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黃奇帆招商引資方法解析: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招商|黃奇帆招商引資方法解析: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無論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都需要招商引資。

招商雖然不是新事物,但在不同歷史時期招商方式有所不同。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表示,過去靠土地、稅收、資源等優惠政策,這是原始的“自殘式”招商,造成各地區惡性競爭,互相挖“牆角”。現在招商,是政府和市場基於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形成互動的結果。要講究戰略方式,從優化資源配置入手,一招發出,就可以把各方面都活化運轉起來,真正實現雙贏、多贏。

黃奇帆認為,創新招商引資有六種方法,包括以產業鏈招商、以資本注入式招商、以牌照資源補缺式招商、以收購兼併式招商、PPP合作招商、產業引導基金招商。

招商引資往往關注的是引進資金、資本,但在資本的時代,更應該關注引進能駕馭先進技術、人才、產品和市場的一流企業,並以本地能集聚的資本吸引這類企業。

黃奇帆表示,只要公平公正、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可以讓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公共服務項目,這是合作共贏的招商。

習總書記指出,“要大刀闊斧降低成本,使優質企業增強競爭力”。一個好的投資環境,應該具有相對低的稅費成本、低融資成本、低物流成本、低土地房產以及水電氣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低制度性管理成本。

黃奇帆表示,“五低成本”投資環境,主要是解決產業的發展基礎問題,是事關地方政府長遠發展後勁問題。任何一個城市,只要這五個比較低,全世界、全中國、全社會的各種資本、企業、要素都會向你集聚。如何打造“五低環境”,形成獨特優勢,不能靠血拼、更不能蠻幹,要靠智慧和邏輯。

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黃奇帆認為,企業有利可圖,願意集聚在一起,招商就能事半而功倍。比如,按照“垂直整合一體化”方式,將品牌商、代工企業、零部件配套廠一體推進的結果。總之,一個能上下游互相配套的、有較大市場規模的產業鏈體系,往往具有較強的產業集聚能力,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降低運行成本,而這正是吸引世界級巨頭來重慶發展的撒手鐗。

附:

一、如何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6種方法!

二、著力從企業產品端改善供給結構?(如何做好產業鏈招商?)

三、招商引資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四、孵化器如何為招商引資服務?

五、著力加大小微企業供給力度(“1+3+3”政策體系)

六、堅決去產能、去殭屍、去槓桿

七、科學合理供給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商業設施

八、有效管控土地和房產供給

九、增加有效的人力資源供給

十、招商引資的7大關鍵詞

一、如何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6種方法!

無論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都需要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經濟增長的外在動力,如果通過招商引資,每年把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國內外資本引來,五年下來會增加幾千億的投入,發展步伐就會大大加快。招商雖然不是新事物,但在不同歷史時期招商方式有所不同。過去靠土地、稅收、資源等優惠政策,說到底,這是原始的“自殘式”招商,造成各地區惡性競爭,互相挖“牆角”。現在招商,是政府和市場基於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形成互動的結果。要講究戰略方式,從優化資源配置入手,一招發出,就可以把各方面都活化運轉起來,真正實現雙贏、多贏。

(一)以產業鏈招商。按上中下游產業鏈,利用已有的上游企業招引中游、下游企業,利用中游、下游企業招引上游企業,或利用中游企業招引上游、下游企業,形成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優化配置。企業有利可圖,願意集聚在一起,招商就能事半而功倍。比如,按照“垂直整合一體化”方式,將品牌商、代工企業、零部件配套廠一體推進的結果。總之,一個能上下游互相配套的、有較大市場規模的產業鏈體系,往往具有較強的產業集聚能力,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降低運行成本,而這正是吸引世界級巨頭來重慶發展的撒手鐗。

(二)以資本注入式招商。招商引資往往關注的是引進資金、資本,但在資本的時代,更應該關注引進能駕馭先進技術、人才、產品和市場的一流企業,並以本地能集聚的資本吸引這類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項目往往投資額都很大,只靠企業自身的資本積累是難以持續投入的。比如液晶面板,中國缺口巨大,但投入一個項目少則三四百億元、多則五六百億元。儘管這類產品市場短缺、效益前景良好,但由於資本、技術門檻高,有能力乾的企業並不多。所以,這樣的項目既要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又要有高科技企業的技術供給,還有產品供不應求的市場供給。

(三)以牌照資源補缺式招商。包括上市公司、金融牌照、現代服務業牌照等重要的政府許可性資源,吸引沒有這種資源的內外資企業過來,通過捆綁項目或其他資產方式“投桃報李”,互相優化資源配置。尤其對差一口氣就談成的項目,在沒有這類政府許可性資源的情況下,承諾幫助企業向國家爭取所需牌照也是一個辦法。比如,一個大型企業集團,全國有幾十個工廠,每年幾千億產值,這麼一個龐大的系統,沒有財務公司的,我們支持他辦一個財務公司的牌照,財務公司要人民銀行、銀監會批。我們幫助做好具體的溝通,以期有關部門批准。這也是招商引資的合理措施。

(四)以收購兼併式招商。對現有的國有、民有企業資產,轉讓部分或全部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是國內外流行的發展方式。對在本地發展不好的企業,可以通過引進國內外企業直接收購兼併掉,一方面盤活了企業,另一方面還引進了新的資本。對在外地或國外發展困難的企業,如果對該企業的行業特徵、核心技術、市場前景、財務狀況都有實質性的瞭解的情況下,方向看清楚了,也可以直接買斷對方的控股權、整體搬到本地來生產。

(五)PPP合作招商。只要公平公正、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可以讓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公共服務項目,這是合作共贏的招商。關鍵是要做到“五種平衡”:第一,凡市場化收費可以平衡投資的,比如高速公路項目,就完全放開,由市場主體來做;第二,凡當期收費較低、暫時平衡不了的,像供排水、停車場等項目,就可以通過逐步調價的措施,使項目最終形成投入與產出的大體平衡;第三,凡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不能收費的投資項目,要通過政府採購、分期付款的方式,把一次性投資變成長週期的公益服務採購,以時間換空間,形成長週期的投入產出平衡;第四,凡是特別大的投資項目,比如地鐵項目,沒有條件以採購方式推進運作的,政府就應配置土地等相應資源,使其平衡;第五,對土地開發整治等收益很高的公共服務項目,政府要限定投資者的收益幅度,不能損害公共利益,否則就是搞利益輸送。推進中,要注意嚴防“形股實債”的PPP,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諾回購社會投資的投資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擔社會資本的投資本金虧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會資本承諾最低收益,不得將項目融資償還責任交由地方政府承擔,防範社會投資方在實際經營中亂收費、防止同類項目不同標準、防範灰色交易、防範項目遇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出了問題撒手不管。

(六)產業引導基金招商。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一般會產生1:3或1:4甚至更高的槓桿比。政府出資30億元,憑藉良好信用,通過槓桿撬動,可吸收100多億社會資本參與,整個投資基金規模就會變成150億。這種放大效應,使財政資金可以更多投入到各種技改、科研成果產業化過程,還能推動企業重組和併購。同時,股權投資基金本身是一種市場化選擇機制,具有優勝劣汰功能,由基金管理人選擇項目投資,總體上會選到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優質項目,從而助推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一種優秀的招商方式。

在招商引資中,要把是否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帶動就業作為重要條件,要確定“三不招”、“五不搞”原則: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不招、過剩產能和產出強度不達標的不招、環保不過關的企業不招,避免了“撿到籃子都是菜”。與此同時,不搞血拼優惠政策的“自殘式”招商,不搞眾籌招商,不搞P2P招商,不搞炒地皮,不搞炒房招商,防止招商引資的惡性競爭和亂象。

二、著力從企業產品端改善供給結構?(如何做好產業鏈招商?)

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具體工作中,需著重抓好以下方面:

(一)謀劃符合時代特徵的主流產品並抓住支撐這些主流產品的戰略新興產業。從經濟發展規律中,我們不難看到,每過二三十年都有進入千家萬戶的主打產品,誰能成為這些產品的生產基地,這個城市就會成為經濟發展的領跑者。比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中國家庭的主打消費品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老四件”,這方面,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就拔得頭籌;到了八九十年代,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等又成為新一個時代的主打產品,珠海、合肥、青島等城市就脫穎而出;新世紀以來,汽車、電腦、手機、平板電視等產品則逐漸走進平常百姓家庭。過去10幾年,凡是瞄準這些主打產品,全力以赴乾的省市,就能抓住機遇,走到全國前列。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任何產業都會有市場飽和的時候,都會碰到“天花板”,即便原來的結構再好,也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態。這樣持續五年十年,它的增長率就會掉頭向下。這就有個主打產品升級換代、與時俱進的時候。那麼,今後10—20年,進入千家萬戶的主打產品會是什麼?從世界範圍看,包括VR、AR在內的穿戴式智能終端、物聯網智能終端將進入家庭生活,機器人、3D打印機、新能源智能化汽車等也可能成為主導產品,應該成為我們產業發展的方向。除了要謀劃並抓住這些時代的主導產品外,更要重視支撐這些主導產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考慮到這種情況,2014年8月,國務院制定的《中國製造2025》,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等電子核心部件,物聯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石墨烯及納米新材料,軌道、通用航空等高端交通裝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綜合化工,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產業,等等。這些產業,市場空間極大,很多是中國市場短缺的。比如,在中國2萬多億美元進口中,集成電路進口了2000多億美元,液晶面板進口了1700億美元,天然氣和原油進口了2000多億美元。也就是說,這些產業是國家長遠的進口大項,也是世界市場需求增長較快的產業。對地方政府來說,結合實際,做大做強其中一兩個產業領域,在全國甚至全球形成獨特的優勢,就一定能在區域競爭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圍繞產業鏈形成集群化發展格局。怎麼做大做強所瞄準的產業領域並形成競爭優勢呢?按照集群發展理論,集群式發展,不僅可以使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之間的資源要素實現有機整合,避免行業內的供需錯配,使供給更加精準有效,還能通過產業鏈條上生產技術和工藝的良性競爭,推動企業不斷創新,促進優勝劣汰,延長產業的壽命週期,實現產業能級的快速躍升。更具現實意義的是,能夠有效降低物流等成本,補齊創新等短板,形成核心競爭力。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能為地方政府調結構、轉方式起到核心支撐作用,是不容易垮掉的。具體方式上,要推動三種集群:

首先是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的集群。比如說汽車產業,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部件,要形成支柱,就要把上游零部件產業的百分之七八十都實現本地化生產。又如,搞電子產業,筆記本電腦有2000多個零部件,就要本地化幾百上千家零部件企業,從集成電路到液晶面板,從印刷線路板到機殼,各種各樣關鍵零部件都能實現本地產。這樣上游、中游、下游產業鏈,形成集群。

二是促使同類產品、同類企業扎堆形成集群。當一個大產品產業鏈集群形成之後,那麼它的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配套產業既可為這家龍頭企業服務,也可為那家企業服務,這就有條件把同類產品、同類企業扎堆落戶,形成集群。打個比方,就像一個地方有希爾頓也有喜來登,有可口可樂也有百事可樂,這樣就使得這個產業“東方不亮西方亮”。否則,如果只有一個世界級企業,今年它訂單多了,就可能大發展,明年如果丟了幾個大單子,就可能出現20%、30%的負增長。這樣,會使得一個地區的經濟大起大落,進出口也大起大落。只要形成了這種同類企業集群,即使有個別龍頭企業遇到困難,但就產業整體而言,是穩定的,是持續向上的,整個產業集群就能健康發展。

三是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形成集群。產品銷售過程中,會產生結算和物流等環節。比如,產品在全球銷售、在全國銷售,就會使得與結算、物流相關聯的各種服務型企業集聚扎堆,圍繞著製造業集群來佈局產業鏈。

(三)建立健全產業“微笑曲線”。一個產業領域中,有研發、生產、銷售、結算等多個環節,單個企業不可能“大而全”、“小而全”的幹,過去幾十年由於交通工具便捷化推動世界變成平的,產生了水平分工的發展模式,也就是龍頭企業、品牌企業抓住品牌、研發和銷售結算體系,把各種零部件製造和整機組裝以水平分工分包給各類企業。這種分工對一個龍頭品牌企業來說,是合理的,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形成良性的競爭力。但對地方政府而言,世界並不是平的,如果產業發展沒有形成全產業鏈,重點招引的組裝等製造環節可能處於“微笑曲線”低端,除了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沒有太高的附加值,同時加工基地很不穩定,隨時可以拎包走人,企業很容易轉移到其他地方。所以,一個地方要形成國際化主打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就要在全產業鏈上下功夫,以垂直整合的方式,把研發、材料與零部件製造、物流、倉儲、結算、銷售等高端環節與整機組裝製造集於一地,佔據“微笑曲線”全產業鏈,就能形成集群化競爭能力,這樣做對品牌企業還是水平分工的加工貿易模式,但對地區製造業則是垂直整合的產業集群。這樣,整個產業的“大廈”就能拔地而起,我們就能掌控整個“微笑曲線”,真正“微笑起來”。

三、招商引資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習總書記指出,“要大刀闊斧降低成本,使優質企業增強競爭力”。一個好的投資環境,應該具有相對低的稅費成本、低融資成本、低物流成本、低土地房產以及水電氣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低制度性管理成本。“五低成本”投資環境,主要是解決產業的發展基礎問題,是事關地方政府長遠發展後勁問題。任何一個城市,只要這五個比較低,全世界、全中國、全社會的各種資本、企業、要素都會向你集聚。如何打造“五低環境”,形成獨特優勢,不能靠血拼、更不能蠻幹,要靠智慧和邏輯。

具體看,一是低稅費成本。比如,對高科技產業實行15%的企業所得稅率,是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然而,由於牽涉到部分地方政府的認識和財力困難,許多地區沒有落實到位。有優惠政策不落實,就是在收過頭稅。思想解放不是一句口號,中央有關部門思想都解放了,給了我們充分的優惠政策,我們有政策還不落實,實在是不應該。降低了稅費,看似會減少稅收,實則是企業稅負降低之後,發展能力增強,反而把稅基做大,最終結果是稅收總量增加。二是低融資成本。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關鍵,實際上要把金融系統的融資結構,包括銀行信貸、直融融資和非銀行這三者之間的比例調整得科學合理,總體控制在銀行信貸佔50%、直接融資佔35%、非銀行佔15%,是比較合理的。三是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在我國佔GDP比重太高,地方政府應主動作為把它降下來。從社會宏觀層面,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實施路橋費改革、率先取消高等級公路收費、解決內陸通關問題等,都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從產業組織層面,通過實現進項物流、出項物流和保稅物流“一體化”,大幅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具體看,還要優化貨運結構,加大鐵路這個我國主要的貨運系統運輸力度,要推動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與物流園區佈局相互銜接,要多措並舉降低交通物流費用。四是低要素成本。包括勞動力、土地房產、水電氣勞動力等各類要素成本。人力成本是企業用工成本的“大頭”,企業發展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勞動力資源很充足,企業用工非常穩定,工人流失率就不高。低土地房產成本是一個地區重要的競爭力,高地價、高房價會逼走一些企業。五是低制度性管理成本。要堅持通過簡化審批手續、落實負面清單管理提高辦事效率、降低制度性管理成本,同時要著力建設好開發區、保稅區、自貿區等開放設施,這些制度性基礎性要件對城市的運行效率和區域地位具有重要影響,有了這些要件就會成為區域乃至國內國際的門戶和口岸,經濟發展才會積聚更多動能。

四、孵化器如何為招商引資服務?

本質上講,創新就是通過創造新供給來催生新需求,一旦資本、資源、人力資本開始向新供給集中,老產業的生存空間就會受到擠壓,產能過剩才能根本消除,而整個經濟不但恢復平衡,而且能級還會有一個大躍升。現在各城市、各大學、各開發區都在推進各類孵化器,過程中要把準它的脈絡,如果關鍵環節把握不住,幹到後面一堆亂糟糟,事倍而功半。做好創新驅動,關鍵是抓住六大環節:

(一)分類指導,把握好“0—1”、“1—100”、“100—100萬”三大階段財政、金融的科研投入。做好創新驅動,關鍵是針對性推動創新的三個階段分類施策,分別予以財力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投入:第一階段是“0—1”,是原始基礎創新,是原始創新、基礎創新、無中生有的科技創新。這是高層次專業人才在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在大專院校的工程中心、在大企業集團的研發中心搞出來的,需要的是國家科研經費、企業科研經費以及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的投入。第二階段是“1—100”,是技術轉化創新,是技術創新、是基礎原理轉化為生產技術專利的創新,包括小試、中試,也包括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開發形成功能性樣機,確立生產工藝等,這是各種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加速器乾的活。這方面就要調動各類智商高、情商高、有知識、肯下功夫鑽研又接地氣、瞭解市場的人,建立各類小微企業,在各種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加速器做好技術轉化創新工作。目的是形成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生產過程。第三階段是“100—100萬”,是大規模生產力形成,是將轉化成果變成大規模生產能力。比如一個手機雛形,怎麼變成幾百萬臺、幾千萬臺最後賣到全世界去呢?既要有大規模的生產基地,這是各種開發區、大型企業投資的結果,也要通過產業鏈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這個階段的金融服務重點是各類股權投資機構跟蹤投資、企業IPO上市或者大型上市公司收購投資以及銀行貸款發債融資等等。總之,創新有不同的階段性,投融資的需求和性質各不相同,“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在“0—1”、“1—100”、“100—100萬”三個階段以不同的金融工具、金融品種分類指導、分類施策。

(二)三個“1/3”的專利股權分配體系,是做好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有效的知識產權激勵政策和專利收益分配,能夠激發科技人員和機構的巨大創造活力。比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周圍,吸附了數千個專事成果轉化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了近萬億美元產值。很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成果收益分配的“3個1/3”。美國《拜杜法案》規定,凡是使用政府科技或企業資本投入產生的成果,其知識產權獲得的收益“一分為三”:1/3歸學校或公司,1/3歸研發團隊,1/3歸負責轉化成果的中小創新企業。這個跟我國的不同在哪?以前計劃經濟的時候,一切專利歸國家和集體所有;2000年以來隨著科研體制的改革搞活,成果發明人可以獲得25%—50%的專利權;最近兩年,進一步放開,成果發明人享有股權可以50%甚至75%。政策的著力點主要是針對研發人員的知識產權加強激勵。但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要知道,能搞出“0—1”的不一定搞得出“1—100”,基礎創新的設計發明人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人、生產工藝轉化者、生產製造組織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給了發明人50%、75%的股權,最後好像沒看到太多的百萬、千萬、億萬富翁出來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儘管佔有50%—75%的股權專利,但由於沒有太多的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專利效益最終體現不出來。根本原因是缺少《拜杜法案》這樣的規定,缺少對轉化專利的企業予以激勵,導致創新成果沒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拜杜法案》,把科研機構、研發人員、科技企業三方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三)符合六個特徵的孵化器是抓好轉化基地的關鍵。一些地方搞孵化器,往往拿出一棟樓不分青紅皁白,免幾年房租,用低租金成本吸引一批科創類企業或中小企業,“撿進籃子都是菜”的搞法,除了熱鬧,效果不會好。美國硅谷之所以孵化能力強,很關鍵的是,這些孵化器集合了6大功能:一是項目甄別。聚焦專業領域,把好准入環節,分門別類,不能散而雜。生物醫藥孵化器,不能弄一堆機器人或其他行業的孵化企業。二是培訓指導。創新創業者經過培訓,成功率一般可從10%提高到30%。三是共享服務。公共實驗室、專用設備或專業設施,由孵化器提供。四是股權投資。有種子基金、天使基金、風投基金、引導基金等多層次投入體系,覆蓋企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五是收購轉化。通過上市、集團收購、合資合作、成果轉讓等措施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六是資源集聚。孵化器應成為行業信息傳遞、知識交流、人才彙集的窗口。總之,歸納美國硅谷地區辦好孵化器的上述六項措施,可以啟發我們:搞孵化器、加速器不是搞房地產開發,一個省的創新平臺不在於各級地市州、區縣開發區大批量、排浪式地去搞幾十個上百個平臺,關鍵是要少而精的搞出若干個集聚上述六大功能的創新平臺足矣。一個符合要求的平臺可以孵化出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優秀高科技企業。

