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丞路:大隱於市尋古覓今

賀知章 國學 建築 大學 鄞光溢彩 鄞光溢彩 2017-09-21

一條沾上賀知章靈氣的路

有路的地方,就會有故事。在白鶴街道,最有故事的路莫過於賀丞路。

賀丞路,位於李惠利中學的西側,長約1800米,寬約20米,是一條始於甬港南路,終於江東南路的主要支路。賀丞路雖沒有興寧路、四眼碶街那般繁華,但它憑藉著獨特的古韻吸引著人們。

“早在幾十年前,賀丞路還只是一條寬不過三尺,長僅百餘米的石板小巷。”家住賀丞社區的81歲老人包科臣邊說邊比劃:“那時候人們拉著手拉車通過時,邊上就站不了人,就是一條小弄堂,當時人們就稱之為‘賀丞巷’。”

說起賀丞路名字的由來,不得不提早已不存在,現為鎮安小學所在地的賀丞廟。據民國《鄞縣通志》記載:“賀丞廟,祀唐賀祕監知章,建於宋元之交,初在林郎堰旁,明洪武王道捐地遷此,署曰:唐賀祕監丞廟。”可見,賀丞廟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七百多年前。

賀丞廟,是為紀念唐朝著名詩人、書法家、“四明狂客”賀知章而建。據傳賀知章曾在明州當過官,深得百姓擁護和愛戴,因此當時的寧波人建造了不少建築用來紀念賀知章,賀丞廟就是其中之一。賀丞廟一直完整地留存到上世紀40年代。

如今的賀丞路、賀丞社區也都是由此來命名。“賀丞路周邊的教育和人文事業都發展得特別好,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條沾了賀知章靈氣的路。”包科臣說。

1947年2月,“樓茂記”老闆樓耀卿,和時任國民黨鄞縣縣政府教育科長的項澤耕,合作創辦了鄞縣私立大中中學,校址就選在賀丞廟。鄞縣私立大中中學在鄞州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1956年,鄞縣私立大中中學更名為寧波第一初中,1958年又改名為寧波第七中學。

賀丞路:大隱於市尋古覓今

20世紀70年代寧波七中校園

如今的寧波七中經過幾次改造,已成為知名的初級中學,並搬遷至濱江商業廣場以南,原校址成了鎮安小學的新校址。而往昔破舊的賀丞廟早已蕩然無存,窄小的賀丞巷也變成了寬闊漂亮的賀丞路。

趕廟會湊熱鬧 建學校促教育

說起賀丞廟,包科臣的老伴楊素珍打開了話匣子。“廟雖小,但是一遇到廟會和過節時,廟裡就熱鬧得很。”楊素珍對廟會的熱鬧情景記憶猶新,“期間四方八里的人都會趕過來,在賀丞廟裡擺酒席,戲臺前後有幾十桌,小孩子們都愛跟著父母去湊熱鬧。”

據瞭解,賀丞廟原先廟前有一個放生池,大約有50平方米。廟前後三進,有兩個戲臺,前面有菩薩,正殿是頭戴官帽的老年賀知章的塑像,殿內雕樑畫棟、色彩斑斕,畫有花卉蟲鳥、傳奇故事。

廟宇、祠堂歷來是聚集人氣之地。明末清初,在李鄴嗣的竹枝詞裡,將賀丞廟和湯君廟合寫成一聯:“賀丞社火鬧江干,湯令公祠奏樂闌”,前一句說的就是賀丞廟廟會的熱鬧。這番熱鬧一直保留到上世紀40年代。

賀丞路:大隱於市尋古覓今

1947年2月創辦時的鄞縣私立大中中學(寧波第七中學前身)校門

1947年2月,鄞縣私立大中中學創辦,將校址選在賀丞廟。昔日廟宇由此成了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場所。

鄞縣私立大中中學的第一任校長是當過報紙編輯的葉之華。“大中中學”之名出自項澤耕在學校開創初期一次教師會議上的講話:“現在先辦初中,再辦高中,今後還要辦大學。大學、中學都要辦,就叫大中中學吧。”

大中中學開辦之初,只有初中班20人,後增加高中一個班,教師20人。上世紀50年代初,學校還是廟宇模樣,賀知章塑像還在。1956年,寧波市政府接管了最後一批私立中學,大中中學更名為公立寧波第一初級中學,1958年開始招收高中生,改名為寧波市第七中學。

當時的鄞縣私立大中中學,外觀還是紅牆烏瓦,翹角重簷,大殿高聳,前後兩進,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因為學校周邊都是空曠的田野和低矮的農舍,所以學校看過去顯得高大。”楊素珍說。

