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1

前因後果就不再多說了。

最近有一部電影上映了,改編自江南軟科幻《上海堡壘》的同名電影:

《上海堡壘》。

這部小說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雖然科幻設定在大劉的小說面前軟的一塌糊塗,但關於“愛情”方面的氣質,江南還是拿捏得穩穩的。

所以,我決定平生第一次不看評分,直接進場看電影。

說起這部電影,那真的是大手筆、大製作、大明星,了不得啊。

“流量天王”鹿晗擔當主演,投資過億,各類宣傳、特效加持。

雖然我在看之前,已經抱了非常低的預期——只要不太爛就行。

但這部電影竟然沒有讓我失望。

它真的沒能超過我的預期。

整部片裡,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煽情鏡頭,一度讓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但當我從電影院裡走出來後,卻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我直覺的感到,這部電影預示著,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2

《上海堡壘》在前期宣傳時,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

我當時覺得,真是好大的口氣!

現在來看,簡直一點都不為過。我相信,《上海堡壘》一定會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因為它終於憑藉“最後一根稻草”的地位,宣告了爛片時代的終結。

看了下豆瓣的評分,以及電影下的3個主要標籤:科幻/愛情片/災難。

"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1

前因後果就不再多說了。

最近有一部電影上映了,改編自江南軟科幻《上海堡壘》的同名電影:

《上海堡壘》。

這部小說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雖然科幻設定在大劉的小說面前軟的一塌糊塗,但關於“愛情”方面的氣質,江南還是拿捏得穩穩的。

所以,我決定平生第一次不看評分,直接進場看電影。

說起這部電影,那真的是大手筆、大製作、大明星,了不得啊。

“流量天王”鹿晗擔當主演,投資過億,各類宣傳、特效加持。

雖然我在看之前,已經抱了非常低的預期——只要不太爛就行。

但這部電影竟然沒有讓我失望。

它真的沒能超過我的預期。

整部片裡,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煽情鏡頭,一度讓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但當我從電影院裡走出來後,卻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我直覺的感到,這部電影預示著,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2

《上海堡壘》在前期宣傳時,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

我當時覺得,真是好大的口氣!

現在來看,簡直一點都不為過。我相信,《上海堡壘》一定會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因為它終於憑藉“最後一根稻草”的地位,宣告了爛片時代的終結。

看了下豆瓣的評分,以及電影下的3個主要標籤:科幻/愛情片/災難。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最契合的竟然是最後一個標籤。

無論戲裡戲外,這真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片啊……

關於電影本身的評價,我已經懶得多說了。

真正有意義的,是電影口碑滑鐵盧,連帶票房大敗,最後,導演都被逼得出來道歉了。

首日票房7000萬,次日直跌到2000萬,破2億都幾乎沒有可能,票房分賬也就是5000萬左右,對比3.6億的投資+宣發成本,虧損超過3個億,幾乎能讓一家公司破產了。

你再有錢又如何?再有明星小鮮肉又如何?粉絲再牛逼再努力又如何?

"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1

前因後果就不再多說了。

最近有一部電影上映了,改編自江南軟科幻《上海堡壘》的同名電影:

《上海堡壘》。

這部小說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雖然科幻設定在大劉的小說面前軟的一塌糊塗,但關於“愛情”方面的氣質,江南還是拿捏得穩穩的。

所以,我決定平生第一次不看評分,直接進場看電影。

說起這部電影,那真的是大手筆、大製作、大明星,了不得啊。

“流量天王”鹿晗擔當主演,投資過億,各類宣傳、特效加持。

雖然我在看之前,已經抱了非常低的預期——只要不太爛就行。

但這部電影竟然沒有讓我失望。

它真的沒能超過我的預期。

整部片裡,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煽情鏡頭,一度讓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但當我從電影院裡走出來後,卻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我直覺的感到,這部電影預示著,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2

《上海堡壘》在前期宣傳時,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

我當時覺得,真是好大的口氣!

現在來看,簡直一點都不為過。我相信,《上海堡壘》一定會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因為它終於憑藉“最後一根稻草”的地位,宣告了爛片時代的終結。

看了下豆瓣的評分,以及電影下的3個主要標籤:科幻/愛情片/災難。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最契合的竟然是最後一個標籤。

無論戲裡戲外,這真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片啊……

關於電影本身的評價,我已經懶得多說了。

真正有意義的,是電影口碑滑鐵盧,連帶票房大敗,最後,導演都被逼得出來道歉了。

首日票房7000萬,次日直跌到2000萬,破2億都幾乎沒有可能,票房分賬也就是5000萬左右,對比3.6億的投資+宣發成本,虧損超過3個億,幾乎能讓一家公司破產了。

你再有錢又如何?再有明星小鮮肉又如何?粉絲再牛逼再努力又如何?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爛片就是爛片,捱打就要站直。

看看隔壁之前上映的《哪吒》。

從7月26日上映以來,截至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豆瓣上60多萬人給出的綜合評分是8.6分,包括前幾天央視新聞也專門點名表揚該電影。

"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1

前因後果就不再多說了。

最近有一部電影上映了,改編自江南軟科幻《上海堡壘》的同名電影:

《上海堡壘》。

這部小說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雖然科幻設定在大劉的小說面前軟的一塌糊塗,但關於“愛情”方面的氣質,江南還是拿捏得穩穩的。

所以,我決定平生第一次不看評分,直接進場看電影。

說起這部電影,那真的是大手筆、大製作、大明星,了不得啊。

“流量天王”鹿晗擔當主演,投資過億,各類宣傳、特效加持。

雖然我在看之前,已經抱了非常低的預期——只要不太爛就行。

但這部電影竟然沒有讓我失望。

它真的沒能超過我的預期。

整部片裡,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煽情鏡頭,一度讓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但當我從電影院裡走出來後,卻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我直覺的感到,這部電影預示著,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2

《上海堡壘》在前期宣傳時,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

我當時覺得,真是好大的口氣!

現在來看,簡直一點都不為過。我相信,《上海堡壘》一定會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因為它終於憑藉“最後一根稻草”的地位,宣告了爛片時代的終結。

看了下豆瓣的評分,以及電影下的3個主要標籤:科幻/愛情片/災難。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最契合的竟然是最後一個標籤。

無論戲裡戲外,這真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片啊……

關於電影本身的評價,我已經懶得多說了。

真正有意義的,是電影口碑滑鐵盧,連帶票房大敗,最後,導演都被逼得出來道歉了。

首日票房7000萬,次日直跌到2000萬,破2億都幾乎沒有可能,票房分賬也就是5000萬左右,對比3.6億的投資+宣發成本,虧損超過3個億,幾乎能讓一家公司破產了。

你再有錢又如何?再有明星小鮮肉又如何?粉絲再牛逼再努力又如何?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爛片就是爛片,捱打就要站直。

看看隔壁之前上映的《哪吒》。

從7月26日上映以來,截至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豆瓣上60多萬人給出的綜合評分是8.6分,包括前幾天央視新聞也專門點名表揚該電影。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再看看《上海堡壘》,滿屏流量明星,各種大製作場面加持也沒用。

有人這樣評價道:《上海堡壘》,連部動畫片都比不上。

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

準確地說,它連給《哪吒》這種現象級電影提鞋的資格都不夠。

這些年裡,娛樂圈的蛋糕越做越大。

幾年前一部電影票房過十億都不可想象,而現在,眼見著這記錄已經向著100億邁進了。

因為太過於容易就成功了,資本終於將娛樂圈變成了臭氣熏天的名利場。

我們都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幾年的資本市場,給我們推出來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只要有流量明星,有宣傳水軍,管你什麼綜藝電影、二人轉電影、賣情懷電影、諧音詞電影,都能連軸轉一樣地跑馬圈錢。

從《小時代》到什麼《“盜墓”公寓》、《歐洲攻略》、《爵跡》、《封神演義》……

這些shi一樣的片,看多了不僅會吐而且可能會中毒。

貪婪的資本、流量小鮮肉、急功近利的導演,共同合力為我們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垃圾影視劇和鋪天蓋地各種人設崩塌的爛俗八卦。

