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
編者按:《黃梅戲男腔與流派》這篇文章成文於十四年以前,今天讀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說明一方面黃梅戲三大男腔流派影響深遠,深受百姓歡迎;另一方面也表明近這十幾年來黃梅戲男腔的發展相對有限,尚未出現新的流派的標誌性人物。

何為唱腔流派,就是富有個性、有特點、有獨到風格的唱腔。黃梅戲已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深受廣大觀眾喜愛,是我國優秀文化品牌,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戲曲劇種。

黃梅戲從草臺走向舞臺,從鄉村到城市,經過多少風風雨雨,多少代人努力,已創造了黃梅戲藝術史上的三度輝煌。這朵藝術奇葩越開越豔,發展十分迅速,進入20世紀中葉後期日漸成熟,舞臺演出豐富多彩,表演藝術日趨完善,優秀演員不斷湧現,黃梅戲聲腔藝術尤其突出,獨領風騷,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靈魂,可謂是餘音繞樑三日未盡,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當中湧現了具有代表性男腔流派的三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潘啟オ、黃新德。他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各自不同的唱腔藝術特色,為黃梅戲唱腔藝術的發展譜寫了輝煌的一頁。

“傳統自由舒展派”王少舫

一代宗師,“傳統自由舒展派”,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江蘇南京人。九歲學京戲,十三歲登臺演出。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劇種,行當全面,聲腔優秀。正因為王少舫先生有著豐厚的京劇功底,所以,他後來對黃梅戲男腔的創造才高人一等。

"
編者按:《黃梅戲男腔與流派》這篇文章成文於十四年以前,今天讀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說明一方面黃梅戲三大男腔流派影響深遠,深受百姓歡迎;另一方面也表明近這十幾年來黃梅戲男腔的發展相對有限,尚未出現新的流派的標誌性人物。

何為唱腔流派,就是富有個性、有特點、有獨到風格的唱腔。黃梅戲已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深受廣大觀眾喜愛,是我國優秀文化品牌,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戲曲劇種。

黃梅戲從草臺走向舞臺,從鄉村到城市,經過多少風風雨雨,多少代人努力,已創造了黃梅戲藝術史上的三度輝煌。這朵藝術奇葩越開越豔,發展十分迅速,進入20世紀中葉後期日漸成熟,舞臺演出豐富多彩,表演藝術日趨完善,優秀演員不斷湧現,黃梅戲聲腔藝術尤其突出,獨領風騷,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靈魂,可謂是餘音繞樑三日未盡,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當中湧現了具有代表性男腔流派的三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潘啟オ、黃新德。他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各自不同的唱腔藝術特色,為黃梅戲唱腔藝術的發展譜寫了輝煌的一頁。

“傳統自由舒展派”王少舫

一代宗師,“傳統自由舒展派”,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江蘇南京人。九歲學京戲,十三歲登臺演出。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劇種,行當全面,聲腔優秀。正因為王少舫先生有著豐厚的京劇功底,所以,他後來對黃梅戲男腔的創造才高人一等。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少年王少舫

1950年開始黃梅戲藝術生涯,後與嚴風英共同主演了《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春香傳》《羅帕記》《碧玉簪》《江姐》等劇,為黃梅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王少舫唱做特佳、嗓音條件好,渾厚洪亮,對唱腔研究精妙,咬字清晰,聲情並茂,行腔自由舒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王少舫在黃梅戲舞臺上塑造過五十多個令人永遠銘記的藝術形象,而且戲路子寬,行當全面,遍及於小生、老生、丑角、花臉等各個行當,對每個劇中人物唱腔處理得淋離盡致,相得益彰。他在《天仙配》中用生動的唱腔,把董永這一人物形象忠厚老實、淳樸勤勞的性格特徵,表現得活靈活現,不僅為廣大觀眾所喜愛,也得到藝術界的高度讚揚。由於他以深厚的功底和高度的藝術造詣,生動地創造出董永這一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形象,黃梅戲《天仙配》已成為現代的樣板戲了。王少舫在《女駙馬》中扮演的劉丞相,在《牛郎織女》中扮演的金牛星,唱腔熱情奔放,收放自如,人物性格鮮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夫妻觀燈》是王少舫一直演到老的生活小戲,劇中他和嚴鳳英的表演,用十分抒情、瀟灑的唱腔,把農村元宵節火熱歡快的氣氛演得淋漓盡致,把一對農村小夫妻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表現得那麼和諧優美。

"
編者按:《黃梅戲男腔與流派》這篇文章成文於十四年以前,今天讀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說明一方面黃梅戲三大男腔流派影響深遠,深受百姓歡迎;另一方面也表明近這十幾年來黃梅戲男腔的發展相對有限,尚未出現新的流派的標誌性人物。

何為唱腔流派,就是富有個性、有特點、有獨到風格的唱腔。黃梅戲已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深受廣大觀眾喜愛,是我國優秀文化品牌,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戲曲劇種。

