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從西漢開始,寧夏地區成了邊地交易中轉站,是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寧夏平原得到充分開發,移民屯守得到有效推進,寧夏平原從這時開始被稱為“塞北江南”?!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從西漢開始,寧夏地區成了邊地交易中轉站,是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寧夏平原得到充分開發,移民屯守得到有效推進,寧夏平原從這時開始被稱為“塞北江南”?!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這些都意味著,農耕族群要北上並站穩腳跟,就必須控制賀蘭山與寧夏平原,遊牧族群要南下與農耕族群較量,也需要控制這裡;農耕民族強盛了會出現踏破賀蘭山缺,在寧夏平原發展農耕,遊牧族群強勢了會出現翻賀蘭山控寧夏平原,使之成為牧場。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從西漢開始,寧夏地區成了邊地交易中轉站,是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寧夏平原得到充分開發,移民屯守得到有效推進,寧夏平原從這時開始被稱為“塞北江南”?!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這些都意味著,農耕族群要北上並站穩腳跟,就必須控制賀蘭山與寧夏平原,遊牧族群要南下與農耕族群較量,也需要控制這裡;農耕民族強盛了會出現踏破賀蘭山缺,在寧夏平原發展農耕,遊牧族群強勢了會出現翻賀蘭山控寧夏平原,使之成為牧場。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漢朝如果少了寧夏平原這一據點,要掌控河西走廊並向西域擴張,難度多大,從北擊匈奴、開西域就知道; 唐朝以寧夏平原為據點,征服東西突厥,之後成了發展生產、屯邊駐守之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在寧夏地區登基,依靠西北防軍讓唐朝續命。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從西漢開始,寧夏地區成了邊地交易中轉站,是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寧夏平原得到充分開發,移民屯守得到有效推進,寧夏平原從這時開始被稱為“塞北江南”?!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這些都意味著,農耕族群要北上並站穩腳跟,就必須控制賀蘭山與寧夏平原,遊牧族群要南下與農耕族群較量,也需要控制這裡;農耕民族強盛了會出現踏破賀蘭山缺,在寧夏平原發展農耕,遊牧族群強勢了會出現翻賀蘭山控寧夏平原,使之成為牧場。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漢朝如果少了寧夏平原這一據點,要掌控河西走廊並向西域擴張,難度多大,從北擊匈奴、開西域就知道; 唐朝以寧夏平原為據點,征服東西突厥,之後成了發展生產、屯邊駐守之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在寧夏地區登基,依靠西北防軍讓唐朝續命。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在英雄紛爭的亂世中,党項人在寧夏平原立國,前期夾在北宋、遼、西州回鶻、黃頭回紇(黃頭回鶻)、吐蕃諸部之間,後期則夾在金、蒙古、西遼、吐蕃諸部之間,依靠地形的易守難攻、寧夏平原與河西走廊的西夏國,有著西北地區得天獨厚的沃野和水源,農、牧業產品能自給自足,加上黨項人的戰鬥力,西夏從一股小勢力做大到地方政權,與宋遼、宋金三足鼎立。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從西漢開始,寧夏地區成了邊地交易中轉站,是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寧夏平原得到充分開發,移民屯守得到有效推進,寧夏平原從這時開始被稱為“塞北江南”?!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這些都意味著,農耕族群要北上並站穩腳跟,就必須控制賀蘭山與寧夏平原,遊牧族群要南下與農耕族群較量,也需要控制這裡;農耕民族強盛了會出現踏破賀蘭山缺,在寧夏平原發展農耕,遊牧族群強勢了會出現翻賀蘭山控寧夏平原,使之成為牧場。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漢朝如果少了寧夏平原這一據點,要掌控河西走廊並向西域擴張,難度多大,從北擊匈奴、開西域就知道; 唐朝以寧夏平原為據點,征服東西突厥,之後成了發展生產、屯邊駐守之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在寧夏地區登基,依靠西北防軍讓唐朝續命。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在英雄紛爭的亂世中,党項人在寧夏平原立國,前期夾在北宋、遼、西州回鶻、黃頭回紇(黃頭回鶻)、吐蕃諸部之間,後期則夾在金、蒙古、西遼、吐蕃諸部之間,依靠地形的易守難攻、寧夏平原與河西走廊的西夏國,有著西北地區得天獨厚的沃野和水源,農、牧業產品能自給自足,加上黨項人的戰鬥力,西夏從一股小勢力做大到地方政權,與宋遼、宋金三足鼎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但是隨著西夏的強勢,寧夏地區走向沒落,這一時期是東西方商貿往來較為發達的時期,強勢的西夏中斷了東西方商貿的陸上往來,指南針在宋代被改良,同時造船水平提高,陸上絲綢之路轉變為海上絲綢之路,宋與阿拉伯地區通過南海、印度洋相互往來,寧夏地區曾經的商貿中轉站不復存在。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從西漢開始,寧夏地區成了邊地交易中轉站,是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寧夏平原得到充分開發,移民屯守得到有效推進,寧夏平原從這時開始被稱為“塞北江南”?!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這些都意味著,農耕族群要北上並站穩腳跟,就必須控制賀蘭山與寧夏平原,遊牧族群要南下與農耕族群較量,也需要控制這裡;農耕民族強盛了會出現踏破賀蘭山缺,在寧夏平原發展農耕,遊牧族群強勢了會出現翻賀蘭山控寧夏平原,使之成為牧場。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漢朝如果少了寧夏平原這一據點,要掌控河西走廊並向西域擴張,難度多大,從北擊匈奴、開西域就知道; 唐朝以寧夏平原為據點,征服東西突厥,之後成了發展生產、屯邊駐守之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在寧夏地區登基,依靠西北防軍讓唐朝續命。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在英雄紛爭的亂世中,党項人在寧夏平原立國,前期夾在北宋、遼、西州回鶻、黃頭回紇(黃頭回鶻)、吐蕃諸部之間,後期則夾在金、蒙古、西遼、吐蕃諸部之間,依靠地形的易守難攻、寧夏平原與河西走廊的西夏國,有著西北地區得天獨厚的沃野和水源,農、牧業產品能自給自足,加上黨項人的戰鬥力,西夏從一股小勢力做大到地方政權,與宋遼、宋金三足鼎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但是隨著西夏的強勢,寧夏地區走向沒落,這一時期是東西方商貿往來較為發達的時期,強勢的西夏中斷了東西方商貿的陸上往來,指南針在宋代被改良,同時造船水平提高,陸上絲綢之路轉變為海上絲綢之路,宋與阿拉伯地區通過南海、印度洋相互往來,寧夏地區曾經的商貿中轉站不復存在。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自身的閉塞,讓西夏國衰落了,終於被蒙古騎兵踏平,銀川平原上繁榮一時的興慶府變成廢墟,留下的只有賀蘭山腳下一座座王陵,不知在訴說著怎樣的歷史。蒙古騎兵拿下西夏後,寧夏地區曾經人煙稀少,到了元朝建立,蒙古人、中亞細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漢人在這裡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

