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整治“背街小巷”,讓“陰影地帶”刷出高顏值!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建築 社會 見證龍泉驛 2017-05-18

2017年4月,龍泉驛區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吹響集結號!這是一場,讓城市管理無盲區、無死角、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環境質量的攻堅戰!龍泉驛通過設立“街長”“巷長”,全面整治核心區背街小巷,重點治理沿街違建、車輛亂停、出攤佔道、公共設施破損等城市頑疾。

大力整治“背街小巷”,讓“陰影地帶”刷出高顏值!

市民點贊!背街小巷集體“整容變臉”

如果說主幹道是城市的大動脈,那麼分佈於各個角落的背街小巷則是整個城市的毛細血管。大動脈固然重要,但毛細血管的健康程度也直接關係到整個城市的活力。

長期以來,隱藏於高樓大廈和歷史古建背後的背街小巷存在著髒亂問題,成為城市治理的薄弱環節。為此,龍泉驛區痛下決心,對核心區所有背街小巷進行全面整治。

大力整治“背街小巷”,讓“陰影地帶”刷出高顏值!

“把流動商販和出攤佔道清理之後,小區看起來更有檔次了。”5月13日,提著菜走出菜市場,怡和新城E區居民張大姐笑呵呵地講述小區的變化。“城管隊員每天都在這裡守著,見到出攤佔道、亂停亂放就勸導,現在看起來周邊環境清爽多了。”

經過背街小巷專項整治後,所有的佔道經營被取締了,街邊牛皮癬也被清理乾淨,路面乾淨整潔,小區出入口通暢。除了安置小區周邊街巷外,記者走訪了城區竹市巷、建新巷、天茂路、文明西街、青年路等背街小巷,市民紛紛表示,這些路段環境秩序有了很大變化。“路平了,牆面乾淨了,秩序通暢了。”大家對背街小巷環境治理都表示了肯定。


智能監控,“街長”“巷長”齊上崗

自4月份以來,全區12個街道(鎮)鄉立即行動,精確梳理轄區存在的環境問題,建立起管理臺賬,完善整治方案,針對發現的問題逐一進行整改落實。為了推進治理工作的持續性,確保環境問題不反彈,核心區所有的背街小巷均將建立“街長”“巷長”制,選派街道、社區的黨員幹部出任“街巷長”,負責指導街巷環境整治和管理工作,通過持續性、高強度的整治,全區背街小巷環境大變樣。

大力整治“背街小巷”,讓“陰影地帶”刷出高顏值!

“怡新路附近有亂張貼,請立即前往處理。”“收到,馬上處置!”在本次專項治理工作中,龍泉驛區城管局通過日常督察+天網巡查發現等方式,開展治理行動,將發現的問題迅速形成分析報告,用數據反映主要問題的類別、出現時間及區域,並分析問題原因,提出工作建議,為背街小巷專項治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治理精細化!管理須下“繡花功”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整治每一條背街小巷,需要的正是這種“繡花”功夫。龍泉驛區堅持“分級分類、突出重點、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監管前移、責任到人、上下聯動、整體推進、規範透明”的環境監管原則,將全區作為省、市網格化環境監管的一個大網格,按照環境汙染源數量、分佈情況及“屬地管理”原則,分為一級(區級)、二級(街鎮鄉)、三級(村、社區)共三級網格。其中,一級網格劃分為10個監管網格,二級網格劃分為12個監管網格,三級網格劃分為141個監管網格,形成以163個單元網格的三級網格管理模式,實現了對轄區環境治理全覆蓋。

大力整治“背街小巷”,讓“陰影地帶”刷出高顏值!

此外,全區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與商家積極協調,採取環境自治公約的形式激發群眾主動性,引導商家自覺維護經營場所內外環境,建立商家社區居民溝通聯繫機制,共同參與維護經營、生活環境;積極推進城市道路、人行道、建築立面等改造升級;大力開展“公廁革命”,按照國家旅遊廁所標準改造周邊老舊公廁,加快推動新建公廁落地投用。

下一步,龍泉驛區將以市民感受為導向,自覺踐行“四有”城市建設思想,全面梳理問題,學習借鑑先進,進一步強化領導、加強力量、加大力度、完善機制,拿出有效措施,限時解決問題並規範形成常態,努力為市民創造一個潔淨宜居的城市空間。

記者:鍾偉 編輯:鄧爽 審核:鄧晴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