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為什麼這一部叫《小歡喜》,因為我想講一個概念叫“過關”。我們常常會覺得,高考考好了,就過了這一關,這是“大歡喜”。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我終於升到部門主管了,我終於評上職稱了,我們卻常常想不到這是又過了一關。

但這些又確實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兒,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特別多小歡喜。每度過一個坎兒,留下來的都是很深情的東西,非常深情。別看我們這個戲裡沒有寫到愛情故事,但其實我每段感情都是按愛情寫的。

大綱完成後,我跟出品方檸萌影業談了下要怎麼拍。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於是我們就找到了第一部《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篇紀實小說。我們就從這部小說裡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於真實故事。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為什麼這一部叫《小歡喜》,因為我想講一個概念叫“過關”。我們常常會覺得,高考考好了,就過了這一關,這是“大歡喜”。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我終於升到部門主管了,我終於評上職稱了,我們卻常常想不到這是又過了一關。

但這些又確實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兒,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特別多小歡喜。每度過一個坎兒,留下來的都是很深情的東西,非常深情。別看我們這個戲裡沒有寫到愛情故事,但其實我每段感情都是按愛情寫的。

大綱完成後,我跟出品方檸萌影業談了下要怎麼拍。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於是我們就找到了第一部《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篇紀實小說。我們就從這部小說裡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於真實故事。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具體到寫作上,主要是我帶著兩個年輕編劇在寫。其實以前我也做過很多劇本工作,像《似水年華》《天一生水》《夜半歌聲》,都是我寫的故事。但後來我主要是說的比較多,寫也就寫個百分之十,所以就沒署名。這次因為我寫的比較多,他們都讓我一定要署名。

我寫劇本喜歡手寫,就用A4紙,有想法隨時隨地都能寫。而且我寫字很快,對劇本進度也熟悉,五頁紙就是一萬字,剛好一集,很準的。給兩個年輕編劇改劇本,我一般就用語音輸入轉文字,現在的軟件都挺方便的。

- 2 -

最早我是根據“功能”,先劃分了十幾大集出來,每集對應現在播出的四五集內容。這個“功能”不是指事件,而是指一個段落,或者說是一個階段。舉個例子,《小歡喜》第一階段就是誓師大會到開學,第二階段是分班考到完成分班,第三階段就是從分班到期中考試,第四階段就是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為什麼這一部叫《小歡喜》,因為我想講一個概念叫“過關”。我們常常會覺得,高考考好了,就過了這一關,這是“大歡喜”。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我終於升到部門主管了,我終於評上職稱了,我們卻常常想不到這是又過了一關。

但這些又確實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兒,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特別多小歡喜。每度過一個坎兒,留下來的都是很深情的東西,非常深情。別看我們這個戲裡沒有寫到愛情故事,但其實我每段感情都是按愛情寫的。

大綱完成後,我跟出品方檸萌影業談了下要怎麼拍。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於是我們就找到了第一部《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篇紀實小說。我們就從這部小說裡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於真實故事。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具體到寫作上,主要是我帶著兩個年輕編劇在寫。其實以前我也做過很多劇本工作,像《似水年華》《天一生水》《夜半歌聲》,都是我寫的故事。但後來我主要是說的比較多,寫也就寫個百分之十,所以就沒署名。這次因為我寫的比較多,他們都讓我一定要署名。

我寫劇本喜歡手寫,就用A4紙,有想法隨時隨地都能寫。而且我寫字很快,對劇本進度也熟悉,五頁紙就是一萬字,剛好一集,很準的。給兩個年輕編劇改劇本,我一般就用語音輸入轉文字,現在的軟件都挺方便的。

- 2 -

最早我是根據“功能”,先劃分了十幾大集出來,每集對應現在播出的四五集內容。這個“功能”不是指事件,而是指一個段落,或者說是一個階段。舉個例子,《小歡喜》第一階段就是誓師大會到開學,第二階段是分班考到完成分班,第三階段就是從分班到期中考試,第四階段就是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每個大集裡,每個家庭每個人物都到哪個階段了,這得先寫個大概出來。最後我再打個樣,先寫前三小集,每個人說話的風格是怎樣的,語感得先定下來,人物也得都登場。語感很重要。像劇中的副區長季勝利,剛出場時因為房子沒收拾好暫住酒店,就特意打電話讓老婆去接他。問及原因,他說,“大晚上的不回家住酒店,還說是為了孩子上學近,誰信啊?”

這種細節和臺詞,就對塑造人物很有幫助。每句臺詞我都認真斟酌,有些重要的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我就在邊兒上寫著,“海清(《小歡喜》中飾演童文潔)不許改臺詞”。每個人物的登場都是我寫,我得先把這個人給勾勒出來,定好調子,這樣大家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寫。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為什麼這一部叫《小歡喜》,因為我想講一個概念叫“過關”。我們常常會覺得,高考考好了,就過了這一關,這是“大歡喜”。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我終於升到部門主管了,我終於評上職稱了,我們卻常常想不到這是又過了一關。

但這些又確實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兒,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特別多小歡喜。每度過一個坎兒,留下來的都是很深情的東西,非常深情。別看我們這個戲裡沒有寫到愛情故事,但其實我每段感情都是按愛情寫的。

大綱完成後,我跟出品方檸萌影業談了下要怎麼拍。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於是我們就找到了第一部《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篇紀實小說。我們就從這部小說裡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於真實故事。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具體到寫作上,主要是我帶著兩個年輕編劇在寫。其實以前我也做過很多劇本工作,像《似水年華》《天一生水》《夜半歌聲》,都是我寫的故事。但後來我主要是說的比較多,寫也就寫個百分之十,所以就沒署名。這次因為我寫的比較多,他們都讓我一定要署名。

我寫劇本喜歡手寫,就用A4紙,有想法隨時隨地都能寫。而且我寫字很快,對劇本進度也熟悉,五頁紙就是一萬字,剛好一集,很準的。給兩個年輕編劇改劇本,我一般就用語音輸入轉文字,現在的軟件都挺方便的。

- 2 -

最早我是根據“功能”,先劃分了十幾大集出來,每集對應現在播出的四五集內容。這個“功能”不是指事件,而是指一個段落,或者說是一個階段。舉個例子,《小歡喜》第一階段就是誓師大會到開學,第二階段是分班考到完成分班,第三階段就是從分班到期中考試,第四階段就是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每個大集裡,每個家庭每個人物都到哪個階段了,這得先寫個大概出來。最後我再打個樣,先寫前三小集,每個人說話的風格是怎樣的,語感得先定下來,人物也得都登場。語感很重要。像劇中的副區長季勝利,剛出場時因為房子沒收拾好暫住酒店,就特意打電話讓老婆去接他。問及原因,他說,“大晚上的不回家住酒店,還說是為了孩子上學近,誰信啊?”

這種細節和臺詞,就對塑造人物很有幫助。每句臺詞我都認真斟酌,有些重要的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我就在邊兒上寫著,“海清(《小歡喜》中飾演童文潔)不許改臺詞”。每個人物的登場都是我寫,我得先把這個人給勾勒出來,定好調子,這樣大家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寫。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等所有人都出場了,我們再開始分工。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導演和演員也參與進來修改了,哪些地方是骨頭不能動,哪些地方可以再調調,我都有記。比如患病的劉靜瞞著老公和孩子,一個人偷偷打車去醫院,老公給坐在車上的她發來一段看兒子打籃球的視頻,這段戲就不能改。你戲的結構和進程,幾乎都在這裡面,改了就亂了。

能調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劇裡很多笑點,包括方圓和喬衛東在停車場躲老婆,手機響了,方圓嚇得把手機丟到了垃圾桶裡,這就是現場加的。還有乖孩子林磊兒醉酒直呼小姨的大名“文潔”,這都是現場排練排出來的。我和汪俊導演合作這麼多年,排戲時都很默契地在找一些喜感的東西。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為什麼這一部叫《小歡喜》,因為我想講一個概念叫“過關”。我們常常會覺得,高考考好了,就過了這一關,這是“大歡喜”。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我終於升到部門主管了,我終於評上職稱了,我們卻常常想不到這是又過了一關。

但這些又確實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兒,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特別多小歡喜。每度過一個坎兒,留下來的都是很深情的東西,非常深情。別看我們這個戲裡沒有寫到愛情故事,但其實我每段感情都是按愛情寫的。

大綱完成後,我跟出品方檸萌影業談了下要怎麼拍。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於是我們就找到了第一部《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篇紀實小說。我們就從這部小說裡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於真實故事。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具體到寫作上,主要是我帶著兩個年輕編劇在寫。其實以前我也做過很多劇本工作,像《似水年華》《天一生水》《夜半歌聲》,都是我寫的故事。但後來我主要是說的比較多,寫也就寫個百分之十,所以就沒署名。這次因為我寫的比較多,他們都讓我一定要署名。

