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天下按:本文為讀者投稿,不代表安天下立場或觀點。作者信長自我介紹:你可以認為我是一個行業鏈條上最小一環上的一個鏈釦,勢力範圍華北和華東,工作基礎形形色色的用戶和大廠,偶爾也寫寫文字,喝喝小酒,聽聽吐槽,聊聊長短。不是文字工作者,也不是純粹的技術專家。所以半個內行半個外行,大家權當閒聊談資。



2018年的安防圈,話題都被外力所牽引,美國國防部和商務部文件成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但就行業內而言,我認為最重要的幾個信號是:華為“下海”、海康“喊話”、業績減速。

大家關心的其他話題,例如傳統大廠和AI四小龍之爭,還未觸及根本;BAT入局,從軟到硬BAT未必有優勢;中美貿易摩擦,特朗普使壞招,宏觀形勢未必真正是影響企業存亡的直接因素。

畢竟馬雲說了:“企業做不好不能怪經濟大勢,只能怪自己沒做好”,這句話沒毛病。

如果沒有大變化,未來三年的安防市場,華為和海康的立體競爭,將全面打響,華為安防的野望,已經從紙面逐漸走向“戰略級”部署;海康威視的心病,已經從粗放型快速增長的退潮中,漸隱漸痛。

不談技術細節,筆者從中觀層面談談自己的觀點。

1.華為安防提上“戰略級” 背後有什麼底氣?

“這是華為的戰略業務”,2018年8月的發佈會上,華為一口氣發佈了30款智能攝像機產品,同時大力推廣其“軟件定義”的概念。在筆者看來,現場採訪以及大會演講環節,華為安防相關高層總共提及了23次,更表現了華為的底氣和決心,這比產品力更值得思考。

  • 最深的底氣——硬件能力


華為海思芯片,儘管還依靠國際供應鏈上的ARM架構等技術,但就其集成能力和研發製造能力而言,已經具備了相當好的基礎。有了智能手機領域的“淬鍊”,在安防領域,其能力毋庸置疑。好比遊戲級的顯卡配置,用來做個PS跑個視頻軟件,毫無壓力。

“華為不做黑寡婦”,任正非也早早下了原則通牒,讓下游客戶放足了心。但至少,這已經是華為所有硬件產品的底氣。“底氣”,並不是說華為有芯片的第一保障,而是華為具備高難度硬件產品的研發、製造和供應鏈管理能力。

這種競爭形態,國際上並非孤例。尼康相機的CMOS就是由索尼製造的,但是尼康自己參與了一些優化設計,當然國內廠商也在試圖參與SOC,深度顯然不如前者。

  • 最寬的護城河——華為的項目管理能力

華為最津津樂道的故事之一,是任正非敲門IBM,雙方攜手十幾年從IPD集成開發到企業各類變革推進的“戰壕友誼”。有人說IBM一手培養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但實際上更能看出掌門人任正非的氣魄,IBM也在過程中積累了自身轉型的能力,放棄掉PC業務的巨人,還能在雲和Ai時代繼續前行。

另一邊看實效,華為ICT產品經歷了從2G到5G的迭代和躍遷,智能手機產品是億級的出貨水平。

美國航天局曾經把阿波羅登月任務,分解為幾十萬個關鍵節點,依靠強大的項目管理能力,指揮調度數十萬人,包含NASA員工和一眾供應商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在現實企業競爭中,這種管理能力往往才是競爭的根本能力之一,某幾種專利的門檻,是硬紅利,但不是競爭中開的花。

  • 隱形殺手鐗——華為的市場能力

從智能手機和5G兩件事,能看出華為的市場能力。宏觀上贏得,全盤認可;中觀上,贏得大客戶訂單;微觀上,在線上和線上的渠道能力和營銷能力,得到全面鍛鍊。

ICT時期打翻愛立信,跑贏中興的華為,在To C時代一度外抗蘋果三星,內學小米OV,也有過非常被動的時候,但一步步扛過來了。就連三四線城市的線下渠道佈局,都在逐漸縮小和OV兩廠的差距。

華為也有弱點,但我們能看到這家公司學習、轉化、執行的堅決和能力。

2018年,華為還借大勢促成了一場“苦肉公關”,這是市場側的巨大勢能,否則在2018年歲末,多個省市的一二把手登門訪談“安撫”,難道是空穴來風?不可能的。

  • 最表面的戰力——華為的體量


最後才考慮華為的體量,是因為這是頭大象,這是顯而易見的。

2018年達到1000億美元的體量,安防傳統4廠+4小龍都不及這個當量的一半的一半。

體量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競爭要素。

體量裡面,我們考慮這些因素。

資金體量:華為一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可能就是一個頭部企業全年的營業收入。儘管這些數字肯定90%不是安防領域的額,但我們也能想象,如果競爭到白熱化階段,“焦土策略”至少是華為可以選擇的一種“下策”,而其他人只有被動等待焦土來臨。

供應鏈議價能力:同上

渠道體量:華為在全國的渠道能力,如果想要加載上安防業務,也不是不可能,這種加載能力,可以成為其市場乘數能力。

聲量規模:華為的品牌認知度、新聞曝光量、口碑積累量、思想領導力,已經不是安防市場中廠商可以比拼的。

其他方面諸如此類可推導。

2.海康威視喊話背後,有什麼心病?

  • 增長減速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沒太多雄心

2018年半年報和三季度報,一度引起資本市場“譁變”。投資機構驚呼安防市場要變天,但這種論調為人不齒。我們可以看到,不止海康一家,大華也減速了,宇視、天地、科達等顯然也無法獨善其身。減速並不是一件可怕的是,911以來全球的安防市場紅利、國內城市管理帶來的需求利好,也需要藉助接連而來的經濟衰退、金融危機和貿易摩擦降溫。

連蘋果都暴跌了,還有什麼永遠春天的行業嗎?

