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的可信構建與安全堅守

當雲計算進入第二個十年,雲技術發生巨大裂變的同時,企業的上雲理念和方式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當Cloud2.0成為業界共識,雲端部署已成為企業基本需求,雲上的安全可信和高效運行正成為企業在雲上的需求高階。

再將視角轉移到雲服務提供商時,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在“黑土地”和“普惠AI”雙重戰略牽引下的華為雲,正以“進擊之師”的姿態闊步前行在雲計算市場版圖中,持續構建和堅守著安全可信的產品服務和形象,成為政府和大企業客戶的上雲首選,賦能著千行百業的數字化進程。

可信之於華為雲新的生命力

上雲已成共識,可信卻成了擺在眾多客戶面前的重要憂慮。提高效率和節約成本的上雲利好宣傳始終無法徹底打動客戶,構建可信則成為解決問題的祕藥良方。實際上,在華為雲的服務和品牌概念中,可信一直備受關注。在其內部詢問客戶“為什麼選擇華為雲”時,安全、可信皆赫然在列。

當然,我們是不難在權威機構和客戶對華為雲的評價中找到其可信成果的。在7月3日剛剛結束的由國家工信部信通院主辦的可信雲大會&雲計算開源產業大會上,華為雲的可信成果再次得到認可,華為雲DCS服務獲得“可信云云緩存”認證,混合雲HCS Online方案獲得“可信雲服務獎”。無論是此前的技術積累還是現在的階段成果體現,可信,都在持續賦予著華為雲新的生命力。

可,華為雲的可信又是如何構建的呢?

1、全棧全場景AI持續構建技術可信

回答這個問題,華為雲的全棧全場景AI優勢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Cloud2.0時代業界有一默認共識,即芯片、硬件、軟件全棧協同的雲服務提供商,將成為雲原生企業與有互聯網業務訴求的中大型企業更優的選擇,而芯片與硬件的創新,是雲服務提供商的基礎能力與基本保障。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關於技術與創新競爭曾經有一個經典的比喻,他將全棧技術形容為“水桶式競爭”。從硬件到軟件,從芯片到網絡,它們都是拼成水桶的木板,“缺任何一塊都會讓水桶沒水”。

華為雲,則是業界僅有的兩家全棧AI雲服務廠家之一。

此外,從華為雲近期發佈的系列重磅產品和服務中我們也能看出一二。無論是在DAWNBench霸榜已久的一站式AI開發平臺ModelArts,還是面向邊緣計算最強算力的AI SoC芯片昇騰310和目前單芯片計算密度最大的AI芯片昇騰910,亦或其今年1月份發佈的業界性能最高芯片鯤鵬920,都以強大的技術領先和性能優勢穩重而低調地構建著華為雲的技術可信。

在筆者起筆此文的時候,我在華為雲官網注意到一系列數字,這也許可以從正面比較清晰地看到華為雲在全棧全場景AI的領先優勢:華為雲攜手客戶和夥伴在10大行業300+項目進行探索,截至2019年Q1,華為雲AI可提供59種服務、159項功能。

2、“Cloud+X”戰略構建多元化雲服務架構

Cloud 1.0時代,採用通用計算架構是成本最優且高效的;Cloud 2.0時代是“雲+AI+5G”的時代,移動端應用的需求驅動雲端計算形態發生改變,移動端繼續採用通用雲計算架構不再是最優選擇,多元化雲服務架構則是新時代的最優選擇。

實際上,今年5月,華為雲就提出了“Cloud+X”戰略,其中的“X”涵蓋了AI、IoT、5G 、芯片、生態等一系列關鍵要素,致力於為企業提供多元化雲服務架構解決方案。

此外,雲服務的算力正在向多元化邁進,華為雲基於鯤鵬芯片架構打造的鯤鵬雲基礎設施,能提供彈性雲服務器、裸金屬、雲手機等一系列雲基礎服務,能極大地幫助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消除技術壁壘,加速產業智能化創新。據瞭解,華為雲彈性雲服務器,相較於業界同類型雲服務器性能領先3倍;裸金屬服務,提供高達128核的眾核算力,更好滿足高併發業務;雲手機是能為客戶提供基於雲的仿真手機服務,無縫兼容Android原生APP,性能相比模擬器提高180%以上。

憑藉著多元雲化服務架構和極致性能的優勢,華為雲正基於豐富的B2B經驗,以及華為自身大企業數字化實踐以及領先解決方案,致力打造最佳混合雲,成為政府和大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上雲首選和最佳夥伴。

3、芯端管雲協同生態可信

什麼是雲的生態?先說生態,簡言之,生態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那轉接到雲又該如何理解呢?

