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安新區環境保護規劃》促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共贏

環境保護 經濟 空氣汙染 環境汙染 貴安發佈 2017-05-09

原標題:精明開發 精明增長——《貴安新區環境保護規劃》促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共贏

《貴安新區環境保護規劃》促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共贏

山河秀。 薛永江 攝

日前,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貴安新區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稱《規劃》),《規劃》確定了新區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新區將通過源頭控制、綜合治理、精準發力、聯動共治等措施,助推新區生態文明建設。

新區將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提高城鄉環境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防範環境風險、保障生態安全,創造良好的宜居環境為重點,注重解決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推進中的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問題,探索政府主導下的社會協同治理與市場化機制相結合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體系。

同時《規劃》要求必須要堅持在保護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落實保護。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質量為手段,嚴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以保證環境質量和生態功能不下降為底線,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合理規劃生態、生產、生活空間、產業及城市發展規模和佈局,精明開發、精明增長,促進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協調、共贏。

分區管控 嚴守生態底線

《規劃》提出,新區將通過劃定飲用水源保護汙染高風險區,分類嚴控環境准入,加快建立體現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要求的政策機制,形成源頭嚴防、過程嚴管、責任追究的紅線管控制度體系。從紅線管控目標確定及分解落實機制、准入制度建設、加強監管、統計監測能力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及建立紅線管控責任制等六個方面。

同時,新區將完善經濟激勵政策,擴大生態產品供給,以精明增長戰略統籌貴安新區城市發展、產業發展與生態紅線區保護三大要素,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及其他相關配套經濟激勵政策和精明增長扶持性政策。

通過建立健全企業環境信用機制,按照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等級,分檔制定汙水處理收費標準。探索符合本地區實際的聯合懲戒措施,加大對環保失信企業的經濟制約力度。

此外,《規劃》提到將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擴展生態空間,結合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快推動《貴安新區總體規劃(2013-2030)》中關於綠地生態系統規劃中的生態修復工作。全面加強礦區生態保護與環境綜合治理,完善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積極爭取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專項資金資助,完成10.21平方公里的礦區生態恢復工程。完成汙染場地清理與生態恢復示範項目兩項。

到2020年底將生態保護地面積比例提高到46%以上,其中林草綜合覆蓋率達到40%以上。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區性質不轉換,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責任不改變,生態保護紅線區面積維持在33%左右。

智慧環保 強化風險管控

《規劃》指出,除針對目前新區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能力薄弱,依託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的技術優勢,利用自動監測、衛星定位系統、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構建智慧環保管理系統,提高環境監管工作效率,促進環保工作規範化、標準化與自動化、系統管理功能整合。堅持全面設點、全區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

完善環境監測預警系統,建立環境汙染事故應急處置體系。利用物聯網跟蹤技術,建立危險廢物全過程環境智能監管體系,加強與貴陽市、安順市的數據共享與交換機制,促進區域聯動防控。全面覆蓋新區重點控制區域和監管對象,確保危廢從收集到無害化處理的各個環節全過程可控、可管、可追溯。初步形成重點區域VOCs、惡臭監控體系,實現對大氣VOCs、惡臭有效控制和管理。

通過運用現代傳感技術和衛星定位技術,建立餐廚垃圾和廢棄油脂監管系統,實現對廢物收集、運輸、處置過程全程追溯和精細化管理。建設智能環境數據中心,建立覆蓋所有汙染源的全口徑統計核算體系,編制大氣、水汙染排放清單,建立土壤汙染調查數據庫,收集、處理環境預測預警、汙染全過程監管執法、環境風險應急指揮、環保行政業務、環境公眾服務等信息,分級授權實現環境信息資源的管理與高效應用環境信息共享,為環保精細化、科學化管理夯實數據信息基礎。

同時,將全面推廣貴安新區工業汙染源數字監控體系建設,強力推行汙染源末端監控,實現新區汙染源“全時空監督管理”,並結合具體企業,逐步推行企業全過程管理,逐步推行由汙染源排口監控向設備運行狀態監測、治理設施運行過程監測延伸。深度挖掘汙染排放、設備運行狀態、治理設施工藝過程、產能等數據的內在關聯,做到精準監督管理,全面提升新區環境保護監督能力建設。

另外,開展智慧環保二期建設,依託貴安新區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的技術優勢,充分利用各種信息通信技術,感知、分析、整合各類環保信息,開展“智慧環保二期工程”建設。在智慧城市、大數據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環保雲”支撐貴安新區“數字環保”向“智慧環保”轉型,形成政務、企業、公眾信息共享、業務便捷、安全可靠的智慧型環保管理與決策新格局。

