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長蔡麗新:航空貨運樞紐建設路徑日漸清晰

去年2月,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淮安可以建設東部沿海貨運機場,這既是省委立足全局、統籌區域發展作出的系統考量,也是對建好周總理家鄉、豐富“象徵意義”內涵的大力支持。

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一重大發展機遇,主動策應、迅速行動,充分發揮區位、交通、空域、產業等方面優勢,搶抓用好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相繼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全省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意見》的政策機遇,在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建立完善省市聯動推進機制,積極開展對上爭取,全面推進規劃編制、招商合作等各項工作,航空貨運樞紐建設路徑日漸清晰,為推動全市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前不久,《群眾》刊發淮安市長蔡麗新的文章,從“突出科學規劃引領”、“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強化樞紐產業支撐”三個方面,展現淮安搶抓機遇,打造空貨運樞紐的思路舉措。

淮安市長蔡麗新:航空貨運樞紐建設路徑日漸清晰


淮安市長蔡麗新:航空貨運樞紐建設路徑日漸清晰


突出科學規劃引領

前期赴國內鄭州、西安、漢中、鄂州及美國孟菲斯等地考察調研,提出了將淮安打造成為淮河生態經濟帶核心貨運樞紐、長三角國際航空貨運重要組成部分、區域發展新動力源、綠色智慧航空都市示範區的發展定位,按照“機場帶動物流、物流帶動產業、產業帶動城市”的模式,確立了打造航空物流集散中心、臨空產業集聚區等樞紐平臺,統籌客貨運發展,推動樞紐經濟差異化、跨越式發展的整體思路。

統籌開展規劃編制。成功將淮安航空貨運樞紐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為開展相關工作爭取到至關重要的上位規劃支持。與省交通運輸廳共同委託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加快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編制工作,確定思路目標、發展舉措、政策措施和支撐項目,為具體工作開展提供戰略規劃引領。

積極對接省發改委、省交通運輸廳及東部機場集團,協調爭取將淮安航空貨運樞紐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江三角洲機場群發展規劃》,指導開展淮安機場總規修編,為樞紐建設特別是機場發展明確定位。

加緊同步編制《淮安市貨運樞紐集疏運體系及空間規劃》《淮安空港產業園空間佈局規劃》等,進一步完善規劃支撐體系。科學確定發展目標。在對投資效益、貨源集聚等關鍵問題測算權衡的基礎上,按照2020年、2025年、2035年三個節點要求,分別確立樞紐建設發展目標,2019年先期實現全貨機航線順利開通,實現零的突破。

有序推進措施落地。2019-2020年為發展起步期,通過重點推進機場改擴建前期工作,引入重要合作伙伴,開闢全貨機貨運航線2-3條。

2021-2025年為加快成長期,將基本完成機場三期擴建,組建主基地貨運航空公司,引入2-3家國際航空貨運物流企業,構築通達全國主要城市的貨運航線網絡,實現國際遠程貨運航線突破,申創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

2026-2035年為功能提升期,將形成以航空為核心的空陸水多式聯運服務體系,物流運輸網絡覆蓋全國,通達全球主要城市,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航空物流服務品牌,建成特色鮮明的臨空經濟產業集聚區,成為區域性航空貨運樞紐。

堅持基礎設施先行

堅持系統化思維、市場化主導、項目化推進,按照以我為主、穩中求進、適度超前的原則,針對機場功能、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科學規劃、統籌佈局,全力加快基礎設施和功能平臺建設。今年將“開通全貨機航線,加快推進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列入市政府“十件要事”,舉全市之力推動相關項目落地落實。

完善提升機場功能。對標全貨機航線開通要求,加快推進機場三期擴建前期工作,計劃將現有跑道延長到3600米,使飛行區等級達到4E,新建10萬平方米航站樓、貨運機位50個,開展航空貨站、貨運轉運場及油料、空管、機務維修等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機場綜合運行保障能力。

在綜合保稅區北片區封關運行基礎上,積極申報進口水果、冰鮮水產品指定口岸,儘快具備普通貨物出境申報功能,新建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加快海關二級監管庫、檢驗檢疫集中檢查區和異地貨站等監管設施建設,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

