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的財政補貼該如何選方向?

黑洞 投資 基金 財經 孫建波產業與資本戰略 孫建波產業與資本戰略 2017-08-29

記住,任何產業規劃的決策,都必須要牢記一點:可用的資源和財政資金是有限的,所以必須要考慮效率。

為什麼先說補貼的事情呢?因為這對企業家的行為選擇有影響,對產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有影響。

補貼形式大致有兩種,一是補貼開辦成本、固定投入和研發費用,降低項目的開辦風險和財務風險;二是補貼產品,降低企業的產品變動成本,降低項目的市場競爭風險。在實踐中,前者的方法包括無償或低價給土地,對固定資產投入給補貼等形式;後者的做法通常是產品流轉稅收的減免,也有針對產品銷售量給補貼的。除此之外,甚至連所得稅也減免了。

這兩種補貼,第一種補貼對於招商來說無可厚非。但第二種補貼,就必須要考慮,何時補貼能退出,產品能具有真正的市場競爭力。如果總是不退出,財政是受不了的。如果補貼一撤,產品價格就沒有市場競爭力了,則說明補貼是失敗的,產業也是失敗的。所以我們一直認為第二種補貼要慎重,這種補貼往往只是地區之間的惡性競爭,對當地發展和老百姓都沒多大好處。重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將來會看到負面效應。

我們一直倡導,如條件具備,政府最好不要直接補貼企業,改為組建產業引導基金,投資企業或項目的股權。其效果類似第一種補貼,降低了項目的開辦風險和財務風險。但效果更好,讓財政的資金活了,財政資金不再是肉包子打狗。

一個地區基礎弱,產業配套差,政府是要給第一種補貼的。這是落後地區進行招商引資的規定動作。但是,不代表引進的產業可以沒有市場競爭力。給予前期的支持之後,企業必須具備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才能真正帶動當地發展。

東北振興,國家一定要多投入。但投入的資金,一定要引來自身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和公司。這和養孩子一樣,不能供他讀書,供他娶老婆,還要供他將來養家餬口。那樣的話,東北就又回到老路了,財政資金就掉進黑洞了。

往往,資金黑洞型產業,會以就業與穩定的名義,吃掉更多財政資金。這樣,反而沒有資金用於優勢產業的引導和推動了。吉林和東北的財政補貼,該給什麼樣的產業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