城鄉統籌 共建宜居家園

《規劃》指出,新區將構建社會管理體系,建設潔淨家園,大力進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加強社區建設等多種措施,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培育可持續消費意識。鼓勵市政環衛行業轉型升級,發展固廢回收利用靜脈產業,加快建立完善“戶分類、組集中、村收集、鎮運輸、區處理”的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系統,形成相應環保社會服務產業就業市場,提高城鄉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率和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降低垃圾產生量,樹立乾淨整潔的城區、鄉村風貌。

《貴安新區環境保護規劃》促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共贏

車田全景。 曹經建 攝

另外,新區還將提高固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合理佈局便捷回收設施。創新社區垃圾處理理念,把循環經濟理念全面貫徹到低碳社區建設過程中,注重分類回收利用,建設社區舊物交換及回收利用設施,使社區成為“靜脈產業”與“動脈產業”耦合的微循環平臺。加強社區綠化,提高社區綠地率,其中特別需要重視提高本地植物比例。

《規劃》提到,將以水汙染高風險區為依據實施分類指導,創建生態村鎮,整合國家級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美麗鄉村建設目標要求,依託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央財政專項,實施農村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的“三清”工程。

通過完成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與河庫汙染控制紅線重疊區域內22個村莊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修建水泵房、提高自來水普及率、整治飲用水源周邊村寨的生活汙水、生活垃圾和畜禽養殖汙染,著力提高農村飲用水安全合格率。

到2020年末,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範圍內農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95%以上;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實現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75%以上。

夯實基礎 提升監管能力

《規劃》指出,新區將“建立和完善嚴格監管所有汙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統一監管和行政執法的城鄉環境治理體制”,爭取國家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創新試點,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環評、統一監測、統一執法。

通過建立執法重心下移,強化鄉鎮監管工作機制,加強鄉鎮一級環境管理能力,實現對新區21個鄉鎮環境監管的全覆蓋。

同時,將建立聯防聯控,區域環保一體化。加快建立統一協調的區域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實施統一規劃機制、重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會商機制、聯合監測機制、聯合執法監督機制、環境信息共享機制和區域大氣汙染預警應急機制,並將大氣汙染聯防聯控作為優先領域予以加強。

開展環境監察、環境監測(監督性監測管理)標準化建設,完善人員裝備配置。提高專業素養,制定培訓考核方案,規範執法行為,提高環境監督執法能力和應對突發性汙染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造就一支精幹、高效、廉潔、文明的環境執法隊伍。

此外,新區將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完善公眾參與制度。通過建立適合環境保護工作需求的信息管理機制,實現環境信息統一管理、統一發布和信息共享,通過管理信息化進一步加強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

保障有力 建立長效機制

《規劃》指出,將強化規劃實施的組織體系建設,明確各部門在規劃實施中所承擔的責任。規劃實施任務分解到各個鄉鎮政府,明確各鄉鎮在規劃實施中所承擔的責任。成立新區管委會主要領導掛帥、相關區縣領導參與的環境保護規劃實施領導小組(環境質量委員會),將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到實處,負責協調環境保護規劃實施,將規劃實施效果列入新區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體系中。環保部門要加強規劃實施的評估跟蹤、考核執行和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新區環境保護局,負責規劃實施的日常事務工作和規劃實施執法檢查。

同時,將深化機制改革,實現政策創新,建立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和相關生態環境規劃實施信息共享平臺。建立與探索多元化投融資和運營機制,鼓勵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投資環保產業。建立國家和省級政策性資金支持項目庫,大力推行生態補償制度。探索新形勢下的環境管理制度和探索建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舉報獎勵制度,加強社會監管力量。

此外,《規劃》指出,將聯動綜合管理,促進社會共治,突出直管區與非直管區的關係,流域管理的特點,提出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按照生態系統要求的生態環保體制改革要求,為新區實現聯動綜合管理創造條件。

通過加大執法力度,嚴格項目審批制度、建立各種聯合執法的工作制度。完善執法、司法聯動機制,與公安部門一道成立生態環境執法隊,實施聯合執法。建立良好的社會共治環境模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參與,促使政府、自治組織和群眾形成良好的合作治理網絡,解決複雜的環境問題。 湯婷婷 陳華永 )

來源:貴安新區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