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華為上市”的新聞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華為上市幾乎已經成為財經新聞的“月經貼”,而大量營銷號的標題黨也經常性的將“華為怒砸千億借殼石墨烯第一龍頭上市獲批”、“深夜利好:華為正式宣佈借殼次新股龍頭上市A股獲批,滿倉十連板”、“華為宣佈借殼上市已獲批”這類標題作為吸引讀者的熱點,儼然,碰瓷“華為上市”已成流行,這甚至導致一些主流聲音也開始跟風探討華為到底何時上市。

然而,對於華為人來說,“上市問題”卻從來都“不是問題”,因為答案早已很明確:華為不上市!華為50年內不會上市!

這樣答案在媒體上已經見諸很多,我印象中最早是在2012年,華為在面對媒體公開採訪時就明確宣稱華為不上市,當時是財富中文網記者採訪時任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徐直軍稱華為沒有上市打算。

到了2014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親自對記者明確表示,華為肯定不會上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

"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華為上市”的新聞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華為上市幾乎已經成為財經新聞的“月經貼”,而大量營銷號的標題黨也經常性的將“華為怒砸千億借殼石墨烯第一龍頭上市獲批”、“深夜利好:華為正式宣佈借殼次新股龍頭上市A股獲批,滿倉十連板”、“華為宣佈借殼上市已獲批”這類標題作為吸引讀者的熱點,儼然,碰瓷“華為上市”已成流行,這甚至導致一些主流聲音也開始跟風探討華為到底何時上市。

然而,對於華為人來說,“上市問題”卻從來都“不是問題”,因為答案早已很明確:華為不上市!華為50年內不會上市!

這樣答案在媒體上已經見諸很多,我印象中最早是在2012年,華為在面對媒體公開採訪時就明確宣稱華為不上市,當時是財富中文網記者採訪時任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徐直軍稱華為沒有上市打算。

到了2014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親自對記者明確表示,華為肯定不會上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而在2016年,任正非又先後兩次面對媒體表示華為不會上市,一次是在當年的巴展上,任正非面對記者的追問,回答說“五、六十年內也許不會(上市)吧。”到5月份,面對新華社記者的採訪,任正非再次解釋了為什麼華為不上市。

很顯然,面對上市這件事,華為整個領導層意見是統一的,是有主心骨的,那就是不上市。

那麼,到底為什麼華為不上市?從一般意義上講,上市不是很多創業企業甚至從一開始就追求的目標嗎?按照傳統經濟學觀點,一個公開在資本市場募資的公司不是更是更符合現代公司治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主客觀兩方面尋找答案,所謂客觀,是華為不必上市,所謂主觀,則是華為不想上市。

關於企業為什麼要上市?經濟學教科書是有標準答案的,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迅速擴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競爭力。核心來看,就是上市能夠幫助企業通過資本運作迅速發展,實現規模的裂變。

"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華為上市”的新聞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華為上市幾乎已經成為財經新聞的“月經貼”,而大量營銷號的標題黨也經常性的將“華為怒砸千億借殼石墨烯第一龍頭上市獲批”、“深夜利好:華為正式宣佈借殼次新股龍頭上市A股獲批,滿倉十連板”、“華為宣佈借殼上市已獲批”這類標題作為吸引讀者的熱點,儼然,碰瓷“華為上市”已成流行,這甚至導致一些主流聲音也開始跟風探討華為到底何時上市。

然而,對於華為人來說,“上市問題”卻從來都“不是問題”,因為答案早已很明確:華為不上市!華為50年內不會上市!

這樣答案在媒體上已經見諸很多,我印象中最早是在2012年,華為在面對媒體公開採訪時就明確宣稱華為不上市,當時是財富中文網記者採訪時任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徐直軍稱華為沒有上市打算。

到了2014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親自對記者明確表示,華為肯定不會上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而在2016年,任正非又先後兩次面對媒體表示華為不會上市,一次是在當年的巴展上,任正非面對記者的追問,回答說“五、六十年內也許不會(上市)吧。”到5月份,面對新華社記者的採訪,任正非再次解釋了為什麼華為不上市。

很顯然,面對上市這件事,華為整個領導層意見是統一的,是有主心骨的,那就是不上市。

那麼,到底為什麼華為不上市?從一般意義上講,上市不是很多創業企業甚至從一開始就追求的目標嗎?按照傳統經濟學觀點,一個公開在資本市場募資的公司不是更是更符合現代公司治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主客觀兩方面尋找答案,所謂客觀,是華為不必上市,所謂主觀,則是華為不想上市。

