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華為 人力資源 任正非 職場 甘志凌說績效 2018-12-06

請認真思考一下,你的公司是不是存在著這樣的普遍現象——

有5%——10%的公司員工,一上班就是來挑毛病、和你對著幹的,所有的制度他都看不慣,所有的決策他都有不同想法,而他不會去想自己做得如何;

有15%——20%的員工,他做出的東西就是不合格

有20%的員工是蒙著做事,做得對與錯,他都不知道為什麼

只有20%的員工的工作,是高績效的。

也就是說,公司中有60%的員工的工作沒有正常產生績效,這是多麼大的浪費?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儘管管理者做出了很多努力,我們也學習過不少管理知識,嘗試了很多管理制度,但是總是看不到理想的效果。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

這是我10年間對200家企業跟蹤研究的發現。

十數年來,正是這些問題深深地吸引住我持續迷戀、關注管理——

為什麼同樣的資源和人,交給不同的管理者進行管理,結果卻相去甚遠?

為什麼這樣多的人陷入了無效的、甚至毫無意義的工作中?

影響人們工作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人員為什麼會流動?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組織並沒有讓他們發揮作用?

這些問題的出現,其實都是源於管理觀。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1

用績效說話:管理只對績效負責

現象一:功勞與苦勞

現在大家普遍知道,“苦勞”是對績效沒有幫助的。

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人有了“苦勞”之後,就會覺得已經很對得起公司了。

其實我們也會接受這些看法,很多公司還是以苦勞為考量標準。

這說明對管理的觀念還是沒有認識清楚。講苦勞是對管理上的第一浪費。

現象二:能力和態度

管理只對績效負責,直接產生績效的是能力,而不是態度。

誰產生績效,誰就最重要。當態度轉化為能力,才有用。

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企業,你公司活得好的員工是誰?

是不是能幹的人累死,不幹活的人活得很好?而通常是能幹的人總是態度不那麼好,不能幹的人總是很討好。那麼你的管理就一定出問題了,你考核的是態度多,還是能力多?

如果你50%的內容都是在考核態度,那你的公司能幹的人就自然活得很累了——而這意味著如果有機會,他就會流走。

這是對管理的第二大浪費。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現象三:才幹和品德

品德只有在遇到重大挑戰時才能評價,通常情況下,我們很難去評價一個人的品德是好還是壞,管理不能把賭注押在這裡,而恰恰應該去設法解決它:

管理要承擔的責任就是沒有機會讓人去犯錯誤,讓品德轉化為才幹,創造績效。

所以學管理,要看經濟學和組織行為學。

何時“德”比“才”重要?

必須要說明的是:在兩個時間點上,德比才重要。一是在招聘時;一是在提拔時。

2

等邊分配法則:管理是一種分配

管理者一定要懂得把三樣東西分成等邊三角形:即權力、責任、利益三角對等。

幾乎所有管理出問題,都是因為三者的不對等。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管理實際上是一種分配,需要特別提請注意的是,這裡分配的是一種責任,而不是權力。我們在管理中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分配權力。必須明確,權力分配的依據不是崗位,而是責任。

比如:如果完成績效的責任,分公司的責任最大,那麼權力最大的就應該是分公司經理。但是現實中常常不是這樣。我建議大家做兩個重要觀察:

① 公司的總經理經常給誰開會?參加會議的人就是權力最大的人。

他是經常給總部職能部門的人,如人力資源經理、財務經理開會?還是經常和分公司經理、一線經理開會?和總經理經常開會的人最有權做決定,只不過這個決定是通過總經理部署下去。

② 公司頭銜的設計,是一線人員的稱謂高,還是公司職能部門的稱謂高?

稱謂具有象徵意義,權力常常在崗位的稱謂中就分配了。

你會發現,總經理的會議室裡多是職能部門的人,而二線職能部門負責人的稱謂都比分公司、一線崗位的稱謂高。你又如何讓一個人力資源總監去為一個小小的一線經理服務?彼此見面一打招呼,上下心態就立刻拉開了。

這樣的分配就不是基於責任的分配,管理效力自然大打折扣。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3

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

這是我一直堅持的觀點,也是談得最多的話題。其中含有兩個重要的認識:

第一,管理做什麼,必須由經營決定;

第二,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經營水平。

認識一 :為什麼管理做什麼要由經營確定?

在一個公司中,“經營”是選擇對的事情做;管理是要把事情做對。邏輯關係非常明顯。

比如通常情況下,薄利多銷經營,對應規模化和成本管理;一分價錢一分貨經營,對應品質和品牌管理;服務化經營對應流程管理;定製化經營對應柔性化管理等。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認識二:為什麼管理不能大於經營?

因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能力大於經營能力的話,那常常意味著虧損。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公司制度很健全、文化理念很先進、人才很優秀,但就是經營不景氣的原因。雖然你很懂管理,但是你的管理觀有問題。

你不妨看看,你公司最優秀的人是在做經營,還是在做管理?你開內部會議多,還是開外部會議多?

如果你的高管團隊每一次都是開內部會議,每天看到的都是他的下屬,那麼你的管理就大過了經營。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企業利益分配的原則是什麼?

華為原CFO、常務董事孟晚舟(任正非女兒)在清華大學時分享到:

按價值定薪:牛人年薪不封頂

華為應屆生招聘的定位不是招“學徒”,而是招“最優秀”的學生。

我們已經不是來簡單地補充人手,而是來招聘潛力無限的戰略儲備型人才,以應對將來的不確定性。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以前,我們是按學歷定薪。

從今年起,華為將按價值定薪。充分考慮優秀學生的潛在貢獻價值,特別是牛人年薪也不封頂。簡言之,你有多大雄心、有多大能力、有多大潛力,我們就給多大薪酬。

在華為,奮鬥越久越划算,工資變成零花錢。

華為的薪酬水平高於行業普遍水平,除了工資、獎金以外, 長期激勵計劃的收益,隨著你的責任及貢獻,將在在你的年收入中佔很大比例。

到華為,短期暴富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你腳踏實地,與華為一起成長,分享成長的收益,並不是難事。

華為堅持知本主義,知識就是資本,過去資本僱傭人才,現在人才僱傭資本!

持續奮鬥、創造價值是年輕人的責任與義務

對企業來說,該如何設計薪酬機制,才能讓員工對結果和價值負責?

分享一種對中小企業來說非常有幫助,和華為薪酬思維一樣的薪酬模式——KSF全績效模式。

下面所講的激勵性KSF薪酬績效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強烈建議點擊上面鏈接。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KSF全績效模式——讓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高

KSF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獎勵,未達到就少發。

KSF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案例分析:

在KSF薪酬模式下,一個生產經理,該如何制定薪酬?在過去,他可能是拿固定工資,公司賺不賺錢,和他沒有太大關係。

在KSF模式下,他的收入會直接和企業經營結果掛鉤!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一般情況下,在KSF薪酬模式下,員工薪酬越高,員工工資費用率反而會下降,真正實現,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越賺錢!

為什麼經營必須大於管理?華為孟晚舟:員工按價值定薪 收入不封頂

結果導向的理論前提是“過程優先”,結果導向必須關注完成結果的過程,對結果負責就必須先對工作的程序負責,對工作程序負責的人才能真正對工作的結果負責,只有對結果負責的人才能對自己負責,這是一種管理智慧。

企業靠結果生存,管理者,也請用結果說話。

管理者不能對結果負責,一切都將是空談。

管理不能對經營負責,企業距離倒閉不遠!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分享你的見解!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更多績效乾貨,點擊“瞭解更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