(四)在“100—100萬”階段抓好獨角獸企業的培育工作。從經驗看,獨角獸企業往往有五個特點:一是獨角獸企業通常產生於“100—100萬”階段發展的高科技企業;二是成長之後市值巨大;三是成長過程不斷吃錢,多輪融資,融資規模大;四是技術含量和商業模式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發展趨勢、成長潛力巨大;五是產品有時代意義、全球意義和巨大市場。因此,發展獨角獸,應當重點在“100—100萬”這些大規模產業化成長階段的高科技企業中,選擇有成為獨角獸可能的予以支持。投資獨角獸,最忌的就是“馬後炮”,“事後諸葛亮”,對那些已經從獨角獸成長為“恐龍”、市值與股價成長潛力在一定時期內基本喪失的企業去追捧投資;最忌對一些缺少真正技術含量、沒有前瞻性商業模式卻非常善於投機取巧、包裝的看似獨角獸的企業去追捧投資;最忌那些打著獨角獸的旗子不斷圈錢,又不斷出現高管跳槽、大股東股權抵押套現搞龐氏騙局的企業去追捧投資。

(五)政府要為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建立良好環境。主要有五個方面工作:一是發揮股權投資市場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積極作用,包括出臺參考拜杜法案的政策、VC和PE服務科技創新政策、上市公司獨角獸制度,等等。二是完善股權投資的政策環境,比如,對高科技股權投資,其企業所得稅可以按照15%予以徵收。三是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引領作用,與各類VC、PE結合,當好母基金。四是完善以資本市場為主的多層次股權投資市場,暢通股權投資的退出通道。五是推進提升VC、PE企業的品質,約束規範阻擋創新的不利因素。

五、著力加大小微企業供給力度(“1+3+3”政策體系)

眾所周知,大企業強國,小企業富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很重要的標誌是小微企業活不活躍、非公經濟繁不繁榮。近年來,各國政府無不在推動大企業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小企業發展。就我國而言,小微企業貢獻了我國60%以上的GDP、80%左右的就業和50%以上的稅收。可見,小微企業對有效抵禦外部經濟風險,激活內部經濟需求,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至關重要,已成為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源泉。

發展小微企業,其政策支持與大型企業有顯著差異。對大企業而言,由於有比較良好的資本信用和競爭實力,融資能力一般都比較好,融資成本也相對較低,在政策訴求方面,更多的追求准入前國民待遇、同等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市場門檻平等就行。對小微企業而言,更需要的是投融資體制機制保障,是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微型企業是100%的草根經濟。政府解決好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使社會產生更多的小微企業,帶動更多人就業,可以減少失業保險費的支出,長遠看還能增加稅收,推動整個社會步入良性循環。這實際是變“輸血”為“造血”,把買“棺材”的錢用來買“補藥”,從投入產出效果看也是非常划得來的事。

在具體扶持上,要採取針對性舉措,努力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關鍵要建立“1+3+3”的政策體系。

“1”就是一個創業者、帶頭人,帶上10萬元資本金創業,帶動七八個人就業。這是一個底線,能夠多一點當然更好。

第一個“3”,是三筆資金。一是各行各業各種創業者的群體中,對鼓勵類的小微企業比如返城農民工、下崗工人、復轉軍人等七八種群體,政府給予3—5萬元資本金補助;二是經營過程中給予資本金等額的稅費減免;三是給予至少和資本金1:1的貸款融通扶持。同時,各種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普惠性優惠政策都疊加上去。這樣創業者就會有20多萬啟動資金,就能創辦一個像模像樣的企業。對於這三筆資金,扶持歸扶持,但絕不放縱,監管上做到不抽逃資本金、不搞空殼公司、不炒股票和房地產。

第二個“3”,是三個平臺。一是創業培訓平臺,農民工、下崗職工、新畢業大學生、技術人員並不是天生就能創業的,為此開展三五天或兩三週的創業基礎知識培訓,然後再讓他們到市場上去摸爬滾打;二是創業孵化平臺,主要是利用舊廠房、舊倉庫等改造成創業基地,為創業者提供租金低、配套好的辦公經營場所;三是與龍頭企業的對接平臺,包括大企業外包各種訂單給微型企業,龍頭企業外包產業鏈上的各種環節給微型企業,政府採購微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等等,幫助微型企業打開經營局面,不斷髮展壯大。

總之,對微型企業的發展,除了上述“1+3+3”的扶持政策外,還應形成一整套的管理措施,比如小微企業所經營的行業涉及食品安全、易燃易爆等公共安全的,理應嚴格管理。這樣的政策體系,既符合市場原則,很寬容、很寬鬆,又很有效率,有助於微企成長,有助於微企佔領市場、接單子,而不會成為微企成長的束縛,是市場主體長期有效的供給。

六、堅決去產能、去殭屍、去槓桿

過剩產能、殭屍企業和高槓杆企業沉澱了大量的廠房、土地、設備、勞動力和資金等生產要素,使得要素無法從過剩領域流向有市場需求的領域、從低效率領域流向高效率領域,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劣幣驅逐良幣”,“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導致整個經濟基本面低效運行。去無效供給是繞不過的坎,是必須做的外科手術和經受的陣痛,必須壯士斷腕,以當前的短期陣痛換取未來的長遠發展。

(一)把握市場競爭法則去產能。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產能過剩或者短缺是一種常態,但必須有個度的把握。就一般情況而言,如果行業過剩10%—20%,市場優勝劣汰,這屬於良性競爭;一旦過剩超過20%,惡性競爭就會出現;過剩超過40%,幾乎所有企業都泥沙俱下,形成行業性虧損。實際上所謂去過剩產能,就是要把這個行業超過30%以上的部分堅決去掉,對超過20%-30%的就把那些技術差的滅了或收購兼併了。

(二)按照“五個一批”去殭屍企業。推動“殭屍企業”市場出清,主要有五大途徑:第一類,破產關閉,對不符合國家環保、能耗、質量技術、安全生產等控制標準和扭虧無望的企業,依法啟動司法程序,實施破產關閉。第二類,兼併重組,對仍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鼓勵龍頭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支持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壓縮過剩產能、延伸產業鏈、促進轉型轉產。第三類,債轉股,依託資產管理公司等平臺,打包承接一批銀行債權和企業債務,以市場化方式實現平穩出清。第四類,集團重整,在企業內部採取合併、股權收購、資產收購、資產置換、債務重組等多種方式,優化資源配置。第五類,組織調整,對一些由於管理不善而成為困難企業的,調整一下領導班子和組織體系就救活了。對不同類型,要堅決採取不同方式處理,否則時間久了就會積重難返。

(三)“四管齊下”去槓桿。目前,全國各地企業槓桿率很高,是去槓桿的重點,但操作上既不能一刀切地想兩三年解決,這容易造成糟糕型的通縮去槓桿,也不能用一種辦法孤注一擲,應該多元化去槓桿。從宏觀上看,地方政府至少可以用四種辦法一起著力:一是核銷破產。這對企業來說是破產關閉,對銀行來說是壞賬核銷,宏觀上說是債務減免。二是收購重組。這可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沒有破產,但是會有一些債務豁免。比如,2000年前後的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實施了1.3萬億元的債轉股、債務剝離,當時的債轉股重組中,對活下來的企業約減免了五千多億的債務。三是提高股權融資比重。如果我國全社會融資中股權融資比例提高到50%,那麼一年就增加8萬億、10萬億的股權,這樣企業債務三五年相當於會減少三四十萬億,一年十萬億的話,三年裡面就是三十萬億。四是控制好房地產公司的債務率。在我國企業類債務中,負債率最高的是房地產公司,平均達到了85%左右。比如,去年中國排名前十的房地產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達到80%,有的甚至達到90%。在這方面,內地開發商要向香港學習,幾十年來港系地產商負債比內地開放商要低很多,基本上在20%—30%之間,最低的只有10%多一點,最高的只有40%左右。為此,地方政府金融部門要將房地產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控制作為去槓桿的重要方面,優秀的房地產公司,要將資產負債率降低並控制在40%左右,一般的開發商也要將負債率的底線控制在50%—60%左右。從政府管理角度看,凡是房地產開發企業負債率超過80%、90%甚至資不抵債的企業,土地部門應當停止土地供應,金融部門應當對其實行存量漸進穩妥微調、增量遏制約束的放貸措施。

七、科學合理供給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商業設施

城市佈局一般要以大都市連綿帶為基礎打造城市群。 城市群或大都市連綿帶,一般有四個基本特徵:一是城鎮化水平較高,城鎮化率在70%以上;二是大中小城市規模協調,相鄰等級城市人口比例大多在1∶5以內,最高不超過1∶10;三是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網絡完善,各城市之間交通便捷、信訊暢通;四是城市功能佈局合理、分工明確,產業優勢互補。

城市各類設施中,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首當其衝,基礎設施最重要的是完善的綜合交通網絡。一是承載區域樞紐功能的大交通,包括鐵路、機場、港口通道等,這是城鎮群提升輻射帶動能力的基礎要件。二是承載城市群各城市之間連通功能的交通,如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快速幹道等,是城鎮群的動脈血管。三是承載市民日常出行功能的城市內部交通,要通過城市道路、地鐵軌道及公交站場建設,確保城市平均車速達到30公里每小時,高峰時段不低於15公里每小時。四是承載各種交通方式銜接過渡的換乘樞紐。

按照大都市連綿帶的框架,每個城市管理者要心中有“數”,應該掌握一些宏觀的、戰略性的城市規劃數據,在決策時體現出經濟學邏輯。比如建成區面積,國際慣例是,城市人均佔用100平方米左右,包括住房、工廠、交通、商業、公共服務等用地。100萬人口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大體就是100平方公里,低了就會擁擠,高了就是浪費。住房建設方面,發達國家人均住房面積一般在30—40平方米。我國人多地少,人均30平方米比較合理。這樣算來,1000萬人口的城市建3億平方米住房就可以了,再多就可能出現泡沫。商業設施方面,每2萬元的商業零售額可配置1平方米的商鋪,每2萬元GDP可配置1平方米寫字樓。垃圾、汙水設施方面,每人每天約產生1公斤垃圾,綜合用水0.3噸併產生0.25噸汙水,相關基礎設施應按此配建。總之,總量控制是門學問,要求總量平衡、動態調整,只有明瞭這些參數,才能收放有度。

八、有效管控土地和房產供給

土地是供給要素中最為重要的資源。一方面,我國人多地少,在城鎮化進程中既要堅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又要努力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城市用地矛盾尤為突出。另一方面,土地涉及到房產的買賣、租賃、抵押等交易活動,土地收入一般佔到地方財政收入的1/3,是地方政府名副其實的“第二財政”和平衡城建資金的主要“錢口袋”。因此,必須精打細算,規範管理,優化配置,節約集約用好每一寸土地,管好用足每一筆土地增值收益。

首先,加強土地供給管理,應把握五條原則:一是堅持深度規劃後出讓,開發地塊儘量做到控制性詳規、形態規劃、專業規劃全覆蓋,這能使土地出讓價格提高30%,最多可達一倍以上。二是堅持生地變熟地後出讓。由政府土地儲備機構負責動拆遷,土地整治好後再出讓,不僅能保障依法拆遷、公平補償,確保各方利益,還能大幅提高土地資產價值。三是堅持招拍掛出讓。這是國家三令五申的要求,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既能預防腐敗,又可避免協議出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四是堅持依法收回閒置土地。對久劃不拆、久拆不完、久拆不建、久建不完的“四久”工程土地,必須依法收回,挽回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五是堅持土地儲備制度。加強土地儲備是國務院的明確要求。建立土地資源配置“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良性機制,可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也能防止公共資源增值收益流失。

具體到土地儲備環節,也有五條原則:一是一步到位儲備,細水長流使用。土地儲備是有技巧的,必須在城市起飛階段一次性完成,然後細水長流。二是儲備權集中,儲備收益各級政府共享。相對集中儲備權,有利於土地整體開發利用,但土地儲備不應改變公共財政收入分配比例,收益應在各級政府間合理分配。四是做好兩個循環。第一個循環,即土地儲備手續辦完後,成為有價資產,通過銀行抵押融資,搞徵地動遷和“七通一平”,生地變熟地;第二個循環,是“七通一平”後,及時完善規劃並分批招拍掛出讓,回籠資金用於清償貸款,抵扣一級開發的成本後,增值部分納入財政預算,用於滾動開發或其他片區建設。兩個循環正常滾動,不會誘發泡沫和債務危機。五是嚴格設置風險“隔離牆”,即做到“大對應、小對口”。大對應,就是做到土地收入與城建資金需求長期總體平衡;小對口,就是當期單個地塊開發與一捆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時間對應、資金平衡,“一個蘿蔔一個坑”,確保微觀平衡、風險可控,以免形成糊塗賬。

九、增加有效的人力資源供給

改革開放40年中,中國國運最大的運氣是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了中國人口紅利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國。當前,全球進入了智能化社會,需要的不再是藍領勞動力,而是白領大學生,恰恰這當口中國從人口紅利時代轉入了人才紅利時代,每年大學生畢業700萬,這是巨大的人力資源紅利,是引領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武器。地方政府要充分把握這種人口紅利轉型趨勢,進行科學安排部署,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一是政府部門要加快佈局高端製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適合大學生就業的產業,用足用好用活大學生人口紅利。二是支持高等院校研究調整專業設置,使之更加適應現產業發展需求。三是加強大學生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的培訓,鼓勵自主創業

就農民工而言,這個群體今後十年規模增長空間有限,但關鍵是挖掘存量群體的潛力,大體有兩三億左右,這兩三億農民工在城鄉間“鐘擺式”流動,這樣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全世界都罕見,制約了人口紅利的釋放。一般而言,城裡人工作到60歲才退休,而農民工年齡超過45歲,企業就不願再僱傭,這樣農民工就損失了1/3的有效勞動年齡;再加上每年春節返鄉過年,一來一去就用掉兩三個月,又是1/6的勞動年齡,總計損失的勞動年齡就佔去了1/2,導致我國“劉易斯拐點”提前出現。這樣的勞動損失,對生產力是很大的破壞。比如,為應對春節農民工返鄉,企業或者選擇提前備貨,或者無奈放棄市場,年後復工又得培訓新員工,這些都會增加企業運營成本。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解決“3個1億人”的問題:第一個“1億人”,是促進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第二個“1億人”,是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第三個“1億人”,是引導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解決好這三類人群問題,從供給看,有利於穩定勞動力供給和工資成本,培育現代產業工人隊伍;從需求看,有利於擴大消費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擴大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資。關鍵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轉移人口意願,充分保障轉移人口權益,完善各種功能配套,以產促城、以城納人、職住平衡,實現轉移人口安居樂業。

總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打贏這場硬仗,定會有效破解我國面臨的內生性、結構性、體制性問題,引領我們邁向更高水平、更有質量、更富效率的發展新境界。希望地方政府堅定信念、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力爭取得最後的勝利。

十、招商引資的7大關鍵詞

為了發展,大家都在忙招商引資,這個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不二法門。從80年代深圳特區一直到沿海地區90年代、新世紀以後全中國到處都在講招商引資。眼下招商引資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在新常態下,其實有效供給的工商產品、工商項目的確不怎麼多,好不容易有點項目,每個地方都看得非常緊,所以內陸到沿海挖牆腳來招商很難,沿海小一點的城市到深圳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去招商也很難。

在經濟熱度高的時候,大水衝過來,各種各樣的魚、蝦米,層層疊疊都有,大城市把大魚撈了,剩下的中魚、小魚、蝦米拿在手上意思不大,會主動轉給內陸地區,所以互相招商引資這種現象很普遍。現在這種行為方式很難奏效。

第二個特點,以前招商引資開大呼隆的會議,一般都願意去把全世界的廠商請過來開個大會,領導講講話,介紹介紹投資環境,這種粗放的活動方式,現在其實不會太奏效。所以最近這一類活動各地大大減少,不是大家沒熱情,是這一類活動不實用了。

第三個特點,以前招商引資大家會用低成本招商、粗放型招商,砍胳膊砍腿,稅收給你讓了,土地可以很低的錢甚至不要錢,勞動力壓低成本,各方面給人家以幫助。如今,真幹得好的企業已經不是最需要這一類惡性低成本招商,這些辦法現在都不是最有效。

但是招商引資還是要推進,怎麼來改革開放創新、怎麼來招商引資呢?這都是現在各地書記市長動腦筋的。一般光拍胸脯,書記市長齊上陣,每個政協主席、人大副主任市長市長甚至市委常委都帶幾個項目出去招商,這都是80年代、90年代乾的活,現在不管從哪個角度都不合理了。所以我講這一種招商,實際上要避開,要把它給去化,消除掉。

另一方面,現在有板有眼的好項目、支柱產業項目、戰略新興產業項目、戰略新興服務業項目,一般有它的特點,要麼不幹,要幹就是集群化的幹。就說一個製造業的上游中游的原材料零部件體系,下游的銷售服務物流的體系和製造業是一個集群。要用產業集群的幹法,這種幹法容易招商,一招就招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產業鏈。

當前,世界經濟進入到了垂直整合一體化的階段,只有這種垂直整合一體化的產業才有核心競爭力。

《世界是平的》那本書90年代出來時,我看了以後很高興,想買幾百本,每個企業、各個方面發一份,但實際上到2005年以後,我已經意識到這本書只能看看,不能當真理,因為它不是垂直整合,是橫向整合,是來料加工式。做產品的人,他的原材料零部件可以從世界各地買過來,物流成本幾乎是零,能源不要錢可以這麼做,但實際上是不合理的。所以,今天跟你們講幾個現在用得比較好的辦法。

關鍵詞1、產業鏈來招商。

比如我在重慶,前幾年重慶這個地方一臺電腦都不生產,為什麼能把重慶的電腦現在搞到中國之最?全球一年筆記本電腦的銷售和生產量是1.8億臺,一半在上海、蘇州、福建和廣東等中國沿海城市制造,內陸西部是沒有的。沿海做這個是加工貿易,從外邊把零部件原材料運到沿海很方便,加工完了大進大出,我在上海待過,很清楚這些情況,到重慶以後就發現要想沿海的加工貿易或者世界的這種產業集群到內陸來,必須解決物流問題,必須讓他的產業鏈垂直整合就在一個地方一下子解決掉。

所以,我跑到硅谷去跟幾個筆記本電腦的大企業談判,就說你到我這來搞幾千萬臺電腦,我一定在兩年內把幾千萬臺電腦80%的原材料零部件在重慶本地化,半小時車程全部可以運到,如果達不到一切物流成本我賠你,這就是賭一把了。

但是我也想過,如果幾千萬臺電腦在我這邊生產,一切零部件廠商一定奔著我來,我不用招他,因為全球的1/3電腦在我這兒,衣食父母在這兒,他不到我這設廠還到哪兒設廠。但是你如果只搞500萬臺,一個零部件廠可以順應兩三千萬臺,到你這規模效益不好。所以就是零部件原材料一體化整合,跟整機廠說有零部件,整機廠同意了我跟零部件廠去開會,一年開一次,開一次就來個幾百家,三年開了三次,來了一千家。所以重慶現在有一千個筆記本電腦的零部件廠商,已經連續生產四年了,每年生產六千萬臺,等於全球1/3,這個基地就起來了,整機和零部件加起來就有四千億左右的產值。這個招商就靠產業鏈,把產業鏈完整齊全,亮到明處,包括銷售結算整個都要說清楚。

再講一個例子,就是重慶的汽車。重慶原來有一個長安。中國的汽車廠很奇怪,一個省一個,上海有上汽,一汽、二汽、北汽各種汽車公司都不去上海開廠,上汽也不會到一汽、二汽的地方去,大家各佔一個。然後各個省如果招了上汽,一般不會再去招一汽、二汽,因為有面子問題,把你大頭招來了,不能去招別人了,這個是不對的,要集群。

