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高分子化學家,中國離子交換樹脂工業開創者

何炳林(1918年8月24日-2007年7月4日),廣東番禺人,高分子化學家,中國離子交換樹脂工業開創者,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 ,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

1942年何炳林從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後留在化學系讀研究生併兼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學;1952年獲得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博士學位 [3] ;1956年回國後在南開大學任教,歷任化學系主任、高分子化學研究所所長;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1年被評為天津市特等勞模;1985年6月兼任第一任青島大學校長 [4] ;1988年被國防科工委才授予“獻身國防科學技術事業”榮譽證章;1999年獲得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5] ;2000年獲得杜邦科技創新獎;2006年獲得中國離子交換樹脂行業誕生50週年委員會終身成就獎;2007年7月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9歲 [6]

何炳林的科研內容主要為:大孔離子交換樹脂的合成、結構與性能;新型吸附樹脂的合成、結構與性能;高分子樹脂在催化劑的結構與催化活性、選擇性與穩定性等方面的研究;生物醫用材料的結構、性能及其在血液淨化與釋放的應用;離子交換的“交換反應動力學”研究 [7]

他是高分子化學家,中國離子交換樹脂工業開創者

1918年8月24日,何炳林出生於廣東省番禺縣沙灣村,1936年畢業於廣州市培正中學 [7] 。1938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 [8]

1942年6月,畢業後留校在楊石先教授的指導下做研究生,由於他為人正直,治學嚴謹,受到楊石先的賞識。

1943年,開始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因為他辦事積極認真,被推選連任兩年化學系祕書。1946年,前往南開大學化學系任教。

1947年9月,與妻子陳茹玉一起赴美留學,進入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研究生院,在美國期間他一直關注著國內局勢的變化。

1952年,畢業於美國印第安那大學,並獲得化學博士學位。當時處於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美國當局不允許他們回國,3月為生計進入美國納爾哥化學公司,先研究農藥及用於水處理的藥物,後又改為研究離子交換樹脂,他的才幹和工作成績受到公司的重視,被聘為高級研究員。

他是高分子化學家,中國離子交換樹脂工業開創者

老年何炳林

1954年,周恩來總理率政府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時,何炳林與十幾位同學和朋友向國際上知名人士呼籲,配合了周總理在日內瓦與美國代表團的談判,抗議美國阻撓他們回國 [9]

1955年春,美國政府同意何炳林等人回國,由於當時美國對中國採取了全面封鎖、禁運政策,因此何炳林把平時蒐集的大量科技資料化整為零,分期分批地寄給國內的親友。他還買了一些回國後工作急需的儀器和化學試劑,裝在一隻破舊箱子裡,順利地通過檢查。

1956年2月,回到中國後先到故鄉廣州,之後應恩師楊石先的邀請往南開大學任教,並從事有機化學、農藥化學和離子交換樹脂的研究工作。

1958年,創建南開大學化學系高分子教研室和化工廠,併兼任教研室主任,並在國家和領導支持下,主持建立了南開大學高分子學科(為中國第一個高分子化學教研機構)。8月13日,毛澤東主席來到南開大學視察了何炳林指導建立的離子交換樹脂車間 [10] 。9月,周恩來總理到南開大學時視察了他的實驗室,與他長談了半個多小時。

1959年,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範。

他是高分子化學家,中國離子交換樹脂工業開創者

何炳林獲得榮譽

1964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研發的“除草一號”獲國家科委一等獎;“離子交換樹脂”獲國家科委三等獎。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後,何炳林的教學、科研工作停頓下來,被下放工廠協助指導工作。

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委員、常委、化學部副主任,同年被評為全國勞模、天津市特等勞模。

1981年,兼任籌建中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同年被評為天津市特等勞模。

1984年,將原化學系高分子教研室分成兩個教研室和兩個研究所,何炳林任高分子研究所所長 [11]

1985年,國家教委指定南開大學與天津大學支援新建的青島大學,6月,省委、省政府分別發文 (魯任[1985]34號、魯任[1985]39號)任命何炳林兼任第一任青島大學校長,並確定青島大學實行校長負責制,何炳林主持全面工作 [4]

1986年,“提取甜菊糖的新樹脂和新工藝”獲“第35屆布魯塞爾尤里卡國際發明博覽會”銅牌獎。同年將他1958年創建的南開大學化工廠併到高分子化學研究所,實行所辦廠,促進了化工廠的生產和高分子化學研究所的教學、科研的發展。

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88年,國防科工委才授予他“獻身國防科學技術事業”榮譽證章,表彰他為原子彈的成功研發所作出的貢獻。

1989年,獲得了國家教育委員會“建立教學與科研生產三結合的教學新體系”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3年獲得天津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1999年,獲何樑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生物醫學高分子”成果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若干生物醫學高分子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2000年,82歲的何炳林以“高選擇性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獲得杜邦科技創新獎。

2006年,中國離子交換樹脂行業誕生50週年,行業委員會特評出唯一一項終身成就獎授予何炳林。

2007年7月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9歲 [1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