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花鳥畫 惠山 詩歌 墨介藝術 2019-05-02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樑溪尤君育皋,自號邨路,博雅好學者也。畢業於高校中文系,之後任教講臺。本可樂業知止,直至退休,安享晚年清福。然生性不知怠倦,壯歲以後,教學之餘,復理少時夙願,孜孜於詩詞書畫,至於一發不可收也。以下為尤育皋數年的教學心得,與眾志同道合者分享: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1,教畫蘭花整幅,講花頭朝向有時可與蘭葉伸展方向相背,亦別有情趣。先板書簡畫一幅,介紹顧老師曾如是畫。為使學員更易理解、掌握,再舉戲劇、舞蹈演員起步時腦袋、目光方向都與手臂、小腿方向相背,並示範動作,引得全體學員鬨堂大笑。笑聲之中,便領悟所講之道理矣。(2012.12.6)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2,每教完一種花卉,必完整示範一幅。示範蘭花與紅梅搭配,先說八處都可出枝,複習八位出枝法;後選定從左上出一叢蘭。問“添一枝紅梅可置何處?”眾呈思考狀,我亦構思之。雲:“我跟你們一起想。就放蘭花上方。不過此乃險招,弄不好會失敗。若處理得好,則成佳構,不常見之。咋辦?請大家出主意。”眾活躍,指點者亦有。我則小心添一朝右下方之紅梅細枝,略點花頭,告誡梅枝不能伸出過多,過多必敗。又問“左下太空太輕咋辦?”眾又動腦、指點。我採合理者,於蘭下添一石,果見平衡。又啟發何處可題款、蓋章,擇善加之。一幅令眾人交口稱讚之蘭石圖便成矣。此謂師生互動,效果較佳。(2012.12.6)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3,講蘭葉姿勢,須剛柔相濟,不能過彎軟,亦不能過直,轉折處要細,有時可似斷非斷,更為逼真生動。我舉著名錫劇演員梅蘭珍唱腔為例。她的行腔華麗多變,甜糯豐美。轉折處更有獨特魅力:不僅裝飾音豐富,而且高低錯落,頓挫有力,真如珠落玉盤,生脆激靈,晶瑩滑瀉,聽來舒服之極。此時學員早已聚精會神,盯住我看,大有聽我來一段之慾望。我則趁興唱兩句大家熟悉的《一峰更比一峰高》唱段。“你看那錫山惠山緊相靠”的“靠”拖腔特長,亦特難唱。然轉折起伏、似斷卻連的微妙韻味盡在其中矣。加上表情手勢,學員們皆發會心笑聲,似已在快樂欣賞之中理解了。(2012.12.6)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4,教老年學員學畫,大可不必過於拘謹嚴肅,應以風趣詼諧、輕鬆愉快為好。15年來,我講課儘量風趣生動,引人入勝。結合教授內容,穿插生活實例,或親身體會,或恩師教誨,使繪畫要領、理論變得淺顯易懂,形象畢現,令聽者興趣盎然,易懂易記,往往在開懷大笑中獲取知識,掌握要領,弄懂技法。

如示範畫上述蘭花紅梅小方片,構圖本險,加石已穩,但若蓋章、題款不當,則又使過於平衡,呆板不活。便舉一例:人還是有點個性、稜角為好,雖有時難免得罪於人,但其心也善,有親和力,人亦喜與之為伍。而整天沉悶不語,跟人不理不睬,缺乏交流,雖四平八穩,不得罪人,然亦無生氣,更顯怪異,無人近之。邊講邊配以乖巧、拘謹、死板之神態動作,眾人發笑,則隨之理解深矣。

返回本題,講明要點:構圖奇險,可令畫面新穎,不落窠臼。然須補救,如添加配景、加蓋印章、題款等,必縝密思考,經營位置,方使畫面平衡。此乃從不平衡中求平衡也。做人稜角分明,爽直開朗,無可厚非,然亦須掌握分寸,收放得體。若過於張狂,總得罪人,則不足取也。(2012.12.6)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5, 講梅花出枝,老幹須曲折,新枝應挺拔。然小枝亦不能過於硬直,須略帶彎勢,使有韌勁、活力。常見有些梅畫,小枝過僵直,乏生命之活力,亦少優美之感覺。而觀顧純學老師之梅枝,總略帶彎勢,似漲滿努力生長之活力。此乃先生之畫總有強大視覺衝擊力之原因所在。隨即舉做人道理作比方。

