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要將百萬字的小說《四世同堂》搬上舞臺,改編成演出時長三小時的話劇,實非易事。

田沁鑫版的《四世同堂》採取的辦法是“刪”和“改”。

“刪”,首先刪掉的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

四號院的剃頭匠孫七夫婦、馬寡婦和她的外孫程長順,六號院的丁約翰、棚匠劉師傅夫婦,以及牛教授、金三爺、富善先生、庸醫高亦佗、祁家老人的朋友常二爺等人,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全都不見了蹤影。

與這些次要人物同時被刪的,還有小說中好些主要人物的故事。

比如錢家老爺子錢默吟組織地下抗日、大兒子被日本人逼死、與年幼的孫子一同坐牢的故事,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就被刪掉了。

又比如祁家老大祁瑞宣在抗戰中做過日本人的牢,後配合老三祁瑞全做地下工作,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蹤影。

再比如一些主要出場人物的結局:冠曉荷的大老婆大赤包被日本人關在獄中虐待而死,冠曉荷本人遭日本人活埋,冠家二女兒冠招弟被祁瑞全殺死,大女兒冠高第與祁瑞全好上,改嫁藍東陽的原祁家二孫媳胖菊子淪落天津為妓悽慘死去……這些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交代。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要將百萬字的小說《四世同堂》搬上舞臺,改編成演出時長三小時的話劇,實非易事。

田沁鑫版的《四世同堂》採取的辦法是“刪”和“改”。

“刪”,首先刪掉的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

四號院的剃頭匠孫七夫婦、馬寡婦和她的外孫程長順,六號院的丁約翰、棚匠劉師傅夫婦,以及牛教授、金三爺、富善先生、庸醫高亦佗、祁家老人的朋友常二爺等人,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全都不見了蹤影。

與這些次要人物同時被刪的,還有小說中好些主要人物的故事。

比如錢家老爺子錢默吟組織地下抗日、大兒子被日本人逼死、與年幼的孫子一同坐牢的故事,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就被刪掉了。

又比如祁家老大祁瑞宣在抗戰中做過日本人的牢,後配合老三祁瑞全做地下工作,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蹤影。

再比如一些主要出場人物的結局:冠曉荷的大老婆大赤包被日本人關在獄中虐待而死,冠曉荷本人遭日本人活埋,冠家二女兒冠招弟被祁瑞全殺死,大女兒冠高第與祁瑞全好上,改嫁藍東陽的原祁家二孫媳胖菊子淪落天津為妓悽慘死去……這些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交代。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而“改”,改的是部分故事結構、人物命運以及臺詞對白。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共分《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話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三部編排。但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改動比較大。

比如唱戲的小文夫婦、冠曉荷的二老婆桐芳,在小說中早在第二部《偷生》時就已被日本人殺死,但話劇將他們的死放到了最後,使得小文夫婦、桐芳、祁家老父祁天佑、老二祁瑞豐以及重孫女妞子死在了同一天。

故事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人物命運也有所變化。比如妞子的死,也從吃多了混合面導致的急性盲腸炎,改成了活活餓死。

至於臺詞對白的改編,主要體現在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藍東陽、李空山、胖菊子這些反派人物身上。老舍原著中,這些人物的對話本就帶有濃厚的京味,而經過戲劇的濃縮,他們的對話在京味的基礎上進一步具有了厚重的相聲、喜劇小品的味道。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要將百萬字的小說《四世同堂》搬上舞臺,改編成演出時長三小時的話劇,實非易事。

田沁鑫版的《四世同堂》採取的辦法是“刪”和“改”。

“刪”,首先刪掉的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

四號院的剃頭匠孫七夫婦、馬寡婦和她的外孫程長順,六號院的丁約翰、棚匠劉師傅夫婦,以及牛教授、金三爺、富善先生、庸醫高亦佗、祁家老人的朋友常二爺等人,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全都不見了蹤影。

與這些次要人物同時被刪的,還有小說中好些主要人物的故事。

比如錢家老爺子錢默吟組織地下抗日、大兒子被日本人逼死、與年幼的孫子一同坐牢的故事,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就被刪掉了。

又比如祁家老大祁瑞宣在抗戰中做過日本人的牢,後配合老三祁瑞全做地下工作,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蹤影。

再比如一些主要出場人物的結局:冠曉荷的大老婆大赤包被日本人關在獄中虐待而死,冠曉荷本人遭日本人活埋,冠家二女兒冠招弟被祁瑞全殺死,大女兒冠高第與祁瑞全好上,改嫁藍東陽的原祁家二孫媳胖菊子淪落天津為妓悽慘死去……這些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交代。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而“改”,改的是部分故事結構、人物命運以及臺詞對白。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共分《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話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三部編排。但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改動比較大。

比如唱戲的小文夫婦、冠曉荷的二老婆桐芳,在小說中早在第二部《偷生》時就已被日本人殺死,但話劇將他們的死放到了最後,使得小文夫婦、桐芳、祁家老父祁天佑、老二祁瑞豐以及重孫女妞子死在了同一天。

故事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人物命運也有所變化。比如妞子的死,也從吃多了混合面導致的急性盲腸炎,改成了活活餓死。

至於臺詞對白的改編,主要體現在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藍東陽、李空山、胖菊子這些反派人物身上。老舍原著中,這些人物的對話本就帶有濃厚的京味,而經過戲劇的濃縮,他們的對話在京味的基礎上進一步具有了厚重的相聲、喜劇小品的味道。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這些刪改,大幅度壓縮了故事內容,使得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在保持主線劇情大致完整的基礎上,得以呈現在三小時的舞臺之上。

與此同時,這樣的刪改也照顧了觀眾的觀劇感受,正是由於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等反派小丑般的插科打諢,讓話劇在前兩部的故事中不至於過於沉悶,並在最後一部越發凸顯其悲劇意義。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刪改未嘗為沒有田沁鑫對原著的全新解讀與個人理解。