黃梅戲從草臺走向舞臺,從鄉村到城市,經過多少風風雨雨,多少代人努力,已創造了黃梅戲藝術史上的三度輝煌。這朵藝術奇葩越開越豔,發展十分迅速,進入20世紀中葉後期日漸成熟,舞臺演出豐富多彩,表演藝術日趨完善,優秀演員不斷湧現,黃梅戲聲腔藝術尤其突出,獨領風騷,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靈魂,可謂是餘音繞樑三日未盡,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當中湧現了具有代表性男腔流派的三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潘啟オ、黃新德。他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各自不同的唱腔藝術特色,為黃梅戲唱腔藝術的發展譜寫了輝煌的一頁。

“傳統自由舒展派”王少舫

一代宗師,“傳統自由舒展派”,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江蘇南京人。九歲學京戲,十三歲登臺演出。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劇種,行當全面,聲腔優秀。正因為王少舫先生有著豐厚的京劇功底,所以,他後來對黃梅戲男腔的創造才高人一等。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少年王少舫

1950年開始黃梅戲藝術生涯,後與嚴風英共同主演了《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春香傳》《羅帕記》《碧玉簪》《江姐》等劇,為黃梅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王少舫唱做特佳、嗓音條件好,渾厚洪亮,對唱腔研究精妙,咬字清晰,聲情並茂,行腔自由舒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王少舫在黃梅戲舞臺上塑造過五十多個令人永遠銘記的藝術形象,而且戲路子寬,行當全面,遍及於小生、老生、丑角、花臉等各個行當,對每個劇中人物唱腔處理得淋離盡致,相得益彰。他在《天仙配》中用生動的唱腔,把董永這一人物形象忠厚老實、淳樸勤勞的性格特徵,表現得活靈活現,不僅為廣大觀眾所喜愛,也得到藝術界的高度讚揚。由於他以深厚的功底和高度的藝術造詣,生動地創造出董永這一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形象,黃梅戲《天仙配》已成為現代的樣板戲了。王少舫在《女駙馬》中扮演的劉丞相,在《牛郎織女》中扮演的金牛星,唱腔熱情奔放,收放自如,人物性格鮮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夫妻觀燈》是王少舫一直演到老的生活小戲,劇中他和嚴鳳英的表演,用十分抒情、瀟灑的唱腔,把農村元宵節火熱歡快的氣氛演得淋漓盡致,把一對農村小夫妻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表現得那麼和諧優美。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著名導演洪漠說“王少舫的戲乍看不驚人,越看越有味”。王少舫具有得天獨厚的嗓子,他的唱腔寬厚洪亮,又不失細膩婉轉,潤腔收放有致,節奏鮮明,放時如高山瀑布噴湧而下,如《天仙配》中分別一場“從空降下無情劍…”就能震人心絃;收時又如小河流水如泣如訴,如《風塵女畫家》中,忽聽琵琶訴幽怨,整個收得此時無聲勝有聲。他在香港演出時,《大公報》曾撰文說:“王少舫有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又響亮,又有腦音,在劇裡叫‘雲遮月`……他的扮相大方,做工到家……是天生的材料。”正因為他有了這些天生的材料,再加上畢生的孜孜追求,刻苦鑽研,才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一代巨人。

“泥土芬芳田園風光派”潘啟オ

潘啟才,安慶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66年畢業於安慶黃梅戲學校,後為安慶市青年黃梅戲團演員,現在安徽黃梅戲學校任教。1985年獲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賽“十佳演員”稱號。主演過多部舞臺劇,錄製了大量的黃梅戲唱片、盒帶發行海內外,為多部黃梅戲電視劇配唱、拍攝並獲獎。其唱腔寬厚感人,聲情並茂。他的演唱“清新而不僻澀,流利而不浮滑”。尤其他演唱的《賣油郎與花魁女》中的“我們一道回故鄉”一段唱更是樸實自然,優美動聽,語言活潑流暢,令人心曠神怡,具有田園風光之美感,備受廣大觀眾和同行們青睞。

"
編者按:《黃梅戲男腔與流派》這篇文章成文於十四年以前,今天讀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說明一方面黃梅戲三大男腔流派影響深遠,深受百姓歡迎;另一方面也表明近這十幾年來黃梅戲男腔的發展相對有限,尚未出現新的流派的標誌性人物。

何為唱腔流派,就是富有個性、有特點、有獨到風格的唱腔。黃梅戲已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深受廣大觀眾喜愛,是我國優秀文化品牌,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戲曲劇種。

黃梅戲從草臺走向舞臺,從鄉村到城市,經過多少風風雨雨,多少代人努力,已創造了黃梅戲藝術史上的三度輝煌。這朵藝術奇葩越開越豔,發展十分迅速,進入20世紀中葉後期日漸成熟,舞臺演出豐富多彩,表演藝術日趨完善,優秀演員不斷湧現,黃梅戲聲腔藝術尤其突出,獨領風騷,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靈魂,可謂是餘音繞樑三日未盡,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當中湧現了具有代表性男腔流派的三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潘啟オ、黃新德。他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各自不同的唱腔藝術特色,為黃梅戲唱腔藝術的發展譜寫了輝煌的一頁。

“傳統自由舒展派”王少舫

一代宗師,“傳統自由舒展派”,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江蘇南京人。九歲學京戲,十三歲登臺演出。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劇種,行當全面,聲腔優秀。正因為王少舫先生有著豐厚的京劇功底,所以,他後來對黃梅戲男腔的創造才高人一等。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少年王少舫