從周朝到明朝,2600餘年中,寧夏地區是遊牧族群和農耕族群碰撞與交融的前線,遊牧族群把這裡變為牧場,農耕民族則在這裡發展灌溉農業,引黃灌渠遍佈寧夏平原,利用黃河水成了寧夏地區發展的首要工作。

寧夏與引黃古灌

寧夏地區在秦朝就開始了引黃河水灌溉,到了漢末,寧夏平原上的引黃灌溉區已經成了有一定規模的灌溉農業區,在歷朝歷代中,無論是遊牧族群佔據寧夏平原,還是農耕族群控制寧夏平原,當地都很重視引黃渠道的維護和開鑿,讓寧夏平原的農業潛力發揮出來。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從西漢開始,寧夏地區成了邊地交易中轉站,是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寧夏平原得到充分開發,移民屯守得到有效推進,寧夏平原從這時開始被稱為“塞北江南”?!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這些都意味著,農耕族群要北上並站穩腳跟,就必須控制賀蘭山與寧夏平原,遊牧族群要南下與農耕族群較量,也需要控制這裡;農耕民族強盛了會出現踏破賀蘭山缺,在寧夏平原發展農耕,遊牧族群強勢了會出現翻賀蘭山控寧夏平原,使之成為牧場。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漢朝如果少了寧夏平原這一據點,要掌控河西走廊並向西域擴張,難度多大,從北擊匈奴、開西域就知道; 唐朝以寧夏平原為據點,征服東西突厥,之後成了發展生產、屯邊駐守之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在寧夏地區登基,依靠西北防軍讓唐朝續命。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在英雄紛爭的亂世中,党項人在寧夏平原立國,前期夾在北宋、遼、西州回鶻、黃頭回紇(黃頭回鶻)、吐蕃諸部之間,後期則夾在金、蒙古、西遼、吐蕃諸部之間,依靠地形的易守難攻、寧夏平原與河西走廊的西夏國,有著西北地區得天獨厚的沃野和水源,農、牧業產品能自給自足,加上黨項人的戰鬥力,西夏從一股小勢力做大到地方政權,與宋遼、宋金三足鼎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但是隨著西夏的強勢,寧夏地區走向沒落,這一時期是東西方商貿往來較為發達的時期,強勢的西夏中斷了東西方商貿的陸上往來,指南針在宋代被改良,同時造船水平提高,陸上絲綢之路轉變為海上絲綢之路,宋與阿拉伯地區通過南海、印度洋相互往來,寧夏地區曾經的商貿中轉站不復存在。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自身的閉塞,讓西夏國衰落了,終於被蒙古騎兵踏平,銀川平原上繁榮一時的興慶府變成廢墟,留下的只有賀蘭山腳下一座座王陵,不知在訴說著怎樣的歷史。蒙古騎兵拿下西夏後,寧夏地區曾經人煙稀少,到了元朝建立,蒙古人、中亞細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漢人在這裡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