所以我們招筆記本電腦上中下游產業鏈一體化,把全球所有的做電腦的企業都招來,同類項集群,然後,這個集群既可以為這個公司服務,也可以為那個公司服務,這樣規模效應會比較好。汽車也是這種集群,重慶有一千多個汽車原材料工廠,百分之八十幾的汽車原材料本地造。除了長安以外拉來了12個國內外汽車廠商,上汽、北汽、二汽都在重慶做,每個都做了幾十萬,還有外資企業5個,這麼一來這個集群堆在那裡,零部件又是扎堆供應,成本比較低,越成本低大家越是願意來,形成了一個六、七千億的汽車產業集群。重慶汽車產量已連續3年排第一,去年生產330萬輛,第二名上海,240萬輛,第三、第四是一汽二汽所在的吉林和湖北,這正是因為集群產業鏈的集群和同類項的集群形成的。我舉以上兩個例子,就是說產業鏈集群是一種合理的招商方式。

關鍵詞2、順應資源市場配置招商。

比如重慶產頁岩氣、天然氣,那麼挖頁岩氣的企業可以定向招商,因為許多地方想搞天然氣加工沒有天然氣資源,天然氣還像有糧票的時代摳門摳得很。

比如一個省,實際需要5000億方天然氣,才能滿足目前各個城市的使用需求。我們全國能源裡邊天然氣的比重只有7%,像美國歐洲達到百分之二十幾,我們煤炭的汙染、能源的汙染,需要天然氣來解決。所以我們就因地制宜,招了幾百億的頁岩氣的投資。去年全國頁岩氣全部產量60億方,重慶出了50億方,今年預計全國的產量會到100億方,重慶能出70億方,預計到2020年全國能出300億方,重慶至少能出200億方到250方,我們幾百億上千億資金投在頁岩氣裡,是全國頁岩氣投資開發的主戰場,佔了全國的2/3。同樣,有了頁岩氣以後天然氣多了,天然氣是一個很好的燃料,也是化工產品,凡是要用天然氣做燃料的工業,或者拿天然氣做原料的一些高科技化工廠都可以沿著這個招商。

關鍵詞3、融資招商:一些好的高科技的但缺乏資金項目,政府可以融資投入,但要會動腦筋規避風險。

他有技術、有產品、有市場,但沒錢,你想跟他合作,但這種高科技項目、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往往一個項目就三百億人民幣,甚至四百億、五百億人民幣,你幫他投入了,但如果,盈利是他的,賠錢了拍屁股走路,你怎麼辦?有時候招商引資遇到這樣的主,項目是好的,也不是吹牛騙人,你怎麼決策?這個時候就要調動我們國內資金,但這個錢一定是有資本、有信用、有投資、有回款的地方才能用,否則沒人借錢給你。在這個方面也是要動腦筋的。

重慶有一個京東方項目,2014年的時候,我跟京東方老總打了個電話,說我們重慶生產幾千萬臺電腦,還很需要幾億臺手機液晶面板,你如果到我這來做這個,有市場。他說現在的液晶面板是供不應求,不要說你的市場,我全國和國際上的市場都供不應求。他說我有技術,就是沒錢,現在一下子拿幾百億拿不出。我說我們給你,但是不能白給你三四百億,你拿了去投資,失敗了我賠錢,那不行。我們就拿了三百多億買他的股票,京東方那時候2塊多一股,買他一百億股定向增發,2.1元就是210億。我們一個月內就付了210個億。

我開始讓民營企業出,我認為很賺錢,民營企業研究了差不多一個月,工商聯民營企業一大批企業家開會,最後都搖頭不做。不做我就讓國有企業出了210個億,7個企業做了股東,買了100億流通股股票。作為上市公司得到了100億增發股權以後,跟銀行借了100多億,就是300多億。凡是現在戰略新興產業,都是半年一年就可以把你一百億、兩百億、三百億花掉,不像玻璃廠、鋼鐵廠、化工廠,一百億、兩百億可以幹五年。現在電子和高科技企業都是一年的週期就可以把你幾百億花掉,買設備就兩百億,買了就裝上去,時間都是半年的週期,所以京東方在重慶2015年底就投產了,現在是滿負荷生產,供不應求,價格上升。

當年投產當年就有效益,重慶就多了300多億產值的一個工廠。這個工廠雖然不是我們的全資公司,但是京東方效益好了,股票上升到了4塊多,我們的100億股退出來就變成400多億了,所以這個是一個概念。有了這個概念以後,這個原始投資200億收回,我還有200億,那幹嗎呢,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投資,這會200億不是買他股票了,而是一起合資搞一個柔性的液晶面板,現在的液晶面板手機可以彎曲的,如穿戴式的就是柔性液晶面板,這個面板現在全球也供不應求。

這一個項目要投資480億,100億的貸款,那麼就300多億的投資,300多億投資各自出一半,我們就拿賺來的200億往裡投。這個決策沒有壓力。如果財政要撥200億投資,決策萬一輸了,是不是就壞賬了,你是不是跳樓跳長江啊。當你把決策、行為和資本市場運作方式結合起來,那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我講這一段就是指該要給人家資金有時候要在有防範、安全、不出格且合乎整體利益的情況下。

但是有一個項目我猶豫了一下沒幹,就是郭臺銘的項目。他跟我說搞一個世代線,400多億,然後說我出錢,他3年裡面回購。400億按8%的利息,一年20多億,3年下來七八十億,他把這七八十億加上本金都給我,然後我這邊就多了一個400多億的項目。但這個錢借給他,他沒有把他的股權擔保給我,萬一壞賬了,我就賠了,雞飛蛋打,是不是就構成國有資本流失,去年猶豫了一個月沒受誘惑,把他回掉了。

我講這段話意思就是,要審時度勢,要地方一把手和大企業想明白才能做。總之,兩面思考,當真的有高科技、大資本、全球化的好項目時,如果他缺資金,怎麼解決資金,怎麼在資本市場融資等,是要動腦筋的,不能簡單就來個沒辦法,拉倒、放棄。

關鍵詞4、優惠政策。

這優惠政策不是面上一般意義上的,和剛才我說的砍胳膊砍腿、自己傷自己的沒道理的優惠政策不是一回事。如果一個事情是絕對有意義的戰略性事件,那麼市委、市政府或者財政、發改委大家綜合研究以後做出集體民主決策,也是值得一試的。

比如南京跟臺積電在長江邊上搞的共80億美元(第一期30億,第二期50億)的集成電路,起步第一期是14納米,第二期是8到9納米,都是世界之最的好項目。

我去臺積電看過,這個張忠謀了不起,在新竹搞了三個150億美元的企業,全球集成電路供應面他佔了很大的份額。所以他到你們這來做集成電路,你們當然會有優惠政策,稅收怎麼優惠,土地怎麼給,資金怎麼補助,這個時候一整套綜合,該下重手也要下去。這個集成電路項目一攤,你這些優惠政策給他了,如果算帳,5年、10年政府給他的優惠政策差不多會有100億,這100億使他產生了幾百億一年的芯片產值,雞和蛋還是他先有蛋,你才會孵化出雞給他一塊肉,不是你自己把別的地方財政的錢補給他,所以這裡邊是要明白,要系統集成,我覺得江蘇這件事幹得非常成功。

關鍵詞5、直接收購。

現在中國的企業有能力了,想要一個企業,索性把它收購了,一下把你控股權買了,買了以後自己給自己決策,把它搬到你這個地方資源優化配置,省得招來招去,討論來討論去。

我們曾經幹過一個事,就是把烏克蘭的一個航空發動機工廠給收購了。整機組裝都在俄羅斯,發動機都在烏克蘭,烏克蘭發動機保持供應俄羅斯。四年前他們吵架以後,俄羅斯也不買他的發動機,自己也能做發動機了。烏克蘭儘管跟歐洲好,但是歐洲有空客,有自己的發動機,很強大,也不需要他,他這個企業就倒閉了。這個企業50年代、60年代一直是國有,90年代葉利欽變革以後,黨委書記就變成董事長,變成私人老闆了,總經理是他兒子。我們十億美元收購了他的股權,然後花100多億把他的企業搬到重慶,使重慶形成一個年生產上千個發動機的工廠。這是高科技,烏克蘭的發動機水平比國內的發動機高好多倍,提前好多年,所以國內的市場是有需要的,而且我們本來就在採購他們的發動機,現在能本地製造更好。

這個案例是收購了它,轉為自己使用。當然還有就是有一些企業他到你這來,你也希望他這個產品過來,但他有特殊的需求,比如希望有一些我們國內的某種資源牌照,這個時候政府掌握著牌照或者掌握著某些資源,或者國家掌握,地方政府為他去向國家申請,你幫他解決東面的問題,他給你西面的項目,兩邊互相投桃報李,這也是一種平衡。當然這種東西都不能權錢交易,都是公開的,政府的合理運作。

關鍵詞6、優化投資環境。

比如物流,現在大規模生產的產品,產業如果到了幾十億、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的時候,都要考慮全球化的物流。

比如重慶的電子產業之所以大家都能來搞,除了剛才說的垂直整合這些事情以外,很重要的是我們把渝新歐的通道搞起來了。因為在內陸幾千萬臺產品市場分隔,30%在北美,30%在亞洲,40%在歐洲,如果在重慶生產運到上海、廣東,再通過船舶運到歐洲,一方面時間要兩個月,另一方面成本也很高,至少增加了兩千多公里內陸到沿海的距離。

所以我們當時推動了一個重慶到歐洲的渝新歐班列,因為這個鐵路本來就通,所以推動它的時候主要解決了三件事。

一個是六七個國家的海關要一體化,你如果沒有一體化的話,火車開到每個國家都會把你的集裝箱拿下來關檢,弄的支離破碎,這就不行了,必須重慶檢了,沿途任何國家不再重複關檢,反過來在歐洲關檢的東西到重慶一路不再關檢,叫關檢互認、執法互助、信息共享,就是自由貿易經濟一體化的一種做法。我們花了一年多時間跟各個國家談判,就是要把這種問題解決掉。

第二個就是各個國家的鐵路部門都有鐵路運行時刻表,要統一編制時刻表,不能到哪兒都等別的火車,那就時間浪費了。所以要開各個國家的鐵路部門協調會,這個協調會在我辦公室裡也開過好多次,形成了五定班列,定起點重慶、定終點德國,中間一百個火車站只停12個,哪12個停下來都要討論的。

第三個就是定價格,每個國家都有鐵路運費,連在一起的時候哪個國家最高,大家都擁護的話就把價格抬高了。這個鐵路價格從2011年是一個集裝箱1公里1美元,那12000公里就要12000美元,運輸肯定賠,到2012年降到0.8美元,2014年降到0.7美元,2015年降到0.6美元,現在降到了0.5美元,一萬多公里就是6000美元,如果我們不管從連雲港還是從上海、深圳,一個集裝箱運到歐洲一個多月時間,3000美元。如果一個集裝箱裡面裝的貨是500萬,一個月的利息就要3到4萬,就相當於四五千美元,這個時候你三千美元加四五千美元就變成七八千美元,所以大家都願意用鐵路來運。

我講這一段也就是說,要幫企業解決他特別想解決的問題,他想解決什麼,你幫他什麼忙,只要這些問題是客觀的,是經濟的,不是政治上的或者其他無理取鬧的,我們都該把它當成自己的事,發揮政府的特有服務功能,把它給配置好。

關鍵詞7、爭取國家政策。

比如自貿區,比如保稅區等等這些政策,也是一個方面。重慶有一個好處,我們對任何外資包括實體經濟的工商企業,我們的確是給他15%所得稅的,但這不是我們違規,西部大開發就是15%的所得稅,這還是很重要,因為你去看香港、新加坡、臺灣,包括歐洲許多發展地區都是15%所得稅,就自由貿易區、自由港、開發區,國際上都15%,那麼我們國內,以前特區是15%,現在都是25%,但是西部大開發有一個15%的優惠,鼓勵類產業15%,所以我們把這個用上去。

國家的一些特別好的新區、開發區、特區或者自貿區保稅區,反正各種好的平臺的確是有用的,能夠對招商引資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這些都是一些措施,根本性的就是政府要有服務於企業的願望。本屆總理最嘔心瀝血乾的事情就是簡政放權,幫助企業降低准入門檻,對外資企業同等國民待遇、准入前的國民待遇等方面提高效率,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服務的各種便利,同時降低服務交易價格、制度價格等,把企業成本降下來。

"招商|黃奇帆招商引資方法解析: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無論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都需要招商引資。

招商雖然不是新事物,但在不同歷史時期招商方式有所不同。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表示,過去靠土地、稅收、資源等優惠政策,這是原始的“自殘式”招商,造成各地區惡性競爭,互相挖“牆角”。現在招商,是政府和市場基於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形成互動的結果。要講究戰略方式,從優化資源配置入手,一招發出,就可以把各方面都活化運轉起來,真正實現雙贏、多贏。

黃奇帆認為,創新招商引資有六種方法,包括以產業鏈招商、以資本注入式招商、以牌照資源補缺式招商、以收購兼併式招商、PPP合作招商、產業引導基金招商。

招商引資往往關注的是引進資金、資本,但在資本的時代,更應該關注引進能駕馭先進技術、人才、產品和市場的一流企業,並以本地能集聚的資本吸引這類企業。

黃奇帆表示,只要公平公正、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可以讓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公共服務項目,這是合作共贏的招商。

習總書記指出,“要大刀闊斧降低成本,使優質企業增強競爭力”。一個好的投資環境,應該具有相對低的稅費成本、低融資成本、低物流成本、低土地房產以及水電氣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低制度性管理成本。

黃奇帆表示,“五低成本”投資環境,主要是解決產業的發展基礎問題,是事關地方政府長遠發展後勁問題。任何一個城市,只要這五個比較低,全世界、全中國、全社會的各種資本、企業、要素都會向你集聚。如何打造“五低環境”,形成獨特優勢,不能靠血拼、更不能蠻幹,要靠智慧和邏輯。

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黃奇帆認為,企業有利可圖,願意集聚在一起,招商就能事半而功倍。比如,按照“垂直整合一體化”方式,將品牌商、代工企業、零部件配套廠一體推進的結果。總之,一個能上下游互相配套的、有較大市場規模的產業鏈體系,往往具有較強的產業集聚能力,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降低運行成本,而這正是吸引世界級巨頭來重慶發展的撒手鐗。

附:

一、如何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6種方法!

二、著力從企業產品端改善供給結構?(如何做好產業鏈招商?)

三、招商引資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四、孵化器如何為招商引資服務?

五、著力加大小微企業供給力度(“1+3+3”政策體系)

六、堅決去產能、去殭屍、去槓桿

七、科學合理供給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商業設施

八、有效管控土地和房產供給

九、增加有效的人力資源供給

十、招商引資的7大關鍵詞

一、如何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6種方法!

無論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都需要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經濟增長的外在動力,如果通過招商引資,每年把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國內外資本引來,五年下來會增加幾千億的投入,發展步伐就會大大加快。招商雖然不是新事物,但在不同歷史時期招商方式有所不同。過去靠土地、稅收、資源等優惠政策,說到底,這是原始的“自殘式”招商,造成各地區惡性競爭,互相挖“牆角”。現在招商,是政府和市場基於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形成互動的結果。要講究戰略方式,從優化資源配置入手,一招發出,就可以把各方面都活化運轉起來,真正實現雙贏、多贏。

(一)以產業鏈招商。按上中下游產業鏈,利用已有的上游企業招引中游、下游企業,利用中游、下游企業招引上游企業,或利用中游企業招引上游、下游企業,形成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優化配置。企業有利可圖,願意集聚在一起,招商就能事半而功倍。比如,按照“垂直整合一體化”方式,將品牌商、代工企業、零部件配套廠一體推進的結果。總之,一個能上下游互相配套的、有較大市場規模的產業鏈體系,往往具有較強的產業集聚能力,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降低運行成本,而這正是吸引世界級巨頭來重慶發展的撒手鐗。

(二)以資本注入式招商。招商引資往往關注的是引進資金、資本,但在資本的時代,更應該關注引進能駕馭先進技術、人才、產品和市場的一流企業,並以本地能集聚的資本吸引這類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項目往往投資額都很大,只靠企業自身的資本積累是難以持續投入的。比如液晶面板,中國缺口巨大,但投入一個項目少則三四百億元、多則五六百億元。儘管這類產品市場短缺、效益前景良好,但由於資本、技術門檻高,有能力乾的企業並不多。所以,這樣的項目既要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又要有高科技企業的技術供給,還有產品供不應求的市場供給。

(三)以牌照資源補缺式招商。包括上市公司、金融牌照、現代服務業牌照等重要的政府許可性資源,吸引沒有這種資源的內外資企業過來,通過捆綁項目或其他資產方式“投桃報李”,互相優化資源配置。尤其對差一口氣就談成的項目,在沒有這類政府許可性資源的情況下,承諾幫助企業向國家爭取所需牌照也是一個辦法。比如,一個大型企業集團,全國有幾十個工廠,每年幾千億產值,這麼一個龐大的系統,沒有財務公司的,我們支持他辦一個財務公司的牌照,財務公司要人民銀行、銀監會批。我們幫助做好具體的溝通,以期有關部門批准。這也是招商引資的合理措施。

(四)以收購兼併式招商。對現有的國有、民有企業資產,轉讓部分或全部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是國內外流行的發展方式。對在本地發展不好的企業,可以通過引進國內外企業直接收購兼併掉,一方面盤活了企業,另一方面還引進了新的資本。對在外地或國外發展困難的企業,如果對該企業的行業特徵、核心技術、市場前景、財務狀況都有實質性的瞭解的情況下,方向看清楚了,也可以直接買斷對方的控股權、整體搬到本地來生產。

(五)PPP合作招商。只要公平公正、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可以讓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公共服務項目,這是合作共贏的招商。關鍵是要做到“五種平衡”:第一,凡市場化收費可以平衡投資的,比如高速公路項目,就完全放開,由市場主體來做;第二,凡當期收費較低、暫時平衡不了的,像供排水、停車場等項目,就可以通過逐步調價的措施,使項目最終形成投入與產出的大體平衡;第三,凡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不能收費的投資項目,要通過政府採購、分期付款的方式,把一次性投資變成長週期的公益服務採購,以時間換空間,形成長週期的投入產出平衡;第四,凡是特別大的投資項目,比如地鐵項目,沒有條件以採購方式推進運作的,政府就應配置土地等相應資源,使其平衡;第五,對土地開發整治等收益很高的公共服務項目,政府要限定投資者的收益幅度,不能損害公共利益,否則就是搞利益輸送。推進中,要注意嚴防“形股實債”的PPP,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諾回購社會投資的投資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擔社會資本的投資本金虧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會資本承諾最低收益,不得將項目融資償還責任交由地方政府承擔,防範社會投資方在實際經營中亂收費、防止同類項目不同標準、防範灰色交易、防範項目遇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出了問題撒手不管。

(六)產業引導基金招商。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一般會產生1:3或1:4甚至更高的槓桿比。政府出資30億元,憑藉良好信用,通過槓桿撬動,可吸收100多億社會資本參與,整個投資基金規模就會變成150億。這種放大效應,使財政資金可以更多投入到各種技改、科研成果產業化過程,還能推動企業重組和併購。同時,股權投資基金本身是一種市場化選擇機制,具有優勝劣汰功能,由基金管理人選擇項目投資,總體上會選到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優質項目,從而助推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一種優秀的招商方式。

在招商引資中,要把是否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帶動就業作為重要條件,要確定“三不招”、“五不搞”原則: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不招、過剩產能和產出強度不達標的不招、環保不過關的企業不招,避免了“撿到籃子都是菜”。與此同時,不搞血拼優惠政策的“自殘式”招商,不搞眾籌招商,不搞P2P招商,不搞炒地皮,不搞炒房招商,防止招商引資的惡性競爭和亂象。

二、著力從企業產品端改善供給結構?(如何做好產業鏈招商?)

