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甚至有影評人認為94年的續作在創新程度上,遠不及前者,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作品。

這一點,以媒體評分為主的Metacritic網站為例。

在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前作84分,續作為75分。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甚至有影評人認為94年的續作在創新程度上,遠不及前者,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作品。

這一點,以媒體評分為主的Metacritic網站為例。

在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前作84分,續作為75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在劇情上,還著墨於莎拉是如何轉變為一個救世主之母的。

莎拉的開場,就如同1995年古天樂版的楊過一樣,看上去平平無奇。

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餐廳服務員,上班時手忙腳亂,下班後還被自己的男人放鴿子,全無一絲特殊色彩。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甚至有影評人認為94年的續作在創新程度上,遠不及前者,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作品。

這一點,以媒體評分為主的Metacritic網站為例。

在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前作84分,續作為75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在劇情上,還著墨於莎拉是如何轉變為一個救世主之母的。

莎拉的開場,就如同1995年古天樂版的楊過一樣,看上去平平無奇。

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餐廳服務員,上班時手忙腳亂,下班後還被自己的男人放鴿子,全無一絲特殊色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凱爾出現以後,她從一開始的懷疑、抗拒。

到被T-800追殺後的逐步信任,並接受了自己是約翰·康納母親,這一未來的事實。

親手消滅T-800時的那句“你被終結了,混蛋”,標誌著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完成了蛻變。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甚至有影評人認為94年的續作在創新程度上,遠不及前者,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作品。

這一點,以媒體評分為主的Metacritic網站為例。

在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前作84分,續作為75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在劇情上,還著墨於莎拉是如何轉變為一個救世主之母的。

莎拉的開場,就如同1995年古天樂版的楊過一樣,看上去平平無奇。

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餐廳服務員,上班時手忙腳亂,下班後還被自己的男人放鴿子,全無一絲特殊色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凱爾出現以後,她從一開始的懷疑、抗拒。

到被T-800追殺後的逐步信任,並接受了自己是約翰·康納母親,這一未來的事實。

親手消滅T-800時的那句“你被終結了,混蛋”,標誌著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完成了蛻變。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結尾用錄音機給尚未出世的兒子留言時,畫面上的沙漠、風暴、公路,配上經典的《終結者》背景音樂。

這整個系列裡最具詩意美感的時刻裡,朝著遠方駛去的莎拉,宛如救世主之母那般頑強、堅定。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甚至有影評人認為94年的續作在創新程度上,遠不及前者,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作品。

這一點,以媒體評分為主的Metacritic網站為例。

在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前作84分,續作為75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在劇情上,還著墨於莎拉是如何轉變為一個救世主之母的。

莎拉的開場,就如同1995年古天樂版的楊過一樣,看上去平平無奇。

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餐廳服務員,上班時手忙腳亂,下班後還被自己的男人放鴿子,全無一絲特殊色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凱爾出現以後,她從一開始的懷疑、抗拒。

到被T-800追殺後的逐步信任,並接受了自己是約翰·康納母親,這一未來的事實。

親手消滅T-800時的那句“你被終結了,混蛋”,標誌著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完成了蛻變。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結尾用錄音機給尚未出世的兒子留言時,畫面上的沙漠、風暴、公路,配上經典的《終結者》背景音樂。

這整個系列裡最具詩意美感的時刻裡,朝著遠方駛去的莎拉,宛如救世主之母那般頑強、堅定。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甚至有影評人認為94年的續作在創新程度上,遠不及前者,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作品。

這一點,以媒體評分為主的Metacritic網站為例。

在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前作84分,續作為75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在劇情上,還著墨於莎拉是如何轉變為一個救世主之母的。

莎拉的開場,就如同1995年古天樂版的楊過一樣,看上去平平無奇。

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餐廳服務員,上班時手忙腳亂,下班後還被自己的男人放鴿子,全無一絲特殊色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凱爾出現以後,她從一開始的懷疑、抗拒。

到被T-800追殺後的逐步信任,並接受了自己是約翰·康納母親,這一未來的事實。

親手消滅T-800時的那句“你被終結了,混蛋”,標誌著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完成了蛻變。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結尾用錄音機給尚未出世的兒子留言時,畫面上的沙漠、風暴、公路,配上經典的《終結者》背景音樂。

這整個系列裡最具詩意美感的時刻裡,朝著遠方駛去的莎拉,宛如救世主之母那般頑強、堅定。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或許影片的特效水平,在已被CG特效洗腦後的觀眾看來,顯得是十分落伍的。

