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品回收站將日漸消失!再生資源從事著該何去何從?

環境保護 經濟 二舅觀察 2019-07-09

廢品回收行業在中國,一直是一個特殊的邊緣行業。不可否認,廢品回收行業在幫助人們發家致富的同時,也對中國循環經濟做出了很大貢獻。可是,無論怎麼發展,這個行業還是會被社會區別化對待。近幾年,隨著環保督查以及其他因素,廢品回收站正在逐漸退出市區。

廢品回收站將日漸消失!再生資源從事著該何去何從?

具有中國特色的回收行業

拾荒者和廢品收購站是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產業。美國學者MartinMedina長達12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拾荒者人數最多的前五個國家分別為:中國(600萬)、印度(100萬)、巴西(50萬)、哥倫比亞(30萬)和土耳其(10萬)。

現在,中國近一半的銅,超過一半的紙與將近30%的鋁都來自於可循環再用的廢品。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在2001年至2011年間,金屬回收再利用為中國節省了1.1億噸煤炭資源,並減少了90億礦產資源的開採。同樣在這十年間,中國大力回收鋁廢料,因此減少釋放5.52億噸二氧化碳。

拾荒者必然與這些數字相關,他們付出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分揀、分類、收集、運輸,把可回收物從交叉汙染中回收,使之重新成為生產原料。

據調查,廢品回收行業人均每月收入可達三千到五千元,一部分拾荒者在老家買了一二十萬的商品房,或者蓋了新樓。一些外地來的拾荒者甚至把老家的親戚朋友介紹到這裡,一同收廢品,有的家庭子承父業,家族式回收廢品,開闢更大規模的垃圾回收事業。不過這裡面也有一些“看天吃飯”的因素。

廢品回收站將日漸消失!再生資源從事著該何去何從?

在城市的邊緣變廢為寶

人口基數大的大而老的城市,人口密度高的舊區附近,設立在城鄉結合部的倉庫,這是拾荒者們選擇的目標。

拾荒者有著雙重汙名:外來務工人員與垃圾打交道。他們不像農民工,可以紮根城市,享受城市文化和基礎設施。他們居住在城市邊緣的郊區或是城中村,地租越高,搬得越遠。他們,在不斷地遠離城市現代化,大都市需要他們,也排斥他們。

城市拾荒者既不屬於現代的、工業的、城市的企業或經濟部門,也不是傳統的農業領域。他們沒有被納入國家的治理系統,也沒有城市戶籍和福利。他們省吃儉用,將大筆積蓄都送回老家,養活老小。

其實,做廢品回收行業對身體傷害比較大的,沒有保護工具,長時間和金屬打交道,對神經、呼吸系統有明顯的損害,嚴重的可能喪失生育能力。

拾荒者們沒有單位,都是單獨打拼,就好比野外大自然一樣,資源是公共的,要想做生意就要搞領地劃分,區域壟斷就成為一個重要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盤,只要外人進來就被視為“砸場子”,這個在行內是不允許的。

廢品回收站將日漸消失!再生資源從事著該何去何從?

規範回收行業成為必然趨勢

清理整合城市排出的大量垃圾,推動廢品回收再造產業鏈,讓可回收物在沒有任何政府支持的條件下得到回收,廢品回收行業的無聞貢獻是絕對的。

但是,處於“三無”(無營業執照、無資格證、無合法場地證明)狀態的廢品回收站,遊離在正規的垃圾處理體系之外,“髒亂差”的形象已經在人們的大腦中根深蒂固,也存在一些較嚴重的安全隱患。

隨著新環保法的實施,我國開始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廢品回收站整頓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廢品回收站區域化和規範化是一種發展趨勢,因此調整是不可避免的,廢品回收站需要提前做好心理與實際準備。

廢品收購站未來發展

廢品收購站在未來5年一定會朝著合理、乾淨、機械化方向發展。每個城市將會有專門的廢品收購站集結地,或許還會形成產業園區,大型廢品收購站將會崛起。此外線上線下將會取代漫無目的走街串巷,互聯網將深入到再生資源行業的各個階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