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華縣高塘中學

華縣 大學 戀愛 農村 口琴 自行車 華州文史薈萃 2019-05-17

我的母校高塘中學

作者 劉亞琴

嚷嚷了一陣子的高塘中學要撤併傳聞,讓人很是揪心。

當這個塬區歷史悠久的最高學府,我們塬上一代一代的學子們心中的聖地,他們放飛夢想的地方,他們留下多少青春印跡的地方,即將要消失時,相信很多人也會和我一樣,心中是多麼悵然,多麼不捨。那些遙遠的往事,便如潮水般滾滾湧來……

我的母校——華縣高塘中學

我曾於一九八五年至八八年就讀於高塘中學。初入學的日子,人地兩生,我一時難以適應,時常站在宿舍窗前,望著寺城子村的高崖暗自神傷。很快的一切進入正軌,排了座位,仍然沿襲著初中的老傳統,一男一女坐一個桌子,只是中間沒有"三八線"而已,班主任魏鳳男老師很嚴厲,同學們都有點怕他,在他的嚴格管理之下,我們一個個都是刻苦學習的好學生。(真用功沒有隻有天知道)。

慢慢地,同學間也熟識起來,我也漸漸融入到這個集體中了。只是我坐前排,和坐後面的同學鮮有交集。男生有人住教室裡,白天被子就疊起來摞在最後邊靠牆的桌子上,教室的最後面是男生們的聚集地,也是班裡最活躍最熱鬧的地方,課間飯間閒諞聲不絕於耳,伴著時斷時續的口琴聲,給我們枯燥的生活增添了樂趣。那時候流行吹口琴,好像男生中有好多口琴,或許是合夥借用吧,吃過中午飯,教室裡就有口琴聲傳來,吹著流行歌,美中不足有的音準差了點,這些免費的“音樂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

雖然我坐前排,和後排的同學還很生疏。於是就發生了這樣的事:一次我上街回來,路上迎面走來一位高高瘦瘦的男生,就在和我快要擦肩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一句:"你這是上街去了?"我愣了,左瞅右看,再回過身仔細地搜尋了一遍,沒人麼!噢,敢情他這是問我呢,我頓悟過來,臉上一陣發燒,路上能打招呼,肯定是自已班同學了,我竟然不認識,這事弄的多尷尬,我很窘,只有吱唔著落荒而逃,唉唉,多不好意思。

我的母校——華縣高塘中學

高一時的元旦演出給我印象很深,才華橫溢的魏老師寫了一個眉戶短劇,劇名兒是什麼忘了,由我班三名同學參演,在魏老師精心指導下,那次演出大獲成功,飾演“玲玲娃"的郭引雲同學,扮演其母田迎春的何淑芳同學因為此劇全校聞名。我當然知道,在排練期間,郭引雲被要求嚴格的魏老師不知罵哭了多少次,任何小小的成功都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的。

高一換過好幾個同桌,其中一個留著小鬍子,說話粗聲粗氣,讓人看著不大順眼,待我也不大友好,於是我們連看對方一眼都懶得抬眼皮。難能可貴的是,就是這樣的兩個人,考試時候的配合卻出奇的默契,他特長理科,考數理化答完卷之後就自覺地放在中間,我也心領神會,也不客氣地照抄,看我抄完了,他壓低聲問一句:"完了麼,我交卷呀!"我示意。我文科好一些,考試時也是投桃報李,複製一下,只是角色做個調換。輪到考英語都傻眼了,兩人都不會,但活人不能讓尿憋死,辦法總比困難多,他偷偷地讓後面的同學把答案寫紙上揉成紙蛋蛋,隔空輪過來,然後我和他交替照抄,然後交卷,考試結果成績都還行,這叫成全別人也是在成全自已,沒人看到弊。

高二時我進了文科班。情竇初開的花季,說不清道不明的一些事想攔也攔不住。火眼金睛洞悉一切的老師排座位時別出心裁,讓兩男或兩女坐一桌,插空坐,像農村婦女納鞋底趕門的辦法,然而異性相吸的物理規律同樣適用於人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總有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於是大著膽子私自換座位,乾脆直接,後邊就有人效仿,互生好感的兩人就坐一塊了。無奈我實在即不美麗也不動人,普通到扔人堆裡都找不見,於是也沒男生想和我坐,等到有一天,同桌羞澀地充滿歉意解釋她要和xx坐一桌了,我則笑言:"重色輕友的傢伙!"嘴上挽留實則心裡樂開了花,這樣,她和男同學坐去了,換給我的同桌不也是男同學嗎?從開始的三三兩兩,到後來幾乎都是男女同坐一桌,初償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好處,妙不可言!大有滿園春色關不住的勢頭。呵呵,打住,別想歪,沒有後面那句了。其實同桌的男女生未必都是早戀,原因麼,你懂的!

校園愛情經不住現實的磨礪,畢業後大多都各奔東西,只有極少數人修成正果,為他們祝福!

學生們來自塬區五個鄉鎮,著裝及生活習俗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徵,東陽,聖山,大明金惠下片的學生相對穿著時尚,上學騎自行車,在學校灶上吃飯的多,混的好的"學生領袖"多,沿山的學生提饃藍饃布袋的多,穿著土氣,一般的人我從外在上能辯別出他家是那兒的,可是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班裡轉來一位同學,看那樣兒我想當然地以為他是金惠的,於是在大家猜測中我說他是金惠的,許多人都信了,我越發看他更像金惠的,過了很久,有人知道了,和我說他那裡是金惠的,人家是聖山的,後來他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分到了縣級部門,再見到他時我不敢認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我為自已的淺薄羞愧不已,但還是自我安慰:這是普遍性裡的特殊性麼。

要畢業了,同學們都依依不捨,照畢業照,去隔壁的渭華起義紀念館,(那時也叫紅院)照個黑白照片,送給同學作留念,每人又買個塑料皮的筆記本,班裡每人都用生花妙筆抒寫留言,同學情讓我們珍惜這三年相處的時光是多麼寶貴,入學時的落寞,畢業時的留戀,這裡的一草一木,我都想裝在心裡帶走。

我的母校——華縣高塘中學

三十年滄海桑田,同學情誼溫潤了歲月,沉澱了綿綿的情愫。每次路過高塘中學,我都忍不住多看幾眼,母校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木架房全部拆了變成了樓房,我依然追尋當年的足跡,把青春與夢想盛放在記憶中明媚的春天。

原文來源:塬上人家

原文作者:劉亞琴

整理編輯:塬上人家、華州文史薈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