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對中央一級預算單位實現審計全覆蓋

來源:法制日報

首次對中央一級預算單位實現審計全覆蓋

2018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報告提請審議

□ 本報記者 朱寧寧

6月26日,《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

審計結果表明,2018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財稅體制改革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支出得到保障;三大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重點任務進展順利;社會民生持續改善,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報告指出,審計查出的突出問題有效整改,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上年度審計查出的問題已整改金額3000多億元,完善相關制度2900多項,處理處分3200多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審計署首次對中央一級預算單位實現審計全覆蓋,並延伸審計了256家所屬單位。結果表明,2018年中央部門本級預算總體執行率88.1%,比上年提高8.5個百分點。

基層腐敗損害群眾切身利益

2018年,各項審計共發現並移送問題線索478起,涉及公職人員810多人,造成損失浪費380多億元。

報告指出,公共資金和國有資產損失問題不容忽視,共發現此類問題線索183起,多與掌握資金分配、信貸審批和資產管理權的公職人員濫用權力有關;涉稅涉票問題多發,共發現偷逃稅款等問題線索66起,一些企業利用稅收徵管漏洞,通過虛構銷售業務、串通定價等,短期內集中虛開大量發票抵扣以偷逃稅款,隨即註銷或失聯;涉眾金融違法行為更具有迷惑性,共發現地下錢莊、非法集資、內幕交易、網絡借貸等問題線索32起;基層腐敗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共發現此類問題線索150起,一些基層工作人員在資金管理、物資發放等環節利用現場勘查、數據錄入等“末梢”權力貪汙截留等。

報告還指出,環保領域問題仍需持續關注,共發現此類問題線索22起,大多發生在生態保護、汙染排放、危廢處置、環保建設等領域。

地方違規舉債勢頭得到遏制

報告介紹了推動打好三大攻堅戰相關審計情況。

地方債方面,從審計情況看,有關地區風險防範意識增強,違規舉債勢頭得到遏制,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審計發現,有16省未按要求對困難較大的市縣制定風險應急預案;32個地區上報的債務數據存在漏報、多報等情況;11個地區有170.78億元存量隱形債務沒有指定化解措施,有些地區制定的債務化解方案缺乏可行性;35個地區有290.4億元債務資金因籌集與項目進度不銜接等原因閒置,其中22個地區114.26億元超過1年。

扶貧方面,審計了296個貧困縣,抽查2372個鄉鎮、7346個行政村,走訪2.61萬戶家庭,設計單位4729個、資金1268億元。結果表明,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加大投入,積極推進扶貧重點任務,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此次審計發現問題金額佔抽審資金的比例,較上年下降3.1個百分點。主要問題是少數地方擅自拔高或隨意降低脫貧標準、扶貧領域腐敗和工作作風問題仍然存在、一些市縣扶貧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扶貧資金和項目管理績效不佳。

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方面,重點開展了環渤海生態環境保護審計和9個地區、部門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結果表明,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正有序解決,渤海水質總體有所改善。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汙染源頭治理不到位、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修復不平衡、部分生態文明重點任務未有效落地。

小微企業融資難尚未根本緩解

報告介紹了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的相關情況。

報告顯示,在全國範圍內,共跟蹤審計了4.1萬個項目,抽查6.5萬個單位,推動取消、合併和下放行政審批、職業資格等400多項,減少或清退收費等9億元,加快實施項目4000多個,落實、收回和統籌盤活資金200多億元,建立健全制度1500多項,處理處分1500多人。

同時,報告也指出了近期發現的主要問題:在減稅降費政策落實方面,違規收費依然存在,17省30家單位違規向企業收取檢測評審等費用、徵收已停徵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向企業轉嫁費用、應退未退涉企收費等5.27億元。

在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方面,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得到根本緩解,銀行融資方面,出於防範風險等考慮,仍存在門檻較高、環節多、週期長等問題,民間和網絡借貸利率多高於30%。一些銀行要求民營企業續貸時先還舊再借新,延伸調查的393家企業“過橋”借款年化利率最低36%、最高108%。

在“放管服”改革方面,7省9家單位未按規定取消或下放10項行政審批事項及前置條件;1個部門和2省2家單位存在擴大審批範圍、審批不及時等問題;10省32家單位在項目招標和政府採購等活動中設置地域、註冊資本等不合理條件。

在清理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賬款方面,有的地方因財政困難,拖欠賬款尚未有效解決。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相關制度不完善、落實不到位是成果轉化率低的重要原因,多頭監管和重複檢查問題在科研管理領域仍然存在,某高校14個月內連續接受4個部門對同一課題結題驗收、經費使用等檢查,且結果互不相認,影響正常科研和教學工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