我寫劇本喜歡手寫,就用A4紙,有想法隨時隨地都能寫。而且我寫字很快,對劇本進度也熟悉,五頁紙就是一萬字,剛好一集,很準的。給兩個年輕編劇改劇本,我一般就用語音輸入轉文字,現在的軟件都挺方便的。

- 2 -

最早我是根據“功能”,先劃分了十幾大集出來,每集對應現在播出的四五集內容。這個“功能”不是指事件,而是指一個段落,或者說是一個階段。舉個例子,《小歡喜》第一階段就是誓師大會到開學,第二階段是分班考到完成分班,第三階段就是從分班到期中考試,第四階段就是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每個大集裡,每個家庭每個人物都到哪個階段了,這得先寫個大概出來。最後我再打個樣,先寫前三小集,每個人說話的風格是怎樣的,語感得先定下來,人物也得都登場。語感很重要。像劇中的副區長季勝利,剛出場時因為房子沒收拾好暫住酒店,就特意打電話讓老婆去接他。問及原因,他說,“大晚上的不回家住酒店,還說是為了孩子上學近,誰信啊?”

這種細節和臺詞,就對塑造人物很有幫助。每句臺詞我都認真斟酌,有些重要的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我就在邊兒上寫著,“海清(《小歡喜》中飾演童文潔)不許改臺詞”。每個人物的登場都是我寫,我得先把這個人給勾勒出來,定好調子,這樣大家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寫。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等所有人都出場了,我們再開始分工。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導演和演員也參與進來修改了,哪些地方是骨頭不能動,哪些地方可以再調調,我都有記。比如患病的劉靜瞞著老公和孩子,一個人偷偷打車去醫院,老公給坐在車上的她發來一段看兒子打籃球的視頻,這段戲就不能改。你戲的結構和進程,幾乎都在這裡面,改了就亂了。

能調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劇裡很多笑點,包括方圓和喬衛東在停車場躲老婆,手機響了,方圓嚇得把手機丟到了垃圾桶裡,這就是現場加的。還有乖孩子林磊兒醉酒直呼小姨的大名“文潔”,這都是現場排練排出來的。我和汪俊導演合作這麼多年,排戲時都很默契地在找一些喜感的東西。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早期我演《四世同堂》這些經典文本,能改的不多,但是後來演《男人幫》《我愛男閨蜜》這些,能創造的部分就多了。從《夫妻那些事》之後,我倆就連著合作了四部戲,都是我找的他,他來導,我就做監製或者編劇。我倆大的方向上都很一致,有時候汪兄會說“這兒我覺得不對,但不知道怎麼弄,黃磊能把它變對”。我倆這種默契,在圈內還挺難得的。

說回《小歡喜》。最後的結尾,也是我來寫。我印象特別深刻,《小歡喜》的結尾是在雲南寫的,我半夜坐在那,邊寫邊哭。弄完後我跟汪俊說,這個結尾特別不一樣,我特別喜歡。其實結尾我也沒寫多大,就是個很小的故事,但情感能量還是挺大的。我還給工作群裡的小夥伴發了一句話:一定要從心裡去愛這個人物。從善意出發,這才是創作最有趣的地方。

- 3 -

我把《小歡喜》定義為“溫暖現實主義”的戲,因為它沒有什麼狗血抓馬的情節,就是個溫馨日常的小戲。《小別離》的劇本就沒有弄好,中間一度“寫出去”了,它能岔到方圓和童文潔兩個人鬧離婚,一個人去河北上班,一個人婚外戀什麼的,太戲劇了。我覺得如果要寫溫暖現實主義,就應該像契訶夫的小說那樣,人物都在一個屋子裡,大家都很“生活”,你也沒看到什麼特別抓馬的事情,但就是能量很大,有種四兩撥千斤的感覺,特別有勁兒。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為什麼這一部叫《小歡喜》,因為我想講一個概念叫“過關”。我們常常會覺得,高考考好了,就過了這一關,這是“大歡喜”。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我終於升到部門主管了,我終於評上職稱了,我們卻常常想不到這是又過了一關。

但這些又確實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兒,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特別多小歡喜。每度過一個坎兒,留下來的都是很深情的東西,非常深情。別看我們這個戲裡沒有寫到愛情故事,但其實我每段感情都是按愛情寫的。

大綱完成後,我跟出品方檸萌影業談了下要怎麼拍。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於是我們就找到了第一部《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篇紀實小說。我們就從這部小說裡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於真實故事。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具體到寫作上,主要是我帶著兩個年輕編劇在寫。其實以前我也做過很多劇本工作,像《似水年華》《天一生水》《夜半歌聲》,都是我寫的故事。但後來我主要是說的比較多,寫也就寫個百分之十,所以就沒署名。這次因為我寫的比較多,他們都讓我一定要署名。

我寫劇本喜歡手寫,就用A4紙,有想法隨時隨地都能寫。而且我寫字很快,對劇本進度也熟悉,五頁紙就是一萬字,剛好一集,很準的。給兩個年輕編劇改劇本,我一般就用語音輸入轉文字,現在的軟件都挺方便的。

- 2 -

最早我是根據“功能”,先劃分了十幾大集出來,每集對應現在播出的四五集內容。這個“功能”不是指事件,而是指一個段落,或者說是一個階段。舉個例子,《小歡喜》第一階段就是誓師大會到開學,第二階段是分班考到完成分班,第三階段就是從分班到期中考試,第四階段就是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每個大集裡,每個家庭每個人物都到哪個階段了,這得先寫個大概出來。最後我再打個樣,先寫前三小集,每個人說話的風格是怎樣的,語感得先定下來,人物也得都登場。語感很重要。像劇中的副區長季勝利,剛出場時因為房子沒收拾好暫住酒店,就特意打電話讓老婆去接他。問及原因,他說,“大晚上的不回家住酒店,還說是為了孩子上學近,誰信啊?”

這種細節和臺詞,就對塑造人物很有幫助。每句臺詞我都認真斟酌,有些重要的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我就在邊兒上寫著,“海清(《小歡喜》中飾演童文潔)不許改臺詞”。每個人物的登場都是我寫,我得先把這個人給勾勒出來,定好調子,這樣大家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寫。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等所有人都出場了,我們再開始分工。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導演和演員也參與進來修改了,哪些地方是骨頭不能動,哪些地方可以再調調,我都有記。比如患病的劉靜瞞著老公和孩子,一個人偷偷打車去醫院,老公給坐在車上的她發來一段看兒子打籃球的視頻,這段戲就不能改。你戲的結構和進程,幾乎都在這裡面,改了就亂了。

能調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劇裡很多笑點,包括方圓和喬衛東在停車場躲老婆,手機響了,方圓嚇得把手機丟到了垃圾桶裡,這就是現場加的。還有乖孩子林磊兒醉酒直呼小姨的大名“文潔”,這都是現場排練排出來的。我和汪俊導演合作這麼多年,排戲時都很默契地在找一些喜感的東西。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早期我演《四世同堂》這些經典文本,能改的不多,但是後來演《男人幫》《我愛男閨蜜》這些,能創造的部分就多了。從《夫妻那些事》之後,我倆就連著合作了四部戲,都是我找的他,他來導,我就做監製或者編劇。我倆大的方向上都很一致,有時候汪兄會說“這兒我覺得不對,但不知道怎麼弄,黃磊能把它變對”。我倆這種默契,在圈內還挺難得的。

說回《小歡喜》。最後的結尾,也是我來寫。我印象特別深刻,《小歡喜》的結尾是在雲南寫的,我半夜坐在那,邊寫邊哭。弄完後我跟汪俊說,這個結尾特別不一樣,我特別喜歡。其實結尾我也沒寫多大,就是個很小的故事,但情感能量還是挺大的。我還給工作群裡的小夥伴發了一句話:一定要從心裡去愛這個人物。從善意出發,這才是創作最有趣的地方。

- 3 -

我把《小歡喜》定義為“溫暖現實主義”的戲,因為它沒有什麼狗血抓馬的情節,就是個溫馨日常的小戲。《小別離》的劇本就沒有弄好,中間一度“寫出去”了,它能岔到方圓和童文潔兩個人鬧離婚,一個人去河北上班,一個人婚外戀什麼的,太戲劇了。我覺得如果要寫溫暖現實主義,就應該像契訶夫的小說那樣,人物都在一個屋子裡,大家都很“生活”,你也沒看到什麼特別抓馬的事情,但就是能量很大,有種四兩撥千斤的感覺,特別有勁兒。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這次的故事,是從2018年8月底返校日開始的,就講高三這一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還原這一整年,還查了這一年的日曆,劇本里每一天都得和真實的日期對上。比如今天是禮拜三,那後天也就是禮拜五,要放假了,英子才能和她爸爸出去吃飯。