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具體工作中,需著重抓好以下方面:

(一)謀劃符合時代特徵的主流產品並抓住支撐這些主流產品的戰略新興產業。從經濟發展規律中,我們不難看到,每過二三十年都有進入千家萬戶的主打產品,誰能成為這些產品的生產基地,這個城市就會成為經濟發展的領跑者。比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中國家庭的主打消費品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老四件”,這方面,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就拔得頭籌;到了八九十年代,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等又成為新一個時代的主打產品,珠海、合肥、青島等城市就脫穎而出;新世紀以來,汽車、電腦、手機、平板電視等產品則逐漸走進平常百姓家庭。過去10幾年,凡是瞄準這些主打產品,全力以赴乾的省市,就能抓住機遇,走到全國前列。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任何產業都會有市場飽和的時候,都會碰到“天花板”,即便原來的結構再好,也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態。這樣持續五年十年,它的增長率就會掉頭向下。這就有個主打產品升級換代、與時俱進的時候。那麼,今後10—20年,進入千家萬戶的主打產品會是什麼?從世界範圍看,包括VR、AR在內的穿戴式智能終端、物聯網智能終端將進入家庭生活,機器人、3D打印機、新能源智能化汽車等也可能成為主導產品,應該成為我們產業發展的方向。除了要謀劃並抓住這些時代的主導產品外,更要重視支撐這些主導產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考慮到這種情況,2014年8月,國務院制定的《中國製造2025》,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等電子核心部件,物聯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石墨烯及納米新材料,軌道、通用航空等高端交通裝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綜合化工,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產業,等等。這些產業,市場空間極大,很多是中國市場短缺的。比如,在中國2萬多億美元進口中,集成電路進口了2000多億美元,液晶面板進口了1700億美元,天然氣和原油進口了2000多億美元。也就是說,這些產業是國家長遠的進口大項,也是世界市場需求增長較快的產業。對地方政府來說,結合實際,做大做強其中一兩個產業領域,在全國甚至全球形成獨特的優勢,就一定能在區域競爭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圍繞產業鏈形成集群化發展格局。怎麼做大做強所瞄準的產業領域並形成競爭優勢呢?按照集群發展理論,集群式發展,不僅可以使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之間的資源要素實現有機整合,避免行業內的供需錯配,使供給更加精準有效,還能通過產業鏈條上生產技術和工藝的良性競爭,推動企業不斷創新,促進優勝劣汰,延長產業的壽命週期,實現產業能級的快速躍升。更具現實意義的是,能夠有效降低物流等成本,補齊創新等短板,形成核心競爭力。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能為地方政府調結構、轉方式起到核心支撐作用,是不容易垮掉的。具體方式上,要推動三種集群:

首先是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的集群。比如說汽車產業,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部件,要形成支柱,就要把上游零部件產業的百分之七八十都實現本地化生產。又如,搞電子產業,筆記本電腦有2000多個零部件,就要本地化幾百上千家零部件企業,從集成電路到液晶面板,從印刷線路板到機殼,各種各樣關鍵零部件都能實現本地產。這樣上游、中游、下游產業鏈,形成集群。

二是促使同類產品、同類企業扎堆形成集群。當一個大產品產業鏈集群形成之後,那麼它的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配套產業既可為這家龍頭企業服務,也可為那家企業服務,這就有條件把同類產品、同類企業扎堆落戶,形成集群。打個比方,就像一個地方有希爾頓也有喜來登,有可口可樂也有百事可樂,這樣就使得這個產業“東方不亮西方亮”。否則,如果只有一個世界級企業,今年它訂單多了,就可能大發展,明年如果丟了幾個大單子,就可能出現20%、30%的負增長。這樣,會使得一個地區的經濟大起大落,進出口也大起大落。只要形成了這種同類企業集群,即使有個別龍頭企業遇到困難,但就產業整體而言,是穩定的,是持續向上的,整個產業集群就能健康發展。

三是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形成集群。產品銷售過程中,會產生結算和物流等環節。比如,產品在全球銷售、在全國銷售,就會使得與結算、物流相關聯的各種服務型企業集聚扎堆,圍繞著製造業集群來佈局產業鏈。

(三)建立健全產業“微笑曲線”。一個產業領域中,有研發、生產、銷售、結算等多個環節,單個企業不可能“大而全”、“小而全”的幹,過去幾十年由於交通工具便捷化推動世界變成平的,產生了水平分工的發展模式,也就是龍頭企業、品牌企業抓住品牌、研發和銷售結算體系,把各種零部件製造和整機組裝以水平分工分包給各類企業。這種分工對一個龍頭品牌企業來說,是合理的,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形成良性的競爭力。但對地方政府而言,世界並不是平的,如果產業發展沒有形成全產業鏈,重點招引的組裝等製造環節可能處於“微笑曲線”低端,除了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沒有太高的附加值,同時加工基地很不穩定,隨時可以拎包走人,企業很容易轉移到其他地方。所以,一個地方要形成國際化主打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就要在全產業鏈上下功夫,以垂直整合的方式,把研發、材料與零部件製造、物流、倉儲、結算、銷售等高端環節與整機組裝製造集於一地,佔據“微笑曲線”全產業鏈,就能形成集群化競爭能力,這樣做對品牌企業還是水平分工的加工貿易模式,但對地區製造業則是垂直整合的產業集群。這樣,整個產業的“大廈”就能拔地而起,我們就能掌控整個“微笑曲線”,真正“微笑起來”。

三、招商引資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習總書記指出,“要大刀闊斧降低成本,使優質企業增強競爭力”。一個好的投資環境,應該具有相對低的稅費成本、低融資成本、低物流成本、低土地房產以及水電氣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低制度性管理成本。“五低成本”投資環境,主要是解決產業的發展基礎問題,是事關地方政府長遠發展後勁問題。任何一個城市,只要這五個比較低,全世界、全中國、全社會的各種資本、企業、要素都會向你集聚。如何打造“五低環境”,形成獨特優勢,不能靠血拼、更不能蠻幹,要靠智慧和邏輯。

具體看,一是低稅費成本。比如,對高科技產業實行15%的企業所得稅率,是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然而,由於牽涉到部分地方政府的認識和財力困難,許多地區沒有落實到位。有優惠政策不落實,就是在收過頭稅。思想解放不是一句口號,中央有關部門思想都解放了,給了我們充分的優惠政策,我們有政策還不落實,實在是不應該。降低了稅費,看似會減少稅收,實則是企業稅負降低之後,發展能力增強,反而把稅基做大,最終結果是稅收總量增加。二是低融資成本。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關鍵,實際上要把金融系統的融資結構,包括銀行信貸、直融融資和非銀行這三者之間的比例調整得科學合理,總體控制在銀行信貸佔50%、直接融資佔35%、非銀行佔15%,是比較合理的。三是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在我國佔GDP比重太高,地方政府應主動作為把它降下來。從社會宏觀層面,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實施路橋費改革、率先取消高等級公路收費、解決內陸通關問題等,都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從產業組織層面,通過實現進項物流、出項物流和保稅物流“一體化”,大幅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具體看,還要優化貨運結構,加大鐵路這個我國主要的貨運系統運輸力度,要推動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與物流園區佈局相互銜接,要多措並舉降低交通物流費用。四是低要素成本。包括勞動力、土地房產、水電氣勞動力等各類要素成本。人力成本是企業用工成本的“大頭”,企業發展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勞動力資源很充足,企業用工非常穩定,工人流失率就不高。低土地房產成本是一個地區重要的競爭力,高地價、高房價會逼走一些企業。五是低制度性管理成本。要堅持通過簡化審批手續、落實負面清單管理提高辦事效率、降低制度性管理成本,同時要著力建設好開發區、保稅區、自貿區等開放設施,這些制度性基礎性要件對城市的運行效率和區域地位具有重要影響,有了這些要件就會成為區域乃至國內國際的門戶和口岸,經濟發展才會積聚更多動能。

四、孵化器如何為招商引資服務?

本質上講,創新就是通過創造新供給來催生新需求,一旦資本、資源、人力資本開始向新供給集中,老產業的生存空間就會受到擠壓,產能過剩才能根本消除,而整個經濟不但恢復平衡,而且能級還會有一個大躍升。現在各城市、各大學、各開發區都在推進各類孵化器,過程中要把準它的脈絡,如果關鍵環節把握不住,幹到後面一堆亂糟糟,事倍而功半。做好創新驅動,關鍵是抓住六大環節:

(一)分類指導,把握好“0—1”、“1—100”、“100—100萬”三大階段財政、金融的科研投入。做好創新驅動,關鍵是針對性推動創新的三個階段分類施策,分別予以財力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投入:第一階段是“0—1”,是原始基礎創新,是原始創新、基礎創新、無中生有的科技創新。這是高層次專業人才在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在大專院校的工程中心、在大企業集團的研發中心搞出來的,需要的是國家科研經費、企業科研經費以及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的投入。第二階段是“1—100”,是技術轉化創新,是技術創新、是基礎原理轉化為生產技術專利的創新,包括小試、中試,也包括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開發形成功能性樣機,確立生產工藝等,這是各種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加速器乾的活。這方面就要調動各類智商高、情商高、有知識、肯下功夫鑽研又接地氣、瞭解市場的人,建立各類小微企業,在各種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加速器做好技術轉化創新工作。目的是形成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生產過程。第三階段是“100—100萬”,是大規模生產力形成,是將轉化成果變成大規模生產能力。比如一個手機雛形,怎麼變成幾百萬臺、幾千萬臺最後賣到全世界去呢?既要有大規模的生產基地,這是各種開發區、大型企業投資的結果,也要通過產業鏈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這個階段的金融服務重點是各類股權投資機構跟蹤投資、企業IPO上市或者大型上市公司收購投資以及銀行貸款發債融資等等。總之,創新有不同的階段性,投融資的需求和性質各不相同,“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在“0—1”、“1—100”、“100—100萬”三個階段以不同的金融工具、金融品種分類指導、分類施策。

(二)三個“1/3”的專利股權分配體系,是做好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有效的知識產權激勵政策和專利收益分配,能夠激發科技人員和機構的巨大創造活力。比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周圍,吸附了數千個專事成果轉化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了近萬億美元產值。很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成果收益分配的“3個1/3”。美國《拜杜法案》規定,凡是使用政府科技或企業資本投入產生的成果,其知識產權獲得的收益“一分為三”:1/3歸學校或公司,1/3歸研發團隊,1/3歸負責轉化成果的中小創新企業。這個跟我國的不同在哪?以前計劃經濟的時候,一切專利歸國家和集體所有;2000年以來隨著科研體制的改革搞活,成果發明人可以獲得25%—50%的專利權;最近兩年,進一步放開,成果發明人享有股權可以50%甚至75%。政策的著力點主要是針對研發人員的知識產權加強激勵。但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要知道,能搞出“0—1”的不一定搞得出“1—100”,基礎創新的設計發明人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人、生產工藝轉化者、生產製造組織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給了發明人50%、75%的股權,最後好像沒看到太多的百萬、千萬、億萬富翁出來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儘管佔有50%—75%的股權專利,但由於沒有太多的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專利效益最終體現不出來。根本原因是缺少《拜杜法案》這樣的規定,缺少對轉化專利的企業予以激勵,導致創新成果沒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拜杜法案》,把科研機構、研發人員、科技企業三方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三)符合六個特徵的孵化器是抓好轉化基地的關鍵。一些地方搞孵化器,往往拿出一棟樓不分青紅皁白,免幾年房租,用低租金成本吸引一批科創類企業或中小企業,“撿進籃子都是菜”的搞法,除了熱鬧,效果不會好。美國硅谷之所以孵化能力強,很關鍵的是,這些孵化器集合了6大功能:一是項目甄別。聚焦專業領域,把好准入環節,分門別類,不能散而雜。生物醫藥孵化器,不能弄一堆機器人或其他行業的孵化企業。二是培訓指導。創新創業者經過培訓,成功率一般可從10%提高到30%。三是共享服務。公共實驗室、專用設備或專業設施,由孵化器提供。四是股權投資。有種子基金、天使基金、風投基金、引導基金等多層次投入體系,覆蓋企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五是收購轉化。通過上市、集團收購、合資合作、成果轉讓等措施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六是資源集聚。孵化器應成為行業信息傳遞、知識交流、人才彙集的窗口。總之,歸納美國硅谷地區辦好孵化器的上述六項措施,可以啟發我們:搞孵化器、加速器不是搞房地產開發,一個省的創新平臺不在於各級地市州、區縣開發區大批量、排浪式地去搞幾十個上百個平臺,關鍵是要少而精的搞出若干個集聚上述六大功能的創新平臺足矣。一個符合要求的平臺可以孵化出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優秀高科技企業。

(四)在“100—100萬”階段抓好獨角獸企業的培育工作。從經驗看,獨角獸企業往往有五個特點:一是獨角獸企業通常產生於“100—100萬”階段發展的高科技企業;二是成長之後市值巨大;三是成長過程不斷吃錢,多輪融資,融資規模大;四是技術含量和商業模式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發展趨勢、成長潛力巨大;五是產品有時代意義、全球意義和巨大市場。因此,發展獨角獸,應當重點在“100—100萬”這些大規模產業化成長階段的高科技企業中,選擇有成為獨角獸可能的予以支持。投資獨角獸,最忌的就是“馬後炮”,“事後諸葛亮”,對那些已經從獨角獸成長為“恐龍”、市值與股價成長潛力在一定時期內基本喪失的企業去追捧投資;最忌對一些缺少真正技術含量、沒有前瞻性商業模式卻非常善於投機取巧、包裝的看似獨角獸的企業去追捧投資;最忌那些打著獨角獸的旗子不斷圈錢,又不斷出現高管跳槽、大股東股權抵押套現搞龐氏騙局的企業去追捧投資。

(五)政府要為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建立良好環境。主要有五個方面工作:一是發揮股權投資市場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積極作用,包括出臺參考拜杜法案的政策、VC和PE服務科技創新政策、上市公司獨角獸制度,等等。二是完善股權投資的政策環境,比如,對高科技股權投資,其企業所得稅可以按照15%予以徵收。三是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引領作用,與各類VC、PE結合,當好母基金。四是完善以資本市場為主的多層次股權投資市場,暢通股權投資的退出通道。五是推進提升VC、PE企業的品質,約束規範阻擋創新的不利因素。

五、著力加大小微企業供給力度(“1+3+3”政策體系)

眾所周知,大企業強國,小企業富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很重要的標誌是小微企業活不活躍、非公經濟繁不繁榮。近年來,各國政府無不在推動大企業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小企業發展。就我國而言,小微企業貢獻了我國60%以上的GDP、80%左右的就業和50%以上的稅收。可見,小微企業對有效抵禦外部經濟風險,激活內部經濟需求,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至關重要,已成為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源泉。

發展小微企業,其政策支持與大型企業有顯著差異。對大企業而言,由於有比較良好的資本信用和競爭實力,融資能力一般都比較好,融資成本也相對較低,在政策訴求方面,更多的追求准入前國民待遇、同等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市場門檻平等就行。對小微企業而言,更需要的是投融資體制機制保障,是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微型企業是100%的草根經濟。政府解決好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使社會產生更多的小微企業,帶動更多人就業,可以減少失業保險費的支出,長遠看還能增加稅收,推動整個社會步入良性循環。這實際是變“輸血”為“造血”,把買“棺材”的錢用來買“補藥”,從投入產出效果看也是非常划得來的事。

在具體扶持上,要採取針對性舉措,努力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關鍵要建立“1+3+3”的政策體系。

“1”就是一個創業者、帶頭人,帶上10萬元資本金創業,帶動七八個人就業。這是一個底線,能夠多一點當然更好。

第一個“3”,是三筆資金。一是各行各業各種創業者的群體中,對鼓勵類的小微企業比如返城農民工、下崗工人、復轉軍人等七八種群體,政府給予3—5萬元資本金補助;二是經營過程中給予資本金等額的稅費減免;三是給予至少和資本金1:1的貸款融通扶持。同時,各種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普惠性優惠政策都疊加上去。這樣創業者就會有20多萬啟動資金,就能創辦一個像模像樣的企業。對於這三筆資金,扶持歸扶持,但絕不放縱,監管上做到不抽逃資本金、不搞空殼公司、不炒股票和房地產。

第二個“3”,是三個平臺。一是創業培訓平臺,農民工、下崗職工、新畢業大學生、技術人員並不是天生就能創業的,為此開展三五天或兩三週的創業基礎知識培訓,然後再讓他們到市場上去摸爬滾打;二是創業孵化平臺,主要是利用舊廠房、舊倉庫等改造成創業基地,為創業者提供租金低、配套好的辦公經營場所;三是與龍頭企業的對接平臺,包括大企業外包各種訂單給微型企業,龍頭企業外包產業鏈上的各種環節給微型企業,政府採購微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等等,幫助微型企業打開經營局面,不斷髮展壯大。

總之,對微型企業的發展,除了上述“1+3+3”的扶持政策外,還應形成一整套的管理措施,比如小微企業所經營的行業涉及食品安全、易燃易爆等公共安全的,理應嚴格管理。這樣的政策體系,既符合市場原則,很寬容、很寬鬆,又很有效率,有助於微企成長,有助於微企佔領市場、接單子,而不會成為微企成長的束縛,是市場主體長期有效的供給。

六、堅決去產能、去殭屍、去槓桿

過剩產能、殭屍企業和高槓杆企業沉澱了大量的廠房、土地、設備、勞動力和資金等生產要素,使得要素無法從過剩領域流向有市場需求的領域、從低效率領域流向高效率領域,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劣幣驅逐良幣”,“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導致整個經濟基本面低效運行。去無效供給是繞不過的坎,是必須做的外科手術和經受的陣痛,必須壯士斷腕,以當前的短期陣痛換取未來的長遠發展。

(一)把握市場競爭法則去產能。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產能過剩或者短缺是一種常態,但必須有個度的把握。就一般情況而言,如果行業過剩10%—20%,市場優勝劣汰,這屬於良性競爭;一旦過剩超過20%,惡性競爭就會出現;過剩超過40%,幾乎所有企業都泥沙俱下,形成行業性虧損。實際上所謂去過剩產能,就是要把這個行業超過30%以上的部分堅決去掉,對超過20%-30%的就把那些技術差的滅了或收購兼併了。

(二)按照“五個一批”去殭屍企業。推動“殭屍企業”市場出清,主要有五大途徑:第一類,破產關閉,對不符合國家環保、能耗、質量技術、安全生產等控制標準和扭虧無望的企業,依法啟動司法程序,實施破產關閉。第二類,兼併重組,對仍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鼓勵龍頭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支持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壓縮過剩產能、延伸產業鏈、促進轉型轉產。第三類,債轉股,依託資產管理公司等平臺,打包承接一批銀行債權和企業債務,以市場化方式實現平穩出清。第四類,集團重整,在企業內部採取合併、股權收購、資產收購、資產置換、債務重組等多種方式,優化資源配置。第五類,組織調整,對一些由於管理不善而成為困難企業的,調整一下領導班子和組織體系就救活了。對不同類型,要堅決採取不同方式處理,否則時間久了就會積重難返。

(三)“四管齊下”去槓桿。目前,全國各地企業槓桿率很高,是去槓桿的重點,但操作上既不能一刀切地想兩三年解決,這容易造成糟糕型的通縮去槓桿,也不能用一種辦法孤注一擲,應該多元化去槓桿。從宏觀上看,地方政府至少可以用四種辦法一起著力:一是核銷破產。這對企業來說是破產關閉,對銀行來說是壞賬核銷,宏觀上說是債務減免。二是收購重組。這可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沒有破產,但是會有一些債務豁免。比如,2000年前後的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實施了1.3萬億元的債轉股、債務剝離,當時的債轉股重組中,對活下來的企業約減免了五千多億的債務。三是提高股權融資比重。如果我國全社會融資中股權融資比例提高到50%,那麼一年就增加8萬億、10萬億的股權,這樣企業債務三五年相當於會減少三四十萬億,一年十萬億的話,三年裡面就是三十萬億。四是控制好房地產公司的債務率。在我國企業類債務中,負債率最高的是房地產公司,平均達到了85%左右。比如,去年中國排名前十的房地產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達到80%,有的甚至達到90%。在這方面,內地開發商要向香港學習,幾十年來港系地產商負債比內地開放商要低很多,基本上在20%—30%之間,最低的只有10%多一點,最高的只有40%左右。為此,地方政府金融部門要將房地產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控制作為去槓桿的重要方面,優秀的房地產公司,要將資產負債率降低並控制在40%左右,一般的開發商也要將負債率的底線控制在50%—60%左右。從政府管理角度看,凡是房地產開發企業負債率超過80%、90%甚至資不抵債的企業,土地部門應當停止土地供應,金融部門應當對其實行存量漸進穩妥微調、增量遏制約束的放貸措施。

