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大棚變廢為寶種出大球蓋菇,合作社卻為“錢景”發愁'

"

" 媽,咋樣?有戲嗎?" 看到高世玲走出銀行大門,孫悅趕緊迎了上去。怕失望,他甚至沒敢和母親一起進銀行諮詢。" 不行,想貸款必須有門市房或者樓房做抵押,再換一家問問吧。" 高世玲無奈地搖搖頭。同時,高世玲的合作伙伴李連生也愁得坐立難安,幾天下來,要貨的電話不斷,可難題依然沒法解決。

高世玲、李連生創辦了尚志市東安鴻泰食用菌種植合作社,一個是理事長,一個人任理事、技術總監。這兩位合夥人,頭一次如此犯愁。因為種大球蓋菇(赤松茸)出了名,來自全國的訂貨電話一個接一個,鄉親們也找上門要合作,但偏偏因為缺少啟動資金,他們守著一眼能望到的光明前景只能唉聲嘆氣,無力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


"

" 媽,咋樣?有戲嗎?" 看到高世玲走出銀行大門,孫悅趕緊迎了上去。怕失望,他甚至沒敢和母親一起進銀行諮詢。" 不行,想貸款必須有門市房或者樓房做抵押,再換一家問問吧。" 高世玲無奈地搖搖頭。同時,高世玲的合作伙伴李連生也愁得坐立難安,幾天下來,要貨的電話不斷,可難題依然沒法解決。

高世玲、李連生創辦了尚志市東安鴻泰食用菌種植合作社,一個是理事長,一個人任理事、技術總監。這兩位合夥人,頭一次如此犯愁。因為種大球蓋菇(赤松茸)出了名,來自全國的訂貨電話一個接一個,鄉親們也找上門要合作,但偏偏因為缺少啟動資金,他們守著一眼能望到的光明前景只能唉聲嘆氣,無力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


閒置大棚變廢為寶種出大球蓋菇,合作社卻為“錢景”發愁


喜 政府搭橋,18 個合作社登門談合作

大球蓋菇真是 " 寶 ",雖然還有很多人沒嘗過鮮,但這個食用菌新品種,卻解了鄉村大難題。

每年水稻插秧後,育秧大棚就閒置了,浪費了大量土地面積。另外,秸稈的有效利用也一直是待破解的難題之一。尚志市東安鴻泰食用菌種植合作社 " 變廢為寶 ",利用閒置育秧大棚,在秸稈堆裡種出了大球蓋菇,一棟大棚可以消納至少 5 噸秸稈。

大球蓋菇鮮嫩好吃,去年每公斤的市場零售價高達 15 元,扣除菌包費、稻草費、人工費等成本,一畝地裡的大球蓋菇起碼能賺 1 萬多元。

3 月,《每畝收益超萬元 大球蓋菇紮根尚志 " 錢景 " 一片大好》的報道見報後,高世玲、李連生的合作社引起了關注,相關部門組織現場會觀摩推廣,李連生因引進並苦心鑽研大球蓋菇菌種繁育,獲評哈市勞動模範,隔三差五有人登門求教種植技術。

尚志市有關部門不但把大球蓋菇作為重點推廣特色種植項目,還帶著 18 個合作社來對接,希望高世玲、李連生引導更多農戶一起種大球蓋菇。


愁 錢兒不夠用,200 棟大棚菌包沒著落

知名度有了,合作伙伴排隊上門,前景一片光明,兩位理事咋還犯愁了?就因為一個字:錢。

" 去年我們種了 10 棚,但今年政府這麼支持、農戶這麼認可,這是推廣大球蓋菇的最好時機,我們計劃種植 300 棚,這樣才能帶動鄉親們。" 高世玲說,生產出 100 棟大棚的菌包後,就因為沒錢幹不下去了。

" 原料費、人工費加一起,生產一個菌包成本大約 2 塊多錢,200 個大棚需要 10 萬個菌包,成本就需要 20 多萬元。這筆費用,我們拿不出來。" 李連生說,啟動資金本來不是問題,他本打算把投在吉林合作伙伴那裡的 80 萬元拿回來,可合作伙伴得了重病,現在錢拿不回來。

" 投的錢拿不回來,來談合作的鄉親們沒種過又怕虧,提出免費拿菌包,出菇賣掉後再一起結算。" 高世玲說,她理解鄉親們,也知道很多農戶開春時已經把錢投在地裡,現在沒錢。他們對帶著鄉親們種 " 大球蓋 " 致富有信心,可無法提供菌包,一切都是空談。


"

" 媽,咋樣?有戲嗎?" 看到高世玲走出銀行大門,孫悅趕緊迎了上去。怕失望,他甚至沒敢和母親一起進銀行諮詢。" 不行,想貸款必須有門市房或者樓房做抵押,再換一家問問吧。" 高世玲無奈地搖搖頭。同時,高世玲的合作伙伴李連生也愁得坐立難安,幾天下來,要貨的電話不斷,可難題依然沒法解決。