從周朝到明朝,2600餘年中,寧夏地區是遊牧族群和農耕族群碰撞與交融的前線,遊牧族群把這裡變為牧場,農耕民族則在這裡發展灌溉農業,引黃灌渠遍佈寧夏平原,利用黃河水成了寧夏地區發展的首要工作。

寧夏與引黃古灌

寧夏地區在秦朝就開始了引黃河水灌溉,到了漢末,寧夏平原上的引黃灌溉區已經成了有一定規模的灌溉農業區,在歷朝歷代中,無論是遊牧族群佔據寧夏平原,還是農耕族群控制寧夏平原,當地都很重視引黃渠道的維護和開鑿,讓寧夏平原的農業潛力發揮出來。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秦渠、漢渠、漢延渠、唐徠渠,這樣的名稱可以發現引黃古灌區的渠道不是一朝開鑿的,而是後世對既有的引黃渠道進行維護、又開鑿新的渠道,利用黃河水成了當地人生產的重要部分。

寧夏平原的黃河古灌區對秦漢勢力向向北延展有重要意義,對大唐征服東西突厥也至關重要,更別說主要靠著引黃古灌區進行物產補給、在亂世中延續近200年的西夏;經歷了元朝建立之前的戰亂,引黃古灌區人煙稀少、百姓困苦,因此,郭守敬組織了對毀壞渠道進行修復、疏浚的工作,重新設計沿河渠道壩閘,對渠道進行加固,12條主幹渠讓銀川平原9萬多頃土地恢復了灌溉農業發展。

明清時期,人口快速增加,糧食需求隨之增加,寧夏平原的引黃古灌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漢延渠、唐徠渠、大清渠、惠農渠、昌潤渠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使寧夏平原成為重要糧倉之一,也是大西北的大糧倉,寧夏平原產出的糧食多寡,關係著大西北的糧食供給安危。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從西漢開始,寧夏地區成了邊地交易中轉站,是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寧夏平原得到充分開發,移民屯守得到有效推進,寧夏平原從這時開始被稱為“塞北江南”?!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這些都意味著,農耕族群要北上並站穩腳跟,就必須控制賀蘭山與寧夏平原,遊牧族群要南下與農耕族群較量,也需要控制這裡;農耕民族強盛了會出現踏破賀蘭山缺,在寧夏平原發展農耕,遊牧族群強勢了會出現翻賀蘭山控寧夏平原,使之成為牧場。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漢朝如果少了寧夏平原這一據點,要掌控河西走廊並向西域擴張,難度多大,從北擊匈奴、開西域就知道; 唐朝以寧夏平原為據點,征服東西突厥,之後成了發展生產、屯邊駐守之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在寧夏地區登基,依靠西北防軍讓唐朝續命。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在英雄紛爭的亂世中,党項人在寧夏平原立國,前期夾在北宋、遼、西州回鶻、黃頭回紇(黃頭回鶻)、吐蕃諸部之間,後期則夾在金、蒙古、西遼、吐蕃諸部之間,依靠地形的易守難攻、寧夏平原與河西走廊的西夏國,有著西北地區得天獨厚的沃野和水源,農、牧業產品能自給自足,加上黨項人的戰鬥力,西夏從一股小勢力做大到地方政權,與宋遼、宋金三足鼎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但是隨著西夏的強勢,寧夏地區走向沒落,這一時期是東西方商貿往來較為發達的時期,強勢的西夏中斷了東西方商貿的陸上往來,指南針在宋代被改良,同時造船水平提高,陸上絲綢之路轉變為海上絲綢之路,宋與阿拉伯地區通過南海、印度洋相互往來,寧夏地區曾經的商貿中轉站不復存在。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自身的閉塞,讓西夏國衰落了,終於被蒙古騎兵踏平,銀川平原上繁榮一時的興慶府變成廢墟,留下的只有賀蘭山腳下一座座王陵,不知在訴說著怎樣的歷史。蒙古騎兵拿下西夏後,寧夏地區曾經人煙稀少,到了元朝建立,蒙古人、中亞細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漢人在這裡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