七、科學合理供給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商業設施

城市佈局一般要以大都市連綿帶為基礎打造城市群。 城市群或大都市連綿帶,一般有四個基本特徵:一是城鎮化水平較高,城鎮化率在70%以上;二是大中小城市規模協調,相鄰等級城市人口比例大多在1∶5以內,最高不超過1∶10;三是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網絡完善,各城市之間交通便捷、信訊暢通;四是城市功能佈局合理、分工明確,產業優勢互補。

城市各類設施中,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首當其衝,基礎設施最重要的是完善的綜合交通網絡。一是承載區域樞紐功能的大交通,包括鐵路、機場、港口通道等,這是城鎮群提升輻射帶動能力的基礎要件。二是承載城市群各城市之間連通功能的交通,如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快速幹道等,是城鎮群的動脈血管。三是承載市民日常出行功能的城市內部交通,要通過城市道路、地鐵軌道及公交站場建設,確保城市平均車速達到30公里每小時,高峰時段不低於15公里每小時。四是承載各種交通方式銜接過渡的換乘樞紐。

按照大都市連綿帶的框架,每個城市管理者要心中有“數”,應該掌握一些宏觀的、戰略性的城市規劃數據,在決策時體現出經濟學邏輯。比如建成區面積,國際慣例是,城市人均佔用100平方米左右,包括住房、工廠、交通、商業、公共服務等用地。100萬人口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大體就是100平方公里,低了就會擁擠,高了就是浪費。住房建設方面,發達國家人均住房面積一般在30—40平方米。我國人多地少,人均30平方米比較合理。這樣算來,1000萬人口的城市建3億平方米住房就可以了,再多就可能出現泡沫。商業設施方面,每2萬元的商業零售額可配置1平方米的商鋪,每2萬元GDP可配置1平方米寫字樓。垃圾、汙水設施方面,每人每天約產生1公斤垃圾,綜合用水0.3噸併產生0.25噸汙水,相關基礎設施應按此配建。總之,總量控制是門學問,要求總量平衡、動態調整,只有明瞭這些參數,才能收放有度。

八、有效管控土地和房產供給

土地是供給要素中最為重要的資源。一方面,我國人多地少,在城鎮化進程中既要堅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又要努力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城市用地矛盾尤為突出。另一方面,土地涉及到房產的買賣、租賃、抵押等交易活動,土地收入一般佔到地方財政收入的1/3,是地方政府名副其實的“第二財政”和平衡城建資金的主要“錢口袋”。因此,必須精打細算,規範管理,優化配置,節約集約用好每一寸土地,管好用足每一筆土地增值收益。

首先,加強土地供給管理,應把握五條原則:一是堅持深度規劃後出讓,開發地塊儘量做到控制性詳規、形態規劃、專業規劃全覆蓋,這能使土地出讓價格提高30%,最多可達一倍以上。二是堅持生地變熟地後出讓。由政府土地儲備機構負責動拆遷,土地整治好後再出讓,不僅能保障依法拆遷、公平補償,確保各方利益,還能大幅提高土地資產價值。三是堅持招拍掛出讓。這是國家三令五申的要求,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既能預防腐敗,又可避免協議出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四是堅持依法收回閒置土地。對久劃不拆、久拆不完、久拆不建、久建不完的“四久”工程土地,必須依法收回,挽回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五是堅持土地儲備制度。加強土地儲備是國務院的明確要求。建立土地資源配置“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良性機制,可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也能防止公共資源增值收益流失。

具體到土地儲備環節,也有五條原則:一是一步到位儲備,細水長流使用。土地儲備是有技巧的,必須在城市起飛階段一次性完成,然後細水長流。二是儲備權集中,儲備收益各級政府共享。相對集中儲備權,有利於土地整體開發利用,但土地儲備不應改變公共財政收入分配比例,收益應在各級政府間合理分配。四是做好兩個循環。第一個循環,即土地儲備手續辦完後,成為有價資產,通過銀行抵押融資,搞徵地動遷和“七通一平”,生地變熟地;第二個循環,是“七通一平”後,及時完善規劃並分批招拍掛出讓,回籠資金用於清償貸款,抵扣一級開發的成本後,增值部分納入財政預算,用於滾動開發或其他片區建設。兩個循環正常滾動,不會誘發泡沫和債務危機。五是嚴格設置風險“隔離牆”,即做到“大對應、小對口”。大對應,就是做到土地收入與城建資金需求長期總體平衡;小對口,就是當期單個地塊開發與一捆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時間對應、資金平衡,“一個蘿蔔一個坑”,確保微觀平衡、風險可控,以免形成糊塗賬。

九、增加有效的人力資源供給

改革開放40年中,中國國運最大的運氣是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了中國人口紅利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國。當前,全球進入了智能化社會,需要的不再是藍領勞動力,而是白領大學生,恰恰這當口中國從人口紅利時代轉入了人才紅利時代,每年大學生畢業700萬,這是巨大的人力資源紅利,是引領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武器。地方政府要充分把握這種人口紅利轉型趨勢,進行科學安排部署,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一是政府部門要加快佈局高端製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適合大學生就業的產業,用足用好用活大學生人口紅利。二是支持高等院校研究調整專業設置,使之更加適應現產業發展需求。三是加強大學生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的培訓,鼓勵自主創業

就農民工而言,這個群體今後十年規模增長空間有限,但關鍵是挖掘存量群體的潛力,大體有兩三億左右,這兩三億農民工在城鄉間“鐘擺式”流動,這樣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全世界都罕見,制約了人口紅利的釋放。一般而言,城裡人工作到60歲才退休,而農民工年齡超過45歲,企業就不願再僱傭,這樣農民工就損失了1/3的有效勞動年齡;再加上每年春節返鄉過年,一來一去就用掉兩三個月,又是1/6的勞動年齡,總計損失的勞動年齡就佔去了1/2,導致我國“劉易斯拐點”提前出現。這樣的勞動損失,對生產力是很大的破壞。比如,為應對春節農民工返鄉,企業或者選擇提前備貨,或者無奈放棄市場,年後復工又得培訓新員工,這些都會增加企業運營成本。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解決“3個1億人”的問題:第一個“1億人”,是促進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第二個“1億人”,是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第三個“1億人”,是引導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解決好這三類人群問題,從供給看,有利於穩定勞動力供給和工資成本,培育現代產業工人隊伍;從需求看,有利於擴大消費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擴大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資。關鍵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轉移人口意願,充分保障轉移人口權益,完善各種功能配套,以產促城、以城納人、職住平衡,實現轉移人口安居樂業。

總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打贏這場硬仗,定會有效破解我國面臨的內生性、結構性、體制性問題,引領我們邁向更高水平、更有質量、更富效率的發展新境界。希望地方政府堅定信念、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力爭取得最後的勝利。

十、招商引資的7大關鍵詞

為了發展,大家都在忙招商引資,這個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不二法門。從80年代深圳特區一直到沿海地區90年代、新世紀以後全中國到處都在講招商引資。眼下招商引資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在新常態下,其實有效供給的工商產品、工商項目的確不怎麼多,好不容易有點項目,每個地方都看得非常緊,所以內陸到沿海挖牆腳來招商很難,沿海小一點的城市到深圳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去招商也很難。

在經濟熱度高的時候,大水衝過來,各種各樣的魚、蝦米,層層疊疊都有,大城市把大魚撈了,剩下的中魚、小魚、蝦米拿在手上意思不大,會主動轉給內陸地區,所以互相招商引資這種現象很普遍。現在這種行為方式很難奏效。

第二個特點,以前招商引資開大呼隆的會議,一般都願意去把全世界的廠商請過來開個大會,領導講講話,介紹介紹投資環境,這種粗放的活動方式,現在其實不會太奏效。所以最近這一類活動各地大大減少,不是大家沒熱情,是這一類活動不實用了。

第三個特點,以前招商引資大家會用低成本招商、粗放型招商,砍胳膊砍腿,稅收給你讓了,土地可以很低的錢甚至不要錢,勞動力壓低成本,各方面給人家以幫助。如今,真幹得好的企業已經不是最需要這一類惡性低成本招商,這些辦法現在都不是最有效。

但是招商引資還是要推進,怎麼來改革開放創新、怎麼來招商引資呢?這都是現在各地書記市長動腦筋的。一般光拍胸脯,書記市長齊上陣,每個政協主席、人大副主任市長市長甚至市委常委都帶幾個項目出去招商,這都是80年代、90年代乾的活,現在不管從哪個角度都不合理了。所以我講這一種招商,實際上要避開,要把它給去化,消除掉。

另一方面,現在有板有眼的好項目、支柱產業項目、戰略新興產業項目、戰略新興服務業項目,一般有它的特點,要麼不幹,要幹就是集群化的幹。就說一個製造業的上游中游的原材料零部件體系,下游的銷售服務物流的體系和製造業是一個集群。要用產業集群的幹法,這種幹法容易招商,一招就招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產業鏈。

當前,世界經濟進入到了垂直整合一體化的階段,只有這種垂直整合一體化的產業才有核心競爭力。

《世界是平的》那本書90年代出來時,我看了以後很高興,想買幾百本,每個企業、各個方面發一份,但實際上到2005年以後,我已經意識到這本書只能看看,不能當真理,因為它不是垂直整合,是橫向整合,是來料加工式。做產品的人,他的原材料零部件可以從世界各地買過來,物流成本幾乎是零,能源不要錢可以這麼做,但實際上是不合理的。所以,今天跟你們講幾個現在用得比較好的辦法。

關鍵詞1、產業鏈來招商。

比如我在重慶,前幾年重慶這個地方一臺電腦都不生產,為什麼能把重慶的電腦現在搞到中國之最?全球一年筆記本電腦的銷售和生產量是1.8億臺,一半在上海、蘇州、福建和廣東等中國沿海城市制造,內陸西部是沒有的。沿海做這個是加工貿易,從外邊把零部件原材料運到沿海很方便,加工完了大進大出,我在上海待過,很清楚這些情況,到重慶以後就發現要想沿海的加工貿易或者世界的這種產業集群到內陸來,必須解決物流問題,必須讓他的產業鏈垂直整合就在一個地方一下子解決掉。

所以,我跑到硅谷去跟幾個筆記本電腦的大企業談判,就說你到我這來搞幾千萬臺電腦,我一定在兩年內把幾千萬臺電腦80%的原材料零部件在重慶本地化,半小時車程全部可以運到,如果達不到一切物流成本我賠你,這就是賭一把了。

但是我也想過,如果幾千萬臺電腦在我這邊生產,一切零部件廠商一定奔著我來,我不用招他,因為全球的1/3電腦在我這兒,衣食父母在這兒,他不到我這設廠還到哪兒設廠。但是你如果只搞500萬臺,一個零部件廠可以順應兩三千萬臺,到你這規模效益不好。所以就是零部件原材料一體化整合,跟整機廠說有零部件,整機廠同意了我跟零部件廠去開會,一年開一次,開一次就來個幾百家,三年開了三次,來了一千家。所以重慶現在有一千個筆記本電腦的零部件廠商,已經連續生產四年了,每年生產六千萬臺,等於全球1/3,這個基地就起來了,整機和零部件加起來就有四千億左右的產值。這個招商就靠產業鏈,把產業鏈完整齊全,亮到明處,包括銷售結算整個都要說清楚。

再講一個例子,就是重慶的汽車。重慶原來有一個長安。中國的汽車廠很奇怪,一個省一個,上海有上汽,一汽、二汽、北汽各種汽車公司都不去上海開廠,上汽也不會到一汽、二汽的地方去,大家各佔一個。然後各個省如果招了上汽,一般不會再去招一汽、二汽,因為有面子問題,把你大頭招來了,不能去招別人了,這個是不對的,要集群。

所以我們招筆記本電腦上中下游產業鏈一體化,把全球所有的做電腦的企業都招來,同類項集群,然後,這個集群既可以為這個公司服務,也可以為那個公司服務,這樣規模效應會比較好。汽車也是這種集群,重慶有一千多個汽車原材料工廠,百分之八十幾的汽車原材料本地造。除了長安以外拉來了12個國內外汽車廠商,上汽、北汽、二汽都在重慶做,每個都做了幾十萬,還有外資企業5個,這麼一來這個集群堆在那裡,零部件又是扎堆供應,成本比較低,越成本低大家越是願意來,形成了一個六、七千億的汽車產業集群。重慶汽車產量已連續3年排第一,去年生產330萬輛,第二名上海,240萬輛,第三、第四是一汽二汽所在的吉林和湖北,這正是因為集群產業鏈的集群和同類項的集群形成的。我舉以上兩個例子,就是說產業鏈集群是一種合理的招商方式。

關鍵詞2、順應資源市場配置招商。

比如重慶產頁岩氣、天然氣,那麼挖頁岩氣的企業可以定向招商,因為許多地方想搞天然氣加工沒有天然氣資源,天然氣還像有糧票的時代摳門摳得很。

比如一個省,實際需要5000億方天然氣,才能滿足目前各個城市的使用需求。我們全國能源裡邊天然氣的比重只有7%,像美國歐洲達到百分之二十幾,我們煤炭的汙染、能源的汙染,需要天然氣來解決。所以我們就因地制宜,招了幾百億的頁岩氣的投資。去年全國頁岩氣全部產量60億方,重慶出了50億方,今年預計全國的產量會到100億方,重慶能出70億方,預計到2020年全國能出300億方,重慶至少能出200億方到250方,我們幾百億上千億資金投在頁岩氣裡,是全國頁岩氣投資開發的主戰場,佔了全國的2/3。同樣,有了頁岩氣以後天然氣多了,天然氣是一個很好的燃料,也是化工產品,凡是要用天然氣做燃料的工業,或者拿天然氣做原料的一些高科技化工廠都可以沿著這個招商。

關鍵詞3、融資招商:一些好的高科技的但缺乏資金項目,政府可以融資投入,但要會動腦筋規避風險。

他有技術、有產品、有市場,但沒錢,你想跟他合作,但這種高科技項目、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往往一個項目就三百億人民幣,甚至四百億、五百億人民幣,你幫他投入了,但如果,盈利是他的,賠錢了拍屁股走路,你怎麼辦?有時候招商引資遇到這樣的主,項目是好的,也不是吹牛騙人,你怎麼決策?這個時候就要調動我們國內資金,但這個錢一定是有資本、有信用、有投資、有回款的地方才能用,否則沒人借錢給你。在這個方面也是要動腦筋的。

重慶有一個京東方項目,2014年的時候,我跟京東方老總打了個電話,說我們重慶生產幾千萬臺電腦,還很需要幾億臺手機液晶面板,你如果到我這來做這個,有市場。他說現在的液晶面板是供不應求,不要說你的市場,我全國和國際上的市場都供不應求。他說我有技術,就是沒錢,現在一下子拿幾百億拿不出。我說我們給你,但是不能白給你三四百億,你拿了去投資,失敗了我賠錢,那不行。我們就拿了三百多億買他的股票,京東方那時候2塊多一股,買他一百億股定向增發,2.1元就是210億。我們一個月內就付了210個億。

我開始讓民營企業出,我認為很賺錢,民營企業研究了差不多一個月,工商聯民營企業一大批企業家開會,最後都搖頭不做。不做我就讓國有企業出了210個億,7個企業做了股東,買了100億流通股股票。作為上市公司得到了100億增發股權以後,跟銀行借了100多億,就是300多億。凡是現在戰略新興產業,都是半年一年就可以把你一百億、兩百億、三百億花掉,不像玻璃廠、鋼鐵廠、化工廠,一百億、兩百億可以幹五年。現在電子和高科技企業都是一年的週期就可以把你幾百億花掉,買設備就兩百億,買了就裝上去,時間都是半年的週期,所以京東方在重慶2015年底就投產了,現在是滿負荷生產,供不應求,價格上升。

當年投產當年就有效益,重慶就多了300多億產值的一個工廠。這個工廠雖然不是我們的全資公司,但是京東方效益好了,股票上升到了4塊多,我們的100億股退出來就變成400多億了,所以這個是一個概念。有了這個概念以後,這個原始投資200億收回,我還有200億,那幹嗎呢,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投資,這會200億不是買他股票了,而是一起合資搞一個柔性的液晶面板,現在的液晶面板手機可以彎曲的,如穿戴式的就是柔性液晶面板,這個面板現在全球也供不應求。

這一個項目要投資480億,100億的貸款,那麼就300多億的投資,300多億投資各自出一半,我們就拿賺來的200億往裡投。這個決策沒有壓力。如果財政要撥200億投資,決策萬一輸了,是不是就壞賬了,你是不是跳樓跳長江啊。當你把決策、行為和資本市場運作方式結合起來,那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我講這一段就是指該要給人家資金有時候要在有防範、安全、不出格且合乎整體利益的情況下。

但是有一個項目我猶豫了一下沒幹,就是郭臺銘的項目。他跟我說搞一個世代線,400多億,然後說我出錢,他3年裡面回購。400億按8%的利息,一年20多億,3年下來七八十億,他把這七八十億加上本金都給我,然後我這邊就多了一個400多億的項目。但這個錢借給他,他沒有把他的股權擔保給我,萬一壞賬了,我就賠了,雞飛蛋打,是不是就構成國有資本流失,去年猶豫了一個月沒受誘惑,把他回掉了。

我講這段話意思就是,要審時度勢,要地方一把手和大企業想明白才能做。總之,兩面思考,當真的有高科技、大資本、全球化的好項目時,如果他缺資金,怎麼解決資金,怎麼在資本市場融資等,是要動腦筋的,不能簡單就來個沒辦法,拉倒、放棄。

關鍵詞4、優惠政策。

這優惠政策不是面上一般意義上的,和剛才我說的砍胳膊砍腿、自己傷自己的沒道理的優惠政策不是一回事。如果一個事情是絕對有意義的戰略性事件,那麼市委、市政府或者財政、發改委大家綜合研究以後做出集體民主決策,也是值得一試的。

比如南京跟臺積電在長江邊上搞的共80億美元(第一期30億,第二期50億)的集成電路,起步第一期是14納米,第二期是8到9納米,都是世界之最的好項目。

我去臺積電看過,這個張忠謀了不起,在新竹搞了三個150億美元的企業,全球集成電路供應面他佔了很大的份額。所以他到你們這來做集成電路,你們當然會有優惠政策,稅收怎麼優惠,土地怎麼給,資金怎麼補助,這個時候一整套綜合,該下重手也要下去。這個集成電路項目一攤,你這些優惠政策給他了,如果算帳,5年、10年政府給他的優惠政策差不多會有100億,這100億使他產生了幾百億一年的芯片產值,雞和蛋還是他先有蛋,你才會孵化出雞給他一塊肉,不是你自己把別的地方財政的錢補給他,所以這裡邊是要明白,要系統集成,我覺得江蘇這件事幹得非常成功。

關鍵詞5、直接收購。

現在中國的企業有能力了,想要一個企業,索性把它收購了,一下把你控股權買了,買了以後自己給自己決策,把它搬到你這個地方資源優化配置,省得招來招去,討論來討論去。

我們曾經幹過一個事,就是把烏克蘭的一個航空發動機工廠給收購了。整機組裝都在俄羅斯,發動機都在烏克蘭,烏克蘭發動機保持供應俄羅斯。四年前他們吵架以後,俄羅斯也不買他的發動機,自己也能做發動機了。烏克蘭儘管跟歐洲好,但是歐洲有空客,有自己的發動機,很強大,也不需要他,他這個企業就倒閉了。這個企業50年代、60年代一直是國有,90年代葉利欽變革以後,黨委書記就變成董事長,變成私人老闆了,總經理是他兒子。我們十億美元收購了他的股權,然後花100多億把他的企業搬到重慶,使重慶形成一個年生產上千個發動機的工廠。這是高科技,烏克蘭的發動機水平比國內的發動機高好多倍,提前好多年,所以國內的市場是有需要的,而且我們本來就在採購他們的發動機,現在能本地製造更好。