為人耿直坦率是優點,但也不能過於直率,動輒搶白於人。向人提建議或指出缺點,尤須看場合和對象,還須注意方式方法,視不同場合和對象採取不同方式方法對待。此乃直率之為“直”亦須適度“彎”之理也,亦古人之“過猶不及”之謂也。畫梅枝同理。學員聽後,皆有啟發,易於明白。(2012.12.7)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6, 講兩個以上花頭的佈局,強調相互之間要有呼應關係,如此方能顯得有靈性,有活力,顧盼有情。我即舉拍結婚照為例:兩張臉必須靠攏,且須看同一方向;倘使兩臉相背,各看各的,則不成樣子。一面演示,聽者大笑,而花頭佈局之要領則已心領神會矣。(2012.12.16)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7,常有學員對我訴雲:顏色不會調,水分控制不好,墨色掌握不住,花頭畫不像,葉子不會畫,構圖不知怎樣構。甚至抱怨年紀大了,學不會了,流露出畏難情緒和欲放棄之念頭。我則多加鼓勵:“不要著急,慢慢來。只要堅持多看多練,總會逐步學會的。我自己開頭也一點不會畫的。”

我還舉老學員例子樹其榜樣,增其信心,激其動力。如九十歲的顧瑞英,七十歲的蔣瑾、王雯、沈雯、高福祥等等,不但學得很好,而且在全國得了獎,有的還出了畫集、掛曆。有個王振國老先生,已跟我學了十幾年畫,如今仍在班裡學。每次總是一早到校,一進教室就埋頭習畫。他對我說:“你在教,我就一直跟你學。”有此認真專注精神,何愁學不好呢?

有實例激勵,學員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便被激發出來了。

畏難、灰心是老年學員常見之心理,教員自當多加鼓勵。而急於求成則是另一種心理,也須幫其克服。我常開導說:“來老年大學學畫,主要還是求得快樂,使老年生活豐富多彩,活得開心。學會技法是須慢慢來的,可學畫的過程是充實、開心的。”此乃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之謂也。(2012.12.17)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8,俗雅之爭,眾說紛紜,且無絕對權威之定論。蓋俗與雅本無絕對之標準。同是紅衣裳、綠褲子,平時穿之,視為不雅,過於俗氣,但在燈光變幻之舞臺,並不顯俗,反覺生機勃發。此乃大俗而雅之實例。

再者,不同身份、不同學歷者,視大紅大綠便有不同看法。老年大學學員身份各異,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我以文化人之雅俗觀要求學員,則文化程度高者易接受,文化程度低者則並不認同,畫牡丹、山茶、荷花等花卉,總愛紅花配綠葉。蓋按其審美觀,紅花配綠葉好看、鮮亮、真實。故我即使一再強調,總有人會以綠葉配紅花。此亦合美學之原理-----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具體體現”。每一個具體的人都有其具體的審美觀故藝術作品難有統一的標準。

雅俗之說,其實是爭不出結果來的,真乃“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而已。觀齊白石之畫,多紅花墨葉,視之為雅。即用色畫葉,也必摻墨。此中國畫之本質特性也,否則,與水粉、水彩何異?然偏有喜好紅花綠葉者,亦不必強求其改變審美觀。紅花綠葉之畫,自有其需求市場。此亦合乎“多元化”之普遍規律。(2012.12.21)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9,教老年學員小寫意花鳥畫,也有重點、難點。例如枯溼濃淡、疏密聚散、構圖佈局、輕重平衡,以及對清濁關係、開合關係、點線面結合、亂而不亂等如何掌握的問題。

常有學員指著習作訴說,這一筆洇出來了,不像了。我指出,筆頭洗淨後須在試筆紙上多擦擦,然後再蘸墨或色。畫前還須在試筆紙上先試一下。而且要一筆畫到底,別老是蘸水、蘸墨、蘸色。如此方有枯溼濃淡之變化。並鼓勵之,堅持多練後自會掌握好水分。