關於企業為什麼要上市?經濟學教科書是有標準答案的,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迅速擴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競爭力。核心來看,就是上市能夠幫助企業通過資本運作迅速發展,實現規模的裂變。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然而,對於華為來說,這個最主要的問題其實早已不是問題。

看華為2016年財報就知道了,報告顯示,華為運營商、企業、終端三大業務在2015年的基礎上實現穩健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過去十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3130億人民幣,僅2016年一年,華為投入研發的費用就達764億元人民幣,佔銷售收入的14.6%。而同年,中國市值最大互聯網公司阿里的年收入不過1011億元。

單憑這份財報,就可以從多個層面解答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首先是財報發佈的本身已經部分解決了華為企業透明度的問題。企業上市變為公眾公司的目的之一是使企業對公眾更透明,更便於社會監督,所以上市公司都會定期發佈財報。在多年以前,外界對不上市的華為一直感覺很神祕,但現在大家都看到了,儘管華為不上市,但卻主動定期公佈財報,而華為的高管也越來越多的公開接受媒體採訪,在這方面,華為的進步全社會都看得見,華為的公司透明度,不比大多數上市公司差。

其次,從財報披露的收入和增速上看,華為即使沒有上市,也獲得了不低於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發展速度。事實上,在全世界範圍內不上市的名企比比皆是,有一種牛逼的商業模式叫不融資,核心就是不差錢,比如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之一塞仕(SAS)軟件公司、美國的直銷巨頭安利公司,以及德國頂尖奢侈家電品牌美諾公司,還有我們都熟悉的宜家公司,他們都沒有上市,卻悶聲大發財。

"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華為上市”的新聞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華為上市幾乎已經成為財經新聞的“月經貼”,而大量營銷號的標題黨也經常性的將“華為怒砸千億借殼石墨烯第一龍頭上市獲批”、“深夜利好:華為正式宣佈借殼次新股龍頭上市A股獲批,滿倉十連板”、“華為宣佈借殼上市已獲批”這類標題作為吸引讀者的熱點,儼然,碰瓷“華為上市”已成流行,這甚至導致一些主流聲音也開始跟風探討華為到底何時上市。

然而,對於華為人來說,“上市問題”卻從來都“不是問題”,因為答案早已很明確:華為不上市!華為50年內不會上市!

這樣答案在媒體上已經見諸很多,我印象中最早是在2012年,華為在面對媒體公開採訪時就明確宣稱華為不上市,當時是財富中文網記者採訪時任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徐直軍稱華為沒有上市打算。

到了2014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親自對記者明確表示,華為肯定不會上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而在2016年,任正非又先後兩次面對媒體表示華為不會上市,一次是在當年的巴展上,任正非面對記者的追問,回答說“五、六十年內也許不會(上市)吧。”到5月份,面對新華社記者的採訪,任正非再次解釋了為什麼華為不上市。

很顯然,面對上市這件事,華為整個領導層意見是統一的,是有主心骨的,那就是不上市。

那麼,到底為什麼華為不上市?從一般意義上講,上市不是很多創業企業甚至從一開始就追求的目標嗎?按照傳統經濟學觀點,一個公開在資本市場募資的公司不是更是更符合現代公司治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主客觀兩方面尋找答案,所謂客觀,是華為不必上市,所謂主觀,則是華為不想上市。

關於企業為什麼要上市?經濟學教科書是有標準答案的,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迅速擴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競爭力。核心來看,就是上市能夠幫助企業通過資本運作迅速發展,實現規模的裂變。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然而,對於華為來說,這個最主要的問題其實早已不是問題。

看華為2016年財報就知道了,報告顯示,華為運營商、企業、終端三大業務在2015年的基礎上實現穩健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過去十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3130億人民幣,僅2016年一年,華為投入研發的費用就達764億元人民幣,佔銷售收入的14.6%。而同年,中國市值最大互聯網公司阿里的年收入不過1011億元。