這個案例是收購了它,轉為自己使用。當然還有就是有一些企業他到你這來,你也希望他這個產品過來,但他有特殊的需求,比如希望有一些我們國內的某種資源牌照,這個時候政府掌握著牌照或者掌握著某些資源,或者國家掌握,地方政府為他去向國家申請,你幫他解決東面的問題,他給你西面的項目,兩邊互相投桃報李,這也是一種平衡。當然這種東西都不能權錢交易,都是公開的,政府的合理運作。

關鍵詞6、優化投資環境。

比如物流,現在大規模生產的產品,產業如果到了幾十億、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的時候,都要考慮全球化的物流。

比如重慶的電子產業之所以大家都能來搞,除了剛才說的垂直整合這些事情以外,很重要的是我們把渝新歐的通道搞起來了。因為在內陸幾千萬臺產品市場分隔,30%在北美,30%在亞洲,40%在歐洲,如果在重慶生產運到上海、廣東,再通過船舶運到歐洲,一方面時間要兩個月,另一方面成本也很高,至少增加了兩千多公里內陸到沿海的距離。

所以我們當時推動了一個重慶到歐洲的渝新歐班列,因為這個鐵路本來就通,所以推動它的時候主要解決了三件事。

一個是六七個國家的海關要一體化,你如果沒有一體化的話,火車開到每個國家都會把你的集裝箱拿下來關檢,弄的支離破碎,這就不行了,必須重慶檢了,沿途任何國家不再重複關檢,反過來在歐洲關檢的東西到重慶一路不再關檢,叫關檢互認、執法互助、信息共享,就是自由貿易經濟一體化的一種做法。我們花了一年多時間跟各個國家談判,就是要把這種問題解決掉。

第二個就是各個國家的鐵路部門都有鐵路運行時刻表,要統一編制時刻表,不能到哪兒都等別的火車,那就時間浪費了。所以要開各個國家的鐵路部門協調會,這個協調會在我辦公室裡也開過好多次,形成了五定班列,定起點重慶、定終點德國,中間一百個火車站只停12個,哪12個停下來都要討論的。

第三個就是定價格,每個國家都有鐵路運費,連在一起的時候哪個國家最高,大家都擁護的話就把價格抬高了。這個鐵路價格從2011年是一個集裝箱1公里1美元,那12000公里就要12000美元,運輸肯定賠,到2012年降到0.8美元,2014年降到0.7美元,2015年降到0.6美元,現在降到了0.5美元,一萬多公里就是6000美元,如果我們不管從連雲港還是從上海、深圳,一個集裝箱運到歐洲一個多月時間,3000美元。如果一個集裝箱裡面裝的貨是500萬,一個月的利息就要3到4萬,就相當於四五千美元,這個時候你三千美元加四五千美元就變成七八千美元,所以大家都願意用鐵路來運。

我講這一段也就是說,要幫企業解決他特別想解決的問題,他想解決什麼,你幫他什麼忙,只要這些問題是客觀的,是經濟的,不是政治上的或者其他無理取鬧的,我們都該把它當成自己的事,發揮政府的特有服務功能,把它給配置好。

關鍵詞7、爭取國家政策。

比如自貿區,比如保稅區等等這些政策,也是一個方面。重慶有一個好處,我們對任何外資包括實體經濟的工商企業,我們的確是給他15%所得稅的,但這不是我們違規,西部大開發就是15%的所得稅,這還是很重要,因為你去看香港、新加坡、臺灣,包括歐洲許多發展地區都是15%所得稅,就自由貿易區、自由港、開發區,國際上都15%,那麼我們國內,以前特區是15%,現在都是25%,但是西部大開發有一個15%的優惠,鼓勵類產業15%,所以我們把這個用上去。

國家的一些特別好的新區、開發區、特區或者自貿區保稅區,反正各種好的平臺的確是有用的,能夠對招商引資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這些都是一些措施,根本性的就是政府要有服務於企業的願望。本屆總理最嘔心瀝血乾的事情就是簡政放權,幫助企業降低准入門檻,對外資企業同等國民待遇、准入前的國民待遇等方面提高效率,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服務的各種便利,同時降低服務交易價格、制度價格等,把企業成本降下來。

招商|黃奇帆招商引資方法解析: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招商|黃奇帆招商引資方法解析: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無論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都需要招商引資。

招商雖然不是新事物,但在不同歷史時期招商方式有所不同。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表示,過去靠土地、稅收、資源等優惠政策,這是原始的“自殘式”招商,造成各地區惡性競爭,互相挖“牆角”。現在招商,是政府和市場基於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形成互動的結果。要講究戰略方式,從優化資源配置入手,一招發出,就可以把各方面都活化運轉起來,真正實現雙贏、多贏。

黃奇帆認為,創新招商引資有六種方法,包括以產業鏈招商、以資本注入式招商、以牌照資源補缺式招商、以收購兼併式招商、PPP合作招商、產業引導基金招商。

招商引資往往關注的是引進資金、資本,但在資本的時代,更應該關注引進能駕馭先進技術、人才、產品和市場的一流企業,並以本地能集聚的資本吸引這類企業。

黃奇帆表示,只要公平公正、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可以讓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公共服務項目,這是合作共贏的招商。

習總書記指出,“要大刀闊斧降低成本,使優質企業增強競爭力”。一個好的投資環境,應該具有相對低的稅費成本、低融資成本、低物流成本、低土地房產以及水電氣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低制度性管理成本。

黃奇帆表示,“五低成本”投資環境,主要是解決產業的發展基礎問題,是事關地方政府長遠發展後勁問題。任何一個城市,只要這五個比較低,全世界、全中國、全社會的各種資本、企業、要素都會向你集聚。如何打造“五低環境”,形成獨特優勢,不能靠血拼、更不能蠻幹,要靠智慧和邏輯。

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黃奇帆認為,企業有利可圖,願意集聚在一起,招商就能事半而功倍。比如,按照“垂直整合一體化”方式,將品牌商、代工企業、零部件配套廠一體推進的結果。總之,一個能上下游互相配套的、有較大市場規模的產業鏈體系,往往具有較強的產業集聚能力,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降低運行成本,而這正是吸引世界級巨頭來重慶發展的撒手鐗。

附:

一、如何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6種方法!

二、著力從企業產品端改善供給結構?(如何做好產業鏈招商?)

三、招商引資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四、孵化器如何為招商引資服務?

五、著力加大小微企業供給力度(“1+3+3”政策體系)

六、堅決去產能、去殭屍、去槓桿

七、科學合理供給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商業設施

八、有效管控土地和房產供給

九、增加有效的人力資源供給

十、招商引資的7大關鍵詞

一、如何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6種方法!

無論是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都需要招商引資。招商引資是經濟增長的外在動力,如果通過招商引資,每年把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國內外資本引來,五年下來會增加幾千億的投入,發展步伐就會大大加快。招商雖然不是新事物,但在不同歷史時期招商方式有所不同。過去靠土地、稅收、資源等優惠政策,說到底,這是原始的“自殘式”招商,造成各地區惡性競爭,互相挖“牆角”。現在招商,是政府和市場基於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形成互動的結果。要講究戰略方式,從優化資源配置入手,一招發出,就可以把各方面都活化運轉起來,真正實現雙贏、多贏。

(一)以產業鏈招商。按上中下游產業鏈,利用已有的上游企業招引中游、下游企業,利用中游、下游企業招引上游企業,或利用中游企業招引上游、下游企業,形成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優化配置。企業有利可圖,願意集聚在一起,招商就能事半而功倍。比如,按照“垂直整合一體化”方式,將品牌商、代工企業、零部件配套廠一體推進的結果。總之,一個能上下游互相配套的、有較大市場規模的產業鏈體系,往往具有較強的產業集聚能力,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降低運行成本,而這正是吸引世界級巨頭來重慶發展的撒手鐗。

(二)以資本注入式招商。招商引資往往關注的是引進資金、資本,但在資本的時代,更應該關注引進能駕馭先進技術、人才、產品和市場的一流企業,並以本地能集聚的資本吸引這類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項目往往投資額都很大,只靠企業自身的資本積累是難以持續投入的。比如液晶面板,中國缺口巨大,但投入一個項目少則三四百億元、多則五六百億元。儘管這類產品市場短缺、效益前景良好,但由於資本、技術門檻高,有能力乾的企業並不多。所以,這樣的項目既要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又要有高科技企業的技術供給,還有產品供不應求的市場供給。

(三)以牌照資源補缺式招商。包括上市公司、金融牌照、現代服務業牌照等重要的政府許可性資源,吸引沒有這種資源的內外資企業過來,通過捆綁項目或其他資產方式“投桃報李”,互相優化資源配置。尤其對差一口氣就談成的項目,在沒有這類政府許可性資源的情況下,承諾幫助企業向國家爭取所需牌照也是一個辦法。比如,一個大型企業集團,全國有幾十個工廠,每年幾千億產值,這麼一個龐大的系統,沒有財務公司的,我們支持他辦一個財務公司的牌照,財務公司要人民銀行、銀監會批。我們幫助做好具體的溝通,以期有關部門批准。這也是招商引資的合理措施。

(四)以收購兼併式招商。對現有的國有、民有企業資產,轉讓部分或全部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是國內外流行的發展方式。對在本地發展不好的企業,可以通過引進國內外企業直接收購兼併掉,一方面盤活了企業,另一方面還引進了新的資本。對在外地或國外發展困難的企業,如果對該企業的行業特徵、核心技術、市場前景、財務狀況都有實質性的瞭解的情況下,方向看清楚了,也可以直接買斷對方的控股權、整體搬到本地來生產。

(五)PPP合作招商。只要公平公正、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可以讓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公共服務項目,這是合作共贏的招商。關鍵是要做到“五種平衡”:第一,凡市場化收費可以平衡投資的,比如高速公路項目,就完全放開,由市場主體來做;第二,凡當期收費較低、暫時平衡不了的,像供排水、停車場等項目,就可以通過逐步調價的措施,使項目最終形成投入與產出的大體平衡;第三,凡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不能收費的投資項目,要通過政府採購、分期付款的方式,把一次性投資變成長週期的公益服務採購,以時間換空間,形成長週期的投入產出平衡;第四,凡是特別大的投資項目,比如地鐵項目,沒有條件以採購方式推進運作的,政府就應配置土地等相應資源,使其平衡;第五,對土地開發整治等收益很高的公共服務項目,政府要限定投資者的收益幅度,不能損害公共利益,否則就是搞利益輸送。推進中,要注意嚴防“形股實債”的PPP,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諾回購社會投資的投資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擔社會資本的投資本金虧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會資本承諾最低收益,不得將項目融資償還責任交由地方政府承擔,防範社會投資方在實際經營中亂收費、防止同類項目不同標準、防範灰色交易、防範項目遇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出了問題撒手不管。

(六)產業引導基金招商。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具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一般會產生1:3或1:4甚至更高的槓桿比。政府出資30億元,憑藉良好信用,通過槓桿撬動,可吸收100多億社會資本參與,整個投資基金規模就會變成150億。這種放大效應,使財政資金可以更多投入到各種技改、科研成果產業化過程,還能推動企業重組和併購。同時,股權投資基金本身是一種市場化選擇機制,具有優勝劣汰功能,由基金管理人選擇項目投資,總體上會選到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優質項目,從而助推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一種優秀的招商方式。

在招商引資中,要把是否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和帶動就業作為重要條件,要確定“三不招”、“五不搞”原則: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不招、過剩產能和產出強度不達標的不招、環保不過關的企業不招,避免了“撿到籃子都是菜”。與此同時,不搞血拼優惠政策的“自殘式”招商,不搞眾籌招商,不搞P2P招商,不搞炒地皮,不搞炒房招商,防止招商引資的惡性競爭和亂象。

二、著力從企業產品端改善供給結構?(如何做好產業鏈招商?)

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具體工作中,需著重抓好以下方面:

(一)謀劃符合時代特徵的主流產品並抓住支撐這些主流產品的戰略新興產業。從經濟發展規律中,我們不難看到,每過二三十年都有進入千家萬戶的主打產品,誰能成為這些產品的生產基地,這個城市就會成為經濟發展的領跑者。比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中國家庭的主打消費品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老四件”,這方面,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就拔得頭籌;到了八九十年代,空調、冰箱、洗衣機、彩電等又成為新一個時代的主打產品,珠海、合肥、青島等城市就脫穎而出;新世紀以來,汽車、電腦、手機、平板電視等產品則逐漸走進平常百姓家庭。過去10幾年,凡是瞄準這些主打產品,全力以赴乾的省市,就能抓住機遇,走到全國前列。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任何產業都會有市場飽和的時候,都會碰到“天花板”,即便原來的結構再好,也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態。這樣持續五年十年,它的增長率就會掉頭向下。這就有個主打產品升級換代、與時俱進的時候。那麼,今後10—20年,進入千家萬戶的主打產品會是什麼?從世界範圍看,包括VR、AR在內的穿戴式智能終端、物聯網智能終端將進入家庭生活,機器人、3D打印機、新能源智能化汽車等也可能成為主導產品,應該成為我們產業發展的方向。除了要謀劃並抓住這些時代的主導產品外,更要重視支撐這些主導產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考慮到這種情況,2014年8月,國務院制定的《中國製造2025》,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等電子核心部件,物聯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石墨烯及納米新材料,軌道、通用航空等高端交通裝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綜合化工,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產業,等等。這些產業,市場空間極大,很多是中國市場短缺的。比如,在中國2萬多億美元進口中,集成電路進口了2000多億美元,液晶面板進口了1700億美元,天然氣和原油進口了2000多億美元。也就是說,這些產業是國家長遠的進口大項,也是世界市場需求增長較快的產業。對地方政府來說,結合實際,做大做強其中一兩個產業領域,在全國甚至全球形成獨特的優勢,就一定能在區域競爭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圍繞產業鏈形成集群化發展格局。怎麼做大做強所瞄準的產業領域並形成競爭優勢呢?按照集群發展理論,集群式發展,不僅可以使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之間的資源要素實現有機整合,避免行業內的供需錯配,使供給更加精準有效,還能通過產業鏈條上生產技術和工藝的良性競爭,推動企業不斷創新,促進優勝劣汰,延長產業的壽命週期,實現產業能級的快速躍升。更具現實意義的是,能夠有效降低物流等成本,補齊創新等短板,形成核心競爭力。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能為地方政府調結構、轉方式起到核心支撐作用,是不容易垮掉的。具體方式上,要推動三種集群:

首先是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的集群。比如說汽車產業,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部件,要形成支柱,就要把上游零部件產業的百分之七八十都實現本地化生產。又如,搞電子產業,筆記本電腦有2000多個零部件,就要本地化幾百上千家零部件企業,從集成電路到液晶面板,從印刷線路板到機殼,各種各樣關鍵零部件都能實現本地產。這樣上游、中游、下游產業鏈,形成集群。

二是促使同類產品、同類企業扎堆形成集群。當一個大產品產業鏈集群形成之後,那麼它的上游原材料、零部件配套產業既可為這家龍頭企業服務,也可為那家企業服務,這就有條件把同類產品、同類企業扎堆落戶,形成集群。打個比方,就像一個地方有希爾頓也有喜來登,有可口可樂也有百事可樂,這樣就使得這個產業“東方不亮西方亮”。否則,如果只有一個世界級企業,今年它訂單多了,就可能大發展,明年如果丟了幾個大單子,就可能出現20%、30%的負增長。這樣,會使得一個地區的經濟大起大落,進出口也大起大落。只要形成了這種同類企業集群,即使有個別龍頭企業遇到困難,但就產業整體而言,是穩定的,是持續向上的,整個產業集群就能健康發展。

三是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形成集群。產品銷售過程中,會產生結算和物流等環節。比如,產品在全球銷售、在全國銷售,就會使得與結算、物流相關聯的各種服務型企業集聚扎堆,圍繞著製造業集群來佈局產業鏈。

(三)建立健全產業“微笑曲線”。一個產業領域中,有研發、生產、銷售、結算等多個環節,單個企業不可能“大而全”、“小而全”的幹,過去幾十年由於交通工具便捷化推動世界變成平的,產生了水平分工的發展模式,也就是龍頭企業、品牌企業抓住品牌、研發和銷售結算體系,把各種零部件製造和整機組裝以水平分工分包給各類企業。這種分工對一個龍頭品牌企業來說,是合理的,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形成良性的競爭力。但對地方政府而言,世界並不是平的,如果產業發展沒有形成全產業鏈,重點招引的組裝等製造環節可能處於“微笑曲線”低端,除了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沒有太高的附加值,同時加工基地很不穩定,隨時可以拎包走人,企業很容易轉移到其他地方。所以,一個地方要形成國際化主打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就要在全產業鏈上下功夫,以垂直整合的方式,把研發、材料與零部件製造、物流、倉儲、結算、銷售等高端環節與整機組裝製造集於一地,佔據“微笑曲線”全產業鏈,就能形成集群化競爭能力,這樣做對品牌企業還是水平分工的加工貿易模式,但對地區製造業則是垂直整合的產業集群。這樣,整個產業的“大廈”就能拔地而起,我們就能掌控整個“微笑曲線”,真正“微笑起來”。

三、招商引資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習總書記指出,“要大刀闊斧降低成本,使優質企業增強競爭力”。一個好的投資環境,應該具有相對低的稅費成本、低融資成本、低物流成本、低土地房產以及水電氣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低制度性管理成本。“五低成本”投資環境,主要是解決產業的發展基礎問題,是事關地方政府長遠發展後勁問題。任何一個城市,只要這五個比較低,全世界、全中國、全社會的各種資本、企業、要素都會向你集聚。如何打造“五低環境”,形成獨特優勢,不能靠血拼、更不能蠻幹,要靠智慧和邏輯。

具體看,一是低稅費成本。比如,對高科技產業實行15%的企業所得稅率,是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然而,由於牽涉到部分地方政府的認識和財力困難,許多地區沒有落實到位。有優惠政策不落實,就是在收過頭稅。思想解放不是一句口號,中央有關部門思想都解放了,給了我們充分的優惠政策,我們有政策還不落實,實在是不應該。降低了稅費,看似會減少稅收,實則是企業稅負降低之後,發展能力增強,反而把稅基做大,最終結果是稅收總量增加。二是低融資成本。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關鍵,實際上要把金融系統的融資結構,包括銀行信貸、直融融資和非銀行這三者之間的比例調整得科學合理,總體控制在銀行信貸佔50%、直接融資佔35%、非銀行佔15%,是比較合理的。三是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在我國佔GDP比重太高,地方政府應主動作為把它降下來。從社會宏觀層面,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實施路橋費改革、率先取消高等級公路收費、解決內陸通關問題等,都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從產業組織層面,通過實現進項物流、出項物流和保稅物流“一體化”,大幅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具體看,還要優化貨運結構,加大鐵路這個我國主要的貨運系統運輸力度,要推動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與物流園區佈局相互銜接,要多措並舉降低交通物流費用。四是低要素成本。包括勞動力、土地房產、水電氣勞動力等各類要素成本。人力成本是企業用工成本的“大頭”,企業發展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勞動力資源很充足,企業用工非常穩定,工人流失率就不高。低土地房產成本是一個地區重要的競爭力,高地價、高房價會逼走一些企業。五是低制度性管理成本。要堅持通過簡化審批手續、落實負面清單管理提高辦事效率、降低制度性管理成本,同時要著力建設好開發區、保稅區、自貿區等開放設施,這些制度性基礎性要件對城市的運行效率和區域地位具有重要影響,有了這些要件就會成為區域乃至國內國際的門戶和口岸,經濟發展才會積聚更多動能。

四、孵化器如何為招商引資服務?