所以減速一點毛病沒有,但需要關注的事應對減速的能力。

從資金存量、人力資源、客戶情況、產品能力來看,海康威視無疑比傳統各大廠商和AI四小龍都有底氣,事實也應該是如此。

突然來一場全球聯考,臨時抱佛腳的、耍小聰明的、偏科的、老師單獨輔導的當然都戰戰兢兢,平時的乖學生海康自然地基最穩。

但我們還要看得更深。

日子好的時候,海康沒有四處出擊,自然現在過冬時糧庫充實。但也是小富即安,缺乏戰略上的雄心壯志。但如果一直這樣,也沒問題,而現在外力壓迫和內部不安的情況下,誰來振臂一呼?

  • 海康的心病在哪?管理能力


2019年是海康威視成立18年,也是個成人禮的年份。

2001年海康威視成立,那一年的華為也還是ICT領域初出茅廬的“衝小子”。但不同在於,海康十年時間踩上了安防市場的紅利,同時遇上了技術革新迭代的快車道,國外廠商不在秀場中央,沒有這麼強的動力。需求中心+吃苦肯幹成就了第一個10年的海康。

而華為內外強敵環伺,ICT是個永遠沸騰的鍋爐,吃慣了“紅米飯”的任正非,也想有朝一日吃上細糧,2003年只能開始做變革,就從IPD開始。

海康威視最大的心病就在於,玩了18年安防,卻沒有抓緊在管理上補課。

比如,海康處理的一些內部腐敗事件,相比起來還是很初級的問題。可以側面反映出其管理深度。別人都在大題上扣分了,你還在口算上檢查作業,這就需要抓緊了。

作為對兩邊企業都有了解的人,我想主要說說海康的3點心病。

  • 產品和系統研發的管理能力


海康肯定已經不屑於和大宇科比能力,但絕對不敢和華為比精細。

說兩個系列:內部軟件開發的代碼管理和隨之而來的版本問題,華為已經在10年前意識到這類問題,並不斷做出修正。時至今日,海康內部還沒有完善的開源庫。應用端也常常以“定製化”來粉飾其版本號過多而突顯的軟件開發管理能力。

麥當勞的每一個漢堡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而炒菜館的師傅,還在試圖保證“些許”鹽和味精能保持一致。

  • 市場和客戶的管理能力

今年,一個委辦局的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華為舉著“被集成”的旗號,背後的合作伙伴管理能力是一流的,相應的客戶管理能力也是一流,具體就體現在“懂行業”的需求理解能力。但目前華為更多還是在ICT和雲業務層面,當然,加上一個安防層,是很容易的事,因為完整的方案都沉澱在華為自己手中。儘管“被集成”,集成者也是為華為“打工”。

某對口部委客戶就經常吐槽幾大安防老廠,講的東西太技術了,PPT基本等於大學技術教材,這可是客戶啊,不是答辯會上的博導。有的小廠還在地方客戶方面用旁門偏招,偏海康又是一身正氣,正氣的理工男,在這個時代是無法立在舞臺中央的。善解人意、手舞足蹈,這幾種,反而都有一方舞臺,當然能“承包魚塘”則是主流。

海康仍舊是那個“配套者”的角色,佔位還是那個硬件攝像頭製造者,真正是“被集成”的角色。在商業領域,這種定位無可厚非,也非常有利於和合作夥伴相處。但在更高維度競爭時,特別是面對華為,是需要補課的。

  • 全球資源的管理能力

揭開面紗的海康發現,很多事情已經到了花錢都不一定能辦成的階段。

過去20年,各個領域都處於觸角張狂的階段。學術圈跨界商圈,商圈互動政界,政界聚合各界。而今天,到了一個洗牌結束迴歸清醒和規範的階段。今天如果才走出閨房,會發現,第一,資源的成本已經高企;第二,資源的調度方式已經不是簡單的1+1等於2;第三,如果沒有持續的高投入,很多資源就是白白一次性浪費。

3.野望和心病就必然一邊倒嗎?

當然,華為和海康的話題,還沒到“一邊倒”的局勢。

海康威視CEO的話中,有一些確實是客觀事實,比如,安防市場是一個小、散、苦的圈子。相比於ICT動輒上億的訂單和成規模的投入,安防更多是“硬幣級”的存款體驗。

但不要忘了宏觀環境,企業裡有餓殍,就有飢餐。誰能保證施瓦辛格不吃素?何況自己家裡現成就能搭起大棚。

同時也不要忘了5G時代,華為就是最瞭解5G的企業之一。加上雲業務的突進,小小安防不能“捎帶手”做了嗎?

海康威視真的全面劣勢嗎?這也未必。

盛極之下,必有陰影,而且陰影會很大。

海康乖孩子的形象沒必要改變,而成人禮對於海康來說,更重要的是練好內功,光環一點都不重要,真的。

對於海康來說,既然認識到安防,還有更新的企業類業務,是苦活累活,那內功更是需要比拼的能力。

乒乓球界最愛調侃的事,省隊第一名,遇到國家隊陪練,依然可以被打11:0剃光頭。千萬不要忘了企業競爭的本質。

當然我們看到,相對於華為領導人的風格,海康管理團隊的存在感實在太弱,這種存在感,據海康員工反應,在內部也同樣很弱。

馬雲交班給張勇,張勇就開展了組織架構調整,並說了一句在正常不過,但很多企業並沒有做到位的話:“打仗不是互相協同,而是統一指揮”。

華為安防的上半場,指戰員已經到位,衝鋒號已經吹起。

海康的下半場,誰來指揮,誰來參謀,能上井岡山,把組織建到連隊嗎?


華為安防之野望,海康威視之心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