從周朝到明朝,2600餘年中,寧夏地區是遊牧族群和農耕族群碰撞與交融的前線,遊牧族群把這裡變為牧場,農耕民族則在這裡發展灌溉農業,引黃灌渠遍佈寧夏平原,利用黃河水成了寧夏地區發展的首要工作。

寧夏與引黃古灌

寧夏地區在秦朝就開始了引黃河水灌溉,到了漢末,寧夏平原上的引黃灌溉區已經成了有一定規模的灌溉農業區,在歷朝歷代中,無論是遊牧族群佔據寧夏平原,還是農耕族群控制寧夏平原,當地都很重視引黃渠道的維護和開鑿,讓寧夏平原的農業潛力發揮出來。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秦渠、漢渠、漢延渠、唐徠渠,這樣的名稱可以發現引黃古灌區的渠道不是一朝開鑿的,而是後世對既有的引黃渠道進行維護、又開鑿新的渠道,利用黃河水成了當地人生產的重要部分。

寧夏平原的黃河古灌區對秦漢勢力向向北延展有重要意義,對大唐征服東西突厥也至關重要,更別說主要靠著引黃古灌區進行物產補給、在亂世中延續近200年的西夏;經歷了元朝建立之前的戰亂,引黃古灌區人煙稀少、百姓困苦,因此,郭守敬組織了對毀壞渠道進行修復、疏浚的工作,重新設計沿河渠道壩閘,對渠道進行加固,12條主幹渠讓銀川平原9萬多頃土地恢復了灌溉農業發展。

明清時期,人口快速增加,糧食需求隨之增加,寧夏平原的引黃古灌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漢延渠、唐徠渠、大清渠、惠農渠、昌潤渠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使寧夏平原成為重要糧倉之一,也是大西北的大糧倉,寧夏平原產出的糧食多寡,關係著大西北的糧食供給安危。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但到了清朝的後期,由於各種原因,引黃灌渠逐漸荒廢,寧夏平原走向暗淡,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還發揮作用的渠道只有維新派人士王樹楠重修的七星渠,這條渠道讓中寧成了著名的“枸杞之鄉”;建國後,寧夏平原上的舊渠道得到了改造重修,還新開鑿了第一農場渠、第二農場渠、西乾渠、東干渠。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從西漢開始,寧夏地區成了邊地交易中轉站,是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寧夏平原得到充分開發,移民屯守得到有效推進,寧夏平原從這時開始被稱為“塞北江南”?!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這些都意味著,農耕族群要北上並站穩腳跟,就必須控制賀蘭山與寧夏平原,遊牧族群要南下與農耕族群較量,也需要控制這裡;農耕民族強盛了會出現踏破賀蘭山缺,在寧夏平原發展農耕,遊牧族群強勢了會出現翻賀蘭山控寧夏平原,使之成為牧場。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漢朝如果少了寧夏平原這一據點,要掌控河西走廊並向西域擴張,難度多大,從北擊匈奴、開西域就知道; 唐朝以寧夏平原為據點,征服東西突厥,之後成了發展生產、屯邊駐守之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在寧夏地區登基,依靠西北防軍讓唐朝續命。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在英雄紛爭的亂世中,党項人在寧夏平原立國,前期夾在北宋、遼、西州回鶻、黃頭回紇(黃頭回鶻)、吐蕃諸部之間,後期則夾在金、蒙古、西遼、吐蕃諸部之間,依靠地形的易守難攻、寧夏平原與河西走廊的西夏國,有著西北地區得天獨厚的沃野和水源,農、牧業產品能自給自足,加上黨項人的戰鬥力,西夏從一股小勢力做大到地方政權,與宋遼、宋金三足鼎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但是隨著西夏的強勢,寧夏地區走向沒落,這一時期是東西方商貿往來較為發達的時期,強勢的西夏中斷了東西方商貿的陸上往來,指南針在宋代被改良,同時造船水平提高,陸上絲綢之路轉變為海上絲綢之路,宋與阿拉伯地區通過南海、印度洋相互往來,寧夏地區曾經的商貿中轉站不復存在。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自身的閉塞,讓西夏國衰落了,終於被蒙古騎兵踏平,銀川平原上繁榮一時的興慶府變成廢墟,留下的只有賀蘭山腳下一座座王陵,不知在訴說著怎樣的歷史。蒙古騎兵拿下西夏後,寧夏地區曾經人煙稀少,到了元朝建立,蒙古人、中亞細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漢人在這裡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

