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

01

有人說這個時代變了。

小鮮肉發張照片一夜躺著賺500萬,院士科研卻經費緊張;網紅直播收穫打賞930萬,老學者捐出一生積蓄無人問津;明星拿億元片酬摳圖、替身相繼曝光,藝術家湊錢才排得起一出話劇…

在名利場裡,幾乎每個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而這個人顯得比較另類一些。

自從1998年告別央視春晚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一直以來,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的網絡票選中,他總是排在前列。在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明星,離開得越久,觀眾越想念。

他,就是陳佩斯,就是那個命硬,學不會彎腰的男人。

有人問為什麼每年的春晚,陳佩斯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對象,答案很簡單:沒有陳佩斯如今春晚的舞臺上就不會有小品。

"

01

有人說這個時代變了。

小鮮肉發張照片一夜躺著賺500萬,院士科研卻經費緊張;網紅直播收穫打賞930萬,老學者捐出一生積蓄無人問津;明星拿億元片酬摳圖、替身相繼曝光,藝術家湊錢才排得起一出話劇…

在名利場裡,幾乎每個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而這個人顯得比較另類一些。

自從1998年告別央視春晚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一直以來,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的網絡票選中,他總是排在前列。在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明星,離開得越久,觀眾越想念。

他,就是陳佩斯,就是那個命硬,學不會彎腰的男人。

有人問為什麼每年的春晚,陳佩斯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對象,答案很簡單:沒有陳佩斯如今春晚的舞臺上就不會有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02

曾幾何時,陳佩斯幾乎成為了春晚的標配,春晚如果沒有陳佩斯的小品是不完整的。

上春晚之前,陳佩斯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已經連著演了三部電影。有了演員的經歷,陳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很多都是以拍電影為題材,在表演技藝上狠下功夫。

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同時留下了最經典的小品《吃麵條》,當天晚上,千家萬戶的大人小孩都笑得肚子疼。《吃麵條》算是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為以後春晚上的小品節目開了一個先河,樹了一個標杆,自此春晚上多了一種藝術形式叫小品。

"

01

有人說這個時代變了。

小鮮肉發張照片一夜躺著賺500萬,院士科研卻經費緊張;網紅直播收穫打賞930萬,老學者捐出一生積蓄無人問津;明星拿億元片酬摳圖、替身相繼曝光,藝術家湊錢才排得起一出話劇…

在名利場裡,幾乎每個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而這個人顯得比較另類一些。

自從1998年告別央視春晚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一直以來,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的網絡票選中,他總是排在前列。在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明星,離開得越久,觀眾越想念。

他,就是陳佩斯,就是那個命硬,學不會彎腰的男人。

有人問為什麼每年的春晚,陳佩斯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對象,答案很簡單:沒有陳佩斯如今春晚的舞臺上就不會有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02

曾幾何時,陳佩斯幾乎成為了春晚的標配,春晚如果沒有陳佩斯的小品是不完整的。

上春晚之前,陳佩斯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已經連著演了三部電影。有了演員的經歷,陳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很多都是以拍電影為題材,在表演技藝上狠下功夫。

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同時留下了最經典的小品《吃麵條》,當天晚上,千家萬戶的大人小孩都笑得肚子疼。《吃麵條》算是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為以後春晚上的小品節目開了一個先河,樹了一個標杆,自此春晚上多了一種藝術形式叫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陳佩斯對著一個空碗呲溜了兩碗麵條

"

01

有人說這個時代變了。

小鮮肉發張照片一夜躺著賺500萬,院士科研卻經費緊張;網紅直播收穫打賞930萬,老學者捐出一生積蓄無人問津;明星拿億元片酬摳圖、替身相繼曝光,藝術家湊錢才排得起一出話劇…

在名利場裡,幾乎每個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而這個人顯得比較另類一些。

自從1998年告別央視春晚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一直以來,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的網絡票選中,他總是排在前列。在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明星,離開得越久,觀眾越想念。

他,就是陳佩斯,就是那個命硬,學不會彎腰的男人。

有人問為什麼每年的春晚,陳佩斯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對象,答案很簡單:沒有陳佩斯如今春晚的舞臺上就不會有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02