1950年開始黃梅戲藝術生涯,後與嚴風英共同主演了《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春香傳》《羅帕記》《碧玉簪》《江姐》等劇,為黃梅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王少舫唱做特佳、嗓音條件好,渾厚洪亮,對唱腔研究精妙,咬字清晰,聲情並茂,行腔自由舒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王少舫在黃梅戲舞臺上塑造過五十多個令人永遠銘記的藝術形象,而且戲路子寬,行當全面,遍及於小生、老生、丑角、花臉等各個行當,對每個劇中人物唱腔處理得淋離盡致,相得益彰。他在《天仙配》中用生動的唱腔,把董永這一人物形象忠厚老實、淳樸勤勞的性格特徵,表現得活靈活現,不僅為廣大觀眾所喜愛,也得到藝術界的高度讚揚。由於他以深厚的功底和高度的藝術造詣,生動地創造出董永這一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形象,黃梅戲《天仙配》已成為現代的樣板戲了。王少舫在《女駙馬》中扮演的劉丞相,在《牛郎織女》中扮演的金牛星,唱腔熱情奔放,收放自如,人物性格鮮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夫妻觀燈》是王少舫一直演到老的生活小戲,劇中他和嚴鳳英的表演,用十分抒情、瀟灑的唱腔,把農村元宵節火熱歡快的氣氛演得淋漓盡致,把一對農村小夫妻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表現得那麼和諧優美。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著名導演洪漠說“王少舫的戲乍看不驚人,越看越有味”。王少舫具有得天獨厚的嗓子,他的唱腔寬厚洪亮,又不失細膩婉轉,潤腔收放有致,節奏鮮明,放時如高山瀑布噴湧而下,如《天仙配》中分別一場“從空降下無情劍…”就能震人心絃;收時又如小河流水如泣如訴,如《風塵女畫家》中,忽聽琵琶訴幽怨,整個收得此時無聲勝有聲。他在香港演出時,《大公報》曾撰文說:“王少舫有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又響亮,又有腦音,在劇裡叫‘雲遮月`……他的扮相大方,做工到家……是天生的材料。”正因為他有了這些天生的材料,再加上畢生的孜孜追求,刻苦鑽研,才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一代巨人。

“泥土芬芳田園風光派”潘啟オ

潘啟才,安慶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66年畢業於安慶黃梅戲學校,後為安慶市青年黃梅戲團演員,現在安徽黃梅戲學校任教。1985年獲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賽“十佳演員”稱號。主演過多部舞臺劇,錄製了大量的黃梅戲唱片、盒帶發行海內外,為多部黃梅戲電視劇配唱、拍攝並獲獎。其唱腔寬厚感人,聲情並茂。他的演唱“清新而不僻澀,流利而不浮滑”。尤其他演唱的《賣油郎與花魁女》中的“我們一道回故鄉”一段唱更是樸實自然,優美動聽,語言活潑流暢,令人心曠神怡,具有田園風光之美感,備受廣大觀眾和同行們青睞。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潘啟才的演唱獨具一格,自成一派,很有代表性。他有天生的好嗓子,從小深受家庭的薰陶。傳說他父親也有一副好嗓子,而且黃梅戲也唱得好。客觀方面的優越條件,加上他自己多方的努力,使他的唱腔建樹是傑出的,影響是深遠的。

"
編者按:《黃梅戲男腔與流派》這篇文章成文於十四年以前,今天讀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說明一方面黃梅戲三大男腔流派影響深遠,深受百姓歡迎;另一方面也表明近這十幾年來黃梅戲男腔的發展相對有限,尚未出現新的流派的標誌性人物。

何為唱腔流派,就是富有個性、有特點、有獨到風格的唱腔。黃梅戲已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深受廣大觀眾喜愛,是我國優秀文化品牌,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戲曲劇種。

黃梅戲從草臺走向舞臺,從鄉村到城市,經過多少風風雨雨,多少代人努力,已創造了黃梅戲藝術史上的三度輝煌。這朵藝術奇葩越開越豔,發展十分迅速,進入20世紀中葉後期日漸成熟,舞臺演出豐富多彩,表演藝術日趨完善,優秀演員不斷湧現,黃梅戲聲腔藝術尤其突出,獨領風騷,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靈魂,可謂是餘音繞樑三日未盡,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當中湧現了具有代表性男腔流派的三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潘啟オ、黃新德。他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各自不同的唱腔藝術特色,為黃梅戲唱腔藝術的發展譜寫了輝煌的一頁。

“傳統自由舒展派”王少舫

一代宗師,“傳統自由舒展派”,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江蘇南京人。九歲學京戲,十三歲登臺演出。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劇種,行當全面,聲腔優秀。正因為王少舫先生有著豐厚的京劇功底,所以,他後來對黃梅戲男腔的創造才高人一等。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少年王少舫

