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山東湖北河南三大文化在此會合,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河南又稱豫,大象出沒的地方。因大部分區域位於黃河以南得名河南。

河南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省份之一。歷史上很多故事都發生在河南。近年來,在河南省地下發現了不少史前時代的遺蹟。由於對夏商和夏商之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很多,特寫此小文,幫助大家理一理上古時代河南地區的各種新石器文化,以有助於對上古史前史的研究和論證。

說到河南新石器時代,幾個名詞非常關鍵:裴裡崗文化,賈湖骨笛,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大汶口文化,屈家嶺文化,河南龍山文化。由於河南龍山文化一般被視為夏文化前身,所以,關於河南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本文就暫時介紹到河南龍山文化為止。

5000年前,山東湖北河南三大文化在此會合,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廟底溝類型陶器

裴裡崗文化和賈湖骨笛

新石器時代河南居住人類的歷史非常早,著名的裴裡崗文化就是河南本土發源的文化類型,這一文化因1977年首次發現於新鄭裴李崗而得名。根據碳十四測年來看,這一文化距今約在7000年—8500年之間。從已發現的120處遺址情況來看,屈家嶺文化主要分佈在河南省中部,以嵩山地區為中心,北到太行山東麓,南到大別山北麓。

關於屈家嶺文化,最著名的莫過於賈湖骨笛,在知名度上,賈湖骨笛遠遠超過屈家嶺文化。賈湖遺址位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據碳十四測年距今約9000―7500年 。這裡出土了20多支用鶴骨製作的笛子,因而蜚聲中外。

5000年前,山東湖北河南三大文化在此會合,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笛子是中國傳統樂器,在賈湖發現骨笛之前,一般認為最早的笛子是埃及第一王朝時期的陶笛。賈湖的骨笛已經具備了七聲音階,證明中國的七聲音階並不是來自西方。再者,這20多支用鶴骨製作的笛子,反應出賈湖時代的先民,已經具有較高的音樂造詣,否則就不會需要這支能演奏七聲音階的樂器了。

除此之外,裴裡崗文化已經出現了種植和養殖業。豬狗牛雞都已經被馴化養殖,還有陶塑的豬頭和羊頭被發現。這裡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叫做石磨盤,是當時人民用來給穀物脫殼的工具。奇怪的是,大約7000年前左右,裴裡崗文化消失了。。。

5000年前,山東湖北河南三大文化在此會合,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因最早(1921年)發現於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而得名,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屬於黃河流域文化,目前我國各地已經發現仰韶文化遺址數千處,遍及豫、晉、陝、冀、隴、內蒙等地。從考古遺址發現來看,仰韶文化基本上以豫西、晉南及陝西關中地區為中心,在河南省內就發現仰韶文化遺址800多處,相比裴裡崗文化,遺址數量大大增加。

仰韶文化和裴裡崗不一樣的是,它不是單一的河南地區文化,中心區域在汾渭平原和河洛地區。在距今7000-6000年間,仰韶文化在黃河流域遙遙領先,史學界一般認為,仰韶文化和甘肅老官臺 大地灣文化,河北磁山文化,河南裴裡崗文化有淵源關係,仰韶文化或者是在這些更古老的新石器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般認為仰韶文化可能對應於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三皇時代特別是炎帝神農氏傳說時代。

5000年前,山東湖北河南三大文化在此會合,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考古發現,在領先了近千年之後,仰韶文化出現了停滯不前的狀況。後來被來自於山東的大汶口文化和來自於湖北的屈家嶺文化所侵蝕,在河南省範圍內,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這或許反應出一個問題,就是仰韶文化開始的時代,距今7000年前的中國大地,可能出現過大範圍的海侵現象,所以地勢低窪地區的文化遭遇滅頂之災,而位於高地的仰韶文化得以倖存並保留下來。

今天的太行山脈,在遠古時代極有可能是海濱。宋人沈括的《夢溪筆談》就曾經提到太行山麓存在大量海貝化石等實物,並認為華北平原上古時代曾經是大海,到宋代已經距離海濱千里。