資本捧紅了流量明星,流量明星反過來又成就了資本的輕易成功。

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是投資方、製作方、市場、產業鏈等各利益方、各個環節都在追求賺快錢。

“各方合力”的結果就是:一舉將流量明星的身價推向了天價範疇,如果這些明星的身價達不到天價,那麼產業鏈各利益集團也將無法分食鉅額利益。

流量明星的片酬越來越高,甚至於演員的片酬佔到了電影成本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1

前因後果就不再多說了。

最近有一部電影上映了,改編自江南軟科幻《上海堡壘》的同名電影:

《上海堡壘》。

這部小說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雖然科幻設定在大劉的小說面前軟的一塌糊塗,但關於“愛情”方面的氣質,江南還是拿捏得穩穩的。

所以,我決定平生第一次不看評分,直接進場看電影。

說起這部電影,那真的是大手筆、大製作、大明星,了不得啊。

“流量天王”鹿晗擔當主演,投資過億,各類宣傳、特效加持。

雖然我在看之前,已經抱了非常低的預期——只要不太爛就行。

但這部電影竟然沒有讓我失望。

它真的沒能超過我的預期。

整部片裡,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煽情鏡頭,一度讓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但當我從電影院裡走出來後,卻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我直覺的感到,這部電影預示著,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2

《上海堡壘》在前期宣傳時,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

我當時覺得,真是好大的口氣!

現在來看,簡直一點都不為過。我相信,《上海堡壘》一定會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因為它終於憑藉“最後一根稻草”的地位,宣告了爛片時代的終結。

看了下豆瓣的評分,以及電影下的3個主要標籤:科幻/愛情片/災難。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最契合的竟然是最後一個標籤。

無論戲裡戲外,這真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片啊……

關於電影本身的評價,我已經懶得多說了。

真正有意義的,是電影口碑滑鐵盧,連帶票房大敗,最後,導演都被逼得出來道歉了。

首日票房7000萬,次日直跌到2000萬,破2億都幾乎沒有可能,票房分賬也就是5000萬左右,對比3.6億的投資+宣發成本,虧損超過3個億,幾乎能讓一家公司破產了。

你再有錢又如何?再有明星小鮮肉又如何?粉絲再牛逼再努力又如何?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爛片就是爛片,捱打就要站直。

看看隔壁之前上映的《哪吒》。

從7月26日上映以來,截至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豆瓣上60多萬人給出的綜合評分是8.6分,包括前幾天央視新聞也專門點名表揚該電影。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再看看《上海堡壘》,滿屏流量明星,各種大製作場面加持也沒用。

有人這樣評價道:《上海堡壘》,連部動畫片都比不上。

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

準確地說,它連給《哪吒》這種現象級電影提鞋的資格都不夠。

這些年裡,娛樂圈的蛋糕越做越大。

幾年前一部電影票房過十億都不可想象,而現在,眼見著這記錄已經向著100億邁進了。

因為太過於容易就成功了,資本終於將娛樂圈變成了臭氣熏天的名利場。

我們都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幾年的資本市場,給我們推出來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只要有流量明星,有宣傳水軍,管你什麼綜藝電影、二人轉電影、賣情懷電影、諧音詞電影,都能連軸轉一樣地跑馬圈錢。

從《小時代》到什麼《“盜墓”公寓》、《歐洲攻略》、《爵跡》、《封神演義》……

這些shi一樣的片,看多了不僅會吐而且可能會中毒。

貪婪的資本、流量小鮮肉、急功近利的導演,共同合力為我們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垃圾影視劇和鋪天蓋地各種人設崩塌的爛俗八卦。

資本捧紅了流量明星,流量明星反過來又成就了資本的輕易成功。

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是投資方、製作方、市場、產業鏈等各利益方、各個環節都在追求賺快錢。

“各方合力”的結果就是:一舉將流量明星的身價推向了天價範疇,如果這些明星的身價達不到天價,那麼產業鏈各利益集團也將無法分食鉅額利益。

流量明星的片酬越來越高,甚至於演員的片酬佔到了電影成本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還記得,《孤芳不自賞》的導演吐苦水說,楊某片酬太高,走路都算錢麼?

還記得,FBB在一部新片中4天掙6000萬麼?

烏煙瘴氣之下,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創業時代》裡的楊某眾星捧月,黃軒各種實力派給其做配,可是還是逃不過爛劇一枚;《孤芳不自賞》裡,拿著天價片酬,卻綠幕前摳圖。

那些認真打磨演技的演員,甚至連接片的機會都沒有。

著名演員濮存昕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未來是否有影視計劃,他回答:

“我沒有機會的,影視作品也沒有我的活。影視市場真得沒有我的活兒,我演的東西沒人看。”

"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1

前因後果就不再多說了。

最近有一部電影上映了,改編自江南軟科幻《上海堡壘》的同名電影:

《上海堡壘》。

這部小說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雖然科幻設定在大劉的小說面前軟的一塌糊塗,但關於“愛情”方面的氣質,江南還是拿捏得穩穩的。

所以,我決定平生第一次不看評分,直接進場看電影。

說起這部電影,那真的是大手筆、大製作、大明星,了不得啊。

“流量天王”鹿晗擔當主演,投資過億,各類宣傳、特效加持。

雖然我在看之前,已經抱了非常低的預期——只要不太爛就行。

但這部電影竟然沒有讓我失望。

它真的沒能超過我的預期。

整部片裡,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煽情鏡頭,一度讓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但當我從電影院裡走出來後,卻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我直覺的感到,這部電影預示著,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2

《上海堡壘》在前期宣傳時,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

我當時覺得,真是好大的口氣!

現在來看,簡直一點都不為過。我相信,《上海堡壘》一定會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因為它終於憑藉“最後一根稻草”的地位,宣告了爛片時代的終結。

看了下豆瓣的評分,以及電影下的3個主要標籤:科幻/愛情片/災難。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最契合的竟然是最後一個標籤。

無論戲裡戲外,這真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片啊……

關於電影本身的評價,我已經懶得多說了。

真正有意義的,是電影口碑滑鐵盧,連帶票房大敗,最後,導演都被逼得出來道歉了。

首日票房7000萬,次日直跌到2000萬,破2億都幾乎沒有可能,票房分賬也就是5000萬左右,對比3.6億的投資+宣發成本,虧損超過3個億,幾乎能讓一家公司破產了。

你再有錢又如何?再有明星小鮮肉又如何?粉絲再牛逼再努力又如何?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爛片就是爛片,捱打就要站直。

看看隔壁之前上映的《哪吒》。

從7月26日上映以來,截至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豆瓣上60多萬人給出的綜合評分是8.6分,包括前幾天央視新聞也專門點名表揚該電影。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再看看《上海堡壘》,滿屏流量明星,各種大製作場面加持也沒用。

有人這樣評價道:《上海堡壘》,連部動畫片都比不上。

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

準確地說,它連給《哪吒》這種現象級電影提鞋的資格都不夠。

這些年裡,娛樂圈的蛋糕越做越大。

幾年前一部電影票房過十億都不可想象,而現在,眼見著這記錄已經向著100億邁進了。

因為太過於容易就成功了,資本終於將娛樂圈變成了臭氣熏天的名利場。

我們都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幾年的資本市場,給我們推出來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只要有流量明星,有宣傳水軍,管你什麼綜藝電影、二人轉電影、賣情懷電影、諧音詞電影,都能連軸轉一樣地跑馬圈錢。

從《小時代》到什麼《“盜墓”公寓》、《歐洲攻略》、《爵跡》、《封神演義》……

這些shi一樣的片,看多了不僅會吐而且可能會中毒。

貪婪的資本、流量小鮮肉、急功近利的導演,共同合力為我們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垃圾影視劇和鋪天蓋地各種人設崩塌的爛俗八卦。

資本捧紅了流量明星,流量明星反過來又成就了資本的輕易成功。

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是投資方、製作方、市場、產業鏈等各利益方、各個環節都在追求賺快錢。

“各方合力”的結果就是:一舉將流量明星的身價推向了天價範疇,如果這些明星的身價達不到天價,那麼產業鏈各利益集團也將無法分食鉅額利益。

流量明星的片酬越來越高,甚至於演員的片酬佔到了電影成本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還記得,《孤芳不自賞》的導演吐苦水說,楊某片酬太高,走路都算錢麼?

