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 建設幸福美好新平涼——訪平涼市市長王奮彥'

"

習近平總書記在最近視察甘肅時,給我們提出了要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有新的舉措和突破,要發展綠色產業,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這一系列的指示要求切中了平涼的要害。平涼一年的生產總值只有395億元,人均量1.6萬元。

推動高質量發展,平涼要把工業這一塊做強做大做優,使工業強市戰略在平涼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平涼有97億噸的煤,遠景儲量達到650億噸。煤為平涼過去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煤電產業佔到了平涼的80%以上,而煤電真正給平涼帶來的產值人均不到4000元,煤電弱的問題、轉化的問題、強產業的問題,是平涼市主抓的突破口,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實現煤的當地轉化。怎麼去轉呢?要轉化思想,開闊視野,緊盯市場,利用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全省的十大綠色產業政策促使煤的轉化。

煤電化抓轉型升級。堅持的思路和舉措,概括起來說就是六個字:擴煤、強電、延鏈,實現建成“千億煤電化冶基地”目標。

擴煤。靈臺礦區是平涼新普查出來的礦區,儲量達到65億噸。國家能源局給平涼批准了靈臺礦區發展規劃,有安家莊、唐家河、南川河、靈臺北等五對煤礦,產能可以達到2500萬噸。最近,平涼積極協調央企和地方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國家能源局的項目前期論證,正在完善一系列前期開採手續,使這些項目儘快上馬,產能能夠達到6000萬噸。同時,已經批准的邵寨煤礦、赤城煤礦、五舉煤礦,正在加緊施工。可以增加300到400萬噸的產能。在擴煤的基礎上,平涼把環保問題作為首要問題,主要是上智能化的生產線,上先進的洗煤生產線,同時把煤的就地轉化問題作為重要突破口來抓,使埋藏在地下的寶物變成為強化平涼工業實力的真正的資源,能夠吃幹榨淨,又完全不觸犯環保的底線。

強電。現在平涼一年能發250億度電,但是隻能送出去160多億度。為解決電力輸送問題,在資源配置上,平涼和山能聯合起來,把靈臺礦區的一部分煤配置給他們,同時建三座2×100萬的電廠,實現煤的就地轉化。再建一條正負100的輸電通道,使隴電入魯,實現雙贏目標。

延鏈。在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上,平涼將和華煤集團緊緊聯手,圍繞化工產業上二甲醚,上塑料製品,讓我們穿的用的和後續公用設施上用的東西,能夠在平涼大地的這個產業鏈上得到延鏈補鏈,使煤化工真正轉化成為覆蓋廣大市場的一個寶物,在煤轉化的過程中,強化平涼的工業生產。

傳統產業抓改造提升。這幾年,平涼走資本重組、技術改造、與戰略伙伴合作的路子,著力推進農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新型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華亭有著千年製陶史,素有“隴上瓷都”的美譽,這裡有著豐富的陶土資源和悠久的陶瓷製作歷史。但由於生產工藝落後,曾一度停產停銷。2012年通過招商引資組建了慶華陶瓷公司,大力實施技術革新、工藝創新,新上陶瓷生產線9條,生產的玻璃瓦、西瓦、內外牆磚、拋光磚、文化仿古磚等產品備受市場青睞,帶動華亭陶瓷產業實現了“鳳凰涅槃”。

新興產業抓引進培育。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圍繞十大生態產業,突出全產業鏈培育,著力創優營商環境,大力引資、引智、引技,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產品項目相繼落地實施,去年,平涼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1%。平涼充分利用勞動力成本比深圳低40%多、電價低一半以上、廠房租賃費用低的比較優勢,採取以商招商、輕資產招商的方式,成功引進了首個集群式全產業鏈項目——平涼啟航未來智能終端光電產業園,已簽約落地規上企業17戶。這個項目是一個信息產業,也是一個製造產業,更是一個智能高端綠色產業,由深圳啟航未來投資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概算總投資25億元,計劃用3年時間分兩期實施,引進25戶相關企業,建成年產值100億元的智能光電產業基地,主要生產半導體芯片貼片、液晶顯示面板、玻璃蓋板觸摸屏、攝像頭、無人機、新材料手機配件等光電產品及配件材料。項目全面建成達產後,可直接吸納就業5000人以上,預計實現年產值約100億元。

