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不僅有云,還有Cloud+X

華為雲,不僅有云,還有Cloud+X

最初,因為大型互聯網企業在雲服務領域攻城略地,公有云開始盛行。這多多少少給人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如果沒有所謂的互聯網基因,就不可能在公有云領域立足。進入Cloud 2.0時代,傳統企業上雲成為主流,越來越多的傳統IT設備廠商重兵投入公有云,華為雲投入的力度尤其大,集結資源進行戰略投入。與此同時,那些來自互聯網領域的雲服務商轉頭加大了對傳統行業市場的投入,增強線下的能力。

然而,由於傳統IT設備廠商進入雲服務市場時間相對較晚,從目前的市場進展來看,有時候會被質疑。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公有云市場調查顯示,排名靠前的主要還是那些互聯網廠商。但傳統IT設備廠商的進步也非常快,華為雲等廠商實現了超過市場平均水平2~8倍的迅猛增長。“公有云市場格局未定,未來幾年可能會有大的變化。”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曾這樣表示。這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

國內有名目繁多的企業排行榜,諸如“XX百強企業”甚至“500強企業”等,而排名依據主要是企業的營收。營收高,企業一定強嗎?這是很多人在質疑的,甚至許多躋身排行榜之中的企業也有異議。在公有云領域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在沒有更具權威的評價指標和體系出現之前,營收還會是主要的排名依據,但是從用戶選擇的角度看,他們正變得越來越理性,會傾向於選擇能夠為自己帶來真正價值的雲和合作伙伴。

5月9日,“杭州·選擇不凡——華為雲城市峰會2019”在杭州舉行。浙江省商業氛圍濃厚,又是技術創新和人才高地。鄭葉來顯然對浙江十分看重,不僅親自到會發表演講,而且特別提到華為在杭州建有全球培訓中心和計算研發中心,重磅的計算力提供者之一華為Kunlun服務器就誕生在華為杭研所。在浙江,華為雲除了有大量像娃哈哈、農夫山泉這樣的大型企業客戶以外,這裡良好的企業上雲和以商業價值為衡量標準的氛圍也讓華為雲感覺如魚得水。

To B的基因強在哪裡?

如今,越來越多大型傳統企業客戶選擇了華為雲,談到這些,鄭葉來臉上的笑意不自覺地顯露出來。一家視頻服務廠商最近在和華為雲深度合作,將以前放在其他公有云平臺上的業務向逐漸華為雲上遷移。現在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大中型企業用戶在上雲時更傾向於選擇具有To B業務能力和經驗積累的服務商。華為雲正受益於此。

鄭葉來歸納說,To B出身的企業有一種照顧和服務好每一個客戶的願望和目標;有提供定製化方案和服務,支持多版本的能力,不折不扣地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對客戶的應用痛點感同身受,客戶講述一遍需求,就能心領神會;而且十分清楚,在雲計算市場上沒有誰能一家獨大,各方需要攜手共進,以生態之力支撐客戶的上雲之旅。

華為雲,不僅有云,還有Cloud+X

華為雲身上具有濃厚的To B基因,它知道以前銷售產品的“痛”,所以對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這件事由衷地贊成,並積極地實踐,更希望以雲的方式交付服務,為客戶創造新價值。雖然華為雲正式推出才兩年,但是華為整體在雲轉型方面的速度非常快而且非常堅定。

華為雲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在它的眼裡只有兩件事是最重要的:第一,看市場長期發展的趨勢;第二,從客戶的需求出發,以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為目標。

鄭葉來向記者透露了他的一個小祕密,他平時最不喜歡聽下屬的彙報,因為他不會以彙報用的PPT作為評判業務好壞的標準。反而,他更願意聽用戶怎麼說。前不久,華為雲的一個客戶主動向鄭葉來提及在使用華為雲的容器服務時感覺十分順手。“我們看重的是能不能有更多企業客戶選擇華為雲。”鄭葉來說他只看兩個數據——新增消費用戶和用戶新增消費,“服務好現在的客戶,對未來進行投資,這就是華為雲要做的。”