曾幾何時,陳佩斯幾乎成為了春晚的標配,春晚如果沒有陳佩斯的小品是不完整的。

上春晚之前,陳佩斯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已經連著演了三部電影。有了演員的經歷,陳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很多都是以拍電影為題材,在表演技藝上狠下功夫。

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同時留下了最經典的小品《吃麵條》,當天晚上,千家萬戶的大人小孩都笑得肚子疼。《吃麵條》算是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為以後春晚上的小品節目開了一個先河,樹了一個標杆,自此春晚上多了一種藝術形式叫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陳佩斯對著一個空碗呲溜了兩碗麵條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羊肉串》裡叫賣羊肉串魔性的聲音

"

01

有人說這個時代變了。

小鮮肉發張照片一夜躺著賺500萬,院士科研卻經費緊張;網紅直播收穫打賞930萬,老學者捐出一生積蓄無人問津;明星拿億元片酬摳圖、替身相繼曝光,藝術家湊錢才排得起一出話劇…

在名利場裡,幾乎每個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而這個人顯得比較另類一些。

自從1998年告別央視春晚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一直以來,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的網絡票選中,他總是排在前列。在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明星,離開得越久,觀眾越想念。

他,就是陳佩斯,就是那個命硬,學不會彎腰的男人。

有人問為什麼每年的春晚,陳佩斯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對象,答案很簡單:沒有陳佩斯如今春晚的舞臺上就不會有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02

曾幾何時,陳佩斯幾乎成為了春晚的標配,春晚如果沒有陳佩斯的小品是不完整的。

上春晚之前,陳佩斯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已經連著演了三部電影。有了演員的經歷,陳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很多都是以拍電影為題材,在表演技藝上狠下功夫。

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同時留下了最經典的小品《吃麵條》,當天晚上,千家萬戶的大人小孩都笑得肚子疼。《吃麵條》算是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為以後春晚上的小品節目開了一個先河,樹了一個標杆,自此春晚上多了一種藝術形式叫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陳佩斯對著一個空碗呲溜了兩碗麵條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羊肉串》裡叫賣羊肉串魔性的聲音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隊長,別開槍!是我!”

"

01

有人說這個時代變了。

小鮮肉發張照片一夜躺著賺500萬,院士科研卻經費緊張;網紅直播收穫打賞930萬,老學者捐出一生積蓄無人問津;明星拿億元片酬摳圖、替身相繼曝光,藝術家湊錢才排得起一出話劇…

在名利場裡,幾乎每個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而這個人顯得比較另類一些。

自從1998年告別央視春晚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一直以來,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的網絡票選中,他總是排在前列。在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明星,離開得越久,觀眾越想念。

他,就是陳佩斯,就是那個命硬,學不會彎腰的男人。

有人問為什麼每年的春晚,陳佩斯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對象,答案很簡單:沒有陳佩斯如今春晚的舞臺上就不會有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02

曾幾何時,陳佩斯幾乎成為了春晚的標配,春晚如果沒有陳佩斯的小品是不完整的。

上春晚之前,陳佩斯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已經連著演了三部電影。有了演員的經歷,陳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很多都是以拍電影為題材,在表演技藝上狠下功夫。

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同時留下了最經典的小品《吃麵條》,當天晚上,千家萬戶的大人小孩都笑得肚子疼。《吃麵條》算是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為以後春晚上的小品節目開了一個先河,樹了一個標杆,自此春晚上多了一種藝術形式叫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陳佩斯對著一個空碗呲溜了兩碗麵條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羊肉串》裡叫賣羊肉串魔性的聲音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隊長,別開槍!是我!”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皇軍託我給您帶個話!”