合理規劃地面航空貨物運輸流線,新建交通綜合換乘中心等配套工程,實現航空運輸、軌道交通、地面交通等在機場的有機銜接,增強客貨流集散能力。

暢通內外連接通道。加快實施京滬高速、長深高速擴建,全面推進淮濱、北沿淮高速建設,提升“兩縱一橫”大通道通行服務能力,進一步強化與連雲港海港、徐州鐵路樞紐的“三角支撐”,著力提升對淮河流域城市的輻射能力。

加快連淮揚鎮鐵路建設,做好寧淮鐵路9月份開工準備,開展沂淮、淮濱鐵路接入淮安機場的可行性研究,開工建設機場與淮安東站鐵路樞紐及漣水站之間的快速通道,實現機場貨運與高鐵快運的高效銜接。

推進346和503省道等幹線公路建設,加密機場周邊地區公路及城市道路網,形成功能明確、層次清晰的路網體系,實現機場與高速公路、內環高架以及陸港、內河港的快速連通。

構建高效集疏運體系。強化與長三角、淮河流域城市機場群的業務協作,與國內外鐵路運輸、卡車運輸、內河航運、綜合物流企業開展戰略合作,組建本土多式聯運公司,支持具有空陸聯運需求或能力的企業在淮開展業務運營,全力打造“航空+”多式聯運服務。

推進空港、陸港、內河港三大樞紐信息與業務聯通,加快建設智慧空港貨運樞紐,構建以淮安為核心的綜合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全程“一次委託”、運單“一單到底”、結算“一次收取”。

強化樞紐產業支撐

圍繞打造高質量發展、區域協調發展新動力的引擎目標,發揮樞紐資源優勢,以航空貨運為紐帶,加快臨空經濟集聚,推進港產城協同發展,形成更加完備的樞紐經濟鏈條,促進全市產業體系重構和轉型升級,為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積極開展招商合作。主動對接國內知名航空物流企業,爭取在淮設立全國性集散中轉基地,著力招引大型綜合物流商、航空貨運企業入駐,佈局區域性轉運中心及運營基地。立足淮河生態經濟帶腹地市場需求,加快構建通達中西部主要城市群的貨運骨幹航線。

聚焦冷鏈、快(郵)件、供應鏈等細分市場需求,拓展專業化國際化高附加值貨運服務,儘快形成差異化服務競爭優勢,打造淮安航空貨運服務品牌。

大力發展臨空經濟。以申創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為目標,全力推進淮安空港產業園建設。結合全市重點打造的“433”現代產業體系,加強與淮河生態經濟帶成員城市分工協作,加快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式發展,培育智能物流設施設備製造產業,形成電子信息、高端智能裝備製造等支撐性產業集群。

聚力發展臨空現代服務業,做好金融會展、信息服務等高端服務業配套,為臨空經濟營造良好商務環境。大力發展航空物流偏好型現代農業,打造具有鮮明淮揚特色的航空配餐業。

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以建設航空、高鐵、港口三大樞紐經濟區為重點,統籌佈局產業、城市功能項目,推進樞紐設施、樞紐產業、樞紐城市一體化發展。

以航空貨運機場為依託,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提升綜合承載力,促進產業、人口集聚,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生態智慧空港城。

以淮安東站樞紐為依託,加快建設集交通樞紐、商務辦公、商業購物、文化娛樂、生態居住等功能多元複合的高鐵樞紐經濟區。

以淮安新港為依託,推進航道升級整治和港口建設,構建現代化綜合性的內河航運體系,大力發展航運物流、集散分撥、倉儲配送等高附加值產業,加速打造內河樞紐經濟區。通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作配合和公共服務延伸完善,加快實現樞紐經濟區與主城區互動發展,打造港產城協同融合發展的綜合體。

摘編自:《群眾》2019年第11期,原標題為《搶抓機遇 打造航空貨運樞紐》

作者:蔡麗新(作者系淮安市人民政府市長)

責任編輯:包詠菲


淮安市長蔡麗新:航空貨運樞紐建設路徑日漸清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