為了讓大家感覺真的是在講去年高三,拍攝過程中發生的新聞事件,我會挑一些大家關注的話題放到戲裡。比如去年10月份,我們開拍一個月,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傳來,我就把這一段融進了劇裡。方圓失業,喝醉酒回家,哭著說我怎麼成嶽不群了,我本來以為自己是令狐沖,可以一直笑傲江湖的。觀眾看到,會覺得這好像就是昨天發生的事。

比較可惜的是,《小歡喜》的故事從去年9月講到今年6月,但我們的戲拍到今年1月就殺青了,所以我們加進去的事件只能同步到今年1月。我其實一直想拍個家庭戲,就講發生在幾個禮拜裡的故事,邊拍邊播。上個月社會上發生的真實事件,這個月就能在戲裡看到。你想啊,人物是虛構的,但是時代背景是真實的,虛實連接,就很有趣。但是有個問題,這種形式目前審查部門和平臺都沒法接受,你只能弄新聞欄目去。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為什麼這一部叫《小歡喜》,因為我想講一個概念叫“過關”。我們常常會覺得,高考考好了,就過了這一關,這是“大歡喜”。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我終於升到部門主管了,我終於評上職稱了,我們卻常常想不到這是又過了一關。

但這些又確實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兒,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特別多小歡喜。每度過一個坎兒,留下來的都是很深情的東西,非常深情。別看我們這個戲裡沒有寫到愛情故事,但其實我每段感情都是按愛情寫的。

大綱完成後,我跟出品方檸萌影業談了下要怎麼拍。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於是我們就找到了第一部《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篇紀實小說。我們就從這部小說裡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於真實故事。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具體到寫作上,主要是我帶著兩個年輕編劇在寫。其實以前我也做過很多劇本工作,像《似水年華》《天一生水》《夜半歌聲》,都是我寫的故事。但後來我主要是說的比較多,寫也就寫個百分之十,所以就沒署名。這次因為我寫的比較多,他們都讓我一定要署名。

我寫劇本喜歡手寫,就用A4紙,有想法隨時隨地都能寫。而且我寫字很快,對劇本進度也熟悉,五頁紙就是一萬字,剛好一集,很準的。給兩個年輕編劇改劇本,我一般就用語音輸入轉文字,現在的軟件都挺方便的。

- 2 -

最早我是根據“功能”,先劃分了十幾大集出來,每集對應現在播出的四五集內容。這個“功能”不是指事件,而是指一個段落,或者說是一個階段。舉個例子,《小歡喜》第一階段就是誓師大會到開學,第二階段是分班考到完成分班,第三階段就是從分班到期中考試,第四階段就是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每個大集裡,每個家庭每個人物都到哪個階段了,這得先寫個大概出來。最後我再打個樣,先寫前三小集,每個人說話的風格是怎樣的,語感得先定下來,人物也得都登場。語感很重要。像劇中的副區長季勝利,剛出場時因為房子沒收拾好暫住酒店,就特意打電話讓老婆去接他。問及原因,他說,“大晚上的不回家住酒店,還說是為了孩子上學近,誰信啊?”

這種細節和臺詞,就對塑造人物很有幫助。每句臺詞我都認真斟酌,有些重要的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我就在邊兒上寫著,“海清(《小歡喜》中飾演童文潔)不許改臺詞”。每個人物的登場都是我寫,我得先把這個人給勾勒出來,定好調子,這樣大家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寫。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等所有人都出場了,我們再開始分工。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導演和演員也參與進來修改了,哪些地方是骨頭不能動,哪些地方可以再調調,我都有記。比如患病的劉靜瞞著老公和孩子,一個人偷偷打車去醫院,老公給坐在車上的她發來一段看兒子打籃球的視頻,這段戲就不能改。你戲的結構和進程,幾乎都在這裡面,改了就亂了。

能調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劇裡很多笑點,包括方圓和喬衛東在停車場躲老婆,手機響了,方圓嚇得把手機丟到了垃圾桶裡,這就是現場加的。還有乖孩子林磊兒醉酒直呼小姨的大名“文潔”,這都是現場排練排出來的。我和汪俊導演合作這麼多年,排戲時都很默契地在找一些喜感的東西。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早期我演《四世同堂》這些經典文本,能改的不多,但是後來演《男人幫》《我愛男閨蜜》這些,能創造的部分就多了。從《夫妻那些事》之後,我倆就連著合作了四部戲,都是我找的他,他來導,我就做監製或者編劇。我倆大的方向上都很一致,有時候汪兄會說“這兒我覺得不對,但不知道怎麼弄,黃磊能把它變對”。我倆這種默契,在圈內還挺難得的。

說回《小歡喜》。最後的結尾,也是我來寫。我印象特別深刻,《小歡喜》的結尾是在雲南寫的,我半夜坐在那,邊寫邊哭。弄完後我跟汪俊說,這個結尾特別不一樣,我特別喜歡。其實結尾我也沒寫多大,就是個很小的故事,但情感能量還是挺大的。我還給工作群裡的小夥伴發了一句話:一定要從心裡去愛這個人物。從善意出發,這才是創作最有趣的地方。

- 3 -

我把《小歡喜》定義為“溫暖現實主義”的戲,因為它沒有什麼狗血抓馬的情節,就是個溫馨日常的小戲。《小別離》的劇本就沒有弄好,中間一度“寫出去”了,它能岔到方圓和童文潔兩個人鬧離婚,一個人去河北上班,一個人婚外戀什麼的,太戲劇了。我覺得如果要寫溫暖現實主義,就應該像契訶夫的小說那樣,人物都在一個屋子裡,大家都很“生活”,你也沒看到什麼特別抓馬的事情,但就是能量很大,有種四兩撥千斤的感覺,特別有勁兒。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這次的故事,是從2018年8月底返校日開始的,就講高三這一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還原這一整年,還查了這一年的日曆,劇本里每一天都得和真實的日期對上。比如今天是禮拜三,那後天也就是禮拜五,要放假了,英子才能和她爸爸出去吃飯。

為了讓大家感覺真的是在講去年高三,拍攝過程中發生的新聞事件,我會挑一些大家關注的話題放到戲裡。比如去年10月份,我們開拍一個月,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傳來,我就把這一段融進了劇裡。方圓失業,喝醉酒回家,哭著說我怎麼成嶽不群了,我本來以為自己是令狐沖,可以一直笑傲江湖的。觀眾看到,會覺得這好像就是昨天發生的事。

比較可惜的是,《小歡喜》的故事從去年9月講到今年6月,但我們的戲拍到今年1月就殺青了,所以我們加進去的事件只能同步到今年1月。我其實一直想拍個家庭戲,就講發生在幾個禮拜裡的故事,邊拍邊播。上個月社會上發生的真實事件,這個月就能在戲裡看到。你想啊,人物是虛構的,但是時代背景是真實的,虛實連接,就很有趣。但是有個問題,這種形式目前審查部門和平臺都沒法接受,你只能弄新聞欄目去。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和真實日期相對應是一方面,故事細節也得體現真實性。一旦讓觀眾看出了一點兒假,整個戲的前提就沒有了。拍戲的時候,我們該吃飯就真去吃飯,該進屋換拖鞋就換拖鞋,包括裡面人物的經濟狀況,我們都細化到了他們的工作。一個月能賺多少錢?每個月的正常開銷是多少?一個孩子坐公交車是多少錢,兩個孩子坐公交車又是多少錢?還有多長時間能去餐館吃個日料,我們都算過。

- 4 -

當然,《小歡喜》的真實感也不全是“計算”出來的。我和身邊朋友的真實經歷,也貢獻良多。我身邊幾乎所有的朋友都以家庭為單位,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二十年了,很多故事。

比如第一集裡,童文潔罵她兒子方一凡,別叫我媽,我不是你媽。這就是我親姐罵我外甥的原話。我外甥去年高考,才上的大一。還有宋倩這位控制慾很強的媽媽,原型是一男一女。男的是我一特別好的朋友,喪偶之後,對他唯一的女兒特別好,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但這種無微不至對女兒來說也是種壓力。女的是一個演員,也是我老婆的朋友,她和她媽的關係就是誰也離不開誰。劇中宋倩對她女兒喬英子的感情,就是這樣,已經超越了母愛,變成了一種戀情,你是我全部的希望這種。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為什麼這一部叫《小歡喜》,因為我想講一個概念叫“過關”。我們常常會覺得,高考考好了,就過了這一關,這是“大歡喜”。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我終於升到部門主管了,我終於評上職稱了,我們卻常常想不到這是又過了一關。