還記得,FBB在一部新片中4天掙6000萬麼?

烏煙瘴氣之下,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創業時代》裡的楊某眾星捧月,黃軒各種實力派給其做配,可是還是逃不過爛劇一枚;《孤芳不自賞》裡,拿著天價片酬,卻綠幕前摳圖。

那些認真打磨演技的演員,甚至連接片的機會都沒有。

著名演員濮存昕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未來是否有影視計劃,他回答:

“我沒有機會的,影視作品也沒有我的活。影視市場真得沒有我的活兒,我演的東西沒人看。”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那些想認真拍攝電影的人,則根本拉不到投資,要麼就是項目被雪藏,要麼就是賣房、借錢自掏腰包,要麼就是親戚、朋友、同學眾籌。

值得慶幸的是,總還有那麼一些用心打磨劇本,精心製作服化道,捨得花錢製作後期,更捨得花幾年功夫打造一部電影的人在堅持著。

這樣的堅持,在幾年前看,還像是孤注一擲的“為了夢想”,但這兩年卻越來越得到普羅大眾的認可。

從這兩年《大聖歸來》、《紅海行動》等的高票房到《爵跡》、《捉妖記2》的票房失利,就能看出大家已經在開始用腳投票了。

3

我常常覺得,其實在中國拍電影是既痛苦又幸福的。

痛苦在於我們有自己特色的電影制度,而幸福則在於我們可以把一切沒做好的原因都歸結到這上面去。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有制度下我們就真的拍不出好電影了麼?

我覺得,至少之前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流浪地球》,都給出了正面的回答。

更搞笑的是,現在許多商業片電影一旦票房崩掉,也會拿制度說事兒。

好像如果放他們去好萊塢,拍出來的就不是《爵跡》、《封神傳奇》、《上海堡壘》了一樣。

我覺得,一部真正好的電影,至少有以下三點特質:

第一, 用好的故事來打動人。

故事才是最好的傳播載體,一個好的故事和要表達的價值觀高度契合才具有真正的傳播力和感染力。

不去花心思找好故事,不去琢磨怎麼把故事講好,只是流於表面地拍一個我們談戀愛/拯救/奉獻的“模板”是沒有意義的。

一部電影的真正意義一定是藏在打動人的故事中,等看的人不自覺地掉完眼淚,意義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了。

第二, 塑造真實的電影角色。

我之前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國外電影裡的角色都是虛擬的,但我們看起來卻覺得很真實。

什麼鋼鐵俠、蜘蛛俠、蝙蝠俠,哪一個可能在現實生活裡真實存在?但我們就覺得代入感很強。

相反,我們自己的“電影”,很多講的都是現實裡活生生的人和事,但看著卻覺得那麼假?

後來想明白了,其實就是兩個問題,一個叫常識,一個叫細節。

美國人拍蝙蝠俠,為了塑造蝙蝠俠的性格,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講述蝙蝠俠的童年,如何害怕蝙蝠、如何因為害怕蝙蝠而導致父母被殺;

又如何因為父母被殺而開始研究犯罪,最後怎麼決定去制止犯罪,邏輯鏈條清晰,每一個細節的設置都符合我們的常識和認知。

而像《上海堡壘》之類的爛片,人物幾乎都是臉譜化的,裡面幾乎每一個細節都經不起推敲。

我就問一句,都TM世界末日了,鹿晗作為國家軍人,頂著一頭烏黑亮麗、乾淨光鮮的劉海,合適嗎?

"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1

前因後果就不再多說了。

最近有一部電影上映了,改編自江南軟科幻《上海堡壘》的同名電影:

《上海堡壘》。

這部小說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雖然科幻設定在大劉的小說面前軟的一塌糊塗,但關於“愛情”方面的氣質,江南還是拿捏得穩穩的。

所以,我決定平生第一次不看評分,直接進場看電影。

說起這部電影,那真的是大手筆、大製作、大明星,了不得啊。

“流量天王”鹿晗擔當主演,投資過億,各類宣傳、特效加持。

雖然我在看之前,已經抱了非常低的預期——只要不太爛就行。

但這部電影竟然沒有讓我失望。

它真的沒能超過我的預期。

整部片裡,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煽情鏡頭,一度讓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但當我從電影院裡走出來後,卻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我直覺的感到,這部電影預示著,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2

《上海堡壘》在前期宣傳時,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

我當時覺得,真是好大的口氣!

現在來看,簡直一點都不為過。我相信,《上海堡壘》一定會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因為它終於憑藉“最後一根稻草”的地位,宣告了爛片時代的終結。

看了下豆瓣的評分,以及電影下的3個主要標籤:科幻/愛情片/災難。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最契合的竟然是最後一個標籤。

無論戲裡戲外,這真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片啊……

關於電影本身的評價,我已經懶得多說了。

真正有意義的,是電影口碑滑鐵盧,連帶票房大敗,最後,導演都被逼得出來道歉了。

首日票房7000萬,次日直跌到2000萬,破2億都幾乎沒有可能,票房分賬也就是5000萬左右,對比3.6億的投資+宣發成本,虧損超過3個億,幾乎能讓一家公司破產了。

你再有錢又如何?再有明星小鮮肉又如何?粉絲再牛逼再努力又如何?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爛片就是爛片,捱打就要站直。

看看隔壁之前上映的《哪吒》。

從7月26日上映以來,截至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豆瓣上60多萬人給出的綜合評分是8.6分,包括前幾天央視新聞也專門點名表揚該電影。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再看看《上海堡壘》,滿屏流量明星,各種大製作場面加持也沒用。

有人這樣評價道:《上海堡壘》,連部動畫片都比不上。

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

準確地說,它連給《哪吒》這種現象級電影提鞋的資格都不夠。

這些年裡,娛樂圈的蛋糕越做越大。

幾年前一部電影票房過十億都不可想象,而現在,眼見著這記錄已經向著100億邁進了。

因為太過於容易就成功了,資本終於將娛樂圈變成了臭氣熏天的名利場。

我們都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幾年的資本市場,給我們推出來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只要有流量明星,有宣傳水軍,管你什麼綜藝電影、二人轉電影、賣情懷電影、諧音詞電影,都能連軸轉一樣地跑馬圈錢。

從《小時代》到什麼《“盜墓”公寓》、《歐洲攻略》、《爵跡》、《封神演義》……

這些shi一樣的片,看多了不僅會吐而且可能會中毒。

貪婪的資本、流量小鮮肉、急功近利的導演,共同合力為我們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垃圾影視劇和鋪天蓋地各種人設崩塌的爛俗八卦。

資本捧紅了流量明星,流量明星反過來又成就了資本的輕易成功。

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是投資方、製作方、市場、產業鏈等各利益方、各個環節都在追求賺快錢。

“各方合力”的結果就是:一舉將流量明星的身價推向了天價範疇,如果這些明星的身價達不到天價,那麼產業鏈各利益集團也將無法分食鉅額利益。

流量明星的片酬越來越高,甚至於演員的片酬佔到了電影成本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還記得,《孤芳不自賞》的導演吐苦水說,楊某片酬太高,走路都算錢麼?

還記得,FBB在一部新片中4天掙6000萬麼?

烏煙瘴氣之下,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創業時代》裡的楊某眾星捧月,黃軒各種實力派給其做配,可是還是逃不過爛劇一枚;《孤芳不自賞》裡,拿著天價片酬,卻綠幕前摳圖。

那些認真打磨演技的演員,甚至連接片的機會都沒有。

著名演員濮存昕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未來是否有影視計劃,他回答:

“我沒有機會的,影視作品也沒有我的活。影視市場真得沒有我的活兒,我演的東西沒人看。”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那些想認真拍攝電影的人,則根本拉不到投資,要麼就是項目被雪藏,要麼就是賣房、借錢自掏腰包,要麼就是親戚、朋友、同學眾籌。

值得慶幸的是,總還有那麼一些用心打磨劇本,精心製作服化道,捨得花錢製作後期,更捨得花幾年功夫打造一部電影的人在堅持著。

這樣的堅持,在幾年前看,還像是孤注一擲的“為了夢想”,但這兩年卻越來越得到普羅大眾的認可。

從這兩年《大聖歸來》、《紅海行動》等的高票房到《爵跡》、《捉妖記2》的票房失利,就能看出大家已經在開始用腳投票了。

3

我常常覺得,其實在中國拍電影是既痛苦又幸福的。

痛苦在於我們有自己特色的電影制度,而幸福則在於我們可以把一切沒做好的原因都歸結到這上面去。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有制度下我們就真的拍不出好電影了麼?