只能依靠模型與逐幀技術,去完成金屬機器人T-800的各種動作,看起來確實有些笨拙。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甚至有影評人認為94年的續作在創新程度上,遠不及前者,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作品。

這一點,以媒體評分為主的Metacritic網站為例。

在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前作84分,續作為75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在劇情上,還著墨於莎拉是如何轉變為一個救世主之母的。

莎拉的開場,就如同1995年古天樂版的楊過一樣,看上去平平無奇。

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餐廳服務員,上班時手忙腳亂,下班後還被自己的男人放鴿子,全無一絲特殊色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凱爾出現以後,她從一開始的懷疑、抗拒。

到被T-800追殺後的逐步信任,並接受了自己是約翰·康納母親,這一未來的事實。

親手消滅T-800時的那句“你被終結了,混蛋”,標誌著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完成了蛻變。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結尾用錄音機給尚未出世的兒子留言時,畫面上的沙漠、風暴、公路,配上經典的《終結者》背景音樂。

這整個系列裡最具詩意美感的時刻裡,朝著遠方駛去的莎拉,宛如救世主之母那般頑強、堅定。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或許影片的特效水平,在已被CG特效洗腦後的觀眾看來,顯得是十分落伍的。

只能依靠模型與逐幀技術,去完成金屬機器人T-800的各種動作,看起來確實有些笨拙。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但對整個科幻電影歷史來說,本片是無法繞過的一個檻。

由阿諾·施瓦辛格塑造的T-800機器人,在歷經歲月的洗禮之後,依舊是銀幕上最經典的科幻形象。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甚至有影評人認為94年的續作在創新程度上,遠不及前者,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作品。

這一點,以媒體評分為主的Metacritic網站為例。

在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前作84分,續作為75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在劇情上,還著墨於莎拉是如何轉變為一個救世主之母的。

莎拉的開場,就如同1995年古天樂版的楊過一樣,看上去平平無奇。

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餐廳服務員,上班時手忙腳亂,下班後還被自己的男人放鴿子,全無一絲特殊色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凱爾出現以後,她從一開始的懷疑、抗拒。

到被T-800追殺後的逐步信任,並接受了自己是約翰·康納母親,這一未來的事實。

親手消滅T-800時的那句“你被終結了,混蛋”,標誌著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完成了蛻變。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結尾用錄音機給尚未出世的兒子留言時,畫面上的沙漠、風暴、公路,配上經典的《終結者》背景音樂。

這整個系列裡最具詩意美感的時刻裡,朝著遠方駛去的莎拉,宛如救世主之母那般頑強、堅定。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或許影片的特效水平,在已被CG特效洗腦後的觀眾看來,顯得是十分落伍的。

只能依靠模型與逐幀技術,去完成金屬機器人T-800的各種動作,看起來確實有些笨拙。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但對整個科幻電影歷史來說,本片是無法繞過的一個檻。

由阿諾·施瓦辛格塑造的T-800機器人,在歷經歲月的洗禮之後,依舊是銀幕上最經典的科幻形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影片在1984年上映後,僅在美國本土就拿下了3800多萬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更是高達7800萬!

評分上,影片在國內外各大評分網站上,都維持在80(8.0)分以上。

爛番茄網站上的媒體評分,甚至將影片的新鮮度停留在滿分上,足見其質量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甚至有影評人認為94年的續作在創新程度上,遠不及前者,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作品。

這一點,以媒體評分為主的Metacritic網站為例。

在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前作84分,續作為75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在劇情上,還著墨於莎拉是如何轉變為一個救世主之母的。

莎拉的開場,就如同1995年古天樂版的楊過一樣,看上去平平無奇。

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餐廳服務員,上班時手忙腳亂,下班後還被自己的男人放鴿子,全無一絲特殊色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凱爾出現以後,她從一開始的懷疑、抗拒。

到被T-800追殺後的逐步信任,並接受了自己是約翰·康納母親,這一未來的事實。

親手消滅T-800時的那句“你被終結了,混蛋”,標誌著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完成了蛻變。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結尾用錄音機給尚未出世的兒子留言時,畫面上的沙漠、風暴、公路,配上經典的《終結者》背景音樂。

這整個系列裡最具詩意美感的時刻裡,朝著遠方駛去的莎拉,宛如救世主之母那般頑強、堅定。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或許影片的特效水平,在已被CG特效洗腦後的觀眾看來,顯得是十分落伍的。

只能依靠模型與逐幀技術,去完成金屬機器人T-800的各種動作,看起來確實有些笨拙。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但對整個科幻電影歷史來說,本片是無法繞過的一個檻。

由阿諾·施瓦辛格塑造的T-800機器人,在歷經歲月的洗禮之後,依舊是銀幕上最經典的科幻形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影片在1984年上映後,僅在美國本土就拿下了3800多萬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更是高達7800萬!