從周朝到明朝,2600餘年中,寧夏地區是遊牧族群和農耕族群碰撞與交融的前線,遊牧族群把這裡變為牧場,農耕民族則在這裡發展灌溉農業,引黃灌渠遍佈寧夏平原,利用黃河水成了寧夏地區發展的首要工作。

寧夏與引黃古灌

寧夏地區在秦朝就開始了引黃河水灌溉,到了漢末,寧夏平原上的引黃灌溉區已經成了有一定規模的灌溉農業區,在歷朝歷代中,無論是遊牧族群佔據寧夏平原,還是農耕族群控制寧夏平原,當地都很重視引黃渠道的維護和開鑿,讓寧夏平原的農業潛力發揮出來。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秦渠、漢渠、漢延渠、唐徠渠,這樣的名稱可以發現引黃古灌區的渠道不是一朝開鑿的,而是後世對既有的引黃渠道進行維護、又開鑿新的渠道,利用黃河水成了當地人生產的重要部分。

寧夏平原的黃河古灌區對秦漢勢力向向北延展有重要意義,對大唐征服東西突厥也至關重要,更別說主要靠著引黃古灌區進行物產補給、在亂世中延續近200年的西夏;經歷了元朝建立之前的戰亂,引黃古灌區人煙稀少、百姓困苦,因此,郭守敬組織了對毀壞渠道進行修復、疏浚的工作,重新設計沿河渠道壩閘,對渠道進行加固,12條主幹渠讓銀川平原9萬多頃土地恢復了灌溉農業發展。

明清時期,人口快速增加,糧食需求隨之增加,寧夏平原的引黃古灌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漢延渠、唐徠渠、大清渠、惠農渠、昌潤渠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使寧夏平原成為重要糧倉之一,也是大西北的大糧倉,寧夏平原產出的糧食多寡,關係著大西北的糧食供給安危。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但到了清朝的後期,由於各種原因,引黃灌渠逐漸荒廢,寧夏平原走向暗淡,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還發揮作用的渠道只有維新派人士王樹楠重修的七星渠,這條渠道讓中寧成了著名的“枸杞之鄉”;建國後,寧夏平原上的舊渠道得到了改造重修,還新開鑿了第一農場渠、第二農場渠、西乾渠、東干渠。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80年代以來,寧夏平原引黃古灌渠的改造、維護加入了現代化信息技術、節水技術,極大提高寧夏利用黃河的科學水平,同時參考了漢激河浚渠、西夏卷埽、元控水閘堰、明石閘水則、清封表輪灌的方法,實現了引黃灌溉綜合效益的最大化,維持寧夏平原的可持續發展。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從西漢開始,寧夏地區成了邊地交易中轉站,是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寧夏平原得到充分開發,移民屯守得到有效推進,寧夏平原從這時開始被稱為“塞北江南”?!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這些都意味著,農耕族群要北上並站穩腳跟,就必須控制賀蘭山與寧夏平原,遊牧族群要南下與農耕族群較量,也需要控制這裡;農耕民族強盛了會出現踏破賀蘭山缺,在寧夏平原發展農耕,遊牧族群強勢了會出現翻賀蘭山控寧夏平原,使之成為牧場。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漢朝如果少了寧夏平原這一據點,要掌控河西走廊並向西域擴張,難度多大,從北擊匈奴、開西域就知道; 唐朝以寧夏平原為據點,征服東西突厥,之後成了發展生產、屯邊駐守之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在寧夏地區登基,依靠西北防軍讓唐朝續命。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在英雄紛爭的亂世中,党項人在寧夏平原立國,前期夾在北宋、遼、西州回鶻、黃頭回紇(黃頭回鶻)、吐蕃諸部之間,後期則夾在金、蒙古、西遼、吐蕃諸部之間,依靠地形的易守難攻、寧夏平原與河西走廊的西夏國,有著西北地區得天獨厚的沃野和水源,農、牧業產品能自給自足,加上黨項人的戰鬥力,西夏從一股小勢力做大到地方政權,與宋遼、宋金三足鼎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但是隨著西夏的強勢,寧夏地區走向沒落,這一時期是東西方商貿往來較為發達的時期,強勢的西夏中斷了東西方商貿的陸上往來,指南針在宋代被改良,同時造船水平提高,陸上絲綢之路轉變為海上絲綢之路,宋與阿拉伯地區通過南海、印度洋相互往來,寧夏地區曾經的商貿中轉站不復存在。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自身的閉塞,讓西夏國衰落了,終於被蒙古騎兵踏平,銀川平原上繁榮一時的興慶府變成廢墟,留下的只有賀蘭山腳下一座座王陵,不知在訴說著怎樣的歷史。蒙古騎兵拿下西夏後,寧夏地區曾經人煙稀少,到了元朝建立,蒙古人、中亞細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漢人在這裡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

