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河南彰德府的這個縣為什麼比其他三個縣早了220年劃歸河北

明清河南彰德府的這個縣為什麼比其他三個縣早了220年劃歸河北

滏陽河日出

今天的河北省邯鄲市西南部有四個縣(市),在明清時期屬於河南省彰德府(府治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陽市)管轄,分別是涉縣、武安市、臨漳縣、磁縣。但這四個縣可不是同時劃歸邯鄲的,涉縣、武安、臨漳三個縣(市)均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劃歸河北省管轄的,但磁縣卻是在雍正四年(1726年)四月就劃歸了直隸省(今天的河北省)管轄,劃歸河北省的時間比其他縣早了220年。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一件影響磁縣、邯鄲、永年等縣的曠日持久的一場水利官司所造成的。

明清河南彰德府的這個縣為什麼比其他三個縣早了220年劃歸河北

滏陽河示意圖,紅線即是

今天流經磁縣、邯鄲市區東側、永年縣廣府鎮(明清廣平府治所)、曲周縣、雞澤縣,入邢臺市的大陸澤(已與上世紀初乾涸)的滏陽河,由於源頭位於磁縣鼓山(今屬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因此明代時的磁州(今磁縣)上到官吏下至百姓,均天然的認為滏陽河水就是自己的。所以在17世紀左右的時候,大修水利工程,截留水源以利於本縣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

明清河南彰德府的這個縣為什麼比其他三個縣早了220年劃歸河北

明代的磁州

在明初剛經過戰亂之後的休養生息的時候,這樣的措施還不太明顯,因為人口不多,用水量也不算大,再加上當時還有條漳河分成兩股,一股入下游衛河,另一股入滏陽河,給滏陽河帶來極大的水量,還未出現水利糾紛,上下游關係還是比較平和的。但由於漳河遷徙無常,後出於治水的需要人工堵住其入滏陽河,使其全河入衛河。這樣帶來的就是滏陽河水量的急劇的減少。等到了明朝中葉,滏陽河兩岸的人口也迅速增長,這就帶來了上下游用水的矛盾,滏陽河流經的區域的官員紛紛向上級打報告陳述這件事情。

永年等滏陽河下游的縣先告的不是磁州,而是邯鄲縣。因為邯鄲縣是永年的上游,並且出於截水的目的,在羅城頭等地也建起了水閘,流往永年等下游的水更是極少,特別是乾旱年份,有時候造成莊稼顆粒無收,於是永年的官員就往上司、跟它同處一城的廣平府知府那裡告邯鄲縣的狀,邯鄲縣的官員表示很委屈啊,因為不光是我截水,上游的磁州截的更多啊,我如果不截,我這裡的百姓也是無法種莊稼啊。這樣的官司打了很多很多,一直無法解決,為什麼呢?

因為磁州當時是屬於河南省彰德府的,跟廣平府是分屬兩個省,這樣的官司是跨省跨府的,已超過了當地府衙能處理的能力之外了。沒辦法,只好往上再行公文吧,官司就上交到省一級的官府了。

明清河南彰德府的這個縣為什麼比其他三個縣早了220年劃歸河北

清代的磁縣

跨府的官司難打,跨省的更難。這個曠日持久的官司在明代沒解決,清朝初年朝廷忙著穩定局勢,也顧不上這些“小事”,時間到了雍正四年,終於有了一個解決的辦法,那就是既然跨省不好協調,乾脆就把磁州劃歸廣平府吧,你們在一個府裡歸一個官員系統管,總該好整了吧。所以磁州就在雍正四年(1726年)的四月劃歸了直隸廣平府。不僅如此,磁州在劃歸直隸管轄之前,是河南省的直隸州,直隸州可以管縣,武安、涉縣就是它的屬縣,在這次區劃調整中,把磁州降為了磁縣,所轄的縣仍歸彰德府管轄,等於是降級了。

這件事情,在清《世宗實錄》卷105中有明確的記載:因“滏陽河發源河南磁州,州民攔河築壩,致直(直隸)屬邯鄲、永年諸縣爭水,訐訟事關兩省,文移動經歲月”。

武安、涉縣以及磁縣的臨縣臨漳縣直到1949年才劃歸了河北省管轄,雖然在明清時期武安、涉縣、臨漳與磁縣同屬彰德府管轄,但是卻比磁縣遲了220年才劃歸河北省。

你瞭解這件事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