本質上講,創新就是通過創造新供給來催生新需求,一旦資本、資源、人力資本開始向新供給集中,老產業的生存空間就會受到擠壓,產能過剩才能根本消除,而整個經濟不但恢復平衡,而且能級還會有一個大躍升。現在各城市、各大學、各開發區都在推進各類孵化器,過程中要把準它的脈絡,如果關鍵環節把握不住,幹到後面一堆亂糟糟,事倍而功半。做好創新驅動,關鍵是抓住六大環節:

(一)分類指導,把握好“0—1”、“1—100”、“100—100萬”三大階段財政、金融的科研投入。做好創新驅動,關鍵是針對性推動創新的三個階段分類施策,分別予以財力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投入:第一階段是“0—1”,是原始基礎創新,是原始創新、基礎創新、無中生有的科技創新。這是高層次專業人才在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在大專院校的工程中心、在大企業集團的研發中心搞出來的,需要的是國家科研經費、企業科研經費以及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的投入。第二階段是“1—100”,是技術轉化創新,是技術創新、是基礎原理轉化為生產技術專利的創新,包括小試、中試,也包括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開發形成功能性樣機,確立生產工藝等,這是各種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加速器乾的活。這方面就要調動各類智商高、情商高、有知識、肯下功夫鑽研又接地氣、瞭解市場的人,建立各類小微企業,在各種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加速器做好技術轉化創新工作。目的是形成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生產過程。第三階段是“100—100萬”,是大規模生產力形成,是將轉化成果變成大規模生產能力。比如一個手機雛形,怎麼變成幾百萬臺、幾千萬臺最後賣到全世界去呢?既要有大規模的生產基地,這是各種開發區、大型企業投資的結果,也要通過產業鏈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這個階段的金融服務重點是各類股權投資機構跟蹤投資、企業IPO上市或者大型上市公司收購投資以及銀行貸款發債融資等等。總之,創新有不同的階段性,投融資的需求和性質各不相同,“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在“0—1”、“1—100”、“100—100萬”三個階段以不同的金融工具、金融品種分類指導、分類施策。

(二)三個“1/3”的專利股權分配體系,是做好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有效的知識產權激勵政策和專利收益分配,能夠激發科技人員和機構的巨大創造活力。比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周圍,吸附了數千個專事成果轉化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了近萬億美元產值。很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成果收益分配的“3個1/3”。美國《拜杜法案》規定,凡是使用政府科技或企業資本投入產生的成果,其知識產權獲得的收益“一分為三”:1/3歸學校或公司,1/3歸研發團隊,1/3歸負責轉化成果的中小創新企業。這個跟我國的不同在哪?以前計劃經濟的時候,一切專利歸國家和集體所有;2000年以來隨著科研體制的改革搞活,成果發明人可以獲得25%—50%的專利權;最近兩年,進一步放開,成果發明人享有股權可以50%甚至75%。政策的著力點主要是針對研發人員的知識產權加強激勵。但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要知道,能搞出“0—1”的不一定搞得出“1—100”,基礎創新的設計發明人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人、生產工藝轉化者、生產製造組織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給了發明人50%、75%的股權,最後好像沒看到太多的百萬、千萬、億萬富翁出來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儘管佔有50%—75%的股權專利,但由於沒有太多的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專利效益最終體現不出來。根本原因是缺少《拜杜法案》這樣的規定,缺少對轉化專利的企業予以激勵,導致創新成果沒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拜杜法案》,把科研機構、研發人員、科技企業三方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三)符合六個特徵的孵化器是抓好轉化基地的關鍵。一些地方搞孵化器,往往拿出一棟樓不分青紅皁白,免幾年房租,用低租金成本吸引一批科創類企業或中小企業,“撿進籃子都是菜”的搞法,除了熱鬧,效果不會好。美國硅谷之所以孵化能力強,很關鍵的是,這些孵化器集合了6大功能:一是項目甄別。聚焦專業領域,把好准入環節,分門別類,不能散而雜。生物醫藥孵化器,不能弄一堆機器人或其他行業的孵化企業。二是培訓指導。創新創業者經過培訓,成功率一般可從10%提高到30%。三是共享服務。公共實驗室、專用設備或專業設施,由孵化器提供。四是股權投資。有種子基金、天使基金、風投基金、引導基金等多層次投入體系,覆蓋企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五是收購轉化。通過上市、集團收購、合資合作、成果轉讓等措施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六是資源集聚。孵化器應成為行業信息傳遞、知識交流、人才彙集的窗口。總之,歸納美國硅谷地區辦好孵化器的上述六項措施,可以啟發我們:搞孵化器、加速器不是搞房地產開發,一個省的創新平臺不在於各級地市州、區縣開發區大批量、排浪式地去搞幾十個上百個平臺,關鍵是要少而精的搞出若干個集聚上述六大功能的創新平臺足矣。一個符合要求的平臺可以孵化出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優秀高科技企業。

(四)在“100—100萬”階段抓好獨角獸企業的培育工作。從經驗看,獨角獸企業往往有五個特點:一是獨角獸企業通常產生於“100—100萬”階段發展的高科技企業;二是成長之後市值巨大;三是成長過程不斷吃錢,多輪融資,融資規模大;四是技術含量和商業模式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發展趨勢、成長潛力巨大;五是產品有時代意義、全球意義和巨大市場。因此,發展獨角獸,應當重點在“100—100萬”這些大規模產業化成長階段的高科技企業中,選擇有成為獨角獸可能的予以支持。投資獨角獸,最忌的就是“馬後炮”,“事後諸葛亮”,對那些已經從獨角獸成長為“恐龍”、市值與股價成長潛力在一定時期內基本喪失的企業去追捧投資;最忌對一些缺少真正技術含量、沒有前瞻性商業模式卻非常善於投機取巧、包裝的看似獨角獸的企業去追捧投資;最忌那些打著獨角獸的旗子不斷圈錢,又不斷出現高管跳槽、大股東股權抵押套現搞龐氏騙局的企業去追捧投資。

(五)政府要為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建立良好環境。主要有五個方面工作:一是發揮股權投資市場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積極作用,包括出臺參考拜杜法案的政策、VC和PE服務科技創新政策、上市公司獨角獸制度,等等。二是完善股權投資的政策環境,比如,對高科技股權投資,其企業所得稅可以按照15%予以徵收。三是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引領作用,與各類VC、PE結合,當好母基金。四是完善以資本市場為主的多層次股權投資市場,暢通股權投資的退出通道。五是推進提升VC、PE企業的品質,約束規範阻擋創新的不利因素。

五、著力加大小微企業供給力度(“1+3+3”政策體系)

眾所周知,大企業強國,小企業富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很重要的標誌是小微企業活不活躍、非公經濟繁不繁榮。近年來,各國政府無不在推動大企業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小企業發展。就我國而言,小微企業貢獻了我國60%以上的GDP、80%左右的就業和50%以上的稅收。可見,小微企業對有效抵禦外部經濟風險,激活內部經濟需求,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至關重要,已成為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源泉。

發展小微企業,其政策支持與大型企業有顯著差異。對大企業而言,由於有比較良好的資本信用和競爭實力,融資能力一般都比較好,融資成本也相對較低,在政策訴求方面,更多的追求准入前國民待遇、同等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市場門檻平等就行。對小微企業而言,更需要的是投融資體制機制保障,是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微型企業是100%的草根經濟。政府解決好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使社會產生更多的小微企業,帶動更多人就業,可以減少失業保險費的支出,長遠看還能增加稅收,推動整個社會步入良性循環。這實際是變“輸血”為“造血”,把買“棺材”的錢用來買“補藥”,從投入產出效果看也是非常划得來的事。

在具體扶持上,要採取針對性舉措,努力提高政策措施的有效性,關鍵要建立“1+3+3”的政策體系。

“1”就是一個創業者、帶頭人,帶上10萬元資本金創業,帶動七八個人就業。這是一個底線,能夠多一點當然更好。

第一個“3”,是三筆資金。一是各行各業各種創業者的群體中,對鼓勵類的小微企業比如返城農民工、下崗工人、復轉軍人等七八種群體,政府給予3—5萬元資本金補助;二是經營過程中給予資本金等額的稅費減免;三是給予至少和資本金1:1的貸款融通扶持。同時,各種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普惠性優惠政策都疊加上去。這樣創業者就會有20多萬啟動資金,就能創辦一個像模像樣的企業。對於這三筆資金,扶持歸扶持,但絕不放縱,監管上做到不抽逃資本金、不搞空殼公司、不炒股票和房地產。

第二個“3”,是三個平臺。一是創業培訓平臺,農民工、下崗職工、新畢業大學生、技術人員並不是天生就能創業的,為此開展三五天或兩三週的創業基礎知識培訓,然後再讓他們到市場上去摸爬滾打;二是創業孵化平臺,主要是利用舊廠房、舊倉庫等改造成創業基地,為創業者提供租金低、配套好的辦公經營場所;三是與龍頭企業的對接平臺,包括大企業外包各種訂單給微型企業,龍頭企業外包產業鏈上的各種環節給微型企業,政府採購微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等等,幫助微型企業打開經營局面,不斷髮展壯大。

總之,對微型企業的發展,除了上述“1+3+3”的扶持政策外,還應形成一整套的管理措施,比如小微企業所經營的行業涉及食品安全、易燃易爆等公共安全的,理應嚴格管理。這樣的政策體系,既符合市場原則,很寬容、很寬鬆,又很有效率,有助於微企成長,有助於微企佔領市場、接單子,而不會成為微企成長的束縛,是市場主體長期有效的供給。

六、堅決去產能、去殭屍、去槓桿

過剩產能、殭屍企業和高槓杆企業沉澱了大量的廠房、土地、設備、勞動力和資金等生產要素,使得要素無法從過剩領域流向有市場需求的領域、從低效率領域流向高效率領域,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劣幣驅逐良幣”,“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導致整個經濟基本面低效運行。去無效供給是繞不過的坎,是必須做的外科手術和經受的陣痛,必須壯士斷腕,以當前的短期陣痛換取未來的長遠發展。

(一)把握市場競爭法則去產能。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產能過剩或者短缺是一種常態,但必須有個度的把握。就一般情況而言,如果行業過剩10%—20%,市場優勝劣汰,這屬於良性競爭;一旦過剩超過20%,惡性競爭就會出現;過剩超過40%,幾乎所有企業都泥沙俱下,形成行業性虧損。實際上所謂去過剩產能,就是要把這個行業超過30%以上的部分堅決去掉,對超過20%-30%的就把那些技術差的滅了或收購兼併了。

(二)按照“五個一批”去殭屍企業。推動“殭屍企業”市場出清,主要有五大途徑:第一類,破產關閉,對不符合國家環保、能耗、質量技術、安全生產等控制標準和扭虧無望的企業,依法啟動司法程序,實施破產關閉。第二類,兼併重組,對仍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鼓勵龍頭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支持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壓縮過剩產能、延伸產業鏈、促進轉型轉產。第三類,債轉股,依託資產管理公司等平臺,打包承接一批銀行債權和企業債務,以市場化方式實現平穩出清。第四類,集團重整,在企業內部採取合併、股權收購、資產收購、資產置換、債務重組等多種方式,優化資源配置。第五類,組織調整,對一些由於管理不善而成為困難企業的,調整一下領導班子和組織體系就救活了。對不同類型,要堅決採取不同方式處理,否則時間久了就會積重難返。

(三)“四管齊下”去槓桿。目前,全國各地企業槓桿率很高,是去槓桿的重點,但操作上既不能一刀切地想兩三年解決,這容易造成糟糕型的通縮去槓桿,也不能用一種辦法孤注一擲,應該多元化去槓桿。從宏觀上看,地方政府至少可以用四種辦法一起著力:一是核銷破產。這對企業來說是破產關閉,對銀行來說是壞賬核銷,宏觀上說是債務減免。二是收購重組。這可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沒有破產,但是會有一些債務豁免。比如,2000年前後的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實施了1.3萬億元的債轉股、債務剝離,當時的債轉股重組中,對活下來的企業約減免了五千多億的債務。三是提高股權融資比重。如果我國全社會融資中股權融資比例提高到50%,那麼一年就增加8萬億、10萬億的股權,這樣企業債務三五年相當於會減少三四十萬億,一年十萬億的話,三年裡面就是三十萬億。四是控制好房地產公司的債務率。在我國企業類債務中,負債率最高的是房地產公司,平均達到了85%左右。比如,去年中國排名前十的房地產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達到80%,有的甚至達到90%。在這方面,內地開發商要向香港學習,幾十年來港系地產商負債比內地開放商要低很多,基本上在20%—30%之間,最低的只有10%多一點,最高的只有40%左右。為此,地方政府金融部門要將房地產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控制作為去槓桿的重要方面,優秀的房地產公司,要將資產負債率降低並控制在40%左右,一般的開發商也要將負債率的底線控制在50%—60%左右。從政府管理角度看,凡是房地產開發企業負債率超過80%、90%甚至資不抵債的企業,土地部門應當停止土地供應,金融部門應當對其實行存量漸進穩妥微調、增量遏制約束的放貸措施。

七、科學合理供給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商業設施

城市佈局一般要以大都市連綿帶為基礎打造城市群。 城市群或大都市連綿帶,一般有四個基本特徵:一是城鎮化水平較高,城鎮化率在70%以上;二是大中小城市規模協調,相鄰等級城市人口比例大多在1∶5以內,最高不超過1∶10;三是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網絡完善,各城市之間交通便捷、信訊暢通;四是城市功能佈局合理、分工明確,產業優勢互補。

城市各類設施中,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首當其衝,基礎設施最重要的是完善的綜合交通網絡。一是承載區域樞紐功能的大交通,包括鐵路、機場、港口通道等,這是城鎮群提升輻射帶動能力的基礎要件。二是承載城市群各城市之間連通功能的交通,如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快速幹道等,是城鎮群的動脈血管。三是承載市民日常出行功能的城市內部交通,要通過城市道路、地鐵軌道及公交站場建設,確保城市平均車速達到30公里每小時,高峰時段不低於15公里每小時。四是承載各種交通方式銜接過渡的換乘樞紐。

按照大都市連綿帶的框架,每個城市管理者要心中有“數”,應該掌握一些宏觀的、戰略性的城市規劃數據,在決策時體現出經濟學邏輯。比如建成區面積,國際慣例是,城市人均佔用100平方米左右,包括住房、工廠、交通、商業、公共服務等用地。100萬人口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大體就是100平方公里,低了就會擁擠,高了就是浪費。住房建設方面,發達國家人均住房面積一般在30—40平方米。我國人多地少,人均30平方米比較合理。這樣算來,1000萬人口的城市建3億平方米住房就可以了,再多就可能出現泡沫。商業設施方面,每2萬元的商業零售額可配置1平方米的商鋪,每2萬元GDP可配置1平方米寫字樓。垃圾、汙水設施方面,每人每天約產生1公斤垃圾,綜合用水0.3噸併產生0.25噸汙水,相關基礎設施應按此配建。總之,總量控制是門學問,要求總量平衡、動態調整,只有明瞭這些參數,才能收放有度。

八、有效管控土地和房產供給

土地是供給要素中最為重要的資源。一方面,我國人多地少,在城鎮化進程中既要堅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又要努力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城市用地矛盾尤為突出。另一方面,土地涉及到房產的買賣、租賃、抵押等交易活動,土地收入一般佔到地方財政收入的1/3,是地方政府名副其實的“第二財政”和平衡城建資金的主要“錢口袋”。因此,必須精打細算,規範管理,優化配置,節約集約用好每一寸土地,管好用足每一筆土地增值收益。

首先,加強土地供給管理,應把握五條原則:一是堅持深度規劃後出讓,開發地塊儘量做到控制性詳規、形態規劃、專業規劃全覆蓋,這能使土地出讓價格提高30%,最多可達一倍以上。二是堅持生地變熟地後出讓。由政府土地儲備機構負責動拆遷,土地整治好後再出讓,不僅能保障依法拆遷、公平補償,確保各方利益,還能大幅提高土地資產價值。三是堅持招拍掛出讓。這是國家三令五申的要求,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既能預防腐敗,又可避免協議出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四是堅持依法收回閒置土地。對久劃不拆、久拆不完、久拆不建、久建不完的“四久”工程土地,必須依法收回,挽回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五是堅持土地儲備制度。加強土地儲備是國務院的明確要求。建立土地資源配置“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良性機制,可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也能防止公共資源增值收益流失。

具體到土地儲備環節,也有五條原則:一是一步到位儲備,細水長流使用。土地儲備是有技巧的,必須在城市起飛階段一次性完成,然後細水長流。二是儲備權集中,儲備收益各級政府共享。相對集中儲備權,有利於土地整體開發利用,但土地儲備不應改變公共財政收入分配比例,收益應在各級政府間合理分配。四是做好兩個循環。第一個循環,即土地儲備手續辦完後,成為有價資產,通過銀行抵押融資,搞徵地動遷和“七通一平”,生地變熟地;第二個循環,是“七通一平”後,及時完善規劃並分批招拍掛出讓,回籠資金用於清償貸款,抵扣一級開發的成本後,增值部分納入財政預算,用於滾動開發或其他片區建設。兩個循環正常滾動,不會誘發泡沫和債務危機。五是嚴格設置風險“隔離牆”,即做到“大對應、小對口”。大對應,就是做到土地收入與城建資金需求長期總體平衡;小對口,就是當期單個地塊開發與一捆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時間對應、資金平衡,“一個蘿蔔一個坑”,確保微觀平衡、風險可控,以免形成糊塗賬。

九、增加有效的人力資源供給

改革開放40年中,中國國運最大的運氣是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了中國人口紅利的廉價勞動力優勢,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國。當前,全球進入了智能化社會,需要的不再是藍領勞動力,而是白領大學生,恰恰這當口中國從人口紅利時代轉入了人才紅利時代,每年大學生畢業700萬,這是巨大的人力資源紅利,是引領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武器。地方政府要充分把握這種人口紅利轉型趨勢,進行科學安排部署,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一是政府部門要加快佈局高端製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適合大學生就業的產業,用足用好用活大學生人口紅利。二是支持高等院校研究調整專業設置,使之更加適應現產業發展需求。三是加強大學生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的培訓,鼓勵自主創業

就農民工而言,這個群體今後十年規模增長空間有限,但關鍵是挖掘存量群體的潛力,大體有兩三億左右,這兩三億農民工在城鄉間“鐘擺式”流動,這樣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全世界都罕見,制約了人口紅利的釋放。一般而言,城裡人工作到60歲才退休,而農民工年齡超過45歲,企業就不願再僱傭,這樣農民工就損失了1/3的有效勞動年齡;再加上每年春節返鄉過年,一來一去就用掉兩三個月,又是1/6的勞動年齡,總計損失的勞動年齡就佔去了1/2,導致我國“劉易斯拐點”提前出現。這樣的勞動損失,對生產力是很大的破壞。比如,為應對春節農民工返鄉,企業或者選擇提前備貨,或者無奈放棄市場,年後復工又得培訓新員工,這些都會增加企業運營成本。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解決“3個1億人”的問題:第一個“1億人”,是促進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第二個“1億人”,是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第三個“1億人”,是引導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解決好這三類人群問題,從供給看,有利於穩定勞動力供給和工資成本,培育現代產業工人隊伍;從需求看,有利於擴大消費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擴大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資。關鍵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轉移人口意願,充分保障轉移人口權益,完善各種功能配套,以產促城、以城納人、職住平衡,實現轉移人口安居樂業。

總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打贏這場硬仗,定會有效破解我國面臨的內生性、結構性、體制性問題,引領我們邁向更高水平、更有質量、更富效率的發展新境界。希望地方政府堅定信念、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力爭取得最後的勝利。

十、招商引資的7大關鍵詞

為了發展,大家都在忙招商引資,這個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不二法門。從80年代深圳特區一直到沿海地區90年代、新世紀以後全中國到處都在講招商引資。眼下招商引資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在新常態下,其實有效供給的工商產品、工商項目的確不怎麼多,好不容易有點項目,每個地方都看得非常緊,所以內陸到沿海挖牆腳來招商很難,沿海小一點的城市到深圳廣州上海等大城市去招商也很難。