但這些又確實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兒,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特別多小歡喜。每度過一個坎兒,留下來的都是很深情的東西,非常深情。別看我們這個戲裡沒有寫到愛情故事,但其實我每段感情都是按愛情寫的。

大綱完成後,我跟出品方檸萌影業談了下要怎麼拍。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於是我們就找到了第一部《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篇紀實小說。我們就從這部小說裡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於真實故事。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具體到寫作上,主要是我帶著兩個年輕編劇在寫。其實以前我也做過很多劇本工作,像《似水年華》《天一生水》《夜半歌聲》,都是我寫的故事。但後來我主要是說的比較多,寫也就寫個百分之十,所以就沒署名。這次因為我寫的比較多,他們都讓我一定要署名。

我寫劇本喜歡手寫,就用A4紙,有想法隨時隨地都能寫。而且我寫字很快,對劇本進度也熟悉,五頁紙就是一萬字,剛好一集,很準的。給兩個年輕編劇改劇本,我一般就用語音輸入轉文字,現在的軟件都挺方便的。

- 2 -

最早我是根據“功能”,先劃分了十幾大集出來,每集對應現在播出的四五集內容。這個“功能”不是指事件,而是指一個段落,或者說是一個階段。舉個例子,《小歡喜》第一階段就是誓師大會到開學,第二階段是分班考到完成分班,第三階段就是從分班到期中考試,第四階段就是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每個大集裡,每個家庭每個人物都到哪個階段了,這得先寫個大概出來。最後我再打個樣,先寫前三小集,每個人說話的風格是怎樣的,語感得先定下來,人物也得都登場。語感很重要。像劇中的副區長季勝利,剛出場時因為房子沒收拾好暫住酒店,就特意打電話讓老婆去接他。問及原因,他說,“大晚上的不回家住酒店,還說是為了孩子上學近,誰信啊?”

這種細節和臺詞,就對塑造人物很有幫助。每句臺詞我都認真斟酌,有些重要的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我就在邊兒上寫著,“海清(《小歡喜》中飾演童文潔)不許改臺詞”。每個人物的登場都是我寫,我得先把這個人給勾勒出來,定好調子,這樣大家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寫。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等所有人都出場了,我們再開始分工。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導演和演員也參與進來修改了,哪些地方是骨頭不能動,哪些地方可以再調調,我都有記。比如患病的劉靜瞞著老公和孩子,一個人偷偷打車去醫院,老公給坐在車上的她發來一段看兒子打籃球的視頻,這段戲就不能改。你戲的結構和進程,幾乎都在這裡面,改了就亂了。

能調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劇裡很多笑點,包括方圓和喬衛東在停車場躲老婆,手機響了,方圓嚇得把手機丟到了垃圾桶裡,這就是現場加的。還有乖孩子林磊兒醉酒直呼小姨的大名“文潔”,這都是現場排練排出來的。我和汪俊導演合作這麼多年,排戲時都很默契地在找一些喜感的東西。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早期我演《四世同堂》這些經典文本,能改的不多,但是後來演《男人幫》《我愛男閨蜜》這些,能創造的部分就多了。從《夫妻那些事》之後,我倆就連著合作了四部戲,都是我找的他,他來導,我就做監製或者編劇。我倆大的方向上都很一致,有時候汪兄會說“這兒我覺得不對,但不知道怎麼弄,黃磊能把它變對”。我倆這種默契,在圈內還挺難得的。

說回《小歡喜》。最後的結尾,也是我來寫。我印象特別深刻,《小歡喜》的結尾是在雲南寫的,我半夜坐在那,邊寫邊哭。弄完後我跟汪俊說,這個結尾特別不一樣,我特別喜歡。其實結尾我也沒寫多大,就是個很小的故事,但情感能量還是挺大的。我還給工作群裡的小夥伴發了一句話:一定要從心裡去愛這個人物。從善意出發,這才是創作最有趣的地方。

- 3 -

我把《小歡喜》定義為“溫暖現實主義”的戲,因為它沒有什麼狗血抓馬的情節,就是個溫馨日常的小戲。《小別離》的劇本就沒有弄好,中間一度“寫出去”了,它能岔到方圓和童文潔兩個人鬧離婚,一個人去河北上班,一個人婚外戀什麼的,太戲劇了。我覺得如果要寫溫暖現實主義,就應該像契訶夫的小說那樣,人物都在一個屋子裡,大家都很“生活”,你也沒看到什麼特別抓馬的事情,但就是能量很大,有種四兩撥千斤的感覺,特別有勁兒。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這次的故事,是從2018年8月底返校日開始的,就講高三這一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還原這一整年,還查了這一年的日曆,劇本里每一天都得和真實的日期對上。比如今天是禮拜三,那後天也就是禮拜五,要放假了,英子才能和她爸爸出去吃飯。

為了讓大家感覺真的是在講去年高三,拍攝過程中發生的新聞事件,我會挑一些大家關注的話題放到戲裡。比如去年10月份,我們開拍一個月,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傳來,我就把這一段融進了劇裡。方圓失業,喝醉酒回家,哭著說我怎麼成嶽不群了,我本來以為自己是令狐沖,可以一直笑傲江湖的。觀眾看到,會覺得這好像就是昨天發生的事。

比較可惜的是,《小歡喜》的故事從去年9月講到今年6月,但我們的戲拍到今年1月就殺青了,所以我們加進去的事件只能同步到今年1月。我其實一直想拍個家庭戲,就講發生在幾個禮拜裡的故事,邊拍邊播。上個月社會上發生的真實事件,這個月就能在戲裡看到。你想啊,人物是虛構的,但是時代背景是真實的,虛實連接,就很有趣。但是有個問題,這種形式目前審查部門和平臺都沒法接受,你只能弄新聞欄目去。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和真實日期相對應是一方面,故事細節也得體現真實性。一旦讓觀眾看出了一點兒假,整個戲的前提就沒有了。拍戲的時候,我們該吃飯就真去吃飯,該進屋換拖鞋就換拖鞋,包括裡面人物的經濟狀況,我們都細化到了他們的工作。一個月能賺多少錢?每個月的正常開銷是多少?一個孩子坐公交車是多少錢,兩個孩子坐公交車又是多少錢?還有多長時間能去餐館吃個日料,我們都算過。

- 4 -

當然,《小歡喜》的真實感也不全是“計算”出來的。我和身邊朋友的真實經歷,也貢獻良多。我身邊幾乎所有的朋友都以家庭為單位,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二十年了,很多故事。

比如第一集裡,童文潔罵她兒子方一凡,別叫我媽,我不是你媽。這就是我親姐罵我外甥的原話。我外甥去年高考,才上的大一。還有宋倩這位控制慾很強的媽媽,原型是一男一女。男的是我一特別好的朋友,喪偶之後,對他唯一的女兒特別好,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但這種無微不至對女兒來說也是種壓力。女的是一個演員,也是我老婆的朋友,她和她媽的關係就是誰也離不開誰。劇中宋倩對她女兒喬英子的感情,就是這樣,已經超越了母愛,變成了一種戀情,你是我全部的希望這種。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還有喬英子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的感情,是我在這個戲裡最喜歡的一條線。當時我和兩個編劇交流的時候就說,喬英子應該找到另一個人做朋友,這個人不能是她爸爸喬衛東,因為他們不是同類人。而劉靜恰好滿足了她對母親所有的想象,喬英子也滿足了劉靜對孩子所有的想象。她們倆都很懂事,而且相識時都處於困境,一個人身體有問題,一個人精神有問題,彼此需要對方。

至於後來劉靜得癌症,這也是我一個朋友的親身經歷。他是我的鄰居,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的太太得了乳腺癌,兩個孩子還小,一個七八歲,一個十歲。他的太太怕兩個小孩知道她在化療,就剃光了頭髮,然後我這個朋友就陪著太太一起把頭髮颳得光光的。

在戲中,我把剃頭的這個行為給了劉靜的兒子季楊楊。因為讓她老公,一個官員去剃光頭,感覺不太對,不太可能嘛。這幾天應該就會播到了,我平時不太看電視劇,寧願多點時間看書。自己的戲也是,只在工作需要時才會看。