和原著相比,話劇中的祁家老人對“四世同堂”的執念更深,甚至讓人覺得是一種“好死不如賴活”的苟延殘喘。

因其執念,祁瑞宣不得不讓妻子韻梅挪用嫁妝補貼家用,不得不將別人送來的麵粉留著用來辦老爺子的“大壽”,以至於活活餓死了女兒妞子。

這樣的做法,放在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或能稱一聲“至孝”,但放在今天,卻也不能不給他加上一個“愚”字。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要將百萬字的小說《四世同堂》搬上舞臺,改編成演出時長三小時的話劇,實非易事。

田沁鑫版的《四世同堂》採取的辦法是“刪”和“改”。

“刪”,首先刪掉的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

四號院的剃頭匠孫七夫婦、馬寡婦和她的外孫程長順,六號院的丁約翰、棚匠劉師傅夫婦,以及牛教授、金三爺、富善先生、庸醫高亦佗、祁家老人的朋友常二爺等人,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全都不見了蹤影。

與這些次要人物同時被刪的,還有小說中好些主要人物的故事。

比如錢家老爺子錢默吟組織地下抗日、大兒子被日本人逼死、與年幼的孫子一同坐牢的故事,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就被刪掉了。

又比如祁家老大祁瑞宣在抗戰中做過日本人的牢,後配合老三祁瑞全做地下工作,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蹤影。

再比如一些主要出場人物的結局:冠曉荷的大老婆大赤包被日本人關在獄中虐待而死,冠曉荷本人遭日本人活埋,冠家二女兒冠招弟被祁瑞全殺死,大女兒冠高第與祁瑞全好上,改嫁藍東陽的原祁家二孫媳胖菊子淪落天津為妓悽慘死去……這些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交代。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而“改”,改的是部分故事結構、人物命運以及臺詞對白。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共分《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話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三部編排。但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改動比較大。

比如唱戲的小文夫婦、冠曉荷的二老婆桐芳,在小說中早在第二部《偷生》時就已被日本人殺死,但話劇將他們的死放到了最後,使得小文夫婦、桐芳、祁家老父祁天佑、老二祁瑞豐以及重孫女妞子死在了同一天。

故事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人物命運也有所變化。比如妞子的死,也從吃多了混合面導致的急性盲腸炎,改成了活活餓死。

至於臺詞對白的改編,主要體現在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藍東陽、李空山、胖菊子這些反派人物身上。老舍原著中,這些人物的對話本就帶有濃厚的京味,而經過戲劇的濃縮,他們的對話在京味的基礎上進一步具有了厚重的相聲、喜劇小品的味道。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這些刪改,大幅度壓縮了故事內容,使得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在保持主線劇情大致完整的基礎上,得以呈現在三小時的舞臺之上。

與此同時,這樣的刪改也照顧了觀眾的觀劇感受,正是由於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等反派小丑般的插科打諢,讓話劇在前兩部的故事中不至於過於沉悶,並在最後一部越發凸顯其悲劇意義。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刪改未嘗為沒有田沁鑫對原著的全新解讀與個人理解。

和原著相比,話劇中的祁家老人對“四世同堂”的執念更深,甚至讓人覺得是一種“好死不如賴活”的苟延殘喘。

因其執念,祁瑞宣不得不讓妻子韻梅挪用嫁妝補貼家用,不得不將別人送來的麵粉留著用來辦老爺子的“大壽”,以至於活活餓死了女兒妞子。

這樣的做法,放在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或能稱一聲“至孝”,但放在今天,卻也不能不給他加上一個“愚”字。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早在1919年,魯迅就在他的雜文《我們怎樣做父親》中討論過這一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家庭關係有一種荒謬的“長者本位”:“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於是,長者總讓幼者為其犧牲,而非相反。

看話劇版的《四世同堂》,祁家的關係不也如此嗎?

就我看來,老舍對於魯迅的觀點,大抵也是贊同的。於是,小說末尾,祁瑞全時隔八年回到家中喊“爺爺”,“這聲‘爺爺’並沒有像剛才喊‘媽’那樣,包含著溫暖和熱情,似乎是見到死去的妞子之後,不能再為見到祖父而感到高興和尊敬。為什麼祖父還活著,生命剛剛開始的妞子卻死了?”

而祁家老人在妞子死後,也“對自己說:‘你該和妞子一道去城外躺著了!’”

話劇的劇情,結束於祁家老人沉痛的、絲毫沒有喜氣的“壽宴”,這大約就是田沁鑫對以祁家為代表的就是家庭關係的理解吧!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要將百萬字的小說《四世同堂》搬上舞臺,改編成演出時長三小時的話劇,實非易事。

田沁鑫版的《四世同堂》採取的辦法是“刪”和“改”。

“刪”,首先刪掉的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

四號院的剃頭匠孫七夫婦、馬寡婦和她的外孫程長順,六號院的丁約翰、棚匠劉師傅夫婦,以及牛教授、金三爺、富善先生、庸醫高亦佗、祁家老人的朋友常二爺等人,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全都不見了蹤影。

與這些次要人物同時被刪的,還有小說中好些主要人物的故事。

比如錢家老爺子錢默吟組織地下抗日、大兒子被日本人逼死、與年幼的孫子一同坐牢的故事,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就被刪掉了。

又比如祁家老大祁瑞宣在抗戰中做過日本人的牢,後配合老三祁瑞全做地下工作,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蹤影。

再比如一些主要出場人物的結局:冠曉荷的大老婆大赤包被日本人關在獄中虐待而死,冠曉荷本人遭日本人活埋,冠家二女兒冠招弟被祁瑞全殺死,大女兒冠高第與祁瑞全好上,改嫁藍東陽的原祁家二孫媳胖菊子淪落天津為妓悽慘死去……這些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交代。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而“改”,改的是部分故事結構、人物命運以及臺詞對白。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共分《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話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三部編排。但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改動比較大。