1950年開始黃梅戲藝術生涯,後與嚴風英共同主演了《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春香傳》《羅帕記》《碧玉簪》《江姐》等劇,為黃梅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王少舫唱做特佳、嗓音條件好,渾厚洪亮,對唱腔研究精妙,咬字清晰,聲情並茂,行腔自由舒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王少舫在黃梅戲舞臺上塑造過五十多個令人永遠銘記的藝術形象,而且戲路子寬,行當全面,遍及於小生、老生、丑角、花臉等各個行當,對每個劇中人物唱腔處理得淋離盡致,相得益彰。他在《天仙配》中用生動的唱腔,把董永這一人物形象忠厚老實、淳樸勤勞的性格特徵,表現得活靈活現,不僅為廣大觀眾所喜愛,也得到藝術界的高度讚揚。由於他以深厚的功底和高度的藝術造詣,生動地創造出董永這一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形象,黃梅戲《天仙配》已成為現代的樣板戲了。王少舫在《女駙馬》中扮演的劉丞相,在《牛郎織女》中扮演的金牛星,唱腔熱情奔放,收放自如,人物性格鮮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夫妻觀燈》是王少舫一直演到老的生活小戲,劇中他和嚴鳳英的表演,用十分抒情、瀟灑的唱腔,把農村元宵節火熱歡快的氣氛演得淋漓盡致,把一對農村小夫妻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表現得那麼和諧優美。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著名導演洪漠說“王少舫的戲乍看不驚人,越看越有味”。王少舫具有得天獨厚的嗓子,他的唱腔寬厚洪亮,又不失細膩婉轉,潤腔收放有致,節奏鮮明,放時如高山瀑布噴湧而下,如《天仙配》中分別一場“從空降下無情劍…”就能震人心絃;收時又如小河流水如泣如訴,如《風塵女畫家》中,忽聽琵琶訴幽怨,整個收得此時無聲勝有聲。他在香港演出時,《大公報》曾撰文說:“王少舫有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又響亮,又有腦音,在劇裡叫‘雲遮月`……他的扮相大方,做工到家……是天生的材料。”正因為他有了這些天生的材料,再加上畢生的孜孜追求,刻苦鑽研,才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一代巨人。

“泥土芬芳田園風光派”潘啟オ

潘啟才,安慶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66年畢業於安慶黃梅戲學校,後為安慶市青年黃梅戲團演員,現在安徽黃梅戲學校任教。1985年獲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賽“十佳演員”稱號。主演過多部舞臺劇,錄製了大量的黃梅戲唱片、盒帶發行海內外,為多部黃梅戲電視劇配唱、拍攝並獲獎。其唱腔寬厚感人,聲情並茂。他的演唱“清新而不僻澀,流利而不浮滑”。尤其他演唱的《賣油郎與花魁女》中的“我們一道回故鄉”一段唱更是樸實自然,優美動聽,語言活潑流暢,令人心曠神怡,具有田園風光之美感,備受廣大觀眾和同行們青睞。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潘啟才的演唱獨具一格,自成一派,很有代表性。他有天生的好嗓子,從小深受家庭的薰陶。傳說他父親也有一副好嗓子,而且黃梅戲也唱得好。客觀方面的優越條件,加上他自己多方的努力,使他的唱腔建樹是傑出的,影響是深遠的。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前輩藝人吳來寶先生的演唱特點使他受益匪淺,如他演唱的《金玉奴》中的“江水滔滔”,嗓音高亢,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具有滄桑感。此唱段在民間大街小巷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可見“潘派”影響之廣。

“清新都市之光派”黃新德

黃新德,安徽蕪湖人,原籍安慶懷寧縣,1965年畢業於安徽藝術學校黃梅戲表演專業,國家一級黃梅戲演員,現任安徽戲劇家協會主席。

他是一位扮相英俊瀟灑,唱做極佳,演戲最好,獲大獎最多(梅花獎、白玉蘭獎、文華獎獲得者),戲路子寬,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黃梅戲小生演員。尤其他的唱腔成就使黃梅戲小生聲腔再次昇華。

"
編者按:《黃梅戲男腔與流派》這篇文章成文於十四年以前,今天讀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說明一方面黃梅戲三大男腔流派影響深遠,深受百姓歡迎;另一方面也表明近這十幾年來黃梅戲男腔的發展相對有限,尚未出現新的流派的標誌性人物。

何為唱腔流派,就是富有個性、有特點、有獨到風格的唱腔。黃梅戲已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深受廣大觀眾喜愛,是我國優秀文化品牌,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戲曲劇種。

黃梅戲從草臺走向舞臺,從鄉村到城市,經過多少風風雨雨,多少代人努力,已創造了黃梅戲藝術史上的三度輝煌。這朵藝術奇葩越開越豔,發展十分迅速,進入20世紀中葉後期日漸成熟,舞臺演出豐富多彩,表演藝術日趨完善,優秀演員不斷湧現,黃梅戲聲腔藝術尤其突出,獨領風騷,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靈魂,可謂是餘音繞樑三日未盡,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當中湧現了具有代表性男腔流派的三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潘啟オ、黃新德。他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各自不同的唱腔藝術特色,為黃梅戲唱腔藝術的發展譜寫了輝煌的一頁。

“傳統自由舒展派”王少舫

一代宗師,“傳統自由舒展派”,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江蘇南京人。九歲學京戲,十三歲登臺演出。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劇種,行當全面,聲腔優秀。正因為王少舫先生有著豐厚的京劇功底,所以,他後來對黃梅戲男腔的創造才高人一等。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少年王少舫