從公有云到混合雲

回想當初華為雲在出現的瞬間就被推到了公有云的風口浪尖。為了營收數字好看,為什麼不在雲BU成立之初就把私有云整合進來?鄭葉來回憶說,最初華為內部也曾有過爭議,是不是要將私有云業務也劃歸到華為雲。鄭葉來堅持要剝離私有云,從零做起,在公有云市場以一個新人的姿態,在短短兩年間實現了從0到1的飛躍,目前已發佈160+雲服務產品,與夥伴在全球23個地理區域運營40個可用區,超過100萬企業用戶和開發者選擇了華為雲。

今年,華為雲又有了新變化。華為雲BU旗下不僅有公有云,還有私有云、混合雲、AI、IoT等。當初執意要將私有云和公有云分開,現在又將私有云和公有云整編,這其實是華為雲應需而變。現在是混合雲/多雲的時代,無論是從客戶的需求出發,還是從華為雲自身的積澱、能力和發展考慮,華為雲現在重點發力混合雲是最佳時機。

金融行業的客戶出於行業監管和安全的考慮,不會輕易採用第三方的公有云,行業雲成為必然選擇。金融是華為的優勢行業,許多金融客戶長期使用華為的各類設備。華為雲推出了滿足行業監管要求的HCS混合雲,助力金融客戶的雲化轉型。比如,香港一些金融客戶的虛擬銀行業務已經跑在華為雲上。公有云的架構與專屬雲的部署相結合,華為雲正在嘗試與更多金融客戶進行深度合作,為他們提供強大、可信、合規的算力。

華為雲,不僅有云,還有Cloud+X

致力於成為客戶首選的全球化視頻雲平臺和產品提供商的杭州登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登虹科技)率先在國際市場打響知名度,現在又回過身來大力開拓國內市場,與華為雲的合作也逐步增多。談及為什麼選擇與華為雲合作,登虹科技VP王佳表示:“華為雲的服務支撐能力好,把客戶的需求看得很重要。對客戶的需求都能夠及時響應。華為雲在安全性和合規上也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另外,華為雲具有強大的渠道能力和生態系統。我們互為合作伙伴,以聯合的解決方案推動銷售。”

首先得自己做強,不僅僅是雲服務,還提供Cloud+X

現在市場上那些大廠提供的雲基礎架構服務逐漸趨同,實現差異化的關鍵是看“Cloud+X”中的那個“X”。這個“X”有多重身份,代表無限的可能性,既可以是某種先進的技術和產品,也可以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或生態,甚至可以是特定的人群。在本次峰會上,鄭葉來詳細描述了多種“Cloud+X”的組合:Cloud+5G、Cloud+AI、Cloud+芯片、Cloud+聯接,雲與相關創新技術的融合,為應用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開闢了新路徑,以滿足更加多樣化的客戶需求;Cloud+開發者、Cloud+客戶夥伴,雲將成為有效的連接紐帶、支撐工具。總之,通過Cloud+X,在釋放企業生產力的同時,也讓華為雲的技術實力得到展現。舉例來說,現在最熱門的Cloud+5G可以為雲電腦、雲遊戲、AR/VR提供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峰會現場就有相關方面新成果的展示。

毫無疑問,雲是企業業務的數字化底座。在發揮Cloud+X的疊加效應,進一步凸顯雲服務商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情況下,雲未來會不會變得更加“透明”?關於雲是“顯性”還是“隱性”這一話題,鄭葉來略微沉吟了一下回答說:“不管是顯性還是隱性,雲就在那裡,它是基礎,首先得自己做強。”

眾所周知,華為手機現在在全球屬一屬二。有人建議說,如果將華為手機上的所有App都與華為雲綁定,那麼華為雲的增長不是可以事半功倍嗎?鄭葉來堅決反對這種方式,因為它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滋長了壟斷。“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華為雲自身足夠強大,那就根本不必考慮這種‘強搭’的方式。”鄭葉來表示,“如果華為雲做得好,再加上5G和手機,可以實現1+1+1大於3的效果,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才是我們想做的。”

華為雲城市峰會還將一站一站走下去,它就像是播種機,將雲的理念、成果和價值帶到各行各業、每個角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