單憑這份財報,就可以從多個層面解答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首先是財報發佈的本身已經部分解決了華為企業透明度的問題。企業上市變為公眾公司的目的之一是使企業對公眾更透明,更便於社會監督,所以上市公司都會定期發佈財報。在多年以前,外界對不上市的華為一直感覺很神祕,但現在大家都看到了,儘管華為不上市,但卻主動定期公佈財報,而華為的高管也越來越多的公開接受媒體採訪,在這方面,華為的進步全社會都看得見,華為的公司透明度,不比大多數上市公司差。

其次,從財報披露的收入和增速上看,華為即使沒有上市,也獲得了不低於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發展速度。事實上,在全世界範圍內不上市的名企比比皆是,有一種牛逼的商業模式叫不融資,核心就是不差錢,比如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之一塞仕(SAS)軟件公司、美國的直銷巨頭安利公司,以及德國頂尖奢侈家電品牌美諾公司,還有我們都熟悉的宜家公司,他們都沒有上市,卻悶聲大發財。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第三,請注意財報中的三個數字:淨利潤3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4%。2016年華為研發費用達764億元人民幣。任正非前面那句話說的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資本市場終歸是貪婪的,是追求利潤的,而華為多年的主張是“厚積薄發”,長期把營收的至少10%用於研發。在這種情況下,華為一旦上市,就很容易被資本市場左右意志,為了股價而影響到長期發展戰略,結果就是得不償失。如任正非說,股東更重視眼前利益,而擁有這家公司的人則不會那麼貪婪,“我們之所以能超越同業競爭對手,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上市”。

華為是以至少十年為期規劃發展戰略,但資本卻經常連一年之後前景都不願意多想。

第四,儘管沒有上市,華為卻有一個非常先進的公司治理制度。華為在利益分配上實行了廣泛的員工持股,在這一架構下,員工可以享受分紅與股票增值的利潤,華為每年所賺取的淨利絕大部分是分配給員工的。同時,分紅權與表決權存分離的設計又解決了科技企業穩定發展的問題。

"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華為上市”的新聞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華為上市幾乎已經成為財經新聞的“月經貼”,而大量營銷號的標題黨也經常性的將“華為怒砸千億借殼石墨烯第一龍頭上市獲批”、“深夜利好:華為正式宣佈借殼次新股龍頭上市A股獲批,滿倉十連板”、“華為宣佈借殼上市已獲批”這類標題作為吸引讀者的熱點,儼然,碰瓷“華為上市”已成流行,這甚至導致一些主流聲音也開始跟風探討華為到底何時上市。

然而,對於華為人來說,“上市問題”卻從來都“不是問題”,因為答案早已很明確:華為不上市!華為50年內不會上市!

這樣答案在媒體上已經見諸很多,我印象中最早是在2012年,華為在面對媒體公開採訪時就明確宣稱華為不上市,當時是財富中文網記者採訪時任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徐直軍稱華為沒有上市打算。

到了2014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親自對記者明確表示,華為肯定不會上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而在2016年,任正非又先後兩次面對媒體表示華為不會上市,一次是在當年的巴展上,任正非面對記者的追問,回答說“五、六十年內也許不會(上市)吧。”到5月份,面對新華社記者的採訪,任正非再次解釋了為什麼華為不上市。

很顯然,面對上市這件事,華為整個領導層意見是統一的,是有主心骨的,那就是不上市。

那麼,到底為什麼華為不上市?從一般意義上講,上市不是很多創業企業甚至從一開始就追求的目標嗎?按照傳統經濟學觀點,一個公開在資本市場募資的公司不是更是更符合現代公司治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主客觀兩方面尋找答案,所謂客觀,是華為不必上市,所謂主觀,則是華為不想上市。

關於企業為什麼要上市?經濟學教科書是有標準答案的,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迅速擴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競爭力。核心來看,就是上市能夠幫助企業通過資本運作迅速發展,實現規模的裂變。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然而,對於華為來說,這個最主要的問題其實早已不是問題。

看華為2016年財報就知道了,報告顯示,華為運營商、企業、終端三大業務在2015年的基礎上實現穩健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過去十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3130億人民幣,僅2016年一年,華為投入研發的費用就達764億元人民幣,佔銷售收入的14.6%。而同年,中國市值最大互聯網公司阿里的年收入不過1011億元。