1950年開始黃梅戲藝術生涯,後與嚴風英共同主演了《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春香傳》《羅帕記》《碧玉簪》《江姐》等劇,為黃梅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王少舫唱做特佳、嗓音條件好,渾厚洪亮,對唱腔研究精妙,咬字清晰,聲情並茂,行腔自由舒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王少舫在黃梅戲舞臺上塑造過五十多個令人永遠銘記的藝術形象,而且戲路子寬,行當全面,遍及於小生、老生、丑角、花臉等各個行當,對每個劇中人物唱腔處理得淋離盡致,相得益彰。他在《天仙配》中用生動的唱腔,把董永這一人物形象忠厚老實、淳樸勤勞的性格特徵,表現得活靈活現,不僅為廣大觀眾所喜愛,也得到藝術界的高度讚揚。由於他以深厚的功底和高度的藝術造詣,生動地創造出董永這一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形象,黃梅戲《天仙配》已成為現代的樣板戲了。王少舫在《女駙馬》中扮演的劉丞相,在《牛郎織女》中扮演的金牛星,唱腔熱情奔放,收放自如,人物性格鮮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夫妻觀燈》是王少舫一直演到老的生活小戲,劇中他和嚴鳳英的表演,用十分抒情、瀟灑的唱腔,把農村元宵節火熱歡快的氣氛演得淋漓盡致,把一對農村小夫妻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表現得那麼和諧優美。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著名導演洪漠說“王少舫的戲乍看不驚人,越看越有味”。王少舫具有得天獨厚的嗓子,他的唱腔寬厚洪亮,又不失細膩婉轉,潤腔收放有致,節奏鮮明,放時如高山瀑布噴湧而下,如《天仙配》中分別一場“從空降下無情劍…”就能震人心絃;收時又如小河流水如泣如訴,如《風塵女畫家》中,忽聽琵琶訴幽怨,整個收得此時無聲勝有聲。他在香港演出時,《大公報》曾撰文說:“王少舫有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又響亮,又有腦音,在劇裡叫‘雲遮月`……他的扮相大方,做工到家……是天生的材料。”正因為他有了這些天生的材料,再加上畢生的孜孜追求,刻苦鑽研,才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一代巨人。

“泥土芬芳田園風光派”潘啟オ

潘啟才,安慶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66年畢業於安慶黃梅戲學校,後為安慶市青年黃梅戲團演員,現在安徽黃梅戲學校任教。1985年獲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賽“十佳演員”稱號。主演過多部舞臺劇,錄製了大量的黃梅戲唱片、盒帶發行海內外,為多部黃梅戲電視劇配唱、拍攝並獲獎。其唱腔寬厚感人,聲情並茂。他的演唱“清新而不僻澀,流利而不浮滑”。尤其他演唱的《賣油郎與花魁女》中的“我們一道回故鄉”一段唱更是樸實自然,優美動聽,語言活潑流暢,令人心曠神怡,具有田園風光之美感,備受廣大觀眾和同行們青睞。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潘啟才的演唱獨具一格,自成一派,很有代表性。他有天生的好嗓子,從小深受家庭的薰陶。傳說他父親也有一副好嗓子,而且黃梅戲也唱得好。客觀方面的優越條件,加上他自己多方的努力,使他的唱腔建樹是傑出的,影響是深遠的。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前輩藝人吳來寶先生的演唱特點使他受益匪淺,如他演唱的《金玉奴》中的“江水滔滔”,嗓音高亢,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具有滄桑感。此唱段在民間大街小巷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可見“潘派”影響之廣。

“清新都市之光派”黃新德

黃新德,安徽蕪湖人,原籍安慶懷寧縣,1965年畢業於安徽藝術學校黃梅戲表演專業,國家一級黃梅戲演員,現任安徽戲劇家協會主席。

他是一位扮相英俊瀟灑,唱做極佳,演戲最好,獲大獎最多(梅花獎、白玉蘭獎、文華獎獲得者),戲路子寬,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黃梅戲小生演員。尤其他的唱腔成就使黃梅戲小生聲腔再次昇華。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黃新德與恩師王少舫

他在繼承“王派”唱腔的基礎上,追求、探索自己那含而不露,露而不含,聲情並茂,大方洋氣的演唱風格,日積月累,形成“黃派”藝術。他有很高的藝術修養,科學地繼承前輩藝術家的,兄弟劇種的,甚至民歌、叫賣的發聲特點,廣採博納,豐富自己。如他學習黃梅戲一代宗師王少舫先生的吐字運腔,氣息運用,對唱腔情感細膩處理的技巧和經驗,吸收京劇的咬字、行腔和越劇、淮劇的細膩委婉,等等。

"
編者按:《黃梅戲男腔與流派》這篇文章成文於十四年以前,今天讀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說明一方面黃梅戲三大男腔流派影響深遠,深受百姓歡迎;另一方面也表明近這十幾年來黃梅戲男腔的發展相對有限,尚未出現新的流派的標誌性人物。

何為唱腔流派,就是富有個性、有特點、有獨到風格的唱腔。黃梅戲已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深受廣大觀眾喜愛,是我國優秀文化品牌,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戲曲劇種。