我覺得,至少之前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流浪地球》,都給出了正面的回答。

更搞笑的是,現在許多商業片電影一旦票房崩掉,也會拿制度說事兒。

好像如果放他們去好萊塢,拍出來的就不是《爵跡》、《封神傳奇》、《上海堡壘》了一樣。

我覺得,一部真正好的電影,至少有以下三點特質:

第一, 用好的故事來打動人。

故事才是最好的傳播載體,一個好的故事和要表達的價值觀高度契合才具有真正的傳播力和感染力。

不去花心思找好故事,不去琢磨怎麼把故事講好,只是流於表面地拍一個我們談戀愛/拯救/奉獻的“模板”是沒有意義的。

一部電影的真正意義一定是藏在打動人的故事中,等看的人不自覺地掉完眼淚,意義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了。

第二, 塑造真實的電影角色。

我之前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國外電影裡的角色都是虛擬的,但我們看起來卻覺得很真實。

什麼鋼鐵俠、蜘蛛俠、蝙蝠俠,哪一個可能在現實生活裡真實存在?但我們就覺得代入感很強。

相反,我們自己的“電影”,很多講的都是現實裡活生生的人和事,但看著卻覺得那麼假?

後來想明白了,其實就是兩個問題,一個叫常識,一個叫細節。

美國人拍蝙蝠俠,為了塑造蝙蝠俠的性格,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講述蝙蝠俠的童年,如何害怕蝙蝠、如何因為害怕蝙蝠而導致父母被殺;

又如何因為父母被殺而開始研究犯罪,最後怎麼決定去制止犯罪,邏輯鏈條清晰,每一個細節的設置都符合我們的常識和認知。

而像《上海堡壘》之類的爛片,人物幾乎都是臉譜化的,裡面幾乎每一個細節都經不起推敲。

我就問一句,都TM世界末日了,鹿晗作為國家軍人,頂著一頭烏黑亮麗、乾淨光鮮的劉海,合適嗎?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說句難聽的,女兵的頭髮都比他短。為了拍一部電影,連頭髮長度都捨不得,你還能指望他們捨得用心?

而像《哪吒》這樣的電影,之所以能打動人,就在於裡面講出了哪吒的各種生活日常。

他的孤獨、他的不被認可、不被理解,他和父母之間的種種日常,這樣到了最後的轉折,才能那麼讓人感同身受,那麼催人淚下。

套路終究會過時,唯有真情才能永久動人。

第三,捨得下功夫打磨。

這幾年,我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越是爛片越是敢自我宣傳。

什麼“第一”、什麼“首次”、什麼“開創”,什麼“大製作、大場面、大變革”……怎麼不要臉怎麼來。

問題是,真正“好不好”應該由別人來說,而不是自己說。

你見過生活裡有哪個人天天逢人就說“我很成功,我牛逼死了”麼?

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一定是捨得沉下心來,不聲不響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點點地去打磨完善而來。

《哪吒》籌拍了5年,《流浪地球》籌拍了3年,這期間很少聽到他們的自我宣傳。

《流浪地球》上映前,導演還在反覆告誡大家降低期望,生怕作品不夠好。

只有能正視自己的不足,反覆較真反覆打磨,才能出真正的精品。

你流量電影“自我感覺良好”,三個月出一部,不是廢品是什麼?

4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確實已經開啟,但不是靠《上海堡壘》。

而是今年年初的《流浪地球》。


"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1

前因後果就不再多說了。

最近有一部電影上映了,改編自江南軟科幻《上海堡壘》的同名電影:

《上海堡壘》。

這部小說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雖然科幻設定在大劉的小說面前軟的一塌糊塗,但關於“愛情”方面的氣質,江南還是拿捏得穩穩的。

所以,我決定平生第一次不看評分,直接進場看電影。

說起這部電影,那真的是大手筆、大製作、大明星,了不得啊。

“流量天王”鹿晗擔當主演,投資過億,各類宣傳、特效加持。

雖然我在看之前,已經抱了非常低的預期——只要不太爛就行。

但這部電影竟然沒有讓我失望。

它真的沒能超過我的預期。

整部片裡,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煽情鏡頭,一度讓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但當我從電影院裡走出來後,卻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我直覺的感到,這部電影預示著,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2

《上海堡壘》在前期宣傳時,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

我當時覺得,真是好大的口氣!

現在來看,簡直一點都不為過。我相信,《上海堡壘》一定會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因為它終於憑藉“最後一根稻草”的地位,宣告了爛片時代的終結。

看了下豆瓣的評分,以及電影下的3個主要標籤:科幻/愛情片/災難。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最契合的竟然是最後一個標籤。

無論戲裡戲外,這真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片啊……

關於電影本身的評價,我已經懶得多說了。

真正有意義的,是電影口碑滑鐵盧,連帶票房大敗,最後,導演都被逼得出來道歉了。

首日票房7000萬,次日直跌到2000萬,破2億都幾乎沒有可能,票房分賬也就是5000萬左右,對比3.6億的投資+宣發成本,虧損超過3個億,幾乎能讓一家公司破產了。

你再有錢又如何?再有明星小鮮肉又如何?粉絲再牛逼再努力又如何?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爛片就是爛片,捱打就要站直。

看看隔壁之前上映的《哪吒》。

從7月26日上映以來,截至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豆瓣上60多萬人給出的綜合評分是8.6分,包括前幾天央視新聞也專門點名表揚該電影。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再看看《上海堡壘》,滿屏流量明星,各種大製作場面加持也沒用。

有人這樣評價道:《上海堡壘》,連部動畫片都比不上。

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

準確地說,它連給《哪吒》這種現象級電影提鞋的資格都不夠。

這些年裡,娛樂圈的蛋糕越做越大。

幾年前一部電影票房過十億都不可想象,而現在,眼見著這記錄已經向著100億邁進了。

因為太過於容易就成功了,資本終於將娛樂圈變成了臭氣熏天的名利場。

我們都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幾年的資本市場,給我們推出來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只要有流量明星,有宣傳水軍,管你什麼綜藝電影、二人轉電影、賣情懷電影、諧音詞電影,都能連軸轉一樣地跑馬圈錢。

從《小時代》到什麼《“盜墓”公寓》、《歐洲攻略》、《爵跡》、《封神演義》……

這些shi一樣的片,看多了不僅會吐而且可能會中毒。

貪婪的資本、流量小鮮肉、急功近利的導演,共同合力為我們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垃圾影視劇和鋪天蓋地各種人設崩塌的爛俗八卦。

資本捧紅了流量明星,流量明星反過來又成就了資本的輕易成功。

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是投資方、製作方、市場、產業鏈等各利益方、各個環節都在追求賺快錢。

“各方合力”的結果就是:一舉將流量明星的身價推向了天價範疇,如果這些明星的身價達不到天價,那麼產業鏈各利益集團也將無法分食鉅額利益。

流量明星的片酬越來越高,甚至於演員的片酬佔到了電影成本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還記得,《孤芳不自賞》的導演吐苦水說,楊某片酬太高,走路都算錢麼?

還記得,FBB在一部新片中4天掙6000萬麼?

