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安文化名人之楊化文'

"
"
河北省文安文化名人之楊化文

1926年7月,楊化文出生於河北省文安縣西灘裡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裡。父親楊萬倉是一個農民,楊家幾代以織蓆賣席為生。楊萬倉精通武藝,且俠肝義膽,樂於幫助貧苦人,經常在自己非常拮据的情況下拿出錢來賙濟吃不上飯的窮人。

楊母是文安龍街鄉東扣村張氏人,這個老太太更具菩薩心腸, 楊母是文安龍街鄉東扣村張氏人,這個老太太更具菩薩心腸,是個專門偷自己家的東西去給別人的人。楊家因為有席業,日子比別人稍微寬裕些,楊母經常揹著家裡主事的,把糧食偷偷送給揭不開鍋的人們。當時鄰居有個癱瘓在床的老人,賴於她的賙濟存活了很多年。

11歲時楊化文的父親去世,母親帶著他和哥哥艱難度日,楊化文自小就天資聰明,樂文善武,17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當時北京著名的軍校--清河軍校。

命運多舛,坎坷半生

在軍校,楊化文彼表現出色,被破格提拔多次,在他即將入黨的時候,村裡個別人對其家庭有矛盾,給學校寫信說誣告有歷史問題,楊化文被迫由軍隊回到家鄉。在當時複雜的政治空氣下,他在水利、糧食、工地、學校等多處幹零活兒,且一直沒有結婚,直到他四十歲的時候才和現在的老伴結為夫妻。1980年在本村小學擔任了校長一職,同時兼學校的音樂和體育課。後於1989年入黨,於1985年擔任灘裡鎮中學美術教師直到退休。

義務辦班,培養人才

楊化文現為中國國際藝術研究會會員,被多家書畫專業研究機構、書畫專業院校聘為特約顧問、專家委員、客座教授、名譽館長等職。畫藝師承王西林、王靜如等國畫名家,擅長花鳥,尤以梅花而聞名。作品曾多次選送到各省市及臺灣、日本展出,多次在國家、國際級書畫賽中獲獎。

2000年,楊化文在西灘裡村自己的家中辦起了“化文藝術培訓班”,楊化文就是這個培訓班的創建者和主要教師,免費義務指導和培養青少年書畫愛好者。這個班已經記不清招收到第多少期、教過多少學生了。只知道學生中有281人次獲獎,其中特別金獎19枚、金獎54枚。楊化文本人7次榮獲教育金獎。先後有10餘名學生考入高校,其中尹德義考入四川美術大學,都亞楠考入長沙中南美院,楊紅杏考入天津工藝美術設計院……

楊先生在義務辦學的幾年裡,從沒有向學生收取過一分錢的費用,有家庭困難的學生,他還想辦法幫他們解決文具的費用,有家長不支持孩子學習美術,他主動上門做家長的思想工作。灘裡鎮沒有專門書畫用品店,為了讓學生們用上物美價廉的紙、筆、墨、顏料,老先生經常獨自坐公共汽車去天津幫學生們購買,而路費全是他自己承擔。孩子們累了就在他家休息,餓了就在他家吃。

楊化文的大女兒楊潔,在廊坊市工作期間,曾和全國著名演員餘淑珍學習演唱,一到暑假學生多的時候,楊化文就打電話叫女兒回來給孩子們上音樂課,道路雖遠,但是因為老父親有命,楊潔每次都自己坐車按時來講課。

菩薩心腸,樂於助人

楊化文的孩子們都在城裡住,每次楊化文坐車到汽車站下車探望子女,站地的三輪車師傅都蜂擁而上,說:“大爺,我拉您,我認識您”。原來每次楊化文坐車,師傅找他要兩塊他都給三塊,師傅要三塊他就給人家五塊,孩子們知道了就說他:“你自己錢也不多,幹嘛費要多給?”楊化文說:“開三輪的不容易啊。”

參加戰爭時楊化文的腿受傷了,至今留有後遺症,但他從不叫苦,總是提著東西一口氣上到5樓。

當人們問起楊化文為什麼這麼多年義務教學繪畫時,他說:“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給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是我回報黨的最好方式”。

面對機遇和挑戰,成功屬於智者、屬於強者,更屬於充滿愛心的智者和強者。

“大事小事,要關心別人與群體”、“不文明的言行,是暴露自己低級品格的表現”、“貪不義之財者,並不聰明,只見眼前金如山,不見日後淚成河”楊化文先生這些至理名言,不正是一個用愛心鋪就成功路的強者、智者內心境界的真實寫照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