初學時往往不懂疏密聚散。如畫梅花,枝幹和花頭均勻分佈,好似滿天星斗。如畫牽牛花、菊花、牡丹花等葉子,只會一張張攤開,不會重疊,也不敢重疊。只散不聚,十分難看。

好多學員說畫葉子不敢重疊。我便指點,要大膽重疊,只是在勾葉筋時須細心區分其大小、前後、朝向、結構。我舉拍集體照為例:只有肩膀壓著肩膀方緊湊好看,稀稀拉拉則很難看。有聚有散,聚散搭配,方才耐看。譬如親友,天天聚抑或久不聚,終非好事。聚散有度,方顯得體,畫理亦然。(2012.12.22)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10,教老年學員,評改習作這一環節尤其重要。這跟教中小學生不同:老年學員都是自己要學,自覺性、積極性特高。不像有的中小學生缺乏自覺性,更別說積極性。評改老年學員習作時,人人都集中注意力盯著大屏幕。教師邊評邊改,每一筆都深深印在學員的腦海裡,教學效果特別顯著。由此也要求教師的評改絲毫馬虎不得,須句句切中要害,筆筆改得理。這對教師的“真本領”也是個考驗。倘無“真本領”,基本功不過硬,理論知識匱乏,只會空對空,擺擺花架子,是評不準、改不好的。相反,倘使評改得精彩,學員看在眼裡,滿意在心裡,還會不由自主地露出讚許、欽佩的神情,有的甚至忍不住滿口稱讚:“對,對。”“好,好。”“這麼一改就好看了,活了。”這時,我乘機強調前後不同對比,印象就更深了。

在評改時,我還結合複習教過的理論知識和要領,讓學員們具體感受為何要這樣畫,而不能那樣畫,在鮮明具體的前後不同物象的對比中深切感知、掌握繪畫技巧,從而提高欣賞水平和繪畫能力。如這次期末習作交流評講,一位學員畫的紅梅只有一枝僵直的老幹。我邊指出此畫的主要缺點在於無輔枝,邊幫她添上幾根大小不同的輔枝,再補上花頭,這幅梅花在我筆下逐漸豐滿、生動起來,可謂起死回生,面目一新,學員們交口稱讚,作者也非常滿意,信心倍增。

評改的過程,其實也屬直觀教學。評是次,改是主。因老年學員並不希望教師多講空洞的理論知識,而是喜歡多學些怎樣用色、用水、用墨、用筆、構圖等具體的畫畫本領。即使學理論知識,也應結合實際邊畫邊講解。如此,則效果佳矣。當然,評改時還須注意以表揚為主,充分肯定每一張習作的優點和進步之處,以保護學員的積極性。

另外,評改時還可多提問,調動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往往七張八嘴,看法各異,改法不同。我便擇其善者,達成共識,加以修改。此法效果亦好。(2013.1.10)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11,教了15年老年大學花鳥畫,最深切的體會是四個字------好處多多。

一是感動多。學員們的學習勁頭常常令我非常感動。有個叫王振國的老教師,年近八旬,學畫已經學了近二十年,跟我也已經學了十年,還在學,一到教室就認真練。他說只要我在教就跟我學。有個叫程珣的女教師,已經九十一歲,每週不缺課,還要學山水。很多學員課前課後都要拿了習作向我請教。大家對我很尊重,關心。看我身體不好,都叫我休息,或少講些。得悉母親病逝的噩耗,因來不及請假、調課,我仍去上課。一節課後,大家都叫我趕快趕回無錫去吧。

二是長進多。因所教內容廣泛,迫使我多學多練。打鐵先要榔頭硬。八個學期要教學五十來中花卉、鳥類。原本不畫的也要先學畫。如鳥類,我花了三個月時間把張繼馨的《鳥類畫譜》臨摹了一遍,共畫了二百九十一隻鳥,二十公分寬的紙接起來共長三十米。下這番工夫對我畫好鳥類大有幫助。

為教得更直觀,就要多觀察寫生。如荷花、蘭花、白玉蘭、忘憂草、杜鵑花等。有的學員將拾到的白玉蘭花帶來,有時我帶去。我常到世紀大道旁、昆承湖畔等處仔細觀察垂絲海棠、忘憂草、白玉蘭等。

