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墓中的文物出土,立即轟動全國,龐大體型讓人嘖嘖稱奇

漢朝 青銅器 西漢 博物館 小珏說歷史 2019-04-08
國王墓中的文物出土,立即轟動全國,龐大體型讓人嘖嘖稱奇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山東省考古界發現了西漢齊王墓,它立即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巨大關注。因為從西周到漢朝,齊國始終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這一千年時間,也是古代山東最輝煌燦爛的時光。這項考古發掘也不負眾望,在5個隨葬器物坑的清理之後,竟然有1.21萬餘件精彩文物面世。

在這次考古中,留下了遺憾,留下了謎團,也留下了成果。儘管出土了這麼多文物,考古專家卻未能確定墓主人到底是誰。目前最認可的是墓主為齊哀王劉襄,他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之孫,也是第一任齊王劉肥的長子。

國王墓中的文物出土,立即轟動全國,龐大體型讓人嘖嘖稱奇

拋開墓主的身份不說,這座墓最為引人矚目的文物,就是一面巨大的銅鏡。要知道,我國是最早使用青銅做銅鏡的國家。青銅器本身就是中國古代文化巔峰的一個見證,然而到了戰國時期開始,它逐步被鐵質製品所取代。那些曾經顯赫一時的青銅器皿和禮器,都因為時代的發展走向了衰落。

然而,青銅鏡卻是一個例外,它此後仍然繁榮了一千多年。特別是在漢朝,青銅鏡的製作達到了一個巔峰。它的形狀多種多樣,圓形的為主,方形的比較少見,還有其它各種異形的青銅鏡。在漢代甚至還有著名的“透光鏡”,其原理至今尚未完全摸透。

國王墓中的文物出土,立即轟動全國,龐大體型讓人嘖嘖稱奇

漢代銅鏡很多,雖然距今兩千來年,留下來的也不少,不過在齊王墓中出土的這面銅鏡,仍然引起轟動。在它剛剛露面的時候,見多識廣的考古工作者也都放下了手上的工作,共同圍觀欣賞,嘖嘖稱奇,感嘆當時工匠的鬼斧神工。

原來,這面長方形的青銅鏡,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它長為115.1釐米,寬為57.5釐米,如此龐大的體型,“噸位”自然不可小覷,稱量之後重達56.5公斤。

國王墓中的文物出土,立即轟動全國,龐大體型讓人嘖嘖稱奇

方形鏡本來數量就比圓鏡要少得多,何況是如此大的方鏡!有人感慨道,這位齊王一定是愛美之人,這面巨鏡,只可能是作為試衣鏡使用的。當時專家就毫不猶豫地說,在出土的無數鏡子之中,這面方鏡是最大的,它不是“鏡王”,誰是“鏡王”?

齊王墓的考古發掘已經過去三十年了,至今為止,這面齊王墓青銅方鏡仍然保持著這個記錄。其實,不光是大,它的製作也是同樣精美的。它的背面是以夔龍紋為主,互相交錯扭結。這些夔龍線條流暢工整,彎曲自如,龍身捲曲蜿蜒,在張嘴吐舌之中,彰顯輕鬆自若,怡然自得的風範。

國王墓中的文物出土,立即轟動全國,龐大體型讓人嘖嘖稱奇

在方鏡的背後,均勻分佈著五個環形弦紋鈕,每一環鈕的四周又像是柿葉一般的花紋。在小鏡子上,出現這種鏡鈕,是用來方便手握的。然而在這麼大的鏡子上,出現這種鏡鈕,又是起到什麼作用呢?

據專家推測,這麼大的銅鏡,自然不能就這麼直接放置,當時一定有柱子和木架加以固定。因此,這五個鈕就是起到固定的作用。說不定在下葬的時候,木架和柱子也一同被埋在墓中,只是因為兩千多年的歲月,木質結構早已腐朽,只有青銅鏡留了下來,讓我們領略它的雄渾霸氣。

國王墓中的文物出土,立即轟動全國,龐大體型讓人嘖嘖稱奇

其實,更讓人讚歎的是,1米多長的鏡子,厚度竟然只有1釐米多一點點。要做得如此平整、規整,厚度均勻且不出現裂紋,這需要多麼高超的技術。也許是因為當時的工匠熟練掌握了青銅器的冶煉技術,也許是無數次失敗後才得到這樣的精品,總之,這樣巧奪天工的文物,驚豔了整個世界。

由於這面鏡子的特殊性,它被就地安放在山東省淄博博物館收藏,而且在2001年時被列為永久禁止出國(出境)展覽的文物,這也讓它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相關推薦

推薦中...