比如唱戲的小文夫婦、冠曉荷的二老婆桐芳,在小說中早在第二部《偷生》時就已被日本人殺死,但話劇將他們的死放到了最後,使得小文夫婦、桐芳、祁家老父祁天佑、老二祁瑞豐以及重孫女妞子死在了同一天。

故事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人物命運也有所變化。比如妞子的死,也從吃多了混合面導致的急性盲腸炎,改成了活活餓死。

至於臺詞對白的改編,主要體現在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藍東陽、李空山、胖菊子這些反派人物身上。老舍原著中,這些人物的對話本就帶有濃厚的京味,而經過戲劇的濃縮,他們的對話在京味的基礎上進一步具有了厚重的相聲、喜劇小品的味道。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這些刪改,大幅度壓縮了故事內容,使得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在保持主線劇情大致完整的基礎上,得以呈現在三小時的舞臺之上。

與此同時,這樣的刪改也照顧了觀眾的觀劇感受,正是由於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等反派小丑般的插科打諢,讓話劇在前兩部的故事中不至於過於沉悶,並在最後一部越發凸顯其悲劇意義。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刪改未嘗為沒有田沁鑫對原著的全新解讀與個人理解。

和原著相比,話劇中的祁家老人對“四世同堂”的執念更深,甚至讓人覺得是一種“好死不如賴活”的苟延殘喘。

因其執念,祁瑞宣不得不讓妻子韻梅挪用嫁妝補貼家用,不得不將別人送來的麵粉留著用來辦老爺子的“大壽”,以至於活活餓死了女兒妞子。

這樣的做法,放在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或能稱一聲“至孝”,但放在今天,卻也不能不給他加上一個“愚”字。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早在1919年,魯迅就在他的雜文《我們怎樣做父親》中討論過這一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家庭關係有一種荒謬的“長者本位”:“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於是,長者總讓幼者為其犧牲,而非相反。

看話劇版的《四世同堂》,祁家的關係不也如此嗎?

就我看來,老舍對於魯迅的觀點,大抵也是贊同的。於是,小說末尾,祁瑞全時隔八年回到家中喊“爺爺”,“這聲‘爺爺’並沒有像剛才喊‘媽’那樣,包含著溫暖和熱情,似乎是見到死去的妞子之後,不能再為見到祖父而感到高興和尊敬。為什麼祖父還活著,生命剛剛開始的妞子卻死了?”

而祁家老人在妞子死後,也“對自己說:‘你該和妞子一道去城外躺著了!’”

話劇的劇情,結束於祁家老人沉痛的、絲毫沒有喜氣的“壽宴”,這大約就是田沁鑫對以祁家為代表的就是家庭關係的理解吧!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總體來說,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對原著的改編是成功的,但其中的一些缺陷我們也不能忽視。

由於刪改太多,一些情節或前後矛盾,或交代不夠清晰。

比如對錢家一號院的處理,小說中,錢默吟入獄後,冠曉荷是租下了這個院子並轉租給日本人。而話劇中卻是由他買了下,並由此與其他人發了一段關於房產的議論。觀眾看到這一段,全都會心一笑,明白此處影射之意。但後來錢默吟出獄,為什麼又自然而然地回到了一號院居住呢?若說這房子還是他的,這豈不是前後矛盾?若說是日本人將其發還給錢家,又交代得不夠清楚。

與此類似的,還有冠高第在錢家一號院進進出出這一細節。讀過原著,自然之道冠高第是在錢默吟的引領下,從事地下抗日工作。但沒讀過原著,看戲又比較仔細的觀眾,難免會滿腹疑竇——這冠高第和錢家究竟是什麼關係?

有朋友在演出結束後說這部戲瑕不掩瑜,確實如此。但我想,如果能將這些明顯的瑕疵改掉,或許能更好。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要將百萬字的小說《四世同堂》搬上舞臺,改編成演出時長三小時的話劇,實非易事。

田沁鑫版的《四世同堂》採取的辦法是“刪”和“改”。

“刪”,首先刪掉的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

四號院的剃頭匠孫七夫婦、馬寡婦和她的外孫程長順,六號院的丁約翰、棚匠劉師傅夫婦,以及牛教授、金三爺、富善先生、庸醫高亦佗、祁家老人的朋友常二爺等人,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全都不見了蹤影。

與這些次要人物同時被刪的,還有小說中好些主要人物的故事。

比如錢家老爺子錢默吟組織地下抗日、大兒子被日本人逼死、與年幼的孫子一同坐牢的故事,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就被刪掉了。

又比如祁家老大祁瑞宣在抗戰中做過日本人的牢,後配合老三祁瑞全做地下工作,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蹤影。

再比如一些主要出場人物的結局:冠曉荷的大老婆大赤包被日本人關在獄中虐待而死,冠曉荷本人遭日本人活埋,冠家二女兒冠招弟被祁瑞全殺死,大女兒冠高第與祁瑞全好上,改嫁藍東陽的原祁家二孫媳胖菊子淪落天津為妓悽慘死去……這些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交代。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而“改”,改的是部分故事結構、人物命運以及臺詞對白。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共分《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話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三部編排。但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改動比較大。

比如唱戲的小文夫婦、冠曉荷的二老婆桐芳,在小說中早在第二部《偷生》時就已被日本人殺死,但話劇將他們的死放到了最後,使得小文夫婦、桐芳、祁家老父祁天佑、老二祁瑞豐以及重孫女妞子死在了同一天。

故事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人物命運也有所變化。比如妞子的死,也從吃多了混合面導致的急性盲腸炎,改成了活活餓死。

至於臺詞對白的改編,主要體現在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藍東陽、李空山、胖菊子這些反派人物身上。老舍原著中,這些人物的對話本就帶有濃厚的京味,而經過戲劇的濃縮,他們的對話在京味的基礎上進一步具有了厚重的相聲、喜劇小品的味道。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這些刪改,大幅度壓縮了故事內容,使得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在保持主線劇情大致完整的基礎上,得以呈現在三小時的舞臺之上。

