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訴你王莽的“理想國”什麼樣?胡適:他遠在王安石之上

漢朝 王莽 王安石 宋朝 胡適 影士說 2018-12-03

王莽是個失敗者,而且是歷史上最大的失敗者之一,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那麼王莽失敗的原因到底在哪,總不能簡單地歸咎於“拍腦袋”吧?

一篇文章告訴你王莽的“理想國”什麼樣?胡適:他遠在王安石之上

王莽稱帝之後,快速實現了政權的穩定,隨後他一改謙恭的印象,行事風格發生鉅變。史載他“狹小漢家制度,欲更為疏闊”(《資治通鑑·漢紀》)。此時,他實際執政已達十年,一切輕車熟路。在王莽那讓人眼花繚亂的改革措施中,最關鍵的是四項:

一是幣制改革,發行新貨幣,廢除漢朝通行的五銖錢;

二是所謂的“王田私屬”,即按古代的井田制,將全國的田改稱‘王田’,奴婢叫‘私屬’,都不準買賣。家庭人口男子不滿八人,佔有田畝超過一井(900畝)的,要將多餘田畝分給親屬、鄰居和同鄉;

三是廢除“王”這一級爵位,國內諸侯王一律降為公,西域、西南夷國家的王則一律改為侯,他還額外派人到匈奴授予單于新朝印章,改“匈奴單于璽”為“新匈奴單于章”。

四是實行五均六筦政策,國家機構廣泛參與市場活動,目的是使民眾均平,防止富商侵吞兼併。

一篇文章告訴你王莽的“理想國”什麼樣?胡適:他遠在王安石之上

這四項改革措施,不啻於四枚重磅炸彈,在王莽登上皇位的頭兩年就被投放出去,應該是思慮已久的結果。四者當中,最具革命性的是“王田私屬”。

社會資源,最重要的無非土地和人。土地兼併和隨之而來的奴婢問題,好比戴在歷代王朝頭上的緊箍咒,特別是經過一段時期的穩定發展後,這個問題就會冒出頭來。所以抑制土地兼併,成為歷朝歷代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早在漢武帝時,董仲舒給漢武帝的上書中就有一段話:

“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賣買,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邑有人君之尊,裡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古井田法雖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贍不足,塞併兼之路;去奴婢,除專殺之威;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然後可善治也!”

一篇文章告訴你王莽的“理想國”什麼樣?胡適:他遠在王安石之上

可見在武帝的時候,就已經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頒佈《名田令》,遷徙富戶大族、用酷吏打擊豪強等等,但這個問題並未得到根除。又過了一百多年,土地兼併現象日益嚴重。漢哀帝即位,曾接受大臣師丹等人的建議,開始限制諸侯王、列侯、公主的名田數量,並規定關內侯、吏、民的名田不準超過三十頃,奴婢不準超過三十人,以三年為期,如果違犯就沒收入官。這個法令還沒怎麼實行,就遭到天下貴戚、富戶的強烈抵制,只好暫時擱置,最後不了了之。王莽時土地兼併更嚴重,就拿後來的光武帝劉秀來說,他是南陽豪強,祖父樊重家有田三百餘頃,他的皇后陰麗華陰家則有田七百餘頃。

一篇文章告訴你王莽的“理想國”什麼樣?胡適:他遠在王安石之上

瞭解了這個背景,再回過頭來看王莽的“王田私屬”,不得不讓人驚歎於王莽“均眾庶,抑併兼”的力度之大,氣魄之宏偉。

王莽按井田法人均百畝的古制,均分天下土地,那些富戶大族土地削減,蓄養那麼多奴婢也用不著,王莽又禁止買賣奴婢,所以只能是放走。“王田私屬”是王莽針對封建社會痼疾開出的一劑猛藥。胡適先生據此認為,“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是好的……王莽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遠在王安石之上。”因為他的設想一旦實現,則儒家的理想世界就在前方不遠了。

一篇文章告訴你王莽的“理想國”什麼樣?胡適:他遠在王安石之上

但是,要實現這樣的政策談何容易。二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似乎還能聽到反對的聲浪。可是王莽展現了他的鐵腕手段,下令:敢有非議井田聖制、無法惑眾者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就像我的始祖舜帝遷徙四凶一樣。於是,無數人因違法買賣土地和奴婢而被關進監獄,而王莽也終於承受不住這巨大的壓力,在三年之後無奈下詔,“凡持有王田者可自由變賣,不受法律限制,犯法私自買賣平民者,暫不處罰。”這樣王田私屬成了一張廢紙。

他的其他政策也相繼遭到失敗,幣制改革和五均六筦擾亂了市場,不光大商人反對,中、小工商業者也切齒痛恨。削減爵位的做法,引起天下王侯和四方夷族的不滿,更直接引發匈奴興兵犯邊,新朝邊境從此再無寧日,加速了王莽的敗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