從周朝到明朝,2600餘年中,寧夏地區是遊牧族群和農耕族群碰撞與交融的前線,遊牧族群把這裡變為牧場,農耕民族則在這裡發展灌溉農業,引黃灌渠遍佈寧夏平原,利用黃河水成了寧夏地區發展的首要工作。

寧夏與引黃古灌

寧夏地區在秦朝就開始了引黃河水灌溉,到了漢末,寧夏平原上的引黃灌溉區已經成了有一定規模的灌溉農業區,在歷朝歷代中,無論是遊牧族群佔據寧夏平原,還是農耕族群控制寧夏平原,當地都很重視引黃渠道的維護和開鑿,讓寧夏平原的農業潛力發揮出來。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秦渠、漢渠、漢延渠、唐徠渠,這樣的名稱可以發現引黃古灌區的渠道不是一朝開鑿的,而是後世對既有的引黃渠道進行維護、又開鑿新的渠道,利用黃河水成了當地人生產的重要部分。

寧夏平原的黃河古灌區對秦漢勢力向向北延展有重要意義,對大唐征服東西突厥也至關重要,更別說主要靠著引黃古灌區進行物產補給、在亂世中延續近200年的西夏;經歷了元朝建立之前的戰亂,引黃古灌區人煙稀少、百姓困苦,因此,郭守敬組織了對毀壞渠道進行修復、疏浚的工作,重新設計沿河渠道壩閘,對渠道進行加固,12條主幹渠讓銀川平原9萬多頃土地恢復了灌溉農業發展。

明清時期,人口快速增加,糧食需求隨之增加,寧夏平原的引黃古灌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漢延渠、唐徠渠、大清渠、惠農渠、昌潤渠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使寧夏平原成為重要糧倉之一,也是大西北的大糧倉,寧夏平原產出的糧食多寡,關係著大西北的糧食供給安危。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但到了清朝的後期,由於各種原因,引黃灌渠逐漸荒廢,寧夏平原走向暗淡,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還發揮作用的渠道只有維新派人士王樹楠重修的七星渠,這條渠道讓中寧成了著名的“枸杞之鄉”;建國後,寧夏平原上的舊渠道得到了改造重修,還新開鑿了第一農場渠、第二農場渠、西乾渠、東干渠。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80年代以來,寧夏平原引黃古灌渠的改造、維護加入了現代化信息技術、節水技術,極大提高寧夏利用黃河的科學水平,同時參考了漢激河浚渠、西夏卷埽、元控水閘堰、明石閘水則、清封表輪灌的方法,實現了引黃灌溉綜合效益的最大化,維持寧夏平原的可持續發展。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2017年10月10日,寧夏平原引黃古灌區被國際灌排會授予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面積8600平方公里的引黃古灌區分佈在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固原的10個縣市區,25條引黃主渠道灌溉了828萬畝土地,其中年齡百歲以上的渠道為14條,佔比過半,灌溉的土地多達540萬畝。

"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海潮青年:在我國當今的地緣經濟文化中,寧夏是最缺少存在感的地區之一,但在中國地理和歷史中,必定會提到寧夏,地理上,有地理標識之賀蘭山、河套平原之西套、灌溉農業之引黃灌溉;歷史上,寧夏地區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碰撞、交融的前線,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神祕的西夏國,以今寧夏平原為支撐,在亂世延續了近200年國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對於寧夏,有些事兒不方便展開暢談,但賀蘭山下的塞北江南、天下黃河富寧夏還是可以聊聊,地處大西北的寧夏,夾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氣候乾旱少雨,黃河貫穿了北半部,把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串聯在一起,組成了西套平原,即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禮物,沒有它們,寧夏就缺少了成為塞北江南的基礎,當三者組合在一起,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也就解釋了天下黃河為什麼富了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套平原,利用黃河的歷史也成了寧夏的歷史。

賀蘭山之於寧夏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標識之一,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200毫米年降水量線。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是一座有20億年地質史的山脈,在山脈東側的洪積扇上,拾到化石是常有的事,它們有的是元古代、古生代的,有的是中生代的,還有更多的是新生代的。在20億年裡,賀蘭山經歷了一系列的地質運動和外部演變,元古代的強烈造山變質、火山岩活動,此外還有冰川和海侵變化,賀蘭山上的賀蘭石、硅巖多在這一時期形成,蠕蟲動物化石也在此時的冰川活動中形成。