- 5 -

網上有人說《小歡喜》寫的都是中產階級家庭,其實不是。中國從來沒有對中產階級進行過劃分,整個社會更加約定俗成的一個說法應該是“小康之家”,就像當年說萬元戶一樣,“小康之家”就是有房子,有車子,工資能滿足日常生活。比較幸運的是,我身邊很多這種家庭,其中大部分人還與我的行業無關,比如我親戚,我同學,我很瞭解他們的生活。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為什麼這一部叫《小歡喜》,因為我想講一個概念叫“過關”。我們常常會覺得,高考考好了,就過了這一關,這是“大歡喜”。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我終於升到部門主管了,我終於評上職稱了,我們卻常常想不到這是又過了一關。

但這些又確實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兒,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特別多小歡喜。每度過一個坎兒,留下來的都是很深情的東西,非常深情。別看我們這個戲裡沒有寫到愛情故事,但其實我每段感情都是按愛情寫的。

大綱完成後,我跟出品方檸萌影業談了下要怎麼拍。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於是我們就找到了第一部《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篇紀實小說。我們就從這部小說裡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於真實故事。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具體到寫作上,主要是我帶著兩個年輕編劇在寫。其實以前我也做過很多劇本工作,像《似水年華》《天一生水》《夜半歌聲》,都是我寫的故事。但後來我主要是說的比較多,寫也就寫個百分之十,所以就沒署名。這次因為我寫的比較多,他們都讓我一定要署名。

我寫劇本喜歡手寫,就用A4紙,有想法隨時隨地都能寫。而且我寫字很快,對劇本進度也熟悉,五頁紙就是一萬字,剛好一集,很準的。給兩個年輕編劇改劇本,我一般就用語音輸入轉文字,現在的軟件都挺方便的。

- 2 -

最早我是根據“功能”,先劃分了十幾大集出來,每集對應現在播出的四五集內容。這個“功能”不是指事件,而是指一個段落,或者說是一個階段。舉個例子,《小歡喜》第一階段就是誓師大會到開學,第二階段是分班考到完成分班,第三階段就是從分班到期中考試,第四階段就是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每個大集裡,每個家庭每個人物都到哪個階段了,這得先寫個大概出來。最後我再打個樣,先寫前三小集,每個人說話的風格是怎樣的,語感得先定下來,人物也得都登場。語感很重要。像劇中的副區長季勝利,剛出場時因為房子沒收拾好暫住酒店,就特意打電話讓老婆去接他。問及原因,他說,“大晚上的不回家住酒店,還說是為了孩子上學近,誰信啊?”

這種細節和臺詞,就對塑造人物很有幫助。每句臺詞我都認真斟酌,有些重要的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我就在邊兒上寫著,“海清(《小歡喜》中飾演童文潔)不許改臺詞”。每個人物的登場都是我寫,我得先把這個人給勾勒出來,定好調子,這樣大家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寫。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等所有人都出場了,我們再開始分工。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導演和演員也參與進來修改了,哪些地方是骨頭不能動,哪些地方可以再調調,我都有記。比如患病的劉靜瞞著老公和孩子,一個人偷偷打車去醫院,老公給坐在車上的她發來一段看兒子打籃球的視頻,這段戲就不能改。你戲的結構和進程,幾乎都在這裡面,改了就亂了。

能調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劇裡很多笑點,包括方圓和喬衛東在停車場躲老婆,手機響了,方圓嚇得把手機丟到了垃圾桶裡,這就是現場加的。還有乖孩子林磊兒醉酒直呼小姨的大名“文潔”,這都是現場排練排出來的。我和汪俊導演合作這麼多年,排戲時都很默契地在找一些喜感的東西。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早期我演《四世同堂》這些經典文本,能改的不多,但是後來演《男人幫》《我愛男閨蜜》這些,能創造的部分就多了。從《夫妻那些事》之後,我倆就連著合作了四部戲,都是我找的他,他來導,我就做監製或者編劇。我倆大的方向上都很一致,有時候汪兄會說“這兒我覺得不對,但不知道怎麼弄,黃磊能把它變對”。我倆這種默契,在圈內還挺難得的。

說回《小歡喜》。最後的結尾,也是我來寫。我印象特別深刻,《小歡喜》的結尾是在雲南寫的,我半夜坐在那,邊寫邊哭。弄完後我跟汪俊說,這個結尾特別不一樣,我特別喜歡。其實結尾我也沒寫多大,就是個很小的故事,但情感能量還是挺大的。我還給工作群裡的小夥伴發了一句話:一定要從心裡去愛這個人物。從善意出發,這才是創作最有趣的地方。

- 3 -

我把《小歡喜》定義為“溫暖現實主義”的戲,因為它沒有什麼狗血抓馬的情節,就是個溫馨日常的小戲。《小別離》的劇本就沒有弄好,中間一度“寫出去”了,它能岔到方圓和童文潔兩個人鬧離婚,一個人去河北上班,一個人婚外戀什麼的,太戲劇了。我覺得如果要寫溫暖現實主義,就應該像契訶夫的小說那樣,人物都在一個屋子裡,大家都很“生活”,你也沒看到什麼特別抓馬的事情,但就是能量很大,有種四兩撥千斤的感覺,特別有勁兒。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這次的故事,是從2018年8月底返校日開始的,就講高三這一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還原這一整年,還查了這一年的日曆,劇本里每一天都得和真實的日期對上。比如今天是禮拜三,那後天也就是禮拜五,要放假了,英子才能和她爸爸出去吃飯。

為了讓大家感覺真的是在講去年高三,拍攝過程中發生的新聞事件,我會挑一些大家關注的話題放到戲裡。比如去年10月份,我們開拍一個月,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傳來,我就把這一段融進了劇裡。方圓失業,喝醉酒回家,哭著說我怎麼成嶽不群了,我本來以為自己是令狐沖,可以一直笑傲江湖的。觀眾看到,會覺得這好像就是昨天發生的事。

比較可惜的是,《小歡喜》的故事從去年9月講到今年6月,但我們的戲拍到今年1月就殺青了,所以我們加進去的事件只能同步到今年1月。我其實一直想拍個家庭戲,就講發生在幾個禮拜裡的故事,邊拍邊播。上個月社會上發生的真實事件,這個月就能在戲裡看到。你想啊,人物是虛構的,但是時代背景是真實的,虛實連接,就很有趣。但是有個問題,這種形式目前審查部門和平臺都沒法接受,你只能弄新聞欄目去。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和真實日期相對應是一方面,故事細節也得體現真實性。一旦讓觀眾看出了一點兒假,整個戲的前提就沒有了。拍戲的時候,我們該吃飯就真去吃飯,該進屋換拖鞋就換拖鞋,包括裡面人物的經濟狀況,我們都細化到了他們的工作。一個月能賺多少錢?每個月的正常開銷是多少?一個孩子坐公交車是多少錢,兩個孩子坐公交車又是多少錢?還有多長時間能去餐館吃個日料,我們都算過。

- 4 -

當然,《小歡喜》的真實感也不全是“計算”出來的。我和身邊朋友的真實經歷,也貢獻良多。我身邊幾乎所有的朋友都以家庭為單位,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二十年了,很多故事。

比如第一集裡,童文潔罵她兒子方一凡,別叫我媽,我不是你媽。這就是我親姐罵我外甥的原話。我外甥去年高考,才上的大一。還有宋倩這位控制慾很強的媽媽,原型是一男一女。男的是我一特別好的朋友,喪偶之後,對他唯一的女兒特別好,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但這種無微不至對女兒來說也是種壓力。女的是一個演員,也是我老婆的朋友,她和她媽的關係就是誰也離不開誰。劇中宋倩對她女兒喬英子的感情,就是這樣,已經超越了母愛,變成了一種戀情,你是我全部的希望這種。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還有喬英子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的感情,是我在這個戲裡最喜歡的一條線。當時我和兩個編劇交流的時候就說,喬英子應該找到另一個人做朋友,這個人不能是她爸爸喬衛東,因為他們不是同類人。而劉靜恰好滿足了她對母親所有的想象,喬英子也滿足了劉靜對孩子所有的想象。她們倆都很懂事,而且相識時都處於困境,一個人身體有問題,一個人精神有問題,彼此需要對方。

至於後來劉靜得癌症,這也是我一個朋友的親身經歷。他是我的鄰居,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的太太得了乳腺癌,兩個孩子還小,一個七八歲,一個十歲。他的太太怕兩個小孩知道她在化療,就剃光了頭髮,然後我這個朋友就陪著太太一起把頭髮颳得光光的。

在戲中,我把剃頭的這個行為給了劉靜的兒子季楊楊。因為讓她老公,一個官員去剃光頭,感覺不太對,不太可能嘛。這幾天應該就會播到了,我平時不太看電視劇,寧願多點時間看書。自己的戲也是,只在工作需要時才會看。