那些年在春晚舞臺上的光頭“陳小二”和帥氣的朱時茂先生,帶給了大家數不盡的歡聲笑語。

自1984年之後,每一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成為了看春晚必備的儀式感。

記得小時候,陳佩斯要出場前,我總是會對著廚房忙活的大人大喊:“出來了,這個光頭出來了。”然後我們一大家子人圍在電視機前,磕著瓜子,剝著花生,一次次的被這個光頭逗樂。

這樣的春晚一直延續了14年,卻在1998年之後戛然而止,自1998年春晚表演完《王爺與郵差》之後,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個黃金組合也消失在了歲月裡。第二年,趙本山攜手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春晚舞臺大獲成功。

03

1998年,他的最後一個春晚小品《王爺與郵差》,工作人員把麥克風掛在衣服上,朱時茂剛上場麥就掉了,不得不擠到陳佩斯身邊蹭麥說臺詞,而到最後,朱時茂幾乎是扯著嗓子喊出的臺詞。

下臺之後,陳佩斯哭了。

事實上,從第一次上春晚開始,他對那些霸道和所謂的“潛規則”就很反感,如果不是朱時茂勸阻,他早就想撂挑子走人了。

一直以來,他都極力推動春晚做出更好的喜劇,他希望春晚小品能不斷創新,但總有更大的力量將他死死禁錮。

後來,矛盾最終變成針鋒了相對。

1999年初,陳佩斯發現央視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擅自出版併發行了他和朱時茂創作並表演的《吃麵條》、《拍電影》、《警察與小偷》等八個小品的VCD光盤。兩人通過登門、打電話和去函等方式尋求解決辦法未果,無奈之下訴諸法律。上世紀末的一錘判決,小品侵權成立,原告席上的陳佩斯朱時茂勝訴。

"

01

有人說這個時代變了。

小鮮肉發張照片一夜躺著賺500萬,院士科研卻經費緊張;網紅直播收穫打賞930萬,老學者捐出一生積蓄無人問津;明星拿億元片酬摳圖、替身相繼曝光,藝術家湊錢才排得起一出話劇…

在名利場裡,幾乎每個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而這個人顯得比較另類一些。

自從1998年告別央視春晚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一直以來,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的網絡票選中,他總是排在前列。在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明星,離開得越久,觀眾越想念。

他,就是陳佩斯,就是那個命硬,學不會彎腰的男人。

有人問為什麼每年的春晚,陳佩斯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對象,答案很簡單:沒有陳佩斯如今春晚的舞臺上就不會有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02

曾幾何時,陳佩斯幾乎成為了春晚的標配,春晚如果沒有陳佩斯的小品是不完整的。

上春晚之前,陳佩斯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已經連著演了三部電影。有了演員的經歷,陳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很多都是以拍電影為題材,在表演技藝上狠下功夫。

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同時留下了最經典的小品《吃麵條》,當天晚上,千家萬戶的大人小孩都笑得肚子疼。《吃麵條》算是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為以後春晚上的小品節目開了一個先河,樹了一個標杆,自此春晚上多了一種藝術形式叫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陳佩斯對著一個空碗呲溜了兩碗麵條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羊肉串》裡叫賣羊肉串魔性的聲音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隊長,別開槍!是我!”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皇軍託我給您帶個話!”

那些年在春晚舞臺上的光頭“陳小二”和帥氣的朱時茂先生,帶給了大家數不盡的歡聲笑語。

自1984年之後,每一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成為了看春晚必備的儀式感。

記得小時候,陳佩斯要出場前,我總是會對著廚房忙活的大人大喊:“出來了,這個光頭出來了。”然後我們一大家子人圍在電視機前,磕著瓜子,剝著花生,一次次的被這個光頭逗樂。

這樣的春晚一直延續了14年,卻在1998年之後戛然而止,自1998年春晚表演完《王爺與郵差》之後,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個黃金組合也消失在了歲月裡。第二年,趙本山攜手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春晚舞臺大獲成功。

03

1998年,他的最後一個春晚小品《王爺與郵差》,工作人員把麥克風掛在衣服上,朱時茂剛上場麥就掉了,不得不擠到陳佩斯身邊蹭麥說臺詞,而到最後,朱時茂幾乎是扯著嗓子喊出的臺詞。

下臺之後,陳佩斯哭了。

事實上,從第一次上春晚開始,他對那些霸道和所謂的“潛規則”就很反感,如果不是朱時茂勸阻,他早就想撂挑子走人了。

一直以來,他都極力推動春晚做出更好的喜劇,他希望春晚小品能不斷創新,但總有更大的力量將他死死禁錮。

後來,矛盾最終變成針鋒了相對。

1999年初,陳佩斯發現央視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擅自出版併發行了他和朱時茂創作並表演的《吃麵條》、《拍電影》、《警察與小偷》等八個小品的VCD光盤。兩人通過登門、打電話和去函等方式尋求解決辦法未果,無奈之下訴諸法律。上世紀末的一錘判決,小品侵權成立,原告席上的陳佩斯朱時茂勝訴。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官司是贏了,但幾乎在一夜之間,各個電視臺和演出單位就不再追捧他了,他再也接不到任何與之有關的商業演出邀請。沒了商演的收入維繫,影視公司只能宣佈倒閉。