農業結構不優、後勁不足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是平涼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又一短板。對此,平涼堅持發展現代農業基本方向,以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為引領,以牛、果兩個“獨一份”“特別特”產業為重點,加快構建“四個體系”,著力推進現代農業擴量提質增效。

一是投入保障體系。農業生產“缺錢”“融資難”是制約產業發展的老大難問題。這幾年,平涼搶抓國家持續加大扶貧投入、脫貧不脫政策的機遇,採取產業扶貧資金到戶、配股分紅等方式,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建辦龍頭企業、合作社,促進了牛果主導產業及“五小”產業的發展壯大。2018年以來共投入扶貧資金60多億元,其中用於產業發展的近2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70多億元。同時,著眼打通農擔體系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的“最後一公里”,著力構建信貸擔保體系,籌資6000多萬元搭建了市級農業信貸擔保風險基金和小微企業互助貸款風險補償擔保基金平臺,組建了平涼金控融資擔保公司,各縣(市、區)同步設立風險補償基金,累計發放特色產業貸款20多億元。

二是科技支撐體系。著眼解決科研和生產“兩張皮”問題,持續深化院地、校地合作,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以及中國農大、山東農大、西北農林科技大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係。牛產業方面,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共建了西部肉牛種質科技創新基地,與省農科院、甘農大共建了平涼紅牛育種中心,柔性引進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草業專家任繼周,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開展平涼紅牛新類群選育和高檔優質肉牛飼餵技術試驗推廣,全力推進肉牛繁殖、飼草供應、市場流通、科技創新、安全保障、社會化服務等六大體系建設,集中打造平涼紅牛中國自主品牌大動物地方品種。果產業方面,引進了全國唯一的蘋果院士束懷瑞,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合作建設蘋果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先後引進蘋果矮化密植、早果豐產、肥水耦合和肉牛養殖等新品種、新技術55項,選育出了“靜寧1號”“成紀1號”兩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蘋果新品種,優果率提高到70%。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提高到65%。

三是生產管理體系。堅持用項目化理念發展農業,以現代企業方式管理生產,借鑑推廣海升團隊化管理運營模式,制定“平涼金果”13項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平涼紅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範等8個地方標準,實行一個產業、一個環節、一個技術團隊、一套服務模式、一套考評辦法的“五個一”項目化管理機制,做到了全鏈條式管理,提升了標準化生產水平,使特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數量、質量和品種更契合市場需求,帶動了牛果產業的品牌化發展。認證綠色果品等各類基地80多萬畝、無公害肉牛生產基地40萬頭,先後培育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6個、甘肅名牌產品20個、甘肅省著名商標39個。

四是經營服務體系。針對組織化程度不高的問題,堅持走龍頭帶動、合作社領辦的路子,探索推廣了“龍頭企業+國有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國有平臺公司+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產業化發展模式,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戶,發展農民合作社5733個、專業大戶1739個、家庭農場1390個,形成了新型經營主體上聯市場、下聯產業的格局。針對農產品“賣難買難”的問題,充分發揮“平涼金果”“平涼紅牛”品牌效應,牛產業大力發展訂單生產,取得了直供香港高檔活牛配額及活牛出口的“通行證”,實施了供港肉牛養殖及出口創匯基地建設項目;果產業配套發展冷鏈倉儲,建成保鮮貯藏庫550多個,年貯藏能力達到80萬噸,建立了全省首批蘋果交割倉庫,暢通了蘋果產業與資本市場的對接渠道,今年已出口創匯3000多萬美元;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引進了美菜網、每日優鮮兩個農產品電商行業平臺,升級改造了一批集倉儲、冷藏、檢測、結算、配送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促進了“網上交易、網下配送”等產銷銜接,初步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營銷,提升了平涼紅牛、平涼金果產業整體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時代的主題,是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由之路。回顧過去,平涼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盯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弱項短板,以轉型升級煤電化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引進培育新興產業為重點,加快構建新型工業體系;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圍繞構建較為完備的投入保障、科技支撐、生產管理、經營服務“四個體系”,不斷優化農業結構,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基本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的開篇破題。展望未來,平涼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困難還很多,既要追趕新的發展步伐,又要補上過去舊的欠賬,任務很重,壓力很大。平涼廣大幹部群眾將牢記總書記囑託,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構建生態產業體系,著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為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增光添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