- 5 -

網上有人說《小歡喜》寫的都是中產階級家庭,其實不是。中國從來沒有對中產階級進行過劃分,整個社會更加約定俗成的一個說法應該是“小康之家”,就像當年說萬元戶一樣,“小康之家”就是有房子,有車子,工資能滿足日常生活。比較幸運的是,我身邊很多這種家庭,其中大部分人還與我的行業無關,比如我親戚,我同學,我很瞭解他們的生活。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寫的就是當今中國的小康家庭。大家會覺得他們有錢,是因為電視劇打光比較好,佈景也挺好看的。至於職業,劇中的我也就是方圓,後來是個開網約車的,童文潔是一個公司的財務。我們倆在北京,因為城市家庭本身生活條件就不錯,所以可以一兩週帶孩子去吃個自助餐火鍋什麼的。

至於房和車,劇中我們的房子還揹著房貸,車是十幾萬的車。稍微劇透一下,後來方圓一家被騙了,有了欠債,立即崩潰,甚至連房子月供都付不起了,這都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所以說,中國的中產階級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說了這麼多,其實寫好現實主義很簡單。首先是經歷,但你要說劇本里的故事都是你的個人經歷,那也不可能,你得是一個生活的觀察者、思考者和共情者。我們都是從高考那個階段走過來的,也能深刻地感知到當下的時代,對身邊的人會有很強的共情。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為什麼這一部叫《小歡喜》,因為我想講一個概念叫“過關”。我們常常會覺得,高考考好了,就過了這一關,這是“大歡喜”。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我終於升到部門主管了,我終於評上職稱了,我們卻常常想不到這是又過了一關。

但這些又確實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兒,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特別多小歡喜。每度過一個坎兒,留下來的都是很深情的東西,非常深情。別看我們這個戲裡沒有寫到愛情故事,但其實我每段感情都是按愛情寫的。

大綱完成後,我跟出品方檸萌影業談了下要怎麼拍。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於是我們就找到了第一部《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篇紀實小說。我們就從這部小說裡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於真實故事。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具體到寫作上,主要是我帶著兩個年輕編劇在寫。其實以前我也做過很多劇本工作,像《似水年華》《天一生水》《夜半歌聲》,都是我寫的故事。但後來我主要是說的比較多,寫也就寫個百分之十,所以就沒署名。這次因為我寫的比較多,他們都讓我一定要署名。

我寫劇本喜歡手寫,就用A4紙,有想法隨時隨地都能寫。而且我寫字很快,對劇本進度也熟悉,五頁紙就是一萬字,剛好一集,很準的。給兩個年輕編劇改劇本,我一般就用語音輸入轉文字,現在的軟件都挺方便的。

- 2 -

最早我是根據“功能”,先劃分了十幾大集出來,每集對應現在播出的四五集內容。這個“功能”不是指事件,而是指一個段落,或者說是一個階段。舉個例子,《小歡喜》第一階段就是誓師大會到開學,第二階段是分班考到完成分班,第三階段就是從分班到期中考試,第四階段就是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每個大集裡,每個家庭每個人物都到哪個階段了,這得先寫個大概出來。最後我再打個樣,先寫前三小集,每個人說話的風格是怎樣的,語感得先定下來,人物也得都登場。語感很重要。像劇中的副區長季勝利,剛出場時因為房子沒收拾好暫住酒店,就特意打電話讓老婆去接他。問及原因,他說,“大晚上的不回家住酒店,還說是為了孩子上學近,誰信啊?”

這種細節和臺詞,就對塑造人物很有幫助。每句臺詞我都認真斟酌,有些重要的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我就在邊兒上寫著,“海清(《小歡喜》中飾演童文潔)不許改臺詞”。每個人物的登場都是我寫,我得先把這個人給勾勒出來,定好調子,這樣大家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寫。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等所有人都出場了,我們再開始分工。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導演和演員也參與進來修改了,哪些地方是骨頭不能動,哪些地方可以再調調,我都有記。比如患病的劉靜瞞著老公和孩子,一個人偷偷打車去醫院,老公給坐在車上的她發來一段看兒子打籃球的視頻,這段戲就不能改。你戲的結構和進程,幾乎都在這裡面,改了就亂了。

能調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劇裡很多笑點,包括方圓和喬衛東在停車場躲老婆,手機響了,方圓嚇得把手機丟到了垃圾桶裡,這就是現場加的。還有乖孩子林磊兒醉酒直呼小姨的大名“文潔”,這都是現場排練排出來的。我和汪俊導演合作這麼多年,排戲時都很默契地在找一些喜感的東西。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早期我演《四世同堂》這些經典文本,能改的不多,但是後來演《男人幫》《我愛男閨蜜》這些,能創造的部分就多了。從《夫妻那些事》之後,我倆就連著合作了四部戲,都是我找的他,他來導,我就做監製或者編劇。我倆大的方向上都很一致,有時候汪兄會說“這兒我覺得不對,但不知道怎麼弄,黃磊能把它變對”。我倆這種默契,在圈內還挺難得的。

說回《小歡喜》。最後的結尾,也是我來寫。我印象特別深刻,《小歡喜》的結尾是在雲南寫的,我半夜坐在那,邊寫邊哭。弄完後我跟汪俊說,這個結尾特別不一樣,我特別喜歡。其實結尾我也沒寫多大,就是個很小的故事,但情感能量還是挺大的。我還給工作群裡的小夥伴發了一句話:一定要從心裡去愛這個人物。從善意出發,這才是創作最有趣的地方。

- 3 -

我把《小歡喜》定義為“溫暖現實主義”的戲,因為它沒有什麼狗血抓馬的情節,就是個溫馨日常的小戲。《小別離》的劇本就沒有弄好,中間一度“寫出去”了,它能岔到方圓和童文潔兩個人鬧離婚,一個人去河北上班,一個人婚外戀什麼的,太戲劇了。我覺得如果要寫溫暖現實主義,就應該像契訶夫的小說那樣,人物都在一個屋子裡,大家都很“生活”,你也沒看到什麼特別抓馬的事情,但就是能量很大,有種四兩撥千斤的感覺,特別有勁兒。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這次的故事,是從2018年8月底返校日開始的,就講高三這一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還原這一整年,還查了這一年的日曆,劇本里每一天都得和真實的日期對上。比如今天是禮拜三,那後天也就是禮拜五,要放假了,英子才能和她爸爸出去吃飯。

為了讓大家感覺真的是在講去年高三,拍攝過程中發生的新聞事件,我會挑一些大家關注的話題放到戲裡。比如去年10月份,我們開拍一個月,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傳來,我就把這一段融進了劇裡。方圓失業,喝醉酒回家,哭著說我怎麼成嶽不群了,我本來以為自己是令狐沖,可以一直笑傲江湖的。觀眾看到,會覺得這好像就是昨天發生的事。

比較可惜的是,《小歡喜》的故事從去年9月講到今年6月,但我們的戲拍到今年1月就殺青了,所以我們加進去的事件只能同步到今年1月。我其實一直想拍個家庭戲,就講發生在幾個禮拜裡的故事,邊拍邊播。上個月社會上發生的真實事件,這個月就能在戲裡看到。你想啊,人物是虛構的,但是時代背景是真實的,虛實連接,就很有趣。但是有個問題,這種形式目前審查部門和平臺都沒法接受,你只能弄新聞欄目去。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和真實日期相對應是一方面,故事細節也得體現真實性。一旦讓觀眾看出了一點兒假,整個戲的前提就沒有了。拍戲的時候,我們該吃飯就真去吃飯,該進屋換拖鞋就換拖鞋,包括裡面人物的經濟狀況,我們都細化到了他們的工作。一個月能賺多少錢?每個月的正常開銷是多少?一個孩子坐公交車是多少錢,兩個孩子坐公交車又是多少錢?還有多長時間能去餐館吃個日料,我們都算過。

- 4 -

當然,《小歡喜》的真實感也不全是“計算”出來的。我和身邊朋友的真實經歷,也貢獻良多。我身邊幾乎所有的朋友都以家庭為單位,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二十年了,很多故事。