04

後來接受《易見》欄目採訪時,主持人問他:侵權的事兒多著了,大家都能忍,怎麼就你忍不了?

陳佩斯說:都不發聲,就由著這個社會繼續這麼爛下去?

總得有個人跳出來打第一槍吧,別人不敢,他敢!

"

01

有人說這個時代變了。

小鮮肉發張照片一夜躺著賺500萬,院士科研卻經費緊張;網紅直播收穫打賞930萬,老學者捐出一生積蓄無人問津;明星拿億元片酬摳圖、替身相繼曝光,藝術家湊錢才排得起一出話劇…

在名利場裡,幾乎每個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而這個人顯得比較另類一些。

自從1998年告別央視春晚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一直以來,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的網絡票選中,他總是排在前列。在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明星,離開得越久,觀眾越想念。

他,就是陳佩斯,就是那個命硬,學不會彎腰的男人。

有人問為什麼每年的春晚,陳佩斯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對象,答案很簡單:沒有陳佩斯如今春晚的舞臺上就不會有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02

曾幾何時,陳佩斯幾乎成為了春晚的標配,春晚如果沒有陳佩斯的小品是不完整的。

上春晚之前,陳佩斯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已經連著演了三部電影。有了演員的經歷,陳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很多都是以拍電影為題材,在表演技藝上狠下功夫。

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同時留下了最經典的小品《吃麵條》,當天晚上,千家萬戶的大人小孩都笑得肚子疼。《吃麵條》算是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為以後春晚上的小品節目開了一個先河,樹了一個標杆,自此春晚上多了一種藝術形式叫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陳佩斯對著一個空碗呲溜了兩碗麵條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羊肉串》裡叫賣羊肉串魔性的聲音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隊長,別開槍!是我!”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皇軍託我給您帶個話!”

那些年在春晚舞臺上的光頭“陳小二”和帥氣的朱時茂先生,帶給了大家數不盡的歡聲笑語。

自1984年之後,每一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成為了看春晚必備的儀式感。

記得小時候,陳佩斯要出場前,我總是會對著廚房忙活的大人大喊:“出來了,這個光頭出來了。”然後我們一大家子人圍在電視機前,磕著瓜子,剝著花生,一次次的被這個光頭逗樂。

這樣的春晚一直延續了14年,卻在1998年之後戛然而止,自1998年春晚表演完《王爺與郵差》之後,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個黃金組合也消失在了歲月裡。第二年,趙本山攜手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春晚舞臺大獲成功。

03

1998年,他的最後一個春晚小品《王爺與郵差》,工作人員把麥克風掛在衣服上,朱時茂剛上場麥就掉了,不得不擠到陳佩斯身邊蹭麥說臺詞,而到最後,朱時茂幾乎是扯著嗓子喊出的臺詞。

下臺之後,陳佩斯哭了。

事實上,從第一次上春晚開始,他對那些霸道和所謂的“潛規則”就很反感,如果不是朱時茂勸阻,他早就想撂挑子走人了。

一直以來,他都極力推動春晚做出更好的喜劇,他希望春晚小品能不斷創新,但總有更大的力量將他死死禁錮。

後來,矛盾最終變成針鋒了相對。

1999年初,陳佩斯發現央視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擅自出版併發行了他和朱時茂創作並表演的《吃麵條》、《拍電影》、《警察與小偷》等八個小品的VCD光盤。兩人通過登門、打電話和去函等方式尋求解決辦法未果,無奈之下訴諸法律。上世紀末的一錘判決,小品侵權成立,原告席上的陳佩斯朱時茂勝訴。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官司是贏了,但幾乎在一夜之間,各個電視臺和演出單位就不再追捧他了,他再也接不到任何與之有關的商業演出邀請。沒了商演的收入維繫,影視公司只能宣佈倒閉。

04

後來接受《易見》欄目採訪時,主持人問他:侵權的事兒多著了,大家都能忍,怎麼就你忍不了?