烏煙瘴氣之下,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創業時代》裡的楊某眾星捧月,黃軒各種實力派給其做配,可是還是逃不過爛劇一枚;《孤芳不自賞》裡,拿著天價片酬,卻綠幕前摳圖。

那些認真打磨演技的演員,甚至連接片的機會都沒有。

著名演員濮存昕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未來是否有影視計劃,他回答:

“我沒有機會的,影視作品也沒有我的活。影視市場真得沒有我的活兒,我演的東西沒人看。”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那些想認真拍攝電影的人,則根本拉不到投資,要麼就是項目被雪藏,要麼就是賣房、借錢自掏腰包,要麼就是親戚、朋友、同學眾籌。

值得慶幸的是,總還有那麼一些用心打磨劇本,精心製作服化道,捨得花錢製作後期,更捨得花幾年功夫打造一部電影的人在堅持著。

這樣的堅持,在幾年前看,還像是孤注一擲的“為了夢想”,但這兩年卻越來越得到普羅大眾的認可。

從這兩年《大聖歸來》、《紅海行動》等的高票房到《爵跡》、《捉妖記2》的票房失利,就能看出大家已經在開始用腳投票了。

3

我常常覺得,其實在中國拍電影是既痛苦又幸福的。

痛苦在於我們有自己特色的電影制度,而幸福則在於我們可以把一切沒做好的原因都歸結到這上面去。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有制度下我們就真的拍不出好電影了麼?

我覺得,至少之前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流浪地球》,都給出了正面的回答。

更搞笑的是,現在許多商業片電影一旦票房崩掉,也會拿制度說事兒。

好像如果放他們去好萊塢,拍出來的就不是《爵跡》、《封神傳奇》、《上海堡壘》了一樣。

我覺得,一部真正好的電影,至少有以下三點特質:

第一, 用好的故事來打動人。

故事才是最好的傳播載體,一個好的故事和要表達的價值觀高度契合才具有真正的傳播力和感染力。

不去花心思找好故事,不去琢磨怎麼把故事講好,只是流於表面地拍一個我們談戀愛/拯救/奉獻的“模板”是沒有意義的。

一部電影的真正意義一定是藏在打動人的故事中,等看的人不自覺地掉完眼淚,意義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了。

第二, 塑造真實的電影角色。

我之前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國外電影裡的角色都是虛擬的,但我們看起來卻覺得很真實。

什麼鋼鐵俠、蜘蛛俠、蝙蝠俠,哪一個可能在現實生活裡真實存在?但我們就覺得代入感很強。

相反,我們自己的“電影”,很多講的都是現實裡活生生的人和事,但看著卻覺得那麼假?

後來想明白了,其實就是兩個問題,一個叫常識,一個叫細節。

美國人拍蝙蝠俠,為了塑造蝙蝠俠的性格,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講述蝙蝠俠的童年,如何害怕蝙蝠、如何因為害怕蝙蝠而導致父母被殺;

又如何因為父母被殺而開始研究犯罪,最後怎麼決定去制止犯罪,邏輯鏈條清晰,每一個細節的設置都符合我們的常識和認知。

而像《上海堡壘》之類的爛片,人物幾乎都是臉譜化的,裡面幾乎每一個細節都經不起推敲。

我就問一句,都TM世界末日了,鹿晗作為國家軍人,頂著一頭烏黑亮麗、乾淨光鮮的劉海,合適嗎?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說句難聽的,女兵的頭髮都比他短。為了拍一部電影,連頭髮長度都捨不得,你還能指望他們捨得用心?

而像《哪吒》這樣的電影,之所以能打動人,就在於裡面講出了哪吒的各種生活日常。

他的孤獨、他的不被認可、不被理解,他和父母之間的種種日常,這樣到了最後的轉折,才能那麼讓人感同身受,那麼催人淚下。

套路終究會過時,唯有真情才能永久動人。

第三,捨得下功夫打磨。

這幾年,我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越是爛片越是敢自我宣傳。

什麼“第一”、什麼“首次”、什麼“開創”,什麼“大製作、大場面、大變革”……怎麼不要臉怎麼來。

問題是,真正“好不好”應該由別人來說,而不是自己說。

你見過生活裡有哪個人天天逢人就說“我很成功,我牛逼死了”麼?

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一定是捨得沉下心來,不聲不響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點點地去打磨完善而來。

《哪吒》籌拍了5年,《流浪地球》籌拍了3年,這期間很少聽到他們的自我宣傳。

《流浪地球》上映前,導演還在反覆告誡大家降低期望,生怕作品不夠好。

只有能正視自己的不足,反覆較真反覆打磨,才能出真正的精品。

你流量電影“自我感覺良好”,三個月出一部,不是廢品是什麼?

4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確實已經開啟,但不是靠《上海堡壘》。

而是今年年初的《流浪地球》。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今年的春節檔,無論是大牌雲集的賀歲大片,還是資本青睞的流量電影,又或者是販賣情懷的圈錢之作,在一部橫空出世的科幻電影面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流浪地球》從一開始10%的排片量,逆襲到排片量第一。

票房破40億,成為中國電影的影史第二。

而這樣驕人的票房成績,沒有什麼注水、鎖場、挪票房之類的花招,都是大家實打實用腳投出來的。

這幾年裡資本青睞的那些電影元素,《流浪地球》幾乎一個不沾。

畫面不全用電腦特效,而是很辛苦、很費時的搭建場景;演員不找流量明星,只找合適的實力派演員,儘量降低片酬;特效不迷信高精尖的好萊塢,而是聯合國內多家公司慢慢摸索。


電影總投資幾千萬美元,最大牌的演員吳京,零片酬。主演李光潔的片酬不到百萬,幾乎是義務出演。

其他演員的片酬可想而知,多數都趕不上道具服裝的成本。

原作劉慈欣的《流浪地球》發表快20年了,也從來沒有人想過拿來拍電影,並不算什麼大IP。

寫了那麼多年科幻,他本人也只是這兩年憑藉《三體》才火的,而他的小說在這之前,一部也沒有被搬上過熒幕。

甚至,這麼多年了,就沒有一部正經八百的國產科幻片搬上過熒幕。

當年覺得《流浪地球》過譽的人,不知道現在看了《上海堡壘》作何感想?

5

中學哲學告訴我們,任何一件事情要發生變化都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流浪地球》《哪吒》大火,客觀上來說是因為電影本身的完成度比較高,但主觀來講,這就是大家用腳投票的必然結果。

從高片酬、到演戲摳圖、偷票房……娛樂圈的畸形,你當大家都看不見?

電影放在那麼大屏幕上,誰是粗製濫造、流量收割,誰是精心打磨、嘔心瀝血,你當大家都看不出來?

老祖宗告訴我們四個字:人心思變。

憤怒的地火積蓄久了,總會衝破一切,震撼大地!

《流浪地球》大火的同時,一股不同尋常的力量也出現了。

許多影評網站,開始有組織、有節奏地出現各種打一星,很多沒看過電影就開始的惡意差評。

甚至很多這部電影的“自來水”,都要被罵。

至於零片酬出演的吳京,更是被10000條髒話罵上了熱搜。

"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1

前因後果就不再多說了。

最近有一部電影上映了,改編自江南軟科幻《上海堡壘》的同名電影:

《上海堡壘》。

這部小說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雖然科幻設定在大劉的小說面前軟的一塌糊塗,但關於“愛情”方面的氣質,江南還是拿捏得穩穩的。

所以,我決定平生第一次不看評分,直接進場看電影。

說起這部電影,那真的是大手筆、大製作、大明星,了不得啊。

“流量天王”鹿晗擔當主演,投資過億,各類宣傳、特效加持。

雖然我在看之前,已經抱了非常低的預期——只要不太爛就行。

但這部電影竟然沒有讓我失望。

它真的沒能超過我的預期。

整部片裡,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煽情鏡頭,一度讓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但當我從電影院裡走出來後,卻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我直覺的感到,這部電影預示著,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2

《上海堡壘》在前期宣傳時,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

我當時覺得,真是好大的口氣!

