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

環境美了,鷺鳥和優質項目也來了

廣東省森林面積 2016年 森林面積 1.63億畝 森林覆蓋率 58.98%

廣東省空氣質量 2016年 空氣質量達標率 92.7%

金羊網記者 李鋼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廣東時,要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

廣東牢記總書記的囑託,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紮實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鞏固擴大生態環境優勢,努力走出一條綠色生態發展的新路子。

廣東在保持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在“綠水青山”上取得了顯著成績,率先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共贏。

2016年,全省空氣質量達標率達92.7%,主要江河水質總體良好,完成90個黑臭水體整治。環境質量持續改善,190個溼地公園遍佈全省各地。

“好山好水好空氣” 成為城市名片

2016年,環保部與廣東省政府就共建珠江三角洲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簽署部省合作協議。這一綠色發展示範區的建設,在全國具有先行意義。

惠州,是廣東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個代表。

近年來,惠州市通過堅持“綠色定力”,以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態度和實踐,守住了綠水青山,讓惠州生態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綠色化”,空氣質量連續多年排名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前十位,“好山好水好空氣”正成為今天惠州的一張靚麗名片。

環境美了,鷺鳥與各類優質項目也來了。

截至2016年底,全市2013年以來招商選資簽約項目共2647宗,計劃總投資達6839.77億元。

在今年2月,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和惠州市人民政府簽署《共建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合作協議》,雙方在惠州合作共建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為惠州未來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惠州珍貴的品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相得益彰的可持續發展已經讓惠州受益良多。

根據合作協議,2017年惠州將在全省率先達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標準。

河流汙染整治 列為督察重點責任

至2016年,廣東全面實施《廣東省大氣汙染防治行動方案》,完成大氣汙染治理項目1500多項,基本淘汰珠三角地區高汙染燃料禁燃區高汙染燃料鍋爐,14個地級以上市6項汙染物年均濃度達標,深圳在全國一線城市中率先向世衛組織第二階段空氣質量標準推進。全省還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35.4萬輛,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廣東還啟動了重點行業VOCs汙染整治,系統推進VOCs與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加強空氣質量會商,建立了常態化合作發佈機制。

廣東省政府分別與環保部及各地市簽訂了責任書,將跨市域河流汙染整治列為督察重點責任。

深圳在茅洲河創新開展了“地方+央企”合作模式,強化了全流域系統整治。2016年,江門牛灣、茂名江口門等7個“國考”斷面水質好轉。

廣東編制出臺《廣東省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制定了《廣東省“十三五”重金屬汙染防治規劃》,穩步推進韶關多個重點區域土壤汙染治理修復工作,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汕頭貴嶼電子廢物汙染整治的成效。

廣東安排環保專項資金3.51億元,重點支持15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縣及96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

打好大氣、水和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

2017年,廣東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環保領域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部省共建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為抓手,全面實施“十三五”環保規劃,全力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在環境質量、生態環境改革和環境風險管控上繼續保持領先。以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強化全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共贏格局。

廣東正在就《珠三角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徵求意見,按照綠色空間合理、綠色經濟發達、綠色環境優美、綠色人文繁榮和綠色制度創新的目標,要將珠三角地區打造成為現代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深度融合的綠色發展樣板,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綠色新動能。

廣東組織開展珠三角區域和9市綠色發展水平評價,推動發佈綠色發展指數。支持深圳、佛山、惠州等市開展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先行區建設。指導推進珠三角生態文明示範城市群建設,珠海和惠州市要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廣東還在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健全加快發展環保科技產業機制,推動出臺扶持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政策措施。開展環保實用技術需求調查,創新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積極引導社會科研機構加強汙染治理、生態修復等關鍵技術研發,加強環保實用技術推廣應用,紮實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整治案例

“3個100億”,打造詩情畫意棲息地

近年來,惠州投入“3個100億元”“大手筆”系統推進河湧整治工作,100億元整治市區14條河湧,100億元推動淡水河、潼湖流域“兩河”汙染整治,100億元整治縣、鎮、村河湧汙染,“治、控、管”並舉,把一條條河湧打造成融合特色景觀文化的水生態廊道,為民眾造就更多充滿詩情畫意的棲息之地。

在農村,垃圾圍村、汙水橫流是老大難問題。破解這些難題,惠州開展了包括清潔先行、清水治汙、綠滿家園在內的“美麗鄉村”三大行動。

通過努力,惠州成功獲評“國家森林城市”:2016年全市森林覆蓋率62.42%,城市人均擁有公園綠地面積 17.85平方米;東江干流惠州段水質保持優良,全市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全市省級生態鎮、各級生態村佔比超過80%……

綠色發展指數排名全省第一的惠州,堅持綠色化引領,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把綠色化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大亞灣區,凱美特公司將石化加工後剩餘的氣體嚴格提純後生產食品級二氧化碳,供應給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銷往全球;在博羅縣羅浮山腳下,景田百歲山礦泉水項目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礦泉水生產基地,連續10多年中國出口量最大,同樣銷往全世界……

生態環境好了就能引進很多好項目、大項目,保護生態環境為惠州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廣東省最大的內陸淡水溼地——惠州潼湖溼地水草豐茂、白鷺紛飛,規劃面積約128平方公里的潼湖生態智慧區,已引進思科潼湖科學城、碧桂園創新小鎮等眾多高端創新項目,“生態潼湖,廣東硅谷”正加速崛起。

2016年,廣東全省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9026宗,作出處罰決定15445個,限期整改企業9799家,關閉或停產企業3194家,實施按日計罰案件72宗,查封扣押案件1865宗,限產停產案件431宗,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84宗。

總策劃 劉海陵

總指揮 孫愛群

執行策劃 林 潔

統籌 蘇碧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