與此同時,這樣的刪改也照顧了觀眾的觀劇感受,正是由於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等反派小丑般的插科打諢,讓話劇在前兩部的故事中不至於過於沉悶,並在最後一部越發凸顯其悲劇意義。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刪改未嘗為沒有田沁鑫對原著的全新解讀與個人理解。

和原著相比,話劇中的祁家老人對“四世同堂”的執念更深,甚至讓人覺得是一種“好死不如賴活”的苟延殘喘。

因其執念,祁瑞宣不得不讓妻子韻梅挪用嫁妝補貼家用,不得不將別人送來的麵粉留著用來辦老爺子的“大壽”,以至於活活餓死了女兒妞子。

這樣的做法,放在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或能稱一聲“至孝”,但放在今天,卻也不能不給他加上一個“愚”字。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早在1919年,魯迅就在他的雜文《我們怎樣做父親》中討論過這一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家庭關係有一種荒謬的“長者本位”:“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於是,長者總讓幼者為其犧牲,而非相反。

看話劇版的《四世同堂》,祁家的關係不也如此嗎?

就我看來,老舍對於魯迅的觀點,大抵也是贊同的。於是,小說末尾,祁瑞全時隔八年回到家中喊“爺爺”,“這聲‘爺爺’並沒有像剛才喊‘媽’那樣,包含著溫暖和熱情,似乎是見到死去的妞子之後,不能再為見到祖父而感到高興和尊敬。為什麼祖父還活著,生命剛剛開始的妞子卻死了?”

而祁家老人在妞子死後,也“對自己說:‘你該和妞子一道去城外躺著了!’”

話劇的劇情,結束於祁家老人沉痛的、絲毫沒有喜氣的“壽宴”,這大約就是田沁鑫對以祁家為代表的就是家庭關係的理解吧!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總體來說,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對原著的改編是成功的,但其中的一些缺陷我們也不能忽視。

由於刪改太多,一些情節或前後矛盾,或交代不夠清晰。

比如對錢家一號院的處理,小說中,錢默吟入獄後,冠曉荷是租下了這個院子並轉租給日本人。而話劇中卻是由他買了下,並由此與其他人發了一段關於房產的議論。觀眾看到這一段,全都會心一笑,明白此處影射之意。但後來錢默吟出獄,為什麼又自然而然地回到了一號院居住呢?若說這房子還是他的,這豈不是前後矛盾?若說是日本人將其發還給錢家,又交代得不夠清楚。

與此類似的,還有冠高第在錢家一號院進進出出這一細節。讀過原著,自然之道冠高第是在錢默吟的引領下,從事地下抗日工作。但沒讀過原著,看戲又比較仔細的觀眾,難免會滿腹疑竇——這冠高第和錢家究竟是什麼關係?

有朋友在演出結束後說這部戲瑕不掩瑜,確實如此。但我想,如果能將這些明顯的瑕疵改掉,或許能更好。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最後,再來說說舞美道具和演員演技。

作為一部由國家話劇院出品的大戲,《四世同堂》的舞美道具設計製作得十分好。

手風琴一般可以推拉開闔的院牆(媒體人、無錫大劇院資深戲迷黨婕 語)讓舞臺隨時能在衚衕里巷與宅院家室之間轉換。第三部開場演員上臺時染白的頭髮,細緻地表現了時間的流逝。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要將百萬字的小說《四世同堂》搬上舞臺,改編成演出時長三小時的話劇,實非易事。

田沁鑫版的《四世同堂》採取的辦法是“刪”和“改”。

“刪”,首先刪掉的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

四號院的剃頭匠孫七夫婦、馬寡婦和她的外孫程長順,六號院的丁約翰、棚匠劉師傅夫婦,以及牛教授、金三爺、富善先生、庸醫高亦佗、祁家老人的朋友常二爺等人,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全都不見了蹤影。

與這些次要人物同時被刪的,還有小說中好些主要人物的故事。

比如錢家老爺子錢默吟組織地下抗日、大兒子被日本人逼死、與年幼的孫子一同坐牢的故事,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就被刪掉了。

又比如祁家老大祁瑞宣在抗戰中做過日本人的牢,後配合老三祁瑞全做地下工作,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蹤影。

再比如一些主要出場人物的結局:冠曉荷的大老婆大赤包被日本人關在獄中虐待而死,冠曉荷本人遭日本人活埋,冠家二女兒冠招弟被祁瑞全殺死,大女兒冠高第與祁瑞全好上,改嫁藍東陽的原祁家二孫媳胖菊子淪落天津為妓悽慘死去……這些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交代。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而“改”,改的是部分故事結構、人物命運以及臺詞對白。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共分《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話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三部編排。但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改動比較大。

比如唱戲的小文夫婦、冠曉荷的二老婆桐芳,在小說中早在第二部《偷生》時就已被日本人殺死,但話劇將他們的死放到了最後,使得小文夫婦、桐芳、祁家老父祁天佑、老二祁瑞豐以及重孫女妞子死在了同一天。

故事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人物命運也有所變化。比如妞子的死,也從吃多了混合面導致的急性盲腸炎,改成了活活餓死。

至於臺詞對白的改編,主要體現在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藍東陽、李空山、胖菊子這些反派人物身上。老舍原著中,這些人物的對話本就帶有濃厚的京味,而經過戲劇的濃縮,他們的對話在京味的基礎上進一步具有了厚重的相聲、喜劇小品的味道。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這些刪改,大幅度壓縮了故事內容,使得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在保持主線劇情大致完整的基礎上,得以呈現在三小時的舞臺之上。

與此同時,這樣的刪改也照顧了觀眾的觀劇感受,正是由於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等反派小丑般的插科打諢,讓話劇在前兩部的故事中不至於過於沉悶,並在最後一部越發凸顯其悲劇意義。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刪改未嘗為沒有田沁鑫對原著的全新解讀與個人理解。

和原著相比,話劇中的祁家老人對“四世同堂”的執念更深,甚至讓人覺得是一種“好死不如賴活”的苟延殘喘。

因其執念,祁瑞宣不得不讓妻子韻梅挪用嫁妝補貼家用,不得不將別人送來的麵粉留著用來辦老爺子的“大壽”,以至於活活餓死了女兒妞子。

這樣的做法,放在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或能稱一聲“至孝”,但放在今天,卻也不能不給他加上一個“愚”字。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早在1919年,魯迅就在他的雜文《我們怎樣做父親》中討論過這一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家庭關係有一種荒謬的“長者本位”:“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於是,長者總讓幼者為其犧牲,而非相反。

看話劇版的《四世同堂》,祁家的關係不也如此嗎?