現在來看,簡直一點都不為過。我相信,《上海堡壘》一定會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因為它終於憑藉“最後一根稻草”的地位,宣告了爛片時代的終結。

看了下豆瓣的評分,以及電影下的3個主要標籤:科幻/愛情片/災難。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最契合的竟然是最後一個標籤。

無論戲裡戲外,這真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片啊……

關於電影本身的評價,我已經懶得多說了。

真正有意義的,是電影口碑滑鐵盧,連帶票房大敗,最後,導演都被逼得出來道歉了。

首日票房7000萬,次日直跌到2000萬,破2億都幾乎沒有可能,票房分賬也就是5000萬左右,對比3.6億的投資+宣發成本,虧損超過3個億,幾乎能讓一家公司破產了。

你再有錢又如何?再有明星小鮮肉又如何?粉絲再牛逼再努力又如何?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爛片就是爛片,捱打就要站直。

看看隔壁之前上映的《哪吒》。

從7月26日上映以來,截至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豆瓣上60多萬人給出的綜合評分是8.6分,包括前幾天央視新聞也專門點名表揚該電影。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再看看《上海堡壘》,滿屏流量明星,各種大製作場面加持也沒用。

有人這樣評價道:《上海堡壘》,連部動畫片都比不上。

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

準確地說,它連給《哪吒》這種現象級電影提鞋的資格都不夠。

這些年裡,娛樂圈的蛋糕越做越大。

幾年前一部電影票房過十億都不可想象,而現在,眼見著這記錄已經向著100億邁進了。

因為太過於容易就成功了,資本終於將娛樂圈變成了臭氣熏天的名利場。

我們都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幾年的資本市場,給我們推出來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只要有流量明星,有宣傳水軍,管你什麼綜藝電影、二人轉電影、賣情懷電影、諧音詞電影,都能連軸轉一樣地跑馬圈錢。

從《小時代》到什麼《“盜墓”公寓》、《歐洲攻略》、《爵跡》、《封神演義》……

這些shi一樣的片,看多了不僅會吐而且可能會中毒。

貪婪的資本、流量小鮮肉、急功近利的導演,共同合力為我們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垃圾影視劇和鋪天蓋地各種人設崩塌的爛俗八卦。

資本捧紅了流量明星,流量明星反過來又成就了資本的輕易成功。

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是投資方、製作方、市場、產業鏈等各利益方、各個環節都在追求賺快錢。

“各方合力”的結果就是:一舉將流量明星的身價推向了天價範疇,如果這些明星的身價達不到天價,那麼產業鏈各利益集團也將無法分食鉅額利益。

流量明星的片酬越來越高,甚至於演員的片酬佔到了電影成本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還記得,《孤芳不自賞》的導演吐苦水說,楊某片酬太高,走路都算錢麼?

還記得,FBB在一部新片中4天掙6000萬麼?

烏煙瘴氣之下,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創業時代》裡的楊某眾星捧月,黃軒各種實力派給其做配,可是還是逃不過爛劇一枚;《孤芳不自賞》裡,拿著天價片酬,卻綠幕前摳圖。

那些認真打磨演技的演員,甚至連接片的機會都沒有。

著名演員濮存昕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未來是否有影視計劃,他回答:

“我沒有機會的,影視作品也沒有我的活。影視市場真得沒有我的活兒,我演的東西沒人看。”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那些想認真拍攝電影的人,則根本拉不到投資,要麼就是項目被雪藏,要麼就是賣房、借錢自掏腰包,要麼就是親戚、朋友、同學眾籌。

值得慶幸的是,總還有那麼一些用心打磨劇本,精心製作服化道,捨得花錢製作後期,更捨得花幾年功夫打造一部電影的人在堅持著。

這樣的堅持,在幾年前看,還像是孤注一擲的“為了夢想”,但這兩年卻越來越得到普羅大眾的認可。

從這兩年《大聖歸來》、《紅海行動》等的高票房到《爵跡》、《捉妖記2》的票房失利,就能看出大家已經在開始用腳投票了。

3

我常常覺得,其實在中國拍電影是既痛苦又幸福的。

痛苦在於我們有自己特色的電影制度,而幸福則在於我們可以把一切沒做好的原因都歸結到這上面去。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有制度下我們就真的拍不出好電影了麼?

我覺得,至少之前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流浪地球》,都給出了正面的回答。

更搞笑的是,現在許多商業片電影一旦票房崩掉,也會拿制度說事兒。

好像如果放他們去好萊塢,拍出來的就不是《爵跡》、《封神傳奇》、《上海堡壘》了一樣。

我覺得,一部真正好的電影,至少有以下三點特質:

第一, 用好的故事來打動人。

故事才是最好的傳播載體,一個好的故事和要表達的價值觀高度契合才具有真正的傳播力和感染力。

不去花心思找好故事,不去琢磨怎麼把故事講好,只是流於表面地拍一個我們談戀愛/拯救/奉獻的“模板”是沒有意義的。

一部電影的真正意義一定是藏在打動人的故事中,等看的人不自覺地掉完眼淚,意義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了。

第二, 塑造真實的電影角色。

我之前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國外電影裡的角色都是虛擬的,但我們看起來卻覺得很真實。

什麼鋼鐵俠、蜘蛛俠、蝙蝠俠,哪一個可能在現實生活裡真實存在?但我們就覺得代入感很強。

相反,我們自己的“電影”,很多講的都是現實裡活生生的人和事,但看著卻覺得那麼假?

後來想明白了,其實就是兩個問題,一個叫常識,一個叫細節。

美國人拍蝙蝠俠,為了塑造蝙蝠俠的性格,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講述蝙蝠俠的童年,如何害怕蝙蝠、如何因為害怕蝙蝠而導致父母被殺;

又如何因為父母被殺而開始研究犯罪,最後怎麼決定去制止犯罪,邏輯鏈條清晰,每一個細節的設置都符合我們的常識和認知。

而像《上海堡壘》之類的爛片,人物幾乎都是臉譜化的,裡面幾乎每一個細節都經不起推敲。

我就問一句,都TM世界末日了,鹿晗作為國家軍人,頂著一頭烏黑亮麗、乾淨光鮮的劉海,合適嗎?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說句難聽的,女兵的頭髮都比他短。為了拍一部電影,連頭髮長度都捨不得,你還能指望他們捨得用心?

而像《哪吒》這樣的電影,之所以能打動人,就在於裡面講出了哪吒的各種生活日常。

他的孤獨、他的不被認可、不被理解,他和父母之間的種種日常,這樣到了最後的轉折,才能那麼讓人感同身受,那麼催人淚下。

套路終究會過時,唯有真情才能永久動人。

第三,捨得下功夫打磨。

這幾年,我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越是爛片越是敢自我宣傳。

什麼“第一”、什麼“首次”、什麼“開創”,什麼“大製作、大場面、大變革”……怎麼不要臉怎麼來。

問題是,真正“好不好”應該由別人來說,而不是自己說。

你見過生活裡有哪個人天天逢人就說“我很成功,我牛逼死了”麼?

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一定是捨得沉下心來,不聲不響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點點地去打磨完善而來。

《哪吒》籌拍了5年,《流浪地球》籌拍了3年,這期間很少聽到他們的自我宣傳。

《流浪地球》上映前,導演還在反覆告誡大家降低期望,生怕作品不夠好。

只有能正視自己的不足,反覆較真反覆打磨,才能出真正的精品。

你流量電影“自我感覺良好”,三個月出一部,不是廢品是什麼?

4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確實已經開啟,但不是靠《上海堡壘》。

而是今年年初的《流浪地球》。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今年的春節檔,無論是大牌雲集的賀歲大片,還是資本青睞的流量電影,又或者是販賣情懷的圈錢之作,在一部橫空出世的科幻電影面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流浪地球》從一開始10%的排片量,逆襲到排片量第一。

票房破40億,成為中國電影的影史第二。

而這樣驕人的票房成績,沒有什麼注水、鎖場、挪票房之類的花招,都是大家實打實用腳投出來的。

這幾年裡資本青睞的那些電影元素,《流浪地球》幾乎一個不沾。

畫面不全用電腦特效,而是很辛苦、很費時的搭建場景;演員不找流量明星,只找合適的實力派演員,儘量降低片酬;特效不迷信高精尖的好萊塢,而是聯合國內多家公司慢慢摸索。


電影總投資幾千萬美元,最大牌的演員吳京,零片酬。主演李光潔的片酬不到百萬,幾乎是義務出演。

其他演員的片酬可想而知,多數都趕不上道具服裝的成本。

原作劉慈欣的《流浪地球》發表快20年了,也從來沒有人想過拿來拍電影,並不算什麼大IP。

寫了那麼多年科幻,他本人也只是這兩年憑藉《三體》才火的,而他的小說在這之前,一部也沒有被搬上過熒幕。

甚至,這麼多年了,就沒有一部正經八百的國產科幻片搬上過熒幕。

當年覺得《流浪地球》過譽的人,不知道現在看了《上海堡壘》作何感想?