陳佩斯說:都不發聲,就由著這個社會繼續這麼爛下去?

總得有個人跳出來打第一槍吧,別人不敢,他敢!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他的態度:

必須有人要說,否則的話,五十年後,一百年後,後人看待我們祖先是這樣生存的,他們會憤怒,他憤怒的不是強權,而是憤怒每一個接受強權的這個人。

主持人又問陳佩斯:“你離開春晚,你後不後悔?”

他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

“不後悔,上春晚的時候,我過得很狼狽,見誰都是大爺,作品裡的東西受到太多的限制。當時我提出過許多的想法,但每一次人家都說‘NO!’那麼我也有說‘NO’的權利,雖然說這個字的代價比較大。”

他不在乎別人怎麼想、怎麼看,但自己的原則,卻始終牢牢把守。

他說,我命硬,學不會彎腰。

05

曾有一段時間,陳佩斯被封殺的消息傳得很盛。甚至有人說他交不起孩子學費,然後貸款包下一片山林種果樹。

陳佩斯聽了傳聞付之一笑,他的確花錢承包了一片荒山,但不是為種樹,而是為保護環境。

有人想把他塑造成一個孤膽英雄,可陳佩斯根本沒有那樣看待自己。他曾說:“我不是什麼鬥士,千萬別抬高我。我只是對錯誤的事情,說了個‘不’字。”

實際上,在公眾視野中消失的幾年裡,他看了許多的書,思考了喜劇方面的許多問題後,最終將目光投向了話劇。

他將喜劇帶到了話劇的舞臺上,不管是小品還是到話劇,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執拗,雖然喜劇舞臺轉型到了話劇上,不可避免的還是很現實的主題,他總是能夠洞察到小人物背景下的這個被扭曲的社會。

"

01

有人說這個時代變了。

小鮮肉發張照片一夜躺著賺500萬,院士科研卻經費緊張;網紅直播收穫打賞930萬,老學者捐出一生積蓄無人問津;明星拿億元片酬摳圖、替身相繼曝光,藝術家湊錢才排得起一出話劇…

在名利場裡,幾乎每個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而這個人顯得比較另類一些。

自從1998年告別央視春晚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一直以來,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的網絡票選中,他總是排在前列。在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明星,離開得越久,觀眾越想念。

他,就是陳佩斯,就是那個命硬,學不會彎腰的男人。

有人問為什麼每年的春晚,陳佩斯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對象,答案很簡單:沒有陳佩斯如今春晚的舞臺上就不會有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02

曾幾何時,陳佩斯幾乎成為了春晚的標配,春晚如果沒有陳佩斯的小品是不完整的。

上春晚之前,陳佩斯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已經連著演了三部電影。有了演員的經歷,陳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很多都是以拍電影為題材,在表演技藝上狠下功夫。

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同時留下了最經典的小品《吃麵條》,當天晚上,千家萬戶的大人小孩都笑得肚子疼。《吃麵條》算是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為以後春晚上的小品節目開了一個先河,樹了一個標杆,自此春晚上多了一種藝術形式叫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陳佩斯對著一個空碗呲溜了兩碗麵條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羊肉串》裡叫賣羊肉串魔性的聲音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隊長,別開槍!是我!”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皇軍託我給您帶個話!”

那些年在春晚舞臺上的光頭“陳小二”和帥氣的朱時茂先生,帶給了大家數不盡的歡聲笑語。

自1984年之後,每一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成為了看春晚必備的儀式感。

記得小時候,陳佩斯要出場前,我總是會對著廚房忙活的大人大喊:“出來了,這個光頭出來了。”然後我們一大家子人圍在電視機前,磕著瓜子,剝著花生,一次次的被這個光頭逗樂。

這樣的春晚一直延續了14年,卻在1998年之後戛然而止,自1998年春晚表演完《王爺與郵差》之後,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個黃金組合也消失在了歲月裡。第二年,趙本山攜手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春晚舞臺大獲成功。

