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如何兼顧?省環保廳領導雨湖區傳經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三農 水汙染 人民網 2017-04-15

“生態文明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4月11日,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民進湖南省委副主委潘碧靈在雨湖區政府講授了一堂主題為《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的課,吸引了在現場聆聽的雨湖區相關單位、部門負責人。潘碧靈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把發展觀、執政觀、自然觀內在統一起來,融入到執政理念、發展理念中,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高度、實踐深度、推進力度前所未有。

據瞭解,潘碧靈此次在雨湖區委學習中心組集中(擴大)學習上授課,旨在讓全區各級領導幹部頭腦繃緊生態環境保護這根弦。近年來,雨湖區不斷加大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出臺了一系列加強環境保護的文件,由環委會牽頭負責,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環保部門全程跟進,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監督”的“大環保”格局初步形成。

並且,相關工作已取得較明顯的成效,2015年以來,全區以燃煤鍋爐淘汰、清潔能源改造、煙花爆竹禁燃、秸稈禁燒、油煙整治、道路揚塵管理、重點企業脫硝工程運轉監管為途徑,全力做好大氣汙染減排;以推進楠竹山鎮、鶴嶺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生態紅線劃定、推廣“幹清糞 農業利用”治理模式,2014年完成湘江干流兩岸規定區域內11戶生豬規模養殖戶(年出欄300頭以上)的退養工作,拆除養殖欄舍面積達7567.23平方米。2015年6月底,完成湘江流域1公里範圍內,年出欄50—300頭的生豬養殖場(戶)153戶退養,拆除養殖欄舍面積為29148.3平方米;以關停錳礦地區28家涉錳企業、開展錳礦地區綜合整治一、二、三期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錳礦地區廢水廢渣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兩年共完成COD減排814.12噸、氨氮42.78噸、二氧化硫47.44噸、氮氧化物4694噸,率先完成了市級下達的四項主要汙染物減排指標任務。

在重點區域環境治理方面,近四年來雨湖區共申請到位中央及省級環境治理項目7個,專項治理資金1.74億元,用於該區錳礦地區歷史遺留環境問題整治和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目前錳礦地區廢渣治理已完成一期、二期、三期治理工程,四期治理工程正在進行中。

在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雨湖區楠竹山鎮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錳礦片區截汙管網工程正在進行,安裝單戶汙水處理設施1600餘套。2015年—2016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區推進工作我區共爭取專項資金1000萬元,配套300萬元,將整治任務主要安排在鶴嶺鎮、姜畲鎮共66個村,通過項目實施,全區農村生活汙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整治,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群眾環保意識顯著提升,農村環保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受益人口共計118721人。目前項目已全面竣工,並順利通過市、區驗收,正待省廳驗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