三是快樂多。跟學員們上課,也是精神上的交流。結合實際,舉些例子,講點笑話,生動活潑,活躍身心,健康增進,快樂亦多。見到一些學員剛來時面色發黃,精神萎頓;學了一年半載後,面色好轉,精神面貌也變得活躍開朗了。真的是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交流。整天靜在家裡,猶如籠中之鳥,對健康不利。上課交流,對身心健康的確好處很多。(2013.3.14)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12,舞蹈、書法、文學、音樂、曲藝、建築等都要講究節奏,作畫亦然。

畫面的節奏體現在許多方面,如枯溼濃淡、疏密聚散、輕重粗細、頓挫平直、遠近大小、清濁簡繁、正側倚斜等。如能在作畫時有意識地處理好這些矛盾關係,則畫面節奏自明,可讀性強矣。談畫面節奏,似很抽象。憑我多年實踐體會,有無節奏其實就看畫面是否體現出了上述那些矛盾關係;體現得越明顯,越合理,節奏就越明顯,越合理,畫作就越有“看頭”。

簡單如畫石頭,勾勒線條的粗細、長短、疏密,皴擦面積的大小,墨色枯溼濃淡的變化,都須講究,要體現其節奏。否則平淡無奇,既無立體感,更無美感。

再如畫花頭、花苞,須注意大小不同,顏色不同,間距不同,朝向不同,做到在統一中有變化,方顯生動有致,因其有了節奏。

最簡單者,如畫一根枝條,用筆也須有頓挫,且轉折不能等長,亦為節奏。點苔點也須注意大小、間隔,不能等大、等距離,方有節奏。故節奏之於畫面無處不在。

體現節奏,須在構圖、用色、用墨、用水、用筆等方面多練基本功,反覆實踐,多花心思,心追手摩,方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2013.3.17)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13, 朋友之交,須分對象:有的須互相交心,真誠相待,是為摯友、密友、諍友;有的則不必走得過近,須保持一定距離,以若即若離為好。此亦閤中庸之道,很有必要。畫畫亦然。

那天我教麻雀,顧純學老師有事來課堂找我,我歡迎他給大家講講怎樣畫麻雀。顧老師在熱烈的掌聲中欣然走上講臺,在投影機上畫了一隻站立式麻雀。只見他將爪上的一段跗蹠fuzhi畫得很短,與雀肚離開一公分左右。為引導學員注意,我特意上前指著屏幕問顧老師:“這個你是故意空開一些的?”顧老師解釋:“對的。這個不能緊接肚皮,要做到意到筆不到。如硬要接緊,反而不好。”

這便是若即若離的妙處,亦合“距離產生美”之原理。初學者往往要接牢。如花葉與背後的石頭,石頭與背後的花枝,花萼和畫苞,禽鳥與背後的枝葉、花朵等。我初學之時亦然,經顧老師指點方明白道理,有所改進。(2013.3.31)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14, 講枝葉、花頭等姿勢,相互間要形成“抱勢”,學員往往不理解何謂“抱勢”。我舉例闡釋:大人抱小孩,沒有誰會不牢牢抱住,兩隻手臂總會往裡彎------誰會朝外呢?最笨的老母雞孵蛋時也會把雞蛋往身子底下扒。看母猴抱小猴,也是手臂朝裡彎。

我邊講邊演示手勢,學員們發出會心的笑聲。隨之我總結說:“所謂‘抱勢’,其實就是兩個或多個物象之間形成的一種意欲相向的走勢,或曰呈現出的一種相互吸引的動勢。它可使畫面蘊含動感,體現出物象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而非死板的缺乏活力的呆僵之物。初學者往往不懂此理,故物象無生氣(更別說靈氣),畫面不活泛,原因之一就在於此。

接著在黑板上畫幾幅示意圖作進一步解釋,加深學員的理解,要求大家在謀篇佈局、構思出枝之時就先要考慮好讓物象之間形成抱勢。

竊以為,教師不必是大師,但一定要善於運用各種手段講清楚畫理,讓學員懂得要怎樣畫,且要明白為何要這樣畫。如此才算是有真本領。(2013.5.5為躲避裝修吵鬧於小區北小公園)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15應是前輩老教師了,從我十七年前開始教花鳥畫時就跟我學畫了。這兩週沒見他來。平時他總是一早就到校,一進教室就攤開, 學員王振國原是市中退休體育教師,已經八十多歲,來練畫。他的專注和認真常令我很感動。

