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億!地方國資再出手,70億市值藥企實控人生變,原因幾何?

華仁藥業 藥品 投資 西安 E藥經理人 2019-05-11
  • 2019年5月8日,A股上市公司華仁藥業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已簽署《股份轉讓協議》《表決權委託協議》。待協議轉讓實施完成之後,西安曲江文化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或其成立的主體將持有公司總股本的20%,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這意味著,這家市值70億的以大輸液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將自此易主。新實控人將是國資身份的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

受此消息影響,截至今日收盤,華仁藥業以6.19元的價格收盤,上漲幅度達4.21%。

這並不是近期首例國資入主藥企的案例。5月5日晚間,海南海藥便發佈公告,稱其停牌籌劃控制權轉讓事件有了新進展:醫藥控股將成為其控股股東,國務院國資委將成為實際控制人;1月21日,紅日藥業發佈公告,宣告協議生效之後,興城集團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成都市國資委將成為實控人。

一方面,地方國資委以及國家國資委密集入主民營藥企,是產業與資本的融合,良性運轉下去,對於公司的發展無疑具備積極作用。但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在當前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併購、整合將會是一個常態。不管是出於經營上的壓力,還是面臨市場上緊張的競爭態勢,行業的結構變動以及企業間的重新排位,都將會是一個必然。

作為一家早在1998年5月就成立的公司,華仁藥業一直都以非PVC軟袋輸液為核心業務。年報信息顯示,其主要從事非PVC軟袋大容量製劑(基礎性輸液、治療性輸液、腹膜透析液)及原料藥、配套 醫藥包材、醫療器械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擁有專業的非PVC軟袋輸液單體生產工廠,具備垂直一體化的全產業鏈佈局。

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018年華仁藥業營業收入為13.84億元,同比2017年增長幅度為5.49%;但扣非淨利潤卻僅為3418萬元,相較於去年還減少了21.43%。

工業收入是其營收的主要來源。2018年,華仁藥業醫藥工業收入為12.88億元,同比增長10.25%,同時工業收入佔總體收入的比例由89.06%上升到93.08%。而醫藥商業業務收入佔比則由10.94%降低到6.92%。

很顯然,在過去的一年中,華仁藥業面臨著不小的經營壓力。從大環境上來講,華仁藥業所屬的大輸液行業近年來受醫保控費、限輸限抗限輔、門診限掛等因素影響,整個輸液市場的總容量有所縮減。而華仁藥業所主要依託的非PVC軟袋在國外廣為使用,國內輸液行業軟袋佔比卻僅為30%。

與此同時,產業集中度在逐步提高。政策是影響其市場表現的核心因素,例如招標。2018年報信息中華仁藥業提及,由於招標價格下降的因素,部分市場已受到衝擊,基礎性輸液最終全年實現銷售收入7.6億元,同比下降3.55%。

華仁藥業亦在年報中披露了其應收賬款過大的風險。資料顯示,從2014年到2018年,華仁藥業應收賬款分別為4.92億元、5.94億元、6.01億元、6.25億元、5.83億元,而

事實上,距離上一個實控人周希儉入主華仁藥業,尚不足三年時間。

2016年7月,停牌近半年的華仁藥業披露,大股東華仁集團將其持有的華仁藥業1.74億股股份,以每股9.53元分別向永裕恆豐投資和永裕恆豐管理轉讓1.10億股和6375.14萬股。轉讓價格合計16.58億元。轉讓完成後,周希儉將作為公司的是實際控制人入主華仁藥業。

公開資料顯示,彼時周希儉身兼多職,包括道和集團創始人、中脈健康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等要職,而更知名的身份則是“直銷大王”,其直接或間接對外投資的企業多達36個,行業類型更是遍佈廣告、餐飲、投資管理、健身服務等諸多領域。

而此次股權變動,所涉及的股份數量則合計為2.36億股,每股轉讓價格為4.86元,轉讓價款共計為11.49億元。

*本文版權均屬E藥經理人所有,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言,經允許後方可轉載,並在文首註明來源、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