評分上,影片在國內外各大評分網站上,都維持在80(8.0)分以上。

爛番茄網站上的媒體評分,甚至將影片的新鮮度停留在滿分上,足見其質量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卡梅隆也憑藉本片一戰成名,獲得了電影界的廣泛關注。此後的人生就開始開掛:

91年憑藉《終結者2》在全球獲得5億美金的票房,拿下土星獎(科幻片大獎)最佳導演和編劇;93年憑藉《真實的謊言》奠定了全球視效片大導演的地位;97年拍出《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此後霸佔了14年的全球票房冠軍的寶座;打破記錄的,是他2009年拍出的《阿凡達》,全球票房27億。這個記錄也直到19年才被《復聯4》打破,但《復聯4》是採用二次重映才勉強超過的(只贏了600萬)。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甚至有影評人認為94年的續作在創新程度上,遠不及前者,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作品。

這一點,以媒體評分為主的Metacritic網站為例。

在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前作84分,續作為75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在劇情上,還著墨於莎拉是如何轉變為一個救世主之母的。

莎拉的開場,就如同1995年古天樂版的楊過一樣,看上去平平無奇。

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餐廳服務員,上班時手忙腳亂,下班後還被自己的男人放鴿子,全無一絲特殊色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凱爾出現以後,她從一開始的懷疑、抗拒。

到被T-800追殺後的逐步信任,並接受了自己是約翰·康納母親,這一未來的事實。

親手消滅T-800時的那句“你被終結了,混蛋”,標誌著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完成了蛻變。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結尾用錄音機給尚未出世的兒子留言時,畫面上的沙漠、風暴、公路,配上經典的《終結者》背景音樂。

這整個系列裡最具詩意美感的時刻裡,朝著遠方駛去的莎拉,宛如救世主之母那般頑強、堅定。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或許影片的特效水平,在已被CG特效洗腦後的觀眾看來,顯得是十分落伍的。

只能依靠模型與逐幀技術,去完成金屬機器人T-800的各種動作,看起來確實有些笨拙。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但對整個科幻電影歷史來說,本片是無法繞過的一個檻。

由阿諾·施瓦辛格塑造的T-800機器人,在歷經歲月的洗禮之後,依舊是銀幕上最經典的科幻形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影片在1984年上映後,僅在美國本土就拿下了3800多萬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更是高達7800萬!

評分上,影片在國內外各大評分網站上,都維持在80(8.0)分以上。

爛番茄網站上的媒體評分,甚至將影片的新鮮度停留在滿分上,足見其質量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卡梅隆也憑藉本片一戰成名,獲得了電影界的廣泛關注。此後的人生就開始開掛:

91年憑藉《終結者2》在全球獲得5億美金的票房,拿下土星獎(科幻片大獎)最佳導演和編劇;93年憑藉《真實的謊言》奠定了全球視效片大導演的地位;97年拍出《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此後霸佔了14年的全球票房冠軍的寶座;打破記錄的,是他2009年拍出的《阿凡達》,全球票房27億。這個記錄也直到19年才被《復聯4》打破,但《復聯4》是採用二次重映才勉強超過的(只贏了6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話說回來,以石叔的角度來看,作為卡梅隆與施瓦辛格傳奇開端的《終結者》,它在佳片與爛片之間,也只有一道細細的間隔。

就像《紐約每日新聞》對影片的評價說的那樣,“一部有天賦的B級片”。

若再過火,則會顯得過於癲狂;若減半分,則失氣質,影片不多不少,正好處於一種剛剛好的狀態。

"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還是個美國卡車司機,在看到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後,萌生了進入影壇的想法。

起點極低的他首次執導電影,是1981年在意大利拍攝的《食人魚2:繁殖》。水土不服的工作環境,令這部電影可視為他職業生涯上的黑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忙於首次導演的卡梅隆,在此期間做了一個夢。

在夢裡,一個金屬的機器人從爆炸中走了出來。

緊接著,這個毫髮無損的機器人,對夢中的他展開了瘋狂追殺。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個噩夢讓他驚魂未定之餘,更令他滋生出了一個大膽的電影靈感:機器殺手。