這週二上課前,他特意走到我面前對我說:“尤老師,我血壓高,最近頭昏,沒來上課。我本想一直跟著你學畫,現在看來……”他有點感傷,沒把話說完。我已領會他此刻的心情,安慰道:“你看身體情況吧,如果頭昏,乏力,就休息吧。覺得精神蠻好,你就來上課,沒關係的。”

“你也不容易的,蠻吃力的。”他體恤道。

“是的,”我說,“不過也蠻開心的。”

“我來學畫,主要是覺得這裡的氛圍好,開心。”

他說這話時充滿真情,閃著淚光。我真切體察到他內心對學畫的眷戀和不捨。人真的是愈到老來愈想學。在這所環境優美、設施一流的老年大學裡,他能學到他所喜歡的東西,更重要的是,他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甚至能重溫年少時學校生活的開心和幸福……這麼高齡的老教師,對學畫如此執著和熱愛,真的令我敬佩和感動。由此,我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此教畫的意義和責任。(2014.4.18)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16.馬克思說過:“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寫意花鳥畫,色彩是給人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視覺形象。此外,還有如構圖、題材、提款、印章、意境、局氣、風格等。

各人對色彩的喜好不同,有人喜淡雅,有人喜濃烈,有人喜紅,有人喜藍、紫、黃、灰、棕等。

每個作者對色彩的喜好和追求也不同。本人偏好明麗、亮堂、鮮明的色彩。尤其是墨色與金黃、墨色與紅色搭配,非常美。顧純學老師說過:“金黃、朱磦配墨色,最為莊重、大方。故大紅梅花的枝幹一定要用濃墨畫之。花色淡則枝幹色淡。” (2014.4.18)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17.評改杜鵑花整幅習作時,見其中一張的下部畫有一排細草。我問大家:“像這樣一個方向排隊似的,好看否?”有學員說不好。我接著說:“的確不好看。隊伍排得整齊是好看,美;細草這麼排隊,就不好看,不美。為啥?一是不真實,細草不可能像木梳一樣挨個排隊生長,二是相互間缺乏呼應,看上去就單調乏味。我舉舞蹈為例。舞者不可能頭老是朝一個方向轉,兩條手臂老是朝後面甩,總歸要有變化才優美好看。這就是美學原理中的多樣性。

平時教學時,我總要強調克服雷同、重複的毛病,其實質也就是在灌輸美學原理中的多樣性。而雷同、重複往往是初學者常犯之毛病。(2014.5.21)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18.教畫凌霄花葉子,我強調不要刻意追求畫得像,而要放手大膽地畫,特別是聚處密集的葉子,只管畫,一筆畫到幹,方可體現出枯溼濃淡。我邊講邊示範。我還強調一定要放鬆。在勾葉筋時則要細細收拾,勾出葉子的不同朝向和大小正側的不同形狀。只是在露梢處必須抓住每種花的葉子的特徵,著重畫好。

我一再強調,寫意花鳥畫不要求畫得像,而要注重墨色變化,畫出神采,畫出活力,畫出枯溼濃淡的變化,畫出用水用墨用色的功力。(2014.5.21)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19.講到作畫時要放鬆,舉大師例子。亦強調初學時過分隨意放縱也不好,謂之“亂塌塌”。大師也有亂塌塌之毛病,不能照搬。大師自有可學之處,但決不能全部照學照搬。對大師之作品,不可不借鑑,取其長處;也不可迷信,以為每一幅皆精品,每一筆皆精彩,皆無暇可擊。如吳昌碩之梅乾,塗改太多,穿插過亂,並無美感,實乃畫中軟肋,不可取也。故白石雲“學我者活,似我者死”,其深藏至理,值得玩味。“似”與“學”二字之含義,值得揣摩一世。