03

1998年,他的最後一個春晚小品《王爺與郵差》,工作人員把麥克風掛在衣服上,朱時茂剛上場麥就掉了,不得不擠到陳佩斯身邊蹭麥說臺詞,而到最後,朱時茂幾乎是扯著嗓子喊出的臺詞。

下臺之後,陳佩斯哭了。

事實上,從第一次上春晚開始,他對那些霸道和所謂的“潛規則”就很反感,如果不是朱時茂勸阻,他早就想撂挑子走人了。

一直以來,他都極力推動春晚做出更好的喜劇,他希望春晚小品能不斷創新,但總有更大的力量將他死死禁錮。

後來,矛盾最終變成針鋒了相對。

1999年初,陳佩斯發現央視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擅自出版併發行了他和朱時茂創作並表演的《吃麵條》、《拍電影》、《警察與小偷》等八個小品的VCD光盤。兩人通過登門、打電話和去函等方式尋求解決辦法未果,無奈之下訴諸法律。上世紀末的一錘判決,小品侵權成立,原告席上的陳佩斯朱時茂勝訴。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官司是贏了,但幾乎在一夜之間,各個電視臺和演出單位就不再追捧他了,他再也接不到任何與之有關的商業演出邀請。沒了商演的收入維繫,影視公司只能宣佈倒閉。

04

後來接受《易見》欄目採訪時,主持人問他:侵權的事兒多著了,大家都能忍,怎麼就你忍不了?

陳佩斯說:都不發聲,就由著這個社會繼續這麼爛下去?

總得有個人跳出來打第一槍吧,別人不敢,他敢!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他的態度:

必須有人要說,否則的話,五十年後,一百年後,後人看待我們祖先是這樣生存的,他們會憤怒,他憤怒的不是強權,而是憤怒每一個接受強權的這個人。

主持人又問陳佩斯:“你離開春晚,你後不後悔?”

他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

“不後悔,上春晚的時候,我過得很狼狽,見誰都是大爺,作品裡的東西受到太多的限制。當時我提出過許多的想法,但每一次人家都說‘NO!’那麼我也有說‘NO’的權利,雖然說這個字的代價比較大。”

他不在乎別人怎麼想、怎麼看,但自己的原則,卻始終牢牢把守。

他說,我命硬,學不會彎腰。

05

曾有一段時間,陳佩斯被封殺的消息傳得很盛。甚至有人說他交不起孩子學費,然後貸款包下一片山林種果樹。

陳佩斯聽了傳聞付之一笑,他的確花錢承包了一片荒山,但不是為種樹,而是為保護環境。

有人想把他塑造成一個孤膽英雄,可陳佩斯根本沒有那樣看待自己。他曾說:“我不是什麼鬥士,千萬別抬高我。我只是對錯誤的事情,說了個‘不’字。”

實際上,在公眾視野中消失的幾年裡,他看了許多的書,思考了喜劇方面的許多問題後,最終將目光投向了話劇。

他將喜劇帶到了話劇的舞臺上,不管是小品還是到話劇,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執拗,雖然喜劇舞臺轉型到了話劇上,不可避免的還是很現實的主題,他總是能夠洞察到小人物背景下的這個被扭曲的社會。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從第一部話劇《托兒》到後來的第二部《親戚朋友好算賬》,話劇《托兒》一經亮相就獲得了巨大成功。首場上座率達到95%,在50多個城市演了120場;

《親戚朋友好算賬》,一年內演出近60場,觀眾80000人;

自編自導自演的《陽臺》,先後在國內37個城市上演二百餘場,令20餘萬人見證了陳佩斯喜劇的魅力。

……

2015年7月,醞釀許久的話劇《戲臺》正式開演,

經過3年巡演,《戲臺》獲得了豆瓣評分9.1僅就大陸話劇而言,評分唯一比《戲臺》高的,僅有北京人藝的一部老舍名作《茶館》(9.4分)。

在《戲臺》中,陳佩斯扮演戲臺班主侯喜亭,依舊是一個掙扎在各種勢力下的小人物。

陳佩斯說,自己60年,就是為了等這部戲。

觀眾說,陳佩斯說的哪裡是戲臺子的那些事兒,分明說的就是他自己。他的心酸,大概就是劇中所飾演的金班主的那一句“下輩子,再也不吃這碗開口飯了。"

話劇《戲臺》開戲不久,陳佩斯在登臺露臉前先嚷嚷了一句臺詞:“承蒙您照顧啦。”

臺下掌聲排山倒海,正印證了《主角與配角》裡那句:

“你管得了我,你還管得了觀眾愛看誰嗎?”