高世玲、李連生創辦了尚志市東安鴻泰食用菌種植合作社,一個是理事長,一個人任理事、技術總監。這兩位合夥人,頭一次如此犯愁。因為種大球蓋菇(赤松茸)出了名,來自全國的訂貨電話一個接一個,鄉親們也找上門要合作,但偏偏因為缺少啟動資金,他們守著一眼能望到的光明前景只能唉聲嘆氣,無力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


閒置大棚變廢為寶種出大球蓋菇,合作社卻為“錢景”發愁


喜 政府搭橋,18 個合作社登門談合作

大球蓋菇真是 " 寶 ",雖然還有很多人沒嘗過鮮,但這個食用菌新品種,卻解了鄉村大難題。

每年水稻插秧後,育秧大棚就閒置了,浪費了大量土地面積。另外,秸稈的有效利用也一直是待破解的難題之一。尚志市東安鴻泰食用菌種植合作社 " 變廢為寶 ",利用閒置育秧大棚,在秸稈堆裡種出了大球蓋菇,一棟大棚可以消納至少 5 噸秸稈。

大球蓋菇鮮嫩好吃,去年每公斤的市場零售價高達 15 元,扣除菌包費、稻草費、人工費等成本,一畝地裡的大球蓋菇起碼能賺 1 萬多元。

3 月,《每畝收益超萬元 大球蓋菇紮根尚志 " 錢景 " 一片大好》的報道見報後,高世玲、李連生的合作社引起了關注,相關部門組織現場會觀摩推廣,李連生因引進並苦心鑽研大球蓋菇菌種繁育,獲評哈市勞動模範,隔三差五有人登門求教種植技術。

尚志市有關部門不但把大球蓋菇作為重點推廣特色種植項目,還帶著 18 個合作社來對接,希望高世玲、李連生引導更多農戶一起種大球蓋菇。


愁 錢兒不夠用,200 棟大棚菌包沒著落

知名度有了,合作伙伴排隊上門,前景一片光明,兩位理事咋還犯愁了?就因為一個字:錢。

" 去年我們種了 10 棚,但今年政府這麼支持、農戶這麼認可,這是推廣大球蓋菇的最好時機,我們計劃種植 300 棚,這樣才能帶動鄉親們。" 高世玲說,生產出 100 棟大棚的菌包後,就因為沒錢幹不下去了。

" 原料費、人工費加一起,生產一個菌包成本大約 2 塊多錢,200 個大棚需要 10 萬個菌包,成本就需要 20 多萬元。這筆費用,我們拿不出來。" 李連生說,啟動資金本來不是問題,他本打算把投在吉林合作伙伴那裡的 80 萬元拿回來,可合作伙伴得了重病,現在錢拿不回來。

" 投的錢拿不回來,來談合作的鄉親們沒種過又怕虧,提出免費拿菌包,出菇賣掉後再一起結算。" 高世玲說,她理解鄉親們,也知道很多農戶開春時已經把錢投在地裡,現在沒錢。他們對帶著鄉親們種 " 大球蓋 " 致富有信心,可無法提供菌包,一切都是空談。


閒置大棚變廢為寶種出大球蓋菇,合作社卻為“錢景”發愁


盼 度過難關讓 " 大球蓋 " 種的更多賣得更好

兩位理事覺得,現在是推廣 " 大球蓋 " 的最佳時機,看著大好機會要在眼前溜走,高世玲、李連生不甘心,為找 " 菌包錢 ",他們使出了吃奶的勁兒。

高世玲和兒子孫悅在尚志市裡轉了好幾天,看到有 " 銀行 " 字樣的大門就往裡鑽,但答覆都一樣,合作社想貸款,必須拿樓房或門市房做抵押。" 我們哪有能抵押的樓房和門市?" 高世玲很無奈。

商業貸款不行,專項扶持行不行?高世玲找了尚志市婦聯,孫悅去了尚志市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結果 " 婦女創業 "、" 大學生回鄉創業 " 相關資金扶持,他們都不符合條件。

還有一條路,那就是政府的扶持性資金。" 去年,我們種了 10 個大棚,可以享受一筆秸稈回收利用的補貼,這筆補貼已經申報了,還沒有下發。" 李連生給合作社所在的尚志鎮政府打去電話,副鎮長孫和鵬告訴 ZAKER 哈爾濱記者,這筆補貼鎮裡已經通過審批了,現在上報到了尚志市有關部門,如果批下來,會第一時間打到合作社賬戶上。

" 選對路才能邁開步,‘大球蓋’是個既增收又環保的好項目,我們選對了路,但發展步子邁不出去,心裡能好受嗎?" 高世玲說,過了這村兒沒這店兒,發展的絕佳機會錯過就不會再有了,現在哪怕有人能借錢給她,利息稍高點她都認。

就在記者採訪時,相繼有電話打進來,上海、大連、瀋陽的經銷商要預訂大球蓋菇,李連生說:" 超過 28 ℃,食用菌就不長了,這是咱的優勢。你看,根本不愁賣,只要有錢加工菌包,收益肯定好,但 ……" 說到這兒,李連生哽咽了,眼淚在眼圈裡打轉,他說,研究了半輩子蘑菇,真想看到親手繁育的大球蓋菇,幫鄉親們致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