黃梅戲從草臺走向舞臺,從鄉村到城市,經過多少風風雨雨,多少代人努力,已創造了黃梅戲藝術史上的三度輝煌。這朵藝術奇葩越開越豔,發展十分迅速,進入20世紀中葉後期日漸成熟,舞臺演出豐富多彩,表演藝術日趨完善,優秀演員不斷湧現,黃梅戲聲腔藝術尤其突出,獨領風騷,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靈魂,可謂是餘音繞樑三日未盡,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當中湧現了具有代表性男腔流派的三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潘啟オ、黃新德。他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各自不同的唱腔藝術特色,為黃梅戲唱腔藝術的發展譜寫了輝煌的一頁。

“傳統自由舒展派”王少舫

一代宗師,“傳統自由舒展派”,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江蘇南京人。九歲學京戲,十三歲登臺演出。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劇種,行當全面,聲腔優秀。正因為王少舫先生有著豐厚的京劇功底,所以,他後來對黃梅戲男腔的創造才高人一等。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少年王少舫

1950年開始黃梅戲藝術生涯,後與嚴風英共同主演了《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春香傳》《羅帕記》《碧玉簪》《江姐》等劇,為黃梅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王少舫唱做特佳、嗓音條件好,渾厚洪亮,對唱腔研究精妙,咬字清晰,聲情並茂,行腔自由舒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王少舫在黃梅戲舞臺上塑造過五十多個令人永遠銘記的藝術形象,而且戲路子寬,行當全面,遍及於小生、老生、丑角、花臉等各個行當,對每個劇中人物唱腔處理得淋離盡致,相得益彰。他在《天仙配》中用生動的唱腔,把董永這一人物形象忠厚老實、淳樸勤勞的性格特徵,表現得活靈活現,不僅為廣大觀眾所喜愛,也得到藝術界的高度讚揚。由於他以深厚的功底和高度的藝術造詣,生動地創造出董永這一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形象,黃梅戲《天仙配》已成為現代的樣板戲了。王少舫在《女駙馬》中扮演的劉丞相,在《牛郎織女》中扮演的金牛星,唱腔熱情奔放,收放自如,人物性格鮮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夫妻觀燈》是王少舫一直演到老的生活小戲,劇中他和嚴鳳英的表演,用十分抒情、瀟灑的唱腔,把農村元宵節火熱歡快的氣氛演得淋漓盡致,把一對農村小夫妻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表現得那麼和諧優美。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著名導演洪漠說“王少舫的戲乍看不驚人,越看越有味”。王少舫具有得天獨厚的嗓子,他的唱腔寬厚洪亮,又不失細膩婉轉,潤腔收放有致,節奏鮮明,放時如高山瀑布噴湧而下,如《天仙配》中分別一場“從空降下無情劍…”就能震人心絃;收時又如小河流水如泣如訴,如《風塵女畫家》中,忽聽琵琶訴幽怨,整個收得此時無聲勝有聲。他在香港演出時,《大公報》曾撰文說:“王少舫有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又響亮,又有腦音,在劇裡叫‘雲遮月`……他的扮相大方,做工到家……是天生的材料。”正因為他有了這些天生的材料,再加上畢生的孜孜追求,刻苦鑽研,才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一代巨人。

“泥土芬芳田園風光派”潘啟オ

潘啟才,安慶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66年畢業於安慶黃梅戲學校,後為安慶市青年黃梅戲團演員,現在安徽黃梅戲學校任教。1985年獲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賽“十佳演員”稱號。主演過多部舞臺劇,錄製了大量的黃梅戲唱片、盒帶發行海內外,為多部黃梅戲電視劇配唱、拍攝並獲獎。其唱腔寬厚感人,聲情並茂。他的演唱“清新而不僻澀,流利而不浮滑”。尤其他演唱的《賣油郎與花魁女》中的“我們一道回故鄉”一段唱更是樸實自然,優美動聽,語言活潑流暢,令人心曠神怡,具有田園風光之美感,備受廣大觀眾和同行們青睞。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潘啟才的演唱獨具一格,自成一派,很有代表性。他有天生的好嗓子,從小深受家庭的薰陶。傳說他父親也有一副好嗓子,而且黃梅戲也唱得好。客觀方面的優越條件,加上他自己多方的努力,使他的唱腔建樹是傑出的,影響是深遠的。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前輩藝人吳來寶先生的演唱特點使他受益匪淺,如他演唱的《金玉奴》中的“江水滔滔”,嗓音高亢,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具有滄桑感。此唱段在民間大街小巷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可見“潘派”影響之廣。

“清新都市之光派”黃新德

黃新德,安徽蕪湖人,原籍安慶懷寧縣,1965年畢業於安徽藝術學校黃梅戲表演專業,國家一級黃梅戲演員,現任安徽戲劇家協會主席。

他是一位扮相英俊瀟灑,唱做極佳,演戲最好,獲大獎最多(梅花獎、白玉蘭獎、文華獎獲得者),戲路子寬,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黃梅戲小生演員。尤其他的唱腔成就使黃梅戲小生聲腔再次昇華。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黃新德與恩師王少舫