於是一個載入科幻電影史的傳奇,也就是卡梅隆的成名作《終結者》,在1984年誕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部電影如果按照現代標準的眼光來看,很難有成為爆款的跡象。

首先從導演到演員,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新人。

卡梅隆作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新人導演自不必多說,哪怕是T-800的飾演者阿諾·施瓦辛格。

其作為健美運動員名氣,都遠超其作為演員的名氣。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其次電影成本僅有640萬美元,彼時一部大片的成本,早就以千萬作為基本單位了。

在那個特效技術還處在昂貴的發展初期,靠640萬拍攝一部科幻電影,其難度恐怕比郭帆導演拍攝《流浪地球》還要困難。

可是一部電影的命運,不光要考慮歷史的進程,更要靠自我的奮鬥。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早在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就在《太空漫遊2001》中,借哈爾9000型智能電腦,表達了對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擔憂。

在那個連智能機一點誕生跡象都沒有的年代,就有不少如阿西莫夫一樣的小說家,探討了人工智能反叛的可能性。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對人工智能威脅論的探討經久不衰,在這一基礎之上,卡梅隆結合自己的噩夢還原出了名為T-800的機器殺手形象,這個形象從此成為銀幕經典。

T-800是個徹頭徹尾的人造產物,超合金的骨架與微型處理器完美結合,外覆一層活人應有的肌肉、血液等組織。

這種外觀與人類沒有區別的終結者,被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潛入人類反抗軍的基地,儘可能多的去消滅人類。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背後操縱T-800的,正是人類自己發明的人工智能“天網”系統,也是人類毀滅自己的產物。

人類在約翰·康納的率領下,終於贏來了擊敗“天網”的曙光。

孤注一擲的“天網”在即將失敗前,用時空轉移裝置傳送一名T-800終結者,來到1984年的洛杉磯刺殺康納的母親,以扭轉未來的敗局。

約翰則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將凱爾·里斯去追上終結者,並要求他保護好母親莎拉·康納。

於是從凱爾與T-800果體出現在1984年的洛杉磯開始,一場決定未來的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上述背景設定,也是全片中最具科幻感的內容。

因此哪怕是成本缺乏的情況下,卡梅隆還是從牙縫裡擠出資金,將那個破敗不堪的未來世界還原出來。

凱爾與其他人類反抗軍在廢墟中上躥下跳,用最簡陋的武器,去對抗“天網”製造出來的機械怪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這種頹廢的末世背景,也算得上科幻電影中的一股清流了。

而為了能夠讓觀眾在一開始,就直觀的察覺凱爾與T-800本質上的不同。

影片以一開始赤裸的兩人如何獲取衣服,作為切入點進行刻畫:

T-800來到三個小混混面前索要衣服,不但不害怕對方的小刀,還徒手將一名小混混的身體弄了個窟窿;凱爾卻只能搶劫一名流浪漢的褲子,躲進一間商場東偷西摸,才勉強有了一身行頭。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明白了兩個“未來人”在本質上的區別後,卡梅隆開始盡情揮灑創意,讓T-800徹底淪為他噩夢中的那個機器人。

根據電話簿信息,T-800連殺了兩名非目標的莎拉·康納。

在莎拉住處刺殺無果的他,通過一則電話訊息,追殺到真正的莎拉·康納所在的酒吧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莎拉命懸一刻之際,凱爾跳出來擊倒T-800,開槍救下了她。

在這一時刻,影史上最著名的機器殺手,才展現出他真正的恐怖之處:連中數槍的他,居然安然無恙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相信第一次看到這一幕的人們,都與莎拉一樣,被驚到目瞪口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可這還沒完,凱爾和莎拉剛離開酒吧,準備駕車奪路而逃。

看著大步追上來的T-800,凱爾開槍打爆前面車的油缸,想要阻止一下他的追擊。

結果T-800從火光中一個飛撲,衝著他的目標莎拉而來,還一拳擊碎擋風玻璃想要抓住莎拉,要不是凱爾一個甩尾把T-800甩下車子,莎拉已經凶多吉少。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雖然初次刺殺莎拉很不順利,但T-800不會停下追殺的腳步。

僥倖在T-800槍口下倖存的莎拉,被好好地保護在警局,可T-800豈是常人?

在那句名列“百佳電影臺詞”第37位的“我會回來”後,T-800直挺挺地開車朝警局大門撞了進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右手步槍,左手霰彈槍,T-800開始了影片中段的高潮段落:警局大開殺戒。

無論多少子彈打在他身上,也不過是像打在喪屍身上一樣,將其打個趔趄。

而T-800反手一個掃射,都是致命的傷害。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哪怕坐在油罐車駕駛座裡,被凱爾的炸彈炸上了天又如何?

就在倖存的男女主擁抱在一起,連同觀眾都以為這場噩夢結束了的時候。

T-800在熊熊火光之中再次站了起來!

被烈焰燒去人類皮膚的T-800,露出了他超合金的真實面貌,原來噩夢還沒有結束......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就算被凱爾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將之炸成兩截,上半身依然在程序的指示下向莎拉爬去。

隨著莎拉的那句經典臺詞“你被終結了,混蛋”,爬入液壓機裡的T-800被碾壓成廢鐵。

心有餘悸的人們這才長舒一口氣,這下噩夢真的結束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影片的話,T-800這種窮追不捨的追殺,無疑會是不少人童年陰影的來源。

相較於後來的《終結者》續集,《終結者》獨有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是這些後輩所不具有的。

這也就是為何影片在過去了七年後,與有著革新技術加持的94年續作相比,評分依然不相上下的原因之一。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甚至有影評人認為94年的續作在創新程度上,遠不及前者,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作品。

這一點,以媒體評分為主的Metacritic網站為例。

在滿分10分的情況下,前作84分,續作為75分。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更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在劇情上,還著墨於莎拉是如何轉變為一個救世主之母的。

莎拉的開場,就如同1995年古天樂版的楊過一樣,看上去平平無奇。

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餐廳服務員,上班時手忙腳亂,下班後還被自己的男人放鴿子,全無一絲特殊色彩。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凱爾出現以後,她從一開始的懷疑、抗拒。

到被T-800追殺後的逐步信任,並接受了自己是約翰·康納母親,這一未來的事實。

親手消滅T-800時的那句“你被終結了,混蛋”,標誌著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完成了蛻變。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在結尾用錄音機給尚未出世的兒子留言時,畫面上的沙漠、風暴、公路,配上經典的《終結者》背景音樂。

這整個系列裡最具詩意美感的時刻裡,朝著遠方駛去的莎拉,宛如救世主之母那般頑強、堅定。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或許影片的特效水平,在已被CG特效洗腦後的觀眾看來,顯得是十分落伍的。

只能依靠模型與逐幀技術,去完成金屬機器人T-800的各種動作,看起來確實有些笨拙。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但對整個科幻電影歷史來說,本片是無法繞過的一個檻。

由阿諾·施瓦辛格塑造的T-800機器人,在歷經歲月的洗禮之後,依舊是銀幕上最經典的科幻形象。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影片在1984年上映後,僅在美國本土就拿下了3800多萬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更是高達7800萬!

評分上,影片在國內外各大評分網站上,都維持在80(8.0)分以上。

爛番茄網站上的媒體評分,甚至將影片的新鮮度停留在滿分上,足見其質量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卡梅隆也憑藉本片一戰成名,獲得了電影界的廣泛關注。此後的人生就開始開掛:

91年憑藉《終結者2》在全球獲得5億美金的票房,拿下土星獎(科幻片大獎)最佳導演和編劇;93年憑藉《真實的謊言》奠定了全球視效片大導演的地位;97年拍出《泰坦尼克號》,這部影片此後霸佔了14年的全球票房冠軍的寶座;打破記錄的,是他2009年拍出的《阿凡達》,全球票房27億。這個記錄也直到19年才被《復聯4》打破,但《復聯4》是採用二次重映才勉強超過的(只贏了600萬)。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話說回來,以石叔的角度來看,作為卡梅隆與施瓦辛格傳奇開端的《終結者》,它在佳片與爛片之間,也只有一道細細的間隔。

就像《紐約每日新聞》對影片的評價說的那樣,“一部有天賦的B級片”。

若再過火,則會顯得過於癲狂;若減半分,則失氣質,影片不多不少,正好處於一種剛剛好的狀態。

《阿凡達》導演成名作,成本僅64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高達7800萬


所以說,有時候一部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與導演的水平密不可分。

卡梅隆之於《終結者》,就如同郭帆之於《流浪地球》,缺一不可。

要論影片的經典程度如何,不如借用網友在豆瓣上面的一句短評,來作為結束語:

“讓我深深著迷的電影,它讓我真正愛上了科幻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