在經濟熱度高的時候,大水衝過來,各種各樣的魚、蝦米,層層疊疊都有,大城市把大魚撈了,剩下的中魚、小魚、蝦米拿在手上意思不大,會主動轉給內陸地區,所以互相招商引資這種現象很普遍。現在這種行為方式很難奏效。

第二個特點,以前招商引資開大呼隆的會議,一般都願意去把全世界的廠商請過來開個大會,領導講講話,介紹介紹投資環境,這種粗放的活動方式,現在其實不會太奏效。所以最近這一類活動各地大大減少,不是大家沒熱情,是這一類活動不實用了。

第三個特點,以前招商引資大家會用低成本招商、粗放型招商,砍胳膊砍腿,稅收給你讓了,土地可以很低的錢甚至不要錢,勞動力壓低成本,各方面給人家以幫助。如今,真幹得好的企業已經不是最需要這一類惡性低成本招商,這些辦法現在都不是最有效。

但是招商引資還是要推進,怎麼來改革開放創新、怎麼來招商引資呢?這都是現在各地書記市長動腦筋的。一般光拍胸脯,書記市長齊上陣,每個政協主席、人大副主任市長市長甚至市委常委都帶幾個項目出去招商,這都是80年代、90年代乾的活,現在不管從哪個角度都不合理了。所以我講這一種招商,實際上要避開,要把它給去化,消除掉。

另一方面,現在有板有眼的好項目、支柱產業項目、戰略新興產業項目、戰略新興服務業項目,一般有它的特點,要麼不幹,要幹就是集群化的幹。就說一個製造業的上游中游的原材料零部件體系,下游的銷售服務物流的體系和製造業是一個集群。要用產業集群的幹法,這種幹法容易招商,一招就招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產業鏈。

當前,世界經濟進入到了垂直整合一體化的階段,只有這種垂直整合一體化的產業才有核心競爭力。

《世界是平的》那本書90年代出來時,我看了以後很高興,想買幾百本,每個企業、各個方面發一份,但實際上到2005年以後,我已經意識到這本書只能看看,不能當真理,因為它不是垂直整合,是橫向整合,是來料加工式。做產品的人,他的原材料零部件可以從世界各地買過來,物流成本幾乎是零,能源不要錢可以這麼做,但實際上是不合理的。所以,今天跟你們講幾個現在用得比較好的辦法。

關鍵詞1、產業鏈來招商。

比如我在重慶,前幾年重慶這個地方一臺電腦都不生產,為什麼能把重慶的電腦現在搞到中國之最?全球一年筆記本電腦的銷售和生產量是1.8億臺,一半在上海、蘇州、福建和廣東等中國沿海城市制造,內陸西部是沒有的。沿海做這個是加工貿易,從外邊把零部件原材料運到沿海很方便,加工完了大進大出,我在上海待過,很清楚這些情況,到重慶以後就發現要想沿海的加工貿易或者世界的這種產業集群到內陸來,必須解決物流問題,必須讓他的產業鏈垂直整合就在一個地方一下子解決掉。

所以,我跑到硅谷去跟幾個筆記本電腦的大企業談判,就說你到我這來搞幾千萬臺電腦,我一定在兩年內把幾千萬臺電腦80%的原材料零部件在重慶本地化,半小時車程全部可以運到,如果達不到一切物流成本我賠你,這就是賭一把了。

但是我也想過,如果幾千萬臺電腦在我這邊生產,一切零部件廠商一定奔著我來,我不用招他,因為全球的1/3電腦在我這兒,衣食父母在這兒,他不到我這設廠還到哪兒設廠。但是你如果只搞500萬臺,一個零部件廠可以順應兩三千萬臺,到你這規模效益不好。所以就是零部件原材料一體化整合,跟整機廠說有零部件,整機廠同意了我跟零部件廠去開會,一年開一次,開一次就來個幾百家,三年開了三次,來了一千家。所以重慶現在有一千個筆記本電腦的零部件廠商,已經連續生產四年了,每年生產六千萬臺,等於全球1/3,這個基地就起來了,整機和零部件加起來就有四千億左右的產值。這個招商就靠產業鏈,把產業鏈完整齊全,亮到明處,包括銷售結算整個都要說清楚。

再講一個例子,就是重慶的汽車。重慶原來有一個長安。中國的汽車廠很奇怪,一個省一個,上海有上汽,一汽、二汽、北汽各種汽車公司都不去上海開廠,上汽也不會到一汽、二汽的地方去,大家各佔一個。然後各個省如果招了上汽,一般不會再去招一汽、二汽,因為有面子問題,把你大頭招來了,不能去招別人了,這個是不對的,要集群。

所以我們招筆記本電腦上中下游產業鏈一體化,把全球所有的做電腦的企業都招來,同類項集群,然後,這個集群既可以為這個公司服務,也可以為那個公司服務,這樣規模效應會比較好。汽車也是這種集群,重慶有一千多個汽車原材料工廠,百分之八十幾的汽車原材料本地造。除了長安以外拉來了12個國內外汽車廠商,上汽、北汽、二汽都在重慶做,每個都做了幾十萬,還有外資企業5個,這麼一來這個集群堆在那裡,零部件又是扎堆供應,成本比較低,越成本低大家越是願意來,形成了一個六、七千億的汽車產業集群。重慶汽車產量已連續3年排第一,去年生產330萬輛,第二名上海,240萬輛,第三、第四是一汽二汽所在的吉林和湖北,這正是因為集群產業鏈的集群和同類項的集群形成的。我舉以上兩個例子,就是說產業鏈集群是一種合理的招商方式。

關鍵詞2、順應資源市場配置招商。

比如重慶產頁岩氣、天然氣,那麼挖頁岩氣的企業可以定向招商,因為許多地方想搞天然氣加工沒有天然氣資源,天然氣還像有糧票的時代摳門摳得很。

比如一個省,實際需要5000億方天然氣,才能滿足目前各個城市的使用需求。我們全國能源裡邊天然氣的比重只有7%,像美國歐洲達到百分之二十幾,我們煤炭的汙染、能源的汙染,需要天然氣來解決。所以我們就因地制宜,招了幾百億的頁岩氣的投資。去年全國頁岩氣全部產量60億方,重慶出了50億方,今年預計全國的產量會到100億方,重慶能出70億方,預計到2020年全國能出300億方,重慶至少能出200億方到250方,我們幾百億上千億資金投在頁岩氣裡,是全國頁岩氣投資開發的主戰場,佔了全國的2/3。同樣,有了頁岩氣以後天然氣多了,天然氣是一個很好的燃料,也是化工產品,凡是要用天然氣做燃料的工業,或者拿天然氣做原料的一些高科技化工廠都可以沿著這個招商。

關鍵詞3、融資招商:一些好的高科技的但缺乏資金項目,政府可以融資投入,但要會動腦筋規避風險。

他有技術、有產品、有市場,但沒錢,你想跟他合作,但這種高科技項目、戰略新興產業項目,往往一個項目就三百億人民幣,甚至四百億、五百億人民幣,你幫他投入了,但如果,盈利是他的,賠錢了拍屁股走路,你怎麼辦?有時候招商引資遇到這樣的主,項目是好的,也不是吹牛騙人,你怎麼決策?這個時候就要調動我們國內資金,但這個錢一定是有資本、有信用、有投資、有回款的地方才能用,否則沒人借錢給你。在這個方面也是要動腦筋的。

重慶有一個京東方項目,2014年的時候,我跟京東方老總打了個電話,說我們重慶生產幾千萬臺電腦,還很需要幾億臺手機液晶面板,你如果到我這來做這個,有市場。他說現在的液晶面板是供不應求,不要說你的市場,我全國和國際上的市場都供不應求。他說我有技術,就是沒錢,現在一下子拿幾百億拿不出。我說我們給你,但是不能白給你三四百億,你拿了去投資,失敗了我賠錢,那不行。我們就拿了三百多億買他的股票,京東方那時候2塊多一股,買他一百億股定向增發,2.1元就是210億。我們一個月內就付了210個億。

我開始讓民營企業出,我認為很賺錢,民營企業研究了差不多一個月,工商聯民營企業一大批企業家開會,最後都搖頭不做。不做我就讓國有企業出了210個億,7個企業做了股東,買了100億流通股股票。作為上市公司得到了100億增發股權以後,跟銀行借了100多億,就是300多億。凡是現在戰略新興產業,都是半年一年就可以把你一百億、兩百億、三百億花掉,不像玻璃廠、鋼鐵廠、化工廠,一百億、兩百億可以幹五年。現在電子和高科技企業都是一年的週期就可以把你幾百億花掉,買設備就兩百億,買了就裝上去,時間都是半年的週期,所以京東方在重慶2015年底就投產了,現在是滿負荷生產,供不應求,價格上升。

當年投產當年就有效益,重慶就多了300多億產值的一個工廠。這個工廠雖然不是我們的全資公司,但是京東方效益好了,股票上升到了4塊多,我們的100億股退出來就變成400多億了,所以這個是一個概念。有了這個概念以後,這個原始投資200億收回,我還有200億,那幹嗎呢,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投資,這會200億不是買他股票了,而是一起合資搞一個柔性的液晶面板,現在的液晶面板手機可以彎曲的,如穿戴式的就是柔性液晶面板,這個面板現在全球也供不應求。

這一個項目要投資480億,100億的貸款,那麼就300多億的投資,300多億投資各自出一半,我們就拿賺來的200億往裡投。這個決策沒有壓力。如果財政要撥200億投資,決策萬一輸了,是不是就壞賬了,你是不是跳樓跳長江啊。當你把決策、行為和資本市場運作方式結合起來,那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我講這一段就是指該要給人家資金有時候要在有防範、安全、不出格且合乎整體利益的情況下。

但是有一個項目我猶豫了一下沒幹,就是郭臺銘的項目。他跟我說搞一個世代線,400多億,然後說我出錢,他3年裡面回購。400億按8%的利息,一年20多億,3年下來七八十億,他把這七八十億加上本金都給我,然後我這邊就多了一個400多億的項目。但這個錢借給他,他沒有把他的股權擔保給我,萬一壞賬了,我就賠了,雞飛蛋打,是不是就構成國有資本流失,去年猶豫了一個月沒受誘惑,把他回掉了。

我講這段話意思就是,要審時度勢,要地方一把手和大企業想明白才能做。總之,兩面思考,當真的有高科技、大資本、全球化的好項目時,如果他缺資金,怎麼解決資金,怎麼在資本市場融資等,是要動腦筋的,不能簡單就來個沒辦法,拉倒、放棄。

關鍵詞4、優惠政策。

這優惠政策不是面上一般意義上的,和剛才我說的砍胳膊砍腿、自己傷自己的沒道理的優惠政策不是一回事。如果一個事情是絕對有意義的戰略性事件,那麼市委、市政府或者財政、發改委大家綜合研究以後做出集體民主決策,也是值得一試的。

比如南京跟臺積電在長江邊上搞的共80億美元(第一期30億,第二期50億)的集成電路,起步第一期是14納米,第二期是8到9納米,都是世界之最的好項目。

我去臺積電看過,這個張忠謀了不起,在新竹搞了三個150億美元的企業,全球集成電路供應面他佔了很大的份額。所以他到你們這來做集成電路,你們當然會有優惠政策,稅收怎麼優惠,土地怎麼給,資金怎麼補助,這個時候一整套綜合,該下重手也要下去。這個集成電路項目一攤,你這些優惠政策給他了,如果算帳,5年、10年政府給他的優惠政策差不多會有100億,這100億使他產生了幾百億一年的芯片產值,雞和蛋還是他先有蛋,你才會孵化出雞給他一塊肉,不是你自己把別的地方財政的錢補給他,所以這裡邊是要明白,要系統集成,我覺得江蘇這件事幹得非常成功。

關鍵詞5、直接收購。

現在中國的企業有能力了,想要一個企業,索性把它收購了,一下把你控股權買了,買了以後自己給自己決策,把它搬到你這個地方資源優化配置,省得招來招去,討論來討論去。

我們曾經幹過一個事,就是把烏克蘭的一個航空發動機工廠給收購了。整機組裝都在俄羅斯,發動機都在烏克蘭,烏克蘭發動機保持供應俄羅斯。四年前他們吵架以後,俄羅斯也不買他的發動機,自己也能做發動機了。烏克蘭儘管跟歐洲好,但是歐洲有空客,有自己的發動機,很強大,也不需要他,他這個企業就倒閉了。這個企業50年代、60年代一直是國有,90年代葉利欽變革以後,黨委書記就變成董事長,變成私人老闆了,總經理是他兒子。我們十億美元收購了他的股權,然後花100多億把他的企業搬到重慶,使重慶形成一個年生產上千個發動機的工廠。這是高科技,烏克蘭的發動機水平比國內的發動機高好多倍,提前好多年,所以國內的市場是有需要的,而且我們本來就在採購他們的發動機,現在能本地製造更好。

這個案例是收購了它,轉為自己使用。當然還有就是有一些企業他到你這來,你也希望他這個產品過來,但他有特殊的需求,比如希望有一些我們國內的某種資源牌照,這個時候政府掌握著牌照或者掌握著某些資源,或者國家掌握,地方政府為他去向國家申請,你幫他解決東面的問題,他給你西面的項目,兩邊互相投桃報李,這也是一種平衡。當然這種東西都不能權錢交易,都是公開的,政府的合理運作。

關鍵詞6、優化投資環境。

比如物流,現在大規模生產的產品,產業如果到了幾十億、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的時候,都要考慮全球化的物流。

比如重慶的電子產業之所以大家都能來搞,除了剛才說的垂直整合這些事情以外,很重要的是我們把渝新歐的通道搞起來了。因為在內陸幾千萬臺產品市場分隔,30%在北美,30%在亞洲,40%在歐洲,如果在重慶生產運到上海、廣東,再通過船舶運到歐洲,一方面時間要兩個月,另一方面成本也很高,至少增加了兩千多公里內陸到沿海的距離。

所以我們當時推動了一個重慶到歐洲的渝新歐班列,因為這個鐵路本來就通,所以推動它的時候主要解決了三件事。

一個是六七個國家的海關要一體化,你如果沒有一體化的話,火車開到每個國家都會把你的集裝箱拿下來關檢,弄的支離破碎,這就不行了,必須重慶檢了,沿途任何國家不再重複關檢,反過來在歐洲關檢的東西到重慶一路不再關檢,叫關檢互認、執法互助、信息共享,就是自由貿易經濟一體化的一種做法。我們花了一年多時間跟各個國家談判,就是要把這種問題解決掉。

第二個就是各個國家的鐵路部門都有鐵路運行時刻表,要統一編制時刻表,不能到哪兒都等別的火車,那就時間浪費了。所以要開各個國家的鐵路部門協調會,這個協調會在我辦公室裡也開過好多次,形成了五定班列,定起點重慶、定終點德國,中間一百個火車站只停12個,哪12個停下來都要討論的。

第三個就是定價格,每個國家都有鐵路運費,連在一起的時候哪個國家最高,大家都擁護的話就把價格抬高了。這個鐵路價格從2011年是一個集裝箱1公里1美元,那12000公里就要12000美元,運輸肯定賠,到2012年降到0.8美元,2014年降到0.7美元,2015年降到0.6美元,現在降到了0.5美元,一萬多公里就是6000美元,如果我們不管從連雲港還是從上海、深圳,一個集裝箱運到歐洲一個多月時間,3000美元。如果一個集裝箱裡面裝的貨是500萬,一個月的利息就要3到4萬,就相當於四五千美元,這個時候你三千美元加四五千美元就變成七八千美元,所以大家都願意用鐵路來運。

我講這一段也就是說,要幫企業解決他特別想解決的問題,他想解決什麼,你幫他什麼忙,只要這些問題是客觀的,是經濟的,不是政治上的或者其他無理取鬧的,我們都該把它當成自己的事,發揮政府的特有服務功能,把它給配置好。

關鍵詞7、爭取國家政策。

比如自貿區,比如保稅區等等這些政策,也是一個方面。重慶有一個好處,我們對任何外資包括實體經濟的工商企業,我們的確是給他15%所得稅的,但這不是我們違規,西部大開發就是15%的所得稅,這還是很重要,因為你去看香港、新加坡、臺灣,包括歐洲許多發展地區都是15%所得稅,就自由貿易區、自由港、開發區,國際上都15%,那麼我們國內,以前特區是15%,現在都是25%,但是西部大開發有一個15%的優惠,鼓勵類產業15%,所以我們把這個用上去。

國家的一些特別好的新區、開發區、特區或者自貿區保稅區,反正各種好的平臺的確是有用的,能夠對招商引資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這些都是一些措施,根本性的就是政府要有服務於企業的願望。本屆總理最嘔心瀝血乾的事情就是簡政放權,幫助企業降低准入門檻,對外資企業同等國民待遇、准入前的國民待遇等方面提高效率,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服務的各種便利,同時降低服務交易價格、制度價格等,把企業成本降下來。

招商|黃奇帆招商引資方法解析: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招商|黃奇帆招商引資方法解析:要打造“五低成本”的投資環境

【週刊介紹】

為適應招商工作的新形勢,幫助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快速實現招商工作的轉型和升級,為中國在新的經濟和產業競爭中取得主動權,《中國企業報》隆重推出《中國招商融媒體週刊》。

《中國企業報》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以企業和企業家為報道對象的中央級媒體,是國務院國資委系統最重要的新聞信息平臺。《中國招商融媒體週刊》依託主辦方超過50萬家會員單位的企業資源優勢以及《中國企業報》對地方政府及園區招商的全面、深入而獨到的研究,精準把握企業的需求,致力於打造全國招商引資第一資訊平臺、最專業的招商引資乾貨分享平臺,是招商局長及園區管委會主任必讀的招商引資刊物!也是企業、機構瞭解政策、市場的必要工具!

《中國招商融媒體週刊》將推送最先進的招商理念,推介最獨到的招商方法,分享最前沿的招商信息和最“一線”的招商負責人訪談,全方位呈現“新鮮”“有用”“實操”性的招商引資信息及招商方案。

【內容特點】

《中國招商融媒體週刊》共分為五大板塊:

●《招商方法論》:重點關注地方政府及園區招商引資的方法、思路、建議和經驗。

●《招商局長必讀》:精編國家招商引資政策信息及地方政府招商優秀案例,提供最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一把手訪談》:專訪市長、招商局長及園區管委會負責人,瞭解其招商經驗,獨家乾貨分享。

●《招商信息聯播》:一週招商動態、信息資訊的及時推送。

●《找項目》:新鮮出爐的招商引資項目介紹,便於企業尋找最適合的投資項目。

《中國招商融媒體週刊》每年訂閱價格9800元(自訂閱日起,一整年。比如今年7月2日-明年7月1日)。每週一期,全年約50期,每期約100頁(A4),以PDF形式發送給單位郵箱或指定微信

提供在週報中可添加單位定製名稱和LOGO的服務,適合以單位名義直接快印成紙質版分發至各科室,也可通過手機閱讀。

—— —— 訂戶權益 —— ——融媒體週刊一經訂閱訂閱單位即享有如下權益:

1、贈送同期《中國企業報》紙質版一份。

2、融媒體週刊不定期免費刊登訂閱單位介紹及企業動態信息。

3、訂閱單位可不定期向融媒體週刊供稿,週刊編輯部根據稿件質量擇優刊登,並選擇優秀稿件在《中國企業報》全媒體進行刊發報道。以上稿件一經採用,按相應標準給予稿酬。

4、訂閱單位有權免費參加由《中國企業報》舉辦的各種沙龍、論壇等會議活動,並優先推薦參與《中國企業報》舉辦的各種評選及榜單發佈。

5、訂閱單位在《中國企業報》上發佈廣告,享有優惠政策。

訂閱熱線010- 68735736,68701052

聯繫人:賈女士,劉先生

郵箱:zhiku@zqcn.com.cn

【匯款信息】

單位名稱:《中國企業報》股份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華夏銀行北京車公莊支行

單位賬號:10282000000248270

融媒體週刊訂閱

----------------------------------

本文系《中國企業報》綜合報道。編輯:米果。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