單憑這份財報,就可以從多個層面解答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首先是財報發佈的本身已經部分解決了華為企業透明度的問題。企業上市變為公眾公司的目的之一是使企業對公眾更透明,更便於社會監督,所以上市公司都會定期發佈財報。在多年以前,外界對不上市的華為一直感覺很神祕,但現在大家都看到了,儘管華為不上市,但卻主動定期公佈財報,而華為的高管也越來越多的公開接受媒體採訪,在這方面,華為的進步全社會都看得見,華為的公司透明度,不比大多數上市公司差。

其次,從財報披露的收入和增速上看,華為即使沒有上市,也獲得了不低於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發展速度。事實上,在全世界範圍內不上市的名企比比皆是,有一種牛逼的商業模式叫不融資,核心就是不差錢,比如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之一塞仕(SAS)軟件公司、美國的直銷巨頭安利公司,以及德國頂尖奢侈家電品牌美諾公司,還有我們都熟悉的宜家公司,他們都沒有上市,卻悶聲大發財。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第三,請注意財報中的三個數字:淨利潤3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4%。2016年華為研發費用達764億元人民幣。任正非前面那句話說的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資本市場終歸是貪婪的,是追求利潤的,而華為多年的主張是“厚積薄發”,長期把營收的至少10%用於研發。在這種情況下,華為一旦上市,就很容易被資本市場左右意志,為了股價而影響到長期發展戰略,結果就是得不償失。如任正非說,股東更重視眼前利益,而擁有這家公司的人則不會那麼貪婪,“我們之所以能超越同業競爭對手,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上市”。

華為是以至少十年為期規劃發展戰略,但資本卻經常連一年之後前景都不願意多想。

第四,儘管沒有上市,華為卻有一個非常先進的公司治理制度。華為在利益分配上實行了廣泛的員工持股,在這一架構下,員工可以享受分紅與股票增值的利潤,華為每年所賺取的淨利絕大部分是分配給員工的。同時,分紅權與表決權存分離的設計又解決了科技企業穩定發展的問題。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再看主觀方面,華為為什麼不想上市。如任正非回答新華社記者所言:因為我們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為理想和目標而奮鬥。守住上甘嶺是很難的,還有好多犧牲。如果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逼我們橫向發展,我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

這裡的主觀,實際上就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即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但上市所產生的後果很可能是與這一核心價值觀相沖突的,任正非認為,“科技企業是靠人才推動的,公司過早上市,就會有一批人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他們的工作激情就會衰退,這對華為不是好事,對員工本人也不見得是好事,華為會因此而增長緩慢,甚至隊伍渙散;員工年紀輕輕太有錢了,會變得懶惰,對他們個人的成長也不會有利。”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上市確實能使華為價值在短時間內放大很多倍,並在華為內部製造出大批年輕富豪,但如果上市後發生的事情危及到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動搖了華為的內部穩定,利害相權之下,不選擇上市,也在預料之內。

"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華為上市”的新聞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華為上市幾乎已經成為財經新聞的“月經貼”,而大量營銷號的標題黨也經常性的將“華為怒砸千億借殼石墨烯第一龍頭上市獲批”、“深夜利好:華為正式宣佈借殼次新股龍頭上市A股獲批,滿倉十連板”、“華為宣佈借殼上市已獲批”這類標題作為吸引讀者的熱點,儼然,碰瓷“華為上市”已成流行,這甚至導致一些主流聲音也開始跟風探討華為到底何時上市。

然而,對於華為人來說,“上市問題”卻從來都“不是問題”,因為答案早已很明確:華為不上市!華為50年內不會上市!

這樣答案在媒體上已經見諸很多,我印象中最早是在2012年,華為在面對媒體公開採訪時就明確宣稱華為不上市,當時是財富中文網記者採訪時任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徐直軍稱華為沒有上市打算。

到了2014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親自對記者明確表示,華為肯定不會上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而在2016年,任正非又先後兩次面對媒體表示華為不會上市,一次是在當年的巴展上,任正非面對記者的追問,回答說“五、六十年內也許不會(上市)吧。”到5月份,面對新華社記者的採訪,任正非再次解釋了為什麼華為不上市。

很顯然,面對上市這件事,華為整個領導層意見是統一的,是有主心骨的,那就是不上市。

那麼,到底為什麼華為不上市?從一般意義上講,上市不是很多創業企業甚至從一開始就追求的目標嗎?按照傳統經濟學觀點,一個公開在資本市場募資的公司不是更是更符合現代公司治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主客觀兩方面尋找答案,所謂客觀,是華為不必上市,所謂主觀,則是華為不想上市。

