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處理需要完整完善的同步鏈條

環境保護 環境汙染 民生 社會 每日甘肅網 2017-06-07

作者:徐曉兵

6月3日,我省首家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樣板社區在由甘肅省環境保護廳、共青團甘肅省委、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甘肅大型公益環保垃圾分類系列活動現場獲得授牌。據介紹,首家樣板社區力爭打造一個住戶將生活垃圾分類後投放至指定地點,定時將分類垃圾拉送回收的智慧社區,樣板社區打造完成、運行成熟後,將在我市及全省範圍內大規模推廣。(相關報道見6月4日《蘭州日報》1版)

當前,城市垃圾處理已經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傳統的填埋、焚燒等垃圾處理方式,遭到各種質疑,而且從長遠角度看,也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而從循環利用、綠色發展的角度看,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和無害化循環利用有很多重大意義和作用。首先,可以減少佔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而進行垃圾分類,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將減少垃圾數量達50%以上,從而減少垃圾佔地面積。其次,可以有效減少環境汙染。廢棄的電池含有金屬汞、鎘等有毒的物質,會對人類產生嚴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但回收利用這些有害物質,可以減少環境汙染危害。再次,可以變廢為寶。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至7億個,廢塑料佔生活垃圾的4至7%,而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據測算,垃圾中有30%至40%可以回收利用,確實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

但要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首先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垃圾分類制度。垃圾分類是指按照垃圾的成分、屬性、利用價值、對環境影響以及現有處理方式的要求,分離不同類別的若干種類。從日本和一些歐美髮達國家的垃圾分類經驗來看,垃圾分類是垃圾進行科學處理的前提,也是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奠定基礎。

垃圾分類並不是多麼複雜的事,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小事。只要我們做好日常宣傳工作,提升社會公眾的垃圾分類意識,並且做好垃圾分類的落實措施,相信廣大公眾還是樂於改變自己的這個小小生活習慣,為保護環境付出舉手之勞。問題的關鍵,是要建立一個完整完善的垃圾分類處理鏈條,回收、清運、中轉、處理要成為一個完整統一的處理鏈條。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相當重要,只要一個環節出問題,其他幾個環節的分類便意義寥寥。所以分類應在垃圾回收處理的各環節同步進行。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46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在居民生活端就開始進行有效的垃圾分類是前提條件,這也是完美打造樣板社區的初衷。但垃圾分類處理是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下大力氣投入和系統性施策,在其他所有環節都完善措施和建立運行機制。我們相信,只要政府與民眾的相向而行、行政與法律手段多措並舉,垃圾這個錯置的資源,一定能得到妥善的處理和循環再利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