5

中學哲學告訴我們,任何一件事情要發生變化都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流浪地球》《哪吒》大火,客觀上來說是因為電影本身的完成度比較高,但主觀來講,這就是大家用腳投票的必然結果。

從高片酬、到演戲摳圖、偷票房……娛樂圈的畸形,你當大家都看不見?

電影放在那麼大屏幕上,誰是粗製濫造、流量收割,誰是精心打磨、嘔心瀝血,你當大家都看不出來?

老祖宗告訴我們四個字:人心思變。

憤怒的地火積蓄久了,總會衝破一切,震撼大地!

《流浪地球》大火的同時,一股不同尋常的力量也出現了。

許多影評網站,開始有組織、有節奏地出現各種打一星,很多沒看過電影就開始的惡意差評。

甚至很多這部電影的“自來水”,都要被罵。

至於零片酬出演的吳京,更是被10000條髒話罵上了熱搜。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

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ID:superMr_xu)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1

前因後果就不再多說了。

最近有一部電影上映了,改編自江南軟科幻《上海堡壘》的同名電影:

《上海堡壘》。

這部小說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看過,雖然科幻設定在大劉的小說面前軟的一塌糊塗,但關於“愛情”方面的氣質,江南還是拿捏得穩穩的。

所以,我決定平生第一次不看評分,直接進場看電影。

說起這部電影,那真的是大手筆、大製作、大明星,了不得啊。

“流量天王”鹿晗擔當主演,投資過億,各類宣傳、特效加持。

雖然我在看之前,已經抱了非常低的預期——只要不太爛就行。

但這部電影竟然沒有讓我失望。

它真的沒能超過我的預期。

整部片裡,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煽情鏡頭,一度讓我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但當我從電影院裡走出來後,卻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我直覺的感到,這部電影預示著,中國電影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2

《上海堡壘》在前期宣傳時,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

我當時覺得,真是好大的口氣!

現在來看,簡直一點都不為過。我相信,《上海堡壘》一定會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因為它終於憑藉“最後一根稻草”的地位,宣告了爛片時代的終結。

看了下豆瓣的評分,以及電影下的3個主要標籤:科幻/愛情片/災難。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最契合的竟然是最後一個標籤。

無論戲裡戲外,這真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片啊……

關於電影本身的評價,我已經懶得多說了。

真正有意義的,是電影口碑滑鐵盧,連帶票房大敗,最後,導演都被逼得出來道歉了。

首日票房7000萬,次日直跌到2000萬,破2億都幾乎沒有可能,票房分賬也就是5000萬左右,對比3.6億的投資+宣發成本,虧損超過3個億,幾乎能讓一家公司破產了。

你再有錢又如何?再有明星小鮮肉又如何?粉絲再牛逼再努力又如何?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爛片就是爛片,捱打就要站直。

看看隔壁之前上映的《哪吒》。

從7月26日上映以來,截至今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豆瓣上60多萬人給出的綜合評分是8.6分,包括前幾天央視新聞也專門點名表揚該電影。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再看看《上海堡壘》,滿屏流量明星,各種大製作場面加持也沒用。

有人這樣評價道:《上海堡壘》,連部動畫片都比不上。

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

準確地說,它連給《哪吒》這種現象級電影提鞋的資格都不夠。

這些年裡,娛樂圈的蛋糕越做越大。

幾年前一部電影票房過十億都不可想象,而現在,眼見著這記錄已經向著100億邁進了。

因為太過於容易就成功了,資本終於將娛樂圈變成了臭氣熏天的名利場。

我們都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幾年的資本市場,給我們推出來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只要有流量明星,有宣傳水軍,管你什麼綜藝電影、二人轉電影、賣情懷電影、諧音詞電影,都能連軸轉一樣地跑馬圈錢。

從《小時代》到什麼《“盜墓”公寓》、《歐洲攻略》、《爵跡》、《封神演義》……

這些shi一樣的片,看多了不僅會吐而且可能會中毒。

貪婪的資本、流量小鮮肉、急功近利的導演,共同合力為我們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垃圾影視劇和鋪天蓋地各種人設崩塌的爛俗八卦。

資本捧紅了流量明星,流量明星反過來又成就了資本的輕易成功。

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是投資方、製作方、市場、產業鏈等各利益方、各個環節都在追求賺快錢。

“各方合力”的結果就是:一舉將流量明星的身價推向了天價範疇,如果這些明星的身價達不到天價,那麼產業鏈各利益集團也將無法分食鉅額利益。

流量明星的片酬越來越高,甚至於演員的片酬佔到了電影成本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還記得,《孤芳不自賞》的導演吐苦水說,楊某片酬太高,走路都算錢麼?

還記得,FBB在一部新片中4天掙6000萬麼?

烏煙瘴氣之下,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創業時代》裡的楊某眾星捧月,黃軒各種實力派給其做配,可是還是逃不過爛劇一枚;《孤芳不自賞》裡,拿著天價片酬,卻綠幕前摳圖。

那些認真打磨演技的演員,甚至連接片的機會都沒有。

著名演員濮存昕在接受採訪時,記者問未來是否有影視計劃,他回答:

“我沒有機會的,影視作品也沒有我的活。影視市場真得沒有我的活兒,我演的東西沒人看。”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那些想認真拍攝電影的人,則根本拉不到投資,要麼就是項目被雪藏,要麼就是賣房、借錢自掏腰包,要麼就是親戚、朋友、同學眾籌。

值得慶幸的是,總還有那麼一些用心打磨劇本,精心製作服化道,捨得花錢製作後期,更捨得花幾年功夫打造一部電影的人在堅持著。

這樣的堅持,在幾年前看,還像是孤注一擲的“為了夢想”,但這兩年卻越來越得到普羅大眾的認可。

從這兩年《大聖歸來》、《紅海行動》等的高票房到《爵跡》、《捉妖記2》的票房失利,就能看出大家已經在開始用腳投票了。

3

我常常覺得,其實在中國拍電影是既痛苦又幸福的。

痛苦在於我們有自己特色的電影制度,而幸福則在於我們可以把一切沒做好的原因都歸結到這上面去。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有制度下我們就真的拍不出好電影了麼?

我覺得,至少之前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流浪地球》,都給出了正面的回答。

更搞笑的是,現在許多商業片電影一旦票房崩掉,也會拿制度說事兒。

好像如果放他們去好萊塢,拍出來的就不是《爵跡》、《封神傳奇》、《上海堡壘》了一樣。

我覺得,一部真正好的電影,至少有以下三點特質:

第一, 用好的故事來打動人。

故事才是最好的傳播載體,一個好的故事和要表達的價值觀高度契合才具有真正的傳播力和感染力。

不去花心思找好故事,不去琢磨怎麼把故事講好,只是流於表面地拍一個我們談戀愛/拯救/奉獻的“模板”是沒有意義的。

一部電影的真正意義一定是藏在打動人的故事中,等看的人不自覺地掉完眼淚,意義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了。

第二, 塑造真實的電影角色。

我之前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國外電影裡的角色都是虛擬的,但我們看起來卻覺得很真實。

什麼鋼鐵俠、蜘蛛俠、蝙蝠俠,哪一個可能在現實生活裡真實存在?但我們就覺得代入感很強。

相反,我們自己的“電影”,很多講的都是現實裡活生生的人和事,但看著卻覺得那麼假?

