼。

上世紀,兒童片的拍攝是出於社會教化和做兒童公益的目的,由專門的兒童電影製片廠或國營電影製片廠以年度拍攝任務標配的形式去完成。但在中國內地電影逐漸市場化後,兒童片的拍攝也逐漸開始商品化,利潤成為了其首要考慮因素。

但越是在市場化經濟下,精明的投資人們就越是看不到公益性質一向濃厚的真人兒童片的市場潛力,再加之此類影片的主角——孩子,作為在影視界和動物齊名的“最難拍的兩樣東西”,往往被認為拍攝難度較高;同時,此類影片因為受眾特殊,可把控的題材尺度上限非常低。

因此,在達成了“拍孩子太困難”和“兒童片不賺錢”等共識後,真人兒童片這一市場幾乎快被資本遺忘。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伊朗經典兒童片《小鞋子》中小演員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並非孩子難拍,而是難有會拍孩子的人。


因此,被資本的春風繞行的國產真人兒童電影這麼多年也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小打小鬧”,難成氣候。而且更糟心的是,除了客觀因素受限,國產真人兒童片自身“毛病”也不少

目前,在國內市場上可見到的國產真人兒童片基本可分為三種風格

偏文藝風格的兒童片。此類兒童片多是國內外電影節上的常客,往往藝術造詣都頗高,行業內口碑也較好,也多有知名影人為其站臺宣傳,但因大眾娛樂性較低,再加之影片風格上多存在民族性或地域性特徵,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最終限制了這些影片的大眾傳播和商業出圈,只能嘗試通過電影節鍍金回本。本文前面提到的《旺扎的雨靴》、《第一次的別離》和《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等片都屬此類。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國產兒童電影《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


公益類的兒童片。帶著公益性質教化兒童、引導廣大兒童健康成長,這是國產兒童片產生的最初目的。而現在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兒童成長愈加受到重視,而電影作為重要的公眾視聽手段之一,也必定要在兒童教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在主題上以宣傳留守兒童、貧困兒童、殘障兒童等特殊兒童人群的公益類兒童電影也成為國產兒童片的主要組成部分。雖然題材勵志、感人,但此類影片在故事上往往老套、模式化,情感表達也呆板、生硬,藝術性和商業性水平都不高。

粗製濫造、內容低幼、同質化嚴重的大多數兒童片。此類兒童片在數量上佔據了主力,但也靠著數量上的優勢有效拉低了國產真人兒童片的整體水準。在製作上,此類兒童片多粗製濫造,服化道和場景設置低廉,影像風格類似於少兒電視劇,缺乏基礎專業性;在內容上,此類兒童片不僅內容過於低幼、無腦,而且有的影片或涉嫌三觀引導有誤或涉嫌抄襲國外的作品

與此同時,與當前國產動畫一樣,國產真人兒童電影也同樣存在著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屢撞題材的電影比比皆是。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鬥魂之熊孩子》、《熊孩子》、《瘋狂熊孩子》


在整體發展如此不爭氣的情況下,多數國產真人兒童片也遭到了“唯利是圖”的影院們的拒絕。

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長侯克明曾表示,雖然國產真人兒童電影的平均產量達50部左右,但進入影院的也一般只有20部左右。而且即使獲得在影院公映的資格,這些影片大多也將會面臨著“閃現”影院後便銷聲匿跡的命運,排片和票房多都慘淡


受眾定位狹窄,未來前景不明

資本看不上,影院不待見,觀眾看不見,爹不疼娘不愛本身還是個一直長不大的小矬子的國產真人兒童電影還有得救嗎?

這些電影到底是拍給誰看的?【話娛】認為,對於國產真人兒童片來說,首先清晰而準確地定位自身的受眾,是該類型影片最初始而關鍵的一步。

或許打一開始,“兒童片”這一概念或“兒童片就是拍給小孩子看的”這一設定就有誤區。似乎在約定俗成的觀念中,兒童片就僅能承擔教育或者娛樂兒童的功能。

但其實非也,在好萊塢就沒有明確的“兒童片”區分,有關兒童題材的優質影片,無論是現實主義真人電影還是動畫片,在受眾上都是主打合家歡,並在娛樂性和藝術性上都能很好地兼顧。中國觀眾很熟悉的《E.T.外星人》、《小鬼當家》系列和《小飛俠彼得潘》等也都是適合多個年齡層觀眾觀看的兒童主題電影。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小鬼當家》劇照


而相較於在觀看好萊塢閤家歡時中國父母和孩子一起全情投入觀看的情景,在看國產低幼動畫或者真人兒童片時,陪著孩子們一起看電影的父母們則是享受大於痛苦——內容低幼的兒童片或許對孩子們還有點吸引力,但對於大人則全程是昏昏欲睡而不得的折磨。

從“父母陪孩子看電影”到“父母和孩子一起看電影”,這是需要國產真人兒童電影先要打通的一道關卡。此外,即使是專門拍給兒童看,真人兒童電影的觀眾也並非只是需要父母陪伴的幼童,而多是年齡更大一些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在電影《花兒與歌聲》上映前夕,該片導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團隊曾在電影籌備前期做過調研,當前在國內電影院中,適合7-14歲孩子觀看的影片少之又少;同時,雖然7歲以下的孩子最佳選擇是動畫電影,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逐漸增加,這些孩子們也會對真人兒童電影產生興趣。

除了因狹隘受眾定位而導致的內容低幼、淺顯化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去提升和完善,國產真人兒童片目前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也不容樂觀

或許僅僅從數據上來看,中國兒童受眾基數龐大,兒童電影市場潛無限,據數據顯示,在2015 年我國0—14 歲的兒童數量就約有2.42 億人。

可問題在於,在現在這些超過2.4億的孩子中又有多少喜歡或者可以選擇看電影的呢?

短視頻、直播APP、遊戲以及傳統電視等娛樂渠道和繁重的學業幾乎對半平分了很多孩子的日常生活。因此,留給兒童電影的只有為數不多的節假日,而且看電影也只是個諸多娛樂項目中的一個備選而已;同時,孩子最終的觀影選擇還由佔據絕對主導權但又永遠瑣事纏身的家長說了算。

年均產量達50部總票房僅過千萬這個“六一檔”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


總而言之,電影分級制度的缺失、快餐式互聯網娛樂的分流以及對口優質電影內容的嚴重匱乏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中國的兒童在現階段還沒有養成沒有日常甚至節假日觀影的習慣,更別提專門去看本身存在感就不高的國產真人兒童電影。

所以,這個“六一檔”仍沒有國產真人兒童片,我們姑且只能抱著樂觀的心態,期待下一個“六一檔”的到來,期待第一部真正國產真人兒童片的驚喜露面。



作者 / 玉嬌龍

責編 / 如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