就我看來,老舍對於魯迅的觀點,大抵也是贊同的。於是,小說末尾,祁瑞全時隔八年回到家中喊“爺爺”,“這聲‘爺爺’並沒有像剛才喊‘媽’那樣,包含著溫暖和熱情,似乎是見到死去的妞子之後,不能再為見到祖父而感到高興和尊敬。為什麼祖父還活著,生命剛剛開始的妞子卻死了?”

而祁家老人在妞子死後,也“對自己說:‘你該和妞子一道去城外躺著了!’”

話劇的劇情,結束於祁家老人沉痛的、絲毫沒有喜氣的“壽宴”,這大約就是田沁鑫對以祁家為代表的就是家庭關係的理解吧!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總體來說,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對原著的改編是成功的,但其中的一些缺陷我們也不能忽視。

由於刪改太多,一些情節或前後矛盾,或交代不夠清晰。

比如對錢家一號院的處理,小說中,錢默吟入獄後,冠曉荷是租下了這個院子並轉租給日本人。而話劇中卻是由他買了下,並由此與其他人發了一段關於房產的議論。觀眾看到這一段,全都會心一笑,明白此處影射之意。但後來錢默吟出獄,為什麼又自然而然地回到了一號院居住呢?若說這房子還是他的,這豈不是前後矛盾?若說是日本人將其發還給錢家,又交代得不夠清楚。

與此類似的,還有冠高第在錢家一號院進進出出這一細節。讀過原著,自然之道冠高第是在錢默吟的引領下,從事地下抗日工作。但沒讀過原著,看戲又比較仔細的觀眾,難免會滿腹疑竇——這冠高第和錢家究竟是什麼關係?

有朋友在演出結束後說這部戲瑕不掩瑜,確實如此。但我想,如果能將這些明顯的瑕疵改掉,或許能更好。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最後,再來說說舞美道具和演員演技。

作為一部由國家話劇院出品的大戲,《四世同堂》的舞美道具設計製作得十分好。

手風琴一般可以推拉開闔的院牆(媒體人、無錫大劇院資深戲迷黨婕 語)讓舞臺隨時能在衚衕里巷與宅院家室之間轉換。第三部開場演員上臺時染白的頭髮,細緻地表現了時間的流逝。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反派角色的表演,因前面所說的劇本設計的相聲小品風,難免有臉譜化、扁平化之嫌。但在這些角色之中,我尤其喜愛大赤包的表演,浮誇、張揚,但極具張力,十分鮮活地演出了這個角色的性格特質。

此外,韻梅這一角色也讓我留下了及深刻的印象。

在整部戲大部分時間,她的表演都很平,直到妞子死去才突然爆發,讓人的心全都揪了起來,我以及我周圍的一圈觀眾,都忍不住掩面啜泣。

而此後她與丈夫祁瑞宣相擁而泣,訴說公公、二叔和女兒的死,如果觀眾看得仔細一點,就能發現她的感情有著很明顯的變化。提及前兩人時,她悲。但提及妞子,她不僅悲,更是痛。一個母親的形象,就在這小小的細節中被立了起來。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要將百萬字的小說《四世同堂》搬上舞臺,改編成演出時長三小時的話劇,實非易事。

田沁鑫版的《四世同堂》採取的辦法是“刪”和“改”。

“刪”,首先刪掉的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

四號院的剃頭匠孫七夫婦、馬寡婦和她的外孫程長順,六號院的丁約翰、棚匠劉師傅夫婦,以及牛教授、金三爺、富善先生、庸醫高亦佗、祁家老人的朋友常二爺等人,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全都不見了蹤影。

與這些次要人物同時被刪的,還有小說中好些主要人物的故事。

比如錢家老爺子錢默吟組織地下抗日、大兒子被日本人逼死、與年幼的孫子一同坐牢的故事,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就被刪掉了。

又比如祁家老大祁瑞宣在抗戰中做過日本人的牢,後配合老三祁瑞全做地下工作,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蹤影。

再比如一些主要出場人物的結局:冠曉荷的大老婆大赤包被日本人關在獄中虐待而死,冠曉荷本人遭日本人活埋,冠家二女兒冠招弟被祁瑞全殺死,大女兒冠高第與祁瑞全好上,改嫁藍東陽的原祁家二孫媳胖菊子淪落天津為妓悽慘死去……這些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交代。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而“改”,改的是部分故事結構、人物命運以及臺詞對白。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共分《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話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三部編排。但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改動比較大。

比如唱戲的小文夫婦、冠曉荷的二老婆桐芳,在小說中早在第二部《偷生》時就已被日本人殺死,但話劇將他們的死放到了最後,使得小文夫婦、桐芳、祁家老父祁天佑、老二祁瑞豐以及重孫女妞子死在了同一天。

故事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人物命運也有所變化。比如妞子的死,也從吃多了混合面導致的急性盲腸炎,改成了活活餓死。