06

告別春晚的這20餘年,他遠離喧囂,只專注一件事——研究和實踐喜劇的種種可能性。

他把普通大眾的悲劇部分以喜劇的元素呈現,他要開拓一個新的喜劇實踐領域。

"

01

有人說這個時代變了。

小鮮肉發張照片一夜躺著賺500萬,院士科研卻經費緊張;網紅直播收穫打賞930萬,老學者捐出一生積蓄無人問津;明星拿億元片酬摳圖、替身相繼曝光,藝術家湊錢才排得起一出話劇…

在名利場裡,幾乎每個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而這個人顯得比較另類一些。

自從1998年告別央視春晚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一直以來,在“最希望誰出現在春晚舞臺”的網絡票選中,他總是排在前列。在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明星,離開得越久,觀眾越想念。

他,就是陳佩斯,就是那個命硬,學不會彎腰的男人。

有人問為什麼每年的春晚,陳佩斯都會成為大家討論的對象,答案很簡單:沒有陳佩斯如今春晚的舞臺上就不會有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02

曾幾何時,陳佩斯幾乎成為了春晚的標配,春晚如果沒有陳佩斯的小品是不完整的。

上春晚之前,陳佩斯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已經連著演了三部電影。有了演員的經歷,陳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很多都是以拍電影為題材,在表演技藝上狠下功夫。

1984年陳佩斯第一次登上春晚,同時留下了最經典的小品《吃麵條》,當天晚上,千家萬戶的大人小孩都笑得肚子疼。《吃麵條》算是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為以後春晚上的小品節目開了一個先河,樹了一個標杆,自此春晚上多了一種藝術形式叫小品。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陳佩斯對著一個空碗呲溜了兩碗麵條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羊肉串》裡叫賣羊肉串魔性的聲音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隊長,別開槍!是我!”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皇軍託我給您帶個話!”

那些年在春晚舞臺上的光頭“陳小二”和帥氣的朱時茂先生,帶給了大家數不盡的歡聲笑語。

自1984年之後,每一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成為了看春晚必備的儀式感。

記得小時候,陳佩斯要出場前,我總是會對著廚房忙活的大人大喊:“出來了,這個光頭出來了。”然後我們一大家子人圍在電視機前,磕著瓜子,剝著花生,一次次的被這個光頭逗樂。

這樣的春晚一直延續了14年,卻在1998年之後戛然而止,自1998年春晚表演完《王爺與郵差》之後,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個黃金組合也消失在了歲月裡。第二年,趙本山攜手宋丹丹、崔永元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春晚舞臺大獲成功。

03

1998年,他的最後一個春晚小品《王爺與郵差》,工作人員把麥克風掛在衣服上,朱時茂剛上場麥就掉了,不得不擠到陳佩斯身邊蹭麥說臺詞,而到最後,朱時茂幾乎是扯著嗓子喊出的臺詞。

下臺之後,陳佩斯哭了。

事實上,從第一次上春晚開始,他對那些霸道和所謂的“潛規則”就很反感,如果不是朱時茂勸阻,他早就想撂挑子走人了。

一直以來,他都極力推動春晚做出更好的喜劇,他希望春晚小品能不斷創新,但總有更大的力量將他死死禁錮。

後來,矛盾最終變成針鋒了相對。

1999年初,陳佩斯發現央視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擅自出版併發行了他和朱時茂創作並表演的《吃麵條》、《拍電影》、《警察與小偷》等八個小品的VCD光盤。兩人通過登門、打電話和去函等方式尋求解決辦法未果,無奈之下訴諸法律。上世紀末的一錘判決,小品侵權成立,原告席上的陳佩斯朱時茂勝訴。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官司是贏了,但幾乎在一夜之間,各個電視臺和演出單位就不再追捧他了,他再也接不到任何與之有關的商業演出邀請。沒了商演的收入維繫,影視公司只能宣佈倒閉。

04

後來接受《易見》欄目採訪時,主持人問他:侵權的事兒多著了,大家都能忍,怎麼就你忍不了?