關於企業為什麼要上市?經濟學教科書是有標準答案的,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迅速擴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競爭力。核心來看,就是上市能夠幫助企業通過資本運作迅速發展,實現規模的裂變。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然而,對於華為來說,這個最主要的問題其實早已不是問題。

看華為2016年財報就知道了,報告顯示,華為運營商、企業、終端三大業務在2015年的基礎上實現穩健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過去十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3130億人民幣,僅2016年一年,華為投入研發的費用就達764億元人民幣,佔銷售收入的14.6%。而同年,中國市值最大互聯網公司阿里的年收入不過1011億元。

單憑這份財報,就可以從多個層面解答華為為什麼不上市。

首先是財報發佈的本身已經部分解決了華為企業透明度的問題。企業上市變為公眾公司的目的之一是使企業對公眾更透明,更便於社會監督,所以上市公司都會定期發佈財報。在多年以前,外界對不上市的華為一直感覺很神祕,但現在大家都看到了,儘管華為不上市,但卻主動定期公佈財報,而華為的高管也越來越多的公開接受媒體採訪,在這方面,華為的進步全社會都看得見,華為的公司透明度,不比大多數上市公司差。

其次,從財報披露的收入和增速上看,華為即使沒有上市,也獲得了不低於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發展速度。事實上,在全世界範圍內不上市的名企比比皆是,有一種牛逼的商業模式叫不融資,核心就是不差錢,比如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之一塞仕(SAS)軟件公司、美國的直銷巨頭安利公司,以及德國頂尖奢侈家電品牌美諾公司,還有我們都熟悉的宜家公司,他們都沒有上市,卻悶聲大發財。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第三,請注意財報中的三個數字:淨利潤3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4%。2016年華為研發費用達764億元人民幣。任正非前面那句話說的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上市成就了華為的成功。”資本市場終歸是貪婪的,是追求利潤的,而華為多年的主張是“厚積薄發”,長期把營收的至少10%用於研發。在這種情況下,華為一旦上市,就很容易被資本市場左右意志,為了股價而影響到長期發展戰略,結果就是得不償失。如任正非說,股東更重視眼前利益,而擁有這家公司的人則不會那麼貪婪,“我們之所以能超越同業競爭對手,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上市”。

華為是以至少十年為期規劃發展戰略,但資本卻經常連一年之後前景都不願意多想。

第四,儘管沒有上市,華為卻有一個非常先進的公司治理制度。華為在利益分配上實行了廣泛的員工持股,在這一架構下,員工可以享受分紅與股票增值的利潤,華為每年所賺取的淨利絕大部分是分配給員工的。同時,分紅權與表決權存分離的設計又解決了科技企業穩定發展的問題。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再看主觀方面,華為為什麼不想上市。如任正非回答新華社記者所言:因為我們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為理想和目標而奮鬥。守住上甘嶺是很難的,還有好多犧牲。如果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逼我們橫向發展,我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

這裡的主觀,實際上就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即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但上市所產生的後果很可能是與這一核心價值觀相沖突的,任正非認為,“科技企業是靠人才推動的,公司過早上市,就會有一批人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他們的工作激情就會衰退,這對華為不是好事,對員工本人也不見得是好事,華為會因此而增長緩慢,甚至隊伍渙散;員工年紀輕輕太有錢了,會變得懶惰,對他們個人的成長也不會有利。”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上市確實能使華為價值在短時間內放大很多倍,並在華為內部製造出大批年輕富豪,但如果上市後發生的事情危及到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動搖了華為的內部穩定,利害相權之下,不選擇上市,也在預料之內。

華為為什麼不上市?你們知道原因嗎?

華為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家獨特的公司,同時也是一家價值觀驅動的公司,任正非直到今天還在思考如何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動公司發展”,而華為今天的成功也反證了其不上市決策的正確性,期待華為能夠在傳統的上市與不上市之間,走出一條現代公司治理的新路。

轉發此文後,私信我,立刻贈送《創業公司股權結構設計(案例)》《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模板》《入股股東合作協議書》《股東合作及股權協議書》《股權眾籌商業計劃書》《股權激勵協議書》《股權架構的設計思路》《股權退出機制》《股權眾籌協議書》其中任意一份資料!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關注我,持續分享乾貨知識!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讓我教您把公司做強做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