學校的後門還有幾畝菜地,在那裡建了兩幢工字形平房,這在當時算是比較現代化的建築。學校南面沒有圍牆,扎著籬笆,與王隘村遙遙相對,遠遠望去,河水清清,楊柳依依,一片田園風光,頗有詩情畫意。

賀丞路:大隱於市尋古覓今

老校友記憶中的大中中學門口:賀丞廟巍峨屹立

這樣的校舍風格,一直保持到1975年。那時,賀丞廟的基本架構已經被拆除,建成了大禮堂;1983年,建造教師宿舍樓時,賀丞廟的舊房被全部拆除。

發揚廣大傳統文化內涵

在楊素珍的印象中,上世紀80年代的賀丞路就是一條賣柴、賣煤球的小巷。“那時候,賀丞路很窄,就像農村裡的弄堂一樣,但買賣交易還是挺多的。”楊素珍回憶,平日裡就有人在路邊擺個攤賣柴、賣煤球,過年過節時還會有人在邊上賣年貨。

而賀丞路周邊除了農田,就是一些由木頭搭建的農舍或民房,一眼望去十分淒涼。“和周邊的環境相比,賀丞路算是熱鬧的。”讓楊素珍印象深刻的是1997年時,一戶親戚搬到賀丞路附近,為慶祝喬遷之喜,一家人到附近的賀丞飯店聚餐。“當時,在賀丞路附近,賀丞飯店算是最好的了,但飯菜口味一般。”楊素珍說,如今,賀丞飯店早已改成了大食堂。

除了買賣交易和飯店的記憶,讓楊素珍和包科臣覺得賀丞路周邊發展最得民心的莫過於教育。

從創辦鄞縣私人大中中學,到更名為公立寧波第一初級中學,再到1958年開始招收高中生,改名為寧波市第七中學。如今,隨著寧波市第七中學的搬離、鎮安小學遷入,賀丞路周邊的文化氛圍愈加濃郁。“這些學校,不僅為鄞州教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賀丞路周圍居民的驕傲。”包科臣說。

賀丞路:大隱於市尋古覓今

鎮安小學

“值得一提的是鎮安小學的國學教育。”作為白鶴街道鎮安小學“四點鐘學校”的負責人之一,包科臣十分讚賞鎮安小學的國學文化。

今年上半年,鎮安小學浸潤式的傳統文化教育,在全國“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本位創新模式”成果推廣暨學術研討會上,受到高度肯定,並向全國推廣。

據瞭解,鎮安小學的國學堂創立於2011年,由此開啟浸潤式的傳統文化教育,使之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學校開設了國藝課程、養正毓德德育國學課程和啟智博雅國學經典文化課程。通過這種浸潤式教育,讓優秀傳統文化內化於學生之心、外化為學生之行。

“學校開展國學教育,而賀丞路的由來以及發展,賀知章與鄞州的故事,也飽含著國學元素,兩者相輔相成,才能讓賀丞路更具人文內涵。”包科臣說。

在包科臣和楊素珍看來,雖然賀丞路不及四眼碶街的繁華,但它獨有的人文魅力吸引著人們前來。“很多年輕人和老年人都會經常到賀丞路附近走走,一來是探尋這條路的故事,二來是到鎮安小學附近感受一下學生時代的活力。”包科臣打趣地說。

華麗換裝 煥發人文光彩

“現在的賀丞路,以及鎮安小學東面正對著的王隘路、西面的南鎮安街,那都是後來命名的。”白鶴街道相關負責人在翻閱歷史資料後介紹,1985年前後,原賀丞巷一帶建造了居民住宅區,將低矮、雜亂的舊房拆除了,並向南面和西面擴展,逐漸形成了新的道路。1990年,賀丞路才有其名。

賀丞路:大隱於市尋古覓今

如今的賀丞路

2013年,白鶴街道對賀丞路進行了改造。在改造過程中,雜亂的架空線“上改下”,破損的道路歸於平整,破舊的店面招牌重現規整,綠化提升、燈光升級、公廁改造、違建拆除,街巷華麗換裝,煥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別緻的藝術情趣。

如今,走在賀丞路上,只見改造後紅磚白柵欄的矮隔離凸顯古樸,小青磚貼面的店面招牌與石鼓休憩座椅及樸素的地面鋪裝和欄杆,讓它浸潤著詩人賀知章的靈氣;華嚴片區的街巷改造,歸納、提取並傳承了大量文化元素,使之重現“大隱於市”的歷史神韻,在喧囂中凸顯那一抹清雅與溫潤。

來源:鄞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