至於臺詞對白的改編,主要體現在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藍東陽、李空山、胖菊子這些反派人物身上。老舍原著中,這些人物的對話本就帶有濃厚的京味,而經過戲劇的濃縮,他們的對話在京味的基礎上進一步具有了厚重的相聲、喜劇小品的味道。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這些刪改,大幅度壓縮了故事內容,使得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在保持主線劇情大致完整的基礎上,得以呈現在三小時的舞臺之上。

與此同時,這樣的刪改也照顧了觀眾的觀劇感受,正是由於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等反派小丑般的插科打諢,讓話劇在前兩部的故事中不至於過於沉悶,並在最後一部越發凸顯其悲劇意義。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刪改未嘗為沒有田沁鑫對原著的全新解讀與個人理解。

和原著相比,話劇中的祁家老人對“四世同堂”的執念更深,甚至讓人覺得是一種“好死不如賴活”的苟延殘喘。

因其執念,祁瑞宣不得不讓妻子韻梅挪用嫁妝補貼家用,不得不將別人送來的麵粉留著用來辦老爺子的“大壽”,以至於活活餓死了女兒妞子。

這樣的做法,放在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或能稱一聲“至孝”,但放在今天,卻也不能不給他加上一個“愚”字。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早在1919年,魯迅就在他的雜文《我們怎樣做父親》中討論過這一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家庭關係有一種荒謬的“長者本位”:“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於是,長者總讓幼者為其犧牲,而非相反。

看話劇版的《四世同堂》,祁家的關係不也如此嗎?

就我看來,老舍對於魯迅的觀點,大抵也是贊同的。於是,小說末尾,祁瑞全時隔八年回到家中喊“爺爺”,“這聲‘爺爺’並沒有像剛才喊‘媽’那樣,包含著溫暖和熱情,似乎是見到死去的妞子之後,不能再為見到祖父而感到高興和尊敬。為什麼祖父還活著,生命剛剛開始的妞子卻死了?”

而祁家老人在妞子死後,也“對自己說:‘你該和妞子一道去城外躺著了!’”

話劇的劇情,結束於祁家老人沉痛的、絲毫沒有喜氣的“壽宴”,這大約就是田沁鑫對以祁家為代表的就是家庭關係的理解吧!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總體來說,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對原著的改編是成功的,但其中的一些缺陷我們也不能忽視。

由於刪改太多,一些情節或前後矛盾,或交代不夠清晰。

比如對錢家一號院的處理,小說中,錢默吟入獄後,冠曉荷是租下了這個院子並轉租給日本人。而話劇中卻是由他買了下,並由此與其他人發了一段關於房產的議論。觀眾看到這一段,全都會心一笑,明白此處影射之意。但後來錢默吟出獄,為什麼又自然而然地回到了一號院居住呢?若說這房子還是他的,這豈不是前後矛盾?若說是日本人將其發還給錢家,又交代得不夠清楚。

與此類似的,還有冠高第在錢家一號院進進出出這一細節。讀過原著,自然之道冠高第是在錢默吟的引領下,從事地下抗日工作。但沒讀過原著,看戲又比較仔細的觀眾,難免會滿腹疑竇——這冠高第和錢家究竟是什麼關係?

有朋友在演出結束後說這部戲瑕不掩瑜,確實如此。但我想,如果能將這些明顯的瑕疵改掉,或許能更好。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最後,再來說說舞美道具和演員演技。

作為一部由國家話劇院出品的大戲,《四世同堂》的舞美道具設計製作得十分好。

手風琴一般可以推拉開闔的院牆(媒體人、無錫大劇院資深戲迷黨婕 語)讓舞臺隨時能在衚衕里巷與宅院家室之間轉換。第三部開場演員上臺時染白的頭髮,細緻地表現了時間的流逝。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反派角色的表演,因前面所說的劇本設計的相聲小品風,難免有臉譜化、扁平化之嫌。但在這些角色之中,我尤其喜愛大赤包的表演,浮誇、張揚,但極具張力,十分鮮活地演出了這個角色的性格特質。

此外,韻梅這一角色也讓我留下了及深刻的印象。

在整部戲大部分時間,她的表演都很平,直到妞子死去才突然爆發,讓人的心全都揪了起來,我以及我周圍的一圈觀眾,都忍不住掩面啜泣。

而此後她與丈夫祁瑞宣相擁而泣,訴說公公、二叔和女兒的死,如果觀眾看得仔細一點,就能發現她的感情有著很明顯的變化。提及前兩人時,她悲。但提及妞子,她不僅悲,更是痛。一個母親的形象,就在這小小的細節中被立了起來。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總的來說,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要將百萬字的小說《四世同堂》搬上舞臺,改編成演出時長三小時的話劇,實非易事。

田沁鑫版的《四世同堂》採取的辦法是“刪”和“改”。

“刪”,首先刪掉的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

四號院的剃頭匠孫七夫婦、馬寡婦和她的外孫程長順,六號院的丁約翰、棚匠劉師傅夫婦,以及牛教授、金三爺、富善先生、庸醫高亦佗、祁家老人的朋友常二爺等人,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全都不見了蹤影。

與這些次要人物同時被刪的,還有小說中好些主要人物的故事。

比如錢家老爺子錢默吟組織地下抗日、大兒子被日本人逼死、與年幼的孫子一同坐牢的故事,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就被刪掉了。

又比如祁家老大祁瑞宣在抗戰中做過日本人的牢,後配合老三祁瑞全做地下工作,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蹤影。

再比如一些主要出場人物的結局:冠曉荷的大老婆大赤包被日本人關在獄中虐待而死,冠曉荷本人遭日本人活埋,冠家二女兒冠招弟被祁瑞全殺死,大女兒冠高第與祁瑞全好上,改嫁藍東陽的原祁家二孫媳胖菊子淪落天津為妓悽慘死去……這些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交代。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而“改”,改的是部分故事結構、人物命運以及臺詞對白。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共分《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話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三部編排。但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改動比較大。