他在繼承“王派”唱腔的基礎上,追求、探索自己那含而不露,露而不含,聲情並茂,大方洋氣的演唱風格,日積月累,形成“黃派”藝術。他有很高的藝術修養,科學地繼承前輩藝術家的,兄弟劇種的,甚至民歌、叫賣的發聲特點,廣採博納,豐富自己。如他學習黃梅戲一代宗師王少舫先生的吐字運腔,氣息運用,對唱腔情感細膩處理的技巧和經驗,吸收京劇的咬字、行腔和越劇、淮劇的細膩委婉,等等。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用他自己的話說,凡是對我有利的聲腔都拿來用。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博採眾長,自成一家。他就這樣採花釀蜜,將姊妹劇種與黃梅戲的風格相結合,揚長避短,形成了細膩委婉、鄉情濃郁、情感真實、富有魅力的唱腔風格。如他在《風塵女畫家・海灘別》一場中,潘贊化送別愛妻張玉良的唱腔,音斷氣不斷,語盡情未盡。放時如野馬脫韁,風馳電掣;收時如閉月羞花,韻味悠長。並恰當地運用個別停頓烘托表演。“此時無聲勝有聲”,餘音繞樑,回味無窮。又如《陳州怨》“一彎新月掛滿天”的演唱,給人字正腔圓、音色優美、氣勢恢宏、流光溢彩的藝術感受。特別是一句“小院越靜”的演唱處理,營造出一種夜闌更深、萬籟俱寂,“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優美的藝術境界。他演唱的“一彎新月掛滿天”和“忽聽琵琶訴幽怨”已成為黃梅戲男腔的經典唱腔。

"
編者按:《黃梅戲男腔與流派》這篇文章成文於十四年以前,今天讀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說明一方面黃梅戲三大男腔流派影響深遠,深受百姓歡迎;另一方面也表明近這十幾年來黃梅戲男腔的發展相對有限,尚未出現新的流派的標誌性人物。

何為唱腔流派,就是富有個性、有特點、有獨到風格的唱腔。黃梅戲已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深受廣大觀眾喜愛,是我國優秀文化品牌,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戲曲劇種。

黃梅戲從草臺走向舞臺,從鄉村到城市,經過多少風風雨雨,多少代人努力,已創造了黃梅戲藝術史上的三度輝煌。這朵藝術奇葩越開越豔,發展十分迅速,進入20世紀中葉後期日漸成熟,舞臺演出豐富多彩,表演藝術日趨完善,優秀演員不斷湧現,黃梅戲聲腔藝術尤其突出,獨領風騷,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靈魂,可謂是餘音繞樑三日未盡,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當中湧現了具有代表性男腔流派的三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潘啟オ、黃新德。他們各自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形成各自不同的唱腔藝術特色,為黃梅戲唱腔藝術的發展譜寫了輝煌的一頁。

“傳統自由舒展派”王少舫

一代宗師,“傳統自由舒展派”,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王少舫,江蘇南京人。九歲學京戲,十三歲登臺演出。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劇種,行當全面,聲腔優秀。正因為王少舫先生有著豐厚的京劇功底,所以,他後來對黃梅戲男腔的創造才高人一等。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少年王少舫

1950年開始黃梅戲藝術生涯,後與嚴風英共同主演了《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春香傳》《羅帕記》《碧玉簪》《江姐》等劇,為黃梅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王少舫唱做特佳、嗓音條件好,渾厚洪亮,對唱腔研究精妙,咬字清晰,聲情並茂,行腔自由舒展,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王少舫在黃梅戲舞臺上塑造過五十多個令人永遠銘記的藝術形象,而且戲路子寬,行當全面,遍及於小生、老生、丑角、花臉等各個行當,對每個劇中人物唱腔處理得淋離盡致,相得益彰。他在《天仙配》中用生動的唱腔,把董永這一人物形象忠厚老實、淳樸勤勞的性格特徵,表現得活靈活現,不僅為廣大觀眾所喜愛,也得到藝術界的高度讚揚。由於他以深厚的功底和高度的藝術造詣,生動地創造出董永這一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形象,黃梅戲《天仙配》已成為現代的樣板戲了。王少舫在《女駙馬》中扮演的劉丞相,在《牛郎織女》中扮演的金牛星,唱腔熱情奔放,收放自如,人物性格鮮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夫妻觀燈》是王少舫一直演到老的生活小戲,劇中他和嚴鳳英的表演,用十分抒情、瀟灑的唱腔,把農村元宵節火熱歡快的氣氛演得淋漓盡致,把一對農村小夫妻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表現得那麼和諧優美。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著名導演洪漠說“王少舫的戲乍看不驚人,越看越有味”。王少舫具有得天獨厚的嗓子,他的唱腔寬厚洪亮,又不失細膩婉轉,潤腔收放有致,節奏鮮明,放時如高山瀑布噴湧而下,如《天仙配》中分別一場“從空降下無情劍…”就能震人心絃;收時又如小河流水如泣如訴,如《風塵女畫家》中,忽聽琵琶訴幽怨,整個收得此時無聲勝有聲。他在香港演出時,《大公報》曾撰文說:“王少舫有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又響亮,又有腦音,在劇裡叫‘雲遮月`……他的扮相大方,做工到家……是天生的材料。”正因為他有了這些天生的材料,再加上畢生的孜孜追求,刻苦鑽研,才成為黃梅戲表演藝術的一代巨人。