從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賀蘭山經歷的地質運動更加強烈,外部活動變化更加頻繁,大部分地質時期的石灰岩、砂岩、頁岩可以在賀蘭山看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長約200多公里、寬約30公里的,從山勢上看,自北向南傾斜,北段高南段緩,東坡峻西坡緩,山的西麓直接沒入內蒙古高原,山的東麓則是斷層,與銀川平原形成較大的高差。此外,斷層帶附近還是一條地震帶,有歷史記載的大地震一次發生在明朝,兩次發生在清朝,據推測,震級都在7.5級及以上。

從寧夏的角度看,賀蘭山阻止了騰格裡沙漠向東蔓延,還削弱了寒潮襲擾,在夏季,東南季風到寧夏已經很弱,但也帶來了少量水汽,賀蘭山東坡是夏季風的迎風坡,這裡不僅多風,風力隨海拔升高而加強,而降水量也由山麓向山頂逐漸增多,常常引發山洪,把山上的沉積物搬運到山前。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如果站在賀蘭山頂,往東俯瞰是銀川平原,往南遙望是衛寧平原,它們是寧夏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也正是這裡,成了"塞北江南",盛產枸杞、大米等特產,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也很香甜,絲毫不遜色於新疆瓜果。

黃河富了寧夏平原

寧夏是我國最缺少水資源的地區之一,因此,有賀蘭山和西套平原,寧夏還富不起來,需要至關重要的水源,黃河就充當了這個角色,濤濤的黃河在黑山峽進入寧夏,此時她變得溫順、豐腴,以397公里的長度滋養了寧夏平原。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與黃河共生息是寧夏唯一的選擇,故寧夏僅有的5個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都分佈在黃河畔,只有最貧困的固原沒沿黃河,但固原也選擇了寧夏境內最大、最長的黃河支流——清水河。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寧夏生存條件最好的地方就在黃河沿線,精華部分是西套平原,精華中的精華則是其中的銀川平原,千百年來,黃河為寧夏平原帶來了富饒、帶來了可以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藉助黃河水發展的灌溉農業,寧夏平原可以種植高品質的水稻、最著名的枸杞,還可發展牧業,生產各種瓜果,著名的有西瓜、蘋果、哈密瓜、葡萄,已經能銷往全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下的葡萄園

因為有了黃河,寧夏平原才成了黃土高原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交界處最富饒的綠洲,故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未來寧夏的進一步發展,還將依黃河進行。

碰撞與交融前線

當賀蘭山、西套平原和黃河完美組合,就成了宜遊牧宜農耕的地區,春秋戰國,寧夏地區屬於烏戎地,秦朝設置北地郡,開始在寧夏地區修築長城、開鑿秦渠,寧夏地區正式成為遊牧和農耕碰撞的戰略要地。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從西漢開始,寧夏地區成了邊地交易中轉站,是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之一;在北魏和北周時期,寧夏平原得到充分開發,移民屯守得到有效推進,寧夏平原從這時開始被稱為“塞北江南”?!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這些都意味著,農耕族群要北上並站穩腳跟,就必須控制賀蘭山與寧夏平原,遊牧族群要南下與農耕族群較量,也需要控制這裡;農耕民族強盛了會出現踏破賀蘭山缺,在寧夏平原發展農耕,遊牧族群強勢了會出現翻賀蘭山控寧夏平原,使之成為牧場。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漢朝如果少了寧夏平原這一據點,要掌控河西走廊並向西域擴張,難度多大,從北擊匈奴、開西域就知道; 唐朝以寧夏平原為據點,征服東西突厥,之後成了發展生產、屯邊駐守之地,“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在寧夏地區登基,依靠西北防軍讓唐朝續命。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在英雄紛爭的亂世中,党項人在寧夏平原立國,前期夾在北宋、遼、西州回鶻、黃頭回紇(黃頭回鶻)、吐蕃諸部之間,後期則夾在金、蒙古、西遼、吐蕃諸部之間,依靠地形的易守難攻、寧夏平原與河西走廊的西夏國,有著西北地區得天獨厚的沃野和水源,農、牧業產品能自給自足,加上黨項人的戰鬥力,西夏從一股小勢力做大到地方政權,與宋遼、宋金三足鼎立。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但是隨著西夏的強勢,寧夏地區走向沒落,這一時期是東西方商貿往來較為發達的時期,強勢的西夏中斷了東西方商貿的陸上往來,指南針在宋代被改良,同時造船水平提高,陸上絲綢之路轉變為海上絲綢之路,宋與阿拉伯地區通過南海、印度洋相互往來,寧夏地區曾經的商貿中轉站不復存在。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自身的閉塞,讓西夏國衰落了,終於被蒙古騎兵踏平,銀川平原上繁榮一時的興慶府變成廢墟,留下的只有賀蘭山腳下一座座王陵,不知在訴說著怎樣的歷史。蒙古騎兵拿下西夏後,寧夏地區曾經人煙稀少,到了元朝建立,蒙古人、中亞細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漢人在這裡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