而淮河上游的安徽霍山縣,位於大別山中心地帶,當地僅有淮河源頭,卻隨處可見各種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完全和今天的小溪流不符。可以推測出鵝卵石形成的時代此地應該有大河並且水流凶猛,反推出上古時代淮河流域應該降水量非常大,或者本就屬於海邊上的山頭。霍山,則是古代的南嶽,這點今天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

5000年前,山東湖北河南三大文化在此會合,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大汶口和屈家嶺文化

大汶口文化發源于山東,因最早發現于山東泰安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分佈在蘇北和山東,距今大約6000多年到4000多年間。河南省洛陽、鄭州、許昌和平頂山、周口、駐馬店,信陽等處發現共約20處地方發現大汶口文化遺存。大汶口文化類型遺址的中期與河南仰韶文化晚期共存,晚期遺存則與河南龍山文化早期並存。其中,大汶口文化尉遲寺類型對於河南龍山文化的影響非常大。

屈家嶺文化主要分佈於湖北湖南,因最早發現於湖北屈家嶺得名,距今5300-4600年左右,後續的石家河文化距今4600-4000年左右。屈家嶺文化的上限和仰韶文化晚期重合,屈家嶺石家河文化下限則和河南龍山文化早期重合。一般認為堯舜禹時期傳說中的三苗文化和它關係密切。

5000年前,山東湖北河南三大文化在此會合,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屈家嶺文化陶器

在河南鄭州大河村、禹州谷水河、平 頂山寺崗、上蔡段寨、十里鋪等地都發現了屈家嶺文化的遺存,尤其是南陽盆地非常多。我們知道河南南陽盆地連接湖北襄樊,是古代北方進入南方的交通要道和戰略要地。來自湖北的屈家嶺文化北上必須要經過南陽盆地,才能到達河南腹地。

從考古發掘遺址可以看出,大約在距今5000年左右,河南地區屬於東西南三種類型文化的交界處,大汶口文化後發先至,進入到了仰韶文化核心區的洛陽地區,而北上的屈家嶺文化也到達了鄭州一帶。在鄭州一帶三種文化類型發生了重大交集。

5000年前,山東湖北河南三大文化在此會合,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大汶口文化陶器

廟底溝二期文化

廟底溝二期以河南陝縣廟底溝遺址的發掘而得名。主要分佈在河南鄭州洛陽一帶和晉南和陝西關中地區。經碳十四測年,距今約4900~4800年左右。廟底溝二期文化是從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過渡階段的遺存,屬於中原地區龍山文化的早期。後來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河南龍山文化。而河南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又稱為中原龍山文化,最終演變成了目前學術界多數學者認為可以代表夏晚期文化的二里頭文化。

所以,廟底溝二期文化被學術界不少學者視為中華文明的曙光。

5000年前,山東湖北河南三大文化在此會合,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河南龍山文化

晚期的二里頭遺址,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青銅禮器,宮殿,甚至發現了最早的車轍,由於目前沒有發現城牆和文字,是否進入了文明時代目前尚存在爭議。

從本文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以河南省為例,8500年前的裴裡崗地區應該是本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到7000年前,以河洛地區和晉南陝西關中為中心的仰韶文化迅猛發展,延續了近2000年之久。在仰韶文化發展了1000年左右,來自山東的大汶口文化興起並且西進,到5000年前進入到了仰韶文化的核心河洛和鄭州一帶。與此同時,來自南方的屈家嶺文化也在北上,最終他們在鄭州一帶匯合。

5000年前,山東湖北河南三大文化在此會合,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二里頭文化石鉞

而繼承了仰韶文化的三門峽廟底溝類型文化,最終發展出河南龍山文化。河南龍山文化興起之後,大汶口和屈家嶺文化相繼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山東龍山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後二者在4000年前前後又發生了消亡(原因不明)。河南龍山文化最終成了華夏文明的主要源頭。

我們所有的對上古炎黃二帝和蚩尤以及五帝時期的傳說,如果不能和考古發掘想吻合,最終只能是幻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照本文的思路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觀點。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和中國歷史文化,歡迎關注瓷器鑑定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歷史文化和文物鑑定知識和圖片,可以百度瓷器鑑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