“泥土芬芳田園風光派”潘啟オ

潘啟才,安慶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66年畢業於安慶黃梅戲學校,後為安慶市青年黃梅戲團演員,現在安徽黃梅戲學校任教。1985年獲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賽“十佳演員”稱號。主演過多部舞臺劇,錄製了大量的黃梅戲唱片、盒帶發行海內外,為多部黃梅戲電視劇配唱、拍攝並獲獎。其唱腔寬厚感人,聲情並茂。他的演唱“清新而不僻澀,流利而不浮滑”。尤其他演唱的《賣油郎與花魁女》中的“我們一道回故鄉”一段唱更是樸實自然,優美動聽,語言活潑流暢,令人心曠神怡,具有田園風光之美感,備受廣大觀眾和同行們青睞。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潘啟才的演唱獨具一格,自成一派,很有代表性。他有天生的好嗓子,從小深受家庭的薰陶。傳說他父親也有一副好嗓子,而且黃梅戲也唱得好。客觀方面的優越條件,加上他自己多方的努力,使他的唱腔建樹是傑出的,影響是深遠的。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前輩藝人吳來寶先生的演唱特點使他受益匪淺,如他演唱的《金玉奴》中的“江水滔滔”,嗓音高亢,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具有滄桑感。此唱段在民間大街小巷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可見“潘派”影響之廣。

“清新都市之光派”黃新德

黃新德,安徽蕪湖人,原籍安慶懷寧縣,1965年畢業於安徽藝術學校黃梅戲表演專業,國家一級黃梅戲演員,現任安徽戲劇家協會主席。

他是一位扮相英俊瀟灑,唱做極佳,演戲最好,獲大獎最多(梅花獎、白玉蘭獎、文華獎獲得者),戲路子寬,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黃梅戲小生演員。尤其他的唱腔成就使黃梅戲小生聲腔再次昇華。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黃新德與恩師王少舫

他在繼承“王派”唱腔的基礎上,追求、探索自己那含而不露,露而不含,聲情並茂,大方洋氣的演唱風格,日積月累,形成“黃派”藝術。他有很高的藝術修養,科學地繼承前輩藝術家的,兄弟劇種的,甚至民歌、叫賣的發聲特點,廣採博納,豐富自己。如他學習黃梅戲一代宗師王少舫先生的吐字運腔,氣息運用,對唱腔情感細膩處理的技巧和經驗,吸收京劇的咬字、行腔和越劇、淮劇的細膩委婉,等等。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用他自己的話說,凡是對我有利的聲腔都拿來用。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博採眾長,自成一家。他就這樣採花釀蜜,將姊妹劇種與黃梅戲的風格相結合,揚長避短,形成了細膩委婉、鄉情濃郁、情感真實、富有魅力的唱腔風格。如他在《風塵女畫家・海灘別》一場中,潘贊化送別愛妻張玉良的唱腔,音斷氣不斷,語盡情未盡。放時如野馬脫韁,風馳電掣;收時如閉月羞花,韻味悠長。並恰當地運用個別停頓烘托表演。“此時無聲勝有聲”,餘音繞樑,回味無窮。又如《陳州怨》“一彎新月掛滿天”的演唱,給人字正腔圓、音色優美、氣勢恢宏、流光溢彩的藝術感受。特別是一句“小院越靜”的演唱處理,營造出一種夜闌更深、萬籟俱寂,“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優美的藝術境界。他演唱的“一彎新月掛滿天”和“忽聽琵琶訴幽怨”已成為黃梅戲男腔的經典唱腔。

餘佑達丨黃梅戲男腔與流派

由此可見,“傳統自由舒展派”王少舫、“泥土芬芳田園風光派”潘啟才、“清新都市之光”派黃新德,他們是黃梅戲藝術天地裡三顆耀眼的明星,在黃梅戲男腔“三分天下”中,各自放射著自己的光芒,相互輝映,組成黃梅戲男腔藝術的星空,周圍簇擁顆顆閃亮的小星。從黃梅戲聲腔藝術發展規律來看,每一次的藝術創造與成功,都離不開劇作家、音樂家與臺前臺後的藝術同行的整體協作,及前人的寶貴藝術財富。他們遵循繼承傳統的規律,再融入新時代新藝術,精心雕琢,積極創新,矢志追求,艱苦探索,與時俱進地推進黃梅戲藝術事業的發展,創造黃梅戲的輝煌。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要讓黃梅戲之花越開越豔,必須注重人才培養,為藝術人才的茁壯成長大力創造條件。同時鼓勵每個演唱者應在繼承與吸收的基礎上,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完善、獨立創造,達到勤學苦練、熟能生巧的程度,形成個人鮮明特點與獨特風格的黃梅戲唱腔藝術,從而讓黃梅戲男腔藝術萬紫千紅相互映輝;讓黃梅戲“綠水青山側耳聽,大海揚波作和聲”!

(原文載於《劇作家》2005年第6期,本頭條號配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