陳佩斯說:都不發聲,就由著這個社會繼續這麼爛下去?

總得有個人跳出來打第一槍吧,別人不敢,他敢!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他的態度:

必須有人要說,否則的話,五十年後,一百年後,後人看待我們祖先是這樣生存的,他們會憤怒,他憤怒的不是強權,而是憤怒每一個接受強權的這個人。

主持人又問陳佩斯:“你離開春晚,你後不後悔?”

他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

“不後悔,上春晚的時候,我過得很狼狽,見誰都是大爺,作品裡的東西受到太多的限制。當時我提出過許多的想法,但每一次人家都說‘NO!’那麼我也有說‘NO’的權利,雖然說這個字的代價比較大。”

他不在乎別人怎麼想、怎麼看,但自己的原則,卻始終牢牢把守。

他說,我命硬,學不會彎腰。

05

曾有一段時間,陳佩斯被封殺的消息傳得很盛。甚至有人說他交不起孩子學費,然後貸款包下一片山林種果樹。

陳佩斯聽了傳聞付之一笑,他的確花錢承包了一片荒山,但不是為種樹,而是為保護環境。

有人想把他塑造成一個孤膽英雄,可陳佩斯根本沒有那樣看待自己。他曾說:“我不是什麼鬥士,千萬別抬高我。我只是對錯誤的事情,說了個‘不’字。”

實際上,在公眾視野中消失的幾年裡,他看了許多的書,思考了喜劇方面的許多問題後,最終將目光投向了話劇。

他將喜劇帶到了話劇的舞臺上,不管是小品還是到話劇,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執拗,雖然喜劇舞臺轉型到了話劇上,不可避免的還是很現實的主題,他總是能夠洞察到小人物背景下的這個被扭曲的社會。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從第一部話劇《托兒》到後來的第二部《親戚朋友好算賬》,話劇《托兒》一經亮相就獲得了巨大成功。首場上座率達到95%,在50多個城市演了120場;

《親戚朋友好算賬》,一年內演出近60場,觀眾80000人;

自編自導自演的《陽臺》,先後在國內37個城市上演二百餘場,令20餘萬人見證了陳佩斯喜劇的魅力。

……

2015年7月,醞釀許久的話劇《戲臺》正式開演,

經過3年巡演,《戲臺》獲得了豆瓣評分9.1僅就大陸話劇而言,評分唯一比《戲臺》高的,僅有北京人藝的一部老舍名作《茶館》(9.4分)。

在《戲臺》中,陳佩斯扮演戲臺班主侯喜亭,依舊是一個掙扎在各種勢力下的小人物。

陳佩斯說,自己60年,就是為了等這部戲。

觀眾說,陳佩斯說的哪裡是戲臺子的那些事兒,分明說的就是他自己。他的心酸,大概就是劇中所飾演的金班主的那一句“下輩子,再也不吃這碗開口飯了。"

話劇《戲臺》開戲不久,陳佩斯在登臺露臉前先嚷嚷了一句臺詞:“承蒙您照顧啦。”

臺下掌聲排山倒海,正印證了《主角與配角》裡那句:

“你管得了我,你還管得了觀眾愛看誰嗎?”

06

告別春晚的這20餘年,他遠離喧囂,只專注一件事——研究和實踐喜劇的種種可能性。

他把普通大眾的悲劇部分以喜劇的元素呈現,他要開拓一個新的喜劇實踐領域。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朱時茂說:“他太倔,太認死理。”

但他的倔強,是出於對藝術的敬畏,同時也是要證明:誰都不靠,就憑實打實的好作品,他能比從前活的更精彩。

即使不上春晚,陳佩斯也是不可替代的喜劇之王。

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飽嘗了人生冷暖,在躁動的時代,他依然懂得堅持。

這就是陳佩斯,那個不會彎腰的陳佩斯。

這也是為什麼20餘年過去,人們依舊喜歡陳佩斯。

或許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需要的是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我是作者拾光君,感謝你的點贊和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