比如唱戲的小文夫婦、冠曉荷的二老婆桐芳,在小說中早在第二部《偷生》時就已被日本人殺死,但話劇將他們的死放到了最後,使得小文夫婦、桐芳、祁家老父祁天佑、老二祁瑞豐以及重孫女妞子死在了同一天。

故事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人物命運也有所變化。比如妞子的死,也從吃多了混合面導致的急性盲腸炎,改成了活活餓死。

至於臺詞對白的改編,主要體現在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藍東陽、李空山、胖菊子這些反派人物身上。老舍原著中,這些人物的對話本就帶有濃厚的京味,而經過戲劇的濃縮,他們的對話在京味的基礎上進一步具有了厚重的相聲、喜劇小品的味道。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這些刪改,大幅度壓縮了故事內容,使得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在保持主線劇情大致完整的基礎上,得以呈現在三小時的舞臺之上。

與此同時,這樣的刪改也照顧了觀眾的觀劇感受,正是由於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等反派小丑般的插科打諢,讓話劇在前兩部的故事中不至於過於沉悶,並在最後一部越發凸顯其悲劇意義。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刪改未嘗為沒有田沁鑫對原著的全新解讀與個人理解。

和原著相比,話劇中的祁家老人對“四世同堂”的執念更深,甚至讓人覺得是一種“好死不如賴活”的苟延殘喘。

因其執念,祁瑞宣不得不讓妻子韻梅挪用嫁妝補貼家用,不得不將別人送來的麵粉留著用來辦老爺子的“大壽”,以至於活活餓死了女兒妞子。

這樣的做法,放在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或能稱一聲“至孝”,但放在今天,卻也不能不給他加上一個“愚”字。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早在1919年,魯迅就在他的雜文《我們怎樣做父親》中討論過這一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家庭關係有一種荒謬的“長者本位”:“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於是,長者總讓幼者為其犧牲,而非相反。

看話劇版的《四世同堂》,祁家的關係不也如此嗎?

就我看來,老舍對於魯迅的觀點,大抵也是贊同的。於是,小說末尾,祁瑞全時隔八年回到家中喊“爺爺”,“這聲‘爺爺’並沒有像剛才喊‘媽’那樣,包含著溫暖和熱情,似乎是見到死去的妞子之後,不能再為見到祖父而感到高興和尊敬。為什麼祖父還活著,生命剛剛開始的妞子卻死了?”

而祁家老人在妞子死後,也“對自己說:‘你該和妞子一道去城外躺著了!’”

話劇的劇情,結束於祁家老人沉痛的、絲毫沒有喜氣的“壽宴”,這大約就是田沁鑫對以祁家為代表的就是家庭關係的理解吧!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總體來說,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對原著的改編是成功的,但其中的一些缺陷我們也不能忽視。

由於刪改太多,一些情節或前後矛盾,或交代不夠清晰。

比如對錢家一號院的處理,小說中,錢默吟入獄後,冠曉荷是租下了這個院子並轉租給日本人。而話劇中卻是由他買了下,並由此與其他人發了一段關於房產的議論。觀眾看到這一段,全都會心一笑,明白此處影射之意。但後來錢默吟出獄,為什麼又自然而然地回到了一號院居住呢?若說這房子還是他的,這豈不是前後矛盾?若說是日本人將其發還給錢家,又交代得不夠清楚。

與此類似的,還有冠高第在錢家一號院進進出出這一細節。讀過原著,自然之道冠高第是在錢默吟的引領下,從事地下抗日工作。但沒讀過原著,看戲又比較仔細的觀眾,難免會滿腹疑竇——這冠高第和錢家究竟是什麼關係?

有朋友在演出結束後說這部戲瑕不掩瑜,確實如此。但我想,如果能將這些明顯的瑕疵改掉,或許能更好。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最後,再來說說舞美道具和演員演技。

作為一部由國家話劇院出品的大戲,《四世同堂》的舞美道具設計製作得十分好。

手風琴一般可以推拉開闔的院牆(媒體人、無錫大劇院資深戲迷黨婕 語)讓舞臺隨時能在衚衕里巷與宅院家室之間轉換。第三部開場演員上臺時染白的頭髮,細緻地表現了時間的流逝。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反派角色的表演,因前面所說的劇本設計的相聲小品風,難免有臉譜化、扁平化之嫌。但在這些角色之中,我尤其喜愛大赤包的表演,浮誇、張揚,但極具張力,十分鮮活地演出了這個角色的性格特質。

此外,韻梅這一角色也讓我留下了及深刻的印象。

在整部戲大部分時間,她的表演都很平,直到妞子死去才突然爆發,讓人的心全都揪了起來,我以及我周圍的一圈觀眾,都忍不住掩面啜泣。

而此後她與丈夫祁瑞宣相擁而泣,訴說公公、二叔和女兒的死,如果觀眾看得仔細一點,就能發現她的感情有著很明顯的變化。提及前兩人時,她悲。但提及妞子,她不僅悲,更是痛。一個母親的形象,就在這小小的細節中被立了起來。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總的來說,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End

豆瓣/微博/大魚號:@劉小黛

合作微信號:paokaishubenxbb

搜狐號/一直播:@拋開書本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要將百萬字的小說《四世同堂》搬上舞臺,改編成演出時長三小時的話劇,實非易事。

田沁鑫版的《四世同堂》採取的辦法是“刪”和“改”。

“刪”,首先刪掉的是小說中的次要人物。

四號院的剃頭匠孫七夫婦、馬寡婦和她的外孫程長順,六號院的丁約翰、棚匠劉師傅夫婦,以及牛教授、金三爺、富善先生、庸醫高亦佗、祁家老人的朋友常二爺等人,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全都不見了蹤影。

與這些次要人物同時被刪的,還有小說中好些主要人物的故事。

比如錢家老爺子錢默吟組織地下抗日、大兒子被日本人逼死、與年幼的孫子一同坐牢的故事,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就被刪掉了。

又比如祁家老大祁瑞宣在抗戰中做過日本人的牢,後配合老三祁瑞全做地下工作,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蹤影。