比如第一集裡,童文潔罵她兒子方一凡,別叫我媽,我不是你媽。這就是我親姐罵我外甥的原話。我外甥去年高考,才上的大一。還有宋倩這位控制慾很強的媽媽,原型是一男一女。男的是我一特別好的朋友,喪偶之後,對他唯一的女兒特別好,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但這種無微不至對女兒來說也是種壓力。女的是一個演員,也是我老婆的朋友,她和她媽的關係就是誰也離不開誰。劇中宋倩對她女兒喬英子的感情,就是這樣,已經超越了母愛,變成了一種戀情,你是我全部的希望這種。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還有喬英子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的感情,是我在這個戲裡最喜歡的一條線。當時我和兩個編劇交流的時候就說,喬英子應該找到另一個人做朋友,這個人不能是她爸爸喬衛東,因為他們不是同類人。而劉靜恰好滿足了她對母親所有的想象,喬英子也滿足了劉靜對孩子所有的想象。她們倆都很懂事,而且相識時都處於困境,一個人身體有問題,一個人精神有問題,彼此需要對方。

至於後來劉靜得癌症,這也是我一個朋友的親身經歷。他是我的鄰居,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的太太得了乳腺癌,兩個孩子還小,一個七八歲,一個十歲。他的太太怕兩個小孩知道她在化療,就剃光了頭髮,然後我這個朋友就陪著太太一起把頭髮颳得光光的。

在戲中,我把剃頭的這個行為給了劉靜的兒子季楊楊。因為讓她老公,一個官員去剃光頭,感覺不太對,不太可能嘛。這幾天應該就會播到了,我平時不太看電視劇,寧願多點時間看書。自己的戲也是,只在工作需要時才會看。

- 5 -

網上有人說《小歡喜》寫的都是中產階級家庭,其實不是。中國從來沒有對中產階級進行過劃分,整個社會更加約定俗成的一個說法應該是“小康之家”,就像當年說萬元戶一樣,“小康之家”就是有房子,有車子,工資能滿足日常生活。比較幸運的是,我身邊很多這種家庭,其中大部分人還與我的行業無關,比如我親戚,我同學,我很瞭解他們的生活。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寫的就是當今中國的小康家庭。大家會覺得他們有錢,是因為電視劇打光比較好,佈景也挺好看的。至於職業,劇中的我也就是方圓,後來是個開網約車的,童文潔是一個公司的財務。我們倆在北京,因為城市家庭本身生活條件就不錯,所以可以一兩週帶孩子去吃個自助餐火鍋什麼的。

至於房和車,劇中我們的房子還揹著房貸,車是十幾萬的車。稍微劇透一下,後來方圓一家被騙了,有了欠債,立即崩潰,甚至連房子月供都付不起了,這都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所以說,中國的中產階級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說了這麼多,其實寫好現實主義很簡單。首先是經歷,但你要說劇本里的故事都是你的個人經歷,那也不可能,你得是一個生活的觀察者、思考者和共情者。我們都是從高考那個階段走過來的,也能深刻地感知到當下的時代,對身邊的人會有很強的共情。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而且現在信息這麼發達,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不同人的故事,你可以想象,彷彿那些人的故事就發生在你身上。對藝術家來說,更重要的是想象和整理,而不是單純的經歷。我這個人在細節和想象方面還挺擅長的,常常能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後面我會持續用家庭做入口,寫各種不同類型的電視劇。比如我現在在做的一個戲,就是醫療題材,但我不從醫院的角度寫,我從家庭的角度寫。我願意把家庭作為我所有創作的切口。對此我很有信心,也很有興趣。

我以前拍過一些電影,不那麼成功,現在我想清楚了。我沒有太大野心,就想做些小的題材,拍些家長裡短,大人孩子。對於那些娛樂的商業大片,我只是觀眾。我管二十歲之前叫幼年,三十歲是青少年,現在四十多歲的我正值壯年,還能寫,也很想寫。小的題材寫好了,也有很大的能量。

原文標題:《小歡喜》編劇黃磊方法論:左鄰右舍“現實主義”

責編 | 皮卡兵

E N D

招聘

編劇幫正在招聘新媒體主編、採編記者,點擊鏈接查看詳情:編劇幫招聘

簡歷與作品投遞至郵箱:hr@bianjubang.com

影視宣傳、轉載聯繫 ◇ bianjubang002

編劇經紀、劇本經紀業務聯繫 ◇gangqinshi01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源丨河豚影視檔案 文丨王雅莉

不同於以往那些掛名的總編劇,黃磊這回深度參與了《小歡喜》的劇本創作。他不但參與了項目的大綱策劃,還手寫了大量臺詞。整個劇本確立基調和人物性格的前三集都由他親自操刀。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脫胎於他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在拍攝時,時事熱點也被他融進劇情。多年拍攝電視劇的經歷,讓黃磊對素材的使用信手拈來。

如今劇情播到後段,“宋倩控制慾”“劉靜得癌症”等話題頻繁上熱搜。在黃磊看來,宋倩對女兒的感情帶有很強的依戀色彩,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則是英子心中理想母親的投射。她倆的關係才是正常母女該有的關係。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持續佔據熱搜榜,說明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話題在當今的電視劇市場,仍具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大眾敏感性。這些討論背後暗含的國民情緒,是從《歡樂頌》《都挺好》等劇裡一路延續下來的。只是,不同於以往那些衝突更為激烈的都市劇,黃磊希望用一種開明溫暖的態度揭示沉重的現實問題,這是他的家庭劇創作方法論。

以下是黃磊的口述。通過他的口述,我們能看到他在《小歡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 1 -

我從2017年春天就開始寫《小歡喜》這個故事了。最早還沒有小說的時候,我就先寫了一個大綱。當時寫的是四個家庭,四個孩子。一個學霸,一個學渣,一個女孩,還有一個復讀生。復讀生就是現在劇裡的楊楊,後來我把這個復讀的位置給了他爸爸,他就是單純的學習不好。然後學霸林磊兒和學渣方一凡,我把他們放到一個家庭裡了。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表弟來我家裡,和我住了三年。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為什麼這一部叫《小歡喜》,因為我想講一個概念叫“過關”。我們常常會覺得,高考考好了,就過了這一關,這是“大歡喜”。但其他的事情,比如我終於升到部門主管了,我終於評上職稱了,我們卻常常想不到這是又過了一關。

但這些又確實是人生中的一道道坎兒,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度過一個坎兒就歡了一下,特別多小歡喜。每度過一個坎兒,留下來的都是很深情的東西,非常深情。別看我們這個戲裡沒有寫到愛情故事,但其實我每段感情都是按愛情寫的。

大綱完成後,我跟出品方檸萌影業談了下要怎麼拍。檸萌建議增加一些採訪,於是我們就找到了第一部《小別離》的原著作者魯引弓老師。魯引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實地調查和採訪,專注地寫了篇紀實小說。我們就從這部小說裡提取真實案例,重新組合,豐富劇本。比如劇中季楊楊他們家,那個官員家庭,就取材於真實故事。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具體到寫作上,主要是我帶著兩個年輕編劇在寫。其實以前我也做過很多劇本工作,像《似水年華》《天一生水》《夜半歌聲》,都是我寫的故事。但後來我主要是說的比較多,寫也就寫個百分之十,所以就沒署名。這次因為我寫的比較多,他們都讓我一定要署名。

我寫劇本喜歡手寫,就用A4紙,有想法隨時隨地都能寫。而且我寫字很快,對劇本進度也熟悉,五頁紙就是一萬字,剛好一集,很準的。給兩個年輕編劇改劇本,我一般就用語音輸入轉文字,現在的軟件都挺方便的。

- 2 -

最早我是根據“功能”,先劃分了十幾大集出來,每集對應現在播出的四五集內容。這個“功能”不是指事件,而是指一個段落,或者說是一個階段。舉個例子,《小歡喜》第一階段就是誓師大會到開學,第二階段是分班考到完成分班,第三階段就是從分班到期中考試,第四階段就是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每個大集裡,每個家庭每個人物都到哪個階段了,這得先寫個大概出來。最後我再打個樣,先寫前三小集,每個人說話的風格是怎樣的,語感得先定下來,人物也得都登場。語感很重要。像劇中的副區長季勝利,剛出場時因為房子沒收拾好暫住酒店,就特意打電話讓老婆去接他。問及原因,他說,“大晚上的不回家住酒店,還說是為了孩子上學近,誰信啊?”

