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政策熱潮掀起,激發環境監測產業活力

環境檢測是利用生物檢測等手段,對與環境質量相關的物質進行含量、排放量等指標的監視和測定活動,其為汙染治理和環境管理工作提供基礎。根據監測對象的不同,環境監測可分為大氣監測、水檢測、土壤監測等各細分領域,不同類型的環境監測對硬件設備的需求不同。環境監測產業分為環境質量監測、汙染源監測和其他監測三個部分。目前,中國環境監測行業處於以汙染源、環境質量監測為主的發展階段。

中國環境監測行業分類

環保政策熱潮掀起,激發環境監測產業活力

來源:沙利文研究院繪製

環保稅的徵收推動環境監測設備使用

2018年起中國環境監測行業正式徵收"環境稅",其納稅主體為排放應稅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而徵稅主體由環保部門轉移至稅務部門。伴隨環保執法剛性增強、稅率上浮,工業企業的排汙成本將全面增加。為減少環境稅的繳納,企業需主動使用環境監測設備以控制汙染物排放;同時環境稅的徵收提高了各工業企業對於監測設備的需求,推動環境監測行業發展空間的快速釋放。

"環境稅"的徵收對重汙染行業影響較大,如鋼鐵、水泥、印染、造紙等水汙、氣汙等廢物排放量大的行業。重汙染行業造成的汙染量較大,需繳納的"環境稅"種類較多且數額較高。因此,重汙染企業需要監測設備的輔助,根據監測數據的真實反饋調整排汙量,合理有效的控制企業運營成本。此外,"環境稅"的徵收將推動企業技術的創新升級,調整企業的生產結構,減少企業的排汙量,減少稅務費用。

環保政策熱潮掀起,激發環境監測產業活力

環保法律體系逐漸完善,推動中國生態環境監測全面佈局

現階段,中國環境監測網絡的檢測參數和覆蓋範圍尚未達到政府監管的基本需求,例如在空氣檢測方面,政府在重點城市建設的國控網和省控網建設尚未完成;在水源地監測方面,已開展水源地水質監測的城市僅佔重點水源地城市的32%;在重金屬、多種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等新領域,現有監測能力基本處於空白狀態。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政府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監管日趨嚴格,明確規定各類型廢物的排放標準,相應法律法規頻繁出臺。《環保法》、《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等重要法律的出臺,推動環保法律走向健全,同時對環保監測數據產生了迫切的需求。環保法律體系逐步完善將推動未來環境監測系統的加速建設,為環境監測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機遇。

近年來,政府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度持續提升。伴隨公眾環保意識的覺醒,政府政績考核中環保指標已成為重點考察部分,而環保指標可量度的數據來自環境監測。因此,政府的行政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更多環境監測市場的需求,推動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在2016年12月22日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中及國家發改委等制定的配套指標體系中,大幅提升環境考核項目權重,加快城市的綠色化發展,推進生態文明的建設。在《目標考核辦法》中明確指出將環保考核結果作為評測政府工作人員綜合考核評價、幹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同時,政府將進一步強化考核的公開透明度,抵制環保監測數據造假現象。

中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逐漸完善

環保政策熱潮掀起,激發環境監測產業活力

來源:沙利文研究院繪製

環境監測行業複合型人才缺失,為行業發展增加阻力

中國環境監測行業複合型人才的缺失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環境監測行業是中國政府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密集型產業,監測行業對於精通水、電、大氣、物理等多個領域的複合型人才需求較高。理想化的監測人員不僅需要掌握客戶所處行業的知識背景,還需要深入掌握相應的非標產品設計,可以根據客戶的系統現狀、業務流程和維護服務模式等方面深入研究,並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但目前環境監測行業人才環境存在知識結構老化、科研能力不強、業務能力水平差異較大等問題。

環境監測企業缺少完善有效的人才引進、培訓管理機制,導致現有的監測人才隊伍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環境監測需求,對環境監測技術的提高和應用造成嚴重影響。在人才短缺的行業背景下,技術實力、市場能力、資金運作能力等綜合競爭力強的企業將佔據較大市場份額,這將導致規模較小,綜合實力較弱的企業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從而退出環境監測市場。

環保政策熱潮掀起,激發環境監測產業活力

環境監測行業內惡性競爭現象頻出

中國環境監測行業的競爭主體為中小型企業,大多專注於細分領域的部件生產或服務,利潤空間較小,生存環境較困難。據沙利文數據統計,中國水質、固體廢物、煙氣治理板塊的毛利率分別約為40%、35%、30%。細分領域較高的毛利率,吸引眾多外資企業入局。行業競爭加劇導致部分中小企業選擇通過低價競爭來維持市場份額。長期的低價競爭模式使中小企業脫離了高端市場的豐厚利潤,並一直受限於技術的發展。資金實力的缺失、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導致中國環境監測中小企業停留在利潤率極低零部件加工市場,形成惡性循環。環境監測中小企業的惡性競爭行為將擾亂市場秩序,制約行業發展。

中國環境監測行業未來將加速整合

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競爭主體為總資產小於1億元的小型企業。據沙利文數據統計,中國環境監測行業的小型企業佔比行業整體參與者的67.0%,但整體產出較少。環境監測中小型企業研發能力較弱,主要依賴特定產品或服務實現差異化生存,研發和擴充產品線的能力較弱,成長能力有限。大量小型企業通過壓低產品價格的方式搶佔市場份額,但由於受限於價格和研發能力影響,小型企業的檢測設備通常存在測量精度不足、儀器使用壽命較短和智能化拓展空間少等問題。伴隨環境監測精確度要求提升和政府需求的提高,技術能力較弱的小型企業將面臨淘汰的風險。

環保政策熱潮掀起,激發環境監測產業活力

外延併購+持續研發將成為未來環境監測企業的發展模式

中國環境監測儀器屬於精密設備生產行業,新產品研發難度較高。不同監測對象的技術差異較大,造成特定的專業製造商難以快速進入環境監測的細分市場。但併購整合的方式可以助力企業在短時間內打破細分監測領域壁壘,實現快速擴張。中國環境監測行業總資產高於10億元的大型企業僅有7家,但其整體銷售額在全行業中的佔比高達70%。這類大型企業擁有企業自主研發的完整產品線,較強的資金和技術實力,並且銷售網絡鋪設範圍廣,市場空間較大具備持續成長的潛力。如大型企業通過佈局各細分監測領域豐富產品業務線,將付出過高的運營成本。中國大型環境監測企業的技術積累初步完成,大型企業可以通過明確其併購戰略,加快併購步伐,以持續的外延收購實現特定細分市場的快速突破。同時,企業可以配合強大的研發能力消化並吸收併購公司的核心技術,與自身已有技術整合,在併購之後快速形成完整的技術鏈條,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環保政策熱潮掀起,激發環境監測產業活力

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全球市場戰略規劃副總裁兼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指出,中國環境監測行業作為技術密集型企業,行業技術門檻偏高。但受益於政府的持續利好,環境監測細分領域的監測需求持續提升,為環境監測市場的發展帶來空間增量。伴隨中國環境治理行業市場化程度的提升,政府監測的工作重點將逐漸向提升監測數據真實性、準確性方向轉移。未來,中國環境治理的重點逐漸從政府投資驅動向市場化驅動方向轉移,政府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思路逐漸向加強監管、採取市場化手段轉變。中國環境監測產業規模有望持續擴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