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來襲,小兵慌忙開了一炮,卻扼殺了洪秀全奪天下的最後機會

自1850年金田起義以來,洪秀全的天平軍一路高歌猛進,從廣西一直打到了南京,兵鋒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到了1856年,太平軍通過西征,大幅度地擴大了太平天國的版圖。同時,石達開還屢次大破曾國藩,將湘軍逼入了絕境。

太平軍來襲,小兵慌忙開了一炮,卻扼殺了洪秀全奪天下的最後機會

在這大好形勢之下,太平天國內部卻發生了殘酷的內訌,洪秀全夥同韋昌輝屠盡東王楊秀清滿門,其後石達開又殺絕了韋昌輝的全家。其後,石達開為了避免洪秀全的猜忌,帶領20萬精兵出走。由此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再難與曾國藩爭鋒。

正所謂禍起於蕭牆,太平天國的失敗主要源於其政治結構的畸形。當時太平天國的體制乃是“洪楊”二元體。在宗教上,洪秀全是“天父的次子”,因此事天平天國的宗教領袖。而楊秀清自稱“天父附體”,能夠以天父耶和華的名義傳達命令。因此,太平天國的軍政實權實際掌握在楊秀清手中。

太平軍來襲,小兵慌忙開了一炮,卻扼殺了洪秀全奪天下的最後機會

自古以來,雙頭政治都是不穩定的。由於太平天國的有兩個核心,因此難免內鬥。而這一畸形體制的形成,與一個人的死有關,他就是西王蕭朝貴。

金田起義後,洪秀全在永安建立制度,他自立為天王,以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

與東王楊秀清一樣,蕭朝貴也曾是貧苦的“燒炭佬”。兩人比鄰而居,在鵬隘山種山燒炭,結為摯友。其後,洪秀全和馮雲山在當地傳教,兩人遂同時加入了拜上帝教。1847年,馮雲山被官府逮捕,洪秀全不知所蹤。一時間,拜上帝教群龍無首,出現了一鬨而散的趨勢。

太平軍來襲,小兵慌忙開了一炮,卻扼殺了洪秀全奪天下的最後機會

就在這時,年輕的楊秀清假借“天父附體”,以上帝的口吻安撫了人心。其後,蕭朝貴又有樣學樣,成了天兄耶穌的代言人。其後,他以天兄的名義發號施令,籌集幾百串錢,將馮雲山救了出來。

其後,洪秀全重新回到自己信眾之中,承認了楊秀清代天父、蕭朝貴代天兄傳言的特殊身份。就這樣,楊秀清和蕭朝貴的地位扶搖直上,超過“老革命”馮雲山,成為拜上帝教中排名二、三位的人物。

太平軍來襲,小兵慌忙開了一炮,卻扼殺了洪秀全奪天下的最後機會

從政治學上來說,三頭政治是一種較為穩定的政治形式,而洪秀全、楊秀清和蕭朝貴之間的關係,就是這種三頭政治。三者相互制衡,三權分立,形成一種奇妙的、三位一體的政治態勢。而這種穩定的政治態勢,也是太平軍一路高歌猛進,攻無不克的基礎。

相比於足智多謀的楊秀清,蕭朝貴是一個天生的猛將。太平天國文獻《醒世文》寫道:“天排西王真忠勇,衝鋒破敵武略精。”作為蕭朝貴的部下,李秀成曾將蕭朝貴的軍事才幹概括為八字:“勇敢剛強,衝鋒第一”。李開芳認為,蕭朝貴是太平軍中最會打仗的,甚至比石達開還厲害。甚至連清軍也承認,蕭朝貴“勇悍善鬥”“遇戰當先”“親身迎鬥,往來如飛”。

太平軍來襲,小兵慌忙開了一炮,卻扼殺了洪秀全奪天下的最後機會

然而正是這種勇猛的精神,使蕭朝貴中道而別。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圍攻湖南省會長沙。在蕭朝貴的領導下,太平軍幾乎要攻破城池。當時,蕭朝貴已經率兵佔領了鰲山廟、馬姓高屋等制高點,居高臨下向長沙城猛轟。

為了窺探城中情況,蕭朝貴帶兵在在長沙外城的望樓上察看軍情。當時,蕭朝貴所穿的衣服非常華麗,披金戴銀,非常顯眼,結果不幸被清軍的炮手發現。根據洪仁軒的敘述:

“又發西王大隊直攻長沙,而秦日綱、陳承瑢等隊陸續進發。前隊正在大獲勝捷,破進外城,攻圍正急,而內之士民亦目見張惶搬遷。殊西王在敵樓上裝束異常,窺伺城內,忽被流星炮彈中傷昇天。”

就在蕭朝貴探測敵情時,一發炮子擊穿了蕭朝貴的胸膛,瞬間陷入了昏迷。幾天後,蕭朝貴便因傷重而死,享年32歲。為了避免軍心動搖,太平軍祕不發喪,將蕭朝貴暫時埋葬於老龍潭。其後,太平軍撤出長沙,這才將蕭朝貴戰死的消息透露出來。

太平軍來襲,小兵慌忙開了一炮,卻扼殺了洪秀全奪天下的最後機會

許多學者認為,蕭朝貴的死,對於太平天國的打擊非常大。因為他的戰死,瞬間打破了太平天國剛剛建立的政治平衡。沒有了蕭朝貴的制約,楊秀清實力大增,成為了太平天國的實際掌權者。

就這樣,太平天國由三頭政治轉化為雙頭政治,雖然太平軍在軍事上不斷勝利,但政治上的矛盾卻不斷累積,最終導致了清朝未滅而天國先亡的結局。若蕭朝貴不死,太平天國的政治局勢或許要更穩定一些,甚至可能持續到滿清倒臺。畢竟滿清的腐朽程度,不下於。

可以說,清朝炮兵雖然開出的一炮,改變了太平天國的命運,也葬送了洪秀全奪取天下的最後機會。太平天國的悲劇命運,在長沙之戰中已經埋了伏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