這種細節和臺詞,就對塑造人物很有幫助。每句臺詞我都認真斟酌,有些重要的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我就在邊兒上寫著,“海清(《小歡喜》中飾演童文潔)不許改臺詞”。每個人物的登場都是我寫,我得先把這個人給勾勒出來,定好調子,這樣大家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寫。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等所有人都出場了,我們再開始分工。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導演和演員也參與進來修改了,哪些地方是骨頭不能動,哪些地方可以再調調,我都有記。比如患病的劉靜瞞著老公和孩子,一個人偷偷打車去醫院,老公給坐在車上的她發來一段看兒子打籃球的視頻,這段戲就不能改。你戲的結構和進程,幾乎都在這裡面,改了就亂了。

能調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劇裡很多笑點,包括方圓和喬衛東在停車場躲老婆,手機響了,方圓嚇得把手機丟到了垃圾桶裡,這就是現場加的。還有乖孩子林磊兒醉酒直呼小姨的大名“文潔”,這都是現場排練排出來的。我和汪俊導演合作這麼多年,排戲時都很默契地在找一些喜感的東西。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早期我演《四世同堂》這些經典文本,能改的不多,但是後來演《男人幫》《我愛男閨蜜》這些,能創造的部分就多了。從《夫妻那些事》之後,我倆就連著合作了四部戲,都是我找的他,他來導,我就做監製或者編劇。我倆大的方向上都很一致,有時候汪兄會說“這兒我覺得不對,但不知道怎麼弄,黃磊能把它變對”。我倆這種默契,在圈內還挺難得的。

說回《小歡喜》。最後的結尾,也是我來寫。我印象特別深刻,《小歡喜》的結尾是在雲南寫的,我半夜坐在那,邊寫邊哭。弄完後我跟汪俊說,這個結尾特別不一樣,我特別喜歡。其實結尾我也沒寫多大,就是個很小的故事,但情感能量還是挺大的。我還給工作群裡的小夥伴發了一句話:一定要從心裡去愛這個人物。從善意出發,這才是創作最有趣的地方。

- 3 -

我把《小歡喜》定義為“溫暖現實主義”的戲,因為它沒有什麼狗血抓馬的情節,就是個溫馨日常的小戲。《小別離》的劇本就沒有弄好,中間一度“寫出去”了,它能岔到方圓和童文潔兩個人鬧離婚,一個人去河北上班,一個人婚外戀什麼的,太戲劇了。我覺得如果要寫溫暖現實主義,就應該像契訶夫的小說那樣,人物都在一個屋子裡,大家都很“生活”,你也沒看到什麼特別抓馬的事情,但就是能量很大,有種四兩撥千斤的感覺,特別有勁兒。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這次的故事,是從2018年8月底返校日開始的,就講高三這一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還原這一整年,還查了這一年的日曆,劇本里每一天都得和真實的日期對上。比如今天是禮拜三,那後天也就是禮拜五,要放假了,英子才能和她爸爸出去吃飯。

為了讓大家感覺真的是在講去年高三,拍攝過程中發生的新聞事件,我會挑一些大家關注的話題放到戲裡。比如去年10月份,我們開拍一個月,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傳來,我就把這一段融進了劇裡。方圓失業,喝醉酒回家,哭著說我怎麼成嶽不群了,我本來以為自己是令狐沖,可以一直笑傲江湖的。觀眾看到,會覺得這好像就是昨天發生的事。

比較可惜的是,《小歡喜》的故事從去年9月講到今年6月,但我們的戲拍到今年1月就殺青了,所以我們加進去的事件只能同步到今年1月。我其實一直想拍個家庭戲,就講發生在幾個禮拜裡的故事,邊拍邊播。上個月社會上發生的真實事件,這個月就能在戲裡看到。你想啊,人物是虛構的,但是時代背景是真實的,虛實連接,就很有趣。但是有個問題,這種形式目前審查部門和平臺都沒法接受,你只能弄新聞欄目去。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和真實日期相對應是一方面,故事細節也得體現真實性。一旦讓觀眾看出了一點兒假,整個戲的前提就沒有了。拍戲的時候,我們該吃飯就真去吃飯,該進屋換拖鞋就換拖鞋,包括裡面人物的經濟狀況,我們都細化到了他們的工作。一個月能賺多少錢?每個月的正常開銷是多少?一個孩子坐公交車是多少錢,兩個孩子坐公交車又是多少錢?還有多長時間能去餐館吃個日料,我們都算過。

- 4 -

當然,《小歡喜》的真實感也不全是“計算”出來的。我和身邊朋友的真實經歷,也貢獻良多。我身邊幾乎所有的朋友都以家庭為單位,大家都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二十年了,很多故事。

比如第一集裡,童文潔罵她兒子方一凡,別叫我媽,我不是你媽。這就是我親姐罵我外甥的原話。我外甥去年高考,才上的大一。還有宋倩這位控制慾很強的媽媽,原型是一男一女。男的是我一特別好的朋友,喪偶之後,對他唯一的女兒特別好,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但這種無微不至對女兒來說也是種壓力。女的是一個演員,也是我老婆的朋友,她和她媽的關係就是誰也離不開誰。劇中宋倩對她女兒喬英子的感情,就是這樣,已經超越了母愛,變成了一種戀情,你是我全部的希望這種。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還有喬英子和季楊楊的媽媽劉靜的感情,是我在這個戲裡最喜歡的一條線。當時我和兩個編劇交流的時候就說,喬英子應該找到另一個人做朋友,這個人不能是她爸爸喬衛東,因為他們不是同類人。而劉靜恰好滿足了她對母親所有的想象,喬英子也滿足了劉靜對孩子所有的想象。她們倆都很懂事,而且相識時都處於困境,一個人身體有問題,一個人精神有問題,彼此需要對方。

至於後來劉靜得癌症,這也是我一個朋友的親身經歷。他是我的鄰居,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的太太得了乳腺癌,兩個孩子還小,一個七八歲,一個十歲。他的太太怕兩個小孩知道她在化療,就剃光了頭髮,然後我這個朋友就陪著太太一起把頭髮颳得光光的。

在戲中,我把剃頭的這個行為給了劉靜的兒子季楊楊。因為讓她老公,一個官員去剃光頭,感覺不太對,不太可能嘛。這幾天應該就會播到了,我平時不太看電視劇,寧願多點時間看書。自己的戲也是,只在工作需要時才會看。

- 5 -

網上有人說《小歡喜》寫的都是中產階級家庭,其實不是。中國從來沒有對中產階級進行過劃分,整個社會更加約定俗成的一個說法應該是“小康之家”,就像當年說萬元戶一樣,“小康之家”就是有房子,有車子,工資能滿足日常生活。比較幸運的是,我身邊很多這種家庭,其中大部分人還與我的行業無關,比如我親戚,我同學,我很瞭解他們的生活。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小歡喜》寫的就是當今中國的小康家庭。大家會覺得他們有錢,是因為電視劇打光比較好,佈景也挺好看的。至於職業,劇中的我也就是方圓,後來是個開網約車的,童文潔是一個公司的財務。我們倆在北京,因為城市家庭本身生活條件就不錯,所以可以一兩週帶孩子去吃個自助餐火鍋什麼的。

至於房和車,劇中我們的房子還揹著房貸,車是十幾萬的車。稍微劇透一下,後來方圓一家被騙了,有了欠債,立即崩潰,甚至連房子月供都付不起了,這都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所以說,中國的中產階級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說了這麼多,其實寫好現實主義很簡單。首先是經歷,但你要說劇本里的故事都是你的個人經歷,那也不可能,你得是一個生活的觀察者、思考者和共情者。我們都是從高考那個階段走過來的,也能深刻地感知到當下的時代,對身邊的人會有很強的共情。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而且現在信息這麼發達,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不同人的故事,你可以想象,彷彿那些人的故事就發生在你身上。對藝術家來說,更重要的是想象和整理,而不是單純的經歷。我這個人在細節和想象方面還挺擅長的,常常能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後面我會持續用家庭做入口,寫各種不同類型的電視劇。比如我現在在做的一個戲,就是醫療題材,但我不從醫院的角度寫,我從家庭的角度寫。我願意把家庭作為我所有創作的切口。對此我很有信心,也很有興趣。

我以前拍過一些電影,不那麼成功,現在我想清楚了。我沒有太大野心,就想做些小的題材,拍些家長裡短,大人孩子。對於那些娛樂的商業大片,我只是觀眾。我管二十歲之前叫幼年,三十歲是青少年,現在四十多歲的我正值壯年,還能寫,也很想寫。小的題材寫好了,也有很大的能量。

原文標題:《小歡喜》編劇黃磊方法論:左鄰右舍“現實主義”

責編 | 皮卡兵

E N D

招聘

編劇幫正在招聘新媒體主編、採編記者,點擊鏈接查看詳情:編劇幫招聘

簡歷與作品投遞至郵箱:hr@bianjubang.com

影視宣傳、轉載聯繫 ◇ bianjubang002

編劇經紀、劇本經紀業務聯繫 ◇gangqinshi01

黃磊談《小歡喜》劇本:重要臺詞差一個字語感就全變了(1980期)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百家號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簡書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