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為什麼自古今成大事者大多沉默少言?

懷遠 服裝 保持沉默 易說蓮花 2019-04-17

第4篇

讀書雜談之《素書》

《素書》:為什麼自古今成大事者大多沉默少言?

《素書》:生活不會虧待一個堅持誠信的人

《素書》:為什麼自古今成大事者大多沉默少言?

《素書》正道篇曰:“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

道,有正道,有歪門小道。

黃石公認為,道不可以非正,不偏其中,謂之正;人行之履,謂之道。

中國古人有“王道”與“霸道”之分,以德服人、以德治國是統治的最高境界,是王道之途。得民心者得天下。

毛澤東的詩句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一個人堅持走正道,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有足夠的意志力去承受滄海桑田的鉅變,則能成非凡之事。

《素書》:為什麼自古今成大事者大多沉默少言?

其一,德足以懷遠,我澤如春,人應如草。

一個人的德行,是自覺的,看不見,摸不著。不是別人看見的時候,你在做什麼;而是不管有沒有人看,你都保持人前人後一樣,此為德行。

比如,別人看見你穿一套新衣服,就誇你,真帥氣呀!可是一轉身,就跟別人嘀咕,說你的審美醜死了。這種人,就是典型的“德行”不足。你覺得不好看,可以保持沉默。

一個德行深遠的人,會讓人如沐春風,或者潤物細無聲。我澤如春,人應如草。

這種無形的力量,有如春風夏雨,萬物無不受其恩澤。

《素書》:為什麼自古今成大事者大多沉默少言?

你可能會說,這個社會都忙著賺錢,還談什麼“德行”?

“德”深之人,會給自己的為人處世、做事立業,創造一個良性的循環效應。你給別人創造的有效價值越多,你就能賺到更多錢。

最簡單的例子,我們上班的時候,誰都不喜歡一個“豬一樣的隊友”,因為這樣的人總會拖後腿。我們做生意,尋找合作伙伴,也不喜歡走“歪門邪道”的人,因為害怕自己被騙。

歸根到底,我們現代社會,仍然喜歡一個靠譜的人。

一個靠譜的人,不管是人際關係,感情生活,家庭事業,都會得到更多的優勢。一個人靠譜,內心的支撐力量,就是德。

德足以懷遠。德不足,不深遠的人,就像一個浮萍一樣,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立場,不足以可靠。

《素書》:為什麼自古今成大事者大多沉默少言?

其二,信足以一異,君子寡言,言必忠信。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立身成名的根本。

雖然當今社會,誠信已經非常難得。但是,生活不會虧待一個堅持誠信的人。

比如,我第一次去市集買菜。有一家賣肉的老闆說,你放心,我這肉是正規的。我買回家吃過一次以後,果然比在其他地方買的肉好吃。以後,我就變成回頭客,成為穩定的購買者。這就是誠信。

《素書》:為什麼自古今成大事者大多沉默少言?

一個人如果整天想著坑蒙拐騙,賺一筆是一筆,這樣的人,生意永遠都做不大。而一心一意,誠信做事的人,一開始可能比較困難,但是時間會慢慢積累信譽,得到別人心甘情願的認定,事業就成功了大半。

一時誠信,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做到;而一輩子誠信,則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

為什麼自古今成大事者大多沉默少言?因為言多必失。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說,更不要承諾別人。懂得拒絕別人,才能確保自己說的話,自己的行為,有信譽,有效果。

《素書》:為什麼自古今成大事者大多沉默少言?

“一諾千金”這個成語,就來自秦末漢初的季布。季布的信譽遠近聞名,當時人稱“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君子寡言,言必忠信。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

如果你想讓自己說的話有威信,那麼請記住,永遠只說一次。

好了,今天就解讀到這裡,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跟我一起讀書、學習。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