個人以為,雲的生態有兩種:一種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生態,另一種是以廠商為中心的生態。兩種生態有何不同?打個比方,以廠商為中心的生態,廠商把自己當成太陽,而生態中的合作伙伴、客戶都是圍繞太陽轉的行星;而以用戶為中心的生態,生態中的所有成員都是有自己亮度的星星,大家共同構成了美麗的星空。在眾多媒體關於華為雲的報道中,以及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的採訪信息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瞭解,華為雲無疑是後者——致力於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雲服務生態。

華為雲在芯端管雲的協同優勢明顯,藉助華為30多年在ICT基礎設施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產品解決方案,華為雲匯聚全球物聯網、安全、AI以及眾多行業應用夥伴,為政府及行業客戶提供優質的諮詢,技術,解決方案及服務能力支持。6000+合作伙伴,100萬+企業和開發者,華為雲以2800+雲市場商品和芯端管雲的協同優勢不斷惠及更多用戶。

但即使是像華為這樣的IT“全能選手”也不可能做到在雲計算領域大小通吃。華為雲專注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恪守業務邊界,讓生態中的每個因子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才是實現生態健康成長的關鍵。“做生態一定不是自己大包大攬。生態的本質是,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你好我好大家好,這就是生態。”這一點,我絕對理解並贊同鄭葉來。

至於商業利益之上的雲安全戰略

對於雲安全的關注和討論從來都不會少,這也是所有用戶在決定上雲和選擇雲服務提供商時需要重點考量的問題,也是所有云服務提供商在提供雲服務時無法迴避且必須重點聚焦的問題。華為雲的安全是至於商業利益之上的,我將試圖從安全策略、安全認證、安全服務構建等視角描摹華為雲的安全戰略。

1、安全策略與安全認證下的華為雲

總體而言,目前華為雲在遵從所有適用的國家和地區的安全法規政策,國際網絡安全和雲安全標準,參考行業最佳實踐的基礎上,從組織、流程、規範、技術、合規、生態等方面建立並管理完善、高可信、可持續的安全保障體系,並與有關政府、客戶及行業夥伴以開放透明的方式,共同應對雲安全挑戰。這種對政策法規的敬畏、對行業和合作夥伴的開放、對用戶實際體驗和使用的尊重等安全策略,指引著華為雲全面滿足所有云服務用戶的安全需求。

而定位為全球化的雲平臺的華為雲,也必將服務遵從所有適用的國家和地區標準與認證。此前,華為雲剛剛順利通過ISO 27001&27017&27018&CSA STAR四個安全複審和認證。據瞭解,此次4個體系安全認證審核範圍覆蓋華為雲所有機房和一百多項核心雲服務,認證雲服務數業界領先。其中,CSA STAR的安全評級更是為最高級別Gold級。就在6月29日剛結束的第二屆全國信息安全企業家高峰論壇上,華為雲還成為業界首家全節點全服務通過信息安全服務資質認證的雲服務提供商。

目前,華為雲已取得全球40+多個安全權威認證,累計覆蓋70個服務,例如 PCI-DSS(華為雲成為中國唯一全平臺、全節點、全服務通過PCI-DSS)包括SOC1/SOC2(安全內控)、 ISO27018(隱私保護)、PCI-DSS(金融安全)、ISO27001(信息安全)、ISO20000(運營安全)、 BSIMM(軟件安全)認證等。

2、服務能力構建牢固安全底座

除了安全認證,華為雲在構建安全服務上的努力也未鬆懈半分。

為幫助用戶防止外部惡意攻擊,華為雲圍繞攻擊者可能的攻擊路徑,發佈了基於AI的安全解決方案,包括安全AI平臺米蘭達、DDoS高防、數據庫安全等共20多款服務產品。如此,用戶便可以像搭積木一樣,選擇一款或數款安全服務組建符合業務需要的安全體系,堵住攻擊。

此外,華為雲幫助用戶一站式過等保的安全等保、感知全網安全態勢的態勢感知、提升運維審計效率的堡壘機服務等等,讓用戶快速搭建符合自身業務需要的防禦體系。

防止數據洩露是用戶尤其關心的,為解決這一擔憂,華為雲圍繞雲上數據的全生命週期,提供了從訪問認證、敏感數據識別、防攻擊、防洩漏到審計組成的環環相扣的基於AI的數據保護解決方案。特別是今年3月份華為雲發佈的全球首個敏感數據檢測服務(結構數據),提供了雲上敏感數據的識別和分類技術,為用戶進行數據安全保護治理提供了武器,目前已在華為雲內測。

Cloud2.0時代已經到來,志願做智能世界“黑土地”的華為雲,在漫長的時間錘鍊中,對於可信的構建步履堅毅有力,對於安全的堅守初心從一始終。如何成為那個最終的領跑者,華為雲還在用行動給出自己的答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