從周朝到明朝,2600餘年中,寧夏地區是遊牧族群和農耕族群碰撞與交融的前線,遊牧族群把這裡變為牧場,農耕民族則在這裡發展灌溉農業,引黃灌渠遍佈寧夏平原,利用黃河水成了寧夏地區發展的首要工作。

寧夏與引黃古灌

寧夏地區在秦朝就開始了引黃河水灌溉,到了漢末,寧夏平原上的引黃灌溉區已經成了有一定規模的灌溉農業區,在歷朝歷代中,無論是遊牧族群佔據寧夏平原,還是農耕族群控制寧夏平原,當地都很重視引黃渠道的維護和開鑿,讓寧夏平原的農業潛力發揮出來。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秦渠、漢渠、漢延渠、唐徠渠,這樣的名稱可以發現引黃古灌區的渠道不是一朝開鑿的,而是後世對既有的引黃渠道進行維護、又開鑿新的渠道,利用黃河水成了當地人生產的重要部分。

寧夏平原的黃河古灌區對秦漢勢力向向北延展有重要意義,對大唐征服東西突厥也至關重要,更別說主要靠著引黃古灌區進行物產補給、在亂世中延續近200年的西夏;經歷了元朝建立之前的戰亂,引黃古灌區人煙稀少、百姓困苦,因此,郭守敬組織了對毀壞渠道進行修復、疏浚的工作,重新設計沿河渠道壩閘,對渠道進行加固,12條主幹渠讓銀川平原9萬多頃土地恢復了灌溉農業發展。

明清時期,人口快速增加,糧食需求隨之增加,寧夏平原的引黃古灌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漢延渠、唐徠渠、大清渠、惠農渠、昌潤渠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使寧夏平原成為重要糧倉之一,也是大西北的大糧倉,寧夏平原產出的糧食多寡,關係著大西北的糧食供給安危。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但到了清朝的後期,由於各種原因,引黃灌渠逐漸荒廢,寧夏平原走向暗淡,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還發揮作用的渠道只有維新派人士王樹楠重修的七星渠,這條渠道讓中寧成了著名的“枸杞之鄉”;建國後,寧夏平原上的舊渠道得到了改造重修,還新開鑿了第一農場渠、第二農場渠、西乾渠、東干渠。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80年代以來,寧夏平原引黃古灌渠的改造、維護加入了現代化信息技術、節水技術,極大提高寧夏利用黃河的科學水平,同時參考了漢激河浚渠、西夏卷埽、元控水閘堰、明石閘水則、清封表輪灌的方法,實現了引黃灌溉綜合效益的最大化,維持寧夏平原的可持續發展。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2017年10月10日,寧夏平原引黃古灌區被國際灌排會授予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面積8600平方公里的引黃古灌區分佈在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固原的10個縣市區,25條引黃主渠道灌溉了828萬畝土地,其中年齡百歲以上的渠道為14條,佔比過半,灌溉的土地多達540萬畝。

地理標識賀蘭山下,引黃古灌為何能讓寧夏成為塞北江南

賀蘭山、西套平原、黃河是上天賜予寧夏的最寶貴禮物,有了引黃灌渠,寧夏平原真正成了“塞北江南”,天下黃河才得以富了寧夏;今天,吸取引黃古灌的古老智慧,科學、合理、適度利用黃河,以生態優先為原則推動黃河沿線綠色發展,是寧夏可以發揮的空間。

參考資料:

  • 《賀蘭山隆升時限及其演化》,作者:趙紅格、劉池洋、王鋒、王建強、李瓊、姚亞明
  • 《賀蘭山的冰川與環境》,作者:王志麟
  • 《草原文化的融合地帶——賀蘭山與陰山環黃河而生成的多元文化》,作者:薛正昌
  • 《黃河哺育著寧夏》,作者:饒鳳岐
  • 《寧夏引黃古灌區的歷史作用》,作者:張偉兵
  • 《寧夏引黃古灌區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作者:周文君
  • 《古灌溉遺產工程承載中國水文化史》,作者:李復興
  • 《推進寧夏引黃灌區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作者:王瑞斌

本文由‘海潮地理學社’原創,禁止搬運、轉載、抄襲,摘錄,侵權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