再比如一些主要出場人物的結局:冠曉荷的大老婆大赤包被日本人關在獄中虐待而死,冠曉荷本人遭日本人活埋,冠家二女兒冠招弟被祁瑞全殺死,大女兒冠高第與祁瑞全好上,改嫁藍東陽的原祁家二孫媳胖菊子淪落天津為妓悽慘死去……這些在這一版本的話劇中也全無交代。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而“改”,改的是部分故事結構、人物命運以及臺詞對白。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共分《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話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三部編排。但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改動比較大。

比如唱戲的小文夫婦、冠曉荷的二老婆桐芳,在小說中早在第二部《偷生》時就已被日本人殺死,但話劇將他們的死放到了最後,使得小文夫婦、桐芳、祁家老父祁天佑、老二祁瑞豐以及重孫女妞子死在了同一天。

故事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人物命運也有所變化。比如妞子的死,也從吃多了混合面導致的急性盲腸炎,改成了活活餓死。

至於臺詞對白的改編,主要體現在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藍東陽、李空山、胖菊子這些反派人物身上。老舍原著中,這些人物的對話本就帶有濃厚的京味,而經過戲劇的濃縮,他們的對話在京味的基礎上進一步具有了厚重的相聲、喜劇小品的味道。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這些刪改,大幅度壓縮了故事內容,使得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在保持主線劇情大致完整的基礎上,得以呈現在三小時的舞臺之上。

與此同時,這樣的刪改也照顧了觀眾的觀劇感受,正是由於冠曉荷、大赤包、祁瑞豐等反派小丑般的插科打諢,讓話劇在前兩部的故事中不至於過於沉悶,並在最後一部越發凸顯其悲劇意義。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刪改未嘗為沒有田沁鑫對原著的全新解讀與個人理解。

和原著相比,話劇中的祁家老人對“四世同堂”的執念更深,甚至讓人覺得是一種“好死不如賴活”的苟延殘喘。

因其執念,祁瑞宣不得不讓妻子韻梅挪用嫁妝補貼家用,不得不將別人送來的麵粉留著用來辦老爺子的“大壽”,以至於活活餓死了女兒妞子。

這樣的做法,放在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或能稱一聲“至孝”,但放在今天,卻也不能不給他加上一個“愚”字。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早在1919年,魯迅就在他的雜文《我們怎樣做父親》中討論過這一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家庭關係有一種荒謬的“長者本位”:“本位應在幼者,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於是,長者總讓幼者為其犧牲,而非相反。

看話劇版的《四世同堂》,祁家的關係不也如此嗎?

就我看來,老舍對於魯迅的觀點,大抵也是贊同的。於是,小說末尾,祁瑞全時隔八年回到家中喊“爺爺”,“這聲‘爺爺’並沒有像剛才喊‘媽’那樣,包含著溫暖和熱情,似乎是見到死去的妞子之後,不能再為見到祖父而感到高興和尊敬。為什麼祖父還活著,生命剛剛開始的妞子卻死了?”

而祁家老人在妞子死後,也“對自己說:‘你該和妞子一道去城外躺著了!’”

話劇的劇情,結束於祁家老人沉痛的、絲毫沒有喜氣的“壽宴”,這大約就是田沁鑫對以祁家為代表的就是家庭關係的理解吧!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總體來說,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對原著的改編是成功的,但其中的一些缺陷我們也不能忽視。

由於刪改太多,一些情節或前後矛盾,或交代不夠清晰。

比如對錢家一號院的處理,小說中,錢默吟入獄後,冠曉荷是租下了這個院子並轉租給日本人。而話劇中卻是由他買了下,並由此與其他人發了一段關於房產的議論。觀眾看到這一段,全都會心一笑,明白此處影射之意。但後來錢默吟出獄,為什麼又自然而然地回到了一號院居住呢?若說這房子還是他的,這豈不是前後矛盾?若說是日本人將其發還給錢家,又交代得不夠清楚。

與此類似的,還有冠高第在錢家一號院進進出出這一細節。讀過原著,自然之道冠高第是在錢默吟的引領下,從事地下抗日工作。但沒讀過原著,看戲又比較仔細的觀眾,難免會滿腹疑竇——這冠高第和錢家究竟是什麼關係?

有朋友在演出結束後說這部戲瑕不掩瑜,確實如此。但我想,如果能將這些明顯的瑕疵改掉,或許能更好。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最後,再來說說舞美道具和演員演技。

作為一部由國家話劇院出品的大戲,《四世同堂》的舞美道具設計製作得十分好。

手風琴一般可以推拉開闔的院牆(媒體人、無錫大劇院資深戲迷黨婕 語)讓舞臺隨時能在衚衕里巷與宅院家室之間轉換。第三部開場演員上臺時染白的頭髮,細緻地表現了時間的流逝。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反派角色的表演,因前面所說的劇本設計的相聲小品風,難免有臉譜化、扁平化之嫌。但在這些角色之中,我尤其喜愛大赤包的表演,浮誇、張揚,但極具張力,十分鮮活地演出了這個角色的性格特質。

此外,韻梅這一角色也讓我留下了及深刻的印象。

在整部戲大部分時間,她的表演都很平,直到妞子死去才突然爆發,讓人的心全都揪了起來,我以及我周圍的一圈觀眾,都忍不住掩面啜泣。

而此後她與丈夫祁瑞宣相擁而泣,訴說公公、二叔和女兒的死,如果觀眾看得仔細一點,就能發現她的感情有著很明顯的變化。提及前兩人時,她悲。但提及妞子,她不僅悲,更是痛。一個母親的形象,就在這小小的細節中被立了起來。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總的來說,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End

豆瓣/微博/大魚號:@劉小黛

合作微信號:paokaishubenxbb

搜狐號/一直播:@拋開書本

田沁鑫版話劇《四世同堂》,是一場不容錯過的好戲

快,來給我們投稿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