大師亂塌塌謂之率拙,學畫者、無名頭者亂塌塌則謂之亂塗,無功力。此亦迷信大名頭大師之流俗也。正如顧純學老師在《藝道雜陳》第十三條中所說:“縴夫彎背,指說賤相;達官彎背,稱道鶴形。陳年世俗之偏見豈能感染於評書論畫。”

總之,應學大師的用筆用水用墨的方法,而非照搬照抄。否則難免貽害。(2014.6.18 )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20.迷信權威,依樣畫葫蘆,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可不必。我並不要求學員向古人、大師死搬死抄。要敢於嘗試用新的方法作畫。同樣畫牡丹,百人百畫,豈有定規?畫法是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不是光學理論照搬出來的。我畫熊貓,別出心裁,嘗試和牡丹搭配,也無不可。顧純學老師畫熟蟹,勾寫結合,亦是獨創。我學畫芙蓉花,並未照搬傳統方法,而是用類似畫月季花的方法畫之,熟練之後,自成面貌,也無不可,後來還得國際金獎呢。我這方法,也得老師之首肯。

可見學畫無一陳不變之定法,不必死守古人之清規戒律。顧純學老師就在他的《藝道雜陳》中提倡過:“傳統似‘虎穴’,創新似‘雷池’,敢入,敢越乃勇士。”好的傳統固然要繼承,但具體畫法不能因循守舊,要勇於創新,勇於突破,方能出新。(2014.6.18 )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21.初學畫牡丹花頭最易犯之毛病是死板,不活:不是過於圓整、嚴實,就是色彩無濃淡深淺厚薄變化;不是大小形狀差不多,就是朝向排列無變化。亦或有喜五顏六色混一幅者,觀之使人眼花繚亂,俗不可耐。

本人畫牡丹三十多年,至今猶在不斷摸索、實踐,畫時也並非下筆如有神,朵朵皆精彩,失敗棄之亦在所難免。總結經驗,竊以為牡丹花頭要畫得活,至少須注意做到以下八點。

一,調色要均勻。調色要捨得花功夫,不可性急(初學者往往性急),筆頭上顏色由淺到深非得調勻後方可落筆。此乃基礎。

二,花形不能過圓,呈不規則幾何形為佳,有缺口則更顯自然活泛。

三,花瓣不能包得過緊,必要之空隙不可不留。

四,近身反瓣顏色須明顯淺些,可形成亮面,方顯立體感。反轉之花瓣最難畫,往往決定成敗,須苦練方能熟練,應付自如。此處畫法因人而異,無有定法,各顯神通。

五,陰暗面須在半乾時補加深色,俗稱“扣”,旨在加深立體感。

六,花苞形狀也須靈活多樣,要有大小深淺濃淡朝向等不同變化。

七,花萼要畫得靈動飄逸,可增活不少。此雖細節,但激活作用不可小覷,猶如絲巾,其裝點功用極大。花萼顏色也要有深淺變化,一般粉紅花頭用淡綠調胭脂畫之。其它顏色須隨機擇配。

八,畫花瓣的筆嚮應多變,更須隨機應變,因勢利導,轉動靈活,方使花瓣整碎結合,深淺變化,參差有致,圍繞花心,亂而不亂,生動好看。

以上八點繫個人體會,不能視為教條,僅作交流,請方家指正。2015.3.6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22.老年大學領導要求各班級期末展示學習成績。我結合花鳥畫教學的實際,安排期末兩節課習作互評。提前兩週佈置業:每人準備一幅習作,所畫內容自定。互評時掛在牆上,各人介紹畫此作品的心得體會,然後大家自由發言。可指出優缺點,也可談自己畫畫時所碰到的困難。再由老師點評,提出修改意見,甚或當場幫其修改,使習作本人和其他學員都受到啟發,從而提高欣賞水平和繪畫技能。

每次互評課都很活躍,深受學員們歡迎。互評之後,往往意猶未盡,課堂裡三人一堆,五人一聚,針對習作發表意見,交流體會,甚至互相爭論,興致極高。此時的課堂,便真的成了“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場所,學員們都成了志趣相投的兄弟姊妹。

實踐證明,互評課既是提展示學員習作、交流學習心得的平臺,也是發揮學員學習主動性和積性的有效教學方法。(2016.1.8)

教畫掇英—中國寫意花鳥畫教學心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