後來想明白了,其實就是兩個問題,一個叫常識,一個叫細節。

美國人拍蝙蝠俠,為了塑造蝙蝠俠的性格,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講述蝙蝠俠的童年,如何害怕蝙蝠、如何因為害怕蝙蝠而導致父母被殺;

又如何因為父母被殺而開始研究犯罪,最後怎麼決定去制止犯罪,邏輯鏈條清晰,每一個細節的設置都符合我們的常識和認知。

而像《上海堡壘》之類的爛片,人物幾乎都是臉譜化的,裡面幾乎每一個細節都經不起推敲。

我就問一句,都TM世界末日了,鹿晗作為國家軍人,頂著一頭烏黑亮麗、乾淨光鮮的劉海,合適嗎?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說句難聽的,女兵的頭髮都比他短。為了拍一部電影,連頭髮長度都捨不得,你還能指望他們捨得用心?

而像《哪吒》這樣的電影,之所以能打動人,就在於裡面講出了哪吒的各種生活日常。

他的孤獨、他的不被認可、不被理解,他和父母之間的種種日常,這樣到了最後的轉折,才能那麼讓人感同身受,那麼催人淚下。

套路終究會過時,唯有真情才能永久動人。

第三,捨得下功夫打磨。

這幾年,我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越是爛片越是敢自我宣傳。

什麼“第一”、什麼“首次”、什麼“開創”,什麼“大製作、大場面、大變革”……怎麼不要臉怎麼來。

問題是,真正“好不好”應該由別人來說,而不是自己說。

你見過生活裡有哪個人天天逢人就說“我很成功,我牛逼死了”麼?

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一定是捨得沉下心來,不聲不響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點點地去打磨完善而來。

《哪吒》籌拍了5年,《流浪地球》籌拍了3年,這期間很少聽到他們的自我宣傳。

《流浪地球》上映前,導演還在反覆告誡大家降低期望,生怕作品不夠好。

只有能正視自己的不足,反覆較真反覆打磨,才能出真正的精品。

你流量電影“自我感覺良好”,三個月出一部,不是廢品是什麼?

4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確實已經開啟,但不是靠《上海堡壘》。

而是今年年初的《流浪地球》。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今年的春節檔,無論是大牌雲集的賀歲大片,還是資本青睞的流量電影,又或者是販賣情懷的圈錢之作,在一部橫空出世的科幻電影面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流浪地球》從一開始10%的排片量,逆襲到排片量第一。

票房破40億,成為中國電影的影史第二。

而這樣驕人的票房成績,沒有什麼注水、鎖場、挪票房之類的花招,都是大家實打實用腳投出來的。

這幾年裡資本青睞的那些電影元素,《流浪地球》幾乎一個不沾。

畫面不全用電腦特效,而是很辛苦、很費時的搭建場景;演員不找流量明星,只找合適的實力派演員,儘量降低片酬;特效不迷信高精尖的好萊塢,而是聯合國內多家公司慢慢摸索。


電影總投資幾千萬美元,最大牌的演員吳京,零片酬。主演李光潔的片酬不到百萬,幾乎是義務出演。

其他演員的片酬可想而知,多數都趕不上道具服裝的成本。

原作劉慈欣的《流浪地球》發表快20年了,也從來沒有人想過拿來拍電影,並不算什麼大IP。

寫了那麼多年科幻,他本人也只是這兩年憑藉《三體》才火的,而他的小說在這之前,一部也沒有被搬上過熒幕。

甚至,這麼多年了,就沒有一部正經八百的國產科幻片搬上過熒幕。

當年覺得《流浪地球》過譽的人,不知道現在看了《上海堡壘》作何感想?

5

中學哲學告訴我們,任何一件事情要發生變化都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流浪地球》《哪吒》大火,客觀上來說是因為電影本身的完成度比較高,但主觀來講,這就是大家用腳投票的必然結果。

從高片酬、到演戲摳圖、偷票房……娛樂圈的畸形,你當大家都看不見?

電影放在那麼大屏幕上,誰是粗製濫造、流量收割,誰是精心打磨、嘔心瀝血,你當大家都看不出來?

老祖宗告訴我們四個字:人心思變。

憤怒的地火積蓄久了,總會衝破一切,震撼大地!

《流浪地球》大火的同時,一股不同尋常的力量也出現了。

許多影評網站,開始有組織、有節奏地出現各種打一星,很多沒看過電影就開始的惡意差評。

甚至很多這部電影的“自來水”,都要被罵。

至於零片酬出演的吳京,更是被10000條髒話罵上了熱搜。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坍塌”的《上海堡壘》,讓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這種毫無由頭的謾罵、喪心病狂的詛咒,除了有些是跪久了的“精神移民”,還有一些則是步調統一的水軍。

很難相信,這背後沒有資本為了利益伸出的黑手。

想一想也能理解,對於躺著也能賺錢的資本而言,現在來了一個可能要他們站起來讓位的東西,怎麼可能無動於衷。

這就像是單位裡那些憑著資源背景,每天混日子的關係戶們,平時隨便動動嘴巴就什麼都有了。

突然有一天來了一個一無背景二無關係卻憑著勤勤懇懇努力創造業績的年輕人,他們不說點風涼話、使點絆子,怎麼對得起平時作威作福的自己。

娛樂圈的資本力量之強大,早已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想象。

去年的FBB事件,我寫了一篇文章叫《8億偷逃稅案:不是貧窮限制了想象,是資本超出了想象》。

猜猜這篇文章最後的下場。

被某股莫名力量刪地乾乾淨淨,連後臺的素材都被刪了。

是的你沒看錯。

後臺沒有發佈的,僅僅只是編輯的素材都被刪了。

還真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娛樂圈就是這樣,資本永遠躲在後面,你想看什麼就給你看什麼,你想聽什麼樣的話就讓明星說什麼樣的話,你想要什麼樣的人設就做出什麼樣的人設來。

只有當這層遮羞布被扯開,醜陋的真相才會顯露出來。

6

以前人們總說,戲子無情、婊子無義,真正最無情無義的,其實是資本。

棍棒打不跑資本逐利的行為。

有巨大利益誘惑,在強大的資本面前,談什麼夢想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

你指望資本良心發現,主動痛改前非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電影的領域裡,我們要想看到高質量的作品,要想打造更加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所需要的就是更加有力的“用腳投票”。

要通過更加慘烈的票房對比,讓資本意識到所謂的流量名星不可能讓電影像以前一樣輕鬆獲得暴利,甚至可能暴死。

要讓資本明白,不是你天天餵我吃垃圾食品,我就一定那麼心甘情願嚥下去。

就要讓像《流浪地球》《哪吒》這樣,捨得花時間打磨劇本、人物、演技、服化道,把有限的資金費用全部用在刀刃上的電影和電影人,得到他們應得的票房、回報、鮮花和掌聲。

今年年初的時候,我曾經說過:

衷心希望《流浪地球》的出現,會成為中國電影的分水嶺。從今往後,內容和製作將遠遠超過資本和流量。

現在來看《上海堡壘》的失敗,已經證明了市場的轉向。

它是資本控制下,流量小鮮肉電影的“垂死掙扎”,卻是真正良心品質電影們的“開局之戰”。

歡天喜地送走了這些“垃圾食品”,我們才能真正迎來有價值的“精神食糧”。

我相信,只有這樣的文化產品,才能匹配得上國家的發展,才能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國運盛,則文運盛。——劉慈欣

所以,說來說去,電影這種東西,拍好了,老百姓自然會買單;拍不好,八千萬粉絲也拯救不了你。

想起《流浪地球》電影裡,因為地面被摧毀,人們只能生活在地下城,連蚯蚓幹都成了奢侈品。一位日本救援隊員,臨死前留下這樣一句遺言:

好想吃一碗白米飯。

我們該慶幸,吃了這麼多年垃圾食品,終於嚐到了一口白米飯。

是的,資本面前,《流浪地球》《哪吒》這樣的好電影,就是那碗白米飯。

—— END ——

栩先生說:感謝閱讀,我是栩先生,文章來自我的個人原創微信公眾號“栩先生”(栩念xu)(公眾號ID:superMr_xu)。

關注公眾號,在菜單欄可以直接讀我的更多成長乾貨、深度思考等全網熱文,和關於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公眾號後臺回覆“社群”,加入後即可獲得成長